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在ip互联网中,路由选择(routing)是指选择一条路径发送IP数据报的过程,而进行这种路由选择的计算机就叫做路由器(router)。

实际上,互联网就是由具有路由选择功能的路由器将多个网络连接所组成的。由于IP 联网使用面向非连接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因此,互联网中每个自治的路由器独立地对待IP 数据报。一旦IP数据报进入互联网,路由器就要负责为这些数据报选路,并将它们从源主机送往目的主机。

那么,互联网中什么设备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呢?首先,路由器应该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它处于网络与网络连接的十字路口,主要任务就是路由选择(如图8-1中的路由器R1、 R2、R3和R4);其次,具有多个物理连接主机(多宿主主机)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在发送IP数椐报前,它需要决定将数据报发送到哪个物理连接更好(如图8-1中的具有两条物理连接的多宿主主机C);再次,有单个物理连接的主机也需要具有路由选择功能。如果它通过网络与两个或多个路由器相连,在发送IP数据报之前它必须决定将数据报发送给哪个路由器(如图8-1中的主机A和主机B)。

8. 1 路由选择

8.1.1 表驱动IP选路

在IP互联网中,需要进行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每台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保存一张IP路由表(也叫IP选路表),该表存储着有关目的地址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在需要传送IP数据报时,路由软件查询该IP路由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

那么,在IP路由表中目的地址怎么表示呢?互联网可以包含成千上万台主机,如果路由表列出到达所有主机的路径信息,不但需要巨大的内存资源,而且需要很长的路由表查洵时间。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幸运的是,ip地址的编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隐藏互联网上大量的主机信息。由于IP地址可以分为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两部分,而连接到同一网络的所有主机共享同一网络号,因此,可以把有关特定主机的信息与它所存在的环境隔离开来,IP路由表中仅保存相关的网络信息,使远端的主机在不知道细节的情况下将IP数据报发送过来。

8.1.2标准路由选择算法

一个标准的IP路由表通常包含许多(N,R)对序偶,其中N指的是目的网络的IP地址,R是到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因此,在路由器R中的路由表仅仅指定了从R到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一步,而路由器并不知道达到目的地的完整路径。这就是下一站选路的基本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小路由设备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路由表中的N常常使用目的网络的网络地址,而不是目的主机地址,尽管我们可以将目的主机地址放入路由表中。图8-2给出一个简单的网络互联图,表8-1为路由器 R的IP路由表。

图8-2 通过三个路由器互联的四个网络

在图8-2中,网络20.0.0.0和网络30.0.0.0都与路由器直接相连,路由器R收到一IP数据报,如果其目的IP 地址的网络号为20.0.0.0或30.0.0.0,那么,R就可以将

表8-1 路由器R的路由表

该报文直接传送给目的主

机。如果收到报文的目的地

网络号为 10.0.0.0,那么,R

就需要将该报文传送给与其

直接相连的另一路由器Q,由路由器Q再次投递该报文。同理,如果接收报文的目的地址网络号为40.0.0.0,那么,R就需要将报文传送给路由器S 。

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如图8-3所示

图8-3 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

8.1.3、无类别域间路由——标准路由选择算法的扩充

目前,大多数网络并没有采用标准的IP编址,而是釆用了无类别IP 编址(子网编址可以看成无类別IP编址的特例)。无类别域间路由

( Classless Liter - Domain Routing, CIDR)就是路由器为IP数据报在无类別IP编址的网络之间进行选路的过程。显然,在采用无类别IP编址方式后,仅仅通过一个IP地址的前几个比特已经不能判断它所属的网络,因此,引入无类别IP编址以后,必须对标准路由选择算法进行修改

和扩充,以满足无类别域间路由的需要。

1.路由表的内容

在无类别IP编址中,由于一个IP地址所属的网络必须通过IP地址与其掩码的组合才能得到,因此除了(N,R)之外,必须在路由表中增加掩码信息(或网络前缀信息)以判断 IP地址中哪些比特代表网络号,哪些比特代表主机号。扩充掩码后的IP路由表可以表示为 (M, N,R)三元组。其中,M表示掩码,N表示目的网络地址,R表示到网络N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当进行路由选择时,将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取出,与路由表表目中的“掩码”进行逐位“与”运算,运算的结果再与表目中的“目的网络地址”比较,如果相同,说明路由选择成功,IP数据报沿“下一站地址”传送出去。

