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氢

硫化氢

硫化氢
硫化氢

硫化氢、甲醇、液氨、一氧化碳、氧气、氮气、氩气、氢气理化性质

(1)甲醇:主要存在于合成工段净化Ⅱ、甲醇合成Ⅱ、成品罐区和甲醇精馏装置区。精馏装置区主要设备包括一个粗甲醇中间槽,两个精甲醇中间槽和预精馏塔、加压塔、常压塔、气提塔,甲醇的总储量在2000 m3(约1500吨)。净化工段Ⅱ有一个甲醇溶液贮槽,另外,在甲醇洗涤塔、甲醇再生塔、甲醇换热器、甲醇收集槽等设备中都有甲醇存在,贮存量在100m3以上;甲醇合成工段Ⅱ的甲醇主要存在于甲醇合成反应器、甲醇分离器、甲醇膨胀槽等设备中,贮存量在50 m3左右。甲醇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液体比重0.792 ,气体比重1.11,沸点64.7℃、闪点12℃,爆炸极限6%-36.5%,易燃易爆。甲醇对人体有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吸入甲醇蒸汽或摄入甲醇会引起中毒,轻度造成视神经损伤,严重者造成失明甚至死亡,工段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 m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因腐蚀发生泄漏或操作不当引起外泄,极易引起火灾和中毒,若不能及时处置或处置不当,有造成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危险,严重时会波及的周边群众。

(2)一氧化碳加氢:存在于合成工段的净化工序,合成工序,合成气压缩机,二期装置每小时流量134000 m3(净化气),压力在3.0—5.5MPa。

氢气为无色无臭的易燃气体,相对密度0.07,引燃温度400℃,爆炸极限4.1-74.1%,无毒。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易燃气体,相

对密度0.79 ,闪点<-50℃,引燃温度160℃,爆炸极限12.5%-74.2%。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缺氧。轻度中毒会有头晕、恶心,身体困乏等症状,当环境空气中的浓度较高时,会迅速发生昏迷、大小便失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严重时造成死亡,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 m 3。生产中一旦发生设备泄漏或操作失控,有造成爆炸、火灾和人员中毒的危险。

一氧化碳加氢在中心生产装置中分布范围广,经过的设备多、流程长,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氧化碳不但有易燃易爆性,且对人体有毒。如果发生恶性爆炸或在生产过程中严重工艺失控造成爆炸或大量泄漏,有可能危及到周边群众及铁路、公路安全。

(3)液氨:主要存在于净化,一期装置净化的总贮存量约为9立方米,二期装置净化的总贮存量约为35m3。

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催泪性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4℃。易溶于水(100毫升水中可溶90克),在空气中易变成碳酸铵,其水溶液为氢氧化氨,氨燃烧时火焰稍带绿色。爆炸范围15.5—27%)允许浓度30mg/ m3。氨随空气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少部分为CO2中和外,其余吸收至血液,被吸收的氨在肝脏中解毒形成尿素,又可随汗液、尿或呼气排出体外。空气中的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窒息,生产中一旦发生氨泄漏,有造成爆炸、火灾和人员中毒的危险。

(4)硫化氢: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

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粘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为迅速。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仍认为是主要的发病机理。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很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排出,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则经肺排出。无体内蓄积作用。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70~150 mg/m3/1~2 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5 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 小时,6~8 分钟出现眼急

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 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根据硫化氢的毒理学特性可以发现,硫化氢并不是所有浓度都是瞬间致人死亡,其每个浓度致死时间是不同的。

国家卫生标准小于或等于10毫克/立方米

(5)氧气:分子式O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烧、爆等,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制做焊枪和割枪,进行金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冶炼质量;制做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实验室制取氧气,检验氧气也应用了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又不易溶于水,故而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故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可确定盛有氧气,这个现象用于氧气收集验满操作。氧气的性质还可以用于防止由

于物质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灾害。例如,一些易燃物堆放应通风、散发热量,防止自燃;钢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防止生锈。

