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张翔民法讲义

09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张翔民法讲义

09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张翔民法讲义
09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张翔民法讲义

2009 年民法授课提纲

张翔第一部分民法通则第一章民事权

一、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

(一)含义

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内容)

1、两者关系: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

2、民事法律事实:具有民法意义的事实

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2007-51】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

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

者付酬金500 元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

藏书赠与好友汪某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二)无法律事实,无法律关系

【2007-11】甲将其父去世时留下的毕业纪念册赠与其父之母校,赠与合同中约定该纪念册只能用于收藏和陈列,不得转让。但该大学在接受乙的捐款时,将该纪念册馈赠给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乙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

B.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但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

C.只有经甲同意后,乙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

D.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有效,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

(三)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1、主体:

(1)自然人(含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个人独资企业)

(2)法人

(3)非法人组织(如,合伙)

2、内容

(1)含义:权利与义务

(2)注意:可来自于当事人约定,也可来自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3、客体

1、含义: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2、包括:

(1)物(物权法律关系)

(2)给付行为(债权法律关系)——积极行为、消极行为

(3)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4)人格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

【2008-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

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

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二、权利的分类与救济

(一)人身权与财产权

1、人身权与财产权的鉴别

要点:侵权中的“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的区分

侵害人格权侵害财产权原

则: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例外:法人除外人格象征意义的纪念物品,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意见4】

【2003-47.】某广告公司于金某出差时,在金某房屋的院墙上刷写了一条妇女卫生巾广告。金某1 个月后回来,受到他人耻笑,遂向广告公司交涉。该案应如何处理?

A.广告公司应恢复原状

B.广告公司应赔偿其精

神损害 C.广告公司应向金某支付使用院墙1 个

月的费用 D.广告公司应为金某恢复名誉

【2007-21】文某在倒车时操作失误,撞上冯某新买的轿车,致其严重受损。冯某因处理该事故而耽误了与女友的约会,并因此争吵分手。文某同意赔偿全部的修车费用,但冯某认为自己的爱车受损并失去了女友,内心十分痛苦,要求文某赔一部新车并赔偿精神损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精神损害赔偿)

A.文某应当赔偿冯某一部新车

B.文某应向冯某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C.文某应向冯某赔礼道歉

D.法院不应当支持冯某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2007-66.】周某将拍摄了其结婚仪式的彩色胶卷底片交给某彩扩店冲印,并预交了冲印费。周某于约定日期去取相片,彩扩店告知:因失火,其相片连同底片均被焚毁。周某非常痛苦,诉至法院请求彩扩店赔偿胶卷费、冲印费损失及精神损害。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彩扩店侵害了周某的财产权和肖像权

B.彩扩店的行为构成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

C.彩扩店应当赔偿胶卷费并返还冲洗费

D.周某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当得到支持

2、人格权与身份权的鉴别(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

人格权身份权

含义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人的社会、家庭地位的权利范围生命健康身体权、姓名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家庭身份权、知识产权中的身份权

注意:荣誉权——人格权

3、人格权之间的鉴别

要点1、肖像权与版权(著作权)、“隐私权”

【2004—62.】某影楼与甲约定:“影楼为甲免费拍写真集,甲允许影楼使用其中一张照片作为影楼的橱窗广告。”后甲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用在一种性药品广告上。经查,制药公司是从该影楼花500 元买到该照片的。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某影楼侵害了甲的肖像权

B.某影

楼享有甲写真照片的版权 C.某影楼

的行为构成违约 D.制药公司的行为

侵害了甲的隐私权

【2005-19】甲为摄影家乙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乙将甲的裸体照片以人

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甲受到亲朋好友的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发表照片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B.乙发表照片已取得甲的默示同

意,不构成侵权 C.甲是照片的合作作者,乙发表照片应向其支付

报酬 D.乙是照片的著作权人,出版发行该照片是合法行使著作权

的行为

要点2、名誉权与隐私权

【名誉权解答7】侵害隐私的行为,作侵害“名誉权”处理。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1】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2000-4】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倍受同学的嘲讽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对该报社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名誉权

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2007-22.】某媒体未征得艾滋病孤儿小兰的同意,发表了一篇关于小兰的报道,将其真实姓名、照片和患病经历公之于众。报道发表后,隐去真实身份开始正常生活的小兰再次受到歧视和排斥。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媒体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健康权

C.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姓名权

D.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隐私权

(二)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1、支配权与请求权

(1)支配权包括: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2)请求权包括:赔偿损失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停止侵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请求权、

(3)比较:

支配权请求权

含义直接支配客体,无需他人协助请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人是否特定义务人不特定(绝对权、对世权)义务人特定(相对权、对人权)

是否具有排他性排他性债权请求权——相容性

要点1:债权请求权相容性的典型表现

要点2:债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区分——

物权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停止侵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包括: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给付请求权

关键1:请求的标的上,有无请求权人“物权”的存在

关键2:物权请求权,不使用诉讼时效的限制

2、抗辩权含义:针对“有效”的请求权而言要点:区分“抗辩”与“否认”——提出新的“抗辩

事实”;还是否认对方的“请求权基础”

3、形成权含义:单方意思表示,决定特定法律关系的命运的权利范围:诸如解除

权、变更权、追认权、拒绝权、决定权、抵销权、选择权,等等

要点1:“单方决定权”——无需他人的“同意”

要点2:形成权的行使

(1)“产生”——“行使”——“形成权的后果”

(2)行使方式:法律有要求——诉讼、仲裁;无要求——单方通知

(3)行使期间:除斥期间——不变期间——有法律规定,按法律规定;无法律规定,按“合理期间”

注意:债的保全制度中,债权人的撤销权,非形成权【05-58】

【2005-58】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

的? 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

的催告权并非形成权 C.债权人撤销权属形成权

D.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理由:决定“自己与他人”(而非“他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命运,为形成权

【2008-51】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民事权利)A.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乙对甲享有的要求其还款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B.丙公司与丁公司协议,丙不在丁建筑的某楼前建造高于该楼的建筑,丁对丙享有的此项权利具有

支配性

C.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人以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由拒绝履行,保证人的此项权利是抗辩权

D.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三、权利的救济方式

(1)公力救济

(2)自力救济(自卫、自助)

要点:自力救济的条件1、权利受到侵害

2、强制侵害人的人身、财产

3、情况紧急,别无选择

4、尽快纳入公力救济途径(个案判断)

【2002-16.】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即早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B.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

【2005-6】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

C.是自助

行为 D.是侵权行为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

一、始于出生

(一)出生时间的确定(户籍证明——医院出生证——其他证明)

(二)胎儿的特留份

二、终于死亡

(一)死亡的含义(生理死亡、宣告死亡)

(二)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精神意见3】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二节民事行为能力(概念把握——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

一、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类型:依年龄与精神状况分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 岁以上,精神正常

◆16-18,以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主要”: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行为能力的例外

(一)“事实行为”不适用行为能力

(二)行为能力之“缓和”

1、纯粹获益行为不须行为能力;

2、小型化、定型化的民事行为

三、行为能力之弥补

1、代理

2、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

第三节监护

一、监护人的确定【民通16、17】【民通意见14、15、16、17】

●当然监护:未成年人父母——父母离异,监护关系不受影响

——父母离异之取消监护情形:犯罪、虐待、明显不利

●协商监护:前提:a. 未成年人父母不能作为监护人;b.精神病人

协商人:(未成年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成年兄姐、3、其他亲友

(精神病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5、其他亲友

●指定监护:前提:协商不成

a. 机关指定(前置程序)

b. 法院指定——30 日内;顺序性(明显不利,指定后者;征询意见——识别能力)

注意:其他亲友——不同意,不受指定;同意,就两方而言(单位或委员会)