图8-4 通过三台路由器互联的四个无类别网络

图8-4 显示了通过三台路由器互联4个网络的简单例子,表8-2给出了路由器R的路由表。如过路由器R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0.4.0.16的数

据报,那么它在进行路由选择时首先将路由表第一个表项的进行“与”操

作,由于得到的操作结果10.4.0.0与本表项目的网络地址10.2.0.0不相

表8-2 路由器R的路由表

同,说明路由选择

不成功,需要对路

由表的下一个表项

进行相同的操作。

当对路由表的最后一个表项操作时,IP地址 10.4.0.16与掩码255. 255.0.0 “与”操作的结果10.4.0.0同目的网络地址10.4.0.0 一致,说明选路成功,于是,路由器R将报文转发给该表项指定的下一个路由器10.3.0.7 (即路由器S)。当然,路由器S接收到该IP数据报后也需要按照自己的路由表决定数据报的去向。

2.路由表中的特殊路由

用网络地址作为路由表的目的地址可以极大地缩小路由表的规模,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提高处理速度。但是,路由表也可以包含两种特殊的路由表目,一种是默认路由,另一种是特定主机路由。

默认路由:为了进一步隐藏互联网细节,缩小路由表的长度,经常用到一种“默认路由”技术。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如果路由表没有明确指明一条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就可以把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指定的路由器。在图8-4中,如果路由器Q建立一个指向路由器R的默认路由,那么它就不必建立到达网络10. 3. 0.0和10. 4. 0. 0的路由了。只要收

到的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不属于与Q直相连的10.1.0.0和 10.2.0.0网络,路由器Q就按照默认路由将它们转发至路由器R。

特定主机路由:路由表的主要表项(包括默认路由)都是基于网络地址的。但是,IP协议也允许为某个特定的主机建立路由表项。对单个主机(而不是网络)指定一条特别的路径就是所谓的特定主机路由。特定主机路由方式可以赋予本地网络管理人员更大的网络控制权,可用于安全性、网络连通性调试及路由表正确性判断等目的。

3.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如果允许使用任意的掩码形式,那么无类別域间选路算法能够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网络路由、默认路由、特定主机路由以及直接相连网络路由。

对于特定主机路由,在路由表中可采用255.255.255.255作为掩码,采用目的主机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对于默认路由,在路由表中可釆用0.0.0.0作为掩码和目的地址;对于一般的网络路由,可用相应的掩码和相应的目的网络地址构造路由及表项。这样,整个路由表的统一导致了路由选择算法的极大简化。

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如图8-5所示。

4.路由聚合与最优路径选择

小型网络的快速增加使主干路由器的路由表项迅速膨胀。大量的路由表项增加了路由器的存储开销和路由信息的査找时间,降低了路由器的转发性

能。CIDR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主干路由器的多个路由表项进行合并,减少主干路由器中路由信息的数量,从而提高路由器的转发性能。

图8-5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例如,某学校分配到一个网络前缀为202.113.48.0/20的IP地址块(从202.113.48.0到202.113.63.0共16个连续的C类网络地址)然后将这些地址平均分配给4个部门。202.113.48.0/22分给部门

1,202.113.52.0/22分给部门2,202.113.56.0/22分给部门3,

202.113.60.0/22分给部门,4,如图8-6所示。按照现有的知识,由于学校包含有4个独立的网络,因此与本地路由器R2相连接的主干路由器R1中将包含4个与该学校相关的路由,如表8-3所示。

图8-6 路由聚合 表 8-3 主干路由器R1与学校相关的路由表项 掩码

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下一个路由器 ……

…… …… 255.255.252.0

202.113.48.0 R2 255.255.252.0

202.113.52.0 R2 255.255.252.0

202.113.56.0 R2 255.255.252.0

202.113.60.0 R2 …… …… ……

实际上,只要收到数据报的目的IP 地址的网络前缀为202.113.48. 0/20,那么主干路由器R1就将其转发给学校的本地路由器R2,不需要关心数据报的最终目的地址到底属于学校哪个部门的网络。这样,路由器R1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1 R1 R2 202.113.60.1 255.255.252.0 202.113.60.0/22 202.113.56.0/22 202.113.52.0/22 202.113.48.0/22 202.113.48.1 255.255.252.0 202.113.52.1 255.255.252.0

