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级反兴奋剂课程教(学)案——肖剑晨

16级反兴奋剂课程教(学)案——肖剑晨

16级反兴奋剂课程教(学)案——肖剑晨
16级反兴奋剂课程教(学)案——肖剑晨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反兴奋剂读本》

16级教案

授课教师:肖剑晨

第一课时认识兴奋剂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一、重点教学容

1.兴奋剂的定义

2. 什么是《禁用清单》

3. 兴奋剂违规的定义与行为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禁用清单》、兴奋剂违规的定义;熟练掌握兴奋剂的定义、兴奋剂违规行为有哪些。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

四、教材逻辑分析

本课时讲授的容是教材的首章,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

主要容为介绍什么是兴奋剂及兴奋剂违规的基本知识。首先,让学生理解兴奋剂从何而来及其发展轨迹;第二,向学生简要介奋剂的定义,引出什么是《禁用清单》,如何通过解读《禁用清单》更清晰地认识兴奋剂。第三,在明确兴奋剂的概念后向学生抛出兴奋剂违规的概念;最后,重点介绍10种兴奋剂违规行为,并辅以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

1. 开场白。

“反兴奋剂知识”这门课程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知识性课程。

咱们将要一起学习的《反兴奋剂知识》这门课程课时虽然不多,但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知识性课程。

大家都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现在正处于运动生涯的起点,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你们会经常与“反兴奋剂”这个概念打交道。

比如说,你们可能会经常接受兴奋剂检测;参加省运会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反兴奋剂知识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就不能参赛。

在训练比赛中使用兴奋剂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的体育基本道德,不但会让国家和集体蒙羞,运动员个人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使今后的运动生命蒙上阴影……世界上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体育明星都因为使用兴奋剂而身败名裂。比如,加拿大短跑名将约翰逊及美国“女飞人”琼斯,都因染指兴奋剂而失去了昔日赛场上的一切。

(结合P6的典型案例详细说明。)

所以,希望各位同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打个比方,学好这门课程,掌握了反兴奋剂知识,就等于给你们的体育生涯买了一份特别重要的保险,让你们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2.兴奋剂的定义(板书)

●兴奋剂包括禁用物质及禁用方法;禁用物质也不都具有兴奋作用。

●兴奋剂古已有之,经历了以刺激剂、血液回输、类固醇、EPO基因兴奋剂为典型代表物

质的五个阶段。

3.禁用清单(板书)

《禁用清单》为世界反兴奋机构公布的禁用物质和方法清单,这份清单每年都会更新,与时俱进。只要使用了最新公布的清单中的禁用物质或者方法都称之为使用了兴奋剂,会受到相应处罚。

2015年的《禁用清单》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训练和比赛中都禁用的物质和方法(赛和赛外)包括:

?禁用物质

?S0. 未获批准的物质

?S1. 蛋白同化制剂,包括蛋白同化雄性类固醇和其他蛋白同化制剂。

?S2. 肽类激素、生长因子和相关物质。

?S3. β2—激动剂。

?S4. 激素及代调节剂。

?S5. 利尿剂和其他掩蔽剂

?禁用方法

?M1. 篡改血液和血液成分

?M2. 化学和物理篡改

?M3. 基因兴奋剂

第二部分为赛禁用物质和方法。包括:

?S6. 刺激剂,如苯丙胺、可卡因、麻黄碱等。

?S7. 麻醉剂,如海洛因、吗啡、美沙酮等。

?S8. 大麻(酚)类,包括天然或合成以及具有类大麻作用的物质,如大麻和大麻制品。

?S9. 糖皮质类固醇。包括所有糖皮质类固醇均禁止口服、静脉注射,肌注或直肠给药。

第三部分为特殊项目禁用物质。主要包括:

?P1. 酒精(乙醇)

?P2. β-阻断剂

当下,这份《禁用清单》里光是禁用物质就已经超过了2000种,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运动员只要使用了最新公布的清单中的禁用物质或者方法都属于使用了兴奋剂,会受到相应处罚。

4.兴奋剂违规(板书)

●兴奋剂违规是指“违反反兴奋剂规则”,即行为符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列出的

10种违反兴奋剂规则行为中的一种或几种。

●兴奋剂违规行为目前有10种,分别为在运动员的样本中发现禁用物质或其代物或标

记物;运动员使用或企图使用某种禁用或禁用方法;逃避、拒绝或未完成样本采集;

