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八单元 第十六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71
古代的经济政策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知识精选2021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代的经济政策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知识精选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代的经济政策历史必修二必考要点知识精选2021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1)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2)表现形式: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1)土地制度: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表现形式:井田制(3)主要特点: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3、封建社会(1)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形成过程①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③后果: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1、原因(1)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历代表现(1)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1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江西省会昌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解析:根据所学,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营业时间和区域,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本题中A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才较为普遍;C项“物流通畅的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 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本题选B项,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答案:B 2.(吉林市2012届高三9月测试,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3.(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1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草市十分繁荣,排除A。“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反映了夜市十分兴盛,这应该是出现在宋朝之后,排除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这从宋朝就开始了, 2
排除D。而“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则反映了对坊市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4.(2012年安徽卷)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题目中着重强调时间:“通晓不绝”“终日、抵暮”等字眼,依此可以判断出这里考查北宋商业活动的有关时间的特点。故选A。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