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提升2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提升2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提升2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提升2 含解析 精品

课时作业提升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春运旅客流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B.省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D.人口迁移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迁移的判断。只有跨越一定行政界线且居住地长时间改变的现象才属于人口迁移。春运旅客流主要是回家、探亲、访友造成的,没有长时间改变居住地。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4题。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

C.④⑤D.⑥⑦

3.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4.读图P、Q两国相邻,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D.美国、澳大利亚

【答案】 2.B 3.A 4.C

【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表现是人口由农村(城市)到城市(农村)的迁移。由图上信息可知,P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还存在城市流向乡村的情况,故应为发达国家。

读“美国本土与中国东北部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全是经济因素的是()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④

6.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作“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③给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5.B 6.C

【解析】第5题,图示②表示美国的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③表示1980年之前,山东等地的农民向东北迁移,主要是东北的土地资源优势。第6题,“雁南飞”中山东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故大量人口的迁入,为山东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不是对山东的影响。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相适应;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教育、养老、医疗等各类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结果。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1~12题。

1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11.B12.C

【解析】第11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第12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3题。

河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河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南阳月考) 下图为“2002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是() A . 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 B . 2009年人口增长最快 C . 2006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D . 人口持续减少 (2) 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市() A .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C .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 . 产业升级和转移 2. (4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水源条件的改善 B . 民族政策的变化 C . 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 . 经济布局的改变 3. (6分)(2020·嘉定模拟) 2008年~2015年间,大庆市人口总量不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过于缓慢②青年人才流失较多 ③产业结构转型加速④医疗保障条件较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 (6分) (2017高一下·容县月考)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B . 国内人口迁移只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 C . 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 D . 国内人口迁移仅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 5. (4分) (2018高一下·长安期末) 下图①②③④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分别是() A .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 .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 .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A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为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所形成的人口迁移属于() A . 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B . 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基地的人口迁移 C . 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D . 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2. (4分) (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B .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C .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D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 更多的休闲时间 C . 更高的收入 D . 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3. (6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末) 2011年吉林市高考考生为16.9万多人,比去年锐减两成。而据吉林市高招办的初步统计,2012年吉林市高考考生仅有16.5万人,比2011年又少4000多人,将再创历史新低。预计到2015年,吉林市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降至15万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011年吉林市高考考生减少的原因可能为() ①适龄青少年减少 ②出国就读人数增加 ③辍学打工人数增加 ④报考职业院校的人数增加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预测吉林市高考考生人数降至最低的根本依据为() A . 人口迁移 B . 人口增长 C . 人口素质 D . 人口容量 (3)吉林市应对高考考生数量减小的措施有() ①继续关注人口增长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注重人才引进④关注男女性别比例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考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精确复习练案

第一章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6·江苏南京、盐城市一模)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C ) A.收入下降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D.就业困难 [解析]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2015难民潮的因素属于政治因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是( A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解析]大量中东难民迁入欧洲地区,可以缓解欧洲劳动力不足的矛盾,A项对。对于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B项错。欧洲各国城市化水平很高,部分国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项错。对欧洲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没有影响,D项错。 (2017·湖南郴州第二次联考)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回答3~4题。导学号 70292160 3.2000年~2013年期间( C )

