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病理学重点

法医病理学重点

法医病理学重点
法医病理学重点

名解:

1、近距离枪弹创(close range gun-shot wound):距人体月30cm以内射击所形成的枪弹创。

2、烧死的硬膜外热水肿(extradural hematoma):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膜脑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流出的血液集中于该间隙形成的血肿。

3、虐婴/虐待儿童:对婴儿或尚未自立的儿童所应有的权利进行剥夺或侵犯,包括躯体虐待,忽视(身体忽视、教育忽视、情绪忽视)、性虐待等方式。

4、对冲性脑挫伤(comtrecoup contution):头部受外力作用时,着力点的对策部位的脑组织发生的挫伤称为对冲性脑挫伤。多见于跌倒时头颅撞击外界物体而形成。

5、非医源性医疗纠纷(noniatrogenic medical dispute):指医疗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原因引起,而是因为疾病发展,或因医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纠纷。多数是由于患方不了解医疗知识,不理解医院规章制度所致。一般包括无医疗过失纠纷和患方引起的纠纷两类。

6、医疗纠纷(medical tangle):指患方因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医疗后果及产生的原因与医方认识分歧而发生的纠纷,要求追究医方责任和给予赔偿,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请行政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事件。

7、医疗事故(medical negligence或medical malpractice):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8、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指在分娩的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的病理过程,是及其重要的分娩并发症,亦为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9、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是遭受挤压伤的人在解除挤压以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受阻,变性、坏死,出现已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10、创(wound,laceration):指较大的暴力造成皮肤全层或内脏器官破裂的损伤。属于开放性损伤,从外到内包括创缘、创角、疮口、创腔、创壁和创底组成。

11、尸斑(livor mortis ,lividity):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的血管,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12、尸僵(rigor mortis ,cadaveric rigidity):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并将关节固定的现象。

13、杀婴(infinticide):指非法使用暴力手段,加害分娩过程中或娩出后不久的以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生儿生命的犯罪。

14、镶边样挫伤带:圆柱形棍棒若打击在头部,因颅骨的衬垫及头皮血管丰富,脆性大,易出现头皮挫裂伤,两侧创缘可出现的对称性挫伤带称为镶边样挫伤带。垂直打击时,创缘两侧的挫伤带宽度一致;偏击时,棍棒运动方向与头部夹角小于90度的一侧因受力较大,该侧的挫伤带宽于另一侧。

15、外伤性脑疝(traumatic brain hernia):颅脑外伤后,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处经过解剖学的缝隙或孔道向压力较低处转移,压迫邻近的脑组织,乃至坏死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

16、烧死的睫毛征候:在火场时,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目,导致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候。为生前烧死的特征。

17、电击死的皮肤金属化(electric metallization of skin):或称金属异物沉积,系因电击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或挥发而成,金属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于接触皮肤的表皮及深部。金属可呈纯态或化合状态(氯化物或其他金属盐类)。接触不同的金属元素,皮肤可呈不同的颜色,如接触铜时呈淡绿色或黄褐色;接触铁时呈灰褐色;接触铝时呈灰白色。皮肤金属化在高压电击时极为明显,是证明电击伤和电流入口较特殊的征象。接触220V或低压交流电时,金属化现象往往需要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检出。

18、枪弹创的瞬时空腔效应(temporary cavitation effect):由于高速飞行的弹头进入组织时形成微波,并以很大的压力压缩弹道周围组织,使组织向周围膨胀扩张而发生迅速移位,形成一个比弹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瞬时空腔,而致使创道周围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的效应。

19、自杀的试切创(hesitation marks or hesitation wounds):自杀者在自杀切创的部位如颈部或者腕部等主创口上缘或下缘出现孤立的、与主切口平行而无连续浅表、短小的切口,多认为是自杀的试切创。

20、射入口:指弹头射入人体时,在接触处洞穿皮肤所形成的创口。以近距离射击的射入口为例:擦拭圈、冲撞轮(挫伤轮)、火药颗粒(射击附加成分)、烟火痕迹(射击附加成分)。远距离射击的射入口没有射击附加成分。接触射击的射入口呈星芒状,有矿坑现象。

21、射出口:指弹头进入人体后,又穿出人体时所呈现的裂口。射出口创缘呈外翻状,一般无组织缺损,疮口可以合拢,无擦拭圈,冲撞轮,火药颗粒和烟灰痕迹。射出口的形状不规则,常呈星芒状,十字行,线条行,丁字型撕裂状,特殊情况下可有严重的组织缺口。近距离射击时,射出口可以小于射入口。远距射击时,射出口常比射入口大。

22、接触射入口:枪口接触人体的射击所形成的洞穿皮肤的创口。

23、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角膜的透明度减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外观。

问答:

1、青少年猝死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①常发生于青少年,20-49岁多见

②既往体健,发育营养良好

③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1-13.3:1,

④多死于睡眠中,尤以凌晨2-4时为多,故有“睡眠中猝死”之称

⑤突然迅速死亡,死前常在睡眠中呻吟、打鼾、惊叫或有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现象,有的同室人员呼喊或推之不醒,有的则在清晨发现已死亡与床上

⑥经过系统尸检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未能发现致死性的病理改变和其他死因。

2、典型电流斑的形成条件,大体与组织学特点

人体电阻较大,焦耳热小于120J,导体接触面积较少的情况下易形成典型的电流斑。

①典型电流斑的大体学特点:典型电流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mm,色灰白或灰黄,质坚硬、干燥,中央凹陷,周围稍隆起,边缘钝圆,形似火山口,外周可有充血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底部平坦或有裂隙,有时可附有灰烬和溶解的金属碎屑沉积。有时可见到管状通道,周围管壁炭化。有的电流斑处可见水泡形成,水泡易破裂,以致表皮松懈、起皱或呈片状剥离。有时电流斑周围或其他部位皮肤可发生电流性水肿,水肿部位皮肤呈苍白色,甚至整个尸体可发生电流型水肿。电流斑的形态可多样,可借此推断导体接触面的形状。

②组织学特点:典型电流斑病灶中心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细胞间界限不清,染色深。热作用强时,中心部位表皮广泛坏死、脱落缺失,周围保留的表皮则变厚,创面常有金属碎屑沉积。表皮细胞浆均质化,细胞核水肿伴空泡形成。较具有特征的是表皮细胞及细胞核发生极化性改变,以基底细胞层最明显。表皮角质细胞层可见空泡形成。真皮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甚至凝固性坏死,局部染色呈嗜碱性。严重时,组织内可产生许多气泡,形成多数空隙或不连续的管状空泡以及具有炭化壁的管状电流通道。真皮血管充血,有小灶性出血或血栓形成。

3、法医学尸体解剖检验的注意事项

①尸体解剖应全面系统,尤其是首次解剖,坚持要剖开三腔

②尸体检查观察要详尽

③判断病变要准确: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的知识,不仅要根据肉眼观察,也要进行组织学切片检查

④正确提取检查:要对需要提取的检材做到心中有数

⑤尸体剖验记录要详细:不仅要记录阳性发现,也要记录阴性发现

⑥拍摄照片要清晰

⑦认真采取辅助检验:对于仪器设备的检验结果要进行综合判定

⑧鉴定结论科学、客观、正确

4、怎样检查化骨核,以及根据化骨核来推测胎龄

化骨核(ossification center):是骨内开始化骨之处,又称骨化中心或骨化点。化骨核的形成时间各不相同,胎儿在出生前11周有化骨核806个,以后逐渐发育融合,等出生时已下降到450个,到成人骨骼时仅有206个。由于化骨核的出现、发育和消失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故法医学上个人识别常用放射照相法测定骨骼化骨中心的数目、大小和愈合情况,作为对骨骼成熟度的评价,这是判断骨龄的较好的指标。而确定新生儿成熟度常以股骨化骨核形成作为最可靠的重要标志。10个月的胎儿股骨下端骨骺内可见到海绵状圆形或椭圆形的化骨核形成,直径约0.5cm。尤其在尸体腐败时,应用化骨核推定胎龄月数较有价值。跟骨在第5个月末、胸骨柄在第6个月末、距骨在第7个月末、股骨下端及在第9个月末出

