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春哲学基础作业三

12春哲学基础作业三

12春哲学基础作业三
12春哲学基础作业三

12春哲学基础作业三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

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C)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满分:2 分

2.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C )

A.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3.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满分:2 分

4.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A.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满分:2 分

5.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满分:2 分

6.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D )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满分:2 分

7.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满分:2 分

8. “守株待兔”者犯了下述错误(B)

A. 夸大必然性

B. 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 否定偶然性

D. 形而上学

满分:2 分

9. 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B )。

A. 彻底抛弃旧事物

B. 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 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 完全否定旧事物

满分:2 分

10.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C )

A. 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 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 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 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满分:4 分

2.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C、D )

A. 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 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 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 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满分:4 分

3.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A.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 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 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 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满分:4 分

4.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表现为(A、B、C、D )

A. 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B. 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C. 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D. 同果同因,异果异因

满分:4 分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C )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 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满分:4 分

6. 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B、C )

A. 事物的内部矛盾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C.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D. 事物的外部矛盾

满分:4 分

7.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C、D)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满分:4 分

8. "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A、B)

A. 把必然性绝对化

B. 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唯心主义宿命论

满分:4 分

9. 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D)

A. 要坚持适度原则

B. "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满分:4 分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C )

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外因有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启示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B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体现了内因的决定作用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量变是由次要矛盾引起的,质变是由主要矛盾引起的。(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即优点和缺点。(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都是相对的。(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统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联结的,它们不是单独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转化的,在现实中不断产生出可能性,可能性又进一步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

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转化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需要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

正确估计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或创造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力争实现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促进事物的发展。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一、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一、单选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 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B.《神圣家族》的完成 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 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一、单选题 3.事物的规律是() 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一、单选题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一、单选题 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B.实践——认识——实践 C:C.概念——判断——推理 D:D.感觉——知觉——表象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一、单选题 6. 杰出人物是() 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参考答案:A

一、单选题 7. 下列不属于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的是() A:A. 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 B:B. 实践使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 C:C. 实践建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D:D. 实践是主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 参考答案:D [论述题] 四、简答题 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参考答案: 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同时也指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之间发生的多种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内外交织、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系统,任何事物都是世界整体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子系统,并通过它体现出与其他事物或系统的相关性和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这一范畴,揭示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客观本性。 [判断题] 三、判断题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使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参考答案:正确 [多选题]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

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复习作业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8、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 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这一观点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 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及答案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生无聊,世界不值得留恋,这种思想属于(悲观主义 2.哲学思想主要解答(世界是什么 3.哲学思想派别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我们主观精神以内的东西,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5.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转化为另一种质态的变化 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其加速或延缓作用 9.事物的假象是(歪曲的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二、判断题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 2.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对) 3.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无任何合理的成份。(错) 4.原因和结果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对) 5.新事物是指那些力量强大、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事物。(错) 6.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起点,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终点。(错) 7.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者,必是成功者。(错) 8.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能上升为理性认识。(错) 9.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对) 10.认识正确与否可以用科学理论来检验。(错) 三、分析题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人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 答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为人的水平、生活素质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才导致有不如意的事发生,马克思说世界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当代社会物理学说世界就是相互各种作用。世界是一个系统,人是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起到了调解个体间需求的作用也造就了世界与社会的复杂性首先个体的欲望是可能不合理的那么必然不能如意因为会影响世界与其他元素的平衡次之即使每个个体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但是世界是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 作业_3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8-03-08 09:21:15 一、单选题 1. A. 地理条件 B. 生产方式 C. 人口因素 D. 社会意识 答案 B 2. ? A. 人类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 B.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 C.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 D.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答案 B 3. ? A. 只有不断 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B.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 C.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D.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答案 B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标志( )。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4. ? A. 政治法律制 度与军队警察 ?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答案 D 5. ? A.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 B.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 C.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 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答案 A 6. ? A. 先进与落后、革 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 B.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D.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7.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 )。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 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C.②④ D .③④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 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 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qgn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 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 9?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1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有史以来的哲学理论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这是哲学的存在论形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哲学”,则是指哲学的价值论形态。 2、关于哲学最具原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界定,当首推爱智慧说。 3、学科的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公共性。 4、现实的主体形式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是学说的特点。 5、学说的内容常常超出纯粹科学和知识的范畴,而表现为一定的多样化,例如, 各种人文社会学说体系中,通常都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属于学术系列的内容,即关于学科公共内容的叙述和问题解答;二是属于价值系列的内容,即反映特定主体 的现实立场、生活视角、思维个性、价值取向等特殊性的内容。 6、中国传统的学科设置,曾是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莱划分的“孔门四科”,或以“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词章之学”为内容的“儒学四门”,或以“经、史、子、集”为对象的四大部,等等。经学或经史之学,历来被看作是中国的哲学。 7、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哲学,正式取消了经学科,将其内容分解到史学、哲学及文学等门类之中,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得到确认。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柏拉图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ABCD )、美学等,阐述了哲学的核心 问题和框架,奠定了哲学大厦的基本蓝图。 A.本体论 B.认识论 C.伦理学 D.政治学 2、培根认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有记忆、想象和理性三种,相应地,人类知识也可分为( ABC )。 A.史学 B.诗学 C.哲学和科学 D.文学 3、通常构成哲学对象的有下列基本视域。( ABD ) A.物的世界 B.人的世界 C.神的世界 D.概念世界

