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总结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总结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总结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总结

一、激光大气衰减基础:

激光大气衰减包括大气气体分子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激光信号通过均匀大大气介质之后,其电磁辐射强度满足:

比尔-郎伯-布格定律:

Iν,l=I0(ν)e?k(ν)l;

ν:为波数,I(ν)为信号传输l距离之后的电磁辐射强度,k(ν)代表消光系数,I0(ν)为进入介质前的光辐射能量。

透过率函数:

Tν,l=Iν

=e?k(ν)l;

I0ν

其中,τ=kl也被称作光学厚度,是一种无量纲的物理量;其中,k(ν)既包括了大气分子的吸收(k ma(ν))和散射(k ms(ν))系数,也包括了气溶胶的吸收(k aa(ν))和散射((k as(ν)))系数:

kν=k maν+k msν+k aaν+k as(ν)

在实际的大气信道中,kν随着高度(z)的变化(假设大气具有分层均匀特性),即可以表示为k ν,z,当信号光以天顶角θ入射到大气介质中时,光学厚度可以表示为:

z

τ(ν,z)=sec?(θ)k(ν,z)dz

其中,其他的消光系数表如附图所示:

大气分子吸收效应的从测量:

二、大气光学湍流:

1、大气湍流模型的描述:均匀各向同性湍流、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是一种理想化的大气湍流模型,在复杂地形区和高空,对流层以上的区域,满足该理论条件的大气湍流区域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对大气湍流间歇性现象的发现,更证明了Kolmogorov模型应用的局限性。目前工程中常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

查理森级串模型:

湍流可以视作由气体流动形成的差别较大的涡旋,大涡旋不稳定,其从外界获取能量后,通过分裂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次级涡旋,最后再最小的涡旋中通过气体黏性损耗。在一定的区域内,涡旋级串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形成局部均匀各向同性

湍流,具有普适性的统计规律。

为了确定气体湍流的统计规律,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提出了许多统计模型,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

模型假设:

(1) 当雷诺数足够大时,存在具有各向同性结构的高波数区,在该区里,气体运动

的统计特征只决定于流体的黏性系数ν和能量耗散率ε。

(雷诺数:雷诺数的定义为:

Re =

vL η

L 为气体运动的尺度,v 为流体速度,η为分子

基于上述假设,建立起了湍流长度(l 0、L 0)、速度、时间的尺度,其中,l 0、L 0分别为湍流的内尺度和外尺度;

l 0=(ν3/ε)1/4; l ?L 0

(2) 当雷诺数足够大时,扰动统计特征只依赖于扰动能量的耗散率ε,此惯性区域的

尺度l 满足:

l 0?l ?L 0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的特征参数:

l 0

随机场的空间统计特性通常用结构函数等相关函数关系描述,包括风速结构率函数D v、折射率结构函数D n等,由于在湍流效应的研究中,主要考虑大气折射率起伏对光传输的影响,故又称为大气光湍流。大气折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定义为:

D n r=C n2r2l0?r?L0

C n2为折射率结构常数,用于表征大气湍流的强弱,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实际大气中,折射率结构常数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再近地面,还随着地理环境,温度,光照等变化。

在国内外大量测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C n2的分布模式,其中较为常用的模型有Hufnagel模型、Hufnagel-Valley模型等;

Hufnagel模型:

C n2(h)=8.2×10?16W2(?/10)10e??+2.7×10?16e??/1.5

W为风速因子,为5~20Km处风速的均方根。

W2=1

v(?)d?

20

5

适用于3-20km处的大气层的湍流计算,不适用于边界大气层。通过改进形成了Hufnagel-Valley模型:

C n2h=8.2×10?16W2?

10

10

e??+2.7×10?16e??+Ae??

A为近地面结构折射率常量;

大气相干长度:

大气相干长度是另一种综合了大气湍流结构率、激光波长、传输距离等因素的传输特征参量,也称为弗里德常数(Fried)。表征了大气湍流中传输光束横截面上空间相干特性的物理量,

r0=[0.423secβ?k2?C n2(η)dη

L

]?3/5

K=2π/λ;β为天顶角;L为传输距离。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

激光大气传输的湍流效应主要包括光斑漂移、光束扩展、光强闪烁、光束到达角起伏几种,由于湍流具有随机性,导致其产生的传输效应也是随机的,只能用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光斑漂移:

当光束直径R远远小于湍流的外尺寸L时,大气湍流的主要作用是时激光光束的传播路径发生整体随机偏移,从而导致接收端光斑中心位置的随机变化,此时会增加跟踪捕获难度,对光束质量影响较小。光斑漂移与波长无关,且汇聚光束的漂移小于准直光束。

光斑漂移通常以质心位置变化来描述,设质心的位置适量表示为ρ(x,y),假设光斑

质心在水平方向上的漂移和垂直方向上的漂移相互独立,则质心总的漂移方差可表示为:

δρ2=ρc2=δx2+δy2

对于平面波或者准直光束在Kolmogorov湍流中传输,则其漂移方差可表示为:

δρ2=6.08D?1 L2C n2

L

0z dz+2L C n2

L

z zdz+C n2

L

z z2dz

其中D为发散孔径,L为传输距离。当路径上的大气湍流均匀时,光斑漂移量可表示成:

δρ2=2.03C n2D?1/3L3

对于发射口径为D的汇聚光束:

δρ2=6.08L2D?1C n2

L

(z)(1?z/L)11dz

到达角起伏(原像抖动):

