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大学日本语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大学日本语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大学日本语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大学日本语第四册课文翻译

第二课哥伦布的鸡蛋

也许是因为慌慌张张吃完早饭的原因吧,开始打嗝。

由于和人约好了就飞快地跑出了家门,打嗝也没有止住。把脸扬起来,把杯子里的水慢慢地到入口中。不马上喝下去而是忍着。嗓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动起来,将极其少量的水一点一点地咽进喉咙里。这样5次左右,当嗓子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时,打嗝就大体止住了。这就是我自己止住打嗝的方法,但是要是走路的话就没办法了。

对了!试试那个方法吧。

在哪儿读过了我忘了,但是大概是某位女士的投稿什么的,有个止打嗝的方法,那就是“向后走”。

因为向后走,肌肉必须得做与平常不一样的运动,那样据说能产生一种使横膈膜的振动平息下来的力量。肌肉也许也会紧张起来。

如果撞到什么就不好了,所以我转过头来,开始向后走。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意外的难做,如果是体育馆或是运动场的话则另当别论,但是在街里的马路上倒着走,感觉会撞到什么而不安。

与这个相比,更使我不安的是迎面走过来的人的面部表情,更确切的说是视线。

有人一副莫名其妙或难以置信的表情。也有人觉得“这不有点奇怪吗”而偷偷地看过来。这些都理所当然。汽车的话另当别论,人的“倒档”还从没听过。

有点难为情再加上自己也觉得不合适,仅仅走了十几米就停下了脚步。打嗝竟然奇迹般的止住了!

偶尔考虑着大事仰头一看,发现天空中漂浮着美丽的云朵。

我明白理想呀梦想呀就是这样的东西,由于太大、离自己又太过于遥远,所以很不切实际、难于和自己产生共鸣。对于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来说,比起云朵更喜欢气球。因为可以绑上绳子亲手拿着,并能从下面仰视。

即使气球“啪”的一下破了,还是可以找到别的气球。人生不会出现神经衰弱啊自杀啊这样的风波。

也许是因为这个吧,即使是在读大人物的传记的时候,与那些丰功伟绩相比我觉得小轶事更有意思。说起德川家康,比起“等到杜鹃自己鸣叫”这样那样的

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由“腿脚皲裂”这样的一行文字所联想到干性皮肤且粗茶淡饭的男人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伦布也是这样,比起他发现美洲大陆,我更加喜欢他竖鸡蛋的故事。

美洲大陆的发现确实是人类的一项壮举,但是这并不是哥伦布一个人发现的。一定有开动船的船员,也包括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身患败血病死去的水手们,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历史上留下的仅有哥伦布一个人而已。

把鸡蛋竖起来给别人看的故事或许是个编得很好的故事,但至少没有人牺牲。而且,我生来就很喜欢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小发现。

像往后倒着走来止打嗝这样的事也正是一项伟大的小发现吧。

一天我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突然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个烹饪节目的宗旨是请在这个领域中享有几十年名声的名店和厨师来介绍自己做出美味佳肴的秘诀,这次请的人是我家附近T餐馆的店主。

这天,他是助手,主角是相当于他的宗师的总店的老板。他们给观众展示了烤鱼盖饭的做法,这是我经常去吃并觉得很好吃的一道菜,虽然这道菜的做法对我很有帮助,但是让我佩服的却是作为配菜的豆芽沙拉。

这个豆芽沙拉是咖喱味的。尝一口就会感到舌尖猛然被辣味刺激一下、很好吃,所以我就在家试着做,但感觉水分很大,不好吃,做了几次都未能做成黄洋洋的。难怪做不出来,做的方法完全错了。

店老板猛然将咖喱粉倒进开水中,然后用带有咖喱味的开水把豆芽快速地煮一下。然后再浇上普通的调味汁就行了。

我是用普通的开水煮,再浇上加入咖喱粉的调味汁,因此淡而无味。不管怎么说,突然将咖喱粉倒进开水里实属惊人之举。说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可最初想到这点的人,多么了不起啊。这大概也是“哥伦布的鸡蛋”吧。

第四课难忘的一本书

有生以来第一次买书,不是杂志而是单行本,而且是凭借自己的判断、用自己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是一九四六年四月、我刚成为国民学校六年级学生时候的事。我买的单行本书叫做《橡子和山猫》,定价是七日元五十钱,在离家十二公里的米泽市的黑市一只钢笔值三十日元,所以这个七日元五十钱绝不是个小数

目。尽管如此,书使用的是在当时令人无法相信的优质纸张。这本书从出版社送来的那一天,我没有读书的内容,而是一整天享受着拨弄书页时纸张发出的“砰砰”的声音,陶醉于翻动书页在鼻尖掠过一阵微风而带起的油墨香味。

现在虽然写的是“从出版社送来的那一天”,但在我出生的那个小城没有专门经营图书的书店,书只是小范围地摆放在文具店或运动器材商店的角落里,并且虽说是书,都是从战前战时遗留下来的桌上辞典、轮廓图辞典之类,新书也主要是不同种类的麦克阿瑟元帅的传记。想要得到一本像样的书要么去米泽市真正意义上的书店去买,要么向出版社寄去邮政汇票订购,只有二者选其一。

自己花钱购买的第一本书为何是宫泽贤治的《橡子和山猫》,已经想不起来了。另外那时的我是否已经知道宫泽贤治的名字、并且到买书为止是否已经读过“不能输给雨”之类的诗,关于这些事也已经没有印象了。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全都是在它被送来之后的事了。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呆住了。我不禁由衷地感慨原来是这样啊,因此呆若木鸡。我居住的小城几乎与山连成一片,我们像每天的习惯活动一样来到后山,脑袋里一边听着吹过枝头的风声、小草摇摆的声音以及瀑布的流水声,一边玩耍着。但是在读这本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刮风是“呼呼”的声音、草随风摆动发出的是“沙沙”的声音、栗子落地是“吧嗒吧嗒”的声音、并排成长的蘑菇是“咚咚”的声音,当然也不知道若是将橡子密密麻麻围在一起的样子用声音来表达出来的话应该是和盐爆裂时发出的“噼哩啪啦”的声音是相同的。

另外,我们虽然也认为秋天晴朗日子里山的身姿是“无法说出的美好景物、令人心情舒畅的美好景物”,但是我没想到这种心情居然还能用“周围的山就好像刚刚才形成似的,郁郁葱葱地耸立在晴朗的天空下”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以为正因为是“无法说出的美好景物”所以才无法说出、即无法用语言捕捉到。但是,在这里有人将语言赋予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景物。所以我对此感到钦佩、也为此惊呆了。当然国民学校六年级时的我并不可能悟出这些。我是说将那时的“呆若木鸡”现在重新整理并表达出来的话也许就是刚才说的那些。

