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809.83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A.网络接口层B.互连层C.传输层D.应用层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B.主机、外设、软件C.硬件、程序、数据D.主机、程序、数据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二、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TP-LINK TL-WR740N无线宽带路由器详细设置指南2011-06-26 20:18:15| 分类:电脑技术交流日志|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1. 面板布置1.1.2 后面板第1章快速安装指南本章介绍如何连接路由器并成功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上网。
如果只进行基本配置,只需阅读本章内容;如果要进行高级配置,请继续阅读第5 章内容。
1.1. 硬件连接在安装路由器前,我们希望您已经能够利用宽带服务在单台计算机上成功上网。
如果单台计算机上网有问题,请先和网络服务商(ISP)联系解决问题。
当您成功地利用单台计算机上网后,请遵循以下步骤安装路由器。
安装时请拔除电源插头,保持双手干燥。
1. 建立局域网连接用网线将计算机直接连接到路由器LAN口。
也可以将路由器的LAN 口和局域网中的集线器或交换机通过网线相连,如下图4-1所示。
2. 建立广域网连接用网线将路由器WAN口和xDSL/Cable Modem或以太网相连,如下图4-1所示。
3. 连接电源连接好电源,路由器将自行启动.1.2. 建立正确的网络设置本路由器默认LAN 口IP 地址是192.168.1.1,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这些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但本手册中将按默认值说明。
本节以 Windows XP 系统为例,介绍计算机参数的设置步骤。
1. 右键点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选择属性,在打开的“网络连接”页面中,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状态,打开“本地连接状态”页面,然后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
# 提示:Windows 98 或更早版本的操作系统,以上设置可能需要重启计算机。
2. 使用Ping 命令检查计算机和路由器之间是否连通。
在Windows XP 环境中,点击开始-运行,在随后出现的运行窗口输入“cmd”命令,回车或点击确定进入下图所示界面。
3. 输入命令:Ping 192.168.1.1,回车如果屏幕显示为:计算机已与路由器成功建立连接。
计算机网络路由基础知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算法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
而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数据的传输路径选择和网络的拓扑结构。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路由算法。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分组交换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网络层的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包接收:路由器通过其接口从网络中接收到达的数据包。
2. 数据包解封:路由器将数据包的首部信息解封,获得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等信息。
3. 路由选择:根据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主机。
4.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主机。
5. 数据包封装:路由器将数据包进行封装,添加新的首部信息,以便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主机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算法来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以下几种:1. 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指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不会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这种算法适用于网络稳定且不会频繁变化的情况。
2. 动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距离向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ink State Routing)等。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算法,它通过互相交换邻居节点的路由表,通过比较和更新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如何选购路由器有哪些技巧为了满足上网需求,都需要用到路由器。
