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篆刻鉴赏感悟

篆刻鉴赏感悟

篆刻鉴赏感悟
篆刻鉴赏感悟

篆刻鉴赏感悟

在这大三的第二学期,我选了篆刻这一门课程。其一,周围蛮多同学学过这门课程,都说是蛮轻松的课程;其二,我也想练练自己的动手能力,给自己刻个印章。总的来说,两者都各占一半吧。

说实在的,上周老师的课的确是蛮轻松的。课堂上将的内容不仅包括篆刻,还有是很多老师自身的经历感悟。所以说,上完这门课程,收获的不仅仅是篆刻上的那点皮毛,还有的就是人生上的一点建议、想法。

十周的课程其实是很短暂的,现在正在电脑前慢慢码字的我回想这前九周学到的那些篆刻皮毛,无非就是篆刻方面的一些历史,一些比较出众的篆刻艺术家及其他们的风格之类的。真正让我们操作起来那就不行了,真正的学习可能就是以后能否在这方面加以恒心钻研了,正如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讲的那样,篆刻需要坚持与兴趣。

篆刻最早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时候都叫玺,可是自从秦始皇之后,只有皇帝一个人的印章才能叫玺了。汉代的时候产生了章,印章上的字是秦代小篆。一般的印章只有2.5到3公分见方。说到篆刻,就不得不说篆刻的祖师爷了,祖师爷叫文彭,是文征明的大儿子。听老师说就是他开创了在石头上刻字的历史,现在他留在世上的印只有两方,一方在上海博物馆,另一方则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但就老师看来只有上海博物馆那枚才是真的,台湾那个是假的。说道上海博物馆,老师是极力推荐我们去参观一下的。

说道流派,篆刻上有两个大派,皖派和浙派。皖派由邓石如开创,采用的是冲刀法,风格流畅。而浙派的创始人丁敬,用的是切刀法,风格显得苍老方劲。篆刻上的大家有很多,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仕陵、齐白石、赵叔孺、王福庵等等。

那些名家们刻出来的印章,或者秀气、或者遒劲、或者挺拔。当然不是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比的。我第一次刻印,忙活了大半节课,出来的效果很是令人自卑呀,我自己也看不下去的那种。厚着脸皮拿到老师那边要点评。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老师也没多说什么,说我的字刻得太细,让我加粗。回来第二次刻章,线条相比原先那个加粗了不少,心想这次该差不多了,但老师还是让我加粗,经过这两次加粗,线条明显宽了一圈,效果果然不错。但仔细看看自己的印章,很明显能看到线条刻得有些粗细不均,深浅不一。但不错了,总归拥有人生第一枚印章了。

十周匆匆而过,考试周也就要到了,考完试,如果有时间的话,去一下老师极力推荐的上海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施王凯

09123857

通信

吴让之篆刻作品经典赏析

吴让之篆刻作品经典赏析 吴让之一生精研邓石如篆刻,对邓石如篆刻的各种样式加以锤炼、整理,使之穗妥、精致。再加上对汉印的体悟,以及浑厚的篆书修养,刀笔相融,完美地呈现出他的艺术魅力,以致于吴昌硕认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吴让之在篆刻上取得的成就和他的篆书是分不开的,其篆书和篆刻互为滋养,相互渗透,是同一种思想在不同材质上的共同体现,承载了他的艺术思想。“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篆书作品,是皖派书家中弘扬邓石如篆书而能旁滲多方的集大成者。 吴让之强化了皖派长于冲刀的流派特征,独创了“披削法”,能充分表达笔意,有如铁笔作书,直接了当地把他的篆书形质,还原在石面上,充分在表现了其篆书的婀娜多姿,圆转流畅。用刀如用笔,使得所作更具韵律感和笔墨情趣,有“神游太虚,若无其事”之妙。 篆法与刀法的相互生发和直接对应,使其作品更能传达情绪,表达感情,篆刻作为一种抒情的方式,在他的作品里被表达得极为透彻,从而为篆刻史展现了一幅水墨淋漓、多姿多彩的优美长卷。 经典解析: 吴熙载印 此印师法汉私印而隶意更足,刻痕爽利,有如书写。布局钗对角呼应,边界有三处崩残,既团聚了气脉又修饰了留红,吏红地具有节奏感,也强化出了左右两排之间留红