202.113.56.1 255.255.252.0 202.113.48.2 255.255.252.0 202.113.51.254 255.255.252.0

202.113.52.2

255.255.252.0

202.113.55.254

255.255.252.0 202.113.60.2 255.255.252.0 202.113.60.542

255.255.252.0 202.113.56.2 255.255.252.0 202.113.59.254 255.255.252.0 202.113.48.0/20

可以忽略该学校的网络细节,将有关该学校的4个路由表项合并成一个,如表8-4所示。通过路由聚合,减小了路由表的规模,降低了路由选择所需的比较次数,提高了路由器的转发效率。 表 8-4聚合后的路由表项 掩码

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下一个路由器 ……

…… …… 255.255.240.0 202.113.48.0 R2 …… …… ……

CIDR 的路由聚合方法并不限定学校内部的所有网络必须通过本地路由器R2连人互联网。如果学校内部的某一部门(如部门4)希望增加一条到达路由器R1的专用线路,那么路由器R1仅需要在自己的路由表中增加相应的表项即可(如表8-5所示)。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1 R1 R2 202.113.60.1 255.255.252.0 202.113.60.0/22 202.113.56.0/22 202.113.52.0/22 202.113.48.0/22

202.113.48.1 255.255.252.0 202.113.52.1

255.255.252.0 202.113.56.1 255.255.252.0

202.113.48.2 255.255.252.0 202.113.51.254 255.255.252.0 202.113.52.2 255.255.252.0 202.113.55.254 255.255.252.0 202.113.60.2 255.255.252.0 202.113.60.542 255.255.252.0

202.113.56.2 255.255.252.0 202.113.59.254 255.255.252.0 202.113.48.0/20 R3 图8-7 部门4增加专用线路后的互联网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路由器R1将存在两条到达部门4网络的路由,一条通过路由器R2,一条通过路由器R3。CIDR认为,到达目的网络经过的路由器越少路径越好,因此R1通常会将目的地址为部门4的IP数据报转发给R3而非R2。按照CIDR思想,如果一个路由表中存在多个到达同一网络的路由,那么,网络前缀越长的表项(或掩码中“1”最多的表项)给出的路径越优。这是因为网络前缀越长,其代表的IP地址块越小,说明路由越具体。在C1DR中,在多个可用的路由中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表项转发数据报的原则叫做最长匹配原则。

RouterDatagram(Datagram,RouterTable) //Datagram:数据报

{ //RouteringTable:路由表

将item置空;//item:保存匹配得到的可用表项

从Datagram中提取目的IP地址D;

If D所处的网络与路由器直接相连

Then 在该网络上直接投递(封装、物理地址绑定、发送等);

Else

For 路由表中每一表项do

N=D 与掩码逐位求“与”;

If N=表项中的目的地址域

Then

If item 为空or表项网络前缀比item中的更长

Then将现表项的内容赋予item;

EndIf

EndIf

EndIf loop

EndIf

If item为空

Then路由选择错误;

Else item中存储的路由表项为最优路由表项;

EndIf

}

图8-8 遵守最长匹配原则的路由算法

显然,前述我们给出的路由选择算法计算得到的路由并不一定是最优的。为了按照最长匹配原则得到最优的路由,路由算法需要匹配路由表中的所有表项,并在找到的多个可用表项中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或掩码中“1”最多的)作为返回结果。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图,显示了一个遵循最长匹配原则的路由选择算法。从该算法可以看到,由于主机路由的掩码为全“1”,因此如果存在主机路由,遵循最长匹配原则的路由器会选择主机路由指定的路径转发数据报。同时,由于默认路由的掩码为全“0”,因此,在不存在其他路由的情况下,路由器才会通过默认路由转发数据报。

8.1.4 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

在学习了路由算法之后,我们来看看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较为完整的传输与处理过程。图8-9显示了由三个路由器互联三个以太网和互联网示意图,表8-6至表8-10给出了主机A、B和路由器R1、R2、R3的路由表。假如主机A的某个应用程序,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的传输与处理大致要经历如下过程:

1.主机发生IP数据报

如果主机A要发送数据给互联网上的另一台主机B,那么,主机A首先要构造一个目的ip地址为主机B的IP数据报(目的IP地址

=10.3.0.88),然后对该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利用路由选择算法和主机A 的路由表(表8-6)可以得到,目的主机B和主机A不在同一网络,需要