当光束直径R同L相当时,将会造成光束截面发生随机偏转,产生到达角起伏,也称为原像抖动,即截面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相移。(此时光束的整体强度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设相距r的两条光线的相位差为?S,到达角α和到达角起伏方差α2用波数k和相位结构函数D s可表示为:

α=

?S

α2=?S2

k2r2

=

D s

k2r2

(D s是一个由传输距离了湍流强度所决定的函数,可以更具具体的湍流参数和传输距离计算出),在考虑实际传输的情况下,设H为接收器距离地面的高度,h0为激光器距离地面的高度,θ为天顶角,平面波到达角起伏可表示为:

α2 =

1.46secθ C n

2(?)d?H

?0(2r )13

, l 0?2r ? λHsecθ2.92secθ C n

2

(?)d?H ?0(2r )1

3, L 0>2r ? λHsecθ 光束扩展和光强起伏:

当光束直径远远大于湍流外径时,由于光束截面内部将出现许多相互独立的小湍流,其对穿过各自的激光信号将产生独立的衍射和偏转作用,使光强度和相位在时间上出现随机分布,光束面积也会随之增大。 光强闪烁(起伏):

光强起伏的大小决定于沿途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受空气温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预测其大小,经典雷托夫(Rytov )光强起伏理论认为:在Kolmogorov 局地均匀、各向同性的弱湍流前提下,光强起伏的对数方差为:

δlnI

2=

AC n 2k 76z

11

6

其中A 为波形常数(平面面波A=1.23,球面波A=0.496),z 为传输距离,k 为波数,由公式可以看出,湍流强度越大,传输距离越长,起伏变化就越复杂。 光束扩展:

光束扩展指的是由湍流效应引起的光斑半径或面积的变化,可以分为短期扩展和长期扩展。短期扩展是指在一个足够端的时间内,观察到的光束由极小旋涡造成的展宽的光斑。长期扩展:长期扩展指的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通过不同时刻的短期扩展叠加起来形成的长期扩展效应,可见,观察曝光时间不同,光束扩展的大小也有差别,其中长期扩展的光斑半径方差可表示为:

a L

2 =4z 2κ02(2a 0)2+a 02(1?z/F)2

+4z 2κ0ρ0

2

2 a s 2 =4z 2020

2+a 02(1?z/F)2+z 2θs 2 θs =

0.246a 0

ρ0

, a 0≤3ρ00.575a 00 1?1.18 0.95a 00

1 , a 0>3ρ

κ0为外尺度L 0对应的波数,a 0为发端光束直径,ρ0为大气相干长度,F 为波振面曲率半径,z 为传输距离;

三、卫星光通信背景噪声分析:

激光通信过程中,会受到宇宙中大量自然光源的干扰,主要包括星光、太阳光、月亮背景光、地球背景光几种,通过实际测量建模仿真分析,其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大体可以概括如下:

星光背景光对激光通信的影响:

GEO-LEO:

通过仿真,由于跟踪子系统视场比通信子系统视场大,星光背景光进入相对频繁,大约占总通信时间的8.26%,最大背景光功率大约在1.57×10?12W左右;星光背景光进入通信子系统的概率大约为4×10?5,背景光功率大约为3.61×10?13W左右。

由于星光功率较低,较大功率背景光进入视场的时间非常短,且功率远低于信号光能量,所以星光背景光对通信子系统内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GEO-GEO:

仿真中,由于GEO卫星的瞄准视场较小,一天中仅有47s的时间星光背景光进入视场,最大背景光功率仅为1.84×10?13W;通信子系统中没有星光进入,所以在GEO中也不需要考虑星光背景光的影响。

LEO-LEO:

通过仿真分析,异轨道LEO-LEO链路,星光背景光在瞄准视场中出现的时间最大站总时间的7.4%,最大背景光功率为4.75×10?13W。同轨道LEO-LEO中,背景光出现的概率为9.1%最大背景光功率为5.87×10?12W。

对通信子系统而言,由于接收视场小,几乎不会有星光背景光进入。

综上所述,星光背景光出现在通信视场的概率较小,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出现在瞄准视场红的概率相对较大,但星光的功率并不高,功率最大北京光功率大约为10?12~10?13W的水平,对性噪比影响不大。(终端收到的星间信标光和信号光的功率大约在10?8~10?10W)

太阳北京噪声分析:

太阳是激光通信链路中最强的背景光源,瞄准视场中每个CCD接收到的太阳背景光功率大约在10?6~10?17W左右,通信系统中ATP接收到的太阳背景光功率大约在10?4W,远远大约信号光功率,将会使信号光完全淹没在背景光信号中,出现凌日中断现象,甚至损坏设备。

太阳凌日仿真分析:

仿真时间:1年由仿真时间可以看出:

(1)GEO-LEO链路不会出现凌日中断现象;GEO-GEO链路凌日次数最少但每次持续时间较长;LEO-LEO出现凌日次数最多但出现时间最短。

(2)相对而言,一年中凌日导致链路阻塞的时间相对于总时间可忽略不计,但为了保护设备安全,需要进行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月球北京噪声分析:

背景光功率:

对链路的影响情况

仿真时间:1年综上可得,月球背景光出现时会造成总的性噪比下降,但其出现的时间较小,对总通信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地球背景噪声分析:

星间链路中,只有GEO-LEO前向链路中的GEO天线会对向地球(LEO-地面链路也一样)。主要来源于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球的自发辐射,地球对太阳的辐射主要来源于0.29~5μm,由于地球自身的吸收作用,存在1.38μm、187μm、2.7μm、4.3μm4个较强的吸收谱区。一部分辐射被大气吸收后使地球身产生自发辐射,主要集中在3~50μm且受到大气吸收作用严重(不会对目前的通信造成干扰),因此,地球背景光干扰主要来源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在强吸收区外的反射。

