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附件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申报书

集聚区名称:

集聚区所在地:市县(市、区)

填报时间:年月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填报说明

1、本申报书为申报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文字依据。

2、申报书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栏目不得空缺,无内容时填“无”,名称需填写全称,数字最多取两位小数;申报书规格统一使用A4纸,打印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3、申报书、建设方案及相关附件一并装订,一式五份报送。

4、指标说明

(1)集聚区名称:经省认定的集聚区正式名称。

(2)区内企业(单位)总数:指产业集聚区报告期末拥有的法人企业(单位)总数,包括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等。不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如管委会、工商、税务等部门。

(3)从业人员:指在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期末实有人员数。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但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持劳动关系的职工。

(4)区内工业企业总数:指产业集聚区报告期末拥有的工业企业法人数。

(5)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人员数:指在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国家规定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受聘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7)创新活动:创新活动包括内部研究与试验发展,外部研究与试验发展,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从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培训,市场推介及其他活动等。在上述几类活动中,除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外,其他活动是否是创新活动要看它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是否直接相关。

(8)研发中心:国家、省、市(县)级和企业自有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9)财政支出:地方财政的直接拨款数,不包括国家和地方采取减税让利的优惠政策等间接资金投入,如开发区退税、新产品减免税等。

(10)工业生产总值: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1)新产品销售收入:按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指标中新产品的定义统计的销售收入。

(12)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13)拥有授权专利数: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期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专利件数。

5、申报书中的数据截止日为上年的12月31日。

6、相关附件:

(1)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提纲附后)

(2)产业集聚区审批文件(规划、土地使用等)

(3)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

(4)区内建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名单

(5)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基本情况表

集聚区名称

通迅地址邮编

联系人职务电话手机传真E-mail

以下数据需经当地统计部门核准并签章认可

区内企业(单位)数个从业人员总数人区内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其中: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人员数人

主导产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其中: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人员数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个其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个

建有研发中心的规模以

个其中: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个上工业企业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其中: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人员数人区内财政支出万元区内财政科技拨款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数个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元区内单位拥有授权专利数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

地方统计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主要目标和规划:

集聚区的产业特色和已具备的创新条件: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阶段任务: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保障措施:

申报单位意见:

(公章)

年月日省辖市国土部门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省辖市环保部门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省辖市科技部门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

(提纲)

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与条件

说明具备支撑建设实力、具有支撑创新发展的产业基础、具有优良的知识氛围和日益健全的创新体系。

二、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战略需求

阐述战略需求、战略定位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创新型产业集聚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四、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五、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组织保障与建设步骤

根据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和现有基础条件,阐明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总体方案,以及基本构成单元及其相互关系。

六、其他

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等需要国土、环保等部门审核的内容级审核结果。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提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然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区内企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这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集聚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调效应,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3、资源集约利用。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 4、功能集合构建。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特征。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聚集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亟待理顺。首先,管理体制不顺。县域内的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但存在与市直职能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在行政区划和责任权限上,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产业集聚区对所在乡镇大都只有协调权,没有决策权,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提升集群集聚、承接转移、节约集约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二)发展目标。集群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1.总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达到800亿元,增长17%。 2.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3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2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个,超1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 3.晋级争先。X市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四星级,X县、X县、X县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二星级;X市产业集聚区和纺织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一星级;X新型制造业、X煤化工专业园区力争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

4.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左右,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5.吸纳就业。全部从业人员超过23—24万人,新增1—2万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实施优势产品升级工程,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升级,着力在高强钢、智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食品医药、高档陶瓷、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开发一批升级换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摸底调查,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全面提升投产项目达产率,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 2.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拥有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容量大、需求弹性小的技术劳动复合型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濮政[2015]45号 【发布部门】濮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16 【实施日期】2015.07.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濮政〔2015〕4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7月16日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产业集聚区建设承载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牵动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关联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推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自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市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进入了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抢抓产业转移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濮阳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对接,坚持高点定位,优化调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 --集群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链条,完善关联配套,彰显规模效应,培育特色鲜明的“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平台建设。注重完善功能,高水平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为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节约集约。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产出效益,探索建立集约、绿色、环保、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详细版.doc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郑州航空港区 4.白沙产业集聚区 5.金岱工业园区 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官渡产业集聚区 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杞县产业集聚区 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 32.洛新产业集聚区 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 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钼钨精深加工 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 36.汝阳产业集聚区 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 37.嵩县产为集聚区 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平顶山市 39.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机电装备、新材料 40.平新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新材料 41.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和扩区方案的主要内容