(6)氮气:分子式N2,空气中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2%(体积分数),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L,氮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是难液化的气体。氮气在极低温下会液化成无色液体,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更会形成白色晶状固体。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黑色钢瓶盛放氮气。对成键有贡献的是三对电子,即形成两个π键和一个σ键。对成键没有贡献,成键与反键能量近似抵消,它们相当于孤电子对。由于N2分子中存在叁键N≡N,所以N2分子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将它分解为原子需要吸收941.69kJ/mol的能量。N2分子是已知的双原子分子中最不活泼的,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氮气,N,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工业上作为惰性气体用于反应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化工生产上用作制造硝酸、氰化物、炸药和合成氨等的原料,用氮气和氧气、氦气的混合气用于深海潜水作业,此外,液氮还作为深度冷冻剂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0.16ATA),人感觉呼吸不畅,窒息感,而高浓度氮(>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

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3.2ATA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凡密闭容器和管道内用氮气冲洗后在进入之前应先充分通风换气,必要时进入前进行空气中氧含量测定。对于必须进入高浓度氮(>90%)的环境进行抢险操作的,应要戴好供氧式呼吸器。对于接触液态氮的操作应注意皮肤防护。

(7)氩气:分子式Ar2氩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在飞机制造、造船、原子能工业和机械工业部门,对特殊金属,例如铝、镁、铜及其合金和不锈钢在焊接时,往往用氩作为焊接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或氮化。在金属冶炼方面,氧、氩吹炼是生产优质钢的重要措施,每炼1t钢的氩气消耗量为1~3m3。此外,对钛、锆、锗等特殊金属的冶炼,以及电子工业中也需要用氩作保护气。在空气中含有的0.932%的氩,沸点在氧、氮之间,在空分装置上塔的中部含量最高,叫氩馏分。在分离氧、氮的同时,将氩馏分抽出,进一步分离提纯,也可得到氩副产品。对全低压空分装置,一般可将加工空气中30%~35%的氩作为产品获得(最新流程已可将氩的提取率提高到80%以

上);对中压空分装置,由于膨胀空气进下塔,不影响上塔的精馏过程,氩的提取率可达60%左右。但是,小型空分装置总的加工空气量少,所能生产的氩气量有限,是否需要配置提氩装置,要视具体情况确定。氩气为惰性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是,如果工业使用后,产生的废气则对人体危害很大,会造成矽肺、眼部损坏等情况。虽然是惰性气体,同时也是窒息性气体,大量吸入会产生窒息。生产场所要通风,并且,从事与氩气有关的技术人员,每年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氩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当氩气浓度超过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液氩可以伤皮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硫化氢的测定

硫化氢的测定 (依据GB/T 14678-93)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恶臭污染源排气和环境空气中硫化氢、甲硫醇和二甲 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仪的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四种成分的检出限为0.2×10-9—1.0×10-9g,当气体样品中四种成分浓度高于1.0mg/m3时,可取1-2ml气体样品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分析。对1L气体样品进行 浓缩,四种成分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10-9-1.0×10-9mg/m3。 2原理 本方法以经真空处理的1L采气瓶采集无组织排放源恶臭气体或环 境空气样品,以聚酯塑料袋采集排气筒内恶臭气体样品。硫化物含 量较高的气体样品可直接用注射器取样1-2ml,注入安装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的气相色谱仪分析。当直接进样体积中硫化物绝对量 低于仪器检出限时,则需以浓缩管在以液氧为致冷剂的低温条件下 对1L气体样品中的硫化物进行浓缩,浓缩后将浓缩管连入色谱仪分析系统并加热至100℃,使全部浓缩成分流经色谱柱分离,由FPD 对各种硫化物进行定量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种硫化物含量 的对数与色谱峰高的对数成正比。 3试剂和材料 3.1试剂 3.1.1苯(C6H6)分析纯(有毒),经色谱检验无干扰峰。如有干 扰峰则需用全玻璃蒸馏器重新蒸馏。 3.1.2硫化氢(H2S):纯度大于99.9%,实验室制备的硫化氢需进 行标定。 3.1.3甲硫醇(CH3SH):分析纯 3.1.4甲硫醚[(CH3)2S]:分析纯 3.1.5二甲二硫[(CH3)2S2]:分析纯 3.1.6磷酸(H3SO4):分析纯 3.1.7丙酮(CH3COCH3):分析纯 3.1.8液态氮 3.2色谱仪载气和辅助气体 3.2.1载气:氮气,纯度99.99%,用装5A分子筛净化管净化。

