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编制说明

SDE是当今开发用以替代哈龙的洁净气体灭火剂,系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替代物中的较优者,它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35,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6%,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气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系统使用中良好的物理性能。目前,国内用以替代哈龙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多,并且从应用实践中表明,开发的SDE灭火系统设计是合理、可靠的,经受起了考验,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工程建设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安全为本,要求必须达到预期目的:"技术先进"则要求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及灭火系统设计科学,采用设备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做到节省工程投资费用。

编制组遵照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SDE灭火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展了部分试验工作,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外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编制出本规范,最后由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范共有六章和十七个附录。包括总则、定义和符号、分类、系统的设计、系统的施工、系统的验收等内容。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以便今后修订。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龙江小区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SDE灭火剂及其灭火系统,是以惰性气体灭火的新型灭火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实施灭火过程中效率高、压力低、安全性强。其灭火原理、产品结构、启动方式、器件选用及惰性气体在管网系统中的流动状况,受到管道的摩擦阻力,从喷嘴内向保护区的喷射状态等方面,都有别于现有的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有的一些气体灭火技术规范、标准也不完全适用。

为了在设计、施工、验收SDE管网灭火系统及无管网灭火系统时有所遵循,编制组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和验证试验制订了《SDE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在编写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按建标[1996]626号《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及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进行。

本标准附录A、B、C、D、E、F、G、H、J、K、L、M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N、P、Q、R、S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

昆山宁华阻燃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慷、唐晓亮、裘陆道、陈忠信、周季良、郑建兵、沈峻宏、程起银、林怡宏、关宏。

本标准于2000年8月首次发布。

1 总则

1.1 为了合理地设计、施工、验收SDE灭火系统,确保系统的施工质量、减少火灾危险、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中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及生产、储存装置中设置的SDE

灭火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工作。

1.3 SDE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3.1 SDE气体灭火系统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可用于扑灭相对密闭空间的A、B、

C类火灾以及电气电缆火灾:

1.3.1.1 A类火灾:如木材、纸张等表面和深位火灾;

1.3.1.2 B类火灾:如煤油、汽油、柴油及醇、醛、酮、醚、酯、苯类的火灾;

1.3.1.3 C类火灾:甲烷、乙烷、石油液化气、煤气等火灾;

1.3.1.4 电气火灾:如发电机房、变配电设备、通讯机房、计算机房、电动机、电缆等火灾。

1.3.2 SDE灭火系统不能用于扑灭下列火灾:

1.3.

2.1 硝化纤维、火药等强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1.3.

2.2 钾、钠、镁、钛、锆、氢化钾、氢化钠等活泼金属及氢化物火灾;

1.3.

2.3 磷等易自燃的物质火灾;

1.3.

2.4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

2 定义和符号

2.1 定义

2.1.1防护区

能满足SDE全淹没灭火系统设计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全淹没灭火系统

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量的SDE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预制灭火装置(无管网灭火系统)

该装置为无管网灭火系统,按所需的应用条件,将SDE惰性气体发生器

(以下简称发生器)和喷射机构等部件预先组装起来的成套无管网灭火系统。

2.1.4组合分配系统(管网灭火系统)

该系统为管网灭火系统,用一组发生器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灭火系统。

2.1.5灭火浓度

在101.3KPa压力和规定的温度下,扑灭某种可燃物质火灾所需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气化体积百分比。

2.1.6 惰化浓度

在101.3KPa压力和规定的温度下,不管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处在何种配比下,均能抑制燃烧或爆炸所需SDE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气化体积百分比。

2.1.7 灭火浸渍时间

防护区的被保护对象全部浸没在保持灭火剂浓度或惰化浓度的混合气体中的时间。

2.1.8 滞后时间

指启动惰性气体电子气化启动器按钮到惰性气体从喷嘴开始喷出的时间。

2.1.9 气化时间

指启动惰性气体电子气化启动器,灭火剂开始气化到全部气化完毕的时间。

2.1.10 灭火时间

气体从喷嘴中开始喷射到扑灭火灾的时间为灭火时间。

2.1.11 发生器的工作压力

发生器内的灭火剂气化时最大压力为工作压力。

2.1.12集流管

连接一组发生器的管道。

2.1.13汇流分配连接管

连接集流管的分配管道。

2.2 符号

编号符号单位涵义

2.2.1 Av m2 防护区总面积:内侧面、底面、顶面及开口面积之和

2.2.2 Ao m2 不可关闭的开口总面积

2.2.3 A

m2 泄压口面积

x

2.2.4 DN mm 管道公称直径

2.2.5 Ka -- 面积系数

2.2.6 Kr -- 物质系数

2.2.7 L m 管道计算长度

2.2.8 M kg SDE灭火剂设计用量

2.2.9 m kg/m3 SDE灭火剂单位用量

2.2.10 F mm2 单个喷嘴的等效面积

2.2.11 Ng 个喷嘴数量

2.2.12 Np 个惰性气体发生器个数

2.2.13 Tm s或min 灭火时间

2.2.14 V m3 防护区净容积

2.2.15 Vf m3 防护区总容积

2.2.16 Vg m3 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

2.2.17 Mo kg 单个惰性气体发生器内灭火剂的质量

2.2.18 Tp min或s 气化时间

2.2.19 Q1 m3/min或L/s 单个喷嘴流量

2.2.20 Q kg/min或m3/s 平均设计流量

2.2.21 Ps MPa 设计压力

2.2.22 Pg MPa 工作压力

3 分类

3.1 SDE气体灭火系统根据防护区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比较分为管网灭火系统和无管网灭火系统两类。

3.2管网灭火系统根据防护区防护的实际需要分为组合分配系统和单元独立系统两类。

4 系统的设计

4.1 管网灭火系统的设计

4.1.1 一般规定

4.1.1.1 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1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火灾,在喷放SDE灭火剂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的总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内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当不能关闭开口面积超过3%时,开口面积比允许开口面积每增加1%,增加设计用量15%进行流失量补偿。防护区的开口面积比例大,开口位置在墙高三分之二以上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

4.1.1.1.2完全密闭的防护区应设泄压口,泄压口应设在外墙上,其底部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低于室内净高的2/3。对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隙缝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应按下式计算:

泄压口面积(A

x

=0.11·(4.1.1.1.2)

A

x

--- 泄压口面积(m2);

式中:A

x

--- SDE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Q

x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p

f

4.1.1.1.3在实施灭火时,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和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及排烟阀等,在喷放SDE灭火剂前应关闭。

4.1.1.1.4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4.1.1.1.5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到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且不能有遮挡物。

4.1.1.1.6喷放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和电气火灾的电源。

4.1.1.1.7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的防护区,宜采用组合分配系统。

4.1.2 SDE灭火剂设计用量

4.1.2.1一般规定

4.1.2.1.1 采用SDE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SDE灭火剂设计用量,所换算的浓度应不低于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4.1.2.1.2可燃物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或惰化浓度的1.3倍见附录C。有关可燃物的灭火设计浓度与惰化设计浓度,可按附录B中附表确定。附录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4.1.2.1.3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火灾和固体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4.1.2.1.4当几种易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浓度或惰化浓度确定。