●机关监护——单位、委员会、民政机关

二、监护职责

(一)法定代理

(二)监督——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责任问题

(三)保护——“非为被监护人利益,不得处分其财产”

第四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一)法律要件【民通20】【民通意见24】【民通意见26】

(1)下落不明满两年(要点:A、一般情况;B、战争期间;C、国外无法联系)

(2)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3)法院公告——宣告(法院:住所地基层法院;公告期:3 个月)

(二)后果

1、诉讼离婚中应准予离婚【婚姻法32】

2、设立财产代管人

(1)财产代管人的范围(无利害关系的近亲属——监护人——有关机关)【民通意见30】

(2)财产代管人的职责(地位——自己名义起诉、应诉)

二、宣告死亡

(一)法律要件【民通23】【民通意见25】

●下落不明(a.一般:4 年;b.意外:2 年;c.意外,有关机关证明不能生还:0)

●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申请顺序:(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孙子女、

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顺序意义:前

顺序不申请后顺序不得申请

(注意:不是“同意”或“不置可否”)(注意:不是“同顺序”)

168】

●住所地基层法院;公告期:一般、意外——1 年;意外、证明不能生还——3 个月【民诉

(二)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婚姻终止;继承开始【民通25】【民通意见36、37】

难点:与事实不符:宣告仍然有效;宣告与事实冲突:以事实为准

●人身、财产仍受保护

●签订合同有效

●订立遗嘱有效——效力高于住所地之法定继承

(三)宣告死亡的撤销

1、原因——撤销人

2、撤销的效力

(1)财产关系

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民通25】

要点:“适当补偿”的前提——“依照继承法”取得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

【2006-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丙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丁应将其从甲、乙、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B.丁只应将其从甲、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C.戊

从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都应返还给甲D.丁、戊应将从丙处

继承的而丙从甲处继承的财产返还给甲

(2)婚姻关系【民通意见37】

要点:配偶未再婚,自行恢复

【2000-59】死亡宣告撤销后,那种情况下,婚姻关系不自动恢复?

A、原配偶再婚

B、原配偶再婚又离婚

C、

原配偶再婚后其配偶病故D、原配偶虽未再

婚,但是拒绝恢复婚姻关系

(3)子女收养关系【民通意见37】

要点:(1)不得以“未经同意”为由,主张无效;(2)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同意除外

(4)侵权关系【民通意见39】

要点:(1)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2)返还原物、孳息,赔偿损失。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关系【民通意见29】

(1)宣告失踪并非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所谓下落不明不须以宣告失踪来确认)

(2)申请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即使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也只能宣告失踪。

(3)同一顺序有的要求宣告失踪,有的要求宣告死亡的,应宣告死亡。

第三章法人

第一节法人概述

一、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定义:出资人,对所出资企业的债务,承担的责任

要点1:责任人——出资人(公司股东、合伙人、个人企业的出资人、两户业主)

要点2:责任对象——出资企业(户)的对外债务

【2000-8】李某与合伙企业“大木采石厂”出资组建法人“大木采石有限公司”。聘请陈某担任经理。谁承担“有限责任”?

A、“大木采石厂”对合伙企业债务

B、“大木

有限公司”对本公司债务C、李某与“大木采

石厂”对“大木采石公司”D、陈某对大木采

石公司

【2008-2】德胜公司注册地在萨摩国并在该国设有总部和分支机构,但主要营业机构位于中国深圳,是一

家由台湾地区凯旋集团公司全资设立的法人企业。由于决策失误,德胜公司在中国欠下700 万元债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B.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

机构和萨摩国总部及分支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C.无论德胜公司的全

部财产能否清偿,凯旋公司都应承担连带责任D.当德胜公司的全部财

产不足清偿时,由凯旋公司承担补充责任

二、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区分

1、法人的经营范围

要点:除过进入特许、限制经营行业外,有效【合同法解释(一)10】

2、法定代表人的表见代表

要点:法定代表人的越权代表行为,相对人是善意,有效【合同法50】

3、法人分立时的债务承受

要点1:外部约定与连带债务

要点2:企业分立中内部债务分担协议的效力——对内有效,对外无效【合同法90】

【2000 三18、】某区政府工业主管部门作出决定,把所属的A 公司的两个业务部分立出再设B 公司和C 公

司,并在决定中明确该公司以前所负的债务由新设的B 公司承担。A 公司原欠李某货款5 万元,现李某要求偿还,你认为该债务应当如何处理?

A、由B 公司承担债务

B、由A、B、C 三个公司分别承担债务

C、由A 公司承担债务

D、由A、B、C 三个公司连带承担债务

三、法人的分类

公法人公益法人

传统民法社团法人如,公司、学会、俱乐部

私法人营利法人

财团法人——公益法人如,基金会、捐赠而成的寺院、图书馆重要: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分

社团法人财团法人

财产的来源成员出资社会捐赠

是否有成员出资者为其成员无是

否有赢利性赢利性、公益性公益性

第二节法人的机关

一、法人机关的分类

权力机关(意思机关,由“出资人”组成;或由“出资人”授权)

法人机关执行机关————法定代表人(代表机关)

监督机关

要点1:财团法人,无权力机关(意思机关)

要点2:执行机关为必要机关,法定代表人(代表机关)属于其中

要点3:监督机关非必要机关二、法人机

关的性质要点:法人的“组成部分”(并不

独立于法人)

【2005-51】下列关于法人机关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法人机关无独立人格

B.财团法人没有自己的意思机关

C.法人的分支机构为法人机关的一种

D.监督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

三、代表与代理

要点1: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执行代表职务),对外所作的意思表示,为代表(一个人)其他人,以法人名义,对外所作的意思表示,为代理(两个人)

要点2:范围——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执行代表职务),对外所作的意思表示,为代表;

其他人,以法人名义,对外所作的意思表示,为代理。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事实体系

事件(自然事件、生活事件)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为

民事行为

法律事实(意思表示行为)确定无效非法

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行为

效力待定无因管理

法律关系事实行为不当得利行为

(非意思表示行为)先占创作、发

明行为侵权行

为违约行为

要点、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用语规范:民事法律行为——无

效的、可撤销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二、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共同行为(多方行为)

要点: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的区分——权利、义务的指向,是相对的,还是平行的

2、财产行为、身份行为

要点:可否适用代理

3、处分行为、负担行为

要点:所引起的结果,是物权性的,还是债权性的

第二节民事行为的效力状况

一、“成立”与“生效”

(一)成立——是否存在“民事行为”

要件之1、一般成立要件:意思表示(主体、意思表示、标的);

要点:“意思表示”

●意思:“法效意思”——希望发生“法律上”——即“民法上”效果的主观愿望

●表示:表达于外,使人知晓——明示(口头、书面)、默示(行为、沉默)

注意:不考虑合法性问题意义:无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不成立;无民法上的意思

表示,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

【2005-1】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买卖合同可撤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之间成立买卖合

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

【2002-14】某县政府为鼓励县属酒厂多创税利,县长与酒厂厂长签订合同约定:酒厂如果完成年度税收—百万元的指标,第二年厂长和全厂职工都可以加两级工资。该合同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A.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民事行为c.附

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D.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要件之2:特别成立要件

●双方、多方法律行为——合意;

●实践法律行为——交付标的物

●要式法律行为——满足法定、约定形式

注意:要式合同,不具有法定、约定形式——A、原则上,合同不成立

B、履行行为,可“治愈”形式上的缺陷

【2005-11.】甲公司于6 月5 日以传真方式向乙公司求购一台机床,要求“立即回复”。乙公司当日回复“收到传真”。6 月10 日,甲公司电话催问,乙公司表示同意按甲公司报价出售,要其于6 月15 日来人签订合同书。6 月15 日,甲公司前往签约,乙公司要求加价,未获同意,乙公司遂拒绝签约。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买卖合同于6 月5 日成立

B.