三十一年后重新读这本书,我注意到贤治是经过非常周密的计算之后来使用拟声词的。在这篇短短的作品中使用了五十五个拟声词,为身为人的主人公一郎只准备了三个,“眼睛感到嗞儿地一下”“汗水滴滴嗒嗒地落下”“吓得扑通一

跳”。其余的五十二个都用在了以山猫为大将的大自然的描写上了,(只见)山猫落落大方地站在随风摆动“沙沙”作响的美丽的金黄色草地上,一边抖动外套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一边“嗤”地点燃火柴、“呼”地吐出一口烟、“唰”地捋起一把胡子。贤治就这样用拟声词捕捉住了生物、山、草、光、风,我认为对于居住在山间小镇里不懂如何命名自己周围的自然、即如何认识(周围的自然)的孩子,他正是用这种方法巧妙地教会了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

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用家里的藏书印章在书的扉页上按下印、并写下“ひさし一号”。至今仍然收藏着。

第六课等一下

我所居住的海边小镇有通往几个方向的公交车。不用说是周末了,就连平时,因为来这个小镇参观具有历史传统的神社佛阁的游客很多。并且还有早晚去东京或是其他地方通勤的工薪阶层,所以很混乱。

从我家一出来的大街上就有公交车站,在车站和又名的寺院往返的途中,情况不好的时候因为满员而不停车,经常是好不容易才能找到一个吊环。因此,不得不叫出租车,尽管如此,平日正午前后,乘车的人还是很少的,所以有时也会乘坐公交车。

有一天,像刚才说的那样时机很好的时候,坐上了一辆刚驶来的公交车,车上空空的,只有靠近车门处坐着四五个人,并且很奢侈地两个人的坐席只坐了一个人。我也像那样,在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

透过车窗向外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街道,总觉得很开心。我总是像孩子那样,从摇晃的公交车眺望着城市的街道。

从我上车的那站开始到快接近向下一站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带着孩子追赶公交车的妇人。

那对母女,正从旁边的胡同出来,看到公交车驶来,便朝着公交车站一直追赶着公交车。

能赶得上吗?虽然穿着洋装的年轻母亲紧紧地抓着孩子的手跑着,但是年幼的小女孩还是跟不上妈妈的步伐。透过车窗看到这情景,不禁捏了一把汗。如果可能的话,真想从车窗扔下一张网把她们搭救上来。

不管是穿着高跟鞋的妇人还是穿着可爱洋装的小女孩,恐怕都跑得心脏扑

通扑通直跳。

公交车在车站减速刚要停下来,然而看到站牌下没有人,无人售票车的司机就又马上在刹那间发动了车子。就坐在我前面的穿着和服,看上去像是中年的妇人,朝着驾驶台用稍微有点大的声音喊道:“啊,稍等一下……”就连司机都能听到那个声音,以为有什么事而回头看,刚刚发动的车子又停了下来。

我松了口气,想象着,大概是因为朝着司机喊话的妇人认识那对追着车的母子,看到她们的样子,才喊出来的吧。

在这期间的时间大概有几秒吧,司机大概也看到了穿着洋装的母子像是要紧紧抓住公交车一样追赶的样子,把已经关上了的车门又打开了。

穿着洋装的母子,胸口的跳动还没来得及恢复,朝着司机轻轻点下头,便越过妇人和我,看起来很开心的向后边的座位走去。

完全背离了我的想象。终于坐上公交车的母女和喊出“稍微等一下”的妇人什么关系也没有。是完全不认识的人。透过快速驶向火车站的公交车的车窗看去,当看到晚春的阳光撒在如弄翻的玩具箱一样杂乱无章,熙熙攘攘的店铺上时,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之中(也许有些夸张)。

到达车站了。刚才后上车的穿着洋装的母女,最先下了车。也许是为了赶电车吧。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乘上车的,也不知道她的恩人就在旁边。因为她们是不认识的人。

我总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认识的人之间相互打招呼,有时在满员的车上相互谦让座位,但是透过自己乘坐的车的车窗看去,看到了想要赶上公交车的陌生母女奔跑的身影,大概不会想不到要喊一声等一下吧。事实胜于雄辩,木讷的我尽管有想要从窗户投下网把她们搭救上来的奇怪想法,但是却没有为了让车等一下而喊出来,想到这些脸就变得通红。

和我的这种做法完全不同,对于不认识的人也很和蔼,瞬间让车停下来的人,是一名大概三十七,八岁,也可能年纪还要再大一点,但因为五官很好,所以看起来年轻,肤色很白,很富态的人。

如果到了车站站台仍然同行的话,我很想结识她,但很遗憾的是,那个人好像在站前的银行有事情,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我认为,像是刚才在公车上看到的这样的微小的无私的爱,如果可以一直在陌生

人之间相互交换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愈发的恬静舒适,居住的心情也将会变得美好!或者正是这样险恶的事态才没能成为孕育这种无私的行为的土壤吧。但,今天我在公交车上所看到的——这种微小的无私的爱,却一整天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第八课迷路狗

前些天,在理发店理发的时候,一位手拿着狗的照片的中年女人走了进来,“你们见过这只狗吗?”她问了一圈店里的人,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出去了。这件事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去了,午后的理发店里时间缓缓地流过,仅仅像一潭死水一样沉寂,但那位女士的强调和表情莫名其妙地执着地在我脑中浮现,那件事在她出去后在我心中停留了好久。

最近,据说迷路的狗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在公寓里养狗,使狗的居住环境改变了,或者是因为狗堕落了吧,我虽然对这周围的事不是很清楚,这样说来,在这附近经常会看到拿着“请帮我找狗”的海报的人来到理发店。也许这些狗的主人对光拿着海报并不放心,他们还带着狗的照片徘徊在理发店、澡堂这样的地方。就连狗这种原来被认为是不会迷路的动物现在也开始迷路了,对此,我们或许有必要稍作考虑吧。

有的人说“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连狗也会迷路吧”。“这样的环境”指的是现在我们所居住的都市。我也会经常迷路。过去,在涩谷车站里屡次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最近,每次出门,都会在大阪的梅田地下街迷失方向。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不知道该从哪个楼梯上去,不知道上到地面后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就算是狗,在城市错综复杂的景观中,或许也会非常的烦恼吧。并且,狗既不能向人问路,也看不懂地图。

虽然,经常迷路的人被认为是因为没有方向感。最近凭借我的感觉而言,总觉得并非如此。在山中暂且不说,就连在像东京、大阪这样的都市中,还不如没有方向感的好。比如说,从涩谷坐地铁到银座站下车,从站台上楼梯,想从H 钟表店出去,却在一瞬间迷路了。在这种情况下,有方向感的人(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是有方向感信仰的人更好)站在那,审视自己来去的方向,重新审视、思考着“涩谷在这边,浅草在那边,我从这边这么走过来,面向这边站着,那么H钟表店就在……”也就是说,首先把自己所站的位置看作是一个定点,并以此