现化骨核。

附:化骨核检查方法:

①股骨化骨核检查:检查者左手紧握新生儿尸体小腿,右手持刀在髌骨上缘水平做一切口,剔除髌骨。再将小腿向下后摆使膝关节极度弯曲,可充分暴露股骨下端软骨。用长刀连续多次做水平方向薄切片,此时,红色海绵状结构化骨核全部暴露,选择直径最大的一片做直径测量。正常足月儿直径约为0.5cm。

②跟骨及距骨的化骨核检查:左手握脚,使尸体脚趾向解剖者,右手用长刀切入第3和第4脚趾之间,穿过足底达到足跟,跟骨化骨核即可暴露,呈暗红色海绵状结构。如未切到化骨核则可连续多次薄切,知道出现化骨核为止,测量最大直径化骨核。另一种切法是在足后跟部由后向前直接切开跟骨后端,多次薄切后测定最大面积的化骨核。化骨核往往在6个月后出现,成熟儿化骨核最大直径为0.8-1.0cm。

5、擦伤的类型

根据致伤物的运动方向及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将擦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抓痕:指甲等有尖物体抓擦或划过皮肤表面形成,常见于机械性窒息和强奸案件中

②擦痕:由体表与粗糙物体或地面摩擦形成

③撞痕:由致伤物以几乎垂直于体表的方向撞击形成的表皮损伤,常伴有深部组织的损伤,多见于车辆撞击或坠落地面形成

④压擦痕:表面粗糙的物体,在压迫皮肤的同时与皮肤表面相摩擦而形成,可反映致伤物表面的形态和花纹。

6、刺创的检验重点有哪些

刺创检验和鉴定的重点是推测刺器的种类、刺穿形成方式和确定死亡原因。所以在检查时要重点对刺创口、刺创管和刺出口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

①确定刺创和刺器:根据损伤特点,一般不难判断。但是要结合皮肤、骨骼、内脏器官创口和衣服破口的形状综合分析。

②确定损伤性质:他杀刺创(包括伤害杀人)的部位以胸、腹及背部最多见,其次是颈部。创的数目较多且分布于多个部位。

自杀刺创较少见,且多为典型刺创,以胸、腹、颈部,尤以左胸及心前区多见。自杀刺创数目少,多为一次,所用工具以小刀、剪刀及三菱刮刀多见,一般刺器多留在死亡现场。自杀刺创表面的衣服大多无破损。

7、机械性窒息的体表和内部征象有哪些

(一)尸体体表征象

①颜面部淤血、发绀、肿胀:只在死后不久观察到才有意义

②瘀点性出血:颜面部和眼睑结膜近穹窿部、球结膜的内外眦部见到的圆形、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③尸斑出现较早,显著、分布较广泛

④尸冷缓慢

⑤牙齿出血(玫瑰齿):窒息死者的牙齿,在牙颈表面可出现玫瑰色或或淡棕红色,经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对于推断腐败尸体有无窒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非特异性指征。

⑥其他:大小便失禁、口涎和鼻涕流出,有时呈血性,眼球突出、舌咬伤

(二)尸体内部征象

①内部器官淤血:各内脏器官呈现淤血性改变,但脾常呈贫血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

②器官被膜下、黏膜瘀点性出血:

③肺气肿、肺水肿

④胰腺出血

⑤其他:尸体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等

8、关于对冲性脑挫伤的概念以及其出现的情况

头部受外力作用时,着力点的对侧的脑组织发生的损伤,称为对冲性脑挫伤,常见于跌倒时头颅撞击外界物体而形成。据报道,跌倒时枕部着地致死者,83%为额叶对冲伤,17有枕叶冲击伤。额部着力者,79%有冲击伤,而枕叶对冲伤仅21%。头颅侧方着力时,50%为冲击伤,40%为对冲伤,10%两侧均有。除头颅受力方式(加速和减速运动)外,两种脑挫伤和脑部结构有密切关系。枕叶紧贴于小脑幕上,其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当外力作用于额或枕部时,枕叶表面虽亦可滑动,但因颅后凹光滑而不易造成脑损伤。大脑镰和小脑幕在颅内呈纵横两个方向突起,对脑的移动有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其边缘锐利,若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可造成其毗邻组织的损伤。顶部着力可使幕上组织向小脑幕切迹的边缘挤压,引起脑干和下丘脑的损伤。

9、引起脑损伤的主要机制

1)颅骨变形引起的脑损伤:

2)脑在颅腔内移动所引起的脑损伤:

①直线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运动

②挤压性损伤

③旋转性损伤

④不同着力点所致脑损伤不同。

3)间接暴力造成的脑损伤

①颅骨和脊柱连接处损伤

②挥鞭样损伤

③胸部挤压引起的脑损伤

10、尸僵的持续时间

尸僵一般死后1-3h开始,先在一些小肌群出现;4-6h发展到全身,12-15h达到高峰,全身关节僵硬;到24-48h开始缓解,3-7d完全缓解。在尸僵的发展过程中,约在死后4-6h内,如认为的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很快又重新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再僵直,但强度较原尸僵弱。在死后6-8h后破坏尸僵,则不易形成新的尸僵。由于尸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发生、发展直到缓解均有较大的时间差别,有的可在死后30min或晚至6-8h才出现尸僵。冬季尸僵可持续72h或更久,而夏季仅36-48h即可完全缓解。

11、原发性脊髓损伤的类型

①脊髓震荡:亦称脊髓休克,即脊髓受外力作用下引起的短暂性功能紊乱

②脊髓挫伤:由钝性暴力导致的脊髓闭合性损伤,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

③脊髓断裂:为脊髓最严重的实质性损伤。

12、特殊创伤

火器伤、冲击伤、核武器伤、化学武器伤、新武器伤(如贫铀武器伤)

13、性窒息的尸表与内部征象

性窒息死者除所用的窒息方式和尸体姿态较为奇特外,其全身形态学变化与一般窒息死亡的征象相类同。颈项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颈或勒颈死者相似。

性窒息死亡,是一种较特殊的缢死或自勒死。常因人们不了解居然还有这种

死亡方式而提出怀疑。其鉴定依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点选择,常是隐蔽而僻静之地,如独居的卧室、浴室、地下室,常从里边关

锁门窗;或选用人迹不到或少到之处,如树林深处、库房、年久不用的厕所等。这些

地方,死者可独自而秘密地进行所预期的性行为活动,不易被人发现或干扰。

2.现场物品。在现场常可发现色情画报和书刊、淫秽小说、女人照片、音像制

品以及电脑内播放一些色情画面;在性活动中自照镜子观察性行为或自己照相等,

以起到刺激性欲兴奋的作用。

3.尸体着装多为女性梳妆,如头戴假发辫,或留长发结成发辫,做假乳房挂于

胸前,身着女性花衣衫、内裤,足穿尼龙长袜和高跟女皮鞋,并常用女性化妆用品,

胸前,身着女性花衣衫、内裤,足穿尼龙长袜和高跟女皮鞋,并常用女性化妆用品,

梳妆打扮,怪模怪样。

4.捆绑方式是用绳索、皮带等物品,进行自我捆绑,其方式奇特,如五花大绑或多道绳索缠绕身体、捆绑手足,还有自己带上自购的镣铐后进行性活动。

5.窒息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用各种绳索、围巾、布带等进行缢吊,以

立位或半立半蹲位较多见。性缢死的绳套、绳结基本与自缢者类同,但以比较简单

的前位开放型为多见。还可见用绳索绾成奇特的绳套而进行绞勒,也有用塑料薄

膜袋笼罩头面部造成缺氧而完成其目的。

6.索沟形态。颈项部的缢沟或勒沟痕迹,均与缢硬或勒颈死者相似。窒息的

征象与一般窒息死亡的征象相类同。

7.现场痕迹。现场通常还可发现以往多次进行性窒息活动时所遗留的痕迹,

如绳索摩擦床头、衣柜把手的痕迹,屋梁上的印痕等。

性窒息死亡者因其绳套绳结奇异复杂,常被误认为是他杀。又因常隐蔽、秘密

地进行活动,家属亲友对其死亡提不出任何情况或线索,有时还怀疑是他杀。因

此,在性窒息死亡者的临案检验中一定要深入调查,了解死者过去的习性和爱好,

仔细勘验现场,认真检查尸体,进行解剖和毒物检验,排除其他可能的死因,并结合

其奇异复杂的绳套绳结的方式,运用性窒息的特征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一般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14、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鉴别