买卖合同于6 月10 日成立C.

买卖合同于6 月15 日成立

D.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二)生效——意思表示合法要件:1、主体——具有行为能力;2、意思表

示——真实;3、标的——合法生效与成立的关系:

原则上,时间重合——“行为成立,合法的,同时生效”考点:特殊问题—

—意思表示“成立、合法”,但不“生效”的情形有哪些?

●附延缓条件、附始期的合同——条件成就、期限届满前【民通62】

●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合同签订后,批准前

总结:

成立而不生效(附延缓条件、始期、审批)成立(存在)————生效(合法)————效力瑕疵(不合法)

一般成立要件主体主体:行为能力主体:不具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

标的标的:合法标的:不合法

特别成立要件双方行为:合意

实践行为:交付要式行

为:法定或约定形式

二、民事行为的四种效力状况与两种最终效力归属

1、民事行为的“四种效力状况”与“两种最终效力归宿”

合法————————有效最终:自始有效

民事行为确定无效

非法——效力瑕疵可撤销、可变更最终:自始无效——法定后果:

效力待定(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收缴财产)

2、民事行为的效力瑕疵(重要)

(1)确定无效(绝对、当然、确定、自始)

注意: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的区分关键:

部分履行,是否违法

【2007-2】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5 万元。甲与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5 万元,甲不得告发乙"。甲获得5 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乙被判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B.因甲

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

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D.乙无

权要求甲返还该5 万元赔偿费

(2)可撤销

要点1:撤销期间——1 年【民通意见73】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

【合同法55】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要点2:权利行使方式——起诉、仲裁【民通59】【合同法54】

要点3:撤销期间与诉讼时效撤销期间(除斥期间),是

撤销合同的期间;诉讼时效,是追究违约责

任的期间

【2002-6.】甲向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二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买回后即被人告知实为人造钻石。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未果。现甲欲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关系,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A.不可以,因已超过行使撤销权的一年除斥期间

B.可以,因首饰店主观上存在欺诈故意c.可

以,因未过两年诉讼时效D.可以,因双方系因

重大误解订立合同

(3)效力待定

要点 1:引起原因——(1)狭义无权代理、(2)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3)无权处分、(4)债务承担

要点 2:“第三人”——有权追认或者拒绝;“相对人”有权催告或者撤销(注意:相对人的催告、撤销权,仅限于“狭义无权代理”、“限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两类)

?催告权——催告1 个月内予以追认——未作答复,视为否认【合同法47、48】

?撤销权——前提:未追认——以“通知”方式行使撤销权【合同法47、48】

【2002(1)2、】甲将其电脑借给乙使用,乙却将该电脑卖给丙。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乙丙之间买卖电脑的合同效力的表述哪一是正确的?

A.无效

B.有效

C. 效力待定

D.得变更或撤销

【2002(2)55.】甲因出国留学,将自家一幅名人字画委托好友乙保管。在此期间乙一直将该字面挂在自己家中欣赏,来他家的人也以为这幅字画是乙的,后来乙因做生意急需钱,便将该幅字画以3 万元价格卖给丙。甲回国后,发现自己的字画在丙家中,询问情况后,向法院起诉。下列有关该纠纷的表述中哪些是正

确的?

A.乙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居于无效合同B.乙

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c.甲

对该幅字画享有所有权D.丙对该幅字画享有

所有权

要点4:无权处分之效力待定与善意取得的关系

无权处分——效力待定——追认,自始有效——依据有效合同,继受取得

——否认(未追认),自始无效——符合善意取得要件的,善意取得

效力状况效力归宿

第三节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一)条件的条件(意定性、不确定性、合法性)

(二)条件的类型(延缓条件——解除条件;积极条件——消极条件)

(三)条件的约束力——成就或不成就的拟制

【2008-6】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 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 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 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正要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儿子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 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合同尚未成立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期限与条件的比较

(二)期限的类型(始期——终期)

第五章代理

一、代理权滥用之禁止

(1)自己代理

(2)双方代理

(3)恶意串通的代理

二、狭义无权代理

1、认定:代理人,无权代理;相对人,不知

2、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拒绝权——效力待定之“待定”

3、第三人的催告权(一个月;视为拒绝)、撤销权(并未追认)【合同法48】

【2005-53.】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有追认权

B.丙有催告权

C.丙有撤销权

D.构成表见代理

三、表见代理

(一)要件(表见事实、第三人善意——相信为有权代理)

(二)后果(有效——被代理人不享有追认权、拒绝权)

【2007-3】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帐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当付款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1999-49】甲委托乙采购茶叶,并给了乙一份无期限限制的授权委托书。10 月份,甲通知乙取消委托,并要求乙交回授权委托书,乙因故未交。11 月,乙以甲的代理人的名义与丙订立了一份价值10 万元的茶叶订购合同,在这一实例中,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如果丙能提供甲的授权委托书,乙的代理行为有效,甲应履行与丙的合同B.如果丙不能提供甲的授权委托书,乙的代理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行为,若经甲追认可发生效力C.如果丙不能提供甲的授权委托书,丙可以催告甲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若甲在此期限内未作表示,

视为拒绝追认

D.若丙明知乙的代理权己终止而仍与之订立该合同,由此给甲造成损失,则只能由丙对甲承担责任

第六章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胜诉权消灭

(1)当事人仍可起诉——法院应予受理

(2)受理后,法院不得以届满诉讼时效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3)经当事人主张,法院查明后,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4)自愿履行仍有效,不得反悔。

【2006-6.】2001 年4 月1 日,范某从曹某处借款2 万元,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2003 年3 月22 日,曹某通知范某还款,并留给其10 天准备时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若曹某于2003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B.若

曹某于2005 年3 月2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C.若曹某于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驳回其起诉

D.若曹某于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延长

(一)起算

1、原则:主观标准

2、具体化:(1)未定期限之债权——主张权利、宽限期满

(2)人身侵权——知道伤势、侵害人之日【民通意见168】

(3)职务侵权——行为被确定违法之日【国家赔偿法32】

(二)中止

1、中止事由——不可抗力、其他事由【民通139】(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民通意见172】)

2、影响持续的时间:最后6 个月【民通139】

(三)中断

中断事由【民通140】——

(1)起诉——泛指一切通过国家机关或调解机关,主张权利的情况

(2)请求——包括向债务人、债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提出请求

(3)同意

【2004(二)51】2002 年5 月8 日,王某骑车回家经过一工地时,掉入没有设臵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坑中,造成骨折。王某于同年6 月10 日找到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要求赔偿,两单位相互推诿。同年6 月13 日,王某前往法院起诉,突遭台风袭击,中途返回。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本案诉讼时效期间于2003 年6 月10 日届满

B.王某6 月13 日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C.