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表

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名 称硫化氢 分子式H2S危险货物编号21006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恶臭的气体。沸点(℃) -60.4,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2026.5(25.5℃),熔点(℃)-85.5,蒸气密度(空气=1)1.19,闪点(℃)无意义,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燃烧爆炸危险性爆炸极限 4.0%~46.0%。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险性 不存在。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4;40 包装类别 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硫化氢的性质

硫化氢的性质 硫化氢,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工业生产中很少使用硫化氢,接触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或以杂质形式存在。本市接触硫化氢较多的行业有污水处理、造纸、石油加工、化肥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 人体吸入硫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硫化氢中毒可分为三级,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别。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等,此外,还可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症状,中度中毒表现为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同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和眼刺激症状,检查可见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眼结膜充血、水肿等。重度中毒表现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首先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止。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硫化氢可引起嗅觉减退,以及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和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硫化氢作业。 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特别是下水道、蓄粪池、井底等场所,可先进行强制性通风,再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中毒现象,或用直读式测定仪或醋酸铅试纸测试一下现场空气,确认作业场所安全或不存在硫化氢气体时方可进入作业。 理化性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为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 接触机会: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 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 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毒理学简介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

T 环境空气 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居住区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本方法适用于居住区空气硫化氢浓度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 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硫化氢应有0.155±0.010吸光度。 检出下限为0.15μg/10mL。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 m3。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15~4μg硫化氢。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05~0.13mg/m3。如硫化氢浓度大于0.13mg/m3,应适当减小采样体积,或取部分样品溶液,进行分析。 由于硫化镉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所以采样期和样品分析之前应避光,采样时间不应超过1h,采样后应在6h之内显色分析。空气SO2浓度小于1mg/m3,NO2浓度小于0.6mg/m3,不干扰测定。 2 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3 试剂 本法所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即一次蒸馏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钡和高锰酸钾再蒸馏制得。 3.1 吸收液:称量 4.3g硫酸镉(3CdSO4·8H2O)和0.3g氢氧化钠以及1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水中。临用时,将三种溶液相混合,强烈振摇至完全混溶,再用水稀释至1L。此溶液为白色悬浮液,每次用时要强烈振摇均匀再量取,贮于冰箱中可保存—周。 3.2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 3.2.1 储备液:量取50mL浓硫酸,缓慢加入30mL水中,放冷后,称量12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CH3)2NC6H4·2HCl]溶液中。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年。 3.2.2 使用液:量取2.5mL储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3.3 三氯化铁溶液:称量10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若有沉淀,需要过滤后使用。 3.4 混合显色液:临用时,按1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1滴(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此混合液要现用现配,若出现有沉淀物生成,应弃之不用。 3.5 磷酸氢二铵溶液:称量4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3.6 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量100mL 0.10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新煮沸冷却后的水稀释至1L。配制和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A。 3.7 碘溶液c(1/2I2)=0.1mol/L,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再称量12.7g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并用水稀释1L。移入容量色瓶中,暗处贮存。 3.8 0.01mol/L碘溶液:精确吸量100mL 0.1mol/L 碘溶液于1L棕色容量瓶中,另称量18g 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3.9 0.5g/100mL淀粉溶液:称量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中,并煮沸2~3min,至溶液透明,冷却,临用现配。 3.10 1+1盐酸溶液:50mL浓盐酸与50mL水相混合。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工艺管理 第一条存在H 2 S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 H 2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H 2 S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 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帐。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方法

