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_韩瑞玲 (1)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_韩瑞玲 (1)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_韩瑞玲 (1)
唐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评价_韩瑞玲 (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学分: 2 总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 无 开课专业: 经济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限定修课程之一。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突出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资源与环境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教学,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分析与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 二、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导论2课时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第二节对几个传统概念的再认识 消费。稀缺。市场。 第三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 第四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

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第五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对经济系统的扩展。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 择。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指导思想。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第八节怎样学习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重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重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双重属 性。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3课时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 市场。市场结构。帕托最优。效率。 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 需求。供给。均衡。 第三节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个别需求和总需求 个别需求。总需求。 第五节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 第六节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市场失灵。政策失效。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4课时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可转移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第三节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指南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指南 1)浅论干旱地区建设海绵城市构想——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2)构建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体系研究 3)城市温室效应笼罩下构建城市生态风道研究 4)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5)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及治理 7)矿产资源价格下降对自治区经济效果的影响 8)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9)呼伦贝尔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研究 10)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崩溃及其出路 11)某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12)某地区生态足迹分析及发展对策 13)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某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14)城镇化过程中的新能源应用及其问题分析 15)某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析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 16)某地区能源供需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景分析 17)校园碳排放估算与绿色校园建设研究 18)我国资源回收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9)大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效益评价 20)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21)干旱地区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分析 22)呼和浩特垃圾处理现状及其解决思路 23)呼和浩特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分析 24)呼和浩特市煤改气工程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 25)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及处理 26)企业生产过程中外部性案例调查研究 27)呼和浩特家庭能源使用调查及能源节约途径分析 28)内蒙古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29)牧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30)牧区城镇化与环境效应分析 31)牧业社区发展瓶颈问题分析 32)房地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33)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边界划定 34)大数据潮流下人文地理学专业发展思考 35)内蒙古城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36)内蒙古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37)牧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38)牧区城镇化与环境效应分析 39)牧业社区发展瓶颈问题分析 40)房地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41)XX旗县农村脱贫的途径与扶贫措施 42)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途径与办法 43)农区秸秆利用的途径及经济效果分析 44)太阳能发电与局域电网的建设及应用 45)我区生物质能源利用条件及可行性研究 46)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与途径 47)包头市环境产业发展的潜力与前景分析 48)我区“城市矿产”发展条件与前景分析 49)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 50)建筑节能系统应用推广及发展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与双赢(下) 92分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与双赢 (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分数]:92分 1、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正确 错误 2、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 正确 错误 3、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正确 错误 4、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正确 错误 5、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和领海。 正确 错误 6、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保部门给予奖励。 正确 错误 7、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正确 错误 8、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正确 错误 9、对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企业或单位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关闭。 正确 错误 10、三门峡水库处于黄河干流,连接豫、晋两省。 正确 错误 11、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 )。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生态环境 原生环境 12、三门峡水库1957年开工建设,()2月试运行。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3、西湖风景区被国家划入西湖重要生态景观保育功能区,土地面积约()。 173平方千米 182平方千米 195平方千米 161平方千米 14、我国2010年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 10.00%

20.00% 30.00% 40.00% 15、中国共有约50万个中、小型锅炉,每年消耗()吨煤。 1亿 2亿 3亿 4亿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起施行。 1998年1月1日 2007年10月28日 2008年4月1日 17、《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是指()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有用的各种资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太阳能、风能 煤炭、水电、核能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18、《节约能源法》所指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消费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要素或整体环境性质的优劣,即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描述。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不利于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估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学科门类:经济学(02)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 我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在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水利、环境等学科雄厚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良好的协作研究条件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水资源经济、环境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项目影响评价、环境灾害评价与预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近5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从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人口经济学 2、环境经济学 3、资源经济学 4、可持续发展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积极成果。其创新点在于将发展规划纳入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视野,为我国建立健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利于防止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存在潜在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用以防止作用重大、范围广泛而影响深远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潜在的环境危险的一种预防性环境管理措施,也是保护人和自然环境免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不良影响的一种保护性环境管理措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缺陷的弥补,更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保障。基于我国当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我国未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其次,顺应趋势、立足国情将政策和法规纳入战略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范围,建立健全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后,健全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体系。全面科学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政策环评;立法环评 ABSTRACT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1st` September is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past, we usually just make 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abou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now the policy is inclined to make the evaluation of all development programs. It appears to construct a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strategic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an overall situation. The enactment and executio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helps the government to prevent harmfu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making decision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he paper will make an exhaustive study about the legal system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循环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