发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D.承包人应承担民事

责任

(三)延长——特殊事由,法院裁决【民通137】

第二部分物权

第一章物权概述

第一节物权的类型

一、物权法定主义——种类法定、内容法定二、物权

的种类

自物权——所有权完全物权

用益物权

物权他物权定限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

第二节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

民事法律事实物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事件…………………………物权法律关

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事实行为…………………

……物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律行为物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物权变动

(合同)要点:以下所称的物权变动,仅指以“合同”引起的物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不包括“事件”和“事实行为”所引起的物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

(一)公示原则

1、含义:物权变动的合同,应当公示(交付,或登记)

2、公示的效力

强制公示——未公示,物权不变动。此时,合同成立,具有债权效力

任意公示——未公示,物权仍变动。但“变动了的物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2007-6】乙买甲一套房屋,已经支付1/3 价款,双方约定余款待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付清。后甲反悔,要求解除合同,乙不同意,起诉要求甲继续履行合同,转移房屋所有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合同尚未生效,甲应返还所受领的价款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B.合同无效,甲应返还所受领的价款C.合同有效,甲应继

续履行合同D.合同有效,法院应当判决解除合同、甲赔偿乙

的损失

区分要点:以“强制公示”为原则,以“任意公示”为例外

3、“任意公示”的类型:

(1)船舶、航空器、机动车:

A、所有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24】

B、交通运输工具、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

188、189】

(2)土地承包经营权

A、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物权法127】

B、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129】

(3)地役权设定,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158】

(4)特定动产抵押(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188、189】

4、无需公示的类型

(1)绝对无需公示事项A、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

记。【物权法9】B、效力:无需公示,国家即可享有所有权;无需公示,国家即

可与他人进行交易C、注意:他人取得国家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必须依法登记。

(2)相对无需公示事项

A、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

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物权法28】

B、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物权法29】

C、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物

权法30】

效力: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2008-8】中州公司依法取得某块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办理报建审批手续后,开始了房屋建设并已经完成了外装修。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州公司因为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B.中州公司因为事实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C.中州

公司因为法律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D.中州公司尚未

进行房屋登记,因此未取得房屋所有权

5、公示方法

◆不动产——登记——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不一致的,

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物权法17】

◆动产——交付

(1)交付(“引起物权变动之交付”)的含义——强调:主观上,物权变动的意思

【2008-9】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 5 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此事,诱使甲8 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由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交付的定义、效力)A.甲

B.乙

C.丙

D.丁

(2)交付的方式

——现实交付——拟制交付

——观念交付【物权法25、26、27】

●简易交付

●占有改定

●指示交付

【2004(一)10.】某宾馆为了8 月8 日的开业庆典,于8 月7 日向电视台租借一台摄像机。庆典之日,工作人员不慎摔坏摄像机,宾馆决定按原价买下,以抵偿电视台的损失,遂于8 月9 日通过电话向电视台负责人表明此意,对方表示同意。8 月15 日,宾馆依约定向电视台支付了价款。摄像机所有权何时转移?

A.8 月7 日

B.8 月8 日

C.8 月9 日

D.8 月15 日

(二)公信原则

1、公示与权利的关系

2、公示的可信赖力——保护善意第三人

(三)预告登记与异议登记

1、预告登记【物权法20】

(1)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2)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3)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2、异议登记【物权法19】

(1)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2)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3)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4)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5)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章所有权

第一节不动产的所有权

一、国家所有权

1、国家土地所有权(城市市区土地;城郊、农村,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物权法47】

1、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46】

2、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物权法48】

3、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49】

4、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50】

5、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51】

6、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52】

7、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

家所有。【物权法52】

二、房屋所有权

(一)房屋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关系

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物权法142】

【2006-7.】甲、乙共同继承平房两间,一直由甲居住。甲未经乙同意,接该房右墙加盖一间房,并将三间房屋登记于自己名下,不久又将其一并卖给了丙。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是继承房屋的按份共有人

B.加盖的房屋应归甲所有C.加盖

的房屋应归甲、乙共有D.乙有权

请求丙返还所购三间房屋

2、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物权法200】

(二)(业主的)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

1、基本规则【物权法70】

(1)专有部分——单独所有

(2)共同部分——共有权利、义务

A、费用分摊、收益分配: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物权法80】

B、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物权法72】

C、专有权转让,共有权一并转让【物权法72】

注意:此时,无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3)成员权——共同管理权

【2008-58】王某有一栋两层楼房,在楼顶上设臵了一个商业广告牌。后王某将该楼房的第二层出售给了张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无权要求王某拆除广告牌B.张某与王

某间形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关系C.张某对楼

顶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D.张某有权要求

与王某分享其购房后的广告收益

2、共有权与成员权的扩展

(1)共有权的扩展【物权法73、74】A、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

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B、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

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C、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

属于业主共有。D、车位、车库——

a. 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b.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c. 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2)成员权的扩展——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物权法75】A、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B、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

销。【物权法78】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物权法76】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可以自行管理施,也可以委托管理人管理。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物权法81】)

(五)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注意:专有面积+人数规则——

决定前款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三、相邻关系——三种法定类型

1、合理使用:土地通行【物权法87】、用水排水【物权法86-1】、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管线【物权法88】

注意:【民通意见97】施工用地,要求“协商”——物权法88 已改

2、现状维持:建筑物通行【民通意见101】

3、妨害排除:截堵水流【民通意见98;物权法86-2】、邻房滴水【民通意见102】、相邻防险【民通意见

103;物权法91】、相邻环保【物权法90】

第三节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理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2008-10】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继受取得)

A.甲通过遗嘱继承其兄房屋一间

B.乙的3 万元存款得利息1000 元

C.丙购来木材后制成椅子一把D.丁

拾得他人搬家时丢弃的旧电扇一台

一、善意取得

1、适用对象——物权(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

2、法定条件【物权法106】

(1)处分人:A、无权处分;B、权利外观——占有动产标的物;或是不动产标的物的登记人

(2)第三人:A、不知无权处分的事实;B 信赖占有、登记的事实,

(3)处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A、有偿;B、除过“无权处分”外,没有其他违法性

(4)处分人向第三人交付,或者登记——交付、登记,是“善意”的时间点;“取得”的时间点

3、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物权法107】

所有权人(遗失人)有权选择——

(1)主观标准,2 年内,从第三人处,索回遗失物A、原则上,无偿取回B、第三

人自拍卖、有经营资格的出卖人处取得,所有人返还价金后,可以取回

或(2)直接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注意诉讼时效

【2004-7.】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乙的朋友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后甲发现,向丙追索。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B.

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 C.

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 D.

丙可以取得奇石的所有权

3、善意取得的后果

(1)所有权人——处分人:违约、侵权、不当得利竞合

(2)所有权人——取得人:A、取得所有权,原所有权消灭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

的除外。【物权法108】

B、取得他物权,原所有权不消灭,质权附着于所有权之上

二、先占

1、无主物的界定

(1)空间场所

(2)抛弃(抛弃意思——抛弃行为)

【2003(2)35.】私营企业主王某办公用的一台电脑损坏,遂嘱秘书张某扔到垃圾站。张某将电脑搬到垃圾站后想,与其扔了不如拿回家给儿子用,便将电脑搬回家,经修理后又能正常使用。王某得知电脑能够正常使用后,要求张某返还。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张某违反委托合同,不能取得电脑的所有权

B.张某基于先占取得电脑

的所有权 C.王某有权要回电脑,但应当向张某予以补偿 D.因抛弃行为尚

未完成,王某可以撤回其意思表示,收回对电脑的所有权

2、占有——占有事实、占有意思

三、添附

1、附合

附合物归属:经同意,有协商,依约处理;无约定、协商不成,能拆就拆;不能拆,折价归“所有权人”;损害赔偿【民通意见86】

“所有权人”的确定:

不动产——不动产:地权人——“地上权”

不动产——动产:不动产权利人

动产——动产:(事件、经同意但未约定处理)主物权利人、价值较高的物之权利人

(未经同意,擅自附合)归对方

【2003-(3)】甲将其所有的房屋出租给乙。房屋出租后,乙为了经营酒店,经甲同意,对该房屋进行了装修,共花费6 万元。现甲乙发生纠纷,均欲解除合同,但就如何解除意见不一。

82.对于乙对房屋的装修费用,若甲乙达不成协商一致,应如何处理?

A.由乙无条件拆除,费用由乙自理

B.装修物归甲所有,且甲无须支付

费用 C.装修物归甲所有,且甲应当支付全部装修费用 D.若装修物可以

拆除则拆除,不能拆除的,可折价后归甲所有

2、混合——准用动产之间的附合规则

3、加工——归原材料一方;加工价值明显大于原材料价值,反之

四、孳息取得

(1)何为孳息:物所生之收益——天然孳息,法定孳息(租金、利息、承包金、中奖奖金)要点:孳息与原物,是两个物

【2005-52】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

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C.