通过对SILEX和SPOT-4卫星通信系统终端参数:

(1)卫星光通信系统标准视场中每个CCD可接受到的地面背景光功率为10?12~10?11W与可接收到的信标光功率相当,英此会造成信噪比显著下降。(2)卫星光通信视场中可接收到的地球背景光功率大约为10?10~10?9W,同样与可接受到的信号光光功率相当,造成ADP显著的性噪比增高。

四、激光大气传输的非线性效应:

高能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过程中主要非线性效应包括:热晕效应、大气击穿、自聚焦效应等,因此需要对通信激光传输的功率进行限制。

热晕效应:高能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过程中,大气分子和气溶胶将吸收一定的激光能量,导致传输路径上大气温度、密度的变化,改变大气折射率,从而影响激光束的传输特性,这种高能激光和大气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造成的光束偏转、扩展、畸变现象称作非线性热畸变效应,也称作热晕。(由于大气的连续吸收和气溶胶吸收总是存在,因此热晕是高能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额最严重的非线性效应之一)

1、稳态热畸变效应

指在对流、热传导、等热交换作用下激光同介质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达到稳定状态,其形成机理如图所示

风速和光束扫描状态下的稳态热晕

(1)准直光束

ψB x,y=k n1x,y,z dz=

kn T P

πa02ρ0c p

T0αa(z)t(z)

T(z)V x(z)

H

dz

H

I′(x′,y)dx′x

?∞

ρ0、T0为地面空气密度和温度,t(z)为大气透过率,p为激光功率,I′(x′,y)表归一化光强分布(可分为高斯光束、圆形光束等)

假设热晕效应较弱,近场光强分布变化不大,可近似的用均匀介质传输中的光强分布通过适当修饰后代替上上式中的相位分布,此时高斯光束相位畸变可表示为:

ψBG x,y=??ψG

2

e?

y

a0

2

1+erf

x

a0

=??ψG1

21+

π

x

a0

?y

a0

??(级数分解)

(通过)

(利用互补误差函数对x方向上的光强度进行修正) ?ψG表最大相位畸变值:

?ψG=

1

2πD

N D表示布拉德利—赫尔曼热畸变参数:(是表征热晕效应强弱的参数)

N D=42n T kP

ρ0c p D

T0αa(z)t(z)

T(z)V x(z)

H

dz

D为光束直径,对于高斯光束D取22a0,圆形光束取D=2a0

一般认为,相位畸变达到2π时光束传输就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并由此可计算得到此时所对应得到的畸变参数:

此时高斯光束:N DG=22

圆形光束:N DU=28

由此可以根据N D计算公式,估计出引起现明显热晕效应时的光信号功率阈值。

在水平均匀大气中,大气衰减足够小(αt z?1)的情况下,热畸变参数可以简化为

N D=42n T kPαa(z)

0p x

L

其中 n T

ρ0c p

=8.34×10?10m3/J。当激光波长λ=1.315μm,D=0.6m,距离L=1km,在典型的地面气候v0=2m/s,αa=3.5×10?5m?1的条件下,高斯光束和圆形光束分别在40KW 和50KW时会产生明显的非线性效应。

通过该公式进行近似推算,假设大气在近地100Km的区域为均匀吸收,则即便高斯光束,光功率也需要达到400w是才会产生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而一般的激光器的功率基本维持在40dbm左右,所以可以暂时不考虑其非线性的影响。

2、瞬态热畸变效应

大气湍流引发图像畸变的校正研究

第32卷第3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 ol.32 No.3 2003年6月 Journal of UEST of China Jun. 2003 大气湍流引发图像畸变的校正研究 钱雪彪*刘永智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摘要】用CCD(电荷耦合器件)拍摄远距离目标时,大气湍流使得图像发生畸变,导致CCD无法有效的用于远距离目标的识别与监控。由此该文分析了大气湍流的原理及对图像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克服大气湍流影响的有 效方法,实验证明,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荷耦合器件; 图像传感; 大气湍流; 图像畸变; 图像校正 中图分类号TN911.73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f Correct Image Distortion Caused by Atmosphere Turbulence Qian Xuebiao Liu Yongzh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oadband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EST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Abstract The image will be distorted when we take the object’s picture with CCD at long range because of atmosphere turbulence. We can’t availably recognize and monitor long distance object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theory of atmosphere turbulence and the main affection to image caused by atmosphere turbulence. The solution was given to correct image distortion. The effect of the solution is proved by experiment. Key words charge coupled device; image sense; atmosphere turbulence; image distortion; correct 在传感领域基于(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的图像传感系统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该系统使用CCD 摄取目标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得到所需信息,具有非接触、信息量大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在图样识别、几何尺寸测量、位置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其应用都局限于短距离目标监测,而在大桥形变、山体滑坡等远距离监控领域却一直无法得到广泛的开展,这主要是由于CCD在获取远距离目标图像时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所得图像存在畸变,不能准确的再现目标的各种属性,会给最终的监测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研究从受大气湍流影响的低质量图像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并且有效克服大气湍流带来的噪声和误差是拓展CCD在远距离目标高精度监控领域应用的关键,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大气湍流的成因及由其引发的图像畸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克服大气湍流影响的有效方法。 1 大气湍流效应对图像的主要影响 在大气中,任一点运动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时刻发生着不规则变化,产生了各个大气分子团相对于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不规则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湍流[1]。大气湍流会引起空气中任意位置折射率的随机变化,导致光束在同一路径的空气中传播却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存在着闪烁现象。由湍流引起 2002年12月24日收稿 * 男 24岁博士生主要从事光通信与光传感方面的研究