4.1.2.1.5图书、档案、票据资料库、金库等防护区,SDE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

4.1.2.1.6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SDE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4.1.2.1.7电信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SDE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8~10%。

4.1.3灭火剂设计用量计算

4.1.3.1面积系数Ka按下式计算:

Ka= (1+ 5Ao/Av)2(4.1.3.1)

式中:Ao --- 防护区内不可关闭的开口总面积(m2);

Av --- 防护区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开口)的总面积(m2)。

4.1.3.2 防护区净容积V按下式计算:

V=Vf-Vg (4.1.3.2)

式中:Vf --- 防护区总容积(m3);

Vg --- 防护区内非燃烧体或难燃物的总体积(m3)。

4.1.3.3灭火剂设计用量M按下式计算:

M=m·Kr·Ka·V (4.1.3.3)

式中:M --- 灭火剂设计用量(kg);

m --- 单位容积灭火剂用量(Kg/m3);

Kr --- 物质系数;

Ka --- 面积系数;

V --- 防护区净容积(m3)。

4.1.3.4组合分配系统的SDE灭火剂的设计用量,应按该组合中需用量最多的一个防护区的设计用量计算。

4.1.3.5用于重点防护对象防护区的SDE灭火系统与超过五个防护区的一个组合分配系统,应设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设计用量,并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

4.1.3.6 SDE灭火剂的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6.1扑救A类深位火灾时,必须大于20min。

4.1.3.6.2扑救B类、C类及电气电缆火灾时,必须大于2min。

4.1.3.7 SDE灭火剂的剩余量,可不计。

4.1.3.8 SDE集流管与SDE发生器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8.1每个集流管所能连接的装有SDE灭火剂的惰性气体发生器的灭火剂总量不宜超过150kg;

4.1.3.8.2 每个集流管所连接的SDE惰性气体发生器数量不宜超过6个;

4.1.3.8.3 当防护区灭火剂用量大于150 kg,设计惰性气体发生器总量超过6个时,可采用多个集流管连接发生器,集流管可并联设置;

4.1.3.8.4与集流管相连接的惰性气体发生器宜偶数连接。

4.1.4 管网设计计算

4.1.4.1一般规定

C。

4.1.4.1.1管网设计计算的环境温度,可采用20

4.1.4.1.2 SDE灭火剂喷射的滞后时间,应小于等于15s。

4.1.4.1.3 管网计算应根据发生器内压力和该压力下的流量进行。该流量在管道口径为150mm 时以30kg/min±10%为宜,管网流体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1.4.1.4 设计压力为1.6MPa。

4.1.4.1.5 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6MPa。

4.1.4.1.6 喷嘴的单孔喷射压力应大于0.1MPa。

4.1.4.2 SDE惰性气体的压力损失计算。

4.1.4.2.1 SDE惰性气体在管道内的压力损失按下式计算。见附录N

△P =λ· L/d · ρu2/2 · Z · ε(4.1.4.2.1)

式中:△P --- 管道压力损失(Pa);

λ --- 摩擦阻力系数,取λ=0.44;

L --- 管道的长度(m);

d --- 管道的内径(m);

ρ --- SDE惰性气体综合密度(kg/m3),取1.333kg/m3;

u --- SDE在所计算管道中的流速(m/s);

Z --- 压缩因子,首端到未端取1.47~1.05;

ε --- 管道中的粗糙系数,无缝钢管为1.15,有缝钢管为1.3;

4.1.4.2.2 SDE惰性气体喷嘴的局部压力损失按下式计算。见附录P

△P =ξ·ρ·u2/2· Z ·ε(4.1.4.2.2)

式中: u --- SDE惰性气体在喷嘴的单孔喷射速度(m/s);

ξ --- SDE喷嘴局部收缩系数见本规范附录Q1、Q2。

4.1.5管网流体计算

4.1.

5.1管网中干管的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M/Tp (4.1.5.1)

式中: Q --- 灭火剂在管道中的平均设计流量(kg/min);

M --- SDE灭火剂设计用量(kg);

Tp --- 气化时间,取6~8min。

4.1.

5.2输送SDE惰性气体主管道内径d(m)应按下式计算:

d =(4.1.5.2-1)

式中Q应从质量流量(kg/min),按0.75m3/kg的气体转化率,换算成体积流量(m3/s),按下式计算:

Q=M/Tp =(Mkg·0.75 m3/kg)/(Tp Tpmin·60s) (4.1.5.2-2)

V L --- 惰性气体在主管道中的流速,取V

L

≤25m/s。

4.1.

5.3计算出主管道内径值后选定标准管道内径,主管道内径一般宜采用大于等于DN125的管径。管道分支后下游管道断面宜为上游管道断面的70%左右。

4.1.

5.4连接喷嘴的支管管径不小于DN50。

4.1.

5.5主管道的总长度为实际长度和当量长度之和,见附录R。

4.1.

5.6管网宜采用均衡或分组均衡的方式连接。

4.1.

5.7管网中流量的计算方式:

4.1.

5.7.1平均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4.1.5.7.1)

式中:Q --- 平均设计流量(m3/s);

Ng --- 喷嘴数量(个);

Q1 --- 单个喷嘴流量(kg/ min)或(L/ s);

4.1.

5.7.2单个喷嘴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1=Q/Ng (4.1.5.7.2)

Q1 --- 单个喷嘴的设计流量,此流量应小于等于喷嘴允许通过的流量,(kg/ min)或(L/ s),见附录D。

4.1.6根据具体保护区的要求,可按设计选用相应等效面积的“杯型(13型)”、“O型”或“V 型”喷嘴。

4.1.6.1选用喷嘴时,每个喷嘴的等效面积应为直接与其相连支线管截面积的70~100%,SDE

喷嘴等效口孔尺寸参数表见附录D。

4.1.6.2在保护区布设喷嘴时,沿墙边缘部位宜选用V型;喷嘴垂直下方为关键设备,宜用杯型(13型)喷嘴;保护区易燃、可燃物上方宜选用O型喷嘴。

4.1.6.3喷嘴数量的确定,一般可按SDE惰性气体发生器的数量计算,每个发生器选用2~3个喷嘴。根据防护区容积的不同区可采用体积法来修正确定,每个喷嘴的保护体积约为60m3。4.1.6.4吊顶上或地板下的喷嘴数量确定,宜按面积法确定,每个喷嘴的保护半径为≤6m。

4.1.6.5防护区有天花板时,有管网灭火系统的管网应安装在天花板之内,管网不应露出天花板。

4.1.6.6惰性气体发生器的数量按下式计算:

Np=M/Mo (4.1.6.6)

式中:Np --- 发生器数(Np取整数);

M --- 设计用量(kg);

Mo --- 单个气体发生器中灭火剂的质量(kg)。

4.1.7系统组件

4.1.7.1惰性气体发生器

4.1.7.1.1惰性气体发生器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

4.1.7.1.2惰性气体发生器宜设在专用储存间内,专用储存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1.2.1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