为基础把周围的世界有序地排列。

但是,没有方向信仰的人就不会这么做,他不会在意浅草还是涩谷,而是看着设置好的地图,根据所指示的路标,最终到达H钟表店。而且,遗憾的是,在现实中,这样反而会更早地到达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他是没有方向感的。这样说来,他从一开始就是迷路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把自己作为定点,并以此为依据,将越来越混乱的方向感进行排序。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浮游点。正因如此,他并不是让这个世界来迎合自己,而是让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

仿佛这个世界中就是有这样的两种人。并且,众所周知,前一种人是守旧的。在爱因斯坦力学世界中,也可以说牛顿力学是它的一个代表。另外,在信息化社会中,不能将自己看做是一个信息的人,被认为是不能顺利行事的,前一种人在这个方面会远远落后于其他人吧。

并且这件事情,不但是习惯的问题。就像不管是谁经历过这种事情都会知道的那样,这种人,在感觉的迷路的瞬间,就会产生一种迷惑感,身体也无法移动。强烈的感觉的自己几乎不是自己了。也就是说,如果不将这种让人进退两难的方向信仰去除掉,我们就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相对于世界的一个浮游点,也就不能“迷惑的生活着”。

尽管说起来很奇怪,但是我认为这件事和最近狗开始迷路这件事之间绝不是没有关系的。狗被认为是原本不会迷路的动物,恐怕是因为它是定点意识很强的动物吧。但是,正如在都市中生活的我们那样,狗的定点意识就渐渐地丧失了。这种事情,或许可以通过狗不是在公寓里被饲养,就是经常被迫四处移动这样的事情来说明吧。从那时起狗就开始迷路了。并且,如果不能在被迫成为浮游点的狗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种信息的话,混乱的程度一定会加深。

我认为,人类,即使失去了这种依据也会设法生存下去(现在平静的生活的人有很多),但是狗,或许就连生存都不可能了吧。

第九课期望明天

矢内原伊作

临近年终,考虑的是明年;迎来新年,考虑的是今年。每一天也是如此,一天结束,开始思考明天;早晨来到,心中想的是今天。人不是单单由外界条件限

定,是作为主体的人自己形成的,人即是未来。我遇到过的雕刻家加克梅提每天晚上都会说“明天快些到来”,这句话至今仍让我感动,并一直鞭策我、给与我力量。这句话,不是从外界期待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是要表明一种超越今天加倍努力的意志。

从1954年开始的两年间,我有幸到法国巴黎留学。那是留学临近结束的1956年秋天,因为即将回到日本,就去拜访了热情亲切的加克梅提先生。“我给你画一幅肖像画留做纪念吧。” 加克梅提这样说完,给我做了一张素描画,可他又说“用铅笔画的不是很好,还是用油画吧,你明天再来一趟。”于是,第二天我再次来到他的工作室充当模特,可事情没有这样容易地结束。一天又一天地,工作如此进行着,结果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他不停息地为我作画,我也把回国时间延期,不停息地保持那一个姿势。

“太美了!”他盯着我的脸叫道,无论如何我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而对于他来说,眼睛看到的一切事物“对于绘画都是极其美丽的”,为了捕捉下这些美丽的情景,他对我进行写生创作。问题是,他不是把现实的景象用线条和颜色转换成美丽的图画,而是要按部就班地实现。可是,该怎么办才好呢?眼睛所看到的,是无法跨越的在绝对距离上表现出来的景象,如同镜中影像一般无法触摸,尽管虚无却着实地在空间中存在着。

把握这种难以捕捉的真实,将虚无的景象在画布中实现,加克梅提一天又一天地尝试再破坏,破坏后再尝试。工作上的进步越发的明显了,由于发现了以前工作上的失误,他不得不将以前的作品全部破坏,总之,他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创作和破坏。每时每刻都在进步,而且进步的同时也是在破坏,他从未在工作过程中休息,也没有说过这样就可以了而停止工作。

一般是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工作,傍晚在附近的咖啡厅里休息大约一个小时,然后继续工作到深夜。到了晚上十点至十一点之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我,就已经因为身体的各处酸疼而痛苦不堪了,可想而知那集中全部注意力,倾注所有精力于工作的加克梅提是多么的疲惫。尽管如此疲劳,可他仍不放下笔,因为他想在坚持一会儿就会更加地接近真实了。可是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到了无论如何无法坚持的疲劳界限的时候,他才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时候他一定会后悔地说:“今天虽然有了一些进展,可还是不行,但明天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明天快

些到来。”

“明天快些到来”这句话,在这里并不是说到了明天就会发生什么好的事情,而是要点燃自己开拓明天的欲望,是在今天全力以赴、艰苦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对明天的期望。

而且,这不光是对于艺术创作,对于任何工作或者学习都是十分贴切的。无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越是接近目标,这种期望就越发遥远,因为,进步正是拓宽了对未来的展望。所以,在今天应该不懈地努力到所有可能的界限,“明天快些到来”实际上是让我们反省今天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我由衷地希望能够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一天一天不停前进地生活下去.

第十一课求美之

我所说的感动,是指自然流露在外的,或化为脸的表情,或发出叫声,于是感动就消失了。但是,看到了美丽的事物的感动在那种情况下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又不觉得美了呢?可能是那时候那个人的表情很丑,还可能看起来很滑稽可笑,恐怕这个时候发出的叫声也决不是美好的声音。比方说,这时你如果有了伤心的事哭了,就是那么可笑的时候还是哭出了眼泪。眼泪不是歌,哭就不能唱歌。写悲歌的诗人,能很好把握自己的悲伤,不是一说悲伤只有哭,不被自己的悲伤所淹没,不认输,看准它,清楚地感受它,并把它整合为语言的美。

诗人知道,不用语言誇张自己的悲伤,就没有修饰效果,就像一朵花有美丽的姿态一样,如果刨出来放在那儿,就凋谢了。就算是自己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悲伤,如果不粗心对待,清楚地看准他,就有美存在。悲歌是写印在诗人心里的悲伤,感情丰富的人读这种诗,简直就像唱出自己的悲伤一样,被悲伤的心情所引诱,可是那种悲伤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悲伤、心慌意乱、痛哭流涕、苦思冥想已不一样,会感受到悲伤中的祥和与宁静的美,诗人知道如何战胜悲伤。