大气物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大气物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本《大气物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学科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物理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 大气物理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组成与物理特性及其垂直结构、大气辐射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和大气电学等几大部分。要求考生对这几部分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及其应用。 一、考试内容 (一)地球大气的成分与分布 1.对流层干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与次要组成成分 2.干空气状态方程 3.地球大气中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碳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影响4.臭氧的产生、空间分布及臭氧损耗 5.大气中硫的化合物及氮的化合物的来源及影响 6. 表示大气湿度的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7. 克拉珀龙-克劳修斯方程 8. 水汽的状态方程 9.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 10.大气气溶胶的概念、谱分布、来源及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二)大气气压场及大气的分层结构 1. 大气静力学方程、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

2. 标准大气 3.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特征 4.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三)大气辐射学 1.大气辐射场的物理量 2.大气辐射的基本定律 3.大气分子吸收(谱) 4. 大气粒子对辐射的散射理论 5. 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的传输 6. 地球-大气系统的长波辐射 7. 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四)大气热力学 1. 大气热力学基本规律 2. 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3.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 4. 绝热等压混合过程 5.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以及条件性不稳定 6. 形成大气逆温层的原因 (五)大气动力学 1. 大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2. 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及近似 (六)大气边界层 1. 湍流及大气湍流的基本特征 2.大气湍流特征量的统计描述 3. 大气湍流的控制方程

湍流的统计特性及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

第4章湍流的统计特性及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分析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本质上就是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Tatarskii引入Kolmogorov和Obukhov发展的湍流统计理论,求解湍流大气中波传播方程,取得的一些理论结果相当好地解释了在此以前所取得的实验结果,从而奠定的光波在湍流大气中传播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激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随即非线性过程,特别是大气湍流存在的间歇性,对激光传输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 4.1大气湍流的成因 在大气中,任一点的大气运动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无时无刻不发生着不规则变化,产生了各个大气分子团相对于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不规则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湍流。通常情况下大气都处于湍流状态,大气的随机运动产生了大气湍流,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大气温度和折射率也时刻发生着不规则的变化。形成大气湍流的原因大致有四点。第一,太阳的照射造成的大气温度差,太阳辐射对地表不同地区造成加热不同;第二,地球表面对气流拉伸移位导致了风速剪切;第三,地表热辐射产生了热对流;第四,伴随着热量释放的相变过程(沉积、结晶)导致了温度和速度场变化。图4.1形象的表述了湍流的形成。

上图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形chardson描绘的湍流的一个级串模型,虽然湍流的运动很复杂,但通过上图仍能对湍流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上图表示湍流含有尺度不同的湍涡,而各种能量从大尺度湍涡一步一步向小尺度湍涡传递。外界的能量传递给第一级大湍涡,由于受风剪切等因素的影响,大湍涡逐渐变得不稳定形成次级小湍涡,小湍涡再次失稳后再形成更次一级的许多小湍涡。从图中可以看出,湍涡的大小有限,最大的湍涡的尺寸大小是外尺度 L,最小的湍涡是内尺度0l。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湍涡没有分散存在于大气中,而是交叉重叠的存在于大气中。 4.2 Kolmogorov-Oboukhov湍流统计理论 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对湍流的基本物理机制尚还不十分清楚,但已形成几个公认的基本概念,包括随机性、涡粘性、级串、和标度率。随机性构成了湍流统计理论的基础;涡粘性揭示了湍流相近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行为;级串给了我们最直观、最明晰的湍流图像;标度律则成为物理上定量研究湍流问题的数学手段。 在直观的湍流现象中,Richardson首先给出了湍流的级串图:湍流中存在着不同尺度间的逐级能量传递,由大尺度湍涡向小尺度湍涡输送能量。第一级大湍涡的能量来自外界,大湍涡失稳后形成次级的小湍涡,再失稳后产生更次一级的小湍涡。在大雷诺数下,所有可能的运动模式都被激发。 基于Richardson级串模型。Kolmogorov认为在大雷诺数下,这些不同尺度的湍

大气湍流N-S方程

前面复习
什么是湍流? 湍流与层流有什么区别? 雷诺数Re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湍流有哪些理论? 流体运动的稳定性指的是什么? 处理流体运动的稳定性问题时,什么是 小扰动法和能量法?

流体力学和N-S方程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 流体 ( 包括液体及气体 ) 这样一个连续介质 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运动形态之 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所说的流体力学就是 指建立在连续介质假设基础上的流体力学。 连续介质假设认为真实流体所占有的空 间可近似地看做是由“流体质点”连续无 空隙地充满着的。所谓流体质点指的是微 观上充分大,宏观上充分小的分子团.

流体运动的描述
欧拉方法着眼于流场空间的固定点, 拉格朗日着眼于确定的流体质点。 两种方法可以互换。
K qi = qi (r , t )
qi = qi (ξ , t )

物理量的物质导数和当地导数
在欧拉方法的表达式中,专门引进了一 个运算符号d/dt,它表示某确定流体质点的 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该物理量的 物质导数;同时,将欧拉表述下物理量函 数对时间的偏导数,即空间固定点上物理 量的时间变化率,称为当地导数,记作э/эt。
dq ?q K = + (v ? ? ) q dt ?t

M 1m/s M 2m/s
M’ 2m/s (t=0) M’ 3m/s (t=1s)

应力张量
流体质点所受的力需要用二阶张量来描 述,σji。在通过某点并具有任意方向n的面 元上,应力矢量 T(n) 为二阶张量和该面元 的法向单位矢n唯一确定。
K Ti (n ) = σ ji n j