https://www.doczj.com/doc/fa13934090.html, 循环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 *吕晓君1,刘伟生2 ,董德明1,张辉2,杨宁宁1 (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 1300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摘要: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一些地区建立以企业共生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形成比较完整的封闭的工业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必将面临一些调整。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出发,分析了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当前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调整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Circular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xiaojun_lv1, weisheng_liu2, deming_dong1, hui_zhang2, ningning_yang1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 Jilin University ; Changchun Jilin 130023; 2.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Engineering,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2) Abstract: For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we build up eco-industrial park as principle of regard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ymbiosis in some regions, and coming to being integrate industrial ecology system. S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which is correspo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developing will face some chang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text states the meaning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role of EIA, analyzing the relation of them, then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EIA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EIA,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实行以来,对控制新污染、促进老污染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转变,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控制和末端治理,这种被动的环境管理*作者简介:男,1981年出生,浙江永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令世界瞩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经济。资源环境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科学发展观追求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自然资源持久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和资源承受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程度要用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谐协调节约友好 正文: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目前,中国GDP已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有人估计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一)我国从总量上是“地大物博”,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水、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二)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各种非农使用使良田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 (三)水资源紧缺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污染更加剧了缺水危机。 (四)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用量矿产,如富铁矿、锰、铜、石油等,储量不足,供给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利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的作用与意义:1)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系统2)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物质基础3)为人类提供消纳废物的场所,即沉库服务4)为人类提供美学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3.环境特点:稀缺性;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外部性 4.环境阈值:环境在其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的. 5.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的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6.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旱灾等自然力引发的灾害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7.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生活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退化,以及这种退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是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引起的.例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量土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除的废弃物和余能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扰乱和侵害,并反过来对人类生产不利的影响 8.环境问题的实质:1)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9.两条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格鲁斯曼1990年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原理提出了~学说,即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关系.纵:污染程度横:人均收入资源依赖性曲线: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呈现倒U形曲线轨迹.纵:资源依赖程度横: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初中后期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先增大后减小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条件与工业化国家当初面临的条件不同(越早发展的国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越小;而发展中国家这些条件不具备).2)实际上,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传统模式.3)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表明无法等待曲线的转折点.4)中国必须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使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尽快平稳向右移动直至出现稳定下降.路径①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生产率②加强制度创新,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0.经济资源:指能够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自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生产出来的资源,如土地、矿藏、资本设备、劳动力等.而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1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产生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12.稀缺资源最优配置应至少满足两点:1)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2)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13.环境管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14.市场: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并非单一的交易场所) 15.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 16.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可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显然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16.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福利: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是评价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标准 帕累托改进:如果改变资源配置会使每个人的境况都较前变好了,或者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了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坏,那么现存的资源配置就没有达到帕~,在这种情况下,按一定的方向调整现存的资源配置,就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提高称为~

谈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

谈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 摘要:为了探讨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发挥显著效果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了国际国内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并且缺乏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一些重要政策。提出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建议。最终形成包括税收、信贷、保险在内的完整的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税收政策环境收费政策 0 引言 目前,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命令控制型(Commnad&Contro1)环境政策。但是该政策的实施需要庞大的执行队伍和高额的执行成本。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效果,许多国家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更注重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因此形成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即“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两种基本功能——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经济手段,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其破坏环境的行为。资金配置功能包括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资金的重新分配及资金的使用。 1 当前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 1.1国际环境经济政策 当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收政策、环境收费政策、押金制度、市场建立等。 1.2我国环境经济政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有排污收费政策、投资鼓励政策、投资禁止和限制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以及排污权交易、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等。 2 环境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虽然种类较多,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发挥显著效果的政策仍然有限。同时还缺乏一些重要政策,如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对优化政策、决策和规划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手段。论述SEA的由来、优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极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优点;效益;技术方法 针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战略制定层面的诸多局限,Thérivel R,Wilson E等人于1992年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手段,它的提出在学术界、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成员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许多学者也对SEA 的理论、方法及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 EIA在本质上(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发展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而不是前瞻性预测,它在发展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一些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在高层次的战略决策之后,因此,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许多决策已经在更早的规划阶段确定。环评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战略环境评价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上的技术支持。 1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 战略环境评价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决策制定过程中协调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战略环境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优点: 1)促进环境与发展决策的结合(即提高决策的可持续能力)。 2)促进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3)能够考虑比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更多的替代方案。 4)适当的时候考虑累积影响(尤其是部门和区域层次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全球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他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缠上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只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的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本文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经济的变化与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中外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 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并逐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但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众多可怕的环境问题: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 ——多诺拉事件(1048年,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四日市哮喘事件(60年代,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自身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及其对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反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对核设施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0年代英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和“污染源一污染途径(扩散迁移方式)一受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被学者们提出。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通过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继美国之后,先后有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此同时, 国际上开始设立一些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并召开一系列环境影响相关的会议, 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但只是停留在建设项目层次上。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于1974 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都写入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994年, 由加拿大环境评价办公室(FERO)和国际影响评价学会( I A I A)联合组织并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部长会议。目前有关战略环境评价的定义很多,既有从宏观角度定义的,也有从微观角度进行阐述的,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定义是指对政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运用于综合决策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 现已

