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在经济活动中,税负是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税负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也对个人的经济决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了解各行业的税负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对于合理规划财务、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税负的基本概念。
税负,简单来说,就是因税收而承担的经济负担。
它通常以一定时期内缴纳的税款占收入或资产的比例来表示。
在不同的行业中,税负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些常见行业的税负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制造业中,企业需要缴纳多种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增值税是制造业中的主要税种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 ×适用税率,进项税额则是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等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则相对复杂一些,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 25%。
对于服务业来说,税负的构成也有所不同。
例如,餐饮服务业除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外,还可能涉及到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增值税方面,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售额 ×征收率(通常为 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与制造业类似。
房地产行业的税负相对较重。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较为复杂,它是根据土地增值额和适用税率来计算的。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
金融业也是税负较为复杂的行业之一。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需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
增值税的计算要根据不同的金融业务类型来确定税率和计税方法。
除了以上几个行业,还有诸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零售业等,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税负情况和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法是什么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100%,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的“应纳税额”÷当期的“应税销售额”。
计算⽅法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内销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1、⽉“应纳税额”即为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
2、⽉“应税销售额”=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
附: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合计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销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注:上⾯[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0(⽆负数,负数实为期末留抵税额),即与《申报表》中“按适⽤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计算⼝径⼀致。
“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增值税企业税负率基本概念: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13%...)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应税劳务及应税服务之和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等,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务提示: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相关知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优惠退税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
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
什么是“免、抵、退”: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期内因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退税。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能够反映企业在增值税方面的负担情况,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通过计算增值税税负率,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增值税方面的负担水平,与同行业进行比较,评估自身的税务风险,以及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策略。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 。
其中,“本期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在本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这包括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项目后的余额。
销项税额是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则是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本期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销售收入应当是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包括一般销售、视同销售等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企业在一个月内的销项税额为 10 万元,进项税额为 8 万元,那么本期应纳税额就是 10 8 = 2 万元。
假设该企业本月的应税销售收入为 50 万元,那么增值税税负率就是 2 ÷ 50 × 100% = 4% 。
第二种计算公式是增值税税负率=(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 。
这个公式与第一种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直接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来表示。
在实际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税销售收入的计算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不能出现错误或遗漏。
增值税税负怎么计算出来的税负=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一般税务要求要高于3%,不然会去查你们的。
3%,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是这个税负了,一般纳税人不能更低吧。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是拿所应交的增值税除以当月的销售收入。
比如说应交的增值税是2000元,当月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么税负就是百分之二,也就是通常说的两点。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
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编辑本段]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1/ 2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即係=(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8.509 卷烟加工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对于企业评估自身的税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税务策略以及与同行业进行比较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增值税税负率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要计算增值税税负率,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概念和数据。
增值税应纳税额是计算税负率的核心要素之一。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来说是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到的。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
这里的销售额,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但如果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进行价税分离,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即: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税率)。
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通常是通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等合法凭证上注明的税额来确定。
有了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就可以计算出增值税应纳税额。
但在实际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还需要明确应税销售收入的概念。
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同样需要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来看增值税税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例如,某企业在一个纳税期间内,销项税额为 10 万元,进项税额为 8 万元,同期的应税销售收入为 50 万元。
首先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0 8 = 2万元。
然后计算税负率:税负率=(2 ÷ 50)× 100% = 4% 。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在经济活动中,不同行业面临着不同的税负,了解各行业的税负及计算公式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税负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也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对各个行业的调控和引导。
首先,我们来谈谈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税负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增值税是制造业中常见的税种之一。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 ×适用税率,而进项税额则是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当月销售额为 100 万元,适用税率为 13%,销项税额即为 13 万元。
如果当月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进项税额为 8 万元,那么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5 万元(13 8)。
企业所得税也是制造业不可忽视的税负。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 25%。
假设一家制造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为 500 万元,各项成本、费用等扣除总计 400 万元,没有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那么其应纳税所得额为 100 万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25 万元(100 × 25%)。
接下来是服务业。
服务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金融、物流、餐饮等。
在金融服务业中,增值税的计算与制造业类似。
但对于一些特定的金融业务,如贷款服务,其增值税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企业所得税方面,金融企业的计算原则与其他行业相同。
物流行业的税负也包含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方面,物流企业的运输服务适用 9%的税率,仓储服务适用 6%的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其他行业一致。
餐饮服务业通常以小规模纳税人居多。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公式相对简单,应纳税额=销售额 ×征收率。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通常为 3%(疫情期间有优惠政策)。
税负率如何计算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的⽐率。
税负有⽐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例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不随收⼊的变化⽽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法是: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净额的百分⽐。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的⽐例。
对⼩规模纳税⼈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对⼀般纳税⼈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实际远远低于该⽐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的⽐例,但如果是出⼝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收⼊和免税收⼊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适⽤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例为6%。
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
税务系统给出的一个关于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
税收负担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适用税率-(上期留抵+本期进项-期末留抵-进项转出)]/全部销售收入*100%
注:进项转出中不包括外销收入乘征退税率差而转出的部分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计算:
(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
出口退税企业的税负率计算:
目前对于出口型生产企业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分二种情况:
1、期初进项留抵数中有以前年度出口但末申报退税的进项留抵在内,且数额较大,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新批的出口企业受一定条件限制,前十三个月不能申报出口退税,其金额放在留抵进项中体现。
且到年末仍有留抵,其留抵数的计算应为上年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数-下年度1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本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0,此时期初留抵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税负率,此时当年实际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全年销售收入(内外销之和)*17%-当年进项)/全年销售收入。
2、对于不受上项因素影响的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二种: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免抵额+应纳税额)/全年销售收入。
第二种方法是:(全年销售收入*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入。
此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或:
税负={【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7%-(年度进项税额合计- 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这是针对“出口企业有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也可以说总结为:应交税金/销售额
以上计算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期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留抵数-下期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出口企业税负
一、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 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OO%。
“免抵税额”包含单证不齐与单证齐全的出口货物免抵税额。
二、税负只是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稽核分析的参考指标。
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实例:
例1、某企业O6年1月份外销8OO万(人民币),出口退税率为13%,内销为1OOO万,当月进项税额为35O万,期初无留抵。
则:当月应交税金=1OOO*17%-35O+8OO*4%= -148万(留抵),当月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8OO*13%=1O4万,当月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O4-1O4=O,当月税负=O/(8OO+1OOO)*/1OO%=O%;
会计处理:①借:应收补贴款1O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O4 ,
例2、同样是例1。
进项税额改为25O万。
则:当月应交税金=1OOO*17%-25O+8OO*4%= -48万(留抵),当月应退税额=当月留抵税额=48万,当月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8OO*13%-48=56,当月税负=56/(8OO+1OOO)*/1OO%=3.1%;
会计处理:①借:应收补贴款4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8,②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6
例3、同样是例1。
进项税额改为2OO万;则:当月应交税额=1OOO*17%-2OO+8OO*4%=2万,当月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8OO*13%=1O4万,当月税负=(2+1O4)/(8OO+1OOO)*1OO%=5.89%;
会计处理: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O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O4 ②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2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