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湿性评价方法

润湿性评价方法

润湿性评价方法
润湿性评价方法

润湿性评价方法

1 定量测定方法

1.1 接触角法

测量参数:θ

评判指标:

① [0,90)为水湿,其中0为强水湿;90为中性润湿;(90,180]为油湿,180为强油湿

[1]。

② <75°为水润湿,(75°-105°)为中性润湿;>105°为油润湿[2]。

测试特点:简单快速,测试范围从强水湿到强油湿,数值定义及边界清楚,不确定度高,一般不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1)大块固体润湿角的测定

①光学投影法[3]

将被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水)中,将矿物表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为1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拍照后便可在照片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润湿角为:

D

h 22tan =θ

②吊板法[3] 测量前吊板在油中处于平衡状态,调整旋钮使其受力为零,调整试样皿高度微调旋钮,使油水界面刚好与吊板地步接触,由于各界面张力在三相周界点争躲的结果,使吊板受到向下的拉力F ,待受力平稳后有:

)(cos 2,1σθ?=L F

③液滴法[4] 用极细毛细管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有幻灯机射出的一束很强的平行光通过液滴和双凸透镜将放大的像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用铅笔描图,再用量角器直接测出θ的大小。 ④气泡法[4]

将预测液体盛入槽中,再把欲测之固体侵入槽内流体里,然后将小气泡有弯曲毛细管中放出,使气泡停留在被测固体的表面下,再用光学显微法测出润湿角。

(2)粉末-液体体系的润湿角[5]

用Wash-burn 的动态法测量前进润湿角。此法是用一定量的粉末装入下端用微孔板密闭的玻璃管内,并压紧值某固定刻度。然后将测量管垂直放置,并使下端与液体接触,记录不同时间t(s)时液体润湿粉末的高度h (cm ),按下式:

t r C h ?=

-

ηθσ2cos 2 以h 2对t 作图,此法只有相对意义。

测试的适用条件: (1)主要用于纯净流体和人造岩心系统润湿性的测定。

(2)一般用石英矿片模拟砂岩油层,方解石矿片模拟碳酸盐岩油层。

(3)由于表面粗糙度、表面非均质性及分子级别的表面渗吸。

① 一般而言,表面粗糙将减少水湿岩石的视接触角,而增大油湿岩石的视接触角; ② 接触角法未考虑岩石表面的非均质性,而是在单一的矿物晶体上测量的。岩石含有许多不同的组分,且原油izhong 重质表面活性剂对砂岩和粘土润湿性的影响不同,从而可造成局部不均匀的润湿性。

1.2 Amott 法[6]

测量参数:I W-O =I W -I O

I W-O 为Amott-Harvey 综合润湿指数(AH-Index ),无量纲;

I W =(自吸排油量)/(自吸排油量+强迫水驱排油量),为水湿指数,无量纲;

I O =(自吸排水量)/(自吸排水量+强迫油驱排水量),为油湿指数,无量纲;

评判指标:

①[1,0.1),其中1为强水湿;[-0.1-0.1]为中性润湿;[-1,-0.1)为油湿,其中-1为强油湿。

②[0.3,1]为水湿,(-0.3,+0.3)为中性润湿,[-1,-0.3]为油湿[7],完全水湿为1,完全油湿为-1。

测试特点:过程复杂,周期长,测试范围从强水湿到强油湿,数值定义及边界清楚,对中性润湿条件不敏感,考虑到该条件对对油气勘探开发影响不大,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基本依据为润湿流体一般将自动渗吸进入岩心,驱替非润湿流体,结合渗吸和强制驱替来测量岩心的平均润湿性。

将岩心浸入盐水中,离心达到残余油饱和度,再把岩心浸没在油中,测量原油自动渗吸后驱替出的水的体积,然后在油中用离心法处理岩心,直到达到束缚水饱和度,测量被躯体出水的总体积,包括自动渗吸驱替出的体积;再把岩心浸没在盐水中,测量盐水自动渗吸后驱替出的油的体积及离心法处理后测得的总的总体积。

测试的适用条件:

(1)实验测定中可使用油藏岩心和流体,测量岩心的平均润湿性,测量结果比较接近油藏的实际情况;

(2)当岩心接近中性润湿时这种实验灵敏度不高,是测量润湿流体自动驱替非润湿流体的情况,然而当接触角为60°~120°时,并非任何流体都将自动渗吸并驱替另一种流体。

(3)岩心的初始饱和度影响岩心润湿性的测定[8]。

1.3 USBM 法

测量参数:)lg(21A A w

W 为USBM 润湿指数,无量纲;

A 1为油驱水毛管力曲线下包围的面积;

A 2为水驱油毛管力曲线下包围的面积。

评判指标:w >0为水湿,其中w ≈1时为强水湿;w =0为中性润湿;w <0为油湿,其中w ≈-1为强油湿。

测试特点:过程简单,周期短,测试范围从强水湿到强油湿,数值定义及边界清楚,对中性润湿敏感,一般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通过做工使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润湿流体从岩心中驱替非润湿流体所需要的功要小于相反驱替所需要的功。已证明,所需要的功正比于毛管压力曲线下面的面积[9]。通过离心求得吸入和驱替毛细管压力曲线,并用曲线下的面积之比的对数W=lg(A 1/A 2)即润湿指数来表示孔隙介质的润湿性。A 1和A 2分别是油驱和盐水驱油曲线下面的面积。

测试的使用条件:

(1)测量岩心的平均润湿性,在接近中性润湿性是非常敏感;

(2)只能有岩心塞测量;

(3)不能确定一个系统是否属于分润湿性和混合润湿性,而Mmoot 法此时是敏感的;