将该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器R2 (IP地址10. 1.0. 1)。

图8-9 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传输与处理过程

表 8-6 1 表 8-7 1

表 8-8 表8-9

表 8-10

尽管主机A需要将数据报首先送到路由器R2而不是目的主机B,但是它既不会修改原IP数据报的内容,也不会在原IP数据报上面附加内容(甚至不附加下一默认路由器的IP地址)。那么,主机A怎样将数据报发送给下一路由器呢?在发送数据报之前,主机A首先调用ARP地址解析软件得到下一默认路由器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然后以该MAC 地址为帧的目的地址形成一个帧,并将IP数据报封装在帧的数据区,最后由具体的物理网络(以太网)完成数据报的真正传输。由此可见,在为IP数据报选路时主机A使用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并且得到的是默认路由器R2的IP地址。但真正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将IP数据报封装成帧,并利用默认路由器R2的MAC地址实现的。

2.路由器R2处理和转发IP数据报

路由器R2接收到主机A发送给它的帧后,去掉帧头,并把ip数据报提交给IP软件处理。由于该IP数据报的目的地并不是路由器R2,因此

R2需要将它转发出去。

利用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器R2的路由表(表8-8)可知,如果要到达数据报的目的地必须将它投递到IP地址为10. 2. 0.2的路由器(路由器R3)。

通过以太网投递时,路由器R2需要调用ARP地址解析软件得到路由器R3的IP地址与 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并利用该MAC地址作为帧的B的地址将IP数据报封装成帧,最后由以太网完成真正的数据投递。

需要注意的是,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之前,IP软件需要从数据报报头的“生存周期”减去一定的值。若“生存周期”小于或等于0,则拋弃该报文;否则,重新计算ip数据报的校验和并继续转发。

3.路由器R3处理与转发IP数据报

与路由器R2相同,路由器R3接收到路由器R2发送的帧后也需要去掉帧头,并把ip数据报提交给IP软件处理。与路由器R2不同,路出器R3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发现该数据报指定的R3的网络与自己直接相连,可以直接投递。于是,路由器R3调用APR地址解析软件得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利用该MAC地址作为帧的目的地址,将IP数据报封装成帧,并由以太网实现数据的真正传递.

4.主机B接收IP数据报

当封装IP数据报的帧到达主机B后,主机B对该帧进行解封装,并将IP数据报送交主机B上的IP软件处理。IP软件确认该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10.3.0.88为自己的IP地址后,将 IP数据报中封装的数椐信息送交高层协议软件处理。

从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被处理和传递的过程可以看到,每个路由器都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路由信息对每一个IP数据报

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路由表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假如主机A路由表中的默认路由不是路由器R2 (10. 1.0. 1)而是路由器R1 (10.1.0.2),那么,主机A发往主机B的IP数据报就不会沿A-R2-R3-B路径传递,它将通过R1到达主机B。

另外,图8-9所示的互联网是三个以太网的互联。由于它们的MTU相同,因此IP数据报在传递过程中不需要分片。如果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而这些网络的MTU又不相同,那么,路由器在转发之前可能需要对IP数据报分片。对接收到的数据报,不管它是分片后形成的IP数据报还是未分片的IP数据报,路由器都一视同仁,进行相同的路由处理和转发。

8.2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IP互联网的路由选择的正确性依赖于路由表的正确性,如果路由表出现错误,IP数据报就不可能按照正确的路径转发。

路由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类。静态路由是通过人工设定的,而动态路由则是路由器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的。

8. 2. 1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人工管理的。根据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为一个路由器建立静态路由。由于静态路由在正常工作中不会

自动发生变化,因此,到达某一目的网络的IP数据报的路径是固定的。当然,如果互联网的拓扑结构或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网络管理员必须手工对静态路由做出更新。

静态路由的主要优点是安全可靠、简单直观,同时避免了动态路由选择的开销。在互联网络结构不太复杂的情况下,使用静态路由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实际上,Internet上的很多互联都使用了静态路由。

但是,对于复杂的互联网拓扑结构,静态路由的配置会让网络管理员感到头痛。不但工作量很大,而且很容易出现路由环,致使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兜圈子。如图8-10 所示,由于路由器R1和R2的静态路由配置不合理,R1认为到达网络4应经过R2,而R2认为到达网络4应经过R1。这样,去往网络4的IP数据报将在RI相R2之间来回传递。

