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高我区卫生计生部门应对地震灾害的反应速度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和减少灾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护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社会稳走/制走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禾口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全区范围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以及核辐射等其它突发事件时,按照我委下发的相关预案执行。

其他地质灾害危及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抢救生命和保护健康为第一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伤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尽力减少财产损失和其他社会危害。

1.4.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

急救援的各项准?工作,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做到常抓不懈。建立完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做到快速应对,依法、高效、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同级

人民政府或其地震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要求,做好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1.4.4 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规走,认真履行医疗卫生应急

救援工作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制走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规童制度,通过培训演练进一步检验和修正应急预案。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制走相应的考核标准, 做到走期检查,加强监督管理。

1.4.5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和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形成统一指挥、责任明确、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与铁路、交通、民航、通信、气象、环保、军队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应对,共同做好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1.4.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开展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科研工作,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提供科技保障。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指挥人员、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大力普及地震灾害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公众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2.1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做好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工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前往支援的医疗卫生队伍在赶赴灾区的第 _时间向灾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到,并服从其统一指挥和安排部署。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向灾区派出现场工作组或联络员,及时了解灾情、伤情、疫情和卫生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灾区卫生应急工作, 向派出部门或机构报告现场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

2.2日常管理机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急办或承担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室负责做好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

2.3专家咨询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负责对应急准备和现场处置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等,对卫生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等。

2.4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采供血等机构是地震灾害卫生应急的专业技术机构。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地震灾害时,要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及时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2.4.1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小分队)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置点的紧急医疗救援、基本医疗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心王對爰助、伤员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并负责伤情、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2.4.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灾区传染病风险评估、灾区和临时安置点疾病监测与报告、疫情调查与处理、应急接种、环境卫生学评价、生活饮用水监测及指导开展环境消杀灭、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相关工作信息报告等工作。

2.4.3卫生监督W)

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灾区和临时安置点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卫生监督和相关工作信息报告等工作。.

2.4.4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负责血液及血浆的紧急采集、储备、调配、供应和相关信息报告等工作。

3.应急准备

3.1制走预案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内家古自治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走本地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职责制走本单位的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建立相关应急工作制度。

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应适时修订。

3.2建立协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与民政、地震、食药监、环保、交通、公安、财政、发改委、经信委以及军队和武警部队卫生部门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等协调合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毗邻地区间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合作机制,通过信息沟通、学习交流、互相支援等方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共同做好地震后卫生应急工作。

3.3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

能出现的地震灾害所引发的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检查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卫生应急防范措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评估本单位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因地震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及医疗卫生物资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

3.4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平急结合、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各类卫生应急队伍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需要,配备相应物资装备(包括医疗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药品及疫苗、消杀灭药品和工具,个人防护装备、统一的卫生应急服装和标识,交通工具,通讯、办公、用电、后勤和生活物资等)。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为卫生应急专业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应急救援人员发生人身伤害带来的损失。

3.5培训与演练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培i丿11和演练制度,对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队伍走期举办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经费保障3.6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安排地震灾害卫生应急专项经费和紧急补助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走,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3.7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经信委、食药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物资(药品和疫苗、医疗器械和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消杀灭药品和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储备机制”

防地震应急预案

防 地 震 应 急 预 案 1 / 6 防地震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或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校园能够快速、 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组织机构一、应急工作小组( 1)预警 信息组 随时掌了解震情及发展趋势;职责:收集 整理各类地震信息资料。 握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究,编写震情通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救灾抢险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人员、车辆,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 区,配合医疗、公安、消防部门施救,地震发生时,协助寻找和营救伤病员,拨打 120,对伤者进行抢救,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减少伤亡和损失。)宣传组( 3 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职责: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震知识 不断提高广大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 和互救训练,的普及教育, 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4)后勤保障组 及时检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职责:负

责车辆调动,人员调集, 查监测学校饮用水源、食品卫生,控制疫情和传染病的流行。 5)治安保卫组( 职责:负责学校治安管理;组织力量打击在特殊情况下的不法行为;负责救灾物资的保卫和学校重要部门和重点部位的保卫 等工作。二、全预防措施安、建立地震灾害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关注地震情报1 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严格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值班2 电话应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的移动电话应保持随时开机,24 设专人责任看守,保证通讯 2 / 6 畅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付,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队伍及物资储备库。由多方组成的抢修队伍,随时待命,准 3 / 6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我院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和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参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有关规定和我院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地震等灾害事故各项准备工作,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统一部署,紧急处置,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组织机构 1、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党支部书记) 副总指挥:业务副院长 成员:保卫科、后勤科、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 职责:

(1)统一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医院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食品饮用水、防冻防雨、医疗器械、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指挥部设在院办,电话: 2、疏散组: 组长:保卫科科长 组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平时负责全院地震等自然灾害培训演练的具体工作,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1)现场指挥,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 第二高级驻地办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秦皇岛保神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第二高级驻地办 二○一四年七月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第二高级驻地办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保障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丁国田 副组长:王佳平陈继奎 成员:朱庆辉吴利建王欣高宁张向云张国星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到达之前,由值班员负责处理。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处理抗震救灾有关事宜;掌握震情和灾情,随时向上级汇报,向工作组通报;筹集、调拨救灾经费和救灾物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各组任务和职责 (一)抢险救灾组 负责人:丁国田 1、迅速集结人员和器材,抢救被埋压人员; 2、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3、震后第一时间迅速关闭电源、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他灾害。

4、抢修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线和设备; 5、保证通信网络设备的畅通,确保能够随时接受和发布信息。(二)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王佳平 1、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三)治安保卫组 负责人:朱庆辉 1、加强单位内治安巡逻、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稳定‘ 2、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完好、可用情况; 3、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5、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人员疏散组 负责人:张国星 1、负责驻地办人员的疏散,要按照离出口“近及远”原则撤离到安全地区; 2、疏散撤离过程中,要避免碰撞、拥挤、踩伤; 3、负责人在指挥人员疏散过程中,不得擅离岗位。 (五)物资供应组 负责人:陈继奎

郸城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郸城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周口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郸城县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等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全县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适用于本预案。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卫生应急处臵工作,按照《郸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指挥机构 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自然灾害发生后,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医疗卫生专业应急队伍,向灾区派出现场工作组,建立信息报送与交流分析机制,部署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必要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支援。 县卫生计生委成立县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应急工作的局领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 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 (西区大水井项目部) 一、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工程项目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二、应急工作原则 1、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员立即按照预案实施地 震应急,处置本工程区域地震灾害事件; 2、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 则,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特 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统一指挥。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实行“统一指挥、组织 落实、措施得力”的原则,在各级领导、有关机构以及应急小

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积极有效的开展对突发事件处理、事 故抢险、生产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等各项应急工作。 4、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重点”的原则,在突发事件 的处理过程中,将保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突发事件范围扩大。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分工 (1)成立攀枝花大水井项目部施工现场防地震应急准备和响应 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冉学刚 副组长:国锋黄绪良 应急小组成员:王林陈远强罗炜坤李俊 彭中波宋仲莉张云会吴朝莲 (2)职责及其分工: 领导小组: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 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 抗震工作。 应急小组: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①组织有关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关闭危险场所,停 止各项大型活动。 ②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施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1总则 1.1.1编制目的 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XX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1.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是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专项预案。如灾害后果达到重特大伤亡事故等级,应同时启动《XX集团公司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如同时发生水电厂垮坝、环境污染等次生事故,应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1.1.5应急工作原则 依靠地方、立足自救、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是处置其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地震应急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所辖区域地震灾害事件。视地方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给予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产业公司、基层单位、合作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震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1.2应急分析 1.2.1概况 1)本单位所辖区域的地震烈度级别,以往地震灾害史; 2)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1.2.2地震灾害风险主要有 1)地震灾害有可能直接造成的人身伤亡、设施、设备毁损; 2)地震灾害有可能造成的供电、通信、供热、供气、道路等设

学校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学校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根据区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一、组织构成成立防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防地震工作的领导指挥组长:xxxxxxx副组长:xxxxxxxxxxxx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程序,从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几十秒的时间,有时也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安全的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地摇,再也没有东西落下了为止应做到: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的,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其尽量小,躲到桌下、床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但不要靠近窗口。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者床腿。在墙角躲避你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用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