(4)改进型的USBM 法[10],可同时计算Amoot 和USBM 润湿性指数。它包括五个步

骤:初期油驱,盐水自动渗吸,盐水驱,油自动渗吸和油驱。盐水驱和油驱曲线下的面积用于计算USBM 指数,而自动渗吸和总的水驱和油驱体积用于计算Amott 指数。该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零毛管压力时发生的饱和度的变化,以而改善了USBM 的分辨率;同时也计算了Amott 指数并可确定一个系统为不均匀润湿。

1.4 自吸速率法

测量参数:W R =W/W SWW

W R 为相对拟吮吸功,无量纲;

W 为自吸后拟毛管压力曲线的下包面积;

W SWW 为强水湿样品自吸后拟毛管压力曲线的下包面积。

评判指标:[1,0)为水湿,其中1为强水湿;0为中性润湿。

测试特点:过程简单,周期短,仅适用于强水湿到中性润湿岩样,需要强水湿参考样品,边界明确,对强水湿样品敏感,不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自吸速度和自吸量的关系,由于自动渗吸中毛管压力是驱动力,自吸曲线下的面积应与相应于自动渗吸表面自由能的下降的驱替功密切相关,从标定自吸曲线可以得到拟自吸毛管力曲线,以曲线下相对面积为基础而得到的润湿指数W R ,定义为相对拟吸吮功。W R 可以确定Amott 测试盒USBM 测试不能确定的系统的润湿性[11]。

测试的适用条件:

(1)当Amott 润湿指数I W 相当高时,用自动渗吸法可测定其润湿性,定量区分两系统的润湿性,而I W 则不能[12]。

1.5 核磁共振松弛法

测量参数:①R T1,ρ1T R

②wi at or at S T S T T 111-=?

wi at or at S T S T T 222-=?

③or at wi at S T S T RT 111/=

or at wi at S T S T RT 222/=

评判指标:①[0,0.5)为水湿,其中0为强水湿,0.5为中性润湿,(0.5,1]为油湿,其中1为强油湿;

②由Amoot 法、USBM 法刻度后,可参照其标准评判润湿性。

测试特点:①过程复杂,周期短,需要强水湿、油湿做参考样品,受表面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应慎重使用;

②过程简单,周期短,1T ?、2T ?、1T R ?、2T R ?与润湿指数线性关系好,

考虑到核磁测井的特点,应重视T 2的测量,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依据润湿和非润湿表面分子间引力对分子运动影响的程度不同,通过观测表面上流体分子的动态行为来测定液/固体系的润湿性[13]。

测试的适用条件:

NMR 法简单、快速,克服了传统的Amott 和USBM 法费时和难度大的缺点,还可以非常灵敏地从油湿表面区分出水湿表面,可用于分润湿性的测定。

2、定性测定方法

润湿性定性测量方法很多,包括低温电子扫描法、Wihelmy 动力板法、相对渗透率法、微孔膜技术、渗吸法[14]、显微镜检验[15]、浮选法[16]、玻璃片法[17]、渗透率-饱和度关[18]系和毛管测量法[19]。

2.1 相对渗透率曲线法:

测量参数:S wi 、S w (K w =K o )、K w (S or )/K o (S wc )

S wi :束缚水饱和度,%;

S w (K w =K o ):等渗点饱和度,%;

K w (S or ):残余油状态的水相对渗透率mD ;

K o (S wc ):残余水状态的油相对渗透率;

评判指标:①S wi >20%为水湿,其中>30%为强水湿;S wi 为(15,20)为中性润湿;S wi <15%为油湿,其中<10%为强油湿。

②S w (K w =K o )>50%为水湿,其中>60%为强水湿;S w (K w =K o )=50%为中

性润湿;S w (K w =K o )<50%为油湿,其中<40%为强油湿。

③K w (S or )/K o (S wc )≤0.25为水湿,其中<0.1为强水湿;K w (S or )/K o (S wc )=0.5

为中性润湿;K w (S or )/K o (S wc )为(0.5,1)时为油湿,其中K w (S or )/K o (S wc )>0.7为强油湿。

测试特点:过程简单,周期短,测试范围从强水湿到强油湿,数值定义及边界基本清楚,

推荐在缺乏润湿性专项测量时使用,以弥补资料缺陷。

测试方法:

(1)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油气相对渗透率联合鉴定法。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两条油相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如果两条油相线重合(或非常接近重合)则岩样亲油。如果两条油相线不重合,则岩样亲水。

(2)相对渗透率曲线回线鉴定法,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与流体的微观分布状态有很大关系,而流体饱和次序的改变所形成的润湿滞后会影响流体的微观分布,使驱替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吸入相对渗透率曲线在形态上产生很大差异。如果油相回线分开,而水相回线重合,岩样是亲水的,反之如果油相回线重合,而水相回线分开,则岩样是亲油的。

测试的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区分强水湿和强油湿岩心,润湿性的小变化用这些方法难以检测出来。

2.2 Cryo-SEM法

通过观察油藏岩石在不同孔隙和不同矿物上的油和水微观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其润湿性的一种方法。

Sutanto[20]等最早应用Cryo-SEM法研究孔隙内油和水的分布,后来也应用该方法结合孔壁的几何形态和矿物形态,在孔隙尺度下表征矿物的润湿性,并推断中性润湿性的成因[21]。研究的系统包括多孔隙介质模型和油藏岩心。

实验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样品的准备,通过离心驱替使样品饱和度分别为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然后将样品快速冷冻,镀金(或铬、碳);第二步为实验测定,利用次级电子图像选择感兴趣的区域,通过反散射电子图像来区分矿物相、油相和水相,用X 射线图进行元素分析以证实每一相,硫为油相指示剂,氯为水相指示剂。通过Cryo-SEM可以观察到无粘土情况下水以薄膜形式覆盖在矿物表面,而油已液滴的形式存在于孔隙中心,此岩心为水湿;相反现象反则为油湿。含有粘土时可以观察高岭石的油湿行为和伊利石及长石等的水湿行为,由此可以解释岩心的中性润湿性的成因。