4.1.7.1.2.2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1.7.1.2.3室内温度应为-10℃~+50℃,并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 4.1.7.1.2.4设在地下室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通向室外。 4.1.7.2选择阀与喷嘴

4.1.7.2.1在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应设一个选择阀。选择阀的位置宜靠近惰性气体发生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查和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 4.1.7.2.2选择阀应采用电动或手动操作方式,阀的工作压力应大于等于1.6MPa 。 4.1.7.2.3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惰性气体发生器内的电子气化启动器动作之前打开。 4.1.7.2.4设置在粉尘场所的喷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 4.1.7.3管道及其附件

4.1.7.3.1管道及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的SDE 惰性气体的工作压力。 4.1.7.3.2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无缝钢管或有缝钢管,并应内外镀锌。 4.1.7.3.3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它抗腐蚀的材料。 4.1.7.3.4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焊接或法兰连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 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 的管道,宜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4.1.7.4集流管

集流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6MPa ,并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2.0±0.3 MPa,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4.1.7.5压力或温度讯号器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或温度讯号器。 4.2无管网灭火系统的设计

4.2.1防护区的规定应按4.1.1.1规定的要求执行。 4.2.2.防护区面积不超过500m 2,容积不超过2000 m 3。

4.2.3在无管网灭火系统启动之前,防护区的通风、换气设施应自动关闭,影响 灭火效果的生产操作应停止进行。 4.2.4 SDE 灭火剂用量计算

4.2.4.1 SDE 灭火剂用量应为设计灭火用量和流失补偿量之和。 4.2.4.2 SDE 灭火剂设计灭火用量按下式计算: M=m·v·k (4.2.4.2-1) K=k 1·k 2 (4.2.4.2-2) 式中:m --- SDE 灭火剂设计灭火用量(kg ); m --- 单位容积灭火剂用量,取0.1(kg/m 3); V --- 防护区的净溶积(m 3);

k 1 --- 容积系数:当V >100m 3时,k 1=1.2; 当V≤100m3时,k 1=1;

k 2 重要系数:变(配)电室、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k 2=1; 文物、档案、图书等k 2=1.5。

4.2.4.3开口流失补偿量的计算按4.1.1.1.1规定的要求执行。 4.2.5一个防护区设置多具无管网灭火系统时,应均匀分散布置。 4.2.6同一防护区的多具无管网灭火装置应同时启动。

4.3 操作和控制

4.3.1控制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启动三种启动方式。应急启动控制盒可设在防护区内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4.3.2采用SDE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16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3.3当采用火灾探测器时,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根据人员疏散要求,宜延迟启动,但延迟时间不应大于30s。

4.3.4在较大面积的防护区内配置多具无管网灭火系统时,应采用多具无管网灭火系统联动控制,每具无管网灭火系统的起动电压为直流24V(±2V),起动电流1A,由无管网灭火系统的用量确定总电流。设计时应采用消防专用电源作为起动电源。

4.4 安全要求

4.4.1防护区内应有能在延时30s内使该区人员疏散完毕的通道与出口,在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4.2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报警时间不宜小于灭火过程所需的时间,并应能手动切除报警信号。

4.4.3防护区入口处应设灭火系统防护标志和SDE气体喷放指标灯。

4.4.4设置在经常有人的防护区内的灭火系统应装有切断自动控制系统的手动装置。

4.4.5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固定窗户的地上防护区,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4.4.6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能从防护区内打开。4.4.7灭火系统及其组件与带电设备间的最小间距应大于150mm。在强电干扰场所,其外壳应接地。

4.4.8灭火系统与启动器系统的连接,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接通负载线投入使用。

5 系统的施工

5.1管网灭火系统的施工

5.1.1施工的准备

5.1.1.1一般规定

SDE灭火系统施工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5.1.1.1.1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5.1.1.1.2喷嘴、安全泄压爆破片、发生器、集流管、汇流分配连接管等主要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灭火剂输送管道及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5.1.1.2管网灭火系统的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5.1.1.2.1防护区和发生器贮存间的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

5.1.1.2.2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5.1.1.2.3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5.1.1.3系统组件检查

5.1.1.3.1系统施工前应对惰性气体发生器、喷嘴和安全泄压爆破片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

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3.1.1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5.1.1.3.1.2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5.1.1.3.1.3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5.1.1.3.1.4保护同一防护区的惰性气体发生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

5.1.1.4系统安装前生产厂应对集流管、汇流分配连接管、惰性气体发生器等主要组件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4.1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2.0MPa,生产厂对惰性气体发生器进行超压试验为3.0MPa,气压严密性试验的压力应为1.56MPa;

5.1.1.4.2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少于1min,在稳压期间目测试件应无变形;

5.1.1.4.3气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后进行。加压介质可为压缩空气或氮气。将焊接或连接部分刷上肥皂水,稳压时间不少于2min。在稳压期间应无气泡自试件内逸出;

5.1.1.4.4系统组件试验合格后,应及时用干燥空气吹扫管道,并封闭所有外露接口。

5.1.2 施工

5.1.2.1一般规定

5.1.2.1.1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应的技术文件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当要进行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5.1.2.1.2系统的施工应按本规范附录F、附录G 作好试验记录;防护区地板下、吊顶上或其它隐蔽区域内管网应按附录H规定内容作好

验收记录。

5.1.2.2惰性气体发生器的安装。

5.1.2.2.1发生器内SDE灭火剂的充装须在本企业或指定的充装单位充装。

5.1.2.2.2发生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0m。

5.1.2.2.3发生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

5.1.2.2.4惰性气体发生器正面应标有“SDE”及发生器的编号。

5.1.2.3集流管的制作与安装。

5.1.2.3.1集流管宜采用以焊接方法制作为主,法兰连接为辅。焊接前,每个开口均应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

5.1.2.3.2集流管在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并封闭进出口。

5.1.2.3.3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5.1.2.3.4集流管外表面应涂防腐油漆。

5.1.2.3.5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5.1.2.4汇流分配连接管的安装。

5.1.2.4.1连接集流管与选择阀之间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以焊接方式制作。

5.1.2.4.2汇流分配连接管在安装前,应清洗内腔。

5.1.2.4.3汇流分配连接管外表面应涂耐高温防腐涂料或内外镀锌。

5.1.2.5选择阀的安装

5.1.2.5.1选择阀手动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一面。

5.1.2.5.2选择阀宜安装在汇流分配连接管与主管道连接处。

5.1.2.5.3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标志牌,并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5.1.2.6输送管道的施工。

5.1.2.

6.1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或防腐处理。已镀锌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做防腐

处理。

5.1.2.

6.2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穿墙套管的长度应和墙厚相等,穿过楼板的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可燃材料堵塞密实。

5.1.2.

6.3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1.2.

6.3.1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5.1.2.

6.3.2管道末端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5.1.2.