15、机械性损伤常见的致死原因

(一)原发性外伤死因:外伤后直接导致死亡,无其他任何因素干扰。包括:

①生命重要器官(脑、心、肺、肝、肾等)的严重损伤

②原发性创伤性休克

③大出血死亡

(二)外伤后死于并发症:损伤的并发症为直接死因,但此并发症的发生于外伤有直接因果关系

①栓塞:栓子包括脂肪、空气、血栓等

②窒息

(三)外伤后死于继发性死因:外伤后继发其他因素造成死亡,一般不在损伤后立即发生但必须确定其后的继发因素与外伤有直接关系

①感染:原因包括直接感染、局部和全身免疫力下降、伤口处理不当

②继发性外伤性休克:常见失血性休克、DIC、脊髓休克等,可导致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6、颅骨损伤的机制,局部变形和整体变形在机制和形态学上有什么不同

1.可复性变形由于颅骨是一有弹性的球体,在外力不足以使其应变超过其强度极限之前,颅骨的变形是可复性的,如少儿颅骨的“乒乓球样凹陷变形”。

2.颅骨的不可复性变形

(1)颅骨局部变形主要包括线性骨折、塌陷骨折、孔状骨折及粉碎性

骨折。

①外力作用于局部颅骨,受力部位开始发生弯曲变形,中心区向颅腔凹入呈锥形,变形区内骨外板受挤压,骨内板被拉伸。

②由于骨骼抗压能力大于抗拉能力,因此使处于锥尖部位的骨内板因拉应

力最大而最先遭到破坏,出现“十”字形或放射形骨裂,此时如果力量减弱,颅外

板仍可恢复正常,仅内板骨折。

③颅骨外板同时向外展开使之直径增长,圆周扩大,沿周围切线方向出现拉

应力,向中心集中,故外板骨裂线呈放射状。

④如果力量仍加大,锥形底部骨质也向四周排挤使外围骨板隆起呈盆形变

形,处于波峰部外板(隆起处)由于再次受伸拉而出现环形骨折,而相应处内板

本已变形.加上压缩而失去支持,向下呈漏斗状塌陷甚至碎裂呈洞状。

颅骨破坏后,一般缺损处内板面积比外板大而呈喇叭口形。

颅骨局部变形所引起的骨折常常并不仅仅局限于作用物相接触处,而在中心区环形凹陷的同时,外侧区受辐射向推挤和环向拉伸产生

辐射向(radiation)骨折,其骨折线沿最大拉伸主应变的垂直方向扩展并常见于颅骨薄弱区和应力集中区

(2)颅骨的整体变形

颅骨整体变形(total deformation)是指颅骨受作用力后局部的变形是可复性(不发生骨折),但引起颅骨整个球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颅骨的薄弱和应力集中区域的颅骨发生骨折。根据此定义,颅骨整体变形具有以下特点:①颅骨整体变形常发生于外力较大(能引起球体变形),接触面也较大(受力局部并不发生骨折)时;②颅骨整体变形可在颅盖和颅底发生,但由于颅底骨的结构复杂、弹性差,连接疏松且不规则,因而易使应力集中,因此其发生骨折比颅盖骨多见;③整体变形所致的骨折多呈线性,当暴力过于巨大时可发生全颅崩裂。

(3)颅骨内弯外曲变形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变形类型,但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少见。内弯外曲变形就是颅盖遭外力打击后,在非直接打击部位由于受力的传导及颅骨弹性的影响而发生变形骨折,其实质可以认为属于一种特殊的整体变形。

内弯外曲变形是Gurdjian等人通过实验提出的,其经过大体可分为:①外力作用处颅骨内弯,内板呈放射状骨折,外板可有或无骨折;②与此同时,受力处附近的颅骨发生外曲(弹性变形),致使外板骨折(线性);③外板骨折线走向冲击受力处并也朝相反方向延伸,是否可以到达受力处视引起骨折的应力大小而定(多能达到)④当外力足够大时,可同时在远离受力部位的颅骨上形成多个应力区而发生多发性骨折。实践中,这种变形常见于颅顶受力、同侧颞骨发生骨折。

17、哪些挫伤有助于推断致伤物

①体表平行条状挫伤:人体平坦部位形成的平行条状挫伤,又称为中空性皮下出血,无论周围是否伴有擦伤,多可推断为圆柱形棍棒打击所致,但较难推断出此致伤物的性质。

②带状或线状皮肤挫伤:在人体平坦且软组织较厚的部位形成的带状皮下出血,出血区基本均匀,没有典型的中空性皮下出血,可推断致伤物为方柱形的棍棒以其平面打击所致,若两侧挫伤与周围皮肤分界明显,基本可推断致伤物的宽度。若仅出现窄条状的或线状的挫伤,一侧或两侧的边界不清,可推断为方柱形棍棒以其棱边打击所致。

③印痕样损伤:某些特殊形态的物体打击人体留下的与致伤物形态相似的挫伤。如金属皮带扣所致损伤。

④圆形或弧形挫伤:小的弧形挫伤表面有擦伤者,特别是见于颈部者,常系指端印痕,为指端造成的挫伤。直径1.5-3cm的圆形或弧形挫伤常为圆形锤面击伤,如在颅骨伴有该处圆形孔状骨折或半月形凹陷型骨折,可确定为圆形锤面垂直或侧向打击所致。若颅盖骨有类圆形的环套状骨折,大小与奶头锤面的大小相符,可以推断为奶头锤子所致。

⑤长方形、正方形或类方形挫伤:在平坦部位大小约2*3cm的皮下出血,周围伴有口,,,形挫伤,常为四方形铁锤或斧背所致。

⑥具有特殊花纹印记的皮下或皮内出血:打击物上具有的特殊沟可先损伤处显现出来,与轮胎印、鞋底打击等

⑦大面积皮内和皮下出血:较大平面拍击或高坠可引起。

⑧挫伤、出血广泛且不规则:山石,与多次损伤向鉴别

18、医疗事故的分级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十二等:

一、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①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死亡

②一级乙等医疗事故:重要器官缺失和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植物人状态;极重度智能障碍;临床判定不能恢复的昏迷;临床判定自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不能恢复,靠呼吸机维持;四肢瘫,肌力0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二、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中等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①二级甲等医疗事故: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②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严重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③二级丙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明显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

④二级丁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三、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①三级甲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较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②三级乙等医疗事故: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③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④三级丁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⑤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微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四、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

19、重度残疾医疗事故为几级几等:一级乙等

20、常见的非医源性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类型

①手术性医疗事故

②麻醉性医疗事故

③输血输液导致的医疗事故

④药物过敏性休克导致的医疗事故

⑤用药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⑥误诊误治导致的医疗事故

⑦护理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⑧诊疗技术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⑨医疗美容导致的医疗事故

⑩预防接种导致的医疗事故

11医疗器械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12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导致的医疗事故

21、医疗纠纷与非法行医的区分

医疗纠纷(medical tangle),指患方因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医疗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医方认识不一致而发生纠纷。可分为医源性与非医源性2类。

非法行医(illegal medical practice)是指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在没有取得当地医疗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生执业资格和营业许可证(执照)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医疗活动。