图8-11 配置静态错误导致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兜圈子

另外,在静态路由配置完毕后,去往某一网络的IP数据报将沿着固定路径传递。一旦该路径出现故障,即使存在着另外一条到达该目的网络的备份路径,目的网络就变得不可到达。如图8-11所示,在静态路由配

置完成后,主机A到主机B的所有IP数据报都经过路由器 R1、R2、R4传递。如果该路径出现问题(例如路由器R2故障),IP数据报不会自动经备份路径Rl、R3、R4到达主机B,除非网络管理员对静态路由重新配置:

图8-11 静态路由不能自动使用备份路由

8. 2. 2 动态路由

与静态路由不同,动态路由可以通过身的学习,自动修改和刷新路由表。当网络管理员通过配置命令动动态路由后,无论何时从互联网中收到新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都会利用路由管理程序自动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特别适合于拓扑结构复杂、网络规模庞大的互联网环境。如图8-11所示,如果使用动态路由,根据各个路由器生成的路由表,开始时主机A发送的数据报可能通过路由器R1、R2、R4到主机B。一旦路由器R2发生故障,路由器可以自动调整路由表,通过备份路径RI、R3、R4继续发送数据。当然,在路由器R2恢复正常工作后,路由器可再次自动修改路由表,仍然使用路径Rl, R2、R4发

送数据。

当路由器自动刷新和修改路由表时,它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路由表中包含最佳的路径信息。为了区分速度的快慢、带宽的宽窄、延迟的长短、,修改和刷新路由时需要给每条路径生成一个数字,该数据称为度量值(metric)。度量值越小,说明这条路径越好(如图8-12 所示)。作为与路径相关的重要信息,度量值通常也保存在路由表中。

图 8-12度量值越小路径越好

度量值的计算可以基于路径的一个特征,也可以基于路径的多个特征。在计算中经常使用的特征。可以总结为:

●跳数(hop count):IP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由器个

数。跳数越少,路由越好。RIP(下文将要介绍)就是使用“跳

数”作为其metric。

●带宽(bandwidth):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

●延迟(delay):将数据从源送到目的地的所需的时间。

●负载(load):网络中(如路由器中或链路中)信息流的活动数量。

●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率。

●开销(cost):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可以根据带宽、建设费用、维护费用、使用费用等因素由网络管理员指导。

为了实现动态路由,路由器之间需要经常地交换路由信息。交换路由信息势必占用网络的宽度。如果设计不合理,大量路由信息的交换将影响正常数据传送。另外,路由表的动态修改和刷新需要通过计算实现,这种计算也需要占用路由器的内存和CPU处理时间,消耗路由器的资源。8.3路由选择协议

为了使用动态路由,互联网中的路由器必须运行相同的路由选择协议,执行相同的路由选择算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路由选择协议有两种,一种叫做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另一种叫做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RIP协议利用向量-距离算法,而OSPE则使用链路-状态算法。

不管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和算法,路由信息应以精确的、一致的观点反映新的互联网拓扑结构。当一个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运行着相同的、精确的、足以反映当前互联网拓扑结构的路由信息,我们就说路由已经收敛(convergence)。快速收敛是路由选择协议是希望具有的特征,因为它可以尽量避免路由器利用过时的路由信息选择可能不正确或不经济的路由。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各种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1. 基本思想: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 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 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 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cedu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Begin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 begin R[0] := R[I]; J := I - 1; While R[0] < R[J] Do //查找R[I]的插入位置// begin R[J+1] := R[J]; //将大于R[I]的元素后移// J := J - 1 end R[J + 1] := R[0] ; //插入R[I] // end End; //InsertSort // 二、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97 76]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如果不多于1个数据,直接返回。 (2)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3)将序列分成2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分成2,2分成4,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Shell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平均效率是O(nlogn)。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多用D.E.Knuth的分组方法。 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QuickSort,MergeSort,HeapSort慢很多。但是它相对比较简单,它适合于数据量在5000以下并且速度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列重复排序是非常好的。 5 插入排序(InsertSort) 插入排序通过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插入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不用在数据大于1000的场合下使用插入排序,或者重复排序超过200数据项的序列。