6.3.3管道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及转角处安装若干个防晃支架,直管段防晃支架间距不超过附录E的3倍,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防晃支架。

5.1.2.7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吹扫试验和涂漆。

5.1.2.7.1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5.1.2.7.2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2.0MPa。

5.1.2.7.3不适合做水压试验压力的防护区,可以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其试验压力为水压试验的80%。

5.1.2.7.4进行管道强度试验时,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保压2min,各连接处无明显滴漏,目测管道无变形。

5.1.2.7.5进行全系统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为1.6MPa。关掉测试气源2min内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为10%,且用涂刷肥皂水方法检查防护区内外管道连接处,应无气泡产生。

5.1.2.7.6管道在强度试验后,气密试验前,应进行吹扫。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及其它脏物出现。

5.1.2.7.7管道的外表面应涂红色或用户指定颜色的油漆。在吊顶内、活动地板下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宽度一致,间距均匀。

5.1.2.8喷嘴的安装。

5.1.2.8.1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

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

5.1.2.8.2喷嘴安装时应逐个核对其型号、规格和喷孔方向,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喷嘴尺寸表见附录D。

5.1.3 调试

5.1.3.1一般规定

5.1.3.1.1系统的调试宜在系统安装完毕,以及有关火灾报警系统和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的调试完成后进行。

5.1.3.1.2 系统调试前应具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及调试必需的其它资料,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1.3.1.3 系统的调试负责人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参加调试的技术人员职责明确。

5.1.3.1.4调试前应按本规范的要求检查系统组件和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系统安装质量,并应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5.1.3.1.5调试后应按本规范规定的内容提出调试报告。调试报告的表格形式可根据系统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1.3.2调试程序

5.1.3.2.1系统的调试,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5.1.3.2.2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切断电子气化启动器的电源,并把惰性气体发生器与集流管分开,模拟喷气通过集流管进行。确保人员安全和避免灭火剂的误喷射。

5.1.3.2.3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手动控制。

5.1.3.2.4模拟喷气试验的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2.4.1试验气体(氮气或压缩空气)能喷入被试防护区内,且应能从被试防护区的每个喷嘴喷出;

5.1.3.2.4.2有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

5.1.3.2.4.3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5.1.3.2.4.4惰性气体发生器贮存间内的设备和对应的防护区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

5.1.3.2.5试验结果按5.1.3.2.4规定并记录在案。

5.2 无管网灭火系统的施工

5.2.1无管网灭火系统主排气口正前方1.0m内不允许有设备、器具或其他阻碍物。

5.2.2无管网灭火系统宜靠近墙壁安装。

5.2.3无管网灭火系统严禁擅自拆卸。安装后不允许移动。

5.2.4无管网灭火系统不宜安装于下列位置:

5.2.4.1临近明火、火源处;

5.2.4.2临近进风、排风口、门、窗及其他开口处;

5.2.4.3容易被雨淋、水浇、水淹处;

5.2.4.4疏散通道;

5.2.4.5经常受振动、冲击。

5.2.5 无管网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消防系统组成中央集中控制的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施工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166-1992中的规定执行。

6 系统的验收

6.1 管网灭火系统的验收

6.1.1一般规定

6.1.1.1系统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主管单位组织建设、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共同进行。

6.1.1.2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

6.1.1.2.1经批准的竣工验收报告;见附录K

6.1.1.2.2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见附录H

6.1.1.2.3峻工图和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6.1.1.2.4竣工报告;

6.1.1.2.5设计说明书;

6.1.1.2.6调试报告;见附录J

6.1.1.2.7系统及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6.1.1.2.8系统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6.1.1.3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场所和设备:

6.1.1.3.1防护区和发生器贮存间;

6.1.1.3.2系统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

6.1.1.3.3与SDE灭火系统联动的有关设备;

6.1.1.3.4有关的安全设施。

6.1.1.4竣工验收完成后,应按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提出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的表格形式可按SDE灭火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1.1.5 SDE灭火系统验收合格后,应将SDE灭火系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6.1.2防护区和发生器贮存间验收

6.1.2.1防护区的划分、用途、位置、开口、通风、几何尺寸、环境温度及可燃物的种类与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6.1.2.2防护区下列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1.2.2.1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6.1.2.2.2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入口处的安全标志;

6.1.2.2.3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

6.1.2.2.4门窗设有密封条防护区的泄压装置;

6.1.2.2.5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6.1.2.3发生器贮存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应急照明装置及机械排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1.3 设备验收

6.1.3.1发生器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位置与固定方式,油漆和标志,灭火剂的充装量,以及发生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1.3.2集流管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和集流管上泄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6.1.3.3设备的手动操作处,均应有标明对应防护区名称的耐久标志。手动操作装置均应有加铅封的安全销或防护罩。

6.1.3.4管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支架与吊架的位置及间距、穿过建筑构件及其变形缝的处理、各管段和附件的型号、规格以及防腐处理和油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6.1.3.5 喷嘴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喷孔方向、固定方法和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

6.1.4 系统功能验收

6.1.4.1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下列试验:SDE管网灭火系统应进行模拟启动试验,按防护区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进行模护启动试验;并进行模拟喷气试验,按防护区总数(不足10个计)的10%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6.1.4.2 模拟启动试验时,应先切断SDE电子气化启动器的电源,并把惰性气体发生器与集流管分开,安上相应的指示灯泡或其它相应装置,再使被试防护区的火灾探测器接受模拟火灾信号(2个独立的火灾信号)。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4.2.1 指示灯泡显示正常;

6.1.4.2.2 有关声、光报警装置均能给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

6.1.4.2.3 有关联动设备动作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6.1.4.3 模拟喷气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SDE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SDE灭火剂,宜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进行,将氮气贮存容器或压缩空气泵的出气口用金属软管与SDE灭火系统集流管相联。

6.1.4.4当模拟喷气试验结果达不到本规范第5.1.3.2.4条的要求时,功能检验为不合格,应在排除故障后,对全部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成功方可投入使用。

6.1.5在SDE灭火剂有效期内的维护管理

6.1.5.1 SDE灭火系统应由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

6.1.5.2 SDE灭火系统投入使用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6.1.5.2.1本规范第5.2.3.1.2条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

6.1.5.2.2系统的操作规程;

6.1.5.2.3系统的检查、维护记录图表。

6.1.5.3应按规定对SDE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6.1.5.4每月应对SDE灭火系统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发生器、集流管、电子气化启动器、管网与喷嘴等全部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它机械性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涂层完好,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完整,电子气化启动器电路通畅。

6.1.5.5每半年应对SDE灭火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除按每月检测规定的检查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6.1.5.5.1防护区的开口情况、防护区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6.1.5.5.2发生器贮存间内应无易燃物。其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6.1.5.5.3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6.1.5.5.4灭火剂的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的现象,则应按本规范规定,对其进行吹扫;

6.1.5.5.5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启动试验,如有不合格的项目,应进行整改后并对相关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喷气试验。