大气湍流的复原

大气湍流的复原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 世纪以来,美国、欧空局、俄罗斯等空间科技强国都相继提出了新的空间发展规划。特别的,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太空政策,加大对太空探索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开展多个民用太空项目。根据我国至2030 年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将建立以覆盖多个热点领域的空间科学卫星为标志的空间科学体系[1],通过发展系列空间科学计划,牵引和带动我国在空间目标识别与监视、深空测绘乃至其他重要科技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对空间目标的姿态、形状、特征以及太空星体表面的地形地貌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判读,都需要采用光学成像系统对其观测与监视,从而获取足够数量的影像资料,从这些影像资料中提取使用者所期望的感兴趣信息。 由于地面受到太阳辐射作用,造成大气中分子和由悬浮粒子构成的离散混合介质的不规则热运动,使得大气呈现出非稳态性和随机性,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湍流现象。当光波穿过空间大气层时,由于大气中湍流介质中各处的压强、温度、湿度以及物理特性的随机变化,使得射出湍流介质的波阵面不再保持平面特性。因此,光学成像系统中的传感器透过大气对目标物或场景进行观测时,由于近地面的大气湍流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差异,造成湍流介质内的空气折射率的随机涨落。这会导致光波到达像面的振幅和相位的随机起伏,从而导致光束扩散、波面畸变、像点漂移等现象[2][3],使得目标在成像设备上会产生严重的模糊和降质。大气对成像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1)空间对地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中,卫星或航天飞机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和监视。2)在地基成像观测系统中,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对卫星、行星以及其他宇宙天体进行识别与探测。3)在高速飞行器成像制导系统中,使用激光器对目标实施打击的过程(如图1.1 所示)。由于大气湍流的干扰,飞行器上发射的激光束产生随机扩散与畸变,严重减弱了激光器的打击精度,因此有效的减弱大气湍流的影响,避免激光器的能量扩散和路径偏移是十分必要的。 (a)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机(b)激光器打击导弹 (c)理想情况下激光束的能量分布(d)受大气湍流干扰的激光束能量分布 图1.1 美国战略导弹防御机系统 在地基空间目标观测过程中,大气湍流扰动的存在,使得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不再由其理论衍射极限来决定,而取决于其大气相干长度。当光学系统对受到大气湍流干扰的光波进行成像时,其分辨率不会超过口径为0r 的光学系统衍射极限分辨率,其中0r 就是大气相干长度的大小[4]。0r 值越大,表示大气整体湍流强度越小。如果口径数米乃至数十米的光学望远镜在没有自适应补偿系统的条件下,通过空间大气层对近地卫星、行星或其他星体进行观测成像时,由于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其成像分辨率不会超过口径为分米级小型望远镜[5],且获取的图像会出现模糊与抖动,这严重降低了观测图像的研究价值。针对大气湍流的扰动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1)发射太空望远镜(如美国哈勃望远镜、康普顿望远镜)。但是太空望远镜不仅造价和发射耗资巨大,而且出现故障不易检测和维护。望远镜如果没有补偿措施,在太空中会受到太空低温、失重环境导致镜面畸变,同样会观测图像出现模糊和降质。2)采用自适应光学补偿系统和波后复原技术。首先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光波波前畸变进行实时补偿和校正,其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目标受抑制的中高频信息进行恢复和重建,最终获得目标的高清晰图像。 在遥感对地观测领域,由于大气湍流干扰、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振动、传感器与被拍摄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光学成像系统的离焦和散焦等因素,再加上传感器在数据传输、扫描成像时引入的噪声,都会导致遥感图像的降质和退化。然而研究人员希望获取纹理和边缘清晰、易

第二章 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理论概述

2.1 大气折射率 在光学频率范围内,对流层(高度<17km)中的地球大气的空气折射率表示如下: n=1+77.6(1+7.52×10-3λ-2)(p/T)×10-6 (2.1)式中,p是以mbar为单位的大气气压,T是热力学温度,λ是以μm为单位的光波波长,由于地面上温度对n 1 (r)的贡献<1%,故(2.1)式中忽略了与水汽压相关的项,当然这一项对水上传播光路是不可忽略的。 2. 2 大气湍流描述 自然界中的流体运动存在着二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层流,看上去平顺、清晰,没有掺混现象;另一种是湍流,看上去毫无规则,显得杂乱无章。例如,如果流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一个管子,我们可以用带颜色的染料对它进行观察,在流体速度低的时候,流线光滑面清晰,流体处于层流状态;不断增加流体速度,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流线就不再是光滑的了,整个流体开始作不规则的随机运动,流体处于湍流状态。自从1883 年Reynolds 做了著名的湍流实验以来,以Monin-Obukhov 提出的相似理论、Deardorff 提出的大涡模拟、美国Kansas 州观测实验等为代表,大气湍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并在天气、气候研究和工程实际中获得成功地应用。湍流对大气中声、光和其它电磁波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湍流风速、温度和湿度的脉动都会引起声音散射和减弱,大气小尺度光折射率的起伏(称为光学湍流),会严重影响光的传播和光学成像的质量等等。长期以来,以Tatarskii 的工作为代表,声光电传播的湍流效应大都是按照Kolmogorov 的均匀、平稳和各向同性假设处理的,而实际的湍流经常不满足这些假设,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波动传播模型就必须考虑湍流的各向异性、以及间歇性的影响。 2. 3 折射率湍流模型 在湍流大气中,折射率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都是变化的。一方面,我们还不可能对这些变化作出预测;另一方面,即使已知这些变化,要对所有时刻、所有地点的值作出描述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用统计方法来描述这种介质。考虑到湍流大气的折射率是随空间、时间和波长而变化的,因此可用空间、时间和波长的随机函数来描述湍流大气折射率 n(r,t,λ ) = n 0(r,t,λ ) + n 1 (r,t,λ ) (2. 3.1) 在(2.3.1)式中,n 0是n的确定性部分,对湍流大气而言,可近似地取n ≈1 ,n 1 (r,t,λ)表示n(r,t,λ )围绕平均值E[n] = n ≈1的随机涨落。 大气湍流可以用Kolmogorov 理论描述。大气中大的漩涡的能量被重新分配, 随着能量损失,大的湍流的尺寸减小, 直到消散。n 1 的结构函数定义为