但是路由器的品牌众多、也有好有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选购路由器的技巧,分享给大家!路由器购买技巧一、大品牌有保障我们日常买手机、电脑等产品时,都会十分注重品牌,买路由器注重品牌那也是必须考虑的。
虽然不能百分百确保优质,但大品牌的质量和售后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例如TP-link、D-link、水星等品牌都有不错的产品。
“电脑那些事儿”提醒朋友们千万不要买一些小厂生产的产品,因为小厂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能提供稳定的售后服务。
二、商家嘴里参数不一定靠谱我们都知道路由器的一些参数是功能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如无线标准、传输速率、信号覆盖范围等等。
商家在介绍路由器参数时嘴上说的和产品实际的可不一定相符,所以我们在购买时可千万不能听他们忽悠,要详细看看包装盒上的信息,检查有木有开封被掉包的迹象。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1、标准不同54M和300M别混淆现在无线路由器产品支持的主流无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IEEE 802.11g,另外一种是802.11n。
所谓的IEEE 802.11g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54M无线路由器,而802.11n标准就是300M无线路由器。
有的商家会拿54M的无线路由器充当300M的无线路由器,所以你在选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看一下无线标准。
目前无线路由器的传速速度主要标有150M、300M、450M、600M、750M以及千兆以上。
这里的数值是越高越高,不过越高,价格也越贵,对于家庭用户,在选择无线路由器的时候,通常都是在150M、300M以及450M之间选择,450M以上速度的无线路由器基本属于企业级,价格很高,因此一般用户不值得推荐。
2、无线覆盖范围要谨慎路由器信号强弱和覆盖范围无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这也是很多路由器最为消费者所诟病的。
很多路由器宣称“室内100米,室外400米”其实是一个理想值,它会受到墙壁、金属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随网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
2.网络组成网络实体可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计算设备;链路:物理媒体。
3.构建网络的三种方法①直接连接(适用于有限的本地端系统联网):由某种物理媒体直接相连所有主机组成。
分类:I,点到点链路II:多路访问链路②网络云:③网络云互联:4.因特网的结构①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②接入网:连接两者的通信链路③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5.什么是“核心简单、边缘智能”原则?举例①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应用等网络智能)置于网络边缘。
②将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功能)置于网络核心③位于网络边缘的端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用软件方式处理大量复杂的控制和应用逻辑,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尽可能简单,以高速的转发分组。
6.协议和服务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
三个要素: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②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③定时: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网络体系结构a)OSI:(七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表示层,b)TCP/IP: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负责发现传输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