Cryo-SEM法的优点是可以分辨原始多孔隙介质的矿物组成,同时可以研究不同参数(孔隙矿物形态、几何形态、表面化学性等)对润湿性的在位影响。尤其是能对油-盐水-岩石系统进行微观研究,从而更好的理解中性润湿性的成因,为解释某些油层岩石的宏观表面。此方法的缺点是它要求样品中的流体处于凝固状态并且只能给出润湿的静态情况[22]。

2.3 Wilhelmy动力板法

该方法测得的是粘附力,可将这种力直接与油层其它离作比较,使油藏润湿性以力的形

式反映出来。实验测中用地层油代表油相,地层水代表水相,用模拟矿物片代表固相,测量矿物片通过油水界面时的前进粘附力和后退粘附力。两者之和大于零者为亲水,小于零者为亲油,二者符号相反为混合润湿性。通过粘附力和界面张力求得接触角,非常适合于接触角滞后情形的研究[23]。通过动力板法可以证实在一个平的、均相的、干净的表面只存在在一个接触角,它是测定小接触角的最可靠的方法[24]。

阿莫科公司推荐将此法、Amott 法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法并列为主要的三种常规方法,用于岩心润湿性的综合鉴定,使润湿性测得的结果更客观、更真实。

2.4 微孔膜测定法

Calhoun [25]早在1951年就提出,可用完整的毛管压力曲线测量岩心的润湿性。最初用孔隙板法测量毛管压力曲线,即正、负毛管压力情况下的完全的排泄和渗吸曲线。后来用微孔膜技术,及用微孔膜代替孔隙板测量毛管压力,使测量时间和岩心长度大为减少。此法准确、可靠,到目前为止是唯一能给出完整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实验结果已表明[26][27],在躯替毛管压力测量中使用微孔膜代替孔隙板,可使实验时间大为减少。

3 现场测定法

3.1 在位润湿性的测定

Debrandes [28]提出,在位润湿性的测定可用于评价油藏的原润湿性。在位润湿性是以基本的毛细原理为基础,根据如下方程来计算:

wo m o w r h R g 2/)(cos ρρθ-=

式中θ为接触角,w ρ为水的密度,o ρ为油的密度, m R 为孔隙半径,h 为孔隙中自由水位与油水界面的高度差,wo r 为油水界面张力。其中油水界面可以通过电阻率测井测得,自由水位可以通过油水压力梯度得到,因此已知孔隙平均半径和界面张力时就可以计算出接触角,并进一步分析多孔介质的平均润湿性。

该方法能给出真实地层润湿性的估计,并且可避免与处理过程、温度、压力、氧化等有关的许多问题[29],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法的准确性直接依靠地层压力数据的准确性和岩石的物理参数,如平均孔隙半径等,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润湿性的错误估计。

3.2 常规井中润湿性的测定

Spinler [30]提出了常规井中润湿性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根据油藏的某一条件制备岩心,用室内岩心的自吸指数和电阻率指数与常规井测井所得信息相比较,来判断油藏润湿性。

自吸指数wi S porosity D S -=∏24.0/,当∏S =1时为强水湿。∏S =0时为中性或油润湿;电阻率指数R I = R t /R o ,其中R t 为含油和水岩心的电阻率,Ro 为只含水的岩心的电阻率。RI 通过Ro 反映岩心孔隙内水的位置和数量,润湿性影响岩石孔隙内油和水的分布,润湿性的改变可影响电阻率,在自吸发生后测量 RI ,此时水的自吸量与润湿性成比例,在自动渗吸实验中电阻率随润湿性的变化而变化,而驱替实验中RI 不随润湿性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将实验室测得的RI 和∏S 的关系与油井的测量联系起来。该方法可以快速地测定油藏润湿性,并可避免实验室润湿性溅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 结论

(1)定量方法的评价

接触角法、Amott 法、USBM 法是比较常用的三种定量测量润湿性的方式。

① 接触角法是测量磨光矿物上原油和盐水润湿性的最为直观、简单的方法,用于纯净流体和人造岩心时也是最好的方法。

② Amott 法和USBM 法可测量岩心的平均润湿性。测全原态或复态岩心的润湿性时优于接触角法;在接近中性润湿时USBM 法比Amott 法敏感,但对于分润湿性和棍合润湿性的系统,USBM 法无法测定而Amott 法却比较敏感。Amott 和USBM 润湿性指数方法(改进型USBM 法),集中了二者的优点。

③ 自动渗吸法作为Amott 法和USBM 法的备选方法,可以确定用Amott 法和USBM 法不能确定的系统。

④ NMR 是近几年来提出的简单、快速的定量测定润湿性的方法.可以测定分润湿性。 (2 ) 定性方法的评价

①Cryo-SEM 法对微观流体分布的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中性润湿性系统的研究更有价值。

② Wilhelmy 动力板法将润湿性以力的形式用于油藏中,它适用于研究接触角滞后时的情形。

③相对渗透率法是许多润湿性定性测量方法的基础,因而常被使用。

④微孔膜技术是用微孔膜代替原来的多孔板来侧定毛管压力,是唯一可得到完整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

(3)在位润湿性测定法

可以估计油藏润湿性;常规井中润湿性侧定法,可以将实验室测得的RI 和∏S 关系与

油井的测量联系起来判断油藏润湿性。

5、参考文献

[1] 何更生编.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l~300.