春哲学基础作业3答案

11春哲学基础作业3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得分:0 1.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2.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3.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4.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 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 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 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 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5.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 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B. .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C.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D. 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6.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1

A.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7.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 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 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 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D.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特殊性 C. 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运动、发展的原理 C. 普遍联系的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0.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总体评价: 11春哲学基础作业3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0 1.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ACD )。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 BC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 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 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否定之否定规律(C)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D)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3.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4. 发展的实质是(C)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量变 5. 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A)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思想范畴 D. 广泛的社会范畴 6.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C) 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7.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8.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9.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 (D)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B)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11. 人脑是 (C)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整理)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世界观 满分:1 分 2.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的变化 D. 人的自觉能动性 满分:1 分 3.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满分:1 分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满分:1 分 5.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 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 满分:1 分 6.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风气 满分:1 分 7.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满分:1 分

8.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满分:1 分 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人和世界的问题 C. 人和自然的问题 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满分:1 分 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人和世界的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满分:1 分 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满分:1 分 12.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满分:1 分 13.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满分:1 分 14.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满分:1 分 1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哲学部分练习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专家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某地一名曾经是“学习标兵”的初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留下两份遗书后服毒身亡。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这种看法…… () A.没有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 B.没有分清事物的主流和非主流 C.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分清事物的重点和非重点 答案: A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一分为二方面的知识。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的错误在于 A、B、C 三项,其中B、C两项不如A项全面,故A 项是最佳答案。 D项 讲的是主次矛盾,与试题的内容不相吻合。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这体现了() ①事物既对立又统一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以胡锦涛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密切联系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①②④正确。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关键,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国防建设这一次要矛盾,故题肢③也正确。 1、在实践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A )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教育艺术活动 3、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D )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B )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3.“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这说明在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B.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C.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

川大17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4作业答案10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熹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20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地理条件 ? B. 社会意识 ? C. 人口因素 ? D. 生产方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1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 A.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 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 C.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 D.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3. (5分)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标志( )。

? A.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 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 D.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B.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 ? C.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 D.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1.3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 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 )。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马克思哲学大题试题答案试题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P32) 二、简述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答: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4) 三、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P41)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的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P47)五、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P51) 六、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P70) 七、简述(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意义以及条件。 答:意义:1、只有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8090800155 姓名胡中贤 课程代码110006 课程名称哲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 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 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天人相即 B.体用合一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 A.天道观 B.人道观 C.阴阳五行说 D.《诗》、《书》经典化 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荀子 B.韩非 C.邹衍 D.吕不韦 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ABC )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黄帝内经》 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 B.法 C.术 D.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3.事物的规律是(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实践——认识——实践) 6. 杰出人物是(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二、多选 1.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决定认识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简答 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 答.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包括: 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第一,新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它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旧事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消极内容的抛弃,又是对它所具有的积极内容的继承和保留,增加了一些为旧事物不能容忍的新内容,新事物的这种特殊本质,决定了它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必定要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战胜的。总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事物的本质来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历史的逻辑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 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灭亡的旧事物。 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 答: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人是唯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自然界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 ②在造就自然基础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第一,实践决策。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第二,实践目标的制定。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