行踪失败;篡改或企图篡改兴奋剂管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持有某种禁用物质或禁

用方法;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的交易;对运动员施用或企图施

用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共谋;禁止合作。

在此特别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国2015年1月1日最新颁布的《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中对兴奋剂违规的概括多了一条: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的规性文件明确将其规定为兴奋剂违规的行为。这也体现了我国立法的严谨性。

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我这里给出5幅反映兴奋剂违规行为的漫画,请同学们抢答这些违规行为的名称。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兴奋剂;什么是《禁用清单》;什么是兴奋剂违规及违规行为。

课后作业

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寻找一个兴奋剂违规的案例,下节课上跟同学们分享。

课后记:

第二课时兴奋剂的危害与反兴奋剂斗争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一、重点教学容

1. 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危害

2. 兴奋剂对体育、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3. 国外兴奋剂斗争概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使用兴奋剂对体育、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及国外兴奋剂斗争概况;熟练掌握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

四、教材逻辑分析

本课时讲授的容是教材的第二及第三章。主要容为介奋剂的危害及国外反兴奋剂概况。

首先,在学生通过上一章节学习了解兴奋剂是什么的基础上用知识叙述结合详细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危害;第二,站在体育事业及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进一步阐述兴奋剂的危害。第三,在学生认识到使用兴奋剂会产生巨大危害的基础上介绍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概况;最后,重点向学生申明,我国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是“零容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就可以收到“电子”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合作、

高三通用技术复习导学案(1)

高三通用技术复习导学案(1) ——分析2011基本能力高考题编制:刘福振、李应亮审核:审批:2011.9.1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2011高考题让学生体会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复习方向。 2、分析高考题的导向与动向,找出应对措施。 1、完成下列近3年的高考题,体会高考的内容、导向。 2、注意高考对内容考查的方式与方法。 一、思考问题 1、2011年基本能力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 2、高考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试题考查的角度、方向)? 二、2011基本能力高考题通用技术部分及其相关题目分析 34.(7分)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4)某品牌家用豆浆机说明书的目录如右图所示,其中第三章隐去了一项必要内容。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编写要求,这项内容是 第三章

六、(19分)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 40.(4分)原型或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款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作的椅子已设计完成。 (1)小明在制作木质椅子模型过程中,部分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如下,其中使用方祛不正确的是 A.画横线 B.锯割 C.刨平 D.检查平面 (2)制作单个木质椅子模型的流程及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如下图。小明与其他两位同学分工制作三个同样的椅子模型,每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制作完成三个模型最少用时分钟。 (3)下列能对该设计产品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价的是 A.该产品的技术图样 B.按1:10比例、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成的模型 C.按实际尺寸、利用新结构和新村料制成的原型 D.接1:1比例、利用松木制成的模型 41.(1分)某品牌电热水壶(右图)设有防烧干装置,当壶中水量低于一定值时,电源会自动断开;壶盖经过特殊设计,水烧开时,蒸汽会使水壶发出蜂鸣声,起到提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壶中水温为防烧干系统的输入量 B.蜂鸣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信息传递 c.设计该水壶时,不必考虑壶盖的重量 D.设计该水壶时,主要遵循了美观性原则 部分物理试题: 七、(12分)万物交融的世界,追求者和谐的理想,千 变万化的声音在每一个角落回荡。 45.(5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声音由物体的震动产生,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1)上图是探究声波提醒的实验示意图。用小槌敲击音叉有,音叉振动产生声波,话筒接收,示波器观测。波长、频率和速度是描述波的基本物理量。示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

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1..定语从句where、when、why(The Attributive Clause --- where, when, why.) 2.学会使用定语从句(Use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prep.﹢which or the Relative Adverbs: where, when,and why.) 3 学会写一篇关于伟大人物的文章( .Learn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a great person.) 3.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词汇:period, advise…on, continue, fee, fare, gold, be worried about, out of work, stage,vote, position, accept, violence, as a matter of fact, blow up, put in prison, equal,make + O + adj, imagine, in one way, blankets, degree, allow sb to do, guard, stop from, educated, come to power, beg for, terror, fear, cruelty, reward, rights, be proud to do. ②句子※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Nelson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 P34 ※Sadly, I did not have it because I was not born there, and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 ※He told me how to get the correct papers so I could in Johannesburg. P341. ※We were put in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only then 此处引起倒装句) ③语法:when, where, why引导定语从句 where 表示地点,只能跟在表地点或场合的名词后。 when表示时间,只能跟在表时间的名词后。 why表示原因,通常跟在reason后引导定语从句。 ④话题:◎谈论Nelson Mandela ◎谈论学生自己心中的名人是怎么样的 2.过程与方法:①问一些关于名人的问题,展示一些名人的图片和资料,引出主题;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高三冲刺课程计划