[2] 吴志宏,牟伯中,王修林,等. 油藏润湿性及测定方法. 2001,18(1):90-96.

[3] 秦积舜,李爱芬. 油层物理学, 山东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206-210.

[4] 沈钟,赵振国,王果庭. 胶体与表面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10-212.

[5] 陈宗淇,戴闽光. 胶体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42.

[6] Amott E. Observations relating to the wettability of porous rock. AIME 219,156-162.

[7] Cuiec L E. Rock/crude oil interactions and wettibility: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nterlation. SPE13211 presented at the 1984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Houston, sept 16-19.

[8] Morrow N R, McCaffery F G. Displacement studied in uniformly wetted porous miedia. Padday G F. Wetting Spreading and Adhe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289-319.

[9] Morrow N R. Thermodynamics of capillary action in porous media. Ind Eng Chem, 1970,6(1):32-56.

[11] Ma S, Morrow N R, Zhou X,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wettability from spontaneous imbition measurements. CIM94-97 the 1994 Petrol Soc of CIM Ann Tech Meeting. Calgary, June 12-15.

[12] Jadhunamdan P P, Marrow N R. Effect of wettshility an waterflood recovery for crude oil/brine/rock aystema. SPE 22597 the Annuel Tech Canf and Exhibition. Dallas, Oct 6- 9, 1991.

[14] Kyte J R, Naumana V O, Mattax C C. Effect of reservoir environment on water-oil dispalcement.J Petrol Technol, 1961:579-582.

[15] Cooke C E, Williama R E, Kolodzie P A . Oil Recovery by alkaline waterflooding. J Petrol Technol, 1974:1365-1374.

[16] APIRP 42(second edition), 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laboratory testing of suiface active agents for well stimulation. American Petroleum 1nar, Dallas,1977.

[17] Reiabert J, Doacher T M.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 crude oil-water systema, Treiber L E. Archer D L. Wettability of reservior rocks and its evaluation. Producers Monthly, 1968,32(4):2-7.

[18] Raxa S H, Treiber L E, Archer D L. Wettability of reservior rochs and its evaluation. Producers Monthly, 1968,32(4):2-7.

[19] Johansen R T, Dunning H N. Relative wetting tendencies of crude oils by cpollarimetric method. Producers Monthly, 1959,23(11):20-22.

[20] Autanto E, Davis H T, Seriven L E. Liquid distribution rock examined by vryo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PE 1990.

[21] Fassi-Fihri O, Robin M, Rosenberg E. Wettability studies at the pore level: a new approach by the use of cryo-a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PE 22596, SPE Annual Tech Conf & Exhib. Dallsa, Oct 1, 1991.

[22] Robin M. Two SEM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ion of reservoir-rock wettability. J Petrol Technol, 1998:77-79.

[23] Mennells A, Morrow N R. Investigation of complex wetting behavior of liquid/liquid/solid systems by the dynamic wilhelmy plate. Morrow N R. Proceeding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Wettability and Its Effects on Oil Recovery. 1996, 43-46.

[24] Pobin M, Koci Xhuliano. Wettability hererogeneities on planar minerals: application to reservoir rock. Morrow N R. Proceeding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Wetta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Oil Recovery. 1996:47-53.

[25] Calhon J C.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rock wettability. Oil&Gas J, 1951,50(1):151.

[26] Hammervold W L, Skjeeceland S M. Improvement of diahpragm method for capillary pressure measurement with micro pore membrane. Worthington P F, Chardaire-Riviere C. Advance in Core Evaluation 111.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ilisbers, 1992:91-111.

[27] Guo Y, Hammervold W L. Equilibrium time and accuracy of capillary pressure measuement using diaphragrm method. The 1993 SPWLA Annual Symposium. Calgary, June 13-16.

[28] Debrandes R. In-sity wettability determination with wireline formation test data. The Log Analyst, 1989:34-41.

[29] Gaspar Gonzalez, Vera Elias L G, Sylvio Anders, Wetting and contact angle in relation to reservoir wettability. Morrow N R. Proceeding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Wetta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Oil Recovery.1996:159-161.

[30] Spinler E A. Determination of reservoir wettability from conventional well log. Morrow N R. Proceedings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Wetta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oil recovery. 1996,149-150.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 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凡是0值得删掉就行,还有就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可以去负值。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测量润湿性的方法很多,按测量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其中定量方法主要有接触角法、渗吸与排驱法(Amott方法)和USBM(美国矿物局)方法。定性测量方法种类很多,包括渗吸率、显微镜检测、浮选法、玻璃滑动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曲线、毛管压力曲线、毛细测量法、排驱毛管压力、油藏测井曲线、核磁共振法以及染色吸附法。 一润湿性的定量测量方法 一般定量测量常用以下三种方法:(1)接触角法;(2)Amott方法(渗吸和排驱);(3)USBM 方法。 1.接触角法: 接触角法测量的是一个特定表面的润湿性。在油水系统中就是测量光滑矿物表面上油和水的润湿性。 石油工业中一般用悬滴法测量接触角,第一步要全部彻底的清洗仪器,因为即使微量的杂质也能改变润湿性。当用纯净流体和人造岩心时接触角法是最好的测量方法。此法也用来检验实验条件对润湿性的影响,如压力、温度和水的化学性质。 润湿角测量的一个问题是滞后现象。测量的接触角有前进角和后退角两种,前进角是向前推液滴边缘测得的,而后退角是向后拉测得的,二者之差就是接触角滞后。引起滞后的原因有三种:a、表面粗糙度;b、表面非均质性;c、大分子水垢的表面固定性。 将接触角用于油藏岩石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仅仅反映岩石局部的润湿性,不能考虑岩石表面的非均质性。第三个限制是得不到有关岩石上是否存在永久连接有机覆盖物的信息。2.Amott方法 USBM方法和Amott方法测量的是岩心的平均润湿性。当测量天然状态岩心或恢复原态岩心时,这两种方法要好于接触角法。确定岩心是否清洗完全必须用USBM方法或Amott方法。USBM方法有时要优于Amott方法,因为后者在中性润湿附近不敏感。改进的USBM 方法可以进行USBM和Amott两种方法的指数计算。 Amott方法是把渗吸和驱替结合起来测量岩石的平均润湿性。测量之前,所用的岩心先要在水中通过离心作用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ROS),然后才可进行Amott方法实验。 Amott方法主要由以下四步组成: ①将岩心浸入油中,20小时后测量被油的自发吸入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②岩心在油中离心达到束缚水饱和度(IWS),测量排出的水的总量; ③将岩心浸入水中,20小时后测量被水的自吸排出的油的体积; ④在水中离心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测量排出的油的总量。 注意:岩心可能是通过流动而不是离心达到ROS和IWS,尤其对于不能用离心机的非固态物质必须如此。 分别引入油驱比和水驱比的定义如下: 油驱比: 水驱比: 其中δo--- 油驱比 δw--- 水驱比 Vwsp--- 通过油的自吸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V osp--- 通过水的自吸所排出的油的体积