面对“美的心境”这样一个大课题,好像我说的光是小事,那是因为,我认为,美的问题不是所谓“美是什么”这样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各自的细小而清晰的美的经验是最根本的。我认为,美是对事物的美丽形态的感受,求美之心就是索求事物的美丽的形态的心境。只有绘画是看不见形态的,音乐是把美妙的声音传进耳朵里,文学的美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的,因此,美学中的“形态” ,是那么有意思的一个词汇要,不仅仅是一般说的事物的形状或外观。说那个人的“形态

(仪表)”好,那不是仅仅说那个人的姿势端正,把身体打扮成外观漂亮的样子,还包含那个人要心地善良,人品好,才说他“形态(仪表)”美。绘画、音乐和诗歌的美感也是那种意义的美,表里如一的美,就那样原封不动地表达了创作人的心境。

感受美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求美之心也是人人都有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能力对我们多么珍贵,如果不注意培育,就这种能力就会逐渐衰弱。现在,知识或学问正在普及和受到尊敬,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疏忽了。想要知道事物的性质,了解事物性质的科学途径,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采用破坏事物的方法。比方说,要了解某种花的性质,就如说的那样,有几个什么样的花瓣儿呀,雄蕊和雌蕊都长成了什么结构呀,色素有几种呀,就是把物体分成几部分,分成几个要素的作法。而要感受花的形态美的时候,总是用人的眼睛去感受花的整体,因此就会认为感受这样的事是很容易的。

其实要很好感受一朵花的美,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假设那是容易的事,那么感受人的美、人的漂亮,也恐怕是件不容易的事。再者,不管你多么有知识,没有丰富的感情的人恐怕不算是完美的人,感情丰富的人,才是悟性强的人,也有的人是神经质,感觉到事物就马上焦躁不安,那样的人多数情况是没有良好的心态,那样的人对美的事物没有正常的悟性,总是战战兢兢的。所以说感知也是应该学习的。而成功的艺术也总是给人们以正确而丰富的感悟。

第十二课米洛斯的维纳斯

清冈卓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②地烘托着作品。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③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

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际感受。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⑤的。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⑥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柱像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⑧是玉笏⑨?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

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在这里从别的意义上讲,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附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那么,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以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里我无意接受雕刻领域躯干像方面的美学理论。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正因为如此,一个哲学家所使用的“机械是手的延长”的比喻,才会那么动听,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思议的严肃力量。不管是哪种场合,这都是极其自然的,极其富有人性的。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第十七课喜欢的一句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有了几句喜欢的话语。其中,既有年轻的时候,突然闯入心扉,并从此在心中占有一席之位箴言,也有这二十年间偶然读到,那时却和它擦肩而过,后来,却莫名其妙地执拗地想起的警句。和语言的相遇与和人的相遇一样,是可与而不可求的。回首往事,遇到过很多人,读到了很多美好的句子,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人,也有很多难以忘怀的句子。我的旧制高中时代是在金泽度过的,在毕业前夕的某个晚上,一位文科学生告诉了一句哲学家康德说过的话——啊!无论怎样感叹也感叹不尽的是天上星星的光辉和我心中的道德观。

就是这样一句话。我因为是理科生,和康德这样的哲学家完全无缘,对一些这样的知识也是一无所知。初次听到这句话,就感到了这句高深的话语中所潜藏

的巨大魅力。在宇宙中,伟大的事物是每晚天空中闪烁着的星星的光辉和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心中的道德观。也就是那些要积极向上生活的人们的内心。这句话是康德写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被那个文科生简要地,并且依据个人风格加以概括的而成的箴言。那个时候,初次听到这句话,觉得这是一句深奥的,我并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魅力的,只是能够让我感受到生存的勇气的一句话。我认为,在我二十三岁那年突然闯入心扉的这句话支配了我一生。对于人生的最根本的思考方式是就像这句被我铭记于心的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去思考。现在,当我仰望星空,总能被一种神秘的美所打动,我坚信,在这个世上会有一些人,他们带着“无论世间有多少悲惨,都要积极地生活”这样的信念生存下去。我是从高中时代开始写诗的,但对于诗是什么的认识,受到已故诗人三好达治的作品很大的影响,觉得它是一种很伟大的东西。他的诗集《测量船》的出版好像并不是在昭和五、六年间,这本诗集被作为名诗集,被世人所知,诗集中收录了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这首“乡愁”中,——海,在我们所使用的这个文字中,包含了母亲。并且,母亲这个词,在法语中,包含了大海。有着这样短小精悍的诗句。当然,这首诗的美妙并不仅限于此,在这里,我只是想记下这句短小的诗句。的确,“海”这个字中包含了“母亲”这个词,而在法语中,“母亲”这个词中又包含了“海”这个字。我想向将不可思议的文字构造提取出来并展示给我们的三好达治表示感谢。当看到“海”这个字中包含了“母亲”这个词时,无论是谁,都会对这种想法感到惊讶吧。对于男人来说,其中并没有包含“父亲”这个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这也没有办法。确实,母亲应该被包含进去。“海”这个字要形成,“母亲”这个词是必要的正因为包含了母亲,海才更宽广。法语中的“母亲”中也包含了广阔的海我想没有比这两个不同国籍的文字更能象征母亲的伟大的了。我时常给年轻的人们诵读这简短而美妙的诗句,因为我认为,对于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的直接的表达,这两句话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最近两三年,莫名地一直记于心中,而且时常对我产生影响的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第一次读这句被收录在《论语》中的话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在快到三十岁的时候有一段读《论语》的时期,恐怕就是在那个时候读到的吧,从此以后就一直铭记在心了吧。孔子在大河边伫立,这句话脱口而出。我每次吟诵,都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河水不分昼夜、一刻不停地向前流,但是,向前流的不只是河水,时间也

是同样流逝的。今天很快就变成了昨天,昨天很快变成了前天。就像刚才说的那样,一切陆续地被编成过去。人类的繁衍也是如此。父母一代很快被孩子的一代所取代,孩子的一代又很快被孙子这一代所取代,如此说来,就是在一代代地变迁着。所有的一切,就如河流一刻不停地向前流一样流逝。总体说来,就是以上所说的意思。正如这句话所说的,谁都不会有异议。将普通的道理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随口吟诵,不知为何,思想仿佛停止了一样的不可思议。如此说来,为什么思想会停止呢?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到五世纪间的哲学家,他去世已经有两千四五百年了,在此期间,孔子的话被很多人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是:孔子所说的“逝者”被看成是对人生的咏叹,这样说的话,确实是这样的。这一定是用简短的语言感叹人生的无常。接着,是和这句话的解释完全相同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它讲述了尽管如此人还是要积极地生活这样的道德戒律。并且,也有关于说话语气不同的思考方式。在这句话中,也有虽然身怀很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结果却一事无成的孔子关于人世的悲哀的感慨。我认为这样说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对孔子的“逝者的理解,”不仅是上述所记下的三种,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种解释。依据时间和条件的不同或是说话语气上稍微的差异就会引发不同的解释,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我认为,在依赖核武器的当今社会要有现代的获取方式。请允许我任性地说,孔子的“逝者”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有一些人依然相信人类,并且相信人类所创造出的历史,而这些人肯定人类的思维方式,会夹杂着多多少少的悲伤浮现在眼前。如果不相信这个,我们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踏入二十一世纪,也就不能让延续了两千五百年的孔子继续延续下去。我想带着那样的心情重读《论语》。高中时代,从文科学生那里了解到的康德的那句话“啊!无论怎样感叹也感叹不尽的是天上星星的光辉和我心中的道德观。”支配了我的一生它也许对我对孔子“逝者”的理解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吧。