IP负责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c)5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HTTP… SMTP DNS …. RTP运输层: TCP 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1 网络接口2……网络接口3111<<<<<<<<<<<<<<<<<<<<<<<<<<<<<<<<<<<<<<<<8.应用进程的数据在各层间的传输1,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2,在传送到运输层,成为运输层报文。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Web 界面配置手册用户指南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目录第 1 章路由器WEB管理系统概述 (1)1.1 路由器配置系统概述 (1)1.2 WEB配置风格约定 (1)1.3 WEB配置约定 (2)1.3.1 列表功能与操作约定 (2)1.3.2 通用符号约定 (5)1.3.3 键盘操作约定 (5)1.3.4 其他表达约定 (5)1.4 出厂配置 (6)1.5 系统运行环境 (6)1.5.1 硬件环境 (6)1.5.2 软件环境 (7)1.6 术语与缩略语 (7)1.7 功能特性简述 (8)1.8 典型应用 (11)第 2 章配置准备 (13)2.1 网络设置 (13)第 3 章配置指南 (16)3.1 登录WEB管理系统 (16)3.2 WEB管理系统主界面 (16)3.2.1 系统管理员的界面 (16)3.2.2 配置受限用户的界面 (17)3.2.3 菜单栏 (18)3.2.4 中英文切换 (19)3.2.5 设备面板映射 (19)3.2.6 系统运行信息栏 (19)第 4 章首页信息 (20)4.1 实时运行信息 (20)第 5 章快速向导 (22)5.1 快速上网向导 (22)5.1.1 快速上网向导概述 (22)5.1.2 向导第1步:修改当前用户密码 (22)5.1.3 向导第2步:配置广域网口参数 (23)5.1.4 向导第3步:设置上网主机数量 (25)5.1.5 向导第4步:配置局域网口参数 (26)5.1.6 向导第5步:设置内网主机IP地址分配方式 (27)5.2 QoS流控向导 (28)5.2.1 QoS流控向导概述 (28)5.2.2 选择QoS流控默认策略 (29)- 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5.2.3 QoS智能流控默认参数配置 (29)5.2.4 IP智能流控默认参数配置 (30)5.2.5 QoS不限速配置 (32)5.2.6 群组QoS配置提示 (32)5.3 上网管理向导 (33)5.3.1 上网管理向导概述 (33)5.3.2 上网管理向导:配置上网管理默认策略 (33)5.3.3 上网管理向导:上网管理默认策略配置成功 (34)5.3.4 上网管理向导:选择群组 (35)5.3.5 上网管理向导:添加群组 (35)5.3.6 上网管理向导:配置上网管理群组策略 (36)5.3.7 上网管理向导:群组策略配置成功 (36)第 6 章接口配置 (38)6.1 WAN口配置 (38)6.1.1 WAN广域网口信息列表 (38)6.1.2 WAN广域网口配置 (39)6.2 LAN口配置 (42)6.2.1 LAN(局域网)口信息列表 (42)6.2.2 LAN局域网口配置 (43)6.3 工作模式 (44)6.3.1 接口工作模式 (44)6.3.2 修改接口工作模式 (44)6.4 修改MAC (45)6.4.1 接口MAC信息 (45)6.4.2 修改MAC地址 (46)6.5 端口监控 (46)6.5.1 端口监控配置 (47)6.6 端口重组 (47)6.6.1 端口重组配置 (47)第 7 章多线路策略 (49)7.1 线路组合模式 (49)7.2 应用调度 (49)7.3 线路侦测 (50)第 8 章路由配置 (52)8.1 默认路由 (52)8.1.1 默认路由信息显示 (52)8.1.2 添加或修改默认路由 (52)8.2 静态路由 (53)8.2.1 静态路由信息显示 (53)8.2.2 添加或修改静态路由 (54)第 9 章网络选项 (56)- I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9.1端口映射 (56)9.1.1端口映射 (56)9.1.2分段映射 (57)9.1.3特殊映射 (58)9.1.4 DMZ主机 (59)9.2时间段配置 (59)9.2.1循环时间段配置 (59)9.2.2单次时间段配置 (60)9.3连接数限制 (61)9.3.1连接数限制全局配置 (61)9.3.2连接数限制个性化配置 (61)9.4 NAT 访问控制 (62)9.4.1 NAT简介 (62)9.4.2 NAT访问控制 (62)9.5 DNS 配置 (63)9.6 DDNS 配置 (64)9.7 DHCP 配置 (64)9.8 PPPOE 服务器 (65)9.8.1 PPPOE 服务端配置信息 (65)9.8.2添加或修改PPPOE服务 (66)9.8.3 PPPOE 会话信息 (67)9.9 UPnP 配置 (68)9.9.1启用/停止UPnP服务 (68)9.9.2 UPnP NAT映射信息列表 (68)9.10 主机伪装 (69)9.10.1 修改“主机伪装”配置 (69)第 10 章ARP安全 (70)10.1 ARP手动绑定 (70)10.1.1 ARP静态绑定信息列表 (70)10.1.2 添加或修改ARP静态绑定配置 (70)10.2 ARP扫描绑定 (71)10.3 IP+MAC地址过滤 (72)10.3.1 “IP+MAC过滤”列表 (72)10.3.2 添加或修改“IP+MAC过滤”配置 (73)10.4 ARP欺骗侦测 (73)10.4.1 启用/停止ARP欺骗侦测 (73)10.4.2 查看ARP欺骗侦测列表 (74)10.5 免费ARP (74)10.5.1 修改“免费ARP”配置 (74)第 11 章网络安全 (75)11.1 防火墙配置 (75)- II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1.1.1 启用/停止接口防火墙服务 (75)11.1.2 查看防火墙规则信息列表 (76)11.1.3 添加防火墙规则 (77)11.1.4 修改防火墙规则 (79)11.1.5 删除防火墙规则 (80)11.2 反病毒配置 (80)11.2.1 查看反病毒信息列表 (81)11.2.2 添加反病毒规则 (81)11.2.3 修改反病毒规则 (82)11.2.4 删除反病毒规则 (82)11.3 攻击防御 (83)11.3.1 