的醒目、明确,突出了印眼所在。两块精巧的留红一上一下,醒目耀眼,宛如双眸,从而能“真放在精微”了。回到印面上,用刀极为随意,单双刀结合,深凿浅刻并施,刀痕组合有速度感,节奏奔放,自是大匠把式。 熙载之印 此印分布平整,书法谨严,而印面效果又能如此生动,则归功于吴氏刀法。该印用刀浅行、深凿并施,信手拈来,随意之极。少数线条在深刻的基础上“披削”加宽,既精确了留红又加强了章法的对比关系。“载”字崩残并笔是视觉重心,具力量惑,突出了留红的呼应。印面刀光剑影,用力极其抒情,披削法的运用既准确地表达了书写性又呈现出苍浑醇厚的质感,神采奕奕。 仲陶

剖析小说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剖析小说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发表时间:2016-12-30T13:51:59.07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10月作者:任小康[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也在进步,教学工具也在增多。 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初级中学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也在进步,教学工具也在增多。从只有黑板、粉笔、粉笔擦,到现在拥有多媒体教学仪器、音响等。所以老师需要充分运用这些教学仪器。例如,制造优美的意境时,多媒体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部分与小说有关的音乐、录像或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到小说表达的场景与意境,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老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要主动引 导学生领悟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感受小说的语言美感,寓情于景,激励学生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尽情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感受语言带来的美妙体验。所以,老师要不断发掘小说的内容,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看到不同的世界,体验小说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内涵鉴赏小说学习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必选的内容,也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环节。学习小说,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更能够让我们间接地体验到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方面。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组织学生学习好这一个章节,掌握小说的特点。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雄风下,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素质包括阅读、领悟、品鉴现代文。但是,现代社会中却有这么一种现象,许多学生对阅读文章不感兴趣,阅读能力大体不高,这值得教育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生不仅是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文化的传承者。小说中并不缺乏跌宕起伏的情景,并不缺乏真情流露的画面,并不缺乏提点人生的道理,但是缺乏的是读者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怎样才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成为小说审美的关键一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一位老师”。人们对于一件事物有了兴趣,就有探索它的热情,就会主动去探明究竟。小说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产生兴趣,就会主动阅读文章,久而久之,就会体会到小说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小说的美,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所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老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呢?这是给老师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也在进步,教学工具也在增多。从只有黑板、粉笔、粉笔擦,到现在拥有多媒体教学仪器、音响等。所以老师需要充分运用这些教学仪器。例如,制造优美的意境时,多媒体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部分与小说有关的音乐、录像或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到小说表达的场景与意境,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老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要主动引导学生领悟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感受小说的语言美感,寓情于景,激励学生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尽情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感受语言带来的美妙体验。所以,老师要不断发掘小说的内容,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看到不同的世界,体验小说的乐趣。 二、深入字里行间,欣赏小说语言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字字珠玑,每个文字所蕴含的意思都会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因而,要想欣赏小说的语言美,就要学会抓住优美的语言。初读者,要本着欣赏小说语言的目的去阅读。通常地,第一遍阅读为快速阅读,如行云流水和鸟瞰全景般。第二遍阅读为慢读,细心留意各章节结构,细细咀嚼。第三遍阅读为细读,细慢的读每一个段,每一个字,不可急,不可燥,心平气和。三遍阅读完之后,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意境,并结合自身熟悉的场景尽情想象,感悟其与自身的共通或相异之处,体验其美妙。除此之外,小说通常是使用形象来说话的,时时会不把话说尽,所以还可以感悟小说的话中有话,就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般的画中画,诗中诗的魅力。 三、深入小说内涵,品鉴形象和情节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有好的内容,而且还有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说创作的规律取决于它塑造的人物形象,时间与空间。优秀的小说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有血有肉的。小说的人物想象必定会鲜活生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景与人物是相融的,所以才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契诃夫的《变色龙》,用其极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功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嚣仰跋扈的沙皇专制下的走狗形象。用变色龙这种爬行动物身体变色的特点来突出走狗的形象。这部小说充满了喜感,小狗咬伤了金银匠,巡官来定案,在定案中,该巡官根据狗的主人是不是将军家的为基点,不断变化面孔。契诃夫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强而有力的揭露出这类执行政权的人的丑陋和社会的不公平。鲁迅的《孔乙己》也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描写,以及情节的连贯来特出主体。学生在阅读时候,要不断加强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品鉴。 四、学习审美情操,鼓励文学创作 何为“创作美”?创作美,就是鼓励学生,要勇敢大胆地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当中,这是对小说学习的深化和加强。学生或老师都可以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成为安徒生、成为契诃夫,而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以及社会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标准。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创作美的作者。 总之,小说审美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小说就是阅读社会、阅读世事、阅读人生、阅读自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仪器,把生硬的小说审美理论转化成生动鲜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致,再传授给学生。教育者在教授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阅读的方法,欣赏小说语言的美,品鉴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将心灵投入到阅读当中。最后鼓励学生在审美之后,发现美,创作美,创作美。