硫化氢(H2S)为无色气体,分子量;沸点-83℃。对空气相对密度,在标准状况下1L气体质量为,1体积水溶解体积硫化氢,其水溶液呈酸性。与重金属盐反应可以生成不溶于水的重金属硫化物沉淀。硫化氢能被氧化,根据氧化条件和氧化剂的不同,氧化的产物也不同,与碘溶液作用生成单体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氯或溴水溶液作用生成硫酸。 在自然界动植物中氨基酸腐烂时产生硫化氢,某些热泉水及火山气体中含有低浓度的硫化氢,在很多天然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在工业上,炼焦炉和合成纤维以及石油化工和煤气生产等常排出混有硫化氢的废气污染大气。硫化氢在大气中很不稳定,逐渐氧化成单体硫、硫的氧化物和硫酸盐。水蒸气和阳光会促使这种氧化作用。 硫化氢是有腐蛋的恶臭味,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m3。硫化氢是神经毒物,对呼吸道和眼粘膜也有刺激作用。硫化氢对农作物的毒害要比对人的毒害轻得多。硫化氢化学测定方法很多:有硫化银比色法,乙酸铅试纸法,检气管法和亚甲基蓝比色法等。其中以亚甲基蓝比色法应用最普遍,且方法灵敏,适用于大气测定。由于硫化氢极不稳定,在采样和放置过程中易被氧化和受日光照射而分解,所以吸收液成分选择应要考虑到硫化氢样品的稳定性问题。因此,在碱性氢氧化镉吸收液中加保护胶体,如阿拉伯半乳聚糖或聚乙烯醇磷酸铵,将所形成的硫化镉隔绝空气和阳光,减小氧化和光分解作用。用锌氨络盐溶液加甘油作吸收液是将 H2S形成络合物使其稳定。 硫化氢仪器测定有库仑滴定法和火焰光度法,其原理与本章第一节二氧化硫相似。所用选择性过滤器要让H2S定量通过,又能排除其他干扰气体。 一、聚乙烯醇磷酸铵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1〕 (一)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比色定量。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山东标准2020版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防护设计管理、风险辨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警示与标识、检测与防护、人员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硫化氢泄漏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50393 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 3047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SH 3009 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SH/T 3096 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 DB37/T 3194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硫化氢环境 hydrogen sulfide environment 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区域。 3.2 一脱三注 one removal and three injection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的原油脱盐、注碱、注氨和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4 设计管理

4.1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设计时应考虑原油硫含量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应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硫含量设计。4.3 设备、管线材质应按SH/T 3096规定合理选用,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宜升高选材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4.4 中间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等含硫化氢储罐宜考虑设计氮封。 4.5 设计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腐蚀检测设备、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宜具有定位、无线传输功能)和硫化氢捕消设备等,硫化氢富集的关键设备和管线宜提升安全仪表系统(SIS)等级。 5 风险辨识 5.1 企业应全面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确定涉硫化氢区域并绘制分布图。 5.2 企业应对日常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切水、采样、人工检尺和装卸。 5.3 企业应对施工(检维修)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阀门管件更换、一次表拆检、清污清淤和低点排凝。 5.4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装置大检修开车前,企业应对存在硫化氢泄漏或积聚风险的工艺、设备、设施、受限空间、低洼处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形成风险点清单并在正常运行后定期检测硫化氢浓度。 5.5 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组织制定防止硫化氢中毒的防控、消减措施,并依据DB37/T 3194要求对涉硫化氢区域实施风险管控。 6 生产管理 6.1 企业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工艺、设备防腐等技术措施降低硫化氢泄漏风险。 6.2 因原料组分、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设计值时,应启动变更管理程序,辨识变更带来的风险,及时完善安全防控措施。 6.3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应严格“一脱三注”,并做好分馏塔、汽提塔顶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6.4 高含硫化氢的气体应脱硫处理后使用,严禁不脱硫直接做燃料,酸性气火炬的设置应符合SH 3009的规定。 6.5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汽提装置处理,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排污沟等污水收集系统。 6.6 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自动或密闭方式。 7 设备管理 7.1 企业应组织做好现役装置设备管道材质的核查和确认,应对存在高温、高压的易腐蚀部位或者可能产生低温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以及弯头等易冲刷部位加强检测和维护。 7.2 原油罐、中间产品罐、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和气柜等的含硫化氢设备应按照GB/T 50393要求进行运行维护与检测。 7.3 涉硫化氢生产装置、储罐停工停用时,应采取化学清洗、钝化处理或氮气保护等措施。 8 作业管理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化氢 化学品中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54 CAS NO:7783-06-4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质成分:硫化氢 含量: CAS NO:7783-06-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