修改“攻击防御”配置 (83)11.4 URL过滤 (83)11.4.1 启用/停止URL过滤服务 (84)11.4.2 查看URL过滤规则列表 (84)11.4.3 添加URL过滤规则 (85)11.4.4 修改URL过滤规则 (85)11.4.5 删除URL过滤规则 (86)11.5 关键字过滤 (86)11.5.1 启用/停止关键字过滤服务 (87)11.5.2 查看关键字过滤规则列表 (87)11.5.3 添加关键字过滤规则 (87)11.5.4 修改关键字过滤规则 (88)11.5.5 删除关键字过滤规则 (88)11.6 DMZ端口配置 (89)11.6.1 DMZ端口配置 (89)11.6.2 DMZ区服务配置 (89)第 12 章上网行为管理 (91)12.1 全局配置 (91)12.1.1 启动上网行为管理 (91)12.1.2 ISP带宽配置 (92)12.1.3 功能配置 (95)12.1.4 QOS流控默认配置 (98)12.1.5 高级配置 (100)12.2 群组管理 (101)12.2.1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 (102)12.2.2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添加群组 (103)12.2.3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群组创建成功 (103)12.2.4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配置上网管理群组策略 (104)12.2.5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QOS策略配置确认 (105)12.2.6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QoS模式选择 (105)12.3 优先服务管理 (106)- IV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2.3.1 邮件优先管理 (106)12.3.2 其它业务优先管理 (106)12.4 黑白名单 (107)12.5 推送网页通知 (108)12.5.1 推送内容 (108)12.5.2 推送地址 (108)12.6 状态查询 (109)12.7 上网记录查询 (110)12.7.1 最近上网信息 (110)12.7.2 上网主机列表 (111)12.7.3 主机上网详细信息 (111)12.7.4 上网记录配置 (111)第 13 章虚拟专网 (113)13.1 IPSEC配置 (113)13.1.1 WAN口的IPSEC列表信息 (113)13.1.2 添加或修改WAN口的IPSEC配置 (114)13.1.3 IPSEC本地配置 (117)13.1.4 查看IPSEC会话信息 (117)13.2 PPTP配置 (118)13.2.1 PPTP客户端配置信息列表 (118)13.2.2 添加或修改PPTP客户端配置 (118)13.2.3 PPTP服务器配置信息列表 (119)13.2.4 添加或修改PPTP服务器配置 (120)13.2.5 PPTP会话信息 (122)13.3 L2TP配置 (122)13.3.1 L2TP客户端配置信息列表 (122)13.3.2 添加或修改L2TP客户端配置 (123)13.3.3 L2TP服务器配置信息列表 (124)13.3.4 添加或修改L2TP服务器配置 (124)13.3.5 L2TP会话信息 (126)13.4 IPIP配置 (127)13.4.1 IPIP隧道信息列表 (127)13.4.2 添加或修改IPIP配置 (127)13.5 GRE配置 (128)13.5.1 GRE隧道信息列表 (128)13.5.2 添加或修改GRE配置 (129)13.6 拨号用户管理 (130)13.6.1 拨号用户信息列表 (130)13.6.2 拨号用户管理配置 (131)第 14 章系统管理 (132)14.1 用户管理 (132)- V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4.1.1 管理员信息列表 (132)14.1.2 添加或修改登录用户密码和权限 (132)14.2 时钟管理 (133)14.3 软件升级 (133)14.3.1 备份IOS软件 (134)14.3.2 升级IOS软件 (134)14.4 日志管理 (134)14.5 远程管理 (135)14.5.1 Web管理 (135)14.5.2 SNMP管理 (136)14.5.3 NAT监控管理 (136)14.6 诊断工具 (137)14.7 策略库管理 (137)14.7.1 策略库在线升级 (137)14.7.2 策略库手动升级 (137)14.8 重新启动 (138)14.9 配置导入导出 (139)14.9.1 导出当前配置信息 (139)14.9.2 导入配置文件 (139)14.10 恢复出厂配置 (140)第 15 章监控信息 (141)15.1 端口信息 (141)15.2 系统信息 (141)15.3 DHCP信息 (141)15.4 路由信息 (142)15.5 日志信息 (142)15.6 连接数监控 (143)15.7 流量监控 (144)15.7.1 流量监控状态信息 (144)15.7.2 流量趋势图 (145)15.7.3 应用程序流量详细信息 (147)15.8 行为监控 (148)第 16 章VLAN管理 (149)16.1 VLAN管理 (149)16.1.1 设备状态 (149)16.1.2 物理端口配置 (150)16.1.3 二层配置 (156)第 17 章技术支持信息 (161)17.1 注意事项 (161)17.2 技术支持 (161)附录 A 常见问题 FAQ (162)- VI -第1章路由器WEB管理系统概述1.1. 路由器配置系统概述非常感谢您选用我们的高速智能路由器系列产品。