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解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读图,图中人口增长率下降,不能表示人口死亡率高,A项错。只表示增长率的变化,不表示总人口的数量,B项错。说明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C项对。图示内容不能表示人口迁移方向,D项错。 4.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B ) A.产业转型、升级B.生育政策调整 C.部分企业迁出D.环境质量下降 [解析]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A 项可能。生育政策是全国性的,不是一个地区可以改变的,B项不可能,选B项。部分企业迁出,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C项可能。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人口迁出,也有可能,D项可能。 (2017·河北五校质检)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表。据表和所学知识,回答5~6题。导学号 70292161 5. A.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英国 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 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 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 [解析]由表可知,a国和b国的移民人口数量较大,则a国和b国分别为美国和俄罗斯;c国和d国移民人口数量较小,且c国的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最大,故c国为阿联酋,d国为英国。 6.表中c国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教学案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1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 ___________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时间 19世纪前 二战后 特点 以 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方向 欧洲向 、大洋洲迁移为主 迁入地:欧洲,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非洲西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受脆弱的 、战争、 等影响而迁移。 (2) 新中国成立以来 20?纪 &泮代 川期 前 — 表现- -有计划、 的人口迁移 — 原固- -计划经济休制和严格的 制度 后 — 表现J -流if 培大,流向明显变化 —— 条件■ - 政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__________ 、土壤、水和矿产 1. 自然因素资源等 自然环境变化: ___________ 2 ?经济因素: _________ 、交通和通信等。 3?社会因素: _________ 、社会变革、 __________ 和宗教等。 4.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 、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 其迁移人口 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 类型 咼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 工作 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发 展中 国家的人口寻找更多 的就业机 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 治迫害 形式 科技移民 r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 迁移的 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 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人 口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 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 家 产生的 影 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 才和经 济上蒙受 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 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 题 2?尅納探究 ________ 因素。

内蒙古兴安盟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兴安盟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7高三上·林州月考)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读常熟市全年各功能区各年龄段人口量指数图和各功能区人口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需要进行生态游憩空间配置的功能区是() A . 商务办公区 B . 商业活动区

C . 生活居住区 D . 工业生产区 (2)林地、草地、水域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主要微观类型,在生活居住区最适宜设置() A . 林地、草地、水域 B . 草地、水域 C . 林地、水域 D . 林地、草地 2. (4分)读“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功能区是() A . 住宅区 B . 商业区 C . 工业区 D . 行政区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

A . 城市中用地方式最为普遍 B . 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利地带 C . 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D . 建筑物高大密集,商业活动频繁 3. (6分) (2014高一下·金堂月考)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 .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 .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 .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 .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 政策、劳动力 B . 市场、劳动力 C . 地租、市场 D . 政策、地租 4. (6分)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 A .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B . 大型中心城市放慢发展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4.(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省市”,这从侧面说明了省市迁入了大量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的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读懂并能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以及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以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加强比较和总结。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到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

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4.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微点1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 人口流动现象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 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共同点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② 居住地变更: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 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性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 ③不变更户籍 在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影响 (2018·高考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中)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 . 东亚 B . 南美 C . 西欧 D . 北非 2. (4分)(2020·襄阳模拟) 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末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6万人,2019年末减少0.6万人。“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北京市要加强治理“大城市病”,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三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 房价大幅上涨 B . 产业结构调整 C . 城市人才争夺 D . 空气污染加重 (2)北京市在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中,以下需要最先退出的是() A . 金融中心 B . 文化中心 C . 物流中心 D . 科研中心 3. (6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期末)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 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①居住地必须改变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以上(一年或以上) 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如: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2. 类型: (1)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① 人口迁移 ② 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①农村→农村 ②农村→城市 ③城市→农村 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无论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 始终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大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大洲: 始终为迁出地的省份: 、 、 5. 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 ①可以 人口压力 ② 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不利 造成人才 对迁入地: 有利 ①解决劳动力 ②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 带来城市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水、矿产资源、 等 2、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 3、社会因素:政策、 、战争和 等 4、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7高二下·佛山期中)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下列问题。 (1)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 A . 人口的迁移 B . 人口的出生率 C .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D . 人口的死亡率 (2)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 .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B . 营养好 C . 文化教育水平高 D . 人口的年龄结构轻 2. (4分)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 “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 . 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 . 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 . 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3. (6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示上海市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是() A . 2005年 B . 2007年 C . 2009年 D . 2011年 4. (6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全球销售的吉他中,近一半产自贵州遵义市正安县,该县被誉为吉他界的“富士康”。正安县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吉他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当地吉他生产多为手工生产。完成下面小题。 (1)正安县被誉为吉他界的“富士康”,得益于当地() A . 雄厚的资金 B . 廉价的劳动力 C . 先进的生产技术 D . 广阔的市场需求 (2)影响正安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主导因素是() A . 政策 B . 经济 C . 家庭婚姻 D . 社会文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4高一下·南昌月考)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 .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 .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租水平:乙>甲>丙 B .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 .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 . 据图可知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2. (4分)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 .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 .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 .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3. (6分)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6分)环境人口容量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 . 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 . 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5. (4分)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2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