动物腹中的胎儿 D.彩

票中奖所得奖金

(2)意义:法律无特别规定,当事人无特别约定,孳息所有权归于原物所有人

要点:原物的界定;

【1999 卷二81】1996 年12 月,村民甲与县肉联厂达成口头协议:自养的黄牛两头送县肉联厂宰杀,牛肉款按净肉每斤3 元5 角的价格结算,牛皮、牛头和牛下水归肉联厂,甲再付肉联厂宰杀费80 元。在宰杀过程中,肉联厂的屠宰工人乙在其中一头牛的下水中发现牛黄,重100 克,卖得价款5000 元。甲知道后与乙、县肉联厂为牛黄款归属发生纠纷。现问:本案中该牛黄款应如何处理?

A.归甲所有

B.归县肉联厂所有

C.归甲和肉联厂共有

D.乙与县肉联厂共有

(3)例外: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有特别约定

法律的特别规定——

A、土地公有制,土地孳息归用益物权人【物权法116】

B、

买卖合同,孳息收取权,随交付而转移【合同法163】C、婚

前个人投资,婚后取得的受益【婚姻法解释(二)11】

第四节共有

一、概念

(一)按份共有

1、所有物——共有财产

2、所有份——单独财产——份额的确定:约定不明,份额均等【物权法104】

(二)共同共有

(1)基于共同关系产生——婚姻、家庭生活、共同继承、合伙

(2)共同共有,也可约定——约定不明,无共同关系的,推定为按份共有【物权法103】

二、内部关系

1、共同支配共有物

(1)共同占有、使用、收益【物权法96】

(2)按份共有:处分、重大修缮——2/3——约定除外

共同共有:全体同意【物权法97】

(3)按份共有:费用按份负担——约定例外

共同共有:共同负担【物权法98】

2、分割共有物【物权法99、100】

(1)分割条件:按份共有:原则上,随时请求分割——有不得分割约定的,除外——重大理由,不受约定限制共同共有:按约定——共同关系消失;其他重大原因,不受约定限制

(2)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3)瑕疵担保: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应当分担损失。

3、按份共有人,转让应有份【物权法102】

(1)不受限制

(2)其他共有人——优先购买权

附:优先购买权及其效力冲突

1、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合伙人的优先购买权

2、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1)第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2)第一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2002(1)3】甲、乙各以20%与80%的份额共有一问房屋,出租给丙。现甲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优先购买权)

A.乙有优先购买权,丙没有优先购买权

B.丙有优先购买权,乙没有优先购买权

C.乙、丙都有优先购买权,两人处于平等地位

D. 乙、丙都有优先购买权,乙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丙的优先购买权

【2005-12.】甲、乙按20%和80%的份额共有1 间房屋。二人将房屋出租给丙,丙取得甲和乙的同意后将该房屋转租给丁。现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乙、丙有优先购买权,丁无优先购买权

B.乙、丁有优先购买权,丙无优先购买权

C.乙、丙、丁都有优先购买权

D.丙、丁

有优先购买权,乙无优先购买权

三、外部关系【物权法102】

(1)连带债权、债务

(2)例外: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

(3)内部按份追偿

第四章地役权

1、概念——需役地与供役地——地役权的从属性

(1)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地役权义务一并转让。【物权法164、166、167】

(2)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物权法165】

【2006-56】甲为了能在自己房中欣赏远处风景,便与相邻的乙约定:乙不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高层建筑,作为补偿,甲一次性支付给乙4 万元。两年后,甲将该房屋转让给丙,乙将该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丁。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之间的约定为有关相邻关系的约定B.丙可

禁止丁建高楼,且无须另对丁进行补偿C.若丁建高

楼,丙只能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D.甲、乙之间约定

因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转让而失去效力

【2007-12】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为满足甲公司开发住宅小区观景的需要,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100 万元,乙公司在20 年内不在自己厂区建造6 米以上的建筑。甲公司将全部房屋售出后不久,乙公司在自己的

厂区建造了一栋8 米高的厂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小区业主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 米的建筑B.甲公

司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 米的建筑C.甲公司和小区业

主均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 米的建筑D.甲公司和小区

业主均无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 米的建筑

(3)“地役权由所有权到使用权的延续”

A、地役权在先——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物权法162】

B、地役权在后——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物权法163】

2、内容——供役地之使用(可以是无形的使用)、附属行为

(1)尽量减少对供役地权利人物权的限制【物权法160】

(2)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物权法161】

3、地役权与相邻关系——

(1)性质不同:是否是他物权

(2)产生不同:约定与法定;

(3)目的不同:高级要求与基本要求

【2000 二46、】在下列民事纠纷中,哪些应按相邻关系处理?A、甲在乙的房

屋后挖菜窖,造成乙的房屋基础下沉,墙体裂缝,引起纠纷B、甲村为了

取水浇地,在乙、丙、丁村的土地上修建引水渠,引起纠纷C、甲新建的

房屋滴水滴在乙的房屋上,引起纠纷D、甲村在河流上流修建拦河坝,使

乙村用水量骤减,引起纠纷

第五章担保物权

第一节抵押权

一、抵押财产

(一)可以抵押的财产【物权法180】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二)土地与地上附着物的关系

1、一体抵押【物权法182】

2、特殊

(1)建设用地使用权新增房屋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

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物权法200】

(2)关于集体土地:

A、农作物抵押——不及于集体土地使用权【担保法司解52】

2011新起点预热课件钟秀勇民法讲义

民法真题决定复习方法 题记:正确地运用才智。行动十分迂缓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笛卡尔 Descartes 1596——1650)。 一、透彻地认知:规律 1.关于考试对象与范围的三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20%>80% 第二个公式:80%=80% 第三个公式:20%≈0 2.关于80%=80%的一个例证 1.(2007-3-20)甲搬家公司指派员工郭某为徐某搬家,郭某担心人手不够,请同乡蒙某帮忙。搬家 途中,因郭某忘记拴上车厢挡板,蒙某从车上坠地受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郭某承担赔偿责任 B.应由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甲公司与郭某承担连带责任 D.应由甲公司与徐某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B(原来的答案是C) 2.(2008-3-17四川)甲是乙运输公司的雇员,乙派甲承担一批货物的长途运输任务。由于途经甲的 老家,甲便想顺路回家看看。在回家途中,因车速过快与丙驾驶的轿车相撞,造成丙车毁人伤。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甲B.乙 C.甲、乙承担连带责任,乙赔偿后向甲追偿 D.乙承担主要责任,甲承担补充责任 〖答案〗B(原来的答案是C) 3.(2009-3-22)甲在乙承包的水库游泳,乙的雇工丙、丁误以为甲在偷鱼苗将甲打伤。下列哪一说 法是正确的? A.乙、丙、丁应承担连带责任 B.丙、丁应先赔偿甲的损失,再向乙追偿 C.只能由丙、丁承担连带责任 D.只能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D(原来的答案是A) 4.(2010-3-70)甲公司为劳务派遣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向乙公司派遣搬运工。搬运工丙脾气暴躁常 与人争吵,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更换丙或对其教育管理,甲公司不予理会。一天,乙公司安排丙为顾客丁免费搬运电视机,丙与丁发生激烈争吵故意摔坏电视机。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公司和乙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乙公司承担补充责任 C.甲公司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D.丙承担赔偿责任,甲公司承担补充责任 〖答案〗ABCD 《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精选民法经典案例66例及解析[1]