第一章:IP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凡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按拓扑分类:1、总线拓扑结构2、星形拓扑结构3、环形拓扑结构4、属性拓扑结构5、网状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2、数据通信系统3、网络软件及协议。
OSI七层网络模型:1、物理层:比特(bit)2、数据链路层:帧(Frame)3、网络层:数据包(Packet)4、传输层:数据包:TCP:段,UDP:数据报。
5、会话层:报文6、表示层7、应用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设备:中继器在物理层上透明地复制二进制位以补偿信号的衰减;网桥在不同或相同的LAN之间存储或转发帧,必要是进行链路层协议转换;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在不同的网络间存储并转发包,根据信息包的地址将信息送达到目的地,必要时进行网络层协议转换;网关是对高层协议包括传输层以及更高层进行转换的网间连接器,它允许使用不兼容的协议系统与网络互联。
1、中继器和集线器2、网桥与交换机3、路由器4、网关第二章: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路由器的定义: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互相“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更大的网络。
是一种执行“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的机器。
基本功能:1、网络互联2、数据处理3、网络管理。
分类:1、性能:1、高档路由器(>40Gbps)2、中档路由器3、低档路由器(<25Gbps)2、结构:1、模块化路由器2、非模块化路由器3、网络位置:1、核心层(骨干级)路由器2、分发层(企业级)路由器3、访问层(接入级)路由器4、功能:1、通用路由器2、专用路由器5、所处的网络位置:1、边界路由器2、中间节点路由器6、性能:1、线速路由器2、费线速路由器7、网络类型:1、有线路由器2、无线路由器性能指标:1、吞吐量:处理器处理数据包的能力。
路由选择策略路由选择策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时,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最佳的路径以保证数据的快速和准确传输的一种策略。
在网络中,路由器是起到连接不同网络的作用,而路由选择策略则是决定数据包应该从哪个路径传输到目的地。
在网络中,存在着多种路由选择策略,常见的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策略。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表,通过手动指定网络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
而动态路由则是通过协议和算法自动计算出最佳的路径,并自动更新路由表。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是最基础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指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网络拓扑和需求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网络拓扑结构稳定的情况。
然而,静态路由的缺点是维护困难,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工作量较大。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是一种自动计算和更新路由表的策略。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通过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计算出最佳的路径,并将这些信息更新到路由表中。
动态路由的优点是自动计算,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且能够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动态路由的缺点是配置复杂,需要额外的计算和通信开销,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除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还有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策略是默认路由。
默认路由是在路由表中指定一个默认的下一跳地址,当路由表中没有匹配的路径时,数据包将会被发送到默认路由指定的下一跳地址。
默认路由的优点是简化了路由表的配置,减少了路由表的大小。
然而,使用默认路由的缺点是可能会导致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不是最优的,需要额外的跳转。
还有一些其他的路由选择策略,如策略路由、负载均衡和路由过滤等。
策略路由是根据特定的策略来选择路由,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等条件进行路由选择。
负载均衡是将流量平均地分配到多条路径上,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3 第一章 产品简介