左手正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该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者蹲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6、在厕所的同学,也应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逃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三、疏散集中地点和路线1、疏散集中地点:学校篮球场2、疏散路线:全体师生应沿每学期学校安全逃生演练的规定路线到达集中地3、科任教师负责班级同学发生地震时安全以及安全撤出教室。四、后勤保障全体师生在到达疏散集中地点之后,要听从疏散集中点地点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不要大声喧哗,保持情绪的稳定,以免干扰核查人数的具体工作。后勤处视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饮用水和食品。确保师生安全度过灾难。九象整理编辑应急预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危险性分析: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且地震灾害不可预见性及其危害性,地震灾害损失包括地表断裂、山体滑坡以及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滥、地陷和砂土液化、建筑物倒塌破坏及其次生灾害,使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破坏,生活和教学秩序停滞,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等等。 (2)事故类型:地震灾害事故 (3)事故特征:A、突然性B、破坏性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定红 副组长:康岚 成员:由袁道忠、罗唯丹、李凤梅、陶妶、王萍、严世全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请示区教育局。 2.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分管安全副校长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室承担。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领导小组; (2)督导各部门落实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3)总结和推广学校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3 各专项处置工作组及主要职责 学校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事件性质和等级安排任务;迅速成立工作组到现场;及时报送信息及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援助;督促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 2.3.1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康岚 副组长:由袁道忠负责人担任。 日常工作:副校长办公室 成员:罗唯丹、李凤梅、陶妶、王萍、严世全、校医务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工作组主要职责为: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涉及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响应行动; (2)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确定与其他类特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联系,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3)决定信息报送(公布)的内容、方式,以及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指示、援助等事项; (4)督查相关部门的处置工作; (5)提出对事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追究的建议;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3.2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康岚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目录 2.0组织救灾机构和职责................................................. 3.0准备工作........................................................... 4.0台风防御要求....................................................... 5.0暴雨防御要求....................................................... 6.0地震应急措施....................................................... 7.0雪灾应急措施 (23) 8.0培训与演习 (24) 附录一、公司防自然灾害工作检查表 (25) 附录二、公司在自然灾害情况下的损失/受伤报告 (26) 附录三、紧急应变的基础资料 (27)

1.0总则 为了更好的控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突发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蔓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实处,全面减小风险灾害的发生机率,迅速、有序、高效的进行救灾抢险,规范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发挥各部门救灾资源合力作用,建立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1编制目的 本应急预案是针对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水和地震等)制定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公司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候的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秦皇岛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所控制区域内所发生的旱灾、洪水 灾害,暴风、冰雹、雨雪等气象灾害,道路崩塌、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火灾 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达到启动条件的,均适用本预案。 1.3方针和工作原则 1.3.1方针: 以人为本,防御在前,统一指挥,全员协动,积极施救,减少伤亡,减轻损失, 确保市民生活用气和灾后社会稳定。 1.3.2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保障生命安全及公司财产、重要设施之安全。 (2)统一指挥,逐级管理,防救结合,以防为主。 (3)全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做好灾前、灾期、灾后的抗灾、减灾、救灾的各项准备,做好安全生产,做好安全供气工作。

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殪虎桥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A班) 应急组织名单 现场指挥: 通讯联络组: 安全警戒组: 应急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一、现场指挥:赵志刚召集员工进行简短的紧急会议,通报情况,按照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组织员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运行程序。当总指挥长到达现场后,服从总指挥长统一指挥。 二、通讯联络组:刘小林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听取指示;向临近单位请求支援;在汇报完情况后负责将营业室内贵重物品及资料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安全警戒组:薛随亮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划分警戒区域,督促员工疏散。加强出入站口、罐区及重点部位的巡检,防止不法分子的趁机进行偷盗、破坏。 四、应急抢险组:李彦斌、赵志刚迅速将受伤人员抬、扶至安全地带,进行急救,如伤势较重应立即送至距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对危险油罐,要害设备、仪器进行观察、监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障措施。 五、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刘强准备好医疗和救护器材及其它防灾用品。灾害过后,清点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情况并统计上报。

殪虎桥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B班) 应急组织名单 现场指挥: 通讯联络组: 安全警戒组 应急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一、现场指挥:赵志刚召集员工进行简短的紧急会议,通报情况,按照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组织员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运行程序。当总指挥长到达现场后,服从总指挥长统一指挥。 二、通讯联络组 主要职责:刘小林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听取指示;向临近单位请求支援;在汇报完情况后负责将营业室内贵重物品及资料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安全警戒组:王科林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划分警戒区域,督促员工疏散。加强出入站口、罐区及重点部位的巡检,防止不法分子的趁机进行偷盗、破坏。 四、应急抢险组:朱启明、赵志刚迅速将受伤人员抬、扶至安全地带,进行急救,如伤势较重立即送至距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对危险油罐,要害设备、仪器进行观察、监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障措施。 五、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刘强准备好医疗和救护器材及其它防灾用品。灾害过后,清点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情况并统计上报。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地震灾害危险源评估 1.1.1地震灾害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计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1.2地震的强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