附件2 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和规模调整方案的 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 为切实做好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规模调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为集聚区发展创造良好用地条件,现将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和规模调整方案的有关要求及主要内容明确如下。 一、有关要求 1. 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增加的,其发展区、控制区内审批用地量一般须超过其面积的1/3,否则,原则上不允许增加规模。 2. 集聚区规模的增加要适度,要与土地规划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适应,增量规模的50%至少不能低于1/3的用地应有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保障用地的控制区,其拆旧区必须落实到相关乡级土地规划图上。 3. 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大面积非城镇建设用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已批准的增减挂钩项目用地所占用的规划指标可扣除出去,调剂到其他地方,继续作为规划指标布局使用;集聚区内的村庄等现状建设用地不再覆盖规划指标,但应计入集聚区总规模,以避免规划指标、现状建设用地和挂钩周转指标的叠加,实现指标的高效使用。 4. 产业集聚区布局或规模调整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成果对接工作同步进行,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图入库,实现无缝衔接。涉及报国务院审批8个市中心城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予调整。 5. 调整方案对接的时间安排:3月17日—23日,各产业集聚区按有关要求形成调整方案;3月25日—31日,省国土资源厅按要求分批次对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和规模调整方案进行对接审查。 二、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1. 产业集聚区用地基本状况,包括建成区、发展区和控制区面积,已使用土地面积(含已上报的违法用地面积),调整的主要原因。 2. 扩区的总规模,扩大发展区或控制区的各自规模,调整后的“三区”面积;所需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办法;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如涉及调整到何处。 3. 集聚区中扣除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增减挂钩建新区、高压走廊等大面积难以利用土地的情况及各自面积。 4. 规模增加是否涉及省辖市中心城区(报国务院审批的郑州等8个省辖市除外)或县城(县级市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等。 5. 通过增减挂钩方式保障用地的控制区,其相应的拆旧区具体位置和面积。 6. 调整前后的中心城区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对于只调整规划布局、不涉及增加规模的,应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区位,调整前后“三区”规模结构是否有增减,调整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并附调整前后的中心城区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国内部分工业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快研发速度。因此,产业集聚区的战略转型,也将从强调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培育、造就产业集聚技术企业的摇篮,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一批根植性强的自主创新产业。 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转变 我国产业集聚区多以园区开发为主,较少涉及高科技产业开发和培育,经济增长过分依赖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成片开发。而这些只是为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提供了空间载体,并不能代替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开发和培育,且不可持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产业集聚区必将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房产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房产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城市转型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演进,必然涉及到新的城市功能配套,城区建设方面的任务逐渐增加。因此,未来产业集聚区不能只定位为一个产业集聚地,还要定位为一个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应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国内部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经验做法宁波产业集聚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 —2—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围绕“三区一城”建设和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三大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三大高技术服务业的“3+3”产业互相促进、并重发展的总体框架,同时密切关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经济。一是下大力气抓龙头企业培育。宁波产业集聚区根据企业的销售规模、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团队素质等指标,选择一批有一定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前景好、掌握一定核心技

河南产业集聚区名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作者: 日期: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郑州航空港区 4. 白沙产业集聚区 5. 金岱工业园区 6.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 官渡产业集聚区 9.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 .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 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 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 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 杞县产业集聚区 20. 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 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 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 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 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 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 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

集聚区实施方案

篇一: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张丁一 一、机构功能与定位 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依托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旅游企业生产观光,旅游服务设施配备等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融入资本、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导入外部经济势能,从而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综合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区域经济体。 而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扮演了“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政府利益和市民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兼有宏观调控“管理”和微观协调“服务”的双重职能。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多边利益,保证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整体思路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管理者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整体规划。 旅游产业集聚区要发挥集聚优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方低;生产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使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而且能大量外销,满足其他地区需要;产品的运销合理,应是商品的成本加上运到消费地的运费,仍然低于消费地生产同类商品的成本。对此,管理者应该理清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时的积累,生态环境是万世的财富。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恢复的长期性决定了违背自然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 “中国最美丽小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既是对栾川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赞誉,也是栾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肯定。同时,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展示栾川秀美,做强栾川旅游,提升栾川经济为目的,更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换取一时发展。 因此,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实施产业规划,切不可舍本逐末,遗恨万年。 (二)、正确判断生产需要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结构确定生产结构,根据生产结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不按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产业集聚区前期工作应引导企业在注重生产要素投入同时做长产业链条,实现外延式增长,建设规模与

