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及其应用技术_徐庆华

【专题讲座】 含碘消毒剂及其应用技术 徐庆华 (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合肥230061) 关键词碘;碘伏;消毒剂;杀菌机理;消毒 中图分类号:R1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658(2012)04-0316-03 含碘消毒剂包括含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消毒制剂。碘是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自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以来,先后出现多种以碘为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如碘的水溶液、碘的醇溶液(碘酊亦称碘酒)和碘伏等。碘的水溶液、碘的醇溶液又称游离碘消毒剂,属于传统消毒剂,而碘伏则是近代研究的新的含碘消毒剂。碘伏以其良好的杀菌效果,易溶于水而不用脱碘,性能稳定,有效浓度低、不刺激皮肤和黏膜等优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碘酊等游离碘消毒剂,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消毒。 1理化性质及杀菌机制 1.1碘 1.1.1理化性质碘(iodine)是卤族元素,在常温下为灰黑色或蓝墨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片状或块状结晶,有明显的碘臭味,易挥发,易溶于乙醇,乙醚或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25?只能溶解0.33g/L,在水中加入碘化钾可促进其溶解,碘的饱和溶液呈酸性。临床上常用剂型有碘酊(一般有效碘含量为20g/L)、碘甘油(常用浓度为10 30 g/L)、碘仿粉及复配制剂等。 1.1.2杀菌机制元素碘活泼,具有一般消毒剂所没有的良好渗透性,碘对微生物的杀灭主要靠碘的沉淀作用和卤化作用,游离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与蛋白质氨基酸链上羟基、氨基、烃基、巯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发生卤化,从而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1.2碘伏 1.2.1理化性质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碘化钾)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碘伏各种成分之间不是以化学键相连,是碘元素与载体以络合或包结的形式借助氢键和其他引力作用形成的分子大小不确定的络合物。所以,碘伏不是化合物,没有固定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一般以碘元素作为碘伏有效成分含量的计量标量。 碘伏的载体大体可分成三类: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POP)、烷基酚聚乙烯脂肪醇醚(NP-I)、聚乙二醇(PEG)、聚乙稀醇(PVA)等。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载体络合而成的碘伏称之为聚醇醚碘,分别以缩写:PVP-I、POP-I、NP-I、PEG-I、PVA-I等表示。大多数碘伏制剂,载体通常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此类碘伏性质稳定,应用最普遍,市场多数碘伏产品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②阳离子表面活性碘,如十六烷基二甲基卞胺碘,此类碘伏性质稳定但使用较少;③阴离子表面活性碘,如烷基磺酸盐络合碘。此类稳定性差,但去污作用好。 碘伏的化学成分随载体不同而异,但碘伏的基本物理性质极为相似,其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出碘元素的特性。碘伏产品原形有液体和固体两种,使用形产品主要是液体制剂,也有以碘伏为有效成分的乳剂、膏剂、栓剂。碘伏易溶于水和醇,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有碘的气味,着色可用水洗掉。碘伏溶液为红棕色至棕褐色;固体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无定形粉末;使用形碘伏溶液随稀释变稀,颜色逐渐变淡即由红变黄色、淡黄色,黏度由稠变稀,其稳定性亦下降。 1.2.2杀菌机制碘伏的杀菌原理为由表面活性剂提供的对细菌膜的亲和力将其所载有的碘与细胞膜和细菌质结合,其中80% 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直接使病原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使细菌等微生物失活,而达到高效消毒杀菌的目的。 2杀菌作用及影响因素 2.1碘 · 613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2;29(4)

各种消毒剂优点和缺点

精心整理一、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消毒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99.5%(V/V);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优点: ①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 ② ③ 面: ④ ⑤ A B C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D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E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 1 2 3 ① ②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参照模板)