人生感悟美文赏析

人生感悟美文赏析 导读:人生感悟美文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做一缕春风,吹醒世间万物。给草儿一个甜蜜的微笑,给柳条一个柔软的腰肢,给花儿一个幸福的绽放。我无法留住花的芬芳,但能将芬芳播洒人间,我无法留住花的缤纷,但能一睹花儿的风采。我是一缕春风,吹拂大地。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做一株小草。我向着太阳的方向,努力生长,用力吸吮春日的第一滴露珠,牢牢抓住大地母亲的双手。我不是一株随风倒的小草,而是一株屹立在山间,眺望远方的小草。我无法留住短暂的生命,但我经历了世间的一切美好。我是一株小草,紧握大地。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做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抚慰人们的心灵,给受冻的人们,送去温暖带走寒冷。我无法留住纷飞的雪花,但我会告诉人们:雪化了,春天即将来临。我是冬日的一缕阳光,照耀大地。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做一颗星,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引方向。我努力散发光芒,为深夜中的你,照亮前方的路,我就是那不灭的明灯,你需要我便在。我无法留住夜空中闪闪的星,却能陪你一起领略夜空的美好。我是一颗星,照亮黑暗的大地。 我是一缕春风,春回大地:我是一株小草,奋力生长:我是一缕阳光,努力伸展:我是一颗星,闪闪发亮。一缕春风就是一种幸福,

一株小草就是一个生命,一缕阳光就是一份温暖,一颗星就是一道风景。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寻求一份坦然、一份释然,不必在意生命中的得与失,不必在意世间的浮华虚名,以一种“云淡风清”的态度看待人生 生命,是我们最好的遇见。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是如诗如画的,让我们用心品味生命,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人生感悟美文赏析:莲心清韵 如若,守着一份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用热情去拥抱灿烂阳光,缘浅缘深,从容而安然。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季节如安好,百花盛开艳。人身若安好,一世的情缘。 红尘缠绕深处,梦里繁花似锦。落英虽然有意,流水本是无情。繁华岁月舔满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似景的流年有时成为一个梦,在命运的轨道中摇曳着。一盏孤灯,点儿微光,许许的城,在指尖曼妙中确成花,会在心灵里盛开着繁华。一缕墨香,舔润着一纸的美眷花暖。 在这季里,在热烈的阳光下,在转角之处,一个距离中,把失失落落的心一点点拾起拼凑,用一片绿意拥在心底,葱茏了温馨芬芳。用这盎然的绿给它滋润,用灿烂的花朵给它温暖。 人生的旅途,注定只是一条漫无边际的叉道。只是心如水域,随时可以停留,随时可以流失。在光阴的荏苒中,走过蒹葭苍茫。往事如烟,多少故人离去,多少回忆泛黄,多少情景随风飘散。游走人生,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1.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 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笔歌墨舞 家在四灵山水间 春涯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我书意造本无法 意与古会 2.文彭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 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来论者认为文彭的篆刻雅正秀润,风格遒劲。他的篆刻创作在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矫正了过去那种纤弱好奇、有悖篆法、气格低劣的恶习,使篆刻走上了雅正的道路;二、诱发许多文人投身到篆刻艺术中,产生了我国篆刻艺术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成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始祖。

