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孩子由幼儿园升入一年级后,需要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学生刚步入小学,对什么都感兴趣,一年级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打实基础,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关注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求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愉悦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一、关注“激发兴趣”,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体验求知的愉快,可以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记忆的牢固性和想象的丰富性。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我觉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起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些激发兴趣的环节,巧妙设计学习形式,挖掘教材的趣味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诱发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兴趣环节的设计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小学生最喜欢听

故事、唱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讲故事、唱儿歌来“激发兴趣”,比如在课前讲《三只小猪》《喜羊羊与灰太狼》《白雪公主》《蜡笔小新》等,课后唱一些儿歌,尤其是动画片的儿歌,例如《金刚葫芦娃》《健康特工队》等,让孩子们愿意早早地到学校,盼望着老师来上课。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选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寓言、故事、史料、身边实例、自身感受和时事热点等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愉悦的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二、关注“学习习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起始年级,养成好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终生有益。首先,说话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所以首先应加强说话训练,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开展讲故事大赛、说日记活动等,要让学生敢说、想说,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其次,写字基本功的培养,注重一年级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培养,只有端正坐姿,执笔规范后,才能写出端正、匀称的字,重点指导23 种基本笔画,让学生认真观察汉字的运笔方法、间架结构,从“摹”到“临”,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而培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再次,预习、复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合理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字母时,开展预习比赛,看谁能合着书,将未教的字母写出来……在教完生字后,第二天,看谁能将生字写出来,并且给每个字注上拼音等。逐步形成自觉的预习、复习习惯,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得到更好挖掘。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一年级学生日常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去记等学习行为,注意教育引导学生课堂上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可能有高效课堂的生成,才能为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关注“个体差异”,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生的个体差异注定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效果的差异。

同一时间、同一内容讲授完以后,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对新知识理解、掌握不够透彻的“学困生”,这一现象在低年级孩子中显得尤为明显。因此,在一个班里面,老师经常不经意地就从学生中分出了后进生或者叫“差生”。其实“差生”并不姓“差”。在教学中,尤其我们一年级的教师,要改变自身偏见的认识,要改进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别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坚持分层次教学,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弥补,巩固新知的同时,注意适当安排一些以往旧知的练习穿插其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时刻回忆旧知,从而加强记忆,减少遗忘,让我们的学生永远站在所学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针对后进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对待。是家庭原因的,就多家访,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换思想、意见,帮助学生进步;是教育方式的就改变教育方式等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老师都要有诚心和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使学生感到温暖,同时多注意后进生的“反弹”,真正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四、关注“合作意识”,从小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合作意识的培养简单地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

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和文字,还应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关键词、精彩句子以及文章的内涵。第二种合作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时,学生就会成为完全的指导,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科技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去尝试搜集一些信息资料,例如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 课《多想去看看》,可以上网搜索一些有关北京天安门及天山的图片及内容,让各小组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让孩子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课堂就变得容易、生动了起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是需要老师付出真情和真爱的,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关注学生的一切,这样才会得到学生们的欢迎、信赖和爱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在这和谐与轻松的氛围里得到开展和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变,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一、拼音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依照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和个人经验,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甚至于直呼音节,还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 二、识字教学被削弱。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有的学生大量运用网络语言。 三、阅读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对教材还处于条分缕析现状,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忽视了积累。 四、表达能力较差。现在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大胆、主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或不敢说,或说不清楚,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五、习作能力较低。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或“拼”作文现象。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总之,在高唱“以生为本”的现实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还有,有的教师的语文教学十分封闭。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再者,教师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故事

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故事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

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年级一班郑梅 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是既相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相邻阶段,搞好两者衔接极端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将有力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都是与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分不开的。儿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之,对客观事物有了较深的认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因此,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实际出发,注意把语文教学与发展儿童认识能力密切结合起来。 一是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重视从词中识字和加强句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教儿童识字,从字义来说就是教儿童学词。词是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语言单位。儿童学词,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脱离具体词义和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儿童识字,是很难准确理解字义的。因而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在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大量运用各种插图,如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

看图填空组词等。图画是客观事物在纸上的具体反映,它同文字一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同时,要把识字教学和加强词句的训练结合起来,只有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才能反映客观事物,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词和句的训练不仅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训练,也是认识事物的训练。词的训练是概念训练,句子训练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训练。这样,儿童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二是在阅读教学中把培养阅读能力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与字量有关,更与儿童认识事物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教学中,应使儿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认识新的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具体事物就这样相互结合,不断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是在说话写话当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说话和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的特有形式,它符合刚入小学不久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准确,还需进一步训练。特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还是提倡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的,比如儿歌、讲故事比赛等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否也运用好这个好的教学方法呢?前段时间在立体评教活动中听了一节有小游戏的语文课,让我很受启发。 小学生,特别是5---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仅仅是萌芽。所以,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语文,还是可以把游戏引进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我以为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所以设置一个游戏,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第三、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作为主导的教师,

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那么容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或布置若干篇古诗文,约好一个星期以后比,以后再增加量,如此往复。 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3、小小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有些文章演化为小话剧。 4、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这样的游戏还很多,也希望朋友们都来想一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游戏”,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教学反思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

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比如,有的教师说:“课堂上,我也想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普遍看法。教师存在着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试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活动”是否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这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一): 每到学期总结时,都会觉得时间飞逝,叶落纷纷,时光豪不留情的越出手指的缝隙。转眼间,我担任一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整整一个学年了,在这一个学年的工作中,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一学期来,我认真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56个学生,基本具备了初步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难的一件事情。因此,从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开始,我就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持续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透过一学年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备课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的课,备课是关键,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做好二次备课的工作,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作出反思。 三、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教学放第一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务必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抓好识字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在语文方面主要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要重视对语言的积累。积累词汇、学生字,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与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训练感悟,在读中得到读书的乐趣;课外重视背诵,尽量要求每一位学生把课文流利地背诵下来。并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来补充语文课堂上存在的缺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实现脑、眼、口、手、耳五种感官的“解放”,并且做到五官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激励学生广泛地参与。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师大版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与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如何“长文短教”。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 再如《画家与牧童》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出示题目时将画家写大一些,将牧童写小一些,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而后抓住“大”去感受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和为人的谦虚宽容。而后问学生“画家本事这么大,这么谦虚,可不可以再写大些,牧童再写小一点,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牧童也很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再次读文感受牧童的人格魅力。这样抓住题目书写的不同作为研读的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更从“大”与“小”中感受了人物的了不起。 二、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方法]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

如果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 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孙惠芳 一、观察缘由 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它与我们平时经常说到的“听课”有很多不同。传统的听课有诸多弊端,比如教师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语文课《天火之谜》。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各教研组组长以及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的部分成员。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方法] 2011-09-15 18:40:52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 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设计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对观察主题进行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进行观察。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在交流时却分解成了很多小问

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2.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华侨小学汤艳梅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务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广大师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时刻感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

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教育观倡导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索的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展现,这一观念现在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合作交流的形式屡见不鲜。其次要建立“严而有格、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陶行知就讲过:“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赋予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因此,学生的个体行为必须限定在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范围内。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的不持久性,要求教师要有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行为集中到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做好课前预习,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要求对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