编写人:杨二俊初审人:文忠义备课组长:文忠义使用时间:2012.11.12-14 课题:人口的空间变化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 1 ?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人 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第1课时 【预习指导】 一、预习指导 1、完成练习册P5自主梳理一、人口的迁移 2、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3、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或__________ 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按 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 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 人口迁移。 4、F8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大洲有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迁入地有 ___________ 、 5、读P9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6、完成P9活动部分。 二、自我检测 1. 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 .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2016·吉林模拟) 百度迁徙地图是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而制作的国内城市间人口流动实时地图。下图为2016年2月6日(腊月二十八)12时百度迁徙地图。读图,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 以人口省际迁移为主要形式 B . 中西部短途客流增加反映其经济水平提升 C . 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D . 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体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2. (4分) (2017高一下·大田月考)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2)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 政治因素 B . 环境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文化因素 (3)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3. (6分) (2018高一下·江西期中) 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而本节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而对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缺乏关注。但是高中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三维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结构和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重难点 本着遵循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突破】○1结合生活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通过学生身边的直接经验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 ○2乡土教材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本重点部分在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得以解决; ○3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讲人口迁移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013·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4~6题。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6.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巴西 C.德国D.泰国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10.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13·莆田质检)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11~12题。 [ 11.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下图为某社区在2005~2009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出、迁入数量的统计图。读图回答:该社区5~24岁人口净迁入约() A . 750人 B . 950人 C . 1 250人 D . 1 750人 2. (4分)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 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 . 某学者出国讲学 C . 某家庭乔迁新居 D . 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3. (6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读某国家“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变化坐标图”,其中2012年该国男性人口约有700万,人口非常多元化,其中只有10%是本国人口,其余的则由外籍务工人员组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国家最可能符合的是() A . 日本 B . 印度 C . 孟加拉 D . 阿联酋 (2)影响该国外籍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B . 矿产资源丰富 C . 政局动荡 D . 宗教信仰 4. (6分)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 . 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民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 . 大量民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 . 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5. (4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读某地区不同时期“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其中虚线和实线表示不同时期,图中反应了() A . 虚线表示的时期科技比实线表示的时期发达 B . 实线表示的时期科技比虚线表示的时期发达 C .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D .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6. (4分) (2019高三上·宁德期中) 近5年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一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2 / 2

辽宁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辽宁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20高一下·内蒙古期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医疗水平比较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归雁经济”的出现对回归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 . 减缓了城市化进程 B .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C . 降低了环境人口容量 D . 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2. (4分)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A . 北京市 B . 天津市 C . 重庆市 D . 上海市 3. (6分) (2014高一下·沁阳月考) 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 A . 国内迁移 B . 国际迁移 C . 省际迁移 D . 县际迁移 4. (6分)人口迁移是指()

示范教案(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1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及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的信息。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动态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加深记忆。也可采用比较法,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口迁移特点。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教材第9页的活动1可以请家庭或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也可开展小组互动学习,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及影响,获得感性认识。活动2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人口移出与移人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作社会调查。以当地的事例来延续教材内容,开放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2可根据教材图1.9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运用电脑动画课件演示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与路线。根据课件展示的资料,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还要注意分析人口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的推力与拉力因素。 案例3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将其信息结合活动1、活动2提出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