非法行医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范围,但仍然是一种医疗纠纷。

非法行医的鉴定通常由司法机关委托,就非法行医行为与病人的不良后果之间的关系进

行鉴定,作为确定法律责任大小的依据。

22、溺死性窒息有哪些特殊的出血斑

①眼结膜点状出血溺水死者的眼结膜显著淤血,少数眼结膜下可见点状出血。但不像缢死、勒死尸体那样在结膜出现多发的针尖样或融合片状的出血。而单纯肺水肿者其切面有泡沫少的液体自然流出。这是溺死肺和肺水肿的不同之处。

②溺死斑(paltauf’S spots):肺表面湿润,光泽感强,颜色较淡,呈浅灰色,其中夹杂淡红色的出血斑块,这种出血斑即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所形成的溺死斑,由Pahauf首先描述,故称Paltauf氏斑,多见于肺叶之间及肺下叶,但在肺实质内亦可见到斑状出血。因血液内混入溺液,故出血斑颜色稍淡,境界不明显。

③肌肉出血溺水时由于拼命挣扎和发生痉挛,肌肉剧烈运动,约10%左右的溺死者可导致呼吸辅助肌发生点状、条状和片状出血,如胸锁乳头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出血常为双侧性。有时ISl腔底部也可发生出血,应与扼颈所造成的损伤相区别。

④颞骨锥体出血在溺水死亡者中约2/3尸体可检到颞骨岩部出血,乳突小房内充满红细胞,出血原因主要是溺液从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使锥体受压发生淤血或出血。也可能是由于溺死过程中窒息缺氧而引起。过去认为颞骨锥体出血是诊断溺死的标准之一,但又发现各种类型的窒息、损伤、猝死、中毒等也可看到此种改变,所以目前认为这一征象对于诊断溺死仅有相对意义。

23、挫伤有哪些特点

挫伤常表现为表皮剥脱、皮内出血及皮下出血三种形式。

皮内出血指真皮乳头层的出血,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问。其出血范围局限而易反映打击物的形态特征。

皮下出血指真皮层以下的组织间出血,其出斑易沿疏松结缔组织延伸至深层。陈世贤闵

24、枪弹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枪弹损伤的认定和枪支的识别:根据枪弹创的形态学特征来推断,并且判断是否是死于枪弹创以及排除中毒与其他机械性损伤。

射击方向的判定:根据射入口、射出口、射创管的确定用探针探入方法确定

射击命中角度的鉴定:根据射入口边缘的擦拭轮、挫伤轮、烟晕和火药斑痕的形态进行确定射击距离的鉴定:

枪弹损伤致伤方式的鉴定:根据射击部位、射击距离、射击者手上的残留物、致命伤次数等的特征来判断是自杀、他杀或意外

各种物证的发现、提取和送检:应重点对枪弹有关的物证进行重点检查。

25、射入口和射出口的概念以及两者的鉴别

射入口:指弹头射入人体时,在接触处洞穿皮肤所形成的创口。以近距离射击的射入口为例:擦拭圈、冲撞轮(挫伤轮)、火药颗粒(射击附加成分)、烟火痕迹(射击附加成分)。远距离射击的射入口没有射击附加成分。接触射击的射入口呈星芒状,有矿坑现象。

射出口:指弹头进入人体后,又穿出人体时所呈现的裂口。射出口创缘呈外翻状,一般无组织缺损,疮口可以合拢,无擦拭圈,冲撞轮,火药颗粒和烟灰痕迹。射出口的形状不规则,常呈星芒状,十字行,线条行,丁字型撕裂状,特殊情况下可有严重的组织缺口。近距离射击时,射出口可以小于射入口。远距射击时,射出口常比射入口大。

26、法医病理学尸检的主要任务

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任务:

①确定死亡原因:暴力死或非暴力死

②判断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

③推断死亡时间

④推断损伤时间

⑤推断和认定致伤物

⑥判断损伤和疾病的关系

⑦个人识别

⑧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⑨其他:中毒、案件的重建是否被移尸、群体灾难案件的个人识别

27、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主体必须具备合法性

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行为具有违法性:其医疗过失行为必须是违法且非故意的或意外的

③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具有伤害性

④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伤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关键

28、机械性损伤鉴定的任务

①确定损伤的类型和形成的机制

②判断损伤程度,致命伤与非致命伤,确定死亡原因

③推断或认定致伤物

④判断损伤是生前伤或死后伤。如系生前伤,估计死者伤后存活的时间

⑤推断致伤方式和死亡方式(自杀、他杀、伤害)

⑥判断致伤后行为能力

⑦如有疾病存在,应确定伤与病和与死亡原因的关系。

29、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①水中尸体的死因鉴定:首先要解决生前入水死亡还是死后抛尸入水,还要排除是否有酗酒、吸毒、外伤、猝死等疾病。

②水中尸体的损伤鉴定:要仔细鉴别损伤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以澄清案件真相。

③水中尸体的个体识别:

④水中尸体的浮沉及死亡时间推断:要综合当地气温等因素综合考虑

⑤水中尸体的落水地点勘查与判断

⑥溺死性质的鉴定:鉴别自杀、意外还是他杀

30、他勒与自勒的鉴别

31、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大体与组织学的改变

大体改变:心肌梗死的病灶一般需要6h后肉眼才能分辩,初期梗死为灰白色,与周围分界不清;8-9h后呈呈土黄色、干燥且缺少光泽;约4d后梗死灶边缘可出现明显的充血、出血反应带;到第10天左右,梗死灶发黄、变软,常伴有病灶内出血,随后出现灰红色的肉芽组织增生。小的梗死灶一般14d左右形成灰白色瘢痕,较大的梗死灶形成瘢痕组织约需5周时间。心肌梗死累及心外膜时,梗死后24h即可出现纤维蛋白性心外膜炎症反应,第8-9d 后开始机化,与梗死后4周完全机化。梗死累及心内膜时,可引起心内膜炎和附壁血栓形成。血栓一般于9d后开始机化,大约16d后完全机化。此期应主要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大动脉栓塞所致的猝死。心肌梗死可分为三种类型:薄层梗死型梗死仅限于心内膜下肌层,梗死厚度不及心室壁厚度的1/2。厚层梗死性厚度超过心室壁厚度1/2,但是未达全层。透壁梗死型梗死范围广泛,累及心室壁全层,此类型可引起室壁瘤或直接引起心脏破裂而导致猝死。

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2h后,可见心肌纤维的波浪样变和嗜酸性变;3h后出现肌浆凝聚、心肌横纹模糊不清或出现收缩小带;4h后肌核可消失;6h后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2h后粒细胞明显增多,继之吞噬细胞亦增多,坏死心肌被溶解吸收;2-3周后肉芽组织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长入梗死灶内;大约5周左右梗死灶机化为瘢痕组织。

32、尸斑与皮下出血的鉴别

33、外伤性与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多见于20-50岁

②多位于脑挫伤区,冲击伤或对冲伤均可引起

③呈点片状或弥散性、界限明显的出血区

④多呈非对称分布,通常出血量不多,也很少出血凝血块。

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很多,主要有脑血管疾患,以及脑肿瘤、各种感染、出血素质等。最常见为脑底动脉环破裂,出血位于基底部,通常出血量较多,形成凝血块。

34、高坠伤的基本特征

高坠伤属于钝性暴力作用,但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重

②损伤常较广泛,多发生复合性骨折内部器官破裂,符合减速运动的特点

③多处损伤均由一次性暴力造成

④损伤的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损伤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

⑤多发性肋骨或四肢长骨骨折,甚至肢体横断,为一般人力工具打击难以或不可能形成

35、切颈自杀与他杀的鉴别

36、肺浮阳实验的结果判定

①全部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全部肺连心脏一起上浮,颈部器官下沉,说明肺已充分呼吸,可以确证为活产

②部分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如全肺上浮,而个别部分的小块下沉或全肺下沉,而个别部分的小块上浮。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可见于活产儿的原发性与继发性肺膨胀不全,进行过人工呼吸或者腐败的死产儿。

③全部阴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若全部肺下沉,说明空气尚未进入肺泡,新生儿未曾呼吸过。这种情况可以推测为死产儿。但是未成熟而呼吸功能不全出生后即死亡者,或者是坠落产新生儿吸入便桶内容物而窒息死亡者也可出现全部阴性反应。