1.1包装清单 MIFI-A8路由器x1 USB连接线x1 3.7V 1500mAh 锂电池x1 WAN/LAN转接头x1 用户手册x1
1.2产品外观和指示灯
闪灯详情: 名称 闪灯状态 详细说明 电源灯 蓝灯 开启电源开关
电量灯 紫灯 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蓝灯 电池电量充足 红灯或者闪烁 电量不足,需要及时进行充电 灯灭 电池没有电量或者未插入电池
WIFI灯 蓝灯 Wi-Fi 开启,未插入WAN/LAN线 紫灯 Wi-Fi 开启,并插入WAN/LAN线 红灯 Wi-Fi 关闭,插入WAN/LAN线
信号灯 蓝灯 信号强 紫灯 信号一般 红灯 信号弱
网络模式灯 (3G网卡接入)
红灯长亮 无线上网卡不兼容 红灯1秒闪1次 网络注册中 紫灯3秒闪1次 注册上2G网络,未拨号 蓝灯3秒闪1次 注册上3G网络,未拨号 紫灯1秒闪1次 注册上2G网络,拨号中 蓝灯1秒闪1次 注册上3G网络,拨号中 紫灯长亮 注册上2G网络,拨号成功 蓝灯长亮 注册上3G网络,拨号成功
网络模式灯 (WAN口接入)
灯灭 网线未插入或者连接断开
蓝灯1秒闪1次 DHCP/ADSL连接中 蓝灯长亮 DHCP/ADSL连接成功 第二章 产品安装 2.1 硬件安装 在设置路由器之前,请您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正确连接。为了保证更好发挥路由器的无线性能,请把路由器置于覆盖区域中间位置。
1、给路由器供电。路由器供电方式:电池、电脑、电源适配器(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大于800MA)。 电池充电方式介绍: a) 关闭电源开关进行充电:此时单独给电池,电量灯紫灯长亮,充电完毕后,电池灯蓝灯长亮。充电时间为3小时左右。 b) 开启电源开关进行充电:充电时电量灯紫灯长亮。此时电压一部分用于给电池充电,一部分用于路由器供电,充电时间较长。 温馨提示: 当不使用路由器时,请将电池取出,避免电量损耗,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选择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决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的一种协议。
在互联网中,路由选择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目前常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包括静态路由、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静态路由是一种最简单的路由选择方式,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表来指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
但是静态路由缺乏灵活性,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修改路由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是一种最早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每30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会重新计算路由表。
然而,RIP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开销大、不支持VLSM等缺点,因此在大型网络中使用较少。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使用了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OSPF支持VLSM、路由聚合、路由优先级等特性,具有快速收敛、低开销的优点,是目前大型企业网络中广泛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中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使用了AS路径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BGP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多种策略路由选择,能够实现流量工程和多路径传输等功能,因此在互联网核心路由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环境。
在选择路由选择协议时,需要综合考虑网络规模、性能要求、安全需求以及管理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协议来构建稳定、高效的网络架构。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路由选择协议也在不断涌现,网络管理员需要及时了解并适应新的技术,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在ip互联网中,路由选择(routing)是指选择一条路径发送IP数据报的过程,而进行这种路由选择的计算机就叫做路由器(router)。 实际上,互联网就是由具有路由选择功能的路由器将多个网络连接所组成的。由于IP 联网使用面向非连接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因此,互联网中每个自治的路由器独立地对待IP 数据报。一旦IP数据报进入互联网,路由器就要负责为这些数据报选路,并将它们从源主机送往目的主机。 那么,互联网中什么设备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呢?