路由和交换复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交换机和路由器相比,主要的区别有( AB ) A.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B.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C.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广播域的边界 D.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冲突域的边界 2.以下不会在路由表里出现的是: ( D ) A.下一跳地址 B.网络地址 C.度量值 D.MAC地址 3.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B.多层交换功能 C.支持多种可路由协议 D.具有存储、转发、寻址功能 4.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到非直连网段的过程中,依靠数据包中的哪一个选项来寻找下一跳地址( B ) A.帧头 B.IP报文头部 C.SSAP字段 D.DSAP字段 5.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 A.A B. B C. C D. D 6.IP地址224.0.0.5代表的是什么地址? ( C )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7.在TCP/IP协议栈中,下面哪一组选项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TCP连接:( D ) A.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B.源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C.目的地址和源端口号 D.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8.如果要满足全线速二层(全双工)转发,则某种带有24个固定10/100M端口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最小应为多少?( D ) A.24Gbps B.12Gbps C. 2.4Gbps D. 4.8Gbps

9.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两层 B.集线器能够起到放大信号,增大网络传输距离的作用 C.集线器上连接的所有设备同属于一个冲突域 D.集线器支持CSMA/CD技术 10.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地址和屏蔽码为168.18.0.0 0.0.0.255所表示的IP地址范围是( B ) A.168.18.67.1~168.18.70.255 B.168.18.0.1~168.18.0.255 C.168.18.63.1~168.18.64.255 D.168.18.64.255~168.18.67.255 11.请问能够在路由器的下列哪个模式使用debug命令( B ) A.用户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配置模式 D.接口配置模式 1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DNS是用来解析IP地址和域名地址(互联网地址)的 B.默认网关是互连内网和外网的通道 C.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域,并使用域中的一个帐号 D.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工作组,创建了一个工作组,计算机重启后就会自 动加入到该工作组 13.数据分段(segment)是OSI七层模型中的哪一层的数据名称( D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集线器目前一般应用最多的是在( A ) A.一个办公室内部实现互连的时候 B.一个楼层各个办公室的互连 C.一个多媒体教室中主机的互连 D.一个建筑物内部两个地点间距离超过了200米的时候 15.下列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引起的问题是: ( C ) A.水平分割 B.路径中毒 C.计数到无穷 D.抑制时间 16.如果对C类地址段193.11.22.0/24进行可变长子网划分,则下列地址能够成为其子网地址的有:___BC____ A.193.11.22.174 B.193.11.22.192 C.193.11.22.172 D.193.11.22.122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静态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非直连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router(config)#exit 动态路由按照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又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等,外部网关协议有bgp、bgp-4,这里主要说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矢量选择路由协议,由于它的简单、可靠、便于配置,所以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它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16为不可达所以只适合小型的网络,而且它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ri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network_number为路由器的直连网段 由于rip的局限性,一种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应运而生:igrp,igrp(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由于突破了15跳的限制,成为了当时大型cisco网络的首选协议 rip与igrp 的工作机制,均是从所有配置接口上定期发出路由更新。但是,

rip是以跳数为度量单位;igrp以多种因素来建立路由最佳路径;带宽(bandwidth),延迟(delay),可靠性(reliability),负载(load)等因素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支持vlsm和不连续的子网。 igr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igrp 100(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注意: 1)编号的有效范围为1-65535,编号用确定一组区域编号相同的路由器和接口; 2)不同的编号的路由器不参与路由更新。 eigrp(enhanced 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 是最典型的平衡混合路由选择协议,它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使用散射更新算法,可实现很高的路由性能。eigrp特点是采用不定期更新,即只在路由器改变计量标准或拓扑出现变化时发送部分更新路由。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slm,具有相同的自治系统号的eigrp和igrp之间,可无缝交换路由信息。eigrp的配置和igrp的大致相同: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ospf: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down,ip及网络类型等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几种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学科经典的内容,其中内部排序现有的算法有很多种,究竟各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力图设计实现常用内部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分别为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针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进行测试比较。 问题分析和总体设计 ADT OrderableList { 数据对象:D={ai| ai∈IntegerSet,i=1,2,…,n,n≥0} 数据关系:R1={〈ai-1,ai〉|ai-1, ai∈D, i=1,2,…,n} 基本操作: InitList(n)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长度为n,元素值依次为1,2,…,n的有序表。Randomizel(d,isInverseOrser) 操作结果:随机打乱 BubbleSort( ) 操作结果:进行起泡排序 InserSort( ) 操作结果:进行插入排序 SelectSort( ) 操作结果:进行选择排序 Quick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快速排序 Heap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堆排序 ListTraverse(visit( )) 操作结果:依次对L种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ADT OrderableList 待排序表的元素的关键字为整数.用正序,逆序和不同乱序程度的不同数据做测试比较,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进行测试比较.要求显示提示信息,用户由键盘输入待排序表的表长(100-1000)和不同测试数据的组数(8-18).每次测试完毕,要求列表现是比较结果. 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

