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9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009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009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009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于港口建设

B.①处适于村落的建设

C.该段最有可能位于上游

D.①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2.符合①①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①①①①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第下列问题。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①①①

B.a处沉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

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

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扇形地貌为

A.河流堆积地貌

B.海水侵蚀地貌

C.河流侵蚀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5.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越来越低

B.地势越来越平坦

C.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D.河水流速越来越慢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①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①地表基岩广布①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多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

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8.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右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9.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

10.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11.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3.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14.与“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是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15.右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重排下列数码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①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①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①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

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A.I—①—①

B.①—I—①

C.①—I—①

D.I—①—①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18.形成该洞穴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冰川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读某滨海区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希腊

20.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厦门市鼓浪屿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大岩洞,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

发出咚咚声,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下题。

2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河流侵蚀

2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台湾岛东北海岸有一群海岸怪石,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由于逐

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回答下题。

23.“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

24.读以下三幅景观素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乙,丙。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填“甲”“乙”或“丙”),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三种地貌都属于地貌类型。

(3)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地区(干湿地区)。其迎风坡以作用为主,其背风坡以作用为主。

25.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判断理由是:图中出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貌名称)。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①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所展示的地貌类型在形成上有什么异同点?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单元练

选择题

1 - 5:DAAAC;

6 -10:DCACB;

11-15:CBCCD;

16-20:CADAC;

21-23:ACA;

非选择题

24.

(1)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新月形沙丘

(2)丙甲乙堆积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区)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25.

(1)B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柱

(2)C冰川侵蚀作用

(3)A、E同:均为风成地貌,异:A为风力侵蚀作用所成,E为风力堆积所成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A.①B.② C.③D.④ 8.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海水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段河流阶地分布示意图。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123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和()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气温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5、土地坡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每题2分,共30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1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13、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14、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5、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每题2分,共24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东西面低 2、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A、沉积 B、风化 C、侵蚀 3、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4、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条件。()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5、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 B、地幔 C、地心

第1章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一章地球环境 第一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洋,它是海洋的主体。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则称为陆地。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的组成部分。 在5.1×108km2的地球表面积中,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29%。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约为2.5∶1,海洋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至少在太阳系是独一无二的,故有的学者曾严肃地称地球为“水球”。 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以新西兰东南为中心,包括太平洋主体的半球,海洋占90.5%而陆地面积极小,因而有水半球之称。从传统的南北两半球来看,陆地的2/3集中于北半球,占该半球面积的39.3%,其中只有20°—70°N间陆地面积(约6.02×107km2)略超过海洋面积(5.22×107km2)。在南半球,陆地只占总面积的19.1%。其中的30°—70°S,陆地只有7.30×106km2,而海洋面积达1.048×108km2。尤其是50°—60°S陆地只有2×105km2,而海洋面积达2.51×106km2,成为按纬度划分陆地面积最少的区域。 有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海陆分布的对蹠现象(antipodal)。如以四个古老大陆(加拿大、西伯利亚、南极和欧洲)做顶角作出一个四面体。则它们所对应的面分别为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实际上,地球大陆上任一点的对蹠点,95%以上可能是海洋。有些研究证明,海陆对蹠分布乃是随机性的表现。 全球共有七个大陆,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虽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为分界,但实际上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合称亚欧大陆。所以也可以说全球共有六个大陆。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与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各以自己的海岸线为界。各大陆面积及其占全球陆地面积和全球面积的百分比如下: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湘教版) 一、选择题 1.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是 A.a→b→c B.b→a→c C.c→b→a D.b→c→a 2.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3.地球仪上的经线是() A.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B.长度不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4.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为() A、6:4 B、7:3 C、4:6 D、3:7 5.用等深线表示海底起伏,某处等深线密集,说明该处() A.平坦 B.陡峭 C.起伏和缓 D.为海底盆地 6.下列数据中,错误的一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4万千米 C.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短21千米 7.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称为() A.大陆 B.大洲 C.半岛 D.岛屿 8.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约154米,两者的相对高度是() A.8693米 B.9099米 C.8690米 D.8998米 10.一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南行④向北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关于我们鞍山胜利广场位置(41°N,123°E)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B.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C.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读图,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关于a、b、c线描述正确的是 A.b线是南极圈,南极洲全部位于b线以内 B.c线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a线与b线间无太阳直射 D.c线与b线之间是南温带 13.当太阳直射b线时,无锡市可能出现的现象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草长莺飞二月天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湘教版)教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 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纬的划分标准 3、理解经纬网并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4、培养学生观察、演示、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理解经、纬度及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 地球仪、经纬网仪、经纬网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遥望星空,看到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呢? 一、地球的形状 1、学生预习,回答地球的形状 2、展示地球卫星图片,理解地球的形状 (过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3、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4、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5、设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6、设问: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学生阅读P15材料,回答) (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1、学生阅读P16图2-5,用图中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教师利用“中国的面积”“珠峰的高度”说明地球之大。 (过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详细情况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 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 质 构 造 及 苴 丿、 对 地 貌 影 响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影响 实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 1?3题 1.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 .背斜 C 2.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向斜 D .断层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 从甲列丁岩魁从港馳斷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 —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採地区地険构适胡面示竄as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 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_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石灰石砂岩花倒坯等窩维地扁界掩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 (2)绘图:在地垒一侧箭头向上画,地堑一侧箭头向下画。(3)AC (4)① 该处为向斜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在中国地形图上,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海洋)多,(陆地)少。 3.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其中地震多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 沙砾)、( 沙)、(粉沙)、(黏土)、,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6.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7(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雨水降落地面带走了一部分(土壤微粒)就是(侵蚀)。 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高原无平地,平原无起伏。(×) 2.大陆板块很稳定,不会移动。(×) 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5.动植物完全依赖土壤生存,却不曾为土地做过什么。(×)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7.侵蚀和沉积是流水特有的搬运土地的现象。(×) 8.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9.土壤在水中是按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B. )代表海洋。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2.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C ) A.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缓慢的 3.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B. ) A.沙 B. 黏土 C. 粉沙 4.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C ) A.大石头 B.细沙 C.鹅卵石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B.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 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谈一谈你的看法。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来源。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 2.了解纬线的定义,理解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含义和纬度的分布,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 3.了解经线的定义,理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含义和经度的分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 1.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东经、西经的判断。 自主合作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1.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______,赤道略______的不规则球体(旋转椭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_________km.赤道周长约_________km。 思维延伸: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位置。 【跟踪练习】 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约为() A.40cm B.20 cm C.200 cm D. 400 cm 二、地球仪 (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1.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两极,北极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指向_________;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地球仪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时针方向转动;从地球仪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时针方向转动, (二)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点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赤道将地球平分为_____、_____两个半球。 (三)经线和纬线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辽宁抚顺一中期末)图1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所示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岩浆喷出 D.流水沉积 (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图2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3.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堆积 D.海浪侵蚀 4.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 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 B.平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 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 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读图3“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沙漠中竖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4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7—9题。 图4 7.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8.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是()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早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9.上述地貌最可能分布于() A.湖南、江西 B.云南、贵州 C.内蒙古、新疆 D.河南、山东 (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图5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10-11题。 图5 10.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2020·山东临沂重点中学高一联考)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6,完成12-13题。 图6 12.“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 13.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种地形景观图(如图7),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15.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20·河北安平中学高二月考)读黄准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如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案晋教版