考前冲刺班数学课计划 课程简介 每当看到“解题”二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个画面:课堂上,粉笔末乱飞,老师滔滔不绝;自习室内,手不离卷,奋笔疾书;考场上,鸦雀无声,只听笔尖沙沙作响。 其实,高考本质上是解题技能的较量,比的是限定时间内解题的精准度和速度。在解题之后,你是否曾想过:这道题是怎么做对的,那道题又是怎么做错的?要知道,解题背后的思维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对解题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广大考生跳出题海,提升解题技能,本课程具有两大亮点:1.从基础知识模板,解题技法模板,高考题型模板三大维度展开一站式讲解,全面系统梳理数学学科的通性通法;2.提供简洁实用的万能模板,让学生从思路(即时写不出标准答案,套用模板也能得些步骤分),准度(用科学的模板解题,可以提高答案的精准度,得分高),速度(奇思妙解,减少计算量,解题快人一步)三方面全面得分,让解题由难变易,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解题准备———考点模型(适合高三一轮复习学生) 例如:必修1模型3,函数单调性问题? ? ? ? ? 方法1 定义法方法2 图像法方法3 导数法 模型6,指数,对数函数中参数范围的求解问题

?? ?方法1 函数性质法方法2 导数法 必修2模型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方法1 公式法方法2 割补法方法3 转换法 必修3模型1程序框图???方法1 按部就班法 方法2 整体功能法 必修4模型6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方法1 弦切互化法方法2 角的拆变法 方法3 1的代换法方法4 变通公式法 方法5 升幂与降幂法方法6 引入辅助角法 必修5模型8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方法1 常数代换法 方法2 拼凑法 第二部分 解题必备————思想方法篇(适合高三冲刺学生) 例如:函数与方程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略 数型结合思想???????????方法1 函数图像数形沟通法 方法2 三角函数图像数形沟通法 方法3 平面向量数形沟通法 方法4 线性规划数形沟通法方法5 解析几何数形沟通法方法6 立体几何数形沟通法 转化与划归思想:略 第三部分 解题模板————高考题型篇(适合高三冲刺学生)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略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1:21.9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董亚莉 [导读]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董亚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新建路小学陕西凤县 7217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31-01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当很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调查走访的多种途径学习时,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信息技术虽好,却不能滥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必须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使用不当反而可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片面注重形式、忽视学生思考 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大量存储的特点,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增加授课内容,导致学生只有时间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放电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看电影”,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大量的教学信息过频过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的知识反而记忆不深,教学活动就成了过眼云烟,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所以,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干扰学生注意,忽视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地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学生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学习重点。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力求简洁、清晰,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大可不必使用。千万不要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 (三)信息播放量超大,忽视师生互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但并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有的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只有电脑课件,教师简直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我们应该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布局课堂结构,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

专题十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

环节一主干知识归纳——明题点 一、主干梳理(学生自主结合教材和二轮复习资料课前完成)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误区警示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纠错: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纠错: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纠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只有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看,变革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革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4、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纠错: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纠错: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因此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纠错: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或集团。 环节二高考真题研究——找规律 考向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017全国Ⅰ卷,20)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有情景设置(引课)、新课、巩固等环节,不做统一规定,是否选用表格形式自定。要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以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和说明。注意:教学设计(教案)不同于教学实录。请教研员和一线的教师给下面的教学设计(教案)打分或评价。】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理念 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 2、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四、学习资源 跨越式资源网站(补充《小水滴的一天》、《小水滴旅行记》、《小水滴的梦想》等阅读资源;补充灌溉、浇水、洪水等图片);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打写创作的留言版。 五、教学设计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高二升高三衔接课程1集合学案