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或导致消毒的失败。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毒的剂量 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二、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三、温度的影响 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消毒剂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关于温度变化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的程度,往往随消毒方法、药物及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可温度系数来表示。 四、相对温度 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室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40--60% 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50%--80%。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 以下杀菌力较强,在80%--90% 时杀菌力下降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回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力。 五、酸碱度(PH值) 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一方面是PH值对消毒剂本身的影响会降低或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另一方面是PH 值对微生物的影响。如戊二醛在PH值由3 升至8 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次氯酸盐溶液,PH值由 3 升至8 时,杀菌作用却逐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大。 六、有机物质 消毒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往往能抑制或减弱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特别是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有机物包围在微生物周围,对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因子的穿透;另一方面在化学消毒剂中,有机物本身也能通过化学反应消耗一部分化学消毒剂。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不尽相同,如在有机物存在时,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显著下降;季铵盐类、双胍类和过氧化合物类的消毒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也很明显;但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有机物存在,消毒剂量则应加大。 七、拮抗物质 对于化学消毒方法,要注意拮抗物质的中和与干扰。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会被肥皂或阴离子的洗涤剂所中和;酸性或碱性的消毒剂会被碱性或酸性的物质所中和,减弱其消毒作用。 八、穿透作用 物品被消毒时,杀菌因子必须直接作用到微生物本身才能起杀菌作用。不同消毒因子穿透力不同。例如,干热消毒比湿热穿透力差;甲醛蒸汽消毒比环氧乙烷穿透力差;紫外线消毒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和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一张纸即可使其杀菌力降低95% 以上。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运输贮存和包装、标识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效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用于皮肤、黏膜及手消毒的碘酊、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951 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0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4 黏膜消毒剂卫生要求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卫监督发﹝2005﹞426号)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含碘消毒剂iodine disinfectants 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3.2 碘酊iodine tincture

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 3.3 碘伏iodophor 由碘、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化钾等组分制成的络合碘消毒剂。包括聚醇醚碘和聚维酮碘。 注1:碘与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络合形成的碘络合物,称为聚醇醚碘。 注2: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的络合物,称为聚维酮碘。 3.4 复合含碘消毒剂compound iodine disinfectants 以有效碘和氯己定类、季铵盐类、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合消毒剂。 4 原料要求 4.1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药用原料要求,含碘(按I计)不得少于99.5%。 4.2碘化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药用原料要求,按干燥品计算,含碘化钾(KI)不得少于99.0%。 4.3 乙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药用原料要求,相对密度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 5.0%(ml/ml)。 4.4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0251药用辅料要求。 4.5 生产用水:应使用纯化水。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5.1.1碘酊为红棕色的澄清液,无沉淀,有碘和乙醇气味。 5.1.2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澄清或黏稠状液体,无沉淀,有碘气味。 5.1.3复合含碘消毒剂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无沉淀,有碘气味。 5.2 理化指标 5.2.1 碘酊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5.2.2 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3 稳定性:有效期≥12个月。加速试验或自然存放试验,有效碘含量允许下降率≤10%,但不得低于产品标示值的下限。

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报告

项目名称: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报告 起草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目录 1.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3) 2. 概述 (3) 3. 验证结果 (3) 4. 验证的范围 (3) 5. 判定标准 (3) 6. 验证周期 (4) 7. 验证时间 (4) 8. 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 (4) 9. 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 (11) 10. 总结 (12)