1.1 认识地球面貌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 (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__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__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5.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造成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压力越来越()。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4.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说来,()的颗粒先沉积,()的颗粒后沉积。 5.()和()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6.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7.岩石在()()()()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风化现象。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小石子),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0.土壤中还有()和()。()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判断题。 1.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2.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相同的地形地貌。()3.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4.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5.在各种力量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有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是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地震、火山。() 8.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 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等第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 分)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由于受(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风化)。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土地(侵蚀)。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新疆的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C)。 A、高 B、低 C、大 4、地壳主要是由(A )构成的。 A、岩石 B、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B )。 A、侵蚀 B、风化 C、沉积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小到大分为( C )。 A、沙粉沙沙砾黏土 B、沙砾沙粉沙黏土 C、黏土粉沙沙沙砾 7、(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C )流域形成。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9、深圳地形主要以坡度较缓的低矮山岳为主,这种地形属于什么地形?( C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10、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B )。 A、牛顿 B、高士其 C、赫歇耳 1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B)多高山,(A)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C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2.2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两课时)三维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 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 生 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 板 第二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 生 师 板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主备人李红英 审核人高文玲

师 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 生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 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 板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 板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 生 师 生1. 2. 师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2)教学重点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51.“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有哪些教学内容? 答: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中第5课“雨水对上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 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上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中“资料库”。 52.本单元的编排依据课标中的哪些内容? 答: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的“地球的概貌”和“地表的变化”。 5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结构是什么? 答:本单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地球表面是怎样的(地形)”;第二部分“地形变化和原因”。 54.“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科学概念? 答:(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改变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5)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6)土壤包含岩石风

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于、沙、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8)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9)上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l0)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55.“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在科学探究方面有哪些教学目标? 答:(1)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4)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5)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士壤被侵蚀的程度。(6)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7)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56.“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教学目标?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 层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 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 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 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 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 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 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 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 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 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 类型概念规模举例 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 成的山岭和谷地 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 拉雅山系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谷地 分布广泛,规模大小 不一 华山、庐山、泰山 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 出,冷却凝固形成 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 长白山主峰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利用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背斜向斜 一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 地形 倒置 (差别侵蚀) 成 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 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 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变质 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