试论文学鉴赏能力的“具体化”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 【专题号】G31 【复印期号】2009年12期 【原文出处】《学语文》(芜湖)2009年4期第4~5页 【作者简介】张心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07级博士生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目前,我国已出版的文艺理论教材和文学鉴赏类的专著涉及了文学鉴赏,不过没有明确界定文学鉴赏能力的内涵,语文界给文学鉴赏能力所下的定义,大多不明确、不具体,如: 1.“文学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回味能力等,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要在文学鉴赏中着力培养”。 2.文学鉴赏能力是“对文学形象和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情感共鸣能力、评价能力”。 3.文学鉴赏能力是“鉴赏主题思想的能力、鉴赏文学技巧的能力(叙述技巧、结构技巧等)、联想想象能力”。 4.文学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但不是阅读能力的全部。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主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已具有的或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中有两种不同的能力观——能力的实体观和能力的发展观。前者认为能力是先天的固定的,个体无法控制与改变;后者认为“能力由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个体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努力来改变其能力。我们常说“培养学生能力”,显然坚持的是能力的发展观。按理说,我们应该承认能力必须由适宜的知识和技能来建构,而事实并非如此,过去我国流行的智力技能观“离开概念和规则的掌握和应用,去谈所谓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一种抽象的能力观。上述对文学鉴赏能力的界定,除4没有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外,1、2、3是“沿袭原苏联的心理学家的看法”,以“所谓的心智活动方式”去界定的,抛开必要的知识、技能,从而使文学鉴赏能力的概念变得空泛而玄虚。 也许人们会说知识、技能是知识、技能,能力是能力。是的,知识、技能不能自动转变为能力。能力的发展观认为能力与特殊任务相关,能力是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的能力。而要从事这项活动必须由相应的知识、技能来支撑,不然就无法开展这项活动,没有这项活动的开展也就无所谓具备从事这项活动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可以认为在这项活动进行时,相应的知识、技能成了这项活动能力的构成要素。简而言之,支撑某项活动进行的知识、技能就是从事这项活动的能力要素。正如田近洵一在分析言语能力的构成要素时说的:“无须赘言,没有关于语音、文字、语汇、语法等语言(语言要素)的系统知识,也就没有语言实践,然而,也不是说,只要积累语言知识,就可变成语言实践。原来,语言知识只有作用于语言实践之时,才开始成为言语能力的要素”。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及其艺术形式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反应,得到审美享受。文学鉴赏能力的要素也必然可由从事鉴赏活动所必需的鉴赏知识、技能所构成。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中说:“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优秀者才能鉴赏,而是只有少数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但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具有普通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情感,也须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不“识字”,没“普通大体的知识”,不具备这些能力要素,就“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就无法体现鉴赏能力。所以,用鉴赏知识、技能来解释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就可以使其变得相对具体而明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出文学鉴赏能力“具体化”的新途径,即探索文学鉴赏活动进行中需要哪些知识、技能。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即“是什么”的知识;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包括我们常说的“技能”,是“怎么办”的知识。这两种知识都是属于显性层面的知识,其实还存在着某种隐性层面的知识,即缄默知识。1957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波兰尼在他的划时代著作《人的研究》中指出“人类有两类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字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我们可以说,我们一直隐隐约约地知道我们确实拥有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客观的,并且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概念、公式等具体形态表现出来,具有普遍性、概念性、明晰性等特点。缄默知识是主观的,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概念、公式等具体形态表现出来,带有个人性、情境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将上述知识的表征形态从两个维度来分,就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陈述性知识、显性程序性知识、缄默陈述性知识和缄默程序性知识。这4类知识在文学鉴赏活动中都存在,我们可以用这4类知识来解释文学鉴赏能力的构成:显性的文学鉴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缄默的文学鉴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一)显性的文学鉴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显性的文学鉴赏陈述性知识 (1)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古今汉语言字、词、句知识(音、形、义等)语法知识(字词句的组合方式)修辞知识(修辞格、表达方式)等等。不仅要知道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其深层含义、特殊用法和精妙的效果。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开头的纪年方式、《秋夜》开头的反复辞格。叶圣陶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2)文学文体知识。包括诗歌、散文、诗歌、戏剧、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和影视文学等各种文体样式的主要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遵从文体的规定才能正确地鉴赏文学作品。如按诗歌的体式去读《故乡》、按戏剧的体式去读《阿Q正传》,结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200字摘抄加感悟赏析