6.2无管网灭火系统的验收

6.2.1无管网灭火系统安装完毕,应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

才能接通负载投入使用。

6.2.2 验收内容

6.2.2.1使用场所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6.2.2.2防护区的设置,无管网灭火系统配备和安装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6.2.2.3 无管网灭火系统所配用的火灾探测器和应急启动按钮都应有合格证。

6.2.2.4分别对无管网灭火系统的控制系统和主机进行检验。

6.2.3 控制系统的检验

6.2.3.1按正常监视状态的要求,将控制器的报警回路接上探测器、输出端接上假负载(小灯泡或声光指示灯铃),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应亮,使灭火装置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6.2.3.2 使一个探测器处于模拟火灾报警状态,控制器应发出预测报警声、火警指示灯闪亮。

6.2.3.3 将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拨向手动,使探测器动作,应有声、光报警信号,

灭火指令无输出。然后将开关拨向自动、延时30s后,灭火指令应有输出。

6.2.3.4 模拟系统启动试验:将控制器控制方式选择开关拨到自动档,将控制器的输出启动信号线与主机断开,接上假负载(小灯泡或声光灯铃),人为方式使探测器发出火灾警报延时30 s 后,假负载动作,则系统启动试验合格。

6.2.3.5 将主电源断开,备用电源自动切换,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应正常。

6.2.3.6 将主电源转换到备用电源后,重复6.2.3.1-6.2.3.4试验过程,结果应相同。

6.2.3.7 基本功能试验都能满足6.2.3的规定,判定为合格。

6.2.4无管网灭火系统主机的检验

6.2.4.1用万用表检查灭火装置两个接线端子与箱体不应断路。

6.2.4.2用万用表检查灭火装置两个接线端子与箱体不应短路。

6.2.5调试后,填写无管网灭火系统调试报告单见附录L,参加调试的负责人签字。

6.2.6调试合格后,由验收单位填写无管网灭火系统安装验收报告单见附录M。

6.2.7验收合格的SDE灭火装置投入使用前由安装单位在检查负载线无输出电压时接通负载。

6.2.8无管网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其他消防控制系统联网时,其施工与验收应按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或其他有关国家规范执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扑灭可燃物的SDE设计用量表

可燃物

单位用量

kg/m3物质系数

kr

面积系数

ka

灭火浓度惰化浓

度V%

C % g/m3

一般可燃物0.1 1 1~1.3 6.00 80 ---- 弱电设备0.1 1.10 1~1.3 6.60 88 ---- 强电设备0.1 1.10 1~1.3 6.60 88 ---- 丙酮0.1 1.18 1~1.3 7.08 94 10.8 甲烷0.1 1.16 1~1.3 6.96 93 ---- 戊烷0.1 1.18 1~1.3 7.08 94 ---- 已烷0.1 1.16 1~1.3 6.96 93 ----

汽油0.1 1.18 1~1.3 7.08 94 ---- 苯0.1 1.22 1~1.3 7.32 98 11.1

乙烷0.1 1.27 1~1.3 7.62 102 ---- 丙烷0.1 1.19 1~1.3 7.14 95 10.6 丁烷0.1 1.16 1~1.3 6.96 93 ---- 乙醚0.1 1.31 1~1.3 7.86 105 ---- 丙烯0.1 1.31 1~1.3 7.86 105 15.8

甲醇0.1 1.27 1~1.3 7.62 102 ---- 乙醇0.1 1.31 1~1.3 7.86 105 15.8 乙炔0.1 2.13 1~1.3 12.78 170 ---- 乙烯0.1 1.45 1~1.3 8.70 116 14.0 一氧化碳0.1 2.88 1~1.3 17.28 230 ---- 氢0.1 2.88 1~1.3 17.28 230 ----

说明:1 )环境温度以20。C 为标准,每降低1。C ,数值增加0.03 ,每升高1。

C ,Kr 减少0.01 。

2)有关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惰性浓度未给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SDE 灭火剂设计浓度为灭火浓度1.3 倍的说明

图中:滞后时间:0-T

1

喷射气化时间:T

1-T

3

灭火时间:T

2-T

4

Ψ未达到6.0%时,温度低的火焰已开始熄灭;到T4时,明

火火焰全部熄灭,但对某些物质火灾还有内部高温阴燃,所

以还要浸渍一段时间T

4-T

5

说明:SDE系统的保护区不可能密不泄漏,也不可能处处浓

度均匀,为在灭火时间内保证防护区内C≥6.0%,就要提高

设计浓度,即6.0%±△C,△C称为“过量喷气浓度”。△C=f

(T、A

O

)不易计算,可在灭火剂用量算出后再加一个安全

系数,为保险起见,参照国内外气体灭火系统的先进标准,

设计浓度宜为灭火(惰化)浓度的1.3倍。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SDE喷嘴等效孔口尺寸参数表

喷嘴规格代号

NO 等效孔口

最小尺寸

mm

等效

单孔

面积

mm2

喷孔

数量

喷嘴等效

面积

mm2

允许通过

流量

L/s

9 7 38.48 8 307.88 9.0

13“杯型” 椭园孔

10x15

128.54 4 514.16 15.0

15 11.9 111.22 8 889.76 27.0

16 “V

型”

12 122.72 8

1060.29 32.0

10 78.54 1

“O

型”

8 113.1 6

1200.11 36.0

12.5 78.54 6

10 50.27 1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支、吊架之间的最大间距

管道公称直径

50 65 80 100 150 180 200

mm

最大间距

3.4 3.5 3.7

4.3

5.2 6

6.2

m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SDE管件试验记录

附录G

(标准的附录)

SDE灭火剂输送管道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防护区名称

试验数据

项目

介质名称

压力(MPa)

时间(min)

试验结果

严密性试验介质名称

压力(MPa) 时间(min)

试验结

吹扫试验

介质名称

流速(m/s)

时间(min)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及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 25972 -201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及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灭火剂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 IG-01(氩气)灭火系统、IG-100(氮气)灭火系统、IG-55(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6.16 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 求: a) 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 N; b) 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 N; c) 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 N; 1

b 指充装密度为950 kg/m3 时。 系统喷射时间 灭火系统的最大喷射时间为: a)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0 s; b) 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0 s; c)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60 s。 5.1.2 系统构成 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 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回馈装置、安全泄放装 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不适用于直接驱动灭火剂瓶组的系 统)、单向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 件等部件构成。 同一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 查和维修。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 度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分析目前常用的消防灭火系统及适用场合

分析目前常用的消防灭火系统及适用场合 一、室内消火栓系统 1、组成 作为最常用的灭火设施,室内消火栓系统通常由高位消防水箱、供水管网、消火栓箱、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稳压装置、消防水带、水枪等组成。 2、参数 (1)水压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有一定的水压,保证消火栓的水枪射流有一定的充实水柱长度,以满足扑救火灾的要求。 各类建筑物对水枪充实水柱长度的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低层建筑。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不应小于10m;高架库房内,不应小于13m。 ②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小于13m;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时,不应小于10m。 ③高层工业建筑内,不应小于13m。