详细设计 1、起泡排序 算法:核心思想是扫描数据清单,寻找出现乱序的两个相邻的项目。当找到这两个项目后,交换项目的位置然后继续扫描。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所有的项目都按顺序排好。 bubblesort(struct rec r[],int n) { int i,j; struct rec w; unsigned long int compare=0,move=0; for(i=1;i<=n-1;i++) for(j=n;j>=i+1;j--) { if(r[j].key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结论: 排序方法平均时间最坏时间辅助存储 简单排序O(n2) O(n2) O(1) 快速排序O(nlogn)O(n2)O(logn) 堆排序O(nlogn)O(nlogn)O(1) 归并排序O(nlogn)O(nlogn)O(n) 基数排序O(d(n+rd))O(d(n+rd))O(rd) PS: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为简单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为不稳定排序 一、时间性能 按平均的时间性能来分,有三类排序方法: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方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其中以快速排序为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有:直接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其中以直接插入为 最好,特别是对那些对关键字近似有序的记录序列尤为如此; 时间复杂度为O(n)的排序方法只有,基数排序。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起泡排序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而对于快速排序而言,这是最不好的情况,此时的时间性能蜕化为O(n2),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而改变。 二、空间性能 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大小。 1. 所有的简单排序方法(包括:直接插入、起泡和简单选择)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 2. 快速排序为O(logn),为栈所需的辅助空间; 3. 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O(n ); 4.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首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O(rd)。 三、排序方法的稳定性能 1. 稳定的排序方法指的是,对于两个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它们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之前和经过排序之后,没有改变。 2. 当对多关键字的记录序列进行LSD方法排序时,必须采用稳定的排序方法。 3. 对于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只要能举出一个实例说明即可。 4. 快速排序和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详解

在网络设备维护上,现在很多维护的资料上都讲到“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这两个名词,但是有很多搞维护的技术人员对这两个名词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无法准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文简单分析一下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并介绍一些事例,希望大家能从事例中得到更深的理解。 一、路由策略 路由策略,是路由发布和接收的策略。其实,选择路由协议本身也是一种路由策略,因为相同的网络结构,不同的路由协议因为实现的机制不同、开销计算规则不同、优先级定义不同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路由表,这些是最基本的。通常我们所说的路由策略指的是,在正常的路由协议之上,我们根据某种规则、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或者设置某种控制方式来改变路由产生、发布、选择的结果,注意,改变的是结果(即路由表),规则并没有改变,而是应用这些规则。 下面给出一些事例来说明。 改变参数的例子:例如,A路由器和B路由器之间是双链路(分别为AB1和AB2)且带宽相同,运行是OSPF路由协议,但是两条链路的稳定性不一样,公司想设置AB1为主用电路,当主用电路(AB1)出现故障的时候才采用备用电路(AB2),如果采取默认设置,则两条电路为负载均衡,这时就可以采取分别设置AB1和AB2电路的COST(开销)值,将AB1电路的COST值改小或将AB2电路的COST值设大,OSPF会产生两条开销不一样的路由,COST(开销)越小路由代价越低,所以优先级越高,路由器会优先采用AB1的电路。还可以不改COST值,而将两条电路的带宽(BandWidth)设置为不一致,将AB1的带宽设置的比AB2的大,根据OSPF路由产生和发现规则,AB1的开销(COST)会比AB2低,路由器同样会优先采用AB1的电路。 改变控制方式的例子,基本就是使用路由过滤策略,通过路由策略对符合一点规则的路由进行一些操作,例如最普通操作的是拒绝(deny)和允许(Permit),其次是在允许的基础上调整这些路由的一些参数,例如COST值等等,通常使用的策略有ACL(A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ip-prefix、AS-PATH、route-policy等等。大部分的路由策略都和BGP协议配合使用中,属于路由接收和通告原则。 例如,上图中AS1不向AS2发布19.1.1.1/32这个网段,可以设置ACL列表,在RTB上设置(以华为的路由器为例): [RTB]acl number 1 match-order auto [RTB-acl-basic-1]rule deny source 19.1.1.1 0 [RTB-acl-basic-1]rule permit source any [RTB]bgp 1 [RTB-bgp]peer 2.2.2.2 as-number 2 [RTB-bgp] import-route ospf [RTB-bgp] peer 2.2.2.2 filter-policy 1 export 如果B向C发布了这条路由,但是C不想接收这条路由,则C可以设置: [RTC]acl number 1 match-order auto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路由选择