1、摘自:《天池》 好段: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声音,来弹破这宁静。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宁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山光湖色随着日影的移动而变幻。午餐后,睡了一会儿,一阵冷气袭来,就像全身浴在冰山雪水之中。我悄悄起来,不愿惊醒别人,独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雪峰与杉林,白与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后涌起的白云给强烈阳光照得白银一样刺眼。 感悟:大自然的美,是最为纯粹而净澈的美,你必不愿用一点尘世的芜杂和纷扰去破坏它。只有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体味,才会发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丽,相互映衬,每一处都好像经过精心调配,却又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连心灵也被荡涤。 2、摘自:《向日葵与蒲公英》 好段:它的颜色是太阳赋予的灿烂的金黄,明媚而不妖艳;它的头颅是追求托起的尊严,高贵而不傲慢;它的身躯是信念挺起的脊梁,用纤细的身躯支撑起沉甸甸的硕果。它不为月亮的皎洁清高而动摇,不为浩瀚天宇的熠熠星辉而迷乱,更不为太阳的遥不可及而放弃。它该知道它永远得不到太阳,但它不会因此而低头,因为太阳是它追求的信念。也许,这未必会给它累累硕果,但太阳就是向日葵一生的方向。 感悟: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与信念,也许我们普通,但我们可以活得自我,坚定而执着地朝人生的方向前行,这就是最真实美丽的人生。 3、摘自:《乡愁里的肖邦》 好段: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砺,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曾在生命中抚慰过我们的精神驿站,那些曾温暖和光明过我们的贫寒童年的火光,却在不经意间,渐渐地离我们远了,模糊了——譬如母亲、譬如童年的老屋、隔壁家羊角辫摇摇摆摆的阿娇……一种难以驱遣的巨大空虚和孤寂袭来,泪水顿时涌上来。这时,我们患了一种蔓延了几个世纪的病——乡愁。 感悟:小时候,我们年少不安分的心总是期盼飞去外面的世界,远离破旧的老屋、唠叨的母亲,可是多年后在外漂泊流离,心殇难解,寂寞难愈,我们才会明白,我们的心很久以前就已扎根在故土,无法砍断亦无法拔起。那曾经故乡的温暖,是没有什么比得上的。 4、摘自:《天地苍茫一根骨》 好段: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报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感悟:历史可能埋没一个人的丰功伟绩,但却永远会留下一个人的傲骨与浩然正气,那是会代代流传的天地间的清气,不可摧毁,不可玷辱!司马迁活得很辛苦,但他不在乎,因为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而他生命的重量,无法衡量。 5、摘自:《处世之道》 好段:有一群豪猪,就是野猪啊,身上长刺的那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它们老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以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微远一点,冬天就冷,互相借不着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凑。结果一旦凑近了,彼此的刺都扎着对方了。就又开始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再拉远,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

吴昌硕书法赏析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家。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吴昌硕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 阳刚阴柔 济以古雅 --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 《阳刚阴柔济以古雅--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所选教材图片

教学设计 一、设计部分 1.课题名称《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2.教材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篆刻》教材 3.教学分析 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古代阴文、阳文典型的作品实例,了解各个时期阴文、阳文的主要形式和艺术特征。 ⑵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平时接触课本和数码产品比较多,对篆刻认识有限,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有作品完成,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 ⑶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阴文、阳文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最后展示教师篆刻范例字阴文、阳文印章的示范步骤,让学生了解篆刻阴文、阳文印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4.课的类型欣赏与实践课 5.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尝试制作印章,体会阴文、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ppt展示大量历代图片,提高学生眼界并加深理解。展示教师阴文、阳文印章示范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时期的篆刻风格,进一步欣赏篆刻艺术、体验篆刻艺术以至于喜爱篆刻艺术,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6.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⑵教学难点 阴文印、阳文印综合起来内容涉及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而且本课所涉及图例历史跨度大,学生要明白其内在联系也比较困难。 7.教具学具 ⑴教具:刻刀、橡皮章料、纸、多媒体资料 ⑵学具:课本、橡皮章料、刻刀、白纸、印台、铅笔 二、动态设计部分 8.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篆刻的章法和刀法,这节课我们将会在不同的形式上运用前两节课的技法。接着用ppt展示齐白石的作品《清平福来》,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重新来“绘制”这幅作品,通过“作画”过程一步步推进,引出中国画构成的四大元素——诗书画印,并强调篆刻的重要性,同时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程的三个主要内容,并板书课题:《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1、师生互动,集体讨论,请学生从例举的两方印章进行比较,阐述这两方印的区别,从而引出篆刻方式上的两种方式,阴文与阳文,从而推进到阴阳文的概念。 2、关于阴文、阳文的概念,请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概念。了解了阴文、阳文的概念后,通过师生互动辨一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阴文印、阳文印的主要区别和文字特征。 之后简单介绍一下阴文、阳文印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多为阴文,阳文大量使用是在隋朝,并简单介绍其原因。 (三)不同时代的阴文与阳文的审美特征 A、汉代阴文印的审美特征(附图片)。汉代的印章多数是铸造而成,因为