37、硬膜外热水肿的概念及特点

头部受火焰高温的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血管的破裂,流出的血液积聚于该间隙而形成的血肿称为硬膜外热水肿。其特点如下:

①多呈砖红色或巧克力色

②血肿外周血液发生凝固,可附着在颅骨内板上,血肿中心部位的血液可呈液态或半流状,形似粘土

③有时血液被高温煮沸形成气泡,血肿可呈蜂窝状

④有时颅骨被烧裂,血肿中可混有脂肪成分

⑤血肿形成处的颅骨多被烧成焦炭样,软组织缺失

38、胎头水肿与胎头血肿的鉴别

39、角膜混浊的概念及法医学意义

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角膜的透明度减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外观。

法医学意义: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参考

死后5-6h,角膜上出现白色小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

至10-12h,呈云片状,但尚可透视瞳孔,为轻度混浊

15-24h,呈云雾状、半透明,但仍可透视瞳孔为中度混浊

>48h,不能透视瞳孔,为高度混浊

但是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上述时间规律有一定的变化,甚至有明显的区别。如在寒冷的条件或冷藏的条件下,到48h角膜仍然可透明。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法医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自溶 人死亡后,组织细胞因受细胞内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细胞结构的破坏和溶解,因而使各器官软化和液化,这种现象称为自溶(autolysis) 2.皮革样化 人体死亡之后,水分从尸体皮肤较薄的部位和有表皮剥脱处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质地变硬,称为皮革样化(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3.尸体腐败 死亡后腐败细菌在尸体内大量生长繁殖,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无机物和腐败气体,使尸体软组织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称为尸体腐败(putrefaction,decomposition) 4.死后分娩 孕妇尸体子宫内的胎儿,因腐败气体而被排出体外,称为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或棺内分娩。 5.根本死因 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6.擦拭轮(abrasion collar) 也称污垢轮(grease ring),是指弹头在旋转进人皮肤组织时,附着在弹头上的金属碎屑、铁渍、油污或尘埃等粘附于创口边缘皮肤所形成的围绕射入口皮肤缺损边缘的一圈污秽黑褐色的轮状带。 7.组织间桥(tissue bridge) 钝器所致创在两创壁之间有时可见未完全断裂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称组织间桥 8.挥鞭样损伤 头部急剧加速或减速运动致颈椎过度伸屈而造成脑干和颈髓交界处的脊椎、脊髓的损伤。9.挫裂创 钝性致伤物撞击、砸压、撕裂组织所造成的破裂损伤。 10.创伤性休克 当机体受到暴力损伤时,体表或内脏的外周传入神经受到强大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反射机能异常,导致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障碍。 11.挤压综合症 是遭受挤压伤的人在挤压解除以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受阻塞,变性、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侯群。 12.伸展创 皮肤组织受极大的牵拉,当牵拉力超过皮肤的抗拉极限时,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 12.对冲性脑挫伤(contrecoup contusion):头部受外力作用时,着力点的对侧部位的脑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对冲性脑挫伤。 13.生活反应(vital reaction) 暴力作用于生活机体时损伤局部及全身所出现的一定的防卫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基础。14.玫瑰齿:窒息过程中缺氧所致的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在牙颈表面可见玫瑰色或淡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 15.Tardieu’s spots 机械性窒息死者除在眼球睑结膜及颈部受压部位以上的皮肤出现瘀点性出血外,在肺表面,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腺、颌下腺等处,口腔、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可见出血点,这种现象是由19 世纪法国警察外科医师 A.Tardieu发现的,故称为Tardieuspots。 16.蕈状泡沫 溺液进入呼吸道,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大量粘液,粘液、溺液及空气三者经剧烈的呼吸运动而相互混合搅拌,产生了大量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种泡沫因富含粘液而极为稳定,不易破灭消失,抹去后可再溢出。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这些泡沫涌出并附着在口、鼻孔部和其周围,故也称蕈样泡沫或蟹样泡沫。 17.溺死手(足)套 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之自溶腐败作用,尸体手足皮肤的表皮与真皮脱离,指(趾)

本科《病理学》作业

《病理学》作业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专升本) 一、名词解释: 变性坏死坏疽虎斑心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溃疡空洞机化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性神经瘤心衰细胞槟榔肝血栓形成栓塞栓子 炎症介质绒毛心脓肿溃疡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假膜性炎肿瘤异型性非典型性增生转移角化珠癌前病变原位癌Virchow'sSignal node Krukenberg's tumor肿瘤得实质癌脐Aschoff body 枭眼细胞肺肉质变早期肺癌隐性肺癌矽结节革囊胃早期胃癌早期肝癌假小叶新月体结核球 颗粒性固缩肾Good Pasture综合征原位癌累及腺体Paget病肺原发综合症 树胶肿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R-S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 二、比较题: 1、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得不同点。 3、比较良、恶性肿瘤。 4、比较癌与肉瘤。 5、比较大、小叶性肺炎得异同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相同点急性渗出性炎,均可引起肺实变,均有细菌感染引起 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与年老体弱者 病因肺炎球菌多种细菌 发病机制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防御 基本病变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一个肺段至整个肺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小叶为单

预后好,并发症少差,并发症多见 病变特点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灶状、多彩性、不一致性、有支气管病变临床特征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啰音 并发症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心衰、呼衰、支气管扩张 6、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得异同点。 两种愈合基本过程就是一样得,均有出血、炎症等伤口早期反应、伤口收缩与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面整齐、无感染,经接合或黏合后对与严密得创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面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得创口。故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 1。由于坏死组织多,或伴有感染,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2。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大量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或边缘长出将伤口填平、 3.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7、比较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在肉眼及镜下得不同。 门脉性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得区别包括:假小叶得大小、纤维间隔得厚薄、炎细胞浸润得轻重与肝细胞坏死得多少,但不包括肝内小血管改建、坏死后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二者得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 坏死后肝硬化就是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与某些无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大量坏死得直接后果。门脉性肝硬化就是肝脏疾病(包括普通病毒性肝炎)经慢性阶段演变形成、 2、肝功能损害: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迅速、严重、 3、病程坏死后肝硬化病程短、进展快;门脉性肝硬化进展缓慢、病程长,数年或十余年后进入肝硬化期。 4、肝脏大小: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缩小明显,严重时肝脏不到正常肝脏得1/3。门脉性肝硬化得肝脏略大或缩小, 5、肝脏表面结节: 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再生结节较大,触诊时肝脏表现凸凹不平,有时可触到大结节。门脉性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小而均匀,触诊时肝脏表面一般较平滑。 6、黄疸:坏死后肝硬化发生率高,门脉性肝硬化黄疸率较低、。 7、并发肝癌:坏死后肝硬化多于门脉性肝硬化. 8、预后: 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预后严重,病程进展快,多死于肝昏迷或肝肾功能衰竭。 1)门脉性肝硬化 镜下: (1)假小叶:正常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广泛↑+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