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析

3、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分析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研究对于当代的中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万村等,2000),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首当其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李丽娟等,2005;李志等,2007;郝慧梅等,2007)。陕西省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地区。1998年以来,全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在全县范围展开了封禁造林工作,于当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实现了“封得住、退得下、还得下”的目标,是全国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之一,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吴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x104t/km2,下降到目前的0.54x104 t/km2,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582mm,干早、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年均19次降为5次,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秀美山川初

露端倪,良好的生态链正在形成。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清晰地勾勒出了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的甘肃、宁夏、榆林地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选取吴起县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上,运用退耕还林前后的遥感数据,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意义如下: (l)科学评价和总结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成果,通过对其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反映其在生态建设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展现其生态建设的巨大成果。(2)通过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点及限制因子,为当地决策部门制定生态建设和土地利用政策、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由于吴起县退耕还林工作非常典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样板,有利于同区的其他县份借鉴。 3.2 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分析: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的使用状况之间的关系。故本次研究着重于调查样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重点是耕地,包括滩旱地、沟旱地、梯旱地和坡地)中的地表坡度组成状况。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为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地理信息,应用GIS技术可迅速清查土地利用详细状况。根据多年试验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在3°, 8°, 15°, 25°, 35°是较为明显的土壤侵蚀临界坡度值; 3°以下无明显侵蚀, 8°以上的坡地细沟、浅沟普遍出现;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0.12.17 成绩: 班级: 石工10-15班 学号: 10131504 姓名: 于秀玲 教师: 王玉靖 同组者: 秘荣冉 宋文辉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 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三.实验仪器 HARKE-SPCA接触角测定仪如图2所示 四.实验步骤 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2.将通讯线连接主机与计算机COM2通讯口。 3.打开接线板的电源开关。 4.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顺时针旋转,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5.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 6.开启视频。 7.调整滴液针头。初次使用接触角测定仪对焦比较繁琐,首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下的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的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8.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9.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10.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11.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的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的固体试样。最好是长条的20×60mm左右。 12.点击配置栏,在试验设置对话框,在相关栏添入相关数值。 13.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的下方(1mm左右),见图3。 14.旋转测微头,当针头流出大约3-5ul左右的液体时停止。 15.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使试样表面接触液滴,然后下降一点。液滴显示在视窗内,见图4。 16.点击开始试验绿色三角形图标,试验将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直至完毕。17.关闭视频,点击软件界面下面的电影图片任意一张,图片将显示在大窗口中,见图5。 图3 图4 图5五.接触角分析方法 1. 切线法

不确定性分析常用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

【基本知识点五】不确定性分析 常用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在一定市场、生产能力及经营管理条件下,通过产品产量、成本、利润相互关系的分析,判断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适应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亦称量本利分析。 在工程经济评价中,这种方法的作用是找出投资项目的盈亏临界点,以判断不确定因素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说明方案实施的风险大小及投资承担风险的能力。 00:0 (一)基本的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假设产量等于销售量,并且项目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则式中: 销售收入=单位售价×销量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率 则:B=PQ-C V Q-C F-tQ 式中: B——利润 P——单位产品售价 Q——销售量或生产量 t ——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C 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C F——固定成本 00:0 (二)盈亏平衡分析 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 (1)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2)生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使总生产成本成为生产量的线性函数; (3)生产量变化,销售单价不变,从而使销售收入成为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4)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00:0 2、项目盈亏平衡点(BEP)的表达形式 (1)用产销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 产量盈亏平衡点= (2)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 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是指盈亏平衡点产销量占企业正常产销量的比重。所谓正常产销量,是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产销数量,也可以用销售金额来表示。 BEP(%)=(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正常产销量)*100% 换算关系为: BEP(Q)=BEP(%)×设计生产能力 盈亏平衡点应按项目的正常年份计算,不能按计算期内的平均值计算。 00:0 (3)用销售额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S) BEP(S)=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增值税)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明确的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资料的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 (8)评价单元的划分 (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 (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 (13)评价结果的核对 (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 (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 (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材料表面润湿性及在材料工程中的意义