④人防工程内,不应小于10m。 ⑤停车库、修车库内,不应小于10m。 (2)水枪 水枪是灭火的主要工具。室内消火栓一般采用直流式水枪。水枪喷嘴口径一般为13、16、19mm。喷嘴口径13mm的水枪配用50mm的水带。喷嘴口径16mm的水枪配用50mm或65mm的水带,喷嘴口径19mm 的水枪配用65mm的水带。 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设备,应根据消防流量和充实水柱长度要求,选择水枪的规格。一般情况下,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不小于2.5L/s的建筑内,可选用口径16mm(个别情况下,根据流量计算,也可采用口径13mm)的水枪;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不小于5L/s的建筑物内,宜选用口径19mm 水枪。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设备,应配备喷嘴口径不小于19mm的水枪。 (3)水带 室内消火栓设备一般采用直径为50mm和65mm的麻质或胶里水带。每个消火栓处配备水带一条,水带长度可为15、20、25或30m四种。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m。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标准号:GB 50370- 发布日期: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 ]269 5- 文《——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 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示范文本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哈龙(1301,1221)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在全球范 围内日益受到限制和淘汰,替代哈龙产品的新型洁净气体 灭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使用 的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FM-200)和烟烙尽 (INERGEN)系统。其中二氧化碳作为气体灭火剂应用已有 近一百年的历史,而七氟丙烷和烟烙尽是近年来新开发出 的产品,下面谨就这三种系统的各项性能及其优缺点作一 分析比较。 一、环保特性 所谓洁净气体灭火剂,除了必须有良好的灭火性能以 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环保特性。评价一种气体灭火剂环

保特性的好坏,主要有三个指标,即该气体物质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指标(GWP)及其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 在上述三种气体灭火剂中,环保特性最好的首推烟烙尽气体,因为组成该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大气本身,其ODP值和GWP值都为零,当然也不存在气体在大气中存流时间问题。 七氟丙烷气体的ODP值也为零,但GWP值为2050(哈龙1301的GWP值为5800),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为30-40年,这说明七氟丙烷气体虽然对臭氧层无影响,但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比较大。从环保特性上讲,它还算不上一种好的洁净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气体的ODP值同样为零,GWP值也不高(仅为1),但目前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却是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39) 2. 术语与符号 (41) 2.1 术语 (41) 3. 设计要求 (42) 3.1 一般规定 (42) 3.2 系统设置 (45) 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48) 3.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62) 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68) 4. 系统组件 (69) 4.1 一般规定 (69) 5. 操作与控制 (70) 6. 安全要求 (71)

1. 总则 1.0.1 本条阐明本《规》是为了合理地设计气体灭火系统,使之有效地达到扑灭火灾,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1.0.2 本《规》属于工程建设规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解决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有关设置气体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消防设计问题。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等其它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及消防监督部门针对保护场所的火灾特点、财产价值、重要程度等所作出的有关要求确定。 当今,国际上已开发出化学合成类及惰性气体类等多种替代哈龙的气体灭火剂。其中七氟丙烷及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在我国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中应用较广,且已应用多年,有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七氟丙烷是目前替代物中效果较好的产品。其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6,大气中存留寿命ALT=31(年),灭火剂毒性——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9%,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8%,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适用于灭火系统使用的物理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首选用其替代哈龙灭火系统并取得成功。IG541灭火剂由N2、Ar、CO2三种惰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ODP=0,使用后以其原有成分回归自然,灭火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在此浓度人员短时间停留不会造成生理影响。系统压源高,管网可布置较远。1994年1月美国率先制定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标准(NFPA200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亦制订了国际标准《洁净气体灭火剂一物理性能和灭火系统设计》(ISO14520)。应用实践表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均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保护目的。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由我国消防科研人员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自90年代中期始,热气溶胶产品作为哈龙替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大量使用。基于以下考虑,将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列入本《规》: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方案及标准

WORD格式整理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 25972 -201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及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灭火剂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 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IG-01 (氩气)灭火系统、IG-100 (氮气)灭火系统、IG-55 (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 (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5.5.11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 6.16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 下列要 求: a)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 N ; b)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 N ; c)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 N ; 表1系统王件压力

b指充装密度为950 kg/m 3时。 5.1.1.3 系统喷射时间 灭火系统的最大喷射时间为: 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0 s ; b)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0 s ; c)惰性气体灭火系统:60 s。 5.1.2系统构成 5.121 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 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回馈装置、 安全泄放装 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5.1.2.2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不适用于直接驱动灭火剂 瓶组的系 统)、单向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 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 件等部件构成。 5.1.2.3 同一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 操作、检 查和维修。 5.124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 度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1328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组成。为满足各种保护对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根据其充装不同种类灭火剂、采用不同增压方式,气体灭火系统具有多种应用形式。 一、系统分类 (一)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以二氧化碳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对燃烧具有良好的窒息和冷却作用。

气体灭火设计方案详细案例

气体灭火设计方案详细案例 QQ空间发表日期:2013-10-08 14:45:58 浏览次数:2231 “我们经常会遇到做个《气体灭火设计方案》给到客户-业主、甲方、总包审核、沟通、商讨确认方案的可行性等,从而进入施工阶段”本文以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做个详细案例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商业大厦地下二层气体消防工程,首先明确建筑物本身的建筑特点和功能特点,了解该建筑地下二层的防火工程设计中其它专业的设施及对消防专业的设计要求,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对建筑物定性,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按照气体灭火设计规范,该楼层配电房、发电机房、油库不能应用水喷淋灭火系统,因此选用气体灭火系统方案,以确保消防灭火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地下二层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4、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及资料; 5、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原则 1、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按整体建筑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2、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保护形式,用组合分配系统对各防护区进行保护。 设计灭火浓度:按保护对象定为9%。 系统额定增压压力:4.2Mpa(表压)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20℃。 三、系统设计: 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组合分配系统;系统设计技术参数及详细计算过程见《设计计算书》。 四、系统启动方式: 控制系统有以下三种启动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手操电动)、紧急机械控制;在有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控制形式,在手动/自动控制故障时采用机械应急控制方式。 1、自动控制方式

各种灭火系统灭火使用范围

一、不同灭火剂的作用原理 泡沫:阻隔作用,冷却作用,稀释作用; 二氧化碳:窒息+冷却; 七氟丙烷:化学抑制+冷却+窒息; 气体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物理灭火——窒息(直接降低氧浓度) 干粉:化学抑制+隔离+冷却与窒息 二、各种灭火系统使用范围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液体火灾;石蜡、沥青等可熔化固体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 4、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 5、电气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适用范围 1、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2)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液体火灾;石蜡、沥青等可熔化固体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 4、电气火灾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适用范围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火灾; 2、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 3)其他气体灭火系统(IG541等) 其他气体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其他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范围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4)干粉灭火系统