一、法医病理学得检验对象:主要就是尸体,有时亦可预见离体器官组织得检验及与尸体有关得鉴定 书及其声像资料, 二、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得任务:a确定死亡原因。b判断死亡方式。C推断死亡时间。D 推断损伤时 间e推断与认左致伤物f损伤与疾病得关系f个人识別h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i其她^类诉讼活动。 三、法医病理学检验鉴楚应注意得问题:1尸体剖验应全而系统2尸体检查观察要详尽判断病变要准 确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详细6拍摄照片要淸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9鉴立结论科学、客观、正确。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法医病理学档案包括鉴楚意见书、委托合同、案情记录、现场勘脸 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等。必要时应附上预审笔录及其她有关材料。按上述规立进行顺序排列最好做到一案一册装订同时井另做备份进行电子计算机分別管理保管,如可将案例输入数摇库,可用计算机扫描成照片图像保存,标本管理:解剖时提取得血液、尿液胃内容物、毛发、精斑等,应分别妥善保管,一般应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保留得内脏器官标本一般保存半年,对于一些有明确要求得重大疑难案件内脏器官与生物检材需长期保存,直到案件终结;对于内脏器官得组织蜡块、组织切片需长久保存。作为证据得标本必须妥善保管,不能毁坏或丢失。多余得标本解剖后放回尸体体腔内,与尸体一起处理,解剖时不得将一尸体得内脏器官放入另一尸体内。 五、超生反应: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与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对外界刺激 发生一誰反应得能力。 六、射入口与射出口鉴别: 8烧伤尸表改变:1衣物残片,火势不太严重得火场中,死者身上往往留有衣着残片2尸斑鲜红尸表汕腻烧死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尸斑常呈鲜红色,汕腻则就是因为脂肪在高温下渗出到皮缺表而。3眼部改变,因反射性紧闭双目,死后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碳末熏黑得鹅爪样改变,角膜表面与脸结膜也无烟灰碳末沉积,睫毛尖被烧焦。5拳斗姿势6假裂创7尸体体重减轻,身长缩短8 ■破裂9其她改变如:当胸腹部受热时胸腹腔内产生得气体可使胸、腹壁破裂,内脏器官脱出。 九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得鉴别

病理学综合试题重点

病理学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 1、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溶解,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浆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2、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 A、胞浆基质内 B、线粒体内 C、内质网内 D、高尔基体内 E、溶酶体内 3、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4、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 A、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 D、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E、干性坏疽伴有感染 5、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褐素 E、中性脂肪 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7、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8、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9、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坏疽 D、纤维素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11、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脑出血 E、心肌梗死 12、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13、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病变 A、肝细胞癌 B、慢性肝淤血 C、肝脂肪变性 D、慢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 A、颈部外伤和手术 B、胸部外伤和手术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Electric mark:电流斑电流通过皮肤时产生热能,在皮肤上造成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特殊性损伤称电 流斑。典型电流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8mm;中央凹陷,周围隆起,边缘钝圆,形似火山口,高度1-3mm;病变区呈白色、灰色或褐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质坚硬。中央凹陷部的形状与导体接触面的形状相似,若皮肤与导线纵轴接触,则形成条状或沟状电流斑;与电线末端接触,则形成小圆形电流斑。故有时可根据电流斑的形状,推断导体的形状和接触方式。 2.whiplash injuries:挥鞭样损伤指头部急剧加速或减速运动致颈椎过度伸屈而造成的损伤。驾驶员或乘客在车辆行驶中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易发生这种损伤。伤者表现为颈椎脱位,椎体前缘及横突骨折,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出血,颈髓震荡和挫伤。颈部的挥鞭样损伤在全部致命性车祸中约占1/3。 3.Poison:毒物是指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可通过其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毒物与非毒物并无绝对的界线,仅在于用那个气中毒的剂量大小不同。Poisoning:中毒是指人体因毒物作用发生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 4.identification in disputed paternity:亲权鉴定应用医学与生物学的知识与技能判断不同个体间是否有血缘关系称为亲权鉴定。包括鉴定有争议父母与子女、隔代与隔数代个体间的血缘关系等。其中判断有争议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称为亲子鉴定,判断有争议父亲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称为父权鉴定。 5.法医物证:主要指与案件有关的生物学检材。凡是与案件有关并可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能揭露和证实案件性质的生物物品皆为法庭生物物证。 6.mechanical injury:机械性损伤机械力作用于机体导致的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功能障碍统称为机械性损伤。约占暴力性死亡的70%以上。 7.sudden death syndrome:猝死综合症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性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青壮年猝死综合症(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 SMD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的不明原因的猝死,又称睡眠中猝死。 8.abrasion 擦伤为表面粗糙的致伤物与体表摩擦造成的以表皮剥脱为主要改变的损伤。 10.hanging 缢死用条索状物体缠绕颈部,以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其压迫颈部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死。 二、是非题(本题12分,每题2分,在括弧内打“√”表示对,打“×”表示错) 1.引起小儿猝死最常见疾病是肺炎(对)

中医大16年6月考试病理学(本科)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 A.哺乳期乳腺 B.功能亢进的甲状腺 C.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 D.妊娠期子宫 E.老年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增大 2.引起细胞脂肪变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严重挤压 B.感染 C.中毒 D.缺氧 E.营养障碍 3.细动脉壁透明变性常见于 A.心、肝、肾、脑等处的细动脉 B.心、脾、肺、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C.肾、脑、脾、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D.肺、胰、脾、肠等处的细动脉 E.肾、脑、脾、心、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4.下列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阿米巴病 B.化脓性细菌感染 C.脑软化 D.胰腺坏死 E.肾梗死 5.下列最常发生液化性坏死的器官是 A.肺 B.肝 C.心 D.肾 E.脑 6.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补的过程称为 A.再生 B.化生 C.机化 D.增生 E.以上均不是 7.毛细血管再生的最初改变是 A.内皮细胞分泌Ⅳ型胶原 B.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幼芽 C.成纤维细胞分泌Ⅲ型胶原 D.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E.毛细血管管腔出现 8.关于肌组织的再生,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各种肌组织均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B.横纹肌组织损伤后可以完全再生 C.平滑肌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D.心肌细胞几乎无再生能力,损伤后多由瘢痕修复 E.心肌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9.完成瘢痕修复的物质基础是 A.成纤维细胞 B.肉芽组织 C.毛细血管网 D.纤维蛋白网架 E.炎性渗出物 10.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 A.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炎细胞 D.细胞外基质 E.成肌纤维细胞 11.伤口中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高出皮肤表面的原因是 A.年龄较大 B.全身营养不良 C.缺乏维生素C D.局部感染或异物 E.缺乏微量元素 12.感染性病变主要属于 A.炎症反应 B.损伤反应 C.超敏反应 D.免疫反应 E.应激反应 13.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在下列哪一类炎症中表现比较明显 A.中枢神经的急性炎症 B.体表的急性炎症 C.内脏的急性炎症 D.胸膜的急性炎症 E.体表和内脏的急性炎症 14.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是指下列哪种成分 A.弹力纤维 B.胶原纤维 C.网状纤维 D.纤维蛋白原 E.纤维蛋白多肽 15.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的管道是 A.窦 B.瘘

法医病理学习题库

法医病理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一)中文部分: 1.假死 2.皮革样化 3.生活反应 4.挥鞭样损伤 5.挫伤轮 6.电流斑 7.热呼吸道综合征 8.暴力死 9.尸体痉挛 10.擦拭轮 11.对冲伤 12.硬脑膜外热血肿 13.杀婴 14.抑制死 15.医疗事故 16.挤压综合征 17.骨质挤压缘 18.皮革样化 19.对冲伤 20.水性肺气肿 21.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22.医疗纠纷 23.电流斑 24.肺沉浮试验 25.尸体化学 (二)英文部分: 1. Brain death 2. Contusion collar 3. Sex-associated asphyxia 4. Hydrostatic test of lung 5.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6. 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7. Trauma asphyxia 8. Dry drowing 9. Dissceting aneurysm 10. Medical tangle 二、选择题: 1. 尸斑与皮下出血的鉴别要点中,下述哪一项最重要: A. 发生的部位 B. 出血的范围 C. 伴有表皮剥脱 D. 切开组织时其内有凝血 2. 能用于判断案件性质的是: A. 尸斑 B. 尸僵 C. 尸绿 D. 尸蜡 E. 尸体痉挛 3. 枪击死亡者检查射创管时可见其内容物有: A. 坏死组织 B. 凝血块 C. 异物 D. 以上都可有 4.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是: A. 撞击伤或/和摔跌伤 B. 拖擦伤 C. 辗压伤 D. 摔跌伤+辗压伤 5. 颅骨套环状骨折最常见于: A. 锤面打击 B. 砖石打击 C. 棍棒打击 D. 高坠 E. 斧背打击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尸检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重要的是判断它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B. 判断是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要根据其病史、头部损伤程度及其特点、出血的部住和分布情况。 C?病理检查见有明显脑血管病变即可判断是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D .将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检查结合起来判断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7?损伤与疾病的关系中应辨别其: A. 是否有关 B. 主次 C. 因果 D. 以上都是 8. 下述不属于心源性猝死的疾病是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

