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茂名市第十二中学陈江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

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能否借助古老的中华文化为民族的腾飞找到一次机遇呢?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1.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七陋”,即鼻露孔,嘴露齿,眼露睛,头圩顶,耳垂肩,手过膝。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孔子整理和编订古籍

孔子68岁时,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据说,《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易》、《春秋》被奉为儒家“五经”,成为我国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到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即使1905年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

《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2.思想主张: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仁”:子曰:“仁者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仁”是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

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

忠:中人之心,故为忠。尽力为人谋。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如人之心,故为恕。推己及人。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现:

对统治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对普通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3)“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是说

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师:“这里礼”什么含义?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正名”就是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如何评价“礼”

参考答案:积极方面: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传统美德)消极方面: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保守,被后世统治者用于阶级压迫的工具。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

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4)政治主张:子日:“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5)哲学思想(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远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生:敬鬼神而远之。

师:孔子迷信鬼神吗?

生:不。

师:孔子是无神论者吗?

生:不是。

师:那孔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呢?

生:人事。

师: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

生:务实态度。

(6)教育思想:①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思想

②主张“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教学方法,

③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④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

生:1、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

2、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

3.地位:不被重视成为正统影响深远。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影响:

师:孔子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周游列国十余年,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什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生: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国变革、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需要。

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有哪些思路?

生:对中国、对世界;对当时,对后世。

1、在当时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2、对后世: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3、对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同等齐名,与莎士比亚等一样相信和谐、等级和社会秩序。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同等地尊奉为

教育学的奠基人。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系当今社会和自身的情况,讨论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分析应如何汲取孔子的智慧。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学生探究:你怎么看当代世界所掀起的“儒学热”现象?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师:孔子在向谁请教问题?

生:老子。

师:老子在问道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龙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

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师:老子有哪些深奥的思想让孔子如此感叹呢?生:“道”

(1)哲学思想:学说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师:道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效法)道,道法自然。”

生: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师:根据材料你能评价老子的“道”吗?

生:积极意义: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中国古代第一个探求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消极影响:客观唯心主义。

(2)哲学思想: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师:阅读材料,概括出老子的主张。

生:辩证法。

师:材料反映了辩证法的哪些内容?

生: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师: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主张?

生: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师:你能评价老子的辩证思想吗?

生:积极方面: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消极方面: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小国寡民”

师:无为的含义是什么?

生: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师:老子主线无为而治,结果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生: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师:这说明老子向往什么样的社会?

生:原始社会。

师:老子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分析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政策?

生:愚民政策。

老子名言: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

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代表作:《道德经》(《老子》)。

地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积极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愚民。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总结】:

毋庸讳言,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资本社会的金钱观,传统文化的断层,文革间混淆了的是非观,非常不幸的纠缠到一起,引发了精神思想领域的严重危机。目前精神道德上的种种弊端,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社会,毒害着青少年们。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发出的痛苦呐喊。救救孩子,用传统文化去充实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在今天向全社会发出的强烈呼声。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高瞻远瞩认识到这一点,最近国家有关部门接二连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通知,更加证明我们提出这个倡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老师们,想让您的学生拥有良好品德吗?“温、良、恭、俭、让”,经书里面有。

家长们,想让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慧吗?“仁、义、理、智、信”,经书里面有。

朋友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经书里面全都有。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它只注重阐发圣人之言所包含的治国之道,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验治国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

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课孔子与老子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孔子与老子 主学习 一、孔子的学说 1 ?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3 .思想主张 (1) 思想核心: ①“仁”。内容:“仁者爱人”;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内容:“克己复礼”;途径:“正名”,达到名正言顺。 (2) 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 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 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4 .影响 (1)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 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 .简介: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3 .思想主张 (1) 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 “天命”的绝对权威。 (2) 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孔子的思想体系 礼碱〈仁/讳聊有枚无朋 [易错提醒] “仁”和“礼”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概念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实现“仁”的外在手段和保障。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遵循“礼”才能达到求“仁”的境界。 [名师点拨]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 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高一历史: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孔子与老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1.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 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和“克己复礼”。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 ②提倡“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 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 (1)在诸国争霸和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P1-P4,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知识存盘】 专题知识梳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 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主张:孔子重视周礼,主张“仁”“礼”结合;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堂检测】 1.《淮南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孔子、老子政治思想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 设问法、讨论法、创设情景启发法 四、教学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孔子三千弟子的图片,然后引用近代学者夏曾佑的一段话,他曾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讲授新课]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小档案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子诞辰五十五周年庆典、德国和韩国所立孔子的塑像、世界看孔子、当代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

老子与孔子 优秀教案

老子与孔子 【教学目标】 1.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记忆孔子、老子的一些名言,大致理解孔子的“仁”、“礼”,老子的“道”的思想内涵。 2.理解孔子由凡人入“圣”的过程,并与课本的文字介绍相印证。 3.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评价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人个性形成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它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老子和孔子。 讲授新课: 一、老子 (一)老聃和《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周朝的皇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