1.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小组成员 职责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组长,检验报告的批准、验证报告的审核 成员,组织取样、样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出 具检验报告 2.概述 洁净室的清洁和消毒是清除微生物的主要手段,必须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彻底性,因此必须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洁净室消毒效果的验证是以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考察洁净室人员的手部、操作间、设备、器具应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后的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剂使用的有效性,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环境保障。 3.验证结果 通过对0.2%新洁尔灭和75%医用酒精消毒剂,对人员双手消毒、设备外表面及容器、生产场地的消毒效的验证,证明该消毒剂使用效果符合广东朗呈生产工艺要求。 4.验证的范围 4.1.洁净室人员手、操作间(工作台、设备表面、墙壁、地板)、器具所使用的各 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 4.2.洁净室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手部消毒时间间隔的验证。 5.判定标准 5.1.判定依据: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2.验证的具体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消毒对象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双手消毒菌落合格:≤300cfu/每只手 器皿菌落合格:≤20 cfu/cm2 操作间 墙面菌落合格:≤20 cfu/cm2地面菌落合格:≤20 cfu/cm2工作台菌落合格:≤20 cfu/cm2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精品资料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 碘类消毒剂是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是通过游离碘元素本身使蛋白质沉淀而起杀菌作用的,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其应用非常广泛,消毒范围以涉及临床、日常生活、畜牧水产养殖和饮用水等领域。一般来说可分为:传统的碘制剂、碘的化合物、碘酸溶液和碘伏。碘及碘伏的不同类别,不同剂型消毒产品正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并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的碘类消毒剂不断涌现,本文就将各类碘的消毒剂,简单加以介绍,环凯希望对各位开发新的碘类消毒剂有所帮助。 1、传统的碘制剂 传统的碘制剂简单的讲就是将碘溶于可以分散的溶剂中的碘液。它杀菌作用快速、高效是比较好的灭菌剂,但碘液有毒并易使消毒物品染黄,游离碘离子多。由于制作简单,至今仍有使用。主要产品有:碘水溶液、碘酊和碘甘油。 1)碘水溶液 碘水溶液就是碘的水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2%的碘水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24g碘化钾或碘化钠,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充分溶解即可。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酊 碘酊俗称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2%的碘酊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15g碘化钾,500ml95%的酒精充分溶解,然后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1000ml即可。在棕色瓶中储存。 3)碘甘油 碘甘油是碘的甘油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1%的碘甘油制作方法为,称取10g或20g精碘,加甘油至1000ml,充分溶解即可。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的化物 具有消毒的碘化物,目前得到应用的只有高碘酸钠和高碘酸钾。此类化合物的消毒作用与其它碘类消毒剂作用原理不同,不是碘起主要作用,而是与高氯酸盐作用原理相近。作者2008年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另一种高碘酸化合物——高碘酸铁复合盐,它是由高碘酸与铁、铝、锰反应生成的混合盐,经实验证明它不仅在消毒方面具有良

常用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醛类 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与戊二醛,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甲醛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氧化剂(高锰酸钾等)结合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是空栏后封闭式消毒的最佳消毒剂。但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用于浸泡、熏蒸消毒; 戊二醛气味较少,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渗透能力强,对任何细菌、病毒、霉菌及顽固的芽胞等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碳钢制品有一定的损害,可用于环境及猪体表的消毒,还可用于熏蒸消毒,因其不宜在物体表面聚合,故效果优于甲醛。此类产品如安灭杀(美国先灵葆雅,含有15%的戊二醛)。 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标准预防: 二、填空题 1、能够作为灭菌剂的化合物主要有、和等。 2、消毒剂分级标准分为、和。 3、消毒的方法:、、、喷洒、喷雾和熏蒸等。 4、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和等。 5、产 NDM-1 基因的细菌主要有、和等。 6、感染性病人的病房每日一次用消毒剂消毒地面;用mg/L 含氯消毒剂 三、选择题 1、对芽孢无效的消毒剂是:() A70%酒精B 2%碘酊C碘伏D 0.5%过氧乙酸E环氧乙烷 2、临床最常用、消毒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A日光暴晒法B焚烧法C煮沸消毒灭菌法D压力蒸汽灭菌法E辐射消毒灭菌法 3、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机理是:() A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 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C 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力 D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 E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4、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有:() A 75%酒精 B 0.2%过氧乙酸 C 0.2%新洁尔灭 D 环氧乙烷 E 2%戊二醛 5、中等水平消毒剂有:() A 75%酒精 B 2%碘酊 C 40%甲醛 D 漂白粉 E 0.2%新洁尔灭 6、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 A 了解消毒机的性能 B 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 C 了解消毒的性能影响灭 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 D 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 E 并规定定期监测 7、用碘伏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之消毒之浓度和时间分别是()