首先,路由器应该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它处于网络与网络连接的十字路口,主要任务就是路由选择(如图8-1中的路由器R1、 R2、R3和R4);其次,具有多个物理连接主机(多宿主主机)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在发送IP数椐报前,它需要决定将数据报发送到哪个物理连接更好(如图8-1中的具有两条物理连接的多宿主主机C);再次,有单个物理连接的主机也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如果它通过网络与两个或多个路由器相连,在发送IP数据报之前它必须决定将数据报发送给哪个路由器(如图8-1中的主机A和主机B)。 8. 1 路由选择 8.1.1 表驱动IP选路 在IP互联网中,需要进行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每台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保存一张IP路由表(也叫IP选路表),该表存储着有关目的地址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在需要传送IP数据报时,路由软件查询该IP路由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 那么,在IP路由表中目的地址怎么表示呢?互联网可以包含成千上万台主机,如果路由表列出到达所有主机的路径信息,不但需要巨大的内存资源,而且需要很长的路由表查洵时间。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幸运的是,ip地址的编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隐藏互联网上大量的主机信息。由于IP地址可以分为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两部分,而连接到同一网络的所有主机共享同一网络号,因此,可以把有关特定主机的信息与它所存在的环境隔离开来,IP路由表中仅保存相关的网络信息,使远端的主机在不知道细节的情况下将IP数据报发送过来。 8.1.2标准路由选择算法 一个标准的IP路由表通常包含许多(N,R)对序偶,其中N指的是目的网络的IP地址,R是到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因此,在路由器R中的路由表仅仅指定了从R到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一步,而路由器并不知道达到目的地的完整路径。这就是下一站选路的基本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小路由设备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路由表中的N常常使用目的网络的网络地址,而不是目的主机地址,尽管我们可以将目的主机地址放入路由表中。图8-2给出一个简单的网络互联图,表8-1为路由器 R的IP路由表。
图8-2 通过三个路由器互联的四个网络 在图8-2中,网络20.0.0.0和网络30.0.0.0都与路由器直接相连,路由器R收到一IP数据报,如果其目的IP 地址的网络号为20.0.0.0或30.0.0.0,那么,R就可以将该报文直接传送给目的主机。如果收到报文的目的地网络号为 10.0.0.0,那么,R就需要将该报文传送给与其
表8-1 路由器R的路由表 直接相连的另一路由器Q,由路由器Q再次投递该报文。同理,如果接收报文的目的地址网络号为40.0.0.0,那么,R就需要将报文传送给路由器S 。 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如图8-3所示
图8-3 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 8.1.3、无类别域间路由——标准路由选择算法的扩充
目前,大多数网络并没有采用标准的IP编址,而是釆用了无类别IP编址(子网编址可以看成无类別IP编址的特例)。无类别域间路由( Classless Liter - Domain Routing, CIDR)就是路由器为IP数据报在无类別IP编址的网络之间进行选路的过程。显然,在采用无类别IP编 址方式后,仅仅通过一个IP地址的前几个比特已经不能判断它所属的网络,因此,引入无类别IP编址以后,必须对标准路由选择算法进行修改和扩充,以满足无类别域间路由的需要。 1.路由表的内容 在无类别IP编址中,由于一个IP地址所属的网络必须通过IP地址与其掩码的组合才能得到,因此除了(N,R)之外,必须在路由表中增加掩码信息(或网络前缀信息)以判断 IP地址中哪些比特代表网络号,哪些比特代表主机号。扩充掩码后的IP路由表可以表示为 (M, N,R)三元组。其中,M表示掩码,N表示目的网络地址,R表示到网络N路径上的 “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当进行路由选择时,将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取出,与路由表表目中的“掩码”进行逐位“与”运算,运算的结果再与表目中的“目的网络地址”比较,如果相同,说明路由选择成功,IP数据报沿“下一站地址”传送出去。
图8-4 通过三台路由器互联的四个无类别网络 图8-4 显示了通过三台路由器互联4个网络的简单例子,表8-2给出了路由器R的路由表。如过路由器R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0.4.0.16的数据报,那么它在进行路由选择时首先将路由表第一个表项的进行“与”操作,由于得到的操作结果10.4.0.0与本表项目的网络地址10.2.0.0不相同,说明路由选择不成功,需要对路由表的下一个表项进行相同的操作。当对路由表的最后一个表项操作时,IP地址 10.4.0.16与掩码255. 255.0.0 “与”操作的结果10.4.0.0同目的网络地址10.4.0.0 一致,说明选路成功,于是,路由器R将报文转发给该表项指定的下一个路由器10.3.0.7 (即路由器S)。当然,路由器S接收到该IP数据报后也需要按照自己的路由表决定数据报的去向。