第四章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时光强起伏分析

4.1 光强起伏(光闪烁)的定义及基本描述 光强起伏(光闪烁)是大气湍流导致的最常见且最明显的光传输效应之一,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其光强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随机起伏的现象被称作为光强起伏(光闪烁),其原因是大气折射率起伏在导致传输激光相位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传输激光的振幅起伏,进而产生散射强度起伏现象,更进一步的原因可认为是由同一光源发出的通过略微不同路径的光线之间的随机干涉所造成。 经典理论认为:光闪烁由尺寸比光束直径小的大气湍流引起,它与湍流的内尺度、外尺度、结构常数及传输距离等因素有关,其幅度特性由接受平面上光强的对数强度方差σI2来表征: σI2=I2?I2 I2 (4.1)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对数振幅满足正态分布,振幅对数满足χ定义为:χ≡ln(A/A0),其中,A为在湍流中传播时实际的光波振幅,A0为未经过湍流扰动的振幅。 设一对数正态分布为高斯随机变量(对数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具有三个相对读了的参数:χ、σx、I0),其中对数振幅χ的均值为χ,标准偏差为σx,则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为: pχΧ= 2πσ ?χ?χ2 σχ (4.2) 其振幅A=A0 expχ。引入概率变换: p A A=pχΧ=ln A dχ dA ,dχ dA =1 A (4.3) 则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p A A= 2πσA exp ?1 2σχ2 ln A A0 ?χ 2 ,A≥0(4.4) 闪烁起伏概率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的物理意义是:光场u=u0expχ+jsδ中χ是大量独立前向散射元的和,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χ服从正态分布。 4.2 光强闪烁的日变化 大气的湍流运动导致信道上折射率的不均匀起伏,引起光强起伏,表征光强 起伏强弱程度的主要特征量是对数光强起伏方差。它的定义: σln I2=ln I I0?ln I I02(4.5) 其中ln I为瞬时光强的对数值:ln I为平均光强的对数值。在较好的天气下,光强起伏值从太阳出来后开始上升,到中午达到最强,视观察距离的不同起伏值也不同,如果距离很长,起伏值趋于一条直线,达到“饱和”。在这期间,视各地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部分) 1.什么是粘滞性?什么是牛顿内摩擦定律?不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 dy du A T μ= 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 请阐述液体、气体的动力粘滞系数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 水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空气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动力粘度μ体现黏滞性)通常的压强对流体的黏滞性影响不大,但在高压作用下,气液的动力黏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2.在流体力学当中,三个主要的力学模型是指哪三个?并对其进行说明。 连续介质(对流体物质结构的简化)、无黏性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不可压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 3.什么是理想流体? 不考虑黏性作用的流体,称为无黏性流体(或理想流体) 4.什么是实际流体? 考虑黏性流体作用的实际流体 5.什么是不可压缩流体?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密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流动,称为不可压缩流动。 6.为什么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垂直作用面的内法线?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所以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然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7.为什么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由于深度相等的点,压强也相同,这些深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平面是一个水平面,可见水平面是压强处处相等的面,即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8.什么是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在同一种液体中,如果各处的压强均相等由各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同种液体连续液体静止液体。 9.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 无论是潜体或浮体的压力体均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潜体或浮体在重力G和浮力P的作用,会出现哪三种情况? 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至底。重力等于浮力,物体在任一水深维持平衡。重力小于浮力,物体浮出液体表面,直至液体下部分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物体重量为止。 11.等角速旋转运动液体的特征有那些? (1)等压面是绕铅直轴旋转的抛物面簇;(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轴心压强最低,边缘压强最高。 12.什么是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两者之间有何关系?通常提到的压强是指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1个标准大气压值以帕(Pa)、米水柱(mH2O)、毫米水银柱(mmHg)表示,其值各为多少? 绝对压强: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相对压强:当地同高程的大气压强ap为零点起算的压强。压力表的度数是相对压强,通常说的也是相对压强。1atm=101325pa=10.33mH2O=760mmHg. 13.什么叫自由表面?和大气相通的表面叫自由表面。 14.什么是流线?什么是迹线?流线与迹线的区别是什么? 流线是某一瞬时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此瞬时在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重合,这条曲线叫流线。区别:迹线是流场中流体质点在一段时间过程中所走过的轨迹线。流线是由无究多个质点组成的,它是表示这无究多个流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部分) 1.什么是粘滞性?什么是牛顿内摩擦定律?不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 dy du A T μ= 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 请阐述液体、气体的动力粘滞系数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 水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空气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动力粘度μ体现黏滞性)通常的压强对流体的黏滞性影响不大,但在高压作用下,气液的动力黏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2.在流体力学当中,三个主要的力学模型是指哪三个?并对其进行说明。 连续介质(对流体物质结构的简化)、无黏性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不可压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 3.什么是理想流体? 不考虑黏性作用的流体,称为无黏性流体(或理想流体)? 4.什么是实际流体? 考虑黏性流体作用的实际流体 5.什么是不可压缩流体?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密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流动,称为不可压缩流动。 6.为什么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垂直作用面的内法线?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所以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然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7.为什么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由于深度相等的点,压强也相同,这些深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平面是一个水平面,可见水平面是压强处处相等的面,即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8.什么是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在同一种液体中,如果各处的压强均相等由各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同种液体连续液体静止液体。 9.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 无论是潜体或浮体的压力体均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潜体或浮体在重力G和浮力P的作用,会出现哪三种情况? 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至底。重力等于浮力,物体在任一水深维持平衡。重力小于浮力,物体浮出液体表面,直至液体下部分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物体重量为止。 11.等角速旋转运动液体的特征有那些? (1)等压面是绕铅直轴旋转的抛物面簇;(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轴心压强最低,边缘压强最高。 12.什么是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两者之间有何关系?通常提到的压强是指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1个标准大气压值以帕(Pa)、米水柱(mH2O)、毫米水银柱(mmHg)表示,其值各为多少? 绝对压强: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相对压强:当地同高程的大气压强ap为零点起算的压强。压力表的度数是相对压强,通常说的也是相对压强。1atm=101325pa=10.33mH2O=760mmHg. 13.什么叫自由表面?和大气相通的表面叫自由表面。 14.什么是流线?什么是迹线?流线与迹线的区别是什么? 流线是某一瞬时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此瞬时在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重合,这条曲线叫流线。区别:迹线是流场中流体质点在一段时间过程中所走过的轨迹线。流线是由无究多个质点组成的,它是表示这无究多个流体质