精选民法经典案例66例及解析 案例1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赵勇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赵勇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赵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问题]1.根据我国法律,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勇成绩的肯定? 答: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杂志社与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 案例2: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法律关系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问题]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1.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彩电。(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有向李某交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不当得利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不当得利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不当得利。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的大幕已经拉开,很多考生投入了新一年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法律教育网整理了不当得利的名师讲义,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无因管理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债的分类 司考侵权责任法笔记:高度危险责任 司考侵权责任法笔记:网络侵权责任 《民法通则》 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民通意见》 131. 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不当得利要件及类型图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 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的财货变动,使无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者,负返还所受利益的义务。不当得利制度的规范目的重在去除不当得利,而非损害赔偿,故:得利少于损失时,返还的数额以得利为准;得利大于损失时,返还的数额以损失为准。此外,不当得利之债不以当事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仅在确定返还范围时须考虑受益人主观上究为善意或恶意。

一、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有四:①一方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积极增加与财产消极增加);②他方受有损失(包括:财产积极减少与财产消极减少);③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给付型不当得利中,以给付关系替代因果关系); ④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采用非统一说:(a)给付型不当得利,指自始或嗣后欠缺给付目的;(b)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指欠缺保有利益的法律权利或法律原因)。 二、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 (一)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 虽符合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但法律特别规定受害人不得请求返还,因而排除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有四种情形:①给付系履行道德上的义务(如对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扶养;对救助自己生命的人支付报酬;对玉成其事的媒婆支付报酬;民间的礼尚往来)。②债务人为清偿未到期债务而给付。③因清偿债务而给付,于给付时明知无给付义务的。④因不法原因而给付(如支付赌债、行贿、支付毒资、支付嫖资、支付给二奶包费)。但不法原因仅在受领一方存在的除外(如对绑架者支付赎金;索贿)。 (2005-3-10)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乙构成不当得利? 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代为偿还 B.甲大学新建校区,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升值 C.甲以拾得的100元还了欠乙的债务 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了乙的数亩待耕之田 【答案】D (二)其他排除情形 1.强迫得利。指受损人因其行为使受益人受有利益,但违反了受益的意思,不符合其经济计划的情形。此时,应就受益人的整个财产,依其经济上的计划认定其应当偿还返还的范围。例如:开垦(如种植果树)他人预定作为垃圾处理场的土地;油漆他人即将拆除的围墙;维修他人预定拆除的房屋等等。衡诸于受益人的经济计划,应认定受益人应偿还的价额“为零”,不必返还。 (2002-3-17)送奶人误将王某订的牛奶放入其邻居张某家的奶箱中,张不明所以,取而弃之。张某行为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民法刑法典型案例分析

刑法案例 案例一、被告人邹某,女,31岁,某县幼儿教师。 1995年5月25日上午10时,被告人邹某带领4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男,5岁半)失足掉入路旁粪池。邹见状惊惶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16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邹在附近找到一根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粪水约75公分(半人深),但邹、田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只是一起高呼求救。最后,农民范某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但为时已晚,幼儿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呼吸。 问题: 1.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2.怎样认识中学生田某和农民范某的行为? 案例一分析: 1.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邹某带孩子出去游玩,属于先行行为,由先行行为导致的危险行为,邹某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施救,由于其不及时施救而导致孩子死亡,存在因果关系.邹某构成犯罪。 2。大学生的行为只属于见危不救,农民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法律不强人所难。两人对孩子没有必须施救的义务,大学生的不施救行为只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并不构成犯罪。农民的行为值得褒奖。 案例二、汽车司机阮某要夏某给他搞汽车轮胎,按400元一只付费.夏即多次窥视本厂库房,伺机行窃。夏某又问同厂青工李某(被告人)愿不愿意一起干,李某当即表示同意。两人合谋,由李某去找熟人配一把万能钥匙,李把万能钥匙配好交给夏某,两人又合谋当晚作案,约定深夜12点在库房门口见面,由夏某负责找三轮车,并且还作了分工:李某在外望风,夏某进库房搬轮胎。李某下班回家后,感到此事不能干,万一让人发现,就要进监狱,毁了一辈子。因此,打消了犯罪念头,未按约定时间前去行窃。夏某则按时赶到,见李迟迟不来,便一人用李某配的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的门,盗出四只轮胎,共获赃款1600元,拿出200元要给李某,李分文未收. 此案中夏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及夏某、李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并无疑义,但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却有两种分歧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是盗窃中止。理由是:(1)李某慑于法律的制裁,形成中止犯罪的意图;(2)李某没有按约定去作案,自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3)李某对夏某获得的赃款分文未收。 另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和夏某一样都是盗窃既遂。理由是,李与夏是合谋盗窃,属共同犯罪,夏某盗窃既遂就表明共同犯罪既遂,因而各个共同犯罪人也都是既遂.因为在一个共同犯罪中,不能既有中止,又有既遂。 问题: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案例二分析: 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2017考研-法律硕士之民法学案例分析(9).pdf

2017考研:法律硕士之民法学案例分析(9) 物权案例分析 1.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给乙,随同母马转移给乙的还有马鞍和 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小马驹,因甲到期无力还款,乙欲行使质权。就行使质权 的范围等问题发生纠纷。问题:(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谁?为什么?(2)乙的质权效力范围如何?为什么?答:1.(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甲。孳息的所有权属于原物的所有人。马驹是马所生的天然孳息,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孳息的所有权应该归原物的所有人,《合同法》第163条也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 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但是该条文只是买卖合同中的特殊规定,不适用于质押合同。本案中甲虽然将母马出质于乙,但是甲仍然是该母马的所有权人, 所以小马驹属于甲所有。(2)乙的质权效力及于母马及其小马驹、马鞍、马鞭。质权的 效力及于孳息和从物。依民法原理,马鞍和马鞭是马的从物,小马驹是马的孳息。依照《担 保法》第68条及《担保法解释》第91条,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之外,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 生的孳息,质权的效力及于随同质物转移的从物。所以乙的质权的效力及于母马、小马驹、 马鞍、马鞭。 2.德国民法于修正的第90条A规定:动物非物。动物以特别法律保护之。 在未有特别规定时,应准用有关物的规定。问题:既然本条文规定动物不是物,那么是 否意味着动物就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呢?答:德国民法在1991年1月1日以前,将动物视为物。由于长期受指责此种物的性质忽视了动物的特殊性,德国民法在修正的第90条A规定:动物非物。动物以特别法律保护之。在未有特别规定时,应准用有关物的规定。既然此 条规定动物非物,那么动物是什么呢?我国有学者依此规定认为,既然动物不是物,动物就 不是客体,不是客体就只能是主体。此种认识显然是荒谬的。此项规定并不是将动物人格化 或者当成是权利主体,而是旨在表明对有生命之物的尊重,动物的所有人不得任意处分动物。在民法上,动物仍然是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应该受特别法的规范,受到限制。 凯程法硕优势: 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 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 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法硕参 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 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 很多机构说自己考了多少人,亮出来多少经验谈,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把自己学员的经验谈 视频亮出来,凯程有实力把凯程学员部分学员视频经验谈亮出来,体现凯程的绝对优势。 详细请查看凯程官方网站法硕栏目。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司法考试民法学的重要考点,考生应当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整理了诉讼时效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间接代理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意定代理权授予与终止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 《诉讼时效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此外,根据学理,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①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②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③人格权受侵害产生的不作为请求权(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④纯粹的身份关系上的请求权(夫妻忠实请求权、夫妻同居请求权);⑤占有保护请求权(包括占有回复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⑥未授权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性质 《诉讼时效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法律效果 1.对债权人的效力:①债权虽不消灭,但失去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成为一种自然权利、道德权利。②从权利消灭或者从权利之义务人获得抗辩权。《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规定》第21条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③受领权依然存在。义务人(无论其是否知道期间经过)自愿履行的,不构成不当得利。《诉讼时效规定》第2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④起诉权依然存在。债权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不得“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受理后,债务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如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2.对义务人的效力:①义务人获得抗辩权。②义务人有权抛弃时效利益。义务人虽不得预先放弃时效利益,却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后,以明示或默示抛弃已经取得的时效利益:(a)明示抛弃。指义务人明确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比如,义务人与权利人达成还款协议、制订还款计划、签订债权确认书、另行提供担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债务人仅仅“承认债务”,而不是“同意履行义务”,不构成明示抛弃时效利益。明示抛弃的法律效果是,重新起算诉讼时效期间。分两种情况:第一,约定了履行期限的,自该期限届满之日起;第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第6条确定重新起算的诉讼时效期间。(b)默示抛弃。指义务人自动履行义务,而不提出时效抗辩。默示抛弃的法律效果是: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2008-3-52)关于诉讼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案例一教师能否让学生“牢记”答案 【案情】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牢记”,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 据某家长反映,2月2日下午,已到放学时间了,而孩子们却都没有回家,家长们都十分着急。直到晚上7时30分许,孩子们才回到家,并告诉家长,因为“老师搞到了卷子”,并做出答案后,让他们抄下来“牢记”。次日早上临考前,这位老师竟然又“加班”,给学生们又抄了一道“写作题”。 家长们说,这位老师是公办教师,去年10月份才来该校执教。由于会驾驶,他经常晚上加班开车“挣外快”,甚至有时白天也不能正常为孩子们上课。因他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孩子们的成绩急剧下降,原来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在大型抽考中竟然不及格。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偷考题”的手段。家长们认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要育人,而这位老师却如此“做手脚”,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不劳而获”,又谈何很好地“育人”呢? 这位老师的作法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据了解,某县教育局已委派专人去调查此事。 试分析:1. 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