2.路由表中的特殊路由 用网络地址作为路由表的目的地址可以极大地缩小路由表的规模,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提高处理速度。但是,路由表也可以包含两种特殊的路由表目,一种是默认路由,另一种是特定主机路由。 默认路由:为了进一步隐藏互联网细节,缩小路由表的长度,经常用到一种“默认路由”技术。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如果路由表没有明确指明一条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就可以把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指定的路由器。在图8-4中,如果路由器Q建立一个指向路由器R的默认路由,那么它就不必建立到达网络10. 3. 0.0和10. 4. 0. 0的 路由了。只要收
表 8-2 路由器R的路由表 到的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不属于与Q直相连的10.1.0.0和 10.2.0.0网络,路由器Q就按照默认路由将它们转发至路由器R。 特定主机路由:路由表的主要表项(包括默认路由)都是基于网络地址的。但是,IP协议也允许为某个特定的主机建立路由表项。对单个主机(而不是网络)指定一条特别的路径就是所谓的特定主机路由。特定主机路由方式可以赋予本地网络管理人员更大的网络控制权,可用于安全性、网络连通性调试及路由表正确性判断等目的。
3.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如果允许使用任意的掩码形式,那么无类別域间选路算法能够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网络路由、默认路由、特定主机路由以及直接相连网络路由。 对于特定主机路由,在路由表中可采用255.255.255.255作为掩码,采用目的主机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对于默认路由,在路由表中可釆用0.0.0.0作为掩码和目的地址;对于一般的网络路由,可用相应的掩码和相应的目的网络地址构造路由及表项。这样,整个路由表的统一导致了路由选择算法的极大简化。 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如图8-5所示。
4.路由聚合与最优路径选择 小型网络的快速增加使主干路由器的路由表项迅速膨胀。大量的路由表项增加了路由器的存储开销和路由信息的査找时间,降低了路由器的转发性能。CIDR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主干路由器的多个路由表项进行合并,减少主干路由器中路由信息的数量,从而提高路由器的转发性能。
图8-5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例如,某学校分配到一个网络前缀为202.113.48.0/20的IP地址块
(从202.113.48.0到202.113.63.0共16个连续的C类网络地址)然后将这些地址平均分配给4个部门。202.113.48.0/22分给部门1,202.113.52.0/22分给部门2,202.113.56.0/22分给部门3,202.113.60.0/22分给部门,4,如图8-6所示。按照现有的知识,由于学校包含有4个独立的网络,因此与本地路由器R2相连接的主干路由器R1中将包含4个与该学校相关的路由,如表8-3所示。 图8-6 路由聚合 表 8-3 主干路由器R1与学校相关的路由表项 掩码 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下一个路由器 …… …… …… 255.255.252.0 202.113.48.0 R2 255.255.252.0 202.113.52.0 R2 255.255.252.0 202.113.56.0 R2 255.255.252.0 202.113.60.0 R2 …… …… ……
实际上,只要收到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前缀为202.113.48. 0/20,那么主干路由器R1就将其转发给学校的本地路由器R2,不需要关心数据报的最终目的地址到底属于学校哪个部门的网络。这样,路由器R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1
R1 R2 202.113.60.1 255.255.252.0
202.113.60.0/22 202.113.56.0/22 202.113.52.0/22 202.113.48.0/22
202.113.48.1 255.255.252.0
202.113.52.1 255.255.252.0 202.113.56.1 255.255.252.0
202.113.48.2 255.255.252.0 202.113.51.254 255.255.252.0
202.113.52.2 255.255.252.0 202.113.55.254 255.255.252.0
202.113.60.2 255.255.252.0
202.113.60.542 255.255.252.0
202.113.56.2 255.255.252.0 202.113.59.254 255.255.252.0
202.113.4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