A.250mg/L , 20min B. 50mg/L, 40min C. 500mg/L, 30min D. 200mg/L ,15min E100mg/L,15min 8、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之时间分别是() A.20分钟达消毒要求,10 小时达灭菌要求 B. 15 分钟达消毒要求, 4 小时达灭菌要求 C.45 分钟达消毒要求,9 小时达灭菌要求 D. 15 分钟达消毒要求,8 小时达灭菌要求 四、简述题 1、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答: 3.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消除传 播作用的处理。 2、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使之达到无菌水平。 3、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目标: 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破损皮肤和黏膜可能含有感染因子,所采取的预防。 二、填空题 1、戊二醛、环氧乙酸和环氧乙烷 2、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3、浸泡、擦拭、刷洗或冲洗、喷洒、喷雾和熏蒸

医疗器械_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3 2 目的-------------------------------------------------------------------------------------3 3 适用范围-------------------------------------------------------------------------------3 4 验证参考资料-------------------------------------------------------------------------3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 6 验证内容------------------------------------------------------------------------------4 7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10 8 再验证周期

---------------------------------------------------------------------------11 9 附表------------------------------------------------------------------------------------12 1 概述 我公司拟采用75%酒精和0.1%新洁尔灭作为洁净区消毒剂,按月交替使用。75%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酒精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比较容易渗透到菌体内,使得细菌细胞破坏溶解,通过抑制细菌体内酶的活性,特别是脱氢酶和氧化酶,阻碍细菌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酒精消毒与浓度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反复的试验,75%酒精杀菌力最强。酒精消毒具有价格低廉、无色、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易于挥发,无残留,在医药行业中广泛使用。新洁尔灭别名为苯扎溴铵 / 溴化苄烷铵,属于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下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病毒。新洁尔灭具有性质稳定、易于贮存、毒性和腐蚀性较小、刺激性小等特点。直接与原料、溶剂和产品直接接触的器皿只用酒精消毒。 消毒剂消杀地方为: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

(完整版)含碘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 碘是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自1811 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以来,先后出现多种以碘为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包括含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消毒制剂。按生产工艺分为碘消毒剂与碘伏消毒剂。碘消毒剂包含碘酊、碘水、碘甘油。碘伏消毒剂分为:聚维酮碘、聚醇醚碘、十二烷胺三碘( 阳离子型)、双十二烷基双季胺铵碘( 阳离子型)、氨基酸碘。 碘酊工艺简单,易于制作,早期碘类消毒剂以碘酊为主,由于其刺激性与腐蚀性强,已逐渐被替代。而碘伏则是近代研究的新的含碘消毒剂,碘伏以其良好的杀菌效果,易溶于水而不用脱碘,性能稳定,有效浓度低、不刺激皮肤和黏膜等优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碘酊等游离碘消毒剂,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消毒。 (1)理化性质 碘( iodine) 是卤族元素,在常温下为灰黑色或蓝墨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片状或块状结晶,有明显的碘臭味,易挥发,易溶于乙醇,乙醚或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临床上常用剂型有碘酊( 一般有效碘含量为20 g /L) 、碘甘油( 常用浓度为10 ~ 30g /L)等。 碘伏( iodophor) 是碘与表面活性剂( 载体)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碘伏各种成分之间不是以化学键相连,是碘元素与载体以络合或包结的形式借助氢键和其他引力作用形

成的分子大小不确定的络合物。所以,碘伏不是化合物,没有固定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一般以碘元素作为碘伏有效成分含量的计量标量。 (2)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碘类消毒剂作为一款中效消毒剂,具有杀菌广谱,消毒效果好等优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对碘伏都高度敏感,抗酸杆菌,细菌芽孢、亲脂病毒及亲水病毒等都敏感。 研究表明:用含有效碘2090mg/L与体积分数49%乙醇的碘酊作用0. 5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以含有效碘300mg/L的碘伏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5min, 杀灭对数值均>5. 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0min, 杀灭对数值>4.00。用含有效碘500mg/L 的碘伏消毒液对受试者手和皮肤分别浸泡擦拭消毒3.0min, 对手和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 (3)杀灭微生物的机理 碘的杀菌机理是由于元素碘活泼,具有一般消毒剂所没有的良好渗透性,碘对微生物的杀灭主要靠碘的沉淀作用和卤化作用,游离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与蛋白质氨基酸链上羟基、氨基、烃基、巯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发生卤化,从而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碘伏的杀菌原理为由表面活性剂提供的对细菌膜的亲和力将其所载有的碘与细胞膜和细菌质结合,其中80% ~ 90% 的结合碘可解聚成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批 3、验证方案的批准