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3.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 2. 本案是一起由教师漏题而造成的考试舞弊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案中,该教师身为公办教师,却违反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义务,其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晚间开车,致使白天不能正常上课,学生成绩急剧下降,未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失职和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应“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本案中,该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竟采用偷考题、让学生背答案的手段,一方面,说明他对工作和学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未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是引导学生弄虚作假,因而,其缺乏作为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滥用了自身的教育权。 (3)考试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教育部特意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国家考试行为。而各个学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工作规程,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而该教师的做法则属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迎接2014年司法考试,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必须重视基础阶段的复习,务必夯实好基础知识点。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律行为的分类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人的民事能力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精神损害赔偿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紧急避险 1.法律行为的成立 法律行为的成立,指法律行为在客观上已经存在。(1)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有三:①当事人;②标的;③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仅须一个意思表示;合同须要约与承诺合致)。法律有特殊要求时,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特殊成立要件:①实践行为(要物行为)须交付标的物。例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借用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都是实践合同,自标的物交付时成立。②要式法律行为须作成法定形式。例如:遗嘱必须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做成法定形式(五种),否则遗嘱未成立。 2.法律行为的生效 法律行为的生效,指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产生行为人所意欲的法律效果。法律行为的成立属于事实判断,而法律行为的生效属于价值判断。原则上,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生效,但有下列例外:①附生效条件和附始期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前,成立但未生效。②效力待定的合同,成立但未生效。 3.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有三: 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利益。 4.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有效。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订立遗嘱、抛弃贵重物品所有权)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无效;依法不能独立实施单方法律行为无效。 (3)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原则上有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无效。 5.意思表示真实 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在表意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不真实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不加区分地维持其效力,要么会损害表意人的利益,要么会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均非正义。故不真实、不自由的意思表示,具有效力上的瑕疵。 (1)意思表示不自由:①因欺诈、胁迫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②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的,为可撤销的合同。③因欺诈、胁迫订立的遗嘱,无效。④因乘人之危、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 【例一】乙对甲谎称自己的传家宝B首饰为宋代文物,甲对首饰颇有研究,认得这是明代文物。虽如此,甲、乙约定,甲以A房屋与乙的B首饰互易。(1)根据《民通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的构成要件有四:①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故意隐瞒事实;②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欺诈与错误具有因果关系);③对方因此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④欺诈具有不正当性。(2)乙的行为不构成欺诈,因甲没有陷入错误认识,甲、乙间的合同有效。法律敎育网 【例二】甲告诉乙,如果乙不同意用B首饰换自己的A房屋,就天天用针扎乙的相片。乙迷信,担心甲这样做,就同意用B首饰换A房屋。(1)根据《民通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的构成要件有四:①故意预告实施危害;②对方因此陷入恐惧(胁迫与恐惧具有因果关系);③对方因恐惧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恐惧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具有因果关系);④胁迫具有不正当性(目的不正当、手段不正当、目的与手段结合的不正当)。(2)甲的行为构成胁迫,甲、乙间的合同虽有效成立,但有效力瑕疵,乙享有撤销权,乙撤销合同后,合同自始无效。 【例三】乙家的房屋因故倒塌,全家无处居住,乙找到甲想购买甲的A房屋。甲不同意出售,要求乙用B首饰互换,乙视B首饰为镇宅之宝,极不情愿,但迫于形势还是答应了甲的要求。彼时,A房屋价值约35万元,B首饰价值约30万元。

民法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民法的概念和适用 一、名词解释: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渊源: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民法调整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2、人身关系:与人身不可分离,基于彼此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3、财产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财产而发生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包括财产支配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民法的性质: 1、民法是权利法:民法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民法的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民法是实现人权的手段。 2、民法是公私混合法:民法原则上是私法,但并非全然是私法,因为民法总则中关于人格和身份等规定,是不以当事人的合意加以变更,为了保护弱者而规定的,属于强行法,即公法。但民法大部分规定仍属于可以以当事人合意加以变更的任意性规定,因此民法是公私混合法。 3、民法是市民法:市民是私法概念,具有自利性。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最典型的成文法。(包括民法典、其他有权机关的民事立法文件) 2、习惯:已经在社会中出现并经长期反复适用,为一般国民法律意识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3、判例:公开的、具有先例拘束性、被普遍化的,由较高级别法院制定或认可的法院判决。 4、学理:经法院采用的法学家就民法问题的观点。 事理之性质:是案件中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之依据的有关事实本身的规定。 同法族的外国法:古罗马法以及现代大陆法系诸国的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 5、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没有规定而适用国际惯例。 民法的适用范围: 民法的适用范围指民法的效力。 1、对人的适用范围: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和合伙。 2、对空间的适用范围:我国领土、领空、领海以及我国驻外使馆和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 3、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法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不溯及既往。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民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其效力贯彻民法始终的根本规则。

民法经典案例分析

民法经典案例分析 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 基本案情:2006 年10月22日下午两点许,在广西上林县某镇,李江林(31 岁)从山上砍柴回到自家门口时,其父李桂全和其母周凤明饲养的狗便跑到李江林身旁与其亲热,随后,邻居石宏洲、张玉玲家的一只小狗也跑过来一起玩耍。两条狗玩得起劲的时候,蹲在地上的李江林右手食指突然被狗咬了一口,他没看清是哪条狗咬了他,看见伤口无大碍,便只作了简单包扎。2007年2月6日,李江林开始感到胸口闷胀,并口吐白沫,次日又到某村医处打针取药,未见好转。 2 月8 日,又到某诊所诊治,医生说没有办法医治,李桂全遂将李江林送到上林县人民医院抢救,诊断为狂犬病,已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下达《病危通知书》。次日凌晨 1 时李江林身亡。李桂全和周凤明认为是石宏洲家的狗咬死了其子,并有在近处的李灿全证明看见了石家的狗咬伤李江林,于2007 年 4 月23 日向上林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石宏洲、周凤明赔偿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赡养费等共计人民币 3 万元。法院认为,从现场勘验来分析,李灿全距狗咬人的地方约有5M以上,尽管看 见了李江林和两只狗,但狗咬人一口只是一瞬间的时间,认定哪一只狗咬伤受害人的证据不足。因不能确认两条狗到底是哪一条咬伤了李江林的手指,故这两条狗的饲养人应当共同承担民事责任。2007年10月18日判决石宏洲、张玉玲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50%的责任,