音乐鉴赏课感悟

让心随音乐飞舞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它是我们的心灵之友,给我们以精神的慰藉,能提高我们心灵的感悟能力。 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流行歌曲,对于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对音乐的认识过于肤浅。很庆幸自己在选修课上有机会更深层次的了解到音乐,虽然还没真正入门,但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老师的教学中我了解了音乐的相关知识,知道原来音乐可以划分出好多类,至少有声乐、器乐。通过这些学习,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体系,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规则。只是我们在不同领域的人看不到其深层次的内涵,只看到了表面的那一点点。还记得第一次听到雅尼的《夜莺》,只听了一次就令我印象深刻,课后还特地上网找到这首曲子,一遍又一遍地听。通过选修课对音乐欣赏,产生了下面一些感受。 第一:欣赏音乐,要有一个好的氛围,要用心去感受。很庆幸在课堂上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感受了交响乐,其实以前也在电视上看到过,但只有在课堂上我才能用心去体会。音乐的欣赏需要用心去体会,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心随音动,情随音生,将自己完全沉寖在音乐中,慢慢感受。否则,你是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真正内涵和喜悦的。 第二:音乐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以前只专注于听某些流行的音乐,但现在开始更喜欢听纯音乐,感觉从纯音乐中可以收获别样的感受。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选首纯音乐,戴上耳机,静静的沉寖在音乐中,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有时比去跟别人去诉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很多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已经恋上了它,而且它将会一直陪伴着我走过每一段路。 第三: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认知能力。和谐的声音,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音乐就像是千年积雪融化的雪水,干净无暇,纯净无比,聆听音乐就仿佛沐浴在这纯净的冰水之中一样,它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陶冶。当你忘我的融入到音乐中时,就仿佛身处仙境一样,使自己变得完美,自己的境界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我觉得音乐可以表达一切。音乐是独特的,任何语言或画面都不能将它完整的描述。音乐是直接的,多数时候欣赏经典的音乐只需放开心灵去直接感受,而不需要思考。音乐是抽象的,但我们欣赏的时候不必刻意追究它的什么细节,只需本能的去感受。自己真的热爱才是最关键的。跟着大流走,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认为是什么这种想法并不可取。虽然大流很多都是对的,但热爱音乐并不需要大流的认同,因为音乐是人的杰作,也属于较为抽象的艺术,在理解和看法上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音乐没有这一特点那也就没有这样的魅力了。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中外器乐作品欣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搞懂文学作品的词义、句义、全文大义,鉴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及其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并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而在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而学生对于作品理解上难免会有困难。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汉语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还有多种词义和用法,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找出一些规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精确,才能运用的熟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多次对文章进行朗读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从而也能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会。这样,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语言感受力,还会因为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慢慢的提高鉴赏能力。 朗读与理解文章是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最基本得一步,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对文学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的拓宽。 二、学习文学作品知识 文学作品的鉴赏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因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包括对主题、材料、语言、等进行鉴赏。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深入生活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另外,还可以计划一些系统的学习计划和训练,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将那些知识记住并进行运用。 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文学知识外,还要自己在课后积累其他的知识。只有多积累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感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一些其他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可以在课后去扩展阅读量,阅读量增大也能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加强。 三、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 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 集的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1) 在学这门课之前,看电影我从未把音乐的元素考虑进去,每次看完,里面的很多 音乐都不记得,除非它反复出现,我们记得的往往是故事的情节,音乐在里面到底表 达什么,从未考虑过。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构成元素。 其实,电影当有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风声、雨声、车声、人声、城市喧哗声、笛声……每一种声音都不是自成系统,独立 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组成元素,为电影主题、情节、人物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使 整部电影显得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有观赏力、更加的吸引人。 1995年上映的《勇敢的心》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讲述的是爱国英雄爱德华的故事,当中的音乐是真正的起 到了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的作用。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2) 看完这部音乐剧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一个钢琴师,一个一生都在海上演奏的钢 琴师,就像“1900”自己说的那样,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能读懂船上每一个人的心 声并用音乐的形式诉说出来,他的音乐没有特定的章法总是率性而为,随心而动。 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1900,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大海是 他永远的归宿。他对大海的依恋、执着,最终都体现在他指尖下流淌的音符中。他不 是在单纯的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他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的一次次重复 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 主人公1900他一生都在海上。他8岁时,一天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创作的曲子。这是他第一次弹琴,安静、自然、随性、干净。 几年后1900成为了钢琴师,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迈克斯图尼才有了那段随船 而动,他在暴风雨之夜在大厅里的演奏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他似乎是和大海、风雨共 奏舞曲,他是那么的从容自如,音乐就像他身体的一部分自然的从他的指尖轻轻地流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思路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思路 摘要:鉴赏时,不应只是单纯理清结构特点,而应扣住思想内容,鉴赏那样安排篇章结构对表现内容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无论从文学作品本身的特质看,还是从诸多语文专家的理论共识看;无论从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还是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看,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文学作品课,要上成文学鉴赏课。文学作品课,应该把培养“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目标。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家们都很重视文学教学。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在(认识国文教学一(国文杂志)发刊辞》一文中说:要养成读写的知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途径不可……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的认识。”张志公先生也明确地表示:“我很重视文学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们人人成为文学家,但是人人都要接受文学教育。”他还主张编两种课本:(文学读本》和《语文读本》。他说:“话文课一本《语文读本》,