集合 知识梳理 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 ;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题和练习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 1.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 {a b a ,也可表示为}0,,{2 b a a +,求20062006b a +的值. 2.数集{}Z n n X ∈+=,)12(π与{}Z k k Y ∈±=,)14(π之的关系是( ) A.X Y ;B.Y X ; C.Y X =;D.Y X ≠ 3.若集合},02|{},06|{2 R a ax x N x x x M ∈=+==-+=,且N M ,求a 的取值范围. 4.设集合}121|{},0107|{2 -≤≤+=≥+-=m x m x B x x x A ,若A B ?,求m 的取值范围. 练习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 A ? B.C B ? C.C B A = D. A C B = 2.定义集合运算:{} B y x xy y x B ∈∈+==?A,,z A 2 2 ,设集合{ }1,0A =,{}3,2=B ,则集合B ?A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3.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Q P {}Q x P x x ?∈且,|,如果{} 1lo g 3<=x x P , {}1<=x x Q ,那么Q P -等于 4.研究集合{ }42 -==x y x A ,{ }42 -==x y y B ,{ } 4),(2 -==x y y x C 之间的关系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 1.已知集合},1|{},,1|{2R x x y y Q R x x y y P ∈+==∈+==,则Q P 等于( ) A.)}2,1(),1,0{( B.}1,0{ C.}2,1{ D.),1[+∞ 2.已知集合{}3|0|31x M x x N x x x +? ? ==<=-??-?? ,≤,则集合{}|1x x ≥=( ) A .M N B .M N C .)(N M C U D .)(N M C U 2.已知集合B A ,是全集}9,8,7,6,5,4,3,2,1{=U 的子集,}2{=B A ,A B }9,1{= (A )}8,6,4{=B ,则=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 3.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0,2A 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2; C.3; D.6 4.设集合{ } 0232 =+-=x x x A ,{} 0)5()1(22 2 =-+++=a x a x x B (1) 若{}2=B A ,求实数a 的值; (2) 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练习1.若集合{ } R x y y S x ∈==,3,{ } R x x y y T ∈-==,12 ,则T S 是( ) A. S ;B. T ;C.φ;D. 有限集 2.已知集合{}2),(=+=y x y x M ,{} 4),(=-=y x y x N ,那么集合N M 为( ) A.1,3-==y x ;B.)1,3(-;C.{}1,3-;D.{})1,3(- 3.集合{|10}A x ax =-=,{} 2 |320B x x x =-+=,且A B B = ,求实数a 的值.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课题主持人:杨凌云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 填报日期:2017年12月 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

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机遇,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将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要是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并与各个学科乃至学校的管理上,学生发展上的整合,最后加以运用的研究。其重点是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应用进行的研究,属综合研究。 三、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来指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方法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更新教学的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要重点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指导,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去实现。突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改变在整合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此模式能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构建和谐课堂服务。四、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操作水平两极分化。 目前,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极为常见。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问题,我的做法是: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好带差,共同提高。 一台计算机即是一个学习小组,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扎实的,基础一般的,基础薄弱的。基础扎实的与基础薄弱的为一组,基础一般的则按两人一机的要求自愿组合。为促进学习小组的形成,采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让每组自己设计一个组名,并按照组名在教师机上设一个共享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组的概念。 2、组成小组,分层教学,各得其所。 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面向全体学生,在难度上则有一定的层次性。 二、上课玩游戏 在操作课的教学上及训练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就玩起了小游戏,将教师布置的上机操作任务置于一边,自顾自的娱乐,这种现象就象是传染病,影响着四周的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就无心上机,不顾被批评,也要先“过把瘾”。

解决办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喜欢上微机课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喜欢用电脑玩游戏,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制止,这样轻易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反感,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制止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只是一味地玩游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互相监督。 教师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学习下降、学而无成的严峻后果。适时发挥各组小组长的作用适当加大课堂检查与监督力度。 2、提供有益的游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益的游戏。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多方面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的小游戏,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的机会,如低年级的练习鼠标的小游戏,中年级练习打字的小游戏等,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健康、优秀的益智游戏,让学生组织对抗赛,进行游戏评论比赛等活动。 三、学生重实践,轻理论 灵活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一堂课中,要灵活运用两种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教学的魅力在于如何将学生最初兴趣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候,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到重点、难点时候,则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时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

感谢信精讲-高三英语三轮复习冲刺课学案

冲刺高考英语第四讲 写作篇---应用文之感谢信 单词部分: 感谢________________v. 感谢________________n. 感激的________________感激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________________ 帮助_______________ 表达________________ 慷慨的________________慷慨________________ 好意________________ 无私的________________ 热情友好________________ 1.短语部分 对…感激某人________________ 难以描述________________ 利用这次机会________________ 多亏了________________ 回报________________在…的帮助下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 2.句式: 开头段: 1.感谢你在我生病期间给予我的无私的帮助。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unselfish assistance during the time when I was ill. 2.我写信感谢你在我生病期间对我友好/慷慨的帮助。 I am writing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r kind/ generous help during the time when I was ill. 3.我从心底感谢你,因为你在学习方面帮了我很多。 i wish to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because you helped me a lot in my study. 4.我想借机感谢您就我们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I’d lik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your timely help and support. 5 . 在信中我为你无私的帮助向您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代表我的家人) I’d like to convey in this letter m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you for your selfless help. 中间段: 1.您真的给我整个行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乐。 You really added greatly to m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f the whole trip.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