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在日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在日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大学,为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建立了设备完善的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教室。许多学科的研究者及现场教员也积极致力于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大学日语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教科书、磁带、粉笔为主流的传统教学方式差不多悄然向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展。 一、多媒体课件和精品课程的进展现状 然而,目前在专业日语教学中能够利用的教学软件并不多见。比如在中国大学日语的专业、第二外語用教科书常见的有《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語》(初级、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基础日语(初級、高級)》(上海译文出版社)、《大学日本语》(四川大学出版社)、《初级日语》《中级日语》(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世纪大学日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日语》(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日语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新编初级(中级)日本语》(吉林教育出版社)、《新大学日本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新大学日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日本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基础日语》(复旦大学出版社)等等。配套教材以录音磁带、教学参考、习题集为主。只有《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初級日语》、《新编日语教程》等少数教科书配备了多媒体DVD视听教材。 然而这些试听教材,有的内容为日语普及读物,并不适合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比如《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有的尽管DVD视听教材中有丰富的动画画面和语音练习。然而,课堂操作则花费时刻长,不利于教师重点指导,更加适合学生的课余练习。比如北京大学的《初级日语》等。在这种情形下,许多大学的日语专业致力于教材的自主开发。 其中,有些大学的还推出精品课程,取得了专门大成绩。比如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新编日语》多媒体精品课程为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目前已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日语系等全国40余所大学推广使用。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原文翻译详细笔记

Finding fossil man 发现化?石?人 Why are legends handed down by storytellers useful?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preserve their history is to recount it as sagas -- legend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orytellers to another. These legend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migrat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but none could write down what they did. Anthropologists wondered where the remote ancestors of the Polynesian peoples now living in the Pacific Islands came from. The sagas of these people explain that some of them came from Indonesia about 2,000 years ago. But the first people who were like ourselves lived so long ago that even their sagas, if they had any, are forgotten. So archaeologists have neither history nor legends to help them to find out where the first 'modern men' came from. Fortunately, however, ancient men made tools of stone, especially flint, because this is easier to shape than other kinds. They may also have used wood and skins, but these have rotted away. Stone does not decay, and so the tools of long ago have remained when even the bones of the men who made them have disappeared without trace. 读到flint 打?火?石anthropomorphic ?人格 化拟1anthropo ?人类 的让步?一?一trace back date back read of read about a trace of ?一些

泛读4课文翻译

Unit?1?普通人的胜出之道? 在大学里,Jim似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快速成功者。他用很少的努力取得很好的等第,他的同学评选他是“最可能成功的人”。毕业后,他有几个工作可选。? Jim进入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部门并且在工作之初表现很好。但他很快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随后跳到一家更小的公司,情况同样如此。厌倦了销售工作,他开始尝试销售管理。然而之前的模式又发生了:他深受喜爱,被认为是一个能快速成功的人,但他很快就只能像哑炮一样只能发出微弱的嘶嘶声了。现在他为另外一家公司卖保险,并且疑惑他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Joseph?D'Arrigo是另外一个例子。“我总把我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人,”D'Arrigo告诉我。“我进入寿险这一行,做得还算不错。我有幸与几个最棒的寿险推销员一起被指任为一委员会委员。一时间我吓得要命。”? 当他开始了解这些成功者时,D'Arrigo意识到了什么:“他们并没有比我有更高的天赋。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们把眼光放高一些,然后找到了实现他们目标的途径。”他还意识到了更多的东西:“如果其他普通人可以梦想远大的梦想,我也可以。”现在他自己拥有一个市值数百万美元的专营员工福利的公司。? 为什么像D'Arrigo这样的普通人似乎经常能比像Jim一样的人取得更多的成功呢?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在我作为公司咨询者的工作中,我与超过190个人进行了面谈。非正式调查的结果为我证实了Theodore?Roosevelt曾经说过的话:“成功的普通人不是天才,他仅仅拥有平凡品质,但他将他的那些平凡品质发展到超出常人的水平。”?我坚信那些胜出的普通人有以下特点:?懂得自律。“你不需要成功的天赋,”科罗拉多州丹佛市Porter纪念医院的首席执行官,因扭转经营不善的医院而获得名望的Irwin?C.?Hansen?强调“你的全部所需是一大罐胶水。你在你的椅子上涂上一些,在裤子的臀部涂上一些,然后坐在上面,坚持做每一件事直到你做到了你自己的最好。”? 一般的成功人士为了将来的收获,甘坐冷板凳且推迟享受。反观诸多快速成功者,他们期望太多且渴望一蹴而就。当回报不能立刻兑现时,他们就会变得灰心丧志,愁苦不堪。?五十年前,一组研究人员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研究,他们分析了268个男性大学生的即将走上的人生轨迹。在这些现在已经年近古稀的老人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校表现与工作能力的联系很小。而一些品质比如“沉着稳重和可以信赖”与“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更为重要。根据现在主持研究工作的心理医生George?E.?Vaillant?的说法,一个决定性的精神习惯是他所说的“延缓而非放弃满足欲望的能力”。? 财务策划者Frances?Johansen在她的工作上也从人们管理他们的金钱以及事业的方法中领悟到了这个的原则。她讲述了两对与她商议过的夫妇。一对是从事专业性工作的夫妇,两人都是大学学历的快速成功者。“他们每年能赚超过140000美元”Johansen?说“但是他们现在欠债60000美元,并且除了一大堆抵押物和账单之外没有什么能够作为他们努力工作的成果展示。然后是另外一对40多岁的夫妇,”她继续说道“他们牺牲了他们早先的几年,以最快的速度置办了一个家,之后他们做了些投资并且拥有了很多股票。现在他们住在一个温馨的家中,也再也不用过那些精打细算的日子了。”这家的男主人是一个蓝领,“只有一个中学文凭,”Johansen?提到。“但他十分努力地工作,用自律和耐心一步一步的建立他的事业。”?表现人们最好的一面。曾经的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后任《镜报》首席执行官的Franklin?Murphy直率地说: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天赋的基础上的。“我一直在寻找那些有天赋,能自律的人。然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忠诚。我招募他们,激励他们,每当我们取得什么成绩时,我与他们一起分享荣誉。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0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0 【课文】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What does the computer industry thrive on apart from anarchy? Technology trends may push Silicon Valley back to the future. Carver Mead, a pioneer 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tes there are now work-stations that enable engineers to design, test and produce chips right on their desks, much the way an editor creates a newsletter on a Macintosh. As the time and cost of making a chip drop to a few days and a few hundred dollars, engineers may soon be free to let their imaginations soar without being penalized by expensive failures. Mead predicts that inventors will be able to perfect powerful customized chips over a weekend at the office -- spawning a new generation of garage start-ups and giving the U.S. a jump on its foreign rivals in getting new products to market fast. 'We've got more garages with smart people,' Mead observes. 'We really thrive on anarchy.' And on Asians. Already, orientals and Asian Americans constitute the majority of the engineering staffs at many Valley firms. And Chinese, Korean, Filipino and Indian engineers are graduating in droves from California's colleges. As the heads of next-generation start-ups, these Asian innovators can draw on customs and languages to forge tighter