干粉适用范围 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 3、可燃固体表面火灾 4、带电设备火灾 不适用范围 1、火灾中产生含氧的化学物质。如硝酸纡维 2、不适用范围可燃金属及其氢化物,如钠、钾、镁等 3、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规范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 火系统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 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1.0.3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 1.0.4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 4、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第1.0.5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 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 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 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第1.0.6条灭火剂七氟丙烷hfc227ea的化学分子式为cf3chfcf3,其质量应符合下列技术 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第 2.1.1条防护区 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 2.1.2条全淹没灭火系统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 2.1.3条预制灭火装置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 2.1.4条组合分配系统 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第 2.1.5条灭火浓度 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 2.1.6条惰化浓度 当引火源加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七 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 2.1.7条浸渍时间 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七氟丙烷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第 2.1.8条充装率 充装在储存容器中的七氟丙烷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单位为kg/m3。 第 2.1.9条泄压口 七氟丙烷喷放时,防止防护区过压的开口。 2.2 符号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 析(通用版)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哈龙(1301,1221)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限制和淘汰,替代哈龙产品的新型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FM-200)和烟烙尽(INERGEN)系统。其中二氧化碳作为气体灭火剂应用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而七氟丙烷和烟烙尽是近年来新开发出的产品,下面谨就这三种系统的各项性能及其优缺点作一分析比较。 一、环保特性 所谓洁净气体灭火剂,除了必须有良好的灭火性能以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环保特性。评价一种气体灭火剂环保特性的好坏,主要有三个指标,即该气体物质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指标(GWP)及其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 在上述三种气体灭火剂中,环保特性最好的首推烟烙尽气体,因为组成该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大气本身,其ODP值和GWP值都为零,当然也不存在气体在大气中存流时间问题。

谨记!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11点要求!

谨记!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11点要求! 、火灾探测方式的选择 目前在机房消防设计中一般都采用:吊顶内采用点型定温和点型感烟探测器,因为吊顶内一般都安装有照明设备,这些设备老化后也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吊顶下也采用点型定温和点型感烟探测器;地板内一般布置缆式线性定温探测器,因为点型探测器已经在此种工况内不能发挥它的正常作用。这种设计方法在国内非常普遍,消防审核及验收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从探测速度上来讲,上述方法并不是最理想的。机房内的工况也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地板内布置缆式线性感温探测器,因为此类探测器在地板内呈s状布置,探温点毕竟很稀疏,而地板内的大量缆线着火一般都有大量的烟雾发出,然后才会有足够温升去触动缆式线性感温探测器,探测速度始终不尽如人意。有人提出在地板内加装点型烟感,此种提法只能在地板内不进行通风的前提下提,而且要考虑烟感的安装位置、数量,要考虑探测器本身的厚度(烟气向上),而且要考虑烟感的误报警。最理想的办法是:探测烟雾采用主动吸气式感烟探测装置,并对通风口做重要监视;探温采用差定温缆式感温探测器,除对通讯电缆做s 状布置外还应对通风口做同样重要的布置。 对吊顶内和吊顶下采用点型感温感烟探测器同样存在与地板内相同的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吊顶内和吊顶下都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方式,要探测速度更快还可直接将吸气管深入到机柜内进行探测;吊顶内和吊顶下采用缆式线性探测首先美观问题就不好处理,所以此时在吊顶内和

吊顶下安装点型定温比较切合实际,而机柜内应该布置差定温缆式感温探测器。此方法虽然复杂而且造价高,但探测速度和确认火灾速度是最快的。 从灭火药剂使用情况来看,及早发现火情后灭火器就可以灭掉,反而节省运行费用,也可将设备的损失降到最低;反之,火灾要形成到一定程度才能报警,此时有可能现场人员已经无法控制,灭火药剂最终也肯定会喷完,且火灾对机房设备的损失也会大的多。 2、灭火系统的选择 目前在有人值守机房主要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机房消防设计中可以采用有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和无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两种形式可在具体工程中进行投资比较后,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 3、灭火剂储备装正数量计算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防护区内的灭火浓度应校核设计最高环境温度下的最大灭火浓度,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于经常有人工作的防护区,防护区内最大浓度不应超过正常安全的的NOAEL值。 (2)对于经常无人工作的防护区,或平时虽有人工作但能保证在系统报警后最长30s延时结束前撤离的防护区,防护区内灭火剂最大浓度不宜超过安全值。 虽然有明确规定,但通常好多工程设计中都将此问题忽略不计,原因有两点,设计者不了解此问题;有意避开此间锤,以求增加利润。然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1、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国家标准C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国家现行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则等。 2、设计条件 1 )保护对象(用于按照有关规范选定灭火设计浓度C1); 2)防护区的尺寸(用于计算防护区的净容积 V); 3)防护区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用于计算七氟丙烷灭火剂的蒸汽比容S); 4)防护区所处的海拔高度(选定海拔高度修正系数K)。 3、设计过程 1 )提出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2)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浓度; 3)计算防护区净容积; 4)计算灭火剂设计用量; 5)确定装置灭火喷放时间; 6)选定灭火剂储瓶规格及数量; 7)选定装置的型号及数量; 8)计算灭火剂存储用量及储瓶的充装率; 9)计算防护区泄压口面积。 4、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上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 一个防护区。

2)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500卅,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用。 3)防护区应实行完全的防火分隔。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 0.5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当防护区的相邻区域设有水喷淋或其他灭火 系统时,其隔墙或外墙上的门窗的耐火极限可低于0.25h,但不应低于 0.25h。当吊顶上和工作层划为同一防护区时,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做要求。 4)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 5)防护区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并安装自动闭门器,以保证在气体喷放时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但亦应保证用于疏散的门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从防护区内部打开。 6)防护区内影响气体灭火效果的各种设备都应能保证在喷放气体前联动停止或关闭,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自动关闭。 7)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8)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置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和气体释放指示灯。 10)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风换气的次数按照不少于每小时5次考虑。有可开启外窗的防护区,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通风换气。 11)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应设置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且宜设置在外墙上。当防护区不存在外墙时,可考虑设置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12)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C。 5、灭火浓度及灭火设计浓度的确定 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2)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 5.8%,其他灭火浓度可按附表1取值,惰化浓度可按附表2取值。 3)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数据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4)油浸变压器、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99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 的比较分析正式样本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随着哈龙(1301,1221)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在全 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限制和淘汰,替代哈龙产品的新型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FM- 200)和烟烙尽(INERGEN)系统。其中二氧化碳作为气 体灭火剂应用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而七氟丙烷和烟 烙尽是近年来新开发出的产品,下面谨就这三种系统 的各项性能及其优缺点作一分析比较。 一、环保特性 所谓洁净气体灭火剂,除了必须有良好的灭火性