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的数值模拟

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的数值模拟* 马保科1,2, 郭立新1 吴振森1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71 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 摘 要 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时,受大气分子、气溶胶等粒子的相互作用,将发生光束扩展、漂移和相干性退化等大气湍流效应,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光波的远场特性。文章从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如何构造较为合理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而采用McGlamery 算法,对Kolmogorov 谱下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光波从发射机经湍流大气传播到达接收机时的远场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大气湍流的存在对光的远场传播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也为大气湍流中与光传播相关的工程应用及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气湍流;McGlamery 算法;相位屏模拟; 大气结构常数;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大气湍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随机媒质系统,虽然物理学界对湍流的研究已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但因涉及的因素千头万绪,其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也错综复杂,人们对其物理本质至今未能做到较为清楚的认识。因此,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问题的研究仍存在理论和实验上的挑战[1,2]。通常,当光在湍流大气中传播时,光束截面内包含着许多的大气漩涡,这些漩涡各自对照射到它的那一部分光束形成衍射作用,可导致光束的强度和相位随机变化,进而表现出光束扩展,大气闪烁和相位起伏等大气湍流效应,从而严重降低了接收机的接收效率。目前,突破大气湍流的影响仍是光在随机介质中传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早在20世纪中期,苏联的Obukhov 便采用Rytov 平缓微扰法由实验反演湍流特征。在闪烁的饱和现象被发现之后,物理学界又将Markov 近似引入求解光场的统计矩,研究大气湍流下的光场特性[1]。然而,在中等起伏条件下,目前仍没有找到很好的解析处理方法。由于数值模拟能够从光的传播过程出发,较为清楚地反映出所涉及问题的物理本质,因而成为研究湍流效应的主要方法[4]。本文采用McGlamery 算法[5],对Kolmogorov 谱下的大气随机相位屏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结合Huygens-Fresnel 原理,模拟了在有无大气湍流的情况下,接收机处光场的变化特性。 2 大气湍流中光的传播 在折射率为n 的随机媒质中,一束波长λ,波数为k (2k πλ=)的单色波的电场E 由Maxwell 波动方程来描述[1,4] 222()2(ln )0k n n ?++??=E r E E (1) 收稿日期: 2010年3月14日 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年 月 日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05164) 通信作者: 马保科(1972),男,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随机介质中波传播方面的研究。Email: baokema2006@https://www.doczj.com/doc/fc13601415.html,

大气湍流思考题

《大气湍流》思考题 2006年3月 一 请举2-3例说明大气中的湍流现象 二 请描述大气湍流的基本特征 三 给出大气湍流的表述 四 请指出大气湍流存在和维持的三种类型 五 大气湍流产生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说明其维持 六 请画图说明大气湍流能谱结构、分区及相应的湍涡尺度、大气湍流运动能量输送(传递)规律 七 请画图说明大气湍流能谱结构及分区,并说明大气湍流运动能量输送(传递)规律 八 请说明大气运动的流动形式及雷诺分解 九 请说明泰勒(冰冻)假设 十 以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为例,严格给出其定义表达式 十一 请说明下面大气湍流动能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 ()() Ⅵ ⅤⅣⅢⅡⅠ ''1'''''ε ρθθ-??-??-??-=??z p w z e w z u w u w g t e v v 十二 研究大气湍流经常使用的的假设(简化)条件是什么,并以下面的湍流动能方程说明大气湍 流动能方程各项对应的简化条件 ()() Ⅵ ⅤⅣⅢⅡⅠ ''1'''''ε ρθθ-??-??-??-=??z p w z e w z u w u w g t e v v 十三 应用哪些假设,如何大气湍流问题简化,并说明其理由(依据) 十四 低层大气的湍流动能方程为 ()() Ⅵ ⅤⅣⅢⅡⅠ ''1'''''ε θ-??-??-??-=??z p w z e w z u w u w g t e v v 请说明上式成立用了那些假设,及上式各项的物理意义; 上式用z u κ3 * 无量纲化后的表达形式写为: 。 十五 已知下面的TKE 方程: G F E D C B A ) (1)()(ε ρθθ-?''?-?'?-''+??''-=??+??z p w z e w w g z U w u x e U t e v j j 请回答: a 哪一项永远是损失项? b 哪一项既不产生也不破坏TKE ? c 哪一项既可能是产生项也可能是损失项? d 哪一项是因分子效应所致?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总结