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硫化氢试行规定)

目录 第一部分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一、炼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2) 二、其他涉硫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13) 三、造纸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19) 四、食品、纺织、皮革鞣制、污水处理等行业及其他硫化氢危险 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21) 第二部分附录 一、硫化氢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 (26) 二、硫化氢中毒易发生的25个行业与86个职业岗位 (28)

第一部分、一: 炼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炼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计、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经营单位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设计管理 第一条加强设计部门的安全管理,落实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条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三条设计必须考虑原油硫含量的不决策(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匹配能力应按可能达到的苛刻条件考虑,设备、管线材质按《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SH/T3096----2001)、《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2002)规定,合理选用。

第四条液化气、干气脱硫装置、含硫污水汽提装置、酸性气回收制硫装置的设计能力应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环保达标。 第五条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设备防腐措施,对于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选材宜升高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第六条设计新装置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防腐检测、检查工具、硫化氢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安全防护器材等。 第七条加氢装置的热高分、冷高分液面计、界面计应采用双仪表测量系统。 第二章生产管理 第八条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原油采购部门应根据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组织资源,原油资源配置部门应做好均衡搭配进厂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规定值。 第十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等动态硫化氢分布图,并按不同品种原油绘制沿工艺流程硫化氢的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和规定,严格岗位操作规程或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艺防腐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技术设备和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变

硫化氢治理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60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硫化氢治理措施标准版 本

硫化氢治理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生产碳酸锶碳化过程有硫化氢气体排出,每生产一吨碳酸锶,约产生130千克硫化氢气体,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生产硫氢化钠设施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在正压下进行,为减少尾气中硫化氢含量过高而污染空气,生产中采用三个吸收罐串联,对硫化氢逐步吸收,把尾气中硫化氢含量降至最低程度。 反应原理: H2S+NaOH Na?S+H?O

H2S+Na?S 2NaHS 工艺流程简图: 碳化来硫化氢吸收罐吸收罐 吸收罐排空 20xx年11月5日经市环境监测站对硫氢化钠吸收废气监测,尾气中硫化氢排放浓度为: 0.871mg/Nm3,硫化氢排放速率3.4×10-4(-4标在右上位置)Kg/h,经50米高空烟囱排放。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硫化氢排放速率5.2kg/h)限值要求。 厂界硫化氢无组织排放浓度最大值为 0.058mg/m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中(硫化氢二级所扩建标准0.60mg/m3)限值要求。 2、生产硫磺设施

根据硫化氢回收制取硫磺反应原理,回收生产硫磺: 反应原理: H2S+3/2O2=H2O+SO2 3H2S+3/2O2=3H2O+3/xSx 2H2S+SO2=2H2O+3/xSx X代表硫分子中的硫原子个数 回收工艺:采用克劳斯法“一转一冷“工艺生产硫磺,并在”一转一冷“基础上改为”三冷两转“工艺,尾气采用纯碱法进行吸收,副产亚硫酸氢钠,硫化氢回收率达到99%,尾气回收原理:Na?CO? +SO?+H?O NaHSO?+CO?。硫化氢气体回收及碱液吸收工艺流程: 我们将冷凝器、余热锅炉原普通锅炉钢管改为特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6150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

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 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