2016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2016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按照“五规”(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合一、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提升集群集聚、承接转移、节约集约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二)发展目标。集群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量规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超过5万亿元,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增长15%左右。 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超过20个,千亿元以上的达到5个;二星级及以上的产业集聚区超过45个,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的达到10个左右。 集群培育。依托产业集聚区,全省形成14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省辖市形成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左右,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吸纳就业。全部从业人员超过450万人,新增20万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建设10个试点示范类项目、100个创新引领类项目和1000个传统技改类项目,开发一批升级换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摸底调查,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工作,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全面提升投产项目达产率,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

产业集聚区(高新区)调研材料

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发展调研材料 2016年,XXX产业集聚区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产城融合、晋位摘星、难题破解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了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 一、创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一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重点瞄准XXXX产业的世界和国内500强与行业领军领先企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与XXXXX开发区区域合作分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在XXX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北京市发改委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洽谈XXXX产业转移合作协议。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对产业集聚区主导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早见成效。对在谈项目,加大协调和帮办力度,积极配合投资方做好项目前期调研、选址等基础工作,促使项目顺利签约。目前,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总数达到XXXX家,其中工业企业XXXX 家,主导产业XXXX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8亿元。三是加强落地企业管理。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聚区三级网络,累计取缔违法违规企业XXXX家,为高科技、高产出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二、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坚持“引进”和“培育”两手齐抓,注重搭建创新平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和提升现有企业的科技含量。目前,智慧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建设试点之一,项目建设正在有序开展;投资“双创”综合体和大学科技园正在加快建设;与XXX大学药学院、XXXX集团合作建立了中国XXXX 总院河南XXX分院;与XXXX院合作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同时与XXXX大学、XXXX学院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孵化体系。成立了XXX高新区企业协会、XXX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会,已吸纳会员企业XX家。当前,产业集聚区拥有省级研发中心XXX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XX个、创新型试点企业XX家、博士工作站XX个、院士工作站XX个。 三、稳步推进产城融合 一是产城互动方面实现新突破。优化调整产业集聚区空间规模,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完善公共服务基础实施和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和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的精准对接。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修建道路XXX公里,形成了XXX纵XXX横的道路网络,铺设供水、供热、供气等各类管网XXXX多公里,新建基层设施XXX,道路及广场绿化XXX万平方米。同时,区内拥有学校XX所、医院XX家、商住小区XXX多个,开通了X条城市公交线路,入驻了XX家金融机构,集聚区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承载产业发展能力持续提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 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 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 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 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 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 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 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 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 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 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 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的 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是我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重要推手。 为进一步规范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必须通过集聚优势要素,打破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依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济循环”的发展思路,大力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近几年来,*区非常重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全区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改善税源结构的有效载体和解决土地资源平静问题的着手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本文结合温岭市产业集聚区的先进经验和*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就如何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对*产业集聚区的快速、稳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先进经验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岭市东部滨海区域,规划范围主要为沿海高速公路以东及临金清港的部分区域,主要涉及东海塘围涂区、松门镇、石塘镇,以及滨海镇、箬横镇等。规划范围约310.87平方公里,建设重点区面积约为152.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6.51平方公里(8.48万亩)、道路用地22.6平方公里(3.4万亩)、居住用地17平方公里(2.55万亩),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 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群、一心、六片”。一群,即贯彻“东西互动”、陆海联动”的整体开发与保护思路,协调相关规划,整合东部产业集聚区内的城镇组团、工业区块、特色农业及旅游业,形成一体化的东部产业群;一心,即依托松门镇与温岭大港港区开发建设区域及松门港水域,形成东部产业集聚区复合中心;六片,分别是北部综合发展片、中部综合发展片、南部综合发展片3个重点建设片和中部农业片、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3个农业及生态控制片。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发展中曾经存在很多的问题: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职责分工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职责分工 一、办公室 1、负责机关上传下达,做好与产业集聚区建设职能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2、负责重要文件、材料的起草、核稿工作,负责各类会议的组织、通知、协调工作,负责集聚区大事记载和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负责集聚区党建、群团组织等工作。 3、负责产业集聚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对外推介工作;负责产业集聚区网站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工作简报和宣传报道工作。 4、负责做好重要会议决定、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文件以及上级要求、领导指示等各项工作的限时办结情况,各项目进度的台账管理和动态监测,并定期公布;负责协调区委、区政府两办督查室及区纪委监察室。 5、负责集聚区内的整体保洁及公共设施的管理。 6、负责集聚区来访客商、上级领导参观的接待工作;负责各类检查活动的迎检工作方案制定和组织协调;负责集聚区展厅的管理,解说员的业务培训。 二、财务科 1、按规定填制各种会计凭证,做好年初的预算,年终