一、激光大气衰减基础: 激光大气衰减包括大气气体分子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激光信号通过均匀大大气介质之后,其电磁辐射强度满足: 比尔-郎伯-布格定律: Iν,l=I0(ν)e?k(ν)l; ν:为波数,I(ν)为信号传输l距离之后的电磁辐射强度,k(ν)代表消光系数,I0(ν)为进入介质前的光辐射能量。 透过率函数: Tν,l=Iν =e?k(ν)l; I0ν 其中,τ=kl也被称作光学厚度,是一种无量纲的物理量;其中,k(ν)既包括了大气分子的吸收(k ma(ν))和散射(k ms(ν))系数,也包括了气溶胶的吸收(k aa(ν))和散射((k as(ν)))系数: kν=k maν+k msν+k aaν+k as(ν) 在实际的大气信道中,kν随着高度(z)的变化(假设大气具有分层均匀特性),即可以表示为k ν,z,当信号光以天顶角θ入射到大气介质中时,光学厚度可以表示为: z τ(ν,z)=sec?(θ)k(ν,z)dz 其中,其他的消光系数表如附图所示: 大气分子吸收效应的从测量: 二、大气光学湍流: 1、大气湍流模型的描述:均匀各向同性湍流、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是一种理想化的大气湍流模型,在复杂地形区和高空,对流层以上的区域,满足该理论条件的大气湍流区域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对大气湍流间歇性现象的发现,更证明了Kolmogorov模型应用的局限性。目前工程中常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 查理森级串模型: 湍流可以视作由气体流动形成的差别较大的涡旋,大涡旋不稳定,其从外界获取能量后,通过分裂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次级涡旋,最后再最小的涡旋中通过气体黏性损耗。在一定的区域内,涡旋级串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形成局部均匀各向同性

第9章-湍流基础

第9章湍流基础 透平叶栅中的流动是一种性质极为复杂的流动,由于在现代透平中流动的雷诺数很高,同时透平转子对流动的强烈影响,都使得流道中的实际流动呈现湍流状态]1[。如果仍然采用层流模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距就会加大。此外,湍流其本身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它是流体力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在求解湍流模型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数学上的问题]2[。如此一来,叶栅流道内的三维湍流的数值计算就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9.1 湍流的基本概念 9.1.1 湍流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自然界中的流动问题和工程实践中所处理的各种流体运动问题更多的是湍流流动问题。如水在江河中的流动水通过各种水工建筑物、水处理建筑物的流动,管道中水的流动,污染物质在河流及海洋中的扩散,大气边界层流动等均多为湍流。湍流是不同于层流的又一种流动形态。英国的雷诺于1883年,通过其著名的圆管实验深入的揭示了这两种不同的粘性流动形态]3[。虽然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湍流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湍流运动的极端复杂性,它的基本机理至今仍未被人们所掌握,甚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雷诺(Osborne Reynolds,1842年—1912年)把湍流定义为一种蜿蜒曲折、起伏不定的流动(sinuous motion)。泰勒(G.I.Taylor 1886年—1975年)和冯·卡门对湍流的定义是“湍流是常在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或者相同流体分层流动中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流动”。欣策(J.O.Hinze )在他的著作“Turbulence”一书中则认为湍流的更为确切的定义应该是“湍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不规则的情形。在湍流中各种流动的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而呈现出随机的变化,因而具有明确的统计平均值”。同时,在这本书中还把泰勒和卡门对湍流所下定义中提到的两种流动状况给予专门名称:“壁面湍流”表示流过固体壁面的湍流,“自由湍流”表示流动中没有固体壁面限制的湍流流动。]4[ 湍流的运动极不规则,极不稳定,每一点的速度随时间和空间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其结构十分复杂。现代湍流理论认为]5[:湍流是由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构成的,大涡的作用是从平均流动中获得能量,是湍流的生成因素,但这种大涡是不稳定的,它不断地破碎成小涡。换句话说,从低频的大涡到高频的小涡是一个能量级联过程,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湍动能的耗散。如果没有连续的外部能量的提供,湍流将逐渐衰退消失,但是湍流应力和平均流动的速度梯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频谱提供能量来防止湍流的衰退,这个过程称作“湍流的生成过程”,且能量相对粘性耗散的产生率是一个测量流动均衡状态的量。 湍流流动是一种大雷诺数、非线性、三维非定常流动。它具有随机性、扩散性、耗散性、有旋性、记忆特性和间歇现象等特点,运动极不规则。为了方便研究湍流的基本特性,将湍流分为均匀湍流、各向同性湍流和各向异性湍流。均匀湍流和各向同性湍流是湍流中最简单而且在理论上研究最多的。所谓均匀湍流是指湍流场中任何一点同一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均方值处处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点的速度相关只与该两点的相对位置有关;各向同性湍流是指湍流的湍动速度分量及其对空间导数的平均值不受坐标系在空间的方位而改变。实际的湍流,一般都是非各向同性的。这是由于尺度大的湍动运动的速度受到平均运动流场的影响。但对于尺度很小的湍动运动,湍动的特性不直接依赖于平均运动流场的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因此研究这种局部各向同性的湍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