目录 1 前言 2 职责 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 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 6、再验证周期

1.前言 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 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1.3验证的范围 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1.4验证内容: 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 2.1验证小组成员: 2.2职责 2.3验证进度 3. 验证方法及步骤 3.1实验材料 3.3.1 菌株 (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

大肠杆菌(ATCC25922) 伤寒杆菌(ATCC6539) (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 (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3.3.2 培养基 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 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 3.3.6 无菌平皿(90mm) 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 3.2中和剂效力确认 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 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因为消毒体系中残留的消毒剂,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导致对杀菌效果偏高的错误判断,甚至产生假阴性结果。残留消毒剂的去除,可排除残留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从而使试验获得正确结果。中和法是指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试验中所使用的中和剂必须既能有效抑制消毒剂的杀菌性(中和剂的效力试验)同时又不削弱微生物活力的恢复(中和剂的毒性试验)。 ②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 用稀释剂将试验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的菌悬液备用。 准备无菌试管6支,按表一试验操作步骤表分组进行操作。各组试昝充分震荡放置于振荡器震荡至少20秒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然后移取Iml混合液到平皿中做平皿计数,轻轻转动平皿以使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散开来,每组做两皿平皿,并做好标记。平皿在层流台下吹干,倒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具体结果见附件一中和剂中

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 门奕灿 2013207540 摘要:本文主要归纳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主要进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作用机理。以此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 碘消毒剂应用非常广泛。其消毒范围已涉及临床、卫生、日常生活、农牧养殖业和饮用水等。不同类别、不同剂型、不同功效的碘消毒产品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而现在普通的碘酊或者碘酒具有刺激性大、着色深,稳定行不好等缺点,现在普遍会采用碘的络合物去改善这些缺点,即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形成复合型碘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使用安全的优点。因此这也是人们一直探索并且不断试图优化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这些碘络合物消毒剂研究现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作用机理。希望以此可以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碘络合物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 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 碘伏是碘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选用不含苯环和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OP-1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它起到了配位、稳定、助溶和协同增效作用,克服了碘难溶于水、易升华、有刺激性、不够稳定、容易着色等缺点。其次,制剂水溶性好,使用时由于大量稀释,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被破坏,碘胶束配合物解离成碘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合形式。此时,碘尚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临床上表现出较持久的药效。同时,由于具有亲脂使用,表面活性剂能迅速粘附于菌体表面,使碘与菌体蛋白质迅速发生卤化反应,并能消除环境中非菌体蛋白质,减少活性碘的消耗量而增强药效。此外,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清洗作用,碘伏可以用于蔬菜瓜果、食品加工器具、医疗用具等的清洗消毒。一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价格要低得多,所以碘伏生产成本比较低,使得它适宜于养殖业如养殖场消毒,鱼、虾、畜、禽疾病防治。[2]但是,有文献报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对抗有机物能力差的缺陷。 2.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 有专利报道了相关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消毒剂,其中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

含碘消毒剂(碘伏)企业标准2020版

Q/XBHF 企业标准 Q/XBHF004-2020 含碘消毒剂(碘伏) 2020-06-01发布2020-06-01实施 发布

Q/XBHF004-2020 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Q/XBHF004-2020 含碘消毒剂(碘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碘消毒剂(碘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甘油、表面活性剂氧化胺(别名: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水为主要成分的含碘消毒剂(碘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14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 GB/T13206甘油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3技术要求 3.1原辅料 3.1.1碘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规定。 3.1.2甘油 应符合GB/T13206的规定。 3.1.3氧化胺 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1.4生产用水 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并经纯化。 3.2感官指标 黄棕色至红棕色液体,有碘气味。 3.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有效碘含范围量/(g/L)4~11 pH值 2.0~4.0 1