01路由和数据包转发简介 1.1路由器的内部构造 1.1.1路由器是计算机 1、路由器中含有许多其它计算机中常见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包括: ●CPU ●RAM ●ROM ●操作系统 2、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 ●路由器将数据传到正确的目的地,可以连接不同的介质。 ●路由器可连接多个网络,这意味着它具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属于不同的IP 网络。 3、路由器确定最佳路径 路由器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传送到本地和远程目的网络,其方法是: ●确定发送数据包的最佳路径(路径选择,Path Selection) ●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包交换, Packet Switching) 路由器使用路由表来确定转发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1.1.2路由器CPU和存储器 1、路由器组件及其功能 PC 一样,路由器也包含: 1)中央处理器(CPU):CPU 执行操作系统指令,如系统初始化、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 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SDRAM/DRAM):操作系统、Running-config、IP Routing Table、 ARP表、数据包缓冲区。 3)只读存储器(ROM):bootstrap 指令、基本诊断软件、精简版IOS 4)闪存(Flash):在大多数Cisco 路由器型号中,IOS 是永久性存储在闪存中的,在启 动过程中才复制到RAM,然后再由CPU 执行。 5)NVRAM(非易失性RAM):NVRAM 被Cisco IOS 用作存储启动配置文件 (startup-config) 的永久性存储器。 1.1.3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互联网操作系统) 1.1.4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1、启动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执行POST 2)加载bootstrap 程序 3)查找并加载Cisco IOS 软件 4)查找并加载启动配置文件,或进入设置模式 2、检验路由器启动过程 show version 命令有助于检验和排查某些路由器基本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故障。 1.1.5路由器的接口 1、管理端口:控制台端口(Console)和AUX(辅助)端口 2、LAN: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nterface)和快速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 Interface)、吉 比特以太网接口(Gigbit Ethernet Interface)、10 Gigbit Ethernet Interface。 3、WAN:如串行接口、ISDN 接口和帧中继接口。 1.1.6路由器和网络层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各种排序法比较

各种排序法的比较 按平均时间将排序分为四类: (1)平方阶(O(n2))排序 一般称为简单排序,例如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 (2)线性对数阶(O(nlgn))排序 如快速、堆和归并排序; (3)O(n1+£)阶排序 £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即0<£<1,如希尔排序; (4)线性阶(O(n))排序 如桶、箱和基数排序。 各种排序方法比较: 简单排序中直接插入最好,快速排序最快,当文件为正序时,直接插入和冒泡均最佳。 影响排序效果的因素: 因为不同的排序方法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要求,所以选择合适的排序方法 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①待排序的记录数目n; ②记录的大小(规模); ③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初始状态; ④对稳定性的要求; ⑤语言工具的条件; ⑥存储结构; ⑦时间和辅助空间复杂度等。 不同条件下,排序方法的选择 (1)若n较小(如n≤50),可采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选择排序。 当记录规模较小时,直接插入排序较好;否则因为直接选择移动的记录数少于直接插人,应选直接选择排序为宜。 (2)若文件初始状态基本有序(指正序),则应选用直接插人、冒泡或随机的快速排序为宜; (3)若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g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辅助空间少于快速排序,并且不会出现快速排序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这两种排序都是不稳定的。 若要求排序稳定,则可选用归并排序。从单个记录起进行两两归并,排序算法并不值得提倡,通常可以将它和直接插入排序结合在一起使用。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较长的有序子文件,然后再两两归并之。因为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所以改进后的归并排序仍是稳定的。

路由算法分类比较

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 路由器使用路由算法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 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 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简单的讲,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 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Osi模型个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介绍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