材料表面润湿性及在材料工程中的意义 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静态接触角来表征,影响润湿性的因素主要是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主要通过表面修饰和表面微造型来改变材料表面润湿性。润湿性已经直接应用到了生产和生活中,构建超疏水表面和润湿性智能可控表面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对于建筑、涂饰、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润湿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如水滴在玻璃上的铺展,雨滴对泥土的浸润等等。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之一,并已经成功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润滑、粘接、泡沫、防水等。近年来,随着微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仿生学研究的兴起,对于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金属材料具有自清洁作用,从而提高其抗污染、防腐蚀的能力;而在农药喷雾、机械润滑等方面却又要求液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所以对于材料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在材料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调控材料表面的润湿性,人们通过接枝、涂层、腐蚀等众多方法从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材料进行了改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润湿性 润湿是指液体与固体接触,使固体表面能下降的现象,常见的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例如在水干净的玻璃板上铺展,形成了新的固/液界面,取代原有的固/气界面,这个过程的完成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性质以及固液分子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1]。 润湿作用实际上涉及气、液、固三相界面,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叫接触角,以θ表示,通常通过Young方程计算得到,该方程是研究液-固润湿作用的基础。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判据。若θ=0,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能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凝聚成小球。 这是理想表面的情况,并且也没有考虑到重力的影响,然而对于实际表面,多数都是粗糙和不均匀的,还有表面污染的情况,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变得复杂。可分为材料表面本身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因素,而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 2、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由表面原子或原子团的性质和密堆积方式所决定,它与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及排列无关。有研究表明,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受两方面因素支配: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 化学组成对润湿性的影响本质上是表面能对润湿性的影响。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较强作用结合的固体,它们具有高能表面,通过范德瓦尔斯力或(氢键)结合的分子固体,具有低的表面能。而固体的表面能越大,通常越容易被液体润湿,反之亦然,所以无机固体

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4 成绩: 班级: 石工12-7班 学号: 12021307 姓名: 李东杰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董希鹏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 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 围为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 3; 2 e gd H ρσ?=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 3 ;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 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 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 2.顺时针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表面润湿性

【交流】请教“润湿性”和“表面张力”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 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 ①润湿性是指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种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②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③CNKI:粒子对液体的亲和程度也称为润湿性.不同粒子对同一种液体的亲和程度不相同,界面张力(也叫做表面张力)愈小的液体,对粒子的润湿性愈好。——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表面张力越小则润湿性越好。” ④但是看到某篇文献说:对于不同类型的泡沫,表面张力低并不一定润湿速率(即用以表示润湿性的参数)就快——也就是说表面张力和润湿性是不一致的? 囧——这应该怎么理解呢? 作者:polestar007 第四条,是不是因为加了“不同类型的”这个限制? 作者:liujunhero 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作者:老甫Tiger :tiger28: 作者:贵2009 好像没有呢 作者:asha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junhero at 2010-07-15 14:36:21: 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为啥没有必然的联系啊,难道cnki的那篇论文写错了?《陶瓷微滤膜在回收矿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与再生性能研究》—— 粒子对液体的亲和程度也称为润湿性.不同粒子对同一种液体的亲和程度不相同,界面张力(也叫做表面张力)愈小的液体,对粒子的润湿性愈好。 谢谢指教

作者:monclu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shao at 2010-07-15 13:36:38: 【交流】请教“润湿性”和“表面张力”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 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 ①润湿性是指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种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②表面 ... 你这个问题问得不清楚,表面张力与物质自身性质有关,还与接触相有关,与温度、压力都有关。你说的“不同泡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作者:asha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clua at 2010-07-15 15:03:30: 你这个问题问得不清楚,表面张力与物质自身性质有关,还与接触相有关,与温 度、压力都有关。你说的“不同泡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哦,所谓的不同泡沫指的是相同测试条件下(温度、压力等都一样),只是泡沫的种类不同——谢谢指教 作者:赵环0924 应该有关系,查物化方面的书 作者:asha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polestar007 at 2010-07-15 13:40:46: 第四条,是不是因为加了“不同类型的”这个限制? “不同类型”指的是两种类型不同的泡沫,在相同的压力、温度等条件下测试,结果显示二者的表面张力都很低,但是一个润湿性低、一个润湿性高 作者:monclua 而且润湿性与液固、气液、气固的界面张力均有关,符合扬氏方程。你找本《物理化学》看看吧,南京大学编的比较好。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sk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张俊华

目录 一、摘要: (1)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1)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2)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2)标度及描述 (3) (3)构建判断矩阵 (4)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 (5)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 (6) (6)确定各指标权重: (7) (7)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 四、为各因子指标评分: (8) 五、加权求和评价各单元适宜性 (11) 六、总结 (12)

一、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

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本例共划分分为三层: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 具体划分如下图:

投资项目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金融学 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投资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投资项目的相关各方,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在项目评价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未来的问题,而在未来所要考虑的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及条件的变更而不断发生变化。另外这种评估往往是在资料、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计算投资项目经济指标的各项基础数据多来自预计和估算,因此项目评估和项目实际会存在偏差,在此基础上的投资决策也具有明显的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正是针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项目评价方法,专门讨论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以便预测投资项目需要承担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特别是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都有不同的假设前提,以及不同的分析角度、技术手段和适用范围,对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具体评价程序、优点局限和适用范围的探究,能够帮助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正确的指导,这也是该论文的重要实践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论文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探究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首先深入探讨在投资项目评价中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内容和各自主要过程,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不同适用条件,然后通过具体投资项目案例的计算,验证前文的基本结论。以此得出对不同项目条件下如何选择相应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二:论文基本提纲 1、选题背景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一、润湿功能 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 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产生的 条件不同。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G A=γSL-γSG-γLG<0 W A=γSG-γSL+γLG≥0 (沾湿) 式中:γSG、γSL和γ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 浸湿发生条件:△G i=γSL-γSG≤0 W i=γSG-γSL≥0 (W i:浸湿功) (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G S=γSL+γLG-γSG≤0 S=γSG-γSL-γLG≥0 (S:铺展功) 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γ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γ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 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接触角与固-液,固-气和液-气表面张力的关系可表示为: γSG-γSL=γLG COSθ杨氏方程 COSθ=(γSG-γSL)/γLG 加入表面活性剂,γLG↓γSL↓ COSθ↑θ↓ θ>90°不润湿θ<90°润湿θ越小润湿越好 θ=0°或不存在→铺展