《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4(高级本)》课文翻译

---------------------------------------------------------------最新资料推荐------------------------------------------------------ 《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4(高级本)》课文翻译 《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 4(高级本)》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译文(部分) 1.The Campers at Kitty Hawk 在这篇文章中,John Dos Passos 运用散文和诗歌两种文学形式,讲述了莱特兄弟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描述了杰出的莱特兄弟的生活,他们去 kitty Hawk 不是为了野营,而是去完成一个听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1903 年 12 月 17 日,住在俄亥俄州代顿市霍桑街一幢木头房子里的兄弟联合会主教、曾任《宗教嘹望》报编辑的莱特先生收到了他的儿子威尔伯和奥维尔发来的电报。 他们两个突发奇想, 去北卡罗来纳州海岸沙丘上的一个小宿营地度假 ,给自己匆忙赶制的滑翔机做一些修补。 电文:周四早成功四次飞行,在 21mile/hour 从水平面起飞,仅靠引擎力量启动,平均 31mile/hour 最长 57 秒。 数字有点出入,因为电报员误读了奥维夫的潦字。 但事实并没改变,来自 dayton,俄亥俄州的两个单车修理工设计,建造,并试飞了一架真正的飞机。 电机预热几分钟后,我松了拉住飞机在跑道的绳,飞机迎风冲去。 韦伯扶着机翼跑以保持机身的平衡,以免跑出跑道。 不像 14 号那天,今天电机平静的向前稳行,直面 27M/H 的风。 1/ 6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课文详解(L1-25)

Lesson 1 Finding fossil man 第一课发现化石人 by ROBIN PLACE from Finding fossil man 1-1.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译文】我们能读到五千年前近东发生之事,那里的人最先学会了书写。 【单词和短语】 read:此处为不及物动词,意为“读到,获悉”(to find out information from books,newspapers etc.),后接of或about,例如: He reads about the war. 他读到关于战争的消息。 Did you read of their accident in the newspapers? 你在报上看到他们遭遇意外事故的消息了么? 5,000 years:五千年。另学习millennium,意为“一千年”,复数为millennia。5,000 years即为5 millennia。 the Near East:近东,指地中部沿岸地区,包括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时还包括巴尔干半岛。 1-2. 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译文】但时至今日世上某些地方的人还不会书写。 【单词和短语】 even now:此处意为“甚至到现在”,例如: Even now he won’t believe me. 他甚至到现在还不相信我。 even now另有两解,一为“就在此刻”,例如: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1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1 【课文】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t what point does the training of a captive wild elephant begin? Two mai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training elephants, which we may call respectively the tough and the gentle. The former method simply consists of setting an elephant to work and beating him until he does what is expected of him. Apart from any moral considerations this is a stupid method of training, for it produces a resentful animal who at a later stage may well turn man-killer. The gentle method requires more patience in the early stages, but produces a cheerful, good-tempered elephant who will give many years of loyal service. The first essential in elephant training is to assign to the animal a single mahout who will be entirely responsible for the job. Elephants like to have one master just as dogs do, and are capable of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personal affection. There are even stories of half-trained elephant calves who have refused to feed and pined to death when by some unavoidable circumstance they have been deprived of their own trainer. Such extreme cases must probably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but they do underline the general principl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phant and mahou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aining. The most economical age to capture an elephant for training is between fifteen and twenty years, for it is then almost ready to undertake heavy work and can begin to earn its keep straight away. But animals of this age do not easily become subservient to man, and a very firm hand must be employed in the early stages. The captive elephant, still roped to a tree, plunges and screams every time a man approaches, and for several days will probably refuse all food through anger and fear. Sometimes a tame elephant is tethered nearby to give the wild one confidence, and in most cases the captive gradually quietens down and begins to accept its food. The next stage is to get the elephant to the training establishment, a ticklish business which is achieved with the aid of two tame elephants roped to the captive on either side. When several elephants are being trained at one time, it is customary for the new arrival to be placed between the stalls of two captives whose training is already well advanced. It is then left completely undisturbed with plenty of food and water so that it can absorb the atmosphere of its new home and see that nothing particularly alarming is happening to its companions. When it is eating normally, its own training begins. The trainer stands in front of the elephant holding a long stick with a sharp metal point. Two

刘乃银英语泛读4(第三版)课文翻译

英语泛读教程4 第三版 Unit1天才与工匠 许多人羡慕作家们的精彩小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作家们是如何辛勤笔耕才使一篇小说问世的。以下的短文将讨论小说的酝酿过程,以及作家是如何将这小说雕琢成一件精致完美的艺术品。 有一次,我在暮色中来到小树林边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桃树前。我久久站在那里凝视着,直到最后一道光线消逝。我看不到那树原先的模样,看不见曾穿透果核,能崩碎你的牙齿的力量,也看不到那使它与橡树和绿草相区别的原则。显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魅力。当读者读到一部杰出的小说时,他也会这样如痴如狂,欲将小说字字句句刻骨铭心,不提出任何问题。 但即使是个初学写作者也知道,除那将小说带到世上的文字之外,还有更多的构成小说生命的因素,小说的生命并不始于写作,而始于内心深处的构思。 要创作出有独创性的作品,并不要求懂得创造的功能。多少世纪以来的艺术、哲学及科学创造都出自人们的头脑,而创造者也许从未想到去关注创造的内在过程。然而,在我看来,对创造工作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会使我们通过知道两个事实,增长我们处理正在出现的故事的智慧。 首先,天赋不是掌握了技艺的艺术家独有的特性,而是人脑的创造性功能。不仅所有对技艺的掌握都含有天赋,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天赋,