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2)、大于、等于3级,小于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3)、大于、等于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4)、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5)、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6)、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公司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地震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公司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XX省地震应急预案》、《XX州地震应急预案》、《XX县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在XX县XX有限公司区域内地震和地质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地震救援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应对,预防优先、分级负责、属地优先,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发生后,灾区生产单位应立即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二、组织体系

(一)抗震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长:XX 副总指挥长:XX 成员:XXXXX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教育室。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指挥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职责进行调整。 (二)应急救援工作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分设事故现场保卫组(保卫处)、事故抢险救护队(副总工程师、采矿科、技术科和灾区施工单位)、救援物资保障组(采购科、财务处、车队)、事故调查处理组(安全环保处、监察审计室)和联络人。 (三)应急救援应急联络员 指挥部制定一名人员负责本单位防地震具体事务,平时为本单位防地震联络员,负责单位防地震日常工作,发生地震时为指挥部应急工作联络员,负责灾区与指挥部和县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三、地震与应急响应分级管理 (一)地震事件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地震险情和地震灾情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因地震造成死亡300人以上300人(含失踪),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Ⅰ级)。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场内8号公路工程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场内8号公路工程 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合同编号XJXH-MZTHSJ-TJ-ZB 06-02-0030 审核: 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项目部新疆木扎提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项目部新疆木扎提工程项目经理部 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种。 1.1.1地震直接灾害 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它,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1.2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1.2 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 地震灾害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项目部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员工及家属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0人及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员工及家属死亡10-29人,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造成员工及家属死亡3-9人,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

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救助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水平,避免或尽可能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结合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及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根据《地震防治条例》,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震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本校校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 二、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1、地质等突发灾害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张学军 副组长:赵洪刚 组员:王银川、夏淑云、张红兵、于潮娜、宋学、张艳红、王春英、李金敏、丁秋微 2、地质灾害应急队伍: (1)、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 (2)、学校内保人员 (3)、值日教师

三、报告程序 1、地震灾害发生后,校(园)内如有人员受伤,校(园)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镇教育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 6492698)报告人员、财产损失及受灾情况。。 3、各工作小组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四、应急处理程序: (一)、防范预案: 1、通过校会、班会、广播、黑板报、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防灾避灾意识。 2、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使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每学期,地质灾害应急领导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学校的教学楼、围墙、及学校周边地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在每年雨季,地质灾害应急领导要对校区及周边

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及时、有序、规范开展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难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证灾区公众的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爱护社会稳固。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河南省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预案(试行)》、《郑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预案。 1.3适用范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畴内发生的并达到应急响应条件的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自然灾难包括水旱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生物灾难和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难及其次生、衍生灾难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以及核和辐射事故、事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领导,属地治理;条块结合,

分级负责;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科学应对;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指挥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自然灾难卫生应急指挥和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疾控、卫生监督、医政和卫生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办公室、规划财务处、疾病操纵处、卫生监督处、医政处、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中医处、市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谐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难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 依照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和谐现场工作。必要时能够向灾区派显现场工作组,指导、和谐、督促、检查现场工作。 2.2日常治理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负责自然灾难卫生应急日常治理工作(未设立应急办的,由实际执行应急办职能的部门

银行机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银行机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行应对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体系和防范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客户、员工生命安全,减少地震灾害对我行资产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行各级机构在应对地震灾害时的自救、疏散和防护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各级机构应成立防范地震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机构第一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负责人任副组长,机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督导本单位防范地震工作措施落实,组织、协调本单位抗灾、救灾及相关善后工作。 2、各级机构办公室(综合管理部)负责本单位防灾自救及善后工作具体协调、组织事宜。 3、各级机构各部室负责防灾自救及善后工作措施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 (三)应急准备 1、各单位应准备应急灯、灭火器、急救药箱(药品)、净水等应急物资,并定期检查。对于失效物资应及时予以更新,确保其处于有效状态。必要时,各单位应预留专项防灾自救资金,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应急准备金。应急准备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应及时向分行或属地公安、消防、民防等部门联系、沟通,争取其支持。