法律法规标准适用性评价表

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适用性评价表 序号名称实施时间适用的条款适用的制度及相关内容结论识别人员识别时间 1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 第13号 2014.12.01 第三、四、五条、十七至 二十四条、二十八至三十 条、三十四条、三十六条、 三十七条 岗位责任制;安全投入保障;劳动防 护用品;培训教育;安全管理机构和 人员;操作规程;“三同时”制度;安 全标志;设备设施检维修;危险告知; 安全协议;工伤保险;职工权利义务。 应急预案:事故管理。 适合 2 《职业病防治法(2011 年修订)》主席令第52 号 2011.12.31 三至七条、十五、十六、 十八条、二十一至三十 条、三十三至三十七条、 四十条 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职业病档案; 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防护设施“三 同时”;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防治计 划和实施方案;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 权利。 适合 3 《消防法(2008年修 订)》主席令第6号 2009.5.1 第二、五、十六、十九、 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八、 三十九、四十一条 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职责;保障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通 畅;居住场所安全;防火防爆要求。 适合 4 《劳动法》主席令第28 号 1995.1.1 第三、四、八、十五、十 七、十九条、二十五、五 十六、三十六、四十条、 五十三至五十六条、五十 八、六十五、七十、七十 三条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劳 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劳动防护 用品;健康检查;特种作业资格;安 全操作规程;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制 度。 适合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 令第493号 2007.6.1 第三、四、九条、十三至 十六条、二十五、三十条 事故等级;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 故处理。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适合 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 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2009.5.1 第二条、二十三至二十八 条、三十一、三十八、三 十九条、六十一至六十四 条、九十九条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 案;特种设备登记;定期检测;特种 设备的维修保养。 适合 7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 修订)国务院令第586 号 2011.1.1 第四、十条、十四至十八 条、三十、三十三条 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 纳工伤保险费;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适合 8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423号 2004.12.1 第六至九条、第十一条 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用人订 立劳动合同;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 假规定 适合 9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 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 企[2012]16号 2012.2.24 第八、十、十一、十四、 二十、二十二、二十三、 二十六、二十七、三十六 条 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平均 逐月提取;安全费用使用规定;安全 费用台账;安全投入管理制度。 适合 10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 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 号 2005.9.1 第三、四条、八至十条、 十四至十九条、四十一条 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建立 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报关、发 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正确佩 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适合 1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 总局令第16号 2008.2.1 第三、四条、七至十一条、 十三、十四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 位是事故排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 责任主体;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措施计划。 适合

润湿性

3.2 聚表剂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评价 储层岩石润湿性是一种综合特性,决定着油藏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微观分布和原 始分布状态,润湿性的变化将影响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 和度。在注水的情况下,岩石孔隙内有油水两相共存,究竟是水附着到岩石表面把油 驱出,还是水只能把孔隙中部的油挤出,这主要是由岩石的润湿性决定的。 3.2.1 润湿性的基本概念 润湿性的定义为:一种流体在其它非混相流体存在条件下,在固体表面展开或粘 附的趋势。在岩石-油-水体系中,其中一种流体在其分子力的作用下,沿固体表面驱走 另一种流体的现象,它反映了固体表面对液体的亲合或憎离特性。将一滴液体滴在物 体表面上,如果液体能在表面迅速铺开,说明液体润湿固体表面,如果液滴不散开, 则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表面。 在讨论润湿现象时,通常总是指三相体系:一相为固体,另一相为液体,第三相 为气体或另一种液体。说某种液体润湿固体与否,总是相对于另一相气体(或液体) 而言的。如果某一相液体能润湿固相,则另一相就不润湿固相。润湿具有选择性和相 对性 [76] 。 3.2.1.1 润湿程度的表征 润湿性是岩石的基本特性之一,对油气水在孔隙中的分布、驱油效率、最终采收 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岩石润湿程度,一般用润湿角或附 着功来表示。 (1)润湿角 通过液-液-固或气-液-固三相交点作液-液或液气界面的切线,切线与固-液界面之 间的夹角成为润湿接触角,用θ表示,并规定θ从极性大的液体一面算起,它的大小表征岩石表面为液体选择润湿的程度。 按照润湿角的不同将岩石润湿性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θ<90°时,水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水性好或称水湿; ②当θ=90°时,油、水润湿岩石的能力相当,岩石既不亲水也不亲油,为中性润 湿; ③当θ>90°时,油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油性好或称油湿。 (2)附着功 27 附着功是指将单位面积的固-液界面在非湿相流体中拉开所作的功。可以用附着功 判断岩石润湿性的好坏。当附着功大于油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亲水;当附着功小于油 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亲油;当附着功等于油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为中性润湿。附着功 可用下式表示: ( ) ( ) glgslsgslsgl W = σ +σ?σ=σ?σ+σ (3-2) 式中:W —附着功; gl σ—气液界面张力;

影响表面活性剂润湿性的因素

影响表面活性剂润湿性的因素 看了这个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同一个商品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应用差了很远,还是和合成工艺的成熟度、工艺控制的精度有很大关系。我们国产的产品经常是平均数,分子量、EO数、亲水位置都是平均数、支链直链的差异、支链位置的不均一性,这样最终产品的性能就差很远了。看来还是很讲究的!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例: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1. 疏水基的影响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碳原子数为10时,润湿性能最为优良。 ?因为烷基苯磺酸钠不可能得到纯品,实际上碳原子数在9~16时,也是有效的润湿剂,但浓度需在0.001mol/L以上才为有效,碳原子数低于9的润湿性能不佳。 ?带有支链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润湿力较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为佳,以2-