一本《文学读本》,双管齐下,各有任务,又不混杂,语文教学就会从空中楼阁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同现代化建设对语文的需要端端正正的接上轨了。”(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如此高瞻远瞩为文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而言之,重视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把“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文学课的教育目的,是由教育要求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每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是社会培养人才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所有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上文学作品课才能达到“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呢?我们认为,文学作品课的教法和学法都要采用能体现文学作品特质的方法,即应采用体现形象思维的方法。 第一,着眼作品整体,准确鉴赏局部,了解内容,感受形象。卓越的作家创作文学作品,都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作品的有机整体,表达主题。有些作品的某些局部,独特感情深涵于景物描写之中.如果孤立地鉴赏这种局部,就会只能体会到它描写景物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品味出那景物描写的深刻思想感情的

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借用《论语——阳货》中的话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诗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有互相感化的教育作用,有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喻作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 这学期的公选课毅然选择了诗歌鉴赏这门课程,自从进入大学来,只有大一的时候接触过诗歌,自此,都是在忙碌、紧张的生活中度过,我们已融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中。选择诗歌的原因是想在纷乱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那片净土,而诗歌,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一些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它独特的特点:第一、语序倒置。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叶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第二、成分省略。日常表达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随意地省略,必备的成分必须交代清楚。第三、词性转变。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事情。 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首:《三生石》、《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见与不见》、《热爱生命》。《三生石》:三生石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袁郊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里,后又被收录进《太平广记》中,到了北宋,曾二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东坡居士根据这些素材作《僧圆泽传》,明朝张岱把这篇文章编入他的《西湖梦寻》,而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则以这个故事为引子,讲述了《明悟禅师赶五戒》的故事,另外明朝周楫的《西湖二集》,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十三之《三生石迹》以及陈树基著《西湖拾遗》中对此都有提及,特别是曹雪芹的不朽名篇《石头记》(《红楼梦》),其书名即源于“三生石”的传说。前生的夙愿,今生的情缘,来生的牵绊,都刻在三生石上,让流转的岁月一一见证。很多人都相信“三生石”的传说,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喜欢的人相爱一生一世,但是现实却是残忍的,我们把誓言刻在石头上,几十年后在去看,有多少人还在?呵呵……当年的那个人不在了,可是誓言还清晰的刻在石头上,当看到的时候是否会感觉到一丝心痛,还是感觉那时候的爱情是那般的天真纯洁?!《热爱生命》: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我最爱其中的一句话: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人生的目标是成功,那就不要后悔,踏步向前,成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诗非生活所必须,是心灵得以安顿,精神得以寄托的众多途径中的一种。阅读诗歌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诗歌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成就。多阅读可以充实自己,多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多阅读更可以增广见闻。