赔偿15000 元。 法律分析: 1、本案应该适用的法律依据是《侵权责任法》第78 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侵权责任法》第16 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本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本案符合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是有饲养动物的加害行为;二是存在着李某死亡的损害后果;三是动物加害与李某死亡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二只狗为饲养人或管理人所饲养或管理的动物。 3、动物致害,属于无过错责任,应当由动物所有人或者饲养人承担侵权责任。当动物在嬉戏中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则属于加害人不明,应当适用共同危险行为规则,即由共同危险行为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本案的两只狗戏杀伤他人,不能判明哪只狗致人损害,则应当由两只狗的饲养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两只狗戏杀伤的受害人,是其中一只“共同危险狗”的饲养人,对于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无法请求其他“共同危险狗”的饲养人承担,故应当适用过失相抵原则,被告作为“共同危险狗”之一的饲养人,应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自助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紧急避险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请求权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抗辩权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概念与意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就不能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不能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被排除在民法之外。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出生,指胎儿脱离母体并生存的法律事实。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出”,即脱离母体;②“生”,即脱离母体离后保有生命(无论存活时间之久暂)。 根据《民通意见》第1条,应“依次”按照下列顺序确定出生时间:①户籍证明; ②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③其他有关证明(如接生婆的证言)。 (2)自然人的特殊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特殊权利能力,指自然人充当特定民事主体的资格,法律只将其赋予符合特定条件的自然人,而不赋予所有的自然人。授予特殊权利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①国籍。例如,外国人在我国不得以律师身份执业;外国人在我国不得充当引水员。 ②年龄。例如,男性满22周岁之前、女性满20周岁之前,均不具有结婚的权利能力。③性别。例如,在我国,同性间不得结婚。 (3)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法律对胎儿的利益提供一定的保护,根据《继承法》第28条和《继承法意见》第45条:①继承时,应当为胎儿(被继承人的遗腹子)保留应继份。此时,胎儿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地位相当。②为胎儿保留

法硕考研:民法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7法硕考研:民法学经典案例分析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赵勇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赵勇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赵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问题】 1、根据我国法律,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勇成绩的肯定? 【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杂志社与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 第五节民事法律制度 一、所有权与契约 (一)所有权:周王对全国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拥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而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但这种局面到西周后期被打破。 (二)契约:西周出现了契约制度。有“质剂”与“傅别”两种契约形式:(1)“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2)“傅别”是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 二、婚姻 (一)婚姻原则: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二)“六礼”:“六礼”也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宗庙以定吉凶;(3)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定婚;(4)纳征,即男方派人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5)请期,即商请女方择定婚期;(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取女子至家。 (三)“七出”与“三不去”: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则可以不被夫家休弃,即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注意三不去优于七去。 三、宗法继承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意思表示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意思表示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司法考试民法学的重要考点,考生应当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整理了意思表示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法人机关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隐私权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肖像权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宣告死亡 1.意思表示的要素 在司法考试中,意思表示的理论采用传统理论。意思表示的要素有二:第一,内心意思;第二,表示行为。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①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②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法律意义的意思)、③效果意思(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内容)。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①明示、②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③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例一】甲、乙出差时同居一室,甲梦话曰:“乙,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乙闻言后答曰:“妥”。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在说梦话,没有行为意思,甲的话不构成要约,乙没有承诺的资格。 【例二】局长甲对下属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乙不情愿,但乙患有一种疾病,内心煎熬时会不由自主地做连续点头状。甲见乙连续点头,高兴离去。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的点头不受自己意志控制,无行为意思,不能认定为推定的意思表示(承诺)。 【例三】甲、乙参加化妆舞会,不时有甲的粉丝找乙签名。甲也递给乙一张纸,示意乙在上面签字,乙以为甲索要签名,就在甲指定的地方签字。半月后,乙方知,甲在纸上撰文曰:“甲、乙约定,甲以A房屋与乙的B首饰互易”。甲、乙间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乙在签字时没有订立合同的表示意思,不构成承诺。 【例四】甲对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乙拿不定主意,双方约定,乙考虑10天,10天内乙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5天过去了,乙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的互易合同成立。因为甲、乙约定乙的沉默视为同意。

民法经典案例2:民法经典案例及分析

民法经典案例 案例一 2000年,甲因脑血栓不治死亡。死前甲立有一遗嘱,赠将其存款5万元赠送给邻居张某。另有遗产继承问题上,在英国的儿子丁来电报说明。甲曾当着其一位好朋友的面说,其死后全部遗产由丁继承。 问(1)本案中有哪些人享有继承权?为什么? (2)如何认定甲所立遗嘱的效力?为什么? (3)甲的遗产当如何分配?为什么? 【案例一】 (1)本案中只有甲的邻居张某享有对5万元遗产接受遗赠的权利。因为甲只有一子丁,但是甲的儿子丁不能享有该5万元遗产的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赠具有和遗嘱继承同样的效力,而且甲所立将财产由其子丁继承的口头遗嘱无效,因此,该5万元遗产由张某接受遗赠。 (2)甲所立的将财产由其子丁继承的口头遗嘱无效。根据《继承法》的规

定,遗嘱人在危急的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本案中,丁很难证明甲所立的口头遗嘱是在危急情况下所立,此外,本案中,见证人为一人,不符合口头遗嘱的见证人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要求,因此,丁不能享有继承权。 (3)甲的5万元遗产应当全部由张某以遗赠的方式继承。 案例二 某百货商店新到一批摩托车,每台售价5000元,而商店工作人员错把售价标成3000元。消费者王强到商店购物,发现该摩托车性能优越,价格又便宜,马上买了一台回家。后商店负责人发现标价错误,于是想尽力找到王强,要求退货或者补足价款?王强予以拒绝。 问(1)如何认定本案的性质?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二】 (1)本案的性质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因为该百货商店和购买者王强对摩托车的价格存在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所定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民商法专业课讲义word版

民法部分 第一编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重点提示:1.民法的调整对象(其中有一个法条辨析比较重要)、民法的概念 2.民法与有关概念的关系(重点)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争论 3我国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争论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4本书认识 应该说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关于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是比较科学的。当然,它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该条使用“公民”一词有欠妥当,因为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所进行的民事活动,也是我国民法调整的范围。因而,应将“公民”改为“自然人”。(2)该条列举的平等主体仅指自然人与法人,且该法认为国家非法人,即该条似将国家排除在民事主体之外,这与该法的规定不符合。实际上,在界定民法的调整对象时试图列举平等主体并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二)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主体的平等性是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主体的平等性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关系双方人格独立,互不隶属,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即一方在人格上不从属于另一方;二是双方意志自治,行动自主,任何一方都不能命令他方服从自己,选择和协调成为建立相互关系的基础。人格独立是意志自治的前提或基础,意志自治则是人格独立的具体体现。 (三)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量的规定性 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然并非所有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均由民法调整,我国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即民事关系。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当事人以财产为内容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财产,是指对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 财产支配关系指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指因转移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有形财产关系是指以物或货币等实物形态存在着的物质财富为内容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无形财产关系主要使指以著作、发明等智力成果形态存在着的

2018法硕考研民法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8法硕考研民法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公民和法人民事权利能力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赵勇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赵勇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赵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问题】 1、根据我国法律,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勇成绩的肯定? 【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杂志社与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 二.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法律关系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问题】 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 1、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