2、本预案启动时,全员应保持通讯联系通畅,并随时保持实时信息沟通与共享。若由于地震导致有线或无线通讯联系中断的,各单位以部室为单位组织自救、互助。 3、各单位应广泛开展全员防灾自救知识教育和应急处置预案培训,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全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四)灾情预警 1、各单位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或分行等上级单位提供的地震灾情预警预报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网点做出灾情预警。 2、根据灾情预警,各单位领导小组应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五)应急处置程序 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场最高职级人员为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根据灾情和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员、资产紧急转移安置等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员工生命和单位财产损失。 具体处置程序如下: 1、地震过程期间,大堂经理以及大堂执勤保安负责引导客户寻找掩体,并采取下蹲蜷姿自我保护。大地停止震动后,迅速组织客户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 2、地震过程期间,网点营业人员应首先采取恰当姿势寻求掩体保护,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单位资产,大地停止震动后,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装入尾箱或保险箱,并在保安和其他员工的护卫下,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地震过程期间,其他部门人员应首先采取恰当姿势寻求掩体保护。大地停止震动后,迅速有序地撤离至安全地带。在营

乡镇地震应急处置预案

乡镇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处置地震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与应急指挥能力,保障地震应急工作能够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陕西省地震应急预案》、《咸阳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彬县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我镇处置地震灾害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立即响应,快速启动的原则。镇内地震灾害性地震发生后,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地震灾害事件。 (2)统一领导,协同行动的原则。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是处置全镇一般性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各村要密切配合、协同行动。 (3)依靠军民,运用科技的原则。地震应急要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坚持科学决策,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依靠和发挥民兵应急分队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 镇内发生地震灾害后,由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 1.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镇长

副总指挥:各副镇长、镇武装部长、派出所所长。 成员:镇地震应急分队、各村民兵应急分队,各单位驻镇派出机构。 2.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部署和组织镇域内发生地震灾害的援救; (3)、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 (4)、向县、市政府提出跨镇紧急应急请求; (5)、向上级地震应急委员会请求救灾援助,并接受上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领导; (6)、请求县地震台派出现场工作组给予救灾指导; (7)、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3.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政府主管办公室的副职领导担任,副主任由主管科、教、文、卫的副职领导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联络、震情信息、灾情信息、信息发布、条件保障等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1)、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2)、拟定抗震救灾方案;(3)、传达贯彻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督促落实各村和驻镇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4)、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5)、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6)、拟定宣传工作方案,指导各村抗震救灾宣传,配合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信息发布;(7)、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8)、承担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4.镇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抢险救灾组: 组长:镇武装部部长 成员:民兵

疾控中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疾控中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健全中心对自然灾害的应急体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自然灾害对公众健康造成的疾病、传染病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市疾控系统的救灾防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信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省、市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由于干旱、洪涝灾害、台风、暴雨、冰雹、寒冷、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所造成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疾控机构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

备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卫计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本预案规定,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3、依法防控、处置果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完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自然灾害工作制度,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疫情核实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送检、消毒杀虫和卫生宣教等防控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开展自然灾害期间的防病知识宣传,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地做好防病工作,尽可能减少、降低因灾造成的传染性疾病危害和人员损伤。 五、应急组织与职责 1、中心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应急办公室、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组、卫生监测和消杀组、检验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 (2)职责:灾情发生后,负责本中心对自然灾害引发的传染

(附件04)防地震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防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目录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1.1 事件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1 1. 2 事件风险的来源、特性 2 1. 3 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装置名称 2 1. 4 事故发生的影响范围及后果 2 1. 5 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 2 1.6 事发前可能的征兆 2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 3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 3.1 应急组织体系 2 3.2 应急指挥机构 3 3.3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 3 4 预防与预警 4 4.1 风险监测 4

4.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4 5 信息报告程序 4 5.1 信息汇报流程 4 6 应急处置 6 6.1 响应分级 6 6.2 响应程序 6 6.3 应急处置措施7 防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件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1.1.1 根据地震强度和其对本地区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 (1)、Ⅰ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简称特大破坏性地震),烈度可达8度以上,相当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 (2)、Ⅱ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烈度达7—8度(含8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5—6.0级(含6.0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地震。 (3)、Ⅲ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烈度达6—7度(含7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0—5.5级(含5.5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地震。 (4)、Ⅳ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4.5—5.0级(含5.0级)以下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5)、Ⅴ类:强有感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1.2 危险性分析: (1)、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分析:我公司建(构)筑物设计抗震等级均按6度设防,重点厂房设防等级为7度,符合吕梁地区的地震等级要求。 (2)、主要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分析:地震中电气设备的损坏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