一、法医病理学的检验对象:主要是尸体,有时亦可预见离体器官组织的检验及与尸体有 关的鉴定书及其声像资料, 二、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a确定死亡原因。b判断死亡方式。C推断死亡时间。D 推断损伤时间e推断和认定致伤物f损伤与疾病的关系f个人识别h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i其他各类诉讼活动。 三、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应注意的问题:1尸体剖验应全面系统2尸体检查观察要详尽判 断病变要准确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详细6拍摄照片要清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9鉴定结论科学、客观、正确。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法医病理学档案包括鉴定意见书、委托合同、案情记 录、现场勘验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等。必要时应附上预审笔录及其他有关材料。按上述规定进行顺序排列最好做到一案一册装订同时并另做备份进行电子计算机分别管理保管,如可将案例输入数据库,可用计算机扫描成照片图像保存,标本管理:解剖时提取的血液、尿液胃内容物、毛发、精斑等,应分别妥善保管,一般应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保留的内脏器官标本一般保存半年,对于一些有明确要求的重大疑难案件内脏器官和生物检材需长期保存,直到案件终结;对于内脏器官的组织蜡块、组织切片需长久保存。作为证据的标本必须妥善保管,不能毁坏或丢失。多余的标本解剖后放回尸体体腔内,与尸体一起处理,解剖时不得将一尸体的内脏器官放入另一尸体内。 五、超生反应: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 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 六、射入口与射出口鉴别: 8 烧伤尸表改变:1 衣物残片,火势不太严重的火场中,死者身上往往留有衣着残片2 尸斑鲜红,尸表油腻烧死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尸斑常呈鲜红色,油腻则是因为脂肪在高温下渗出到皮肤表面。3 眼部改变,因反射性紧闭双目,死后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碳末熏黑的鹅爪样改变,角膜表面和睑结膜也无烟灰碳末沉积,睫毛尖被烧焦。5 拳斗姿势6 假裂创7 尸体体重减轻,身长缩短8 骨破裂9 其他改变如:当胸腹部受热时胸腹腔内产生的气体可使胸、腹壁破裂,内脏器官脱出。 九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病理学考试重点二问答

问答题: 一,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作用和结局。 概念: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组成: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 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陷;机化或包裹坏死细胞,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血栓的相关问题。 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凝血因子Ⅶ和血小板,启动内源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减慢或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所引起。类型:①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室内以及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 ②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③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尾部,并可沿血流方向即朝向心脏延伸。 ④: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栓塞;心脏膜病;出血。 三,渗出的意义。 防御作用:稀释和中和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渗出物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交织网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可称为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有的成分有利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过多的渗出物有压迫和阻塞的作用;纤维素吸收不良反应可发生机体粘膜作用。四,炎症的常见问题。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来自细胞,也可来自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有利于炎性渗出,并具有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有的炎症介质还可引起发热、致痛、组织损伤等。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病理特点一般以渗出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反应较轻;慢性炎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病程长,病理特点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一般较轻。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 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 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晨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④,出血性炎症,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化脓性炎症的类型,各自的特点: 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 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子腔内不易排出。 肉芽肿性炎的定义,分类和各自形态特点: 肉芽肿炎症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②,义务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验证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总体上变现出防御为主的反应。机体通过炎性出血和渗出反应,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稀释与中和毒素、清除异常物质,并通过增生修复损伤的组织,这些对机体都是有利的。但是致炎因子可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渗出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影响功能,这些对机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五,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核分裂现象;良性肿瘤少。 生长速度:恶性肿瘤快;良性肿瘤慢。 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良性肿瘤少见。 转移:恶性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 复发:恶性肿瘤易复发;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组织出血性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 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⑤,遗传,年 龄,性别,体重,感染等其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①,脂质因素;②,内皮细胞损伤;③,单核-巨噬细胞作用;④,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大的病变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泡沫细胞积聚内膜下形成脂纹,刺激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斑块,最后,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而形成粥样斑块。 七,门脉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①,慢性酒精中毒;②,病毒性肝炎;③,营养缺乏;④,中毒。 病理变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所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中的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常出现双核。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原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减少,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小叶下静脉,使其扭曲、闭塞,肝窦内的血液流出受阻;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肝静脉。 肝功能不全,原因:肝实质细胞长期反复破坏的结果。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肉眼弥漫性轻度至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而色较红,固称大红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淀物。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而功能丧失,少量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显微组织增生,细、小动脉硬化,肉眼观察形成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 临床变现:慢性肾炎综合症。 十,心肌梗死。 概念: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原因: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类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一般梗死后六小时才能看到肉眼变化;光镜下,梗死灶边缘的心机纤维呈波浪状和肌质不均,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呈早期凝固性坏死。24~72小时后,梗死灶呈伴有污点的苍白色,有时充血明显;光镜下,整个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3~7天,梗死灶变软,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颗粒及不规则横带(收缩带),在梗死灶周围边带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梗死区开始机化,间质水肿,常见出血。 并发症:心脏破裂,较少见;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十一,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多经过粪—口传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经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传播。 基本病变: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变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②,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十二,比较流脑和乙脑。 病原体:流脑,脑膜炎双球菌;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流脑,呼吸道传播;乙脑,蚊虫传播。 流行季节:流脑,冬春;乙脑,夏秋。 病变性质:流脑,化脓性炎;乙脑,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流脑,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液,脑回、脑沟模糊。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乙脑,主要累计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大脑皮质和基底节、视丘最为严重。严重病例受累脑组织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纸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流脑,高热、头痛、呕吐、颈直强;脑脊液浑浊,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查到病原体;乙脑,高热、头痛、昏迷;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 预后:流脑,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病例引起死亡。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乙脑,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病情重者可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十三,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性,初次;继发性,再次。 易感人群:原发性,儿童;继发性,成人。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和致敏性:原发性,无;继发性,有。 病变起始部位:原发性,上叶肺下部,下叶肺上部,近肺膜处;继发性,肺尖部。 病理特征:原发性,原发综合症;继发性,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替,较局限。 主要病变特点:原发性,以渗出、坏死为主;继发性,以增生、坏死为主。 主要传播途径:原发性,淋巴道或血道为主;继发性,支气管播散至肺内为主。 病程:原发性,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继发性,长(慢性过程),需治疗。 十四,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小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常见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大叶性肺炎,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一般发生在单肺侧,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小叶性病灶,大小不一,病变多发,散在两肺。 结局:大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痊愈;小叶性肺炎,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常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十五,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肾盂肾炎,化脓性。 病因:肾小球肾炎,多种抗原;肾盂肾炎,细菌。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为主,也可下行性感染。 病变特点: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变现: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盂肾炎,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结局:肾小球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十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基本病变:①,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出的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②,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围绕中央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③,变质为主的病变病灶呈淡黄色、易碎的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 转归: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20秋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0001参考资料

20秋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0001-参考资料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 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第1题(单选题)进展期胃癌中预后最差的肉眼类型是 A、息肉型 B、溃疡型 C、浸润型 D、黏液型 E、缩窄型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题)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为 A、息肉型 B、胶样癌 C、革囊胃 D、溃疡型 E、浸润型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题)关于小肝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常无临床症状 B、血清AFP阳性 C、为原发性肝癌 D、瘤结节呈球形或分叶状,切面无出血坏死 E、癌结节直径在5cm以下 参考答案:E 第4题(单选题)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是 A、细、小动脉痉挛 B、细、小动脉的硬化 C、细、小动脉的粥样硬化斑 D、细、小动脉的纤维蛋白样坏死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是因为 A、体积较大 B、分化程度高 C、生长分数高 D、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短 E、异型性大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 A、十二指肠溃疡病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肥厚性胃炎 E、胃应激性溃疡