了“天命”。 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 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三)评价。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二、孔子。 (一)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二)孔子的思想学说。 1.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5.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三)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孔子与老子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则在“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中占重要地位理应作为重点。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本节课通过大量展示学生较熟悉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而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与现实。 我所带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曾经做过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68%的人更愿意接受传统授课方式,43% 的人认为老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调整思路既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些材料,能较容易的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基本能掌握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感悟两位智者的风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看来以后在选材方面要特有针对性,难易适度,使学生敢放手去做、有能力做,这样孩子们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能主动去做。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 另外,教材P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则认为,道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不敢苟同,原文中的“无知无欲”我们可以理解为“使人民没有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欲望”,天下人的欲望淡了,人心就厚道了,人心厚道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有什么不好吗?要说后世有人利用此思想误导民众,那也绝非老子思想的本意,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学生反思 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我是怎么学的? 我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提高? 请用笔写下来,这就是你的收获!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关于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squo;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squo;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 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squo;制礼作乐 ’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 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据史记载,孑L子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第三次问礼,老子已经告老还乡,此时孔子四十岁。孔子想把书籍典册藏于周王室,因此想拜托老子,老子拒绝了。老子认为所有大爱仁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私。此时,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四次问礼,孔子已经五十岁。老子的思想已经超脱世间的束缚,而孔子依旧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奔波。老子认为,强求这个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运行或者改变,不如出世,看着这个世界改变,自己

高中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教师: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的生平和活动 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教师:大家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的思想 ⑴思想核心:“仁”和“礼” 出示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材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提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仁,指仁爱,仁者爱人。 教师提问:怎样“爱人”? 学生回答: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教师出示材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教师提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 修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日照实验高中秦玉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材料一:1.孔子三岁丧父,十七丧母,家境贫寒;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3.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 问题:对于孔子生平,你有什么感想?孔子一生历经贫穷艰难曲折,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学以致用”,“兼善天下”,为使社会“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奔波努力终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材料二:1.子曰:“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刚毅木讷近仁” 2.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六》 3. “因民所立而立之”“苛政猛于虎也”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基本内涵有哪些,体现怎样的精神?实现该思想的方法是什么?该思想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1 “仁”; 2 关心关爱他人、恭敬、宽容、诚信、机敏、恩惠、意志坚韧,勇敢雄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遵循“忠恕”之道; 4 a:有利于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民众的素质; b: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 有利于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材料三:1.“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 2.“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孔子的“仁”和“礼”有着怎样的关系?1 “礼”的思想2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他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3 评价:企图用周礼的制度恢复已经崩溃的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4 “礼”是手段和保障,“仁”是根本目的。 材料四: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怎样的哲学思想?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孔子对解决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有着怎样的设想?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1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3 面对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孔子主张用周礼的社会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用德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日常教学中,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里,这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中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里,孕育着我国教育法的雏形。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孔子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演变”出发,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孔子思想部分。课前,安排同学们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要求同学们对二者的思想核心和特点进行归纳并模拟春秋时代孔子与老子的生活。 课前,我开始播放《三字经》,同学们就迅速的回到座位跟着朗读。开始上课,《三字经》视频暂停,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教师说:《三字经》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等,它不仅属于汉民族,还有满文、蒙文译本;它不仅属于中国,还有英文、法文译本。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掀起热潮,成为儿童的必背读物。同学们知道他的思想源头吗有同学说是儒家思想,有同学说是道家思想等,自然的切入主题(多媒体展示老子与孔子图片)。随后,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自行组队——孔子代表队和老子代表队(剩下的同学做适当调整,作为两支代表队争取的中间派),推选出组长代表本队阐述各自的思想。假设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你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主张被大多数人接受怎样让我们这些中间派站在你们一边孔子代表队说:我们曾经也是显耀的贵族,现在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都是统治者的任意刑杀、苛政所为,要让国家稳定,统治者在政治上应做到“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即”仁者爱人”。老子代表队问:如何才能做到“仁”呢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我说:哪位同学可以讲个历史故事来佐证“仁”和“礼”呢孔子代表队举“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害了,但她却不愿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到:“苛政猛于虎也!”这个故事就是儒家思想“仁”在政治理论上的反映,要求“以德治民”,接着一位同学说: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地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这些故事是课本中没有的,我感慨于同学们的用心,也被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感动。这时老子代表队抓住时机发言:这个思想具有保守性,是要维护没落贵族的利益,维护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孔子代表队怎么看经讨论后回答: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仁和礼是分不开的,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具备“仁”的内在品德,就会自觉地遵守“礼”。

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题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岳麓版 (答题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 (02年上海卷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3. (02年天津卷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5. 下列对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6. 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7.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抽象的概念 C. 具体的物质 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8.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 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9. 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 C. 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0. 如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1. 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 “无为而治” B. “守静” C. “忠恕”之道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12. 《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 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13. 关于老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对天命论 B. 其哲学思想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作业2

卽学视练叽固新剤 [随堂检测] 1 ?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在群居的生活中, 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害。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从材料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 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可以看出这需要思想 的指导,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故选C项。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 ?有教无类 B .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解析:选A。“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 则,故A项正确。 3?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 ?“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 ?“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解析:选D。“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不是任何事都不管。 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 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 ?因材施教 解析:选B。题干中“不知有之”“自然”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为B 项。A、D 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 C 虽是道家的主张,但不是题干材料要体现的, 故排除A、C、D 三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