丁基辛基最为有效。苯环位于烷基链的中央者,润湿力最佳 .在中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有支链结构(ABS)和直链结构(LAS)两种,支链结构生物降解性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直链结构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对环境污染程度小。 2. 亲水基的影响 (1)亲水基位置:烷基硫酸钠分子中硫酸基(-SO4-)在不同位置,其润湿力也不相同。图6-13是十五烷基硫酸钠的几个异构物的润湿性能与浓度变化的关系,亲水基(-SO4-)位置在正中的15-8化合物的润湿能力最好,随着亲水基向碳链端点移动,润湿能力逐渐下降。 2. 亲水基的影响 ?润湿力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密切关系,图6—13与图6—14的比较大致显示出此种关系。 ?但应注意不同浓度区域,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关系。-SO4—基在碳链端末者(15-2),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较高,但有效值却较低; ?因此,在溶液浓度较稀时,-SO4—基在链端的比在链中间的化合物其表血张力较低;而在浓度较高时,-SO4—基在链中间的化合物(15-8)降低表面张力的有效值则较强,显示出较好的润湿性能。 (2)非离子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EO数: R一般以C7-C12的润湿性最好,C12以上润湿性下降。以C8及C9为例,EO数变化时,润湿性不断变化、EO=10~12时,润湿性最好;EO>12时,润湿性急剧下降;EO数较低时,润湿性也差。 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润湿性的影响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数学的不确定理论方法 综述: 不确定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导致的,它是人们根据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世界以及事物的看法、决定。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就会导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不可预知性。不确定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人文系统,小到零件检测,如何更加准确的了解事物,不确定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确定性理论就是为了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来找出其规律,以求得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不确定性理论用于数据融合中,有效的促进了信息融合理论的发展,相反,同样也促进了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 自从上世纪统计力学的发展,不确定性理论随之出现并得到了学者重视。曾经较长一段时间认为概率论为处理不确定信息的唯一方法和理论,但是随着应用的加深和人们对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的更高要求,概率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和不可描述性。最近的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处理不确定信息方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Zadeh的模糊集对经典集合论的推广,Choquet在容度理论中的单调测度论对经典测度论的推广等。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到数学、物理等基础性理论,还拓展到了信息学科、航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基于不确定性智能芯片的开发是不确定性理论发展的见证,在工业领域已大量应用。 对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应该了解不确定测度(Uncertainty Measure)和不确定度(Measure of Uncertainty)的区别。不确定测度是对

事物本身不确定程度的描述,而不确定度是对不确定度的度量。比如:一杯水加糖的概率是1/2和有1/2的概率这杯水加了糖,这个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反映了不确定测度和不确定度的关系。不确定度的度量主要有熵的方法,如Information Shannon就提供了一个数量上的量度,即为一种典型的不确定度的度量。 为了能够很好地解释各种不确定性理论,对不确定性理论进行分类也是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理论基础上讲不确定性理论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数学的,另一类是基于逻辑学的,本章只介绍基于数学的一类不确定性理论,包括Bayes概率论、可能性理论,Dempster-Shafer理论,以使更好的了解不确定性问题。 不确定性形式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Klir认为不确定性由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即把不确定性分为模糊性(Fuzzy)和多义性(Ambiguity),而多义性又可以分为非特异性(Nonspecificity)和冲突(Conflict)。另外一些学者把多义性分成另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和随机性(Randomness),冲突和随机性是处理同一种类型的不确定性的两种解释。而多义性与模糊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多义性是统计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是针对集合的边界而言。对应这些类型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不确定性理论所能处理的不确定性的种类不一样。模糊集是处理模糊性的理论,概率论只涉及到事件之间的冲突;可能性理沦表示出事件的非特异性,而证据理论描述了非特异性和冲突。 1、Bayes概率 Bayes概率论的提出打破了原有不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从数学角

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水资源系统优化规划与管理》 课程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7年1月3日

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杨金孟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 摘要:水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精确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的困难。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水文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A Summary on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of Hydrological System Y ANG Jinmeng (Colleg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Abstract: Hydrological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any uncertain factors. These factors are not conductive to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us more and more people focus on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hydrological system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alculation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for hydrological systems. Based on the review, we introduced their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status of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ed the issue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hydrological system;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summary 1 引言 水文系统研究的基本内容为水在自然界里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分布规律,通常以流域或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到降雨、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水运动变化及连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土壤水的状况等。水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不确定性分析贯穿水循环研究过程的始终,从水文过程监测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水文模型的开发、应用等,都伴随自然或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水文系统数据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和变异性,加之技术和人为因素,使得数据处理具有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正确与错误并存、信息与“噪声”并存以及正常与异常并存,使得对数据分析产生的结论不精确或不可信。 模型是水文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多数模型带有明显的主观假设,且参数只能通过实测资料和参数优选得到,在模型结构的选择、参数的率定、方法的优选、目标函数的确定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因而,不确定性分析在水文系统研究和应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3届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大会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明确提出应减少水文预报中的不确定性,探索水文模拟的新方法,实现水文理论的重大突破。1996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了第三届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水资源系统的风险、可靠性、不确定性和稳健性;重心是研讨风险、可靠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的新途径和未来研究应用的展望。我国1994年在武汉召开了《全国首届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不确定性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著《现代水科学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近年来,水文系统不确定性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就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简要综述。 2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