的决算,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2、负责机关各类资产的管理及固定资产实物的统计、管理工作。 3、负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事及劳动工资、年度各类人事工作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 4、做好日常资金及银行存款出入帐管理工作。 5、负责公务接待、后勤保障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工作。 6、认真做好干部职工工资及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的计收发放工作。 7、负责入区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8、负责集聚区内企业税收监管工作。 三、企业服务科 1、负责集聚区内企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服务。 2、负责协助区内投资企业办理立项、规划、环评报告、土地手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以及协助办理企业各种证照的年检工作。 3、负责土地报批、农转及征收、储备、出让等手续。 4、负责协助企业做好项目技改、科技创新、产业项目谋划、申报项目资金争取等工作。 5、负责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

踏着创新的节拍阔步前行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点击数: 226 【字体:小大】 ——《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解读 前言: 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对《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进行批复,同意我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创新型特色园区,是指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新形势下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先行区域的重要举措。 怎样的园区才是创新型特色园区?我区将怎样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本文现就《株洲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进行解读—— 发展定位:未来5-10年,打造“动力之都” 未来5-10年,株洲高新区要打造“中国株洲·动力之都”的区域品牌,建设两型化发展的国际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长株潭特色两型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乐业宜居的现代新城。 根据《方案》,到2015年,株洲高新区将建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较强、高端人才集聚、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 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 轨道交通产业销售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55%; 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以上; 企业净利润总额占高新区总收入比重超过6%; 产值50亿以上企业达10家(其中100亿以上5家); 上市企业总数达15家;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88%以上;国家级研发机构达15家; 国家级产业促进服务机构达5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超过2500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财政科技拨款占高新区总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 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件;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0.45吨标准煤以下。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指标控制标准

河南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年违法占地超百亩不得申报 作者:来源:人民网 2011-05-17 15:02:43 为使全省产业集聚区做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突显土地产出效益,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河南省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纳入正在开展的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范围,与之同时开展。 产业集聚区分两类创建标准 根据河南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将各省辖市按区域分为两类。一类区域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济源市;二类区域为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市。 意见要求,一类、二类区域创建标准中,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均高于60%;用地结构上,市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50%,县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60%;且产业集聚区的单位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均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测算。 一类、二类区域创建标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上,市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5%,一类标准建筑容积率高于1.6,二类标准建筑容积率则高于1.4;县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36%,一类标准建筑容积率高于1.3,二类标准建筑容积率则高于1.2。 产业集聚区实行申报评选制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实行申报评选制,各产业集聚区每年自愿申报参加评选。对申报的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评审认定。经评审认定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由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表彰。评价结果的排序位次向社会公示,并作为产业集聚区申请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奖励指标或扩区升级的依据。 同时,意见强调各地要制定具体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办法,严格禁止类、限制类项目用地,划定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大力推动企业进驻标准厂房开展生产经营。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00亩,且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的产业集聚区不得申报示范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之令狐文艳创作

附件1 令狐文艳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郑州航空港区 4.白沙产业集聚区 5.金岱工业园区 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官渡产业集聚区 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杞县产业集聚区 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

32.洛新产业集聚区 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 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钼钨精深加工 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 36.汝阳产业集聚区 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 37.嵩县产为集聚区 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平顶山市 39.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机电装备、新材料 40.平新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新材料 41.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机械制造、医药、新材料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及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处长,各位核查组领导: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你们来到******区,对******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XX 年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进行核查。下面,我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我们将认真整改。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市东北部,是充分利用山前坡地、荒地开发建设的产业集聚区,XX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才全面启动建设工作。由于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发展还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集聚区原规划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XX年,经省政府批准,对集聚区向西,向北进行适当的扩展,新增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平方公里。截止XX年底,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工业完成投资亿元。 二、产业集聚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XX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集聚区经济发展速度较XX年略有减缓,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较XX年增长%;税收万元,同比增长%,较XX年增长%;其中:XX年“三税”全口径收入万元,同比下降%,较XX年万元增长%。 三、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截止目前,集聚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亿元,累计已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完成投资亿元;引进省外项目2个,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亿元。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整合”“配套”——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结合我市矿用设备生产企业较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全国500强——河南煤化集团为引领的山久管业、柯如机械、鼎力机械等先进矿用机械生产企业集群;围绕厦工机械、奇瑞发动机等项目抓配套,建设强信科技、中晶特玻等高科技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先后引进了力合热导压力容器项目、金结化工压力容器等专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突破”“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碳酸钙产业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高科技纳米碳酸钙产品生产线,打造新型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