能以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环保特性。评价一种气体灭火剂环保特性的好坏,主要有三个指标,即该气体物质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指标(GWP)及其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 在上述三种气体灭火剂中,环保特性最好的首推烟烙尽气体,因为组成该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大气本身,其ODP值和GWP值都为零,当然也不存在气体在大气中存流时间问题。 七氟丙烷气体的ODP值也为零,但GWP值为2050(哈龙1301的GWP值为5800),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为30-40年,这说明七氟丙烷气体虽然对臭氧层无影响,但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比较大。从环保特性上讲,它还算不上一种好的洁净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气体的ODP值同样为零,GWP值也不高(仅为1),但目前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 规范G B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007–01 –24 发布2007 –07 –01 实施 其中,第、、、、、、、、、、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气体灭火系统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3 经返工或更换系统组件、成套装置的工程,仍不符合要求时,严禁验收。条文说明 管材、管道连接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剂、管材及管道连接件,应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 设计有复验要求的。 2 对质量有疑义的。 检查数量:按送检需要量。 检查方法:核查复验报告。 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放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系统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法定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2 设计有复验要求或对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 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后,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 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做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合格。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并合格。调试项目应包括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应按本规范表C-4 填写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系统工程验收应按本规范表D-1 进行资料核查;并按本规范表D-2 进行工程质量验收,验收项目有1 项为不合格时判定系统为不合格。 应按检查类别规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按本规范表F 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0808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几种常见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分析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随着哈龙(1301,1221)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限制和淘汰,替代哈龙产品的新型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FM-200)和烟烙尽(INERGEN)系统。其中二氧化碳作为气体灭火剂应用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而七氟丙烷和烟烙尽是近年来新开发出的产品,下面谨就这三种系统的各项性能及其优缺点作一分析比较。 一、环保特性 所谓洁净气体灭火剂,除了必须有良好的灭火性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 统设计规范 1 总则 第1.0.1条 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1.0.3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 1.0.4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 4、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第1.0.5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 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 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 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第1.0.6条 灭火剂七氟丙烷HFC227ea的化学分子式为CF3CHFCF3 ,其质量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性能 技术指标 纯度 ≥99.6%(摩尔/摩尔) 酸度 ≤3ppm 水含量 ≤10ppm 不挥发残留物 ≤0.01% 悬浮或沉淀物 不可见 第1.0.7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术语 第 2.1.1条 防护区 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 2.1.2条 全淹没灭火系统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

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 2.1.3条 预制灭火装置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 2.1.4条 组合分配系统 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 2.1.5条 灭火浓度 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 2.1.6条 惰化浓度 当引火源加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七 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 2.1.7条 浸渍时间 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七氟丙烷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第 2.1.8条 充装率 充装在储存容器中的七氟丙烷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单位为kg/m3。 第 2.1.9条 泄压口 七氟丙烷喷放时,防止防护区过压的开口。 2.2 符号 表2.2 编号 符号 单位 涵 义 2.2.1 C % 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浓度 2.2.2 D mm 管道内径 2.2.3 Fc cm2 喷头孔口面积 2.2.4 Fx m2 泄压口面积 2.2.5 g m/s2 重力加速度 2.2.6 H m 喷头高度相对“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液面的位差 2.2.7 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2.2.8 L m 计算管段的计算长度 2.2.9 n 个 储存容器的数量 2.2.10 nd 段 管网计算管段数量 2.2.11 Ng 个 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 2.2.12 P0 绝压MPa 储存容器额定增压压力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

编号:SY-AQ-0143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和组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组成。为满足各种保护对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根据其充装不同种类灭火剂、采用不同增压方式,气体灭火系统具有多种应用形式。 一、系统分类 (一)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以二氧化碳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对燃烧具有良好的窒息和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灭火剂储存压力不同可分为高压系统(指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系统)和低压系统(指将灭火剂在-18℃~-20℃低温下储存的系统)两种应用形式。管网起点计算压力(绝对压力):高压系统应取5.17MPa,低压系统应取2.07MPa。

高压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温度与储存地点的环境温度有关。因此,容器必须能够承受最高预期温度所产生的压力。储存容器中的压力还受二氧化碳灭火剂充装密度的影响。因此,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充装密度要注意控制,充装密度过大,会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因液体膨胀造成保护膜片破裂而自动释放灭火剂。 低压系统储存容器内二氧化碳灭火剂温度利用保温和制冷手段被控制在-18℃~-20℃之间。典型的低压储存装置是压力容器外包一个密封的金属壳,壳内有隔热材料,在储存容器一端安装一个标准的制冷装置,它的冷却蛇管装于储存容器内。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以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剂属于卤代烷灭火剂系列,具有灭火能力强、灭火剂性能稳定的特点,但与卤代烷1301和卤代烷1211灭火剂相比,臭氧层损耗能力(ODP)为0,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很小,不含破坏大气环境。但七氟丙烷灭火剂及其分解产物对人有毒性危害,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七氟丙烷、超细干粉、气溶胶各种灭火系统对比分析

七氟丙烷、超细干粉、气溶胶各种灭火系统对比分析 发布日期:2016-05-07 来源:消防网浏览次数:384 七氟丙烷、超细干粉、气溶胶……各种灭火系统您了解多少?今天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三者之间的用途和特点。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用途和特点 七氟丙烷(FM200)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现代化消防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2 001年8月1日发布了公消【2001】2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哈龙替代品及其替代技术管理的通知》。通知中第一推荐七氟丙烷(HFC-227ea)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为卤代烃类哈龙替代灭火系统。通知明确规定: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属于全淹没系统,可以扑救A(表面火)、B、C类和电器火灾,可用于保护经常有人的场所和高精密电子仪器、设备、及贵重物品。七氟丙烷(FM200)灭火剂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符合环保要求,其毒副作用比卤代烷灭火剂更小,是卤代烷灭火剂较理想的替代物。七氟丙烷(FM200)灭火剂具有灭火效能高,对设备无污损,电绝缘性好,(因灭火剂从喷嘴喷出压力在0.7~2MPa)喷射距离远,灭火迅速等优点。七氟丙烷(FM200)灭火剂释放后不含有粒子和油状物,不破坏环境,且当灭火后,及时通风迅速排除灭火剂,即可很快恢复正常情况。七氟丙烷(FM200)经试验和美国EPA认定安全性比1301卤代烷更为安全可靠,人体暴露于9%的浓度(七氟丙烷一般最低设计浓度为7%)中无任何危险,而七氟丙烷最大优点是非导电性能。因而是电气设备的理想灭火剂。当七氟丙烷灭火剂达到一定浓度时,还有抑制爆炸的作用。 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用途和特点 超细干粉灭火剂主要分BC干粉和ABC干粉灭火剂两种,分别呈弱碱或弱酸性,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灰尘。当发生火灾时,超细干粉粉体与高温燃烧物体表面接触时,阻断燃烧链式反应,即化学抑制作用。在保护对象表面的高温作用下被熔化并形成一个玻璃状覆盖层将固体表面与周围空气隔开,使燃烧窒息。超细干粉灭火剂粉尘细小,微粒具有一定重量,在空气中漂浮时间有限,一旦沉降下来不会再运动。当有遮挡物时,很难超越过去,将影响灭火效能,灭火中和灭火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副产品。在灭火中和灭火后对所有设备和环境均有污染,很难将5~20μm小颗粒的灰尘清除干净,特别是安装在海滩、湿度较大环境中的风力发电机组,设备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工作,虽然成本低,若误启动或灭火后维护、清理成本较高,若清除不干净,设备会经常出现故障,甚至会报废。 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用途和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