参考答案:B 第7题(单选题)下列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意义的是 A、甲胎蛋白(AFP)阳性 B、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 C、癌胚抗原(CEA)高度阳性 D、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E、转肽酶活性增高 参考答案:A 第8题(单选题)滤泡性淋巴瘤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是 A、t(14;18) B、t(11;14) C、t(11;18) D、t(8;14) E、t(2;8) 参考答案:A 第9题(单选题)与葡萄胎相比,侵袭性葡萄胎的特征是 A、出血、坏死明显 B、有侵袭行为 C、可见绒毛水肿 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E、滋养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消化道 B、呼吸道 C、输血 D、蚊虫叮咬 E、密切接触 参考答案:D 第11题(单选题)关于子宫颈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组织学上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B、可源自移行带的鳞状上皮 C、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D、几乎所有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均源自子宫颈CIN E、早期即可发生血道转移 参考答案:E 第12题(单选题)关于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性传播为主,可接触传播 B、早期梅毒传染性较强 C、病程长,具潜匿性 D、血管炎只见于晚期梅毒 E、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 参考答案:D 第13题(单选题)除下列哪项外均为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

研究生病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免疫组化在病理中的应用,常见指标。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识别系统—特异性抗体识别组织或细胞中的靶抗原。特异性抗体具有识别并结合靶抗原的功能,这是本技术的理论依据所在;2)显色系统—显色系统由酶、底物加上显色剂组成,最终可在标记位点形成有色分子的终末产物;3)联结系统—按免疫学要求采用联结或桥联抗体(一般为第二抗体)将识别系统与显色系统联结成为统一体。 其在病理中的应用主要为:(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参考意义(3)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如微小癌,微小病灶(5)指导肿瘤的治疗(6)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免疫组化的指标:肺和胃肠道的特异性指标(免疫组化) 答:肺—TTF-1、Surfactant apoA、细胞角蛋白。最具诊断价值的细胞角蛋白包括以下几种,腺上皮(CK7、CK8/18、CK20),鳞状上皮(CK5/6、CK14)。 胃肠道—CDX-2、Villin。1)CDX-2是肠道特异的核转录因子,调节肠道上皮的增殖与分化;是结直肠腺癌的敏感标记物。结直肠腺癌的CDX-2表达率较正常上皮低,鉴别转移性结直肠癌与原发性肺癌的作用很大;2)Villin主要在胃肠道上皮表达,位于微绒毛,是结肠、直肠腺癌敏感的标记物。 2.乳Ca常用预后指标、乳腺导管上皮内病变。 1)ER: 雌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阳性患者预后较好,而且对内分泌治疗有效。 2)PR: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也有效。 3)Bcl-2:是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它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肿瘤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指标。 4)PS2基因 PS2基因的存在与ER、PB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 PS2对判断预后及指导内分泌治疗均有价值,阳性者预后好,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内分泌治疗有效 5)c-erbB-2癌基因 c-erbB-2扩增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与肿瘤级别较高有关 "四联"检测,包括ER、PR、PS2以及 c-erbB-2 6)p53抑癌基因 p53基因水平越高,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导管内上皮瘤(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 【临床表现】85%以上的病例是在体检时影像学发现的 可能的临床表现:可触及的乳房异常肿块;乳头病理性溢液;与派杰氏病相关的乳头病变 [分级方法]主要以细胞核特征为基础,结合坏死及细胞极性 低级别DCIS: 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呈拱桥、微乳头、筛状及实体型等组织构型排列 中间级别DCIS: 在低级别的基础上有坏死,钙化 高级别DCIS: 高度异型细胞组成,坏死多见 DIN (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1C 组织病理学 由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呈拱状、微乳状、筛状或实体状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 DIN -2 组织病理学 通常由类似DIN-1C的细胞构成,呈实体状、筛状或微乳头状排列,但有些导管含有腔内坏死。 DIN -3 组织病理学 管腔内有特征性的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刺样坏死,其周围绕以大且多形性的肿瘤细胞,但腔内坏死也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仅存在单层高度间变的细胞平坦地衬覆管壁。常有无定形的微小钙化灶存在。 3.软组织肿瘤分类(四类),并分别举例子。 良性:大多数不复发,即使复发为非破坏性,局部完整切除几乎都能治愈,极罕见情况下(<1/5万),形态学良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但形态学检查完全不能预测。结节性筋膜炎 中间性(局部侵袭性):常局部复发,伴浸润和局部破坏性生长,但无转移潜结节性筋膜炎能。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中间性(偶有转移性):除局部侵袭性生长外,偶能引起远处转移,转移率<2%,无可靠的组织形态预测转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恶性:除局部破坏性生长和复发外,还能发生远处转移。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三类。转移率大多>20%-100%,低度恶性肉瘤转移率仅2%-10%,但局部复发时,恶性程度增高。成人纤维肉瘤。 4.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临床特点:1少见,占良性肿瘤的22.2%。2女性多见,占83%。3右肺下叶,95%为单发结节,位于外周部。4症状轻微,偶有咳嗽、胸痛、咯血。5部位:多位于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 大体形态: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部位:多位于肺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从支气管外突入腔内,呈息肉状;直径0.3CM~8.0CM,大多<3.0CM;可发生囊性变、钙化 组织形态:2 种主要细胞:缺一不可(1)立方状上皮细胞(衬于乳头状结构表面)(2)圆形细胞(在肺泡间质中)4 种组织构型(至少有3种)(1)乳头状结构(2)实性细胞区(3)肺泡内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样)(4)硬化性变化 免疫组化:可决定诊断:EMA、TTF-1 2种细胞(+),乳头表面上皮AE1/AE3(+),圆形细胞vimentin可(+)。 5、淋巴瘤B细胞,T细胞表面常用标记。淋巴瘤分为NHL,HL以及其大致分类。 淋巴瘤分类重要标记物:前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dT;小B 细胞淋巴瘤:CD5, CD23;套区细胞淋巴瘤:Cyclin D1;滤泡性淋巴瘤:CD10(或Bcl-6);Burkitt’s 淋巴瘤:Ki67(~100% 阳性);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滤泡外网架);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CD30, ALK;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CD56 淋巴瘤的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HD)HD分类: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HL;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3淋巴细胞为主型(LP);4结节硬化型(NS);5混合细胞型(MC;6淋巴细胞消减型(LD) HD三大进展:R-S细胞与EB-V关系密切、 R-S细胞来源初步认定-B 细胞、新的改进分类推出。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及分期:1、低度恶性:①小淋巴细胞型。②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③滤泡性小裂与大细胞混合型。2、中度恶性:④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⑤弥漫性小裂细胞型。⑥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⑦弥漫性大细胞型。3、高度恶性:⑧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⑨原淋巴细胞型。⑩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4、杂类(低度至高度恶性):①蕈样霉菌病。②组织细胞型。③骨髓外浆细胞瘤。④不能分类。⑤其他。 6.宫颈癌分类,早期癌的概念。 病理类型常见鳞癌Ⅰ级为高分化鳞癌,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有2种。①黏液腺癌②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属高分化宫颈管黏膜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宫颈浸润癌: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 7.葡萄胎,绒癌的概念及鉴别。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葡萄胎分为两类:①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充满水泡,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可见;②部分性葡萄胎部分胎盘绒毛肿胀变性,局部滋养细胞增生,胚胎及胎儿组织可见,但胎儿多死亡,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极少有足月婴诞生。表现为1.停经后阴道流血2.腹痛。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造成局部破坏,并由此而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组织。妊娠绒癌50%继发于葡萄胎,发生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各占25%,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绒癌的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绒癌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大片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以及出血坏死,但没有绒毛结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三者既有别又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的鉴别;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先行妊娠葡萄胎各种妊娠 潜伏期无多在6个月以内常超过12月 绒毛有有无 滋养细胞增生轻→重轻→重,成团重,成团 浸润深度蜕膜层基层肌层 组织坏死无有有 转移无有有 脑肝转移无少较易 HCG + + + 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鉴别 葡萄胎绒毛膜癌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小于20岁和大于40岁多见 病变性质良性病变恶性肿瘤 与妊娠关系异常妊娠葡萄胎、流产、正常妊娠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