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摘要]文学是人学,它表现人性、人道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文学鉴赏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人格情操、心灵世界等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中学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给中学生打开了认识生人生和社会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培养鉴赏能力;发掘教材资源;立足问题教学;运用多媒体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审美性的中学语文课程,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亮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意蕴,学生往往不是通过一次阅读就可以深入领会的,它需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一而再、再而三地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的重读,提倡从不同的角度随机地进行阅读理解,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下面,试就组织开展鉴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尝试。 一、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点亮文学鉴赏之灯 教材(包括教科书、读本和阅读材料)是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材料,多数篇章闪耀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光和对人生的认识之光,善教者应从教材入手,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引导学生踏上鉴赏之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组织富于美感的作品去鉴赏自然美与人性美、人情美,如《边城》《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边城》中,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体现着人性中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同时反映了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式的情怀。正如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中所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惟转化的文字,为形象,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态,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生存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外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二是重视发掘教材中蕴涵求异、创新意蕴的文本,并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观念的激烈碰撞,使之在对新与旧的观念的质疑、思索中进入鉴赏的境地。如学习《庄周买水》是鉴赏作者的巧妙构思,折射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有关庄周的一些事情巧妙地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教学实践证明,这一鉴赏对学生的震撼是很大的。三是注意通过教材的比较阅读,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地去鉴赏。教学孙犁的《荷花淀》时,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一文在景物描写中暗指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的成长,一文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自己在大革命失败时期“颇不宁静”中偷来片刻的淡淡喜悦。 在这里,自主学习是“本”,教师的点拨是“火种”,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努力

谈谈对影视鉴赏的认识与感悟

影视鉴赏 题目:对影视鉴赏课的认识、感想、建议及相 关影片的一句话点评 班级: 10电信 姓名:赵海艇 学号: 10110003146

影视鉴赏 对于公选课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但面对上千人的同时争抢,迫于无奈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不管我们选什么样的公选课,首先我们得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能说一定会学的很好,但至少也得有一定的了解。 我平时对影视方面的作品是很感兴趣的,去图书馆的时候也喜欢翻看相关书籍。在作品中不仅能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而且能启发我们,总能折射出一个人生哲理。其实选这个公选课也是一波三折的。刚开始这门课的名额爆满,后来在下一学期我才逮到一个机会选到了这门课程。对于影视鉴赏,一听就感觉就是看一些电影,其实不完全这样,这些电影还是会给人一些启发与思考。 每次,老师是对今天所要讲的主题进行讲解,介绍,然后就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一般时间都控制的挺准的。 收获: 1)就是看了一些平时不太能接触的电影,相比较而言有些电影的年代是久了点,但是确实很精彩,比如说《开水房》,每一次看总是会有不同的感受,耐人回味。这也对我以后选片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正如上面我所提到的在我们被男女主人公着,甚至被一个细小的情节牵动着,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啊,每一部电影的背后总是有一种它所坚持的精神,虽然说我们不能百分百的理解,但这也不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吗?福贵的乐观、硬朗和幽默; 3)紧张的学习给我提供了放松的契机,电影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享

受。 让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电影本身以外,还有就是老师在出勤这一块抓得特别紧。其他公选课的点名情况我也有些了解,好多老师就因为人数比较多,每次都是随机的。最让我佩服的是有些同学替别人签到,而您总能分辨出来,这一点我不能不佩服。 建议:我觉得在开学第一节课可以做一个问卷调查,将这一学期公选课所要讲的题标及相应电影一一分类,然后选出同学们喜欢看的电影,这样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最好还能加强与同学间的课堂沟通,比如说问一些上周一我们的讲的主题是什么,看了什么电影等问题。回答积极的话也可以在期末成绩上或许可以加上一些分数。 影视鉴赏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同学们电影欣赏能力,并且在学习中享受艺术,在艺术中不断提高自己! 对看过电影的一句话评价: 《你整我,我整你》 人生绝不容许别人来导演。 《华尔街》 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 《居家男人》 有家的男人才算完美。 《开水房》 学会辨别,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股市有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