无论他的天赋发展是何等不充分。对技艺的掌握是天赋的显现,是经过培养的,发展了的和受过训练的天赋。你的天赋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它是你的故事的创造者。 第二,将你的小说带进世界的文字是艺术家的工作,它就和一个泥瓦匠的工作一样,有意识、谨慎而实实在在。天赋正如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一样是我们的精神禀赋中的天然部分,而技艺却不是。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果要使在我们内心深处浮现的故事跃然纸上,光彩照人,那么,每个故事都须有感染力极强的优雅文笔。只有健全的技艺才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故事是如何酝酿成的呢?据说,我们从一生中的前二十年,或许前五年起就开始写作。这可能取决于个人,而写作中的很多事都取决于个人。无论如何,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清晰印象,或多或少无条件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未被解释,不受约束,而且栩栩如生,永不磨灭。困惑、徬徨、畏惧、喜悦、辉煌和平庸,在各种程度上以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这些对往事的印象在心中悸动着。它们在等待什么?是在等待某种圆满的结果?还是对它们特有的真理的认可?似乎它们的创伤需要切开,隐秘的见解需要表露,发现需要与人分享,苦恼需要承认,这种飘渺的美需要形式。 我们就这样背负着各种任务渡过一生。时而,一个常常是小小的体验,撬开了记忆之门,抓住了这些虽已年代久远,却依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印象。于是,故事就如种子一般开始萌动。 这种经历人人都有,却鲜为人知。然而,一旦富有创造力的作家有了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3、44、45】]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 【Lesson43、44、45】] 【导语】新概念英语作为一套世界闻名的英语教程,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有趣的课文内容和全面的技能训练,深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喜爱。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学习,大为大家了最全面的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希望为大家的新概念英语学习提供帮 助!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does the "uniquely rational way" for us to municate with other intelligent beings in space depend on? We must conclude from the work of those who have studied the origin of life, that given a pla only approximately like our own, life is almost certain to start. Of all the plas in our solar system, we ware now pretty certain the Earth is the only one on which life can survive. Mars is too dry and poor in oxygen, Venus far too hot, and so is Mercury, and the outer plas have temperatures near absolute zero and hydrogen-dominated atmospheres. But other suns, start as the astronomers call them, are bound to have plas like our own, and

新大学日语简明教程课文翻译

新大学日语简明教程课文翻译 第21课 一、我的留学生活 我从去年12月开始学习日语。已经3个月了。每天大约学30个新单词。每天学15个左右的新汉字,但总记不住。假名已经基本记住了。 简单的会话还可以,但较难的还说不了。还不能用日语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也看不懂日语的文章。短小、简单的信写得了,但长的信写不了。 来日本不久就迎来了新年。新年时,日本的少女们穿着美丽的和服,看上去就像新娘。非常冷的时候,还是有女孩子穿着裙子和袜子走在大街上。 我在日本的第一个新年过得很愉快,因此很开心。 现在学习忙,没什么时间玩,但周末常常运动,或骑车去公园玩。有时也邀朋友一起去。虽然我有国际驾照,但没钱,买不起车。没办法,需要的时候就向朋友借车。有几个朋友愿意借车给我。 二、一个房间变成三个 从前一直认为睡在褥子上的是日本人,美国人都睡床铺,可是听说近来纽约等大都市的年轻人不睡床铺,而是睡在褥子上,是不是突然讨厌起床铺了?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睡在褥子上,那自有它的原因。人们都说日本人的房子小,从前,很少有人在自己的房间,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是常有的是,今天仍然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在仅有的一个房间哩,如果要摆下全家人的床铺,就不能在那里吃饭了。这一点,褥子很方便。早晨,不需要褥子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在没有了褥子的房间放上桌子,当作饭厅吃早饭。来客人的话,就在那里喝茶;孩子放学回到家里,那房间就成了书房。而后,傍晚又成为饭厅。然后收起桌子,铺上褥子,又成为了全家人睡觉的地方。 如果是床铺的话,除了睡觉的房间,还需要吃饭的房间和书房等,但如果使用褥子,一个房间就可以有各种用途。 据说从前,在纽约等大都市的大学学习的学生也租得起很大的房间。但现在房租太贵,租不起了。只能住更便宜、更小的房间。因此,似乎开始使用睡觉时作床,白天折小能成为椅子的、方便的褥子。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6.doc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6 【课文】 Punctuality is a necessary habit in all public affairs in civilized society. Without it, nothing could ever be brought to a conclusion; everything would be in state of chaos. Only in a sparsely-populated rural community is it possible to disregard it. In ordinary living, there can be some tolerance of unpunctuality. The intellectual, who is working on some abstruse problem, has everything coordinated and organized for the matter in hand. He is therefore forgiven if late for a dinner party. But people are often reproached for unpunctuality when their only fault is cutting things fine. It is hard for energetic, quick-minded people to waste time, so they are often tempted to finish a job before setting out to keep an appointment. If no accidents occur on the way, like punctured tires, diversions of traffic, sudden descent of fog, they will be on time. They are often more industrious, useful citizens than those who are never late. The over- punctual can be as much a trial to others as the unpunctual. The guest who arrives half an hour too soon is the greatest nuisance. Some friends of my family had this irritating habit. The only thing to do was ask them to come half an hour later than the other guests. Then they arrived just when we wanted them. If you are citing a train, it is always better to be comfortably early than even a fraction of a minted too late. Although being early may mean wasting a little time, this will be less than if you miss the train and have to wait an hour or more for the next one; and you avoid the frustration

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 第3课译文

习惯与礼仪 我是个漫画家,对旁人细微的动作、不起眼的举止等抱有好奇。所以,我在国外只要做错一点什么,立刻会比旁人更为敏锐地感觉到那个国家的人们对此作出的反应。 譬如我多次看到过,欧美人和中国人见到我们日本人吸溜吸溜地出声喝汤而面露厌恶之色。过去,日本人坐在塌塌米上,在一张低矮的食案上用餐,餐具离嘴较远。所以,养成了把碗端至嘴边吸食的习惯。喝羹匙里的东西也象吸似的,声声作响。这并非哪一方文化高或低,只是各国的习惯、礼仪不同而已。 日本人坐在椅子上围桌用餐是1960年之后的事情。当时,还没有礼仪规矩,甚至有人盘着腿吃饭。外国人看见此景大概会一脸厌恶吧。 韩国女性就座时,单腿翘起。我认为这种姿势很美,但习惯于双膝跪坐的日本女性大概不以为然,而韩国女性恐怕也不认为跪坐为好。 日本等多数亚洲国家,常有人习惯在路上蹲着。欧美人会联想起狗排便的姿势而一脸厌恶。 日本人常常把手放在小孩的头上说“好可爱啊!”,而大部分外国人会不愿意。 如果向回教国家的人们劝食猪肉和酒,或用左手握手、递东西,会不受欢迎的。当然,饭菜也用右手抓着吃。只有从公用大盘往自己的小盘里分食用的公勺是用左手拿。一旦搞错,用黏糊糊的右手去拿,