各种消毒剂优点和缺点

精心整理 一、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消毒剂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① ②③优点: ① 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 毒性低; ③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精心整理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 ② ③ 面: ④ ⑤ A B 氢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 C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D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E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 . F水质的硬度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 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二、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消毒产品考试试题答案

消毒产品考试试题答案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公司目前生产的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和卫生用品两大类消毒产品。 3、液体消毒剂的主要消毒成分为表面活性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类消毒产品,是 一种低效消毒剂;凝胶消毒剂具有免水洗的特点,其主要杀菌成分为三氯生,属于酚类消毒剂,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主要用于手部皮肤的消毒。4、卫生湿巾所使用的主要杀菌抑菌成分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卫生栓所使用的 主要杀菌抑菌成分为醋酸洗必泰和中草药提取液。 5、苄索氯铵在搬运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撞击,并远离火源。其作为防腐剂 添加至消毒产品中,添加量应严格按照配方中来,不可多加。 6、醋酸洗必泰对皮肤和粘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应注意,与铁、铝 等金属物质会发生反应,配料时,禁忌使用金属制品。 7、柠檬酸,此物质其毒性等级为无毒、但味极酸,应避免误入口中。 二、问答题 1、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成分分类可分为哪几种?每种消毒剂试举其一例主要成分。(10分)答案: 含氯消毒剂:无机类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有机类如二氯异氰尿酸钠,氯胺T等过氧化为类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等 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 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1,3-丁二醇等 含碘消毒剂:碘酊和碘伏 酚类消毒剂:三氯生、苯酚等 环氧乙烷 双胍类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表面活性剂类:新洁尔灭 2、列出公司主要的5中消毒产品,并说明其主要的消毒杀菌成分。(10分) 答案: 液体消毒剂:表面活性剂 喷雾消毒剂:表面活性剂 凝胶消毒剂:三氯生

最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 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 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60CFU/25cm2 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消毒剂对手、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性验证解析

消毒剂有效性及更换周期 再验证确认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设备有限公司 ××××年××月

一.验证目的: 洁净区用消毒剂对生产人员手部、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表面及工位器具等进行消毒,旨在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防止微生物在产品生产环境中的污染,以及验证消毒剂在使用中的更换周期,防止微生物的耐药性,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二.验证范围 本公司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 三. 验证依据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物体表面和生产人员手细菌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净化区消毒液使用配制操作规程 五.验证内容 5.1、消毒液配制 5.1.1 75%酒精的配制:可直接从有证单位采购,原液擦拭。 5.1.2 84消毒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84消毒液倒入配制桶,再加纯化水,比例为1:100,搅拌均匀即得。 5.1.3 0.1%新洁尔灭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5%新洁尔灭溶液倒入配制桶,再加纯化水,比例为1:50,搅拌均匀即得。

5.2、超净台洁净度验证 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大豆酪蛋白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5.3、手表面、物体表面清洗消毒 a.生产人员按进净化区程序用洗手液将手洗净,伸向自动杀菌净手器喷淋消毒液至手掌,双 手将消毒液均匀搓开,晾干; b.净化区裸手接触产品每隔2h洗手消毒一次; c.连续7天对工作台面、墙面等清洗消毒。 5.4、采样方法 5.4.1 对物体表面的采样:将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根据物体表面积大小,采平行样1~4个,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涂抹10次(往返计为1次,涂抹方法如下图所示),将棉拭子放入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 5.4.2 对生产人员手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甲沟至指根处往返涂抹10次后,将棉拭子放入1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5.5、检验方法和结果计算 将每个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取3个稀释度),分别取1mL 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倾注2块平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5℃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72h,观察结果,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算,求出平均菌落数。 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菌数/cm2=——————————— 采样面积(cm2) 菌数/每只手=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六.验证结论及其接受标准 1、净化区生产工人按进净化区程序手消毒及裸手接触产品每隔2h手消毒一次后的细菌总数 ≤300 cfu/每只手 2、用同一种消毒液对工作台面、墙面等连续消毒7天后的菌落数≤10 cfu/cm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