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

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

于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

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惟有真实的

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

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

命运..贝多芬,米开郎琪罗,托尔斯泰正

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苦难

的生活,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

一本书>>.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

却永志难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

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

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

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

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明确:否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探究:讨论“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三)研读与赏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

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四)小结

本文是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五)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苦,也有乐。(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你们的苦难也许要多一些.)请大家来畅谈我们的苦难,让我们正确认识生活的苦难。

苦难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也不能忘本!

作业: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苦难

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在合作探究中提深对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的认识,去想象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精品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地方、问题、难点、自主、整体、合作、了解、思想、精神、基础、重点、能力、特色、反映、把握、拓展、解决、内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1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二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三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海伦·凯勒)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更多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围绕着作者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检查预习 1.听写----正音正形: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磨蹭翻来覆去 调教凄惨脊背枉读 【多音字】 hōng 哄哄声 磨 mó磨刀横 héng横行弄 nòng 捉弄哄 hǒng 哄骗 mò磨面 hèng蛮横 lòng 里弄 hòng 起哄 【形似字】 晾晾晒揍挨揍挎挎篮子鬃鬃毛薯红薯 谅谅解凑凑巧垮垮台鬓两鬓署署名 曙曙光 2.解释词语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温厚:温和宽厚。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调教:一是指调理教导(多指幼童);二是指照料训练(牲畜等) 忘本:境遇变好后忘掉自己原来的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迢迢: 【.近义词】哄堂大笑?哄然大笑: 形容词,两词都形容众多的人同时发出笑声。 “哄堂大笑”主要形容在某一室内场所里的人同时发出笑声,如“我们班在庆元旦文艺汇演时,班里的调皮大王的单口相声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哄然大笑”没有在某一室内场所这个限制,如“在小巷里一条小狗的精彩表演让行人们哄然大笑”。

初二学生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初二学生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一起看看初二学生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欢迎查阅! 初二学生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王爱政 济源市邵原镇第二初级中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 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贝多芬,米开郎琪罗,托尔斯泰正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苦难的生活,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明确:否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

公开课教案-《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目的: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教法学法:问题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回到第一单元,一起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这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知道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些年来同时写散文。第一本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山西,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回到山西老家,去感受作者经历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问题一:这是怎样一本书? 引导: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词句。 明确:凄惨的(“简直是一团纸……没有头尾。”)、父亲补全装订好的、完整的不同寻常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 感情:“难以忘怀……很难笑起来。” “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三:具体研读: 问题二:作者对这本书的感情是崇敬赞美的、难以忘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理解“难以忘怀”)

引导:再次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情。(用“谁+做什么”来概括) 明确:“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等。 问书考书灯下补书:亲情——我和父亲 裁书送书:友情——我和乔元贞 带狗背书:童趣——我和两只狗 转学带书:我对生命中第一本书的珍视。 问题:在这些事情、情感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最想突出的是什么? 明确:父子情 “问书考书”: 引导:让学生找描写父亲动作、语言、表情的词语和句子。 明确:“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并欣慰地夸奖”:疼爱。 “板起面孔”:生气、严肃。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 “逼”“楞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温厚。 “愁苦地望着”:不解,忧愁。 “父亲深深地叹着气”:父亲的善良,对乔元贞处境的同情,父亲对我的理解、尊重和宽容。 教学设想: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灯下补书: 引导:从这个情景中你读出了怎样一位父亲? 明确:善良、尊重理解孩子、乐于助人 教学设想:朗读。 总结:父亲:温厚、善良、宽容、理解;父子深情。 四、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深夜补书的情景,用细节丰富画面,再现父子深情。要求:从氛围、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想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在对生活的回忆中,暗含了牛汉对童年,对人生第一课的感谢。荒寒的生活中,父子亲情,同学朋友乡邻情义,上学的乐趣构成了牛汉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些生活,其中的故事,历经几十年后,依然是一笔受用无尽的终生财富。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思路方法 本文语言浅易,故事内容简单,通过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多层含义,可以由浅入深,从概述故事内容出发,引入人物身上的真情,进而领悟文章的主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重在品读重点语句,品味其耐人寻味的深意。为了加强学生对特定年代苦难生活的感触,采用同题材文章对比教学,以比较阅读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苦难与人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多重含义。 2.学会结合作品中的重点语句,从而认识“不能忘本”内在意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辩证地看待知识与命运,苦难与人生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之间情感。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语设计 引用导入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这是现代诗《华南虎》中的诗句,诗人牛汉用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只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今天,我们将再次学习他的作品,通过一篇回忆性散文来品读这本承载了人生历程中独特感悟的《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 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 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2精品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孩子求学艰辛及人们在艰辛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全文,合作探究学习,引发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心感悟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 2、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3、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诗人,在严酷而荒诞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觉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的历史职责。他的诗更多地带有反抗现实而义无返顾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点。时代的苦难使它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特的感悟,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作者追忆《我的第一书》时,以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把苦难的生活渲染得充满温情,把恶劣条件下的学习写得趣味横生。在荒寒的背景下,不尽是辛酸,也有着抹不去的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作者童年时期的苦与乐,才算达到了语文教学上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为目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本书时候,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牛汉 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2、积累字词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义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知书识礼翻来覆去奥秘凄惨 3、整体感知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

的故事。 要求: 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②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③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读过文本,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表现了哪些情感。 讨论、点拨: ①父子情。如父亲关心“我”的学习;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 ②同学、朋友情。如:“我”把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半给了家庭困难的乔元贞等。 ③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一次珍贵经历。它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深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文简介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文简介 导读: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

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育才中学王丽英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第一本书》是新编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品美文。在本课应完成任务是通过对第一本书的追述,体会当时生活的苦难,培养学生珍爱生活、热爱生活。 2、教学目标: (1)理解目标: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 (2)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对第一本书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珍爱生活,热爱生活。 (3)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通过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及双关手法。 难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整体感知,老师朗读(或听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师生互动中逐步理解全文的主旨。欣赏有关特定环境的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第一本书,但你对你的第一本书有怎样的印象?(让学生个别作答,引入正文)……的确,有的同学对第一本书的印象已经模糊,但我相信你的第一本书无论是哪一本,最终也是完整地保存着一页的,但在牛汉来讲却是一截两半的第一本书,你们会想原因如何?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两截”的第一本书。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确立目标: (出示投影)让学生读,教师强调重点。 “第一本书”的含义 三、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作答后归纳: 作者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记叙了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事情:父子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人与狗之间的情趣,这都加深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2、从文中找出体现亲情、友情等感情色彩的句子。 3、结合背景与现今对比理解“第一本书”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讨论作结,提高分析概括力)。 4、理解有关语句含义(进一步把握主题脉络)。 ①、作者介绍“我的第一本书”的惨状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给我们留下非同一般的深刻印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当堂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一、基础部分(共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凄惨(cǎn)幽默(yiōu) B.催眠(mián)马鬃(zōnɡ) C.崇敬(chónɡ)惩罚(chénɡ) D.皱纹(zhòu)麻雀(què)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磨磨蹭蹭奥密 B.轰堂大笑装订 C.翻来复去塾师 D.知书识礼梦幻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1.通观全文,“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试评价画线句。(3分)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二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 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

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67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出示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 生惟一的一本书”? 再读课文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三)、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