会遭人厌恶。 在欧美,对不受欢迎的客人不说“请脱下外套”,所以电视剧中的侦探哥隆波总是穿着外套。访问日本家庭时,要在门厅外脱掉外套后进屋。穿到屋里会不受欢迎的。 这些习惯只要了解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因为不知道而遭厌恶、憎恨,实在心里难受。 过去,我曾用色彩图画和简短的文字画了一本《关键时刻的礼仪》(新潮文库)。如今越发希望用各国语言翻译这本书。以便能对在日本的外国人有所帮助。同时希望有朝一日以漫画的形式画一本“世界各国的习惯与礼仪”。 练习答案 5、 (1)止める並んでいる見ているなる着色した (2)拾った入っていた行ったしまった始まっていた

英语泛读教程3第三册Unit4课文翻译

寻找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居。他们生病时处境通常显得很悲惨。简·格罗斯在下面的文章中指出这些老年人的问题。 每次人们在医生办公室给格雷斯·麦凯比递来一份紧急情况联系人表格时,空格处总令她心中发怵。对任何有配偶、伴侣或子女的人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75岁的麦凯比女士一直独居。谁能和她一起渡过难关?情况最糟糕的时候,谁会关心她? 这些曾是假设的问题。但是现在,麦凯比女士视力越来越差,几乎完全看不见。她一直有很多朋友,但从没请过谁为她负起责任,比如,接急诊室半夜来的电话,或因为她自己不能写支票而帮助付账单。 她在所有的朋友中,选定了一个心地善良、遇事不慌、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所以,她多次在空白处写止“夏洛特·弗兰克”,然后打电话说,“夏洛特,又把您写在单子上了,”于是,紧张时刻得到缓解。 麦凯比女士被一个鲁莽的司机撞倒在人行横道上,得了脑震荡,这时,年龄70岁,自己也独居的弗兰克女士在起居室长沙发上守了一夜。麦凯比女士再也看不清标)隹字体时,弗兰克女士给她弄了一台电脑,把字体设置到最大,这样,她就能读报纸,从商品单定购货物。 “你会发现,有些好朋友成了至交,”麦凯比女士说,“夏洛克既实际又形象地告诉我要,抓住不放,我这样做了。” 无法统计出不同年龄生病或有残疾的独居者的数字,医院安排出院的人和家庭健康照料机构说,他们服务的明显无人照顾的独居者越来越多。 人口调查报告中,单人家庭,包括从未结婚者、离婚者和丧偶者,其数目明显增加。2003年,近27% 的美国家庭由独居者组成,高于1970年的18%,这些家庭注重的是不具有亲属的法律地位或社会地位的友谊。人口统计学家警告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老年化,疾病和残疾成为老年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这将使独居者家庭队伍壮大。 美国医院协会资深副会长詹姆斯·本特利说,独居者属于最棘手的情况。他说,任何病人或残疾人,在医院里和出院后都“需要有人负责照料他们”,但独居者在特别脆弱的时候,却是自己照料自己。 “病人不能同时想着两种角色,”他说,“但我们还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来处理这个问题。” 医院里短期停留的病人增加,有时让不能自理的病人回家,这就使情况更糟。本特利先生说,医院必须找些新方法,让这类病人对面临的问题有所准备,并说独居者必须“在生病之前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组织起来的关系网可以访问。 他说,“如果我们等到出生高峰时期出生的人需要这些的时候才来考虑,因为他们人数太多,没有办法特别处理,这是我们现在就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到时候绝对会一团糟。”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长难句讲解(1)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长难句讲解(1) 【句型1】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 by a route which will give them good sport, and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he more highly it is regarded.(Lesson 3) 【译文】现代登山运动员力图沿着一条能从中得到锻炼乐趣的路 线登山。他们认为路线愈艰难则愈为人们重视。 【讲解】the more…, the more…这种句型叫比例句。《流利英语》中另有三句可一并学习。 【例1】The further off this solid obstruction, the longer time will elapse for the return of the echo. (Lesson 7) 【译文】离固体障碍物越远,回声返回所用时间就越长。 【讲解】obstruction后省略了is。 【例2】We are so familiar with the fact that man ages, that people have for years assumed that the process of losing vigour with time, of becoming more likely to die the older we get, was something self-evident, like the cooling of a hot kettle or the wearing-out of a pair of shoes. (Lesson 37) 【译文】我们都熟悉这样的事实:人总是要衰老的;人们多年来一 直认为,生命随着时间流逝而衰退或人越老越可能死掉这个过程不言 而喻,恰似一壶热水会冷却、一双鞋会被穿破一样。 【讲解】becoming more likely to die the older we get是变 形的比例句,等于the older we get, the more likely we will die。 【例3】The stronger the will, the more futile the task. (Lesson 46) 【译文】这种意志越强烈,这种尝试越徒劳。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原文(句型翻译)

Lesson 3 Matterhorn man 马特霍恩山区人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 by a route which will give them good sport, and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he more highly it is regarded. In the pioneering days, however, this was not the case at all. The early climbers were looking for the easiest way to the top because the summit was the prize they sought, especially if it had never been attained before. It is true that during their explorations they often faced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 equipped in a manner which would make a modern climber shudder at the thought, but they did not go out of their way to court such excitement. They had a single aim, a solitary goal--the top! It is hard for us to realize nowadays how difficult it was for the pioneers. Except for one or two places such as Zermatt and Chamonix, which had rapidly become popular, Alpine villages tended to be impoverished settlements cut off from civilization by the high mountains. Such inns as there were were generally dirty and flea-ridden; the food simply local cheese accompanied by bread often twelve months old, all washed down with coarse wine. Often a valley boasted no inn at all, and climbers found shelter wherever they could--sometimes with the local priest (who was usually as poor as his parishioners), sometimes with shepherds or cheesemakers. Invariably the background was the same: dirt and poverty, and very uncomfortable. For men accustomed to eating seven-course dinners and sleeping between fine linen sheets at home, the change to the Alps must have been very hard indeed. 【句型名称】累进比较 【课文原句】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 by a route which will give them good sport, and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he more highly it is regarded. 【闯关练习】 The harder you work at your study, the better academic records you will have. 你学习越努力,你的成绩就越好。 The more we have, the more we want. 人欲无穷。 The busier he is, the happier he feels. 他越忙碌,越感到高兴。 The happier you are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life, the healthier you will be. 对自己、对生活越满意,就越健康。 The less effort you put into the work, the less you will achieve. 在工作中,你所付出的努力越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