环境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 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 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 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 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 ?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 态学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经济学以无法进行商品开发的、以外部性为主要特点的环境资源为研究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资源配置;稀缺性;外部性;产权;公共产品)案例1.①争水的游乐场和纺织厂 假设一条小河的流域内只存在一个游乐场和一个纺织厂,并且纺织厂处于河流的上游,而游乐场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流的流量很小,其纳污能力或水环境净化容量几乎为零。纺织厂和游乐场都想利用河流水资源,纺织厂把小河作为纳污体,将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游乐场则想利用河水来吸引旅客休闲娱乐(如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如果这两家企业或公司不由同一个主人或主管单位所有,那么该河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纺织厂不承担废水处理费用;(2)纺织厂不承担由于它向河流排放废水引起游乐场收入减少的补偿;(3)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不是游乐场;(4)游乐场生产函数中的投入要素除了一般的资本、劳动和土地外,还有取自于河流的水量和水质;(5)河流水资源既不为纺织厂所有,也不为游乐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游乐场收入减少完全不能反映于纺织厂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费用或成本核算之中,其结果是纺织厂产量越高,排放废水量越大,河流污染也越严重,游乐场的收入也越少,最后招致娱乐场所的关闭或另寻水源。我们称这种纺织厂给游乐场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为外部性,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案例2. 圈地运动与公地的悲剧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臵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公地的悲剧是产权不明导致的经济后果。一种资源在产权归属不清晰的情况下,会因使用者大量甚至过度利用而耗竭;由于缺乏产权保护,使用者不愿为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补偿,最终导致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只有当资源的产权明晰后,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资源的所有者才会对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公地悲剧在英国是和“圈地运动”联系在一起的。15、16世纪的英国,草地、森林、沼泽等都属于公共用地,耕地虽然有主人,但是庄稼收割完以后,也要把栅栏拆除,敞开作为公共牧场。由于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养羊业飞速发展,于是大量羊群进入公共草场。不久,土地开始退化,“公地悲剧”出现了。于是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这就是我们历史书中学到的臭名卓著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批的农民和牧民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土地,历史书中称之为血淋淋的“羊吃人”事件。但是书中没有提到:“圈地运动”的阵痛过后,英国人惊奇的发现,草场变好了,英国人作为整体的收益提高了。由于土地产权的确立,土地由公地变为私人领地的同时,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为提高。英国正是从“圈地运动”开始,逐渐发展为日不落帝国。“圈地运 ①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当今中国应当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环境目标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必须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所以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不能守着"秀山丽水"富不起来,"山清水秀环境美"不能成为贫困、贫穷、欠发达的代名词。早在1972年,美国着名学者芭芭拉·沃德和勒内·杜博斯在为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撰写的背景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中就提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环境只会遭到破坏而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发展才能解决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 ●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从实际情况来看,任何发展经济的行为都会有废物和废能的产生,而最终不可继续循环利用的废物和废能必然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经济发展会不会污染环境,而在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在具体的发展阶段是否可接受,经济发展的成就能否抵消不利的环境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可以完全不顾环境,全然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是说在发展的较低阶段,经济发展应该是主要的任务,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本身去单纯地从事环境保

护,也不能把环境保护看得比经济发展还要重要。不过,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阻碍了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时,也必须立即加以解决,而不应拖到将来去处理。 ●如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超越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过高的环境目标,将不仅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反而会因此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最终削弱我们不断改善环境的经济基础,这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尽管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变得十分迫切,但环境政策的制定却必须十分理性。如果光从环境本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那么环境政策的定位就会出现很大问题。在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实现基本的现代化阶段,无论从发展的主要任务,还是从经济实力来看,我们现在都不应该去追求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切实际的环保目标,如果执着地这样做,则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我国的环境治理而言,现阶段更现实的选择是要把环境保护目标与把经济发展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完全不顾环境保护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又能克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追求过高环境目标的片面性. ●发展中国家既需要面包,也需要环境,但最紧迫的需要还是面包,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它们一样把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的是健康的经济发展 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