环境空气-硫化氢直接显示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硫化氢气体被空气中硫化氢吸收显色剂直接吸收的同时,发生显色反应,生成一种稳定5-7d的棕黄色化合物,于波长400nm处有最大峰值。空气中氧不干扰测定100ugCr、100ugMn、100mgNO2、10mgSO2对测定无影响,氯气、氯化氢、臭氧干扰测定,可用气体分离管去除约356ugCl2、66ugHCl、42ugO3的干扰。 方法检出限为0.2ugH2S/3ml。当吸收显色剂为3ml,采气流量为0.5L/min,采气时间为60min时,方法检出浓度为0.006mgH2S/m3 2.仪器 2.1吸收管:气泡吸收管 2.2大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2.3硫化氢生成反应器(容积约为350ml) 2.4硫化氢反应-吸收装置 2.5分光光度计 2.6气体分离管的制作 3.试剂 3.1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mol/L:称取15.0g氢氧化钠溶解于250ml水中,冷却后,转入250ml塑料瓶中保存。 3.2 硫酸溶液C(H2SO4)=9mol/L:先加入400ml水于2000ml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500ml硫酸,待完全冷却后至室温后转入1000ml玻璃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3.3 硫酸溶液C(H2SO4)=3mol/L:量取9 mol/L硫酸83.3ml于250ml玻璃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混匀。 3.4 硝酸溶液C(HNO3)=7.5mol/L:量取250ml浓硝酸于500ml水中,混匀,转入500ml玻璃瓶中保存。 3.5 淀粉溶液(10g/L):称取0.5g淀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沸水,使其溶解,冷却后备用。 3.6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硫化钠:指除含负二价硫外,不含其它硫化物,试剂贮存

硫化氢的特性

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知识积累 一、硫化氢的物理特性和对生理的影响 1、化学名称:硫化氢。 同义词:硫化氢、氢硫酸、二氢硫。 化学分类:无机硫化物。 化学分子式:H2S。 通常物理状态:无色气体,比空气略重,15℃(59°F)、0.10133MPa(1atm)下蒸气密度(相对密度)为1.189。 自燃温度:260℃(500°F)。 沸点:-60.2℃(-76.4°F)。 熔点:-82.9℃(-117.2°F)。 可爆范围:空气中蒸气体积分数4.3%~46%。 溶解度:溶于水和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硫。 气味和警示特性:硫化氢有极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度时容易辨别出。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气味不能用作警示措施。 2暴露极限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SHA)2)规定硫化氢可接受的上限浓度(ACC)为30mg/m3(20ppm),75 mg/m3(50ppm)为超过可接受的上限浓度(ACC)的每班8h能接受的最高值(参见29CFR 3)Part1910.1000,Subpart Z,table Z-2)。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联合会(ACGIH)4)推荐的阈限值为15 mg/m3(10ppm)(8h TWA),15min短期暴露极限(STEL)为22.5 mg/m3(15ppm)。每天暴露于短期暴露极限(STEL)下的次数不应超过4次,连续2次间隔时间至少为60min。对于外大陆架的油气作业,即使偶尔短时间暴露于30 mg/m3(20ppm)的硫化氢环境,根据美国内政部矿产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使用呼吸保护设备。3生理影响 警示:吸入一定浓度的硫化氢会伤害身体,甚至导致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可燃气体,常在天然气生产、高含硫原油生产、原油馏分、伴生气和水的生产中可能遇到。因硫化氢比空气重,所以能在低洼地区聚集。硫化氢无色、带有臭鸡蛋味,在低浓度下,通过硫化氢的气味特性能检测到它的存在。但不能依靠气味来警示危险浓度,因为处于高浓度〔超过150 mg/m3(100ppm)〕的硫化氢环境中,人会由于嗅觉神经受到麻痹而快速失去嗅觉。长时间处于低硫化氢浓度的大气中也会使嗅觉灵敏度减弱。 警示:应充分认识到硫化氢能使嗅觉失灵,使人不能发觉危险性高浓度化氢的存在。 过多暴露于硫化氢中能毒害呼吸系统的细胞,导致死亡。有事例表明血液中存在酒精能加剧硫化氢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15 mg/m3(10ppm)~75 mg/m3(50ppm)〕时,硫化氢也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间隔时间短的多次短时低浓度暴露也会刺激眼、鼻、喉,低浓度重复暴露引起的症状常在离开硫化氢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消失。即使开始没有出现症状,频繁暴露最终也会引起刺激。 4 呼吸保护 暴露于硫化氢含量超过OSHA规定的可接受的上限浓度的任何人都要配戴正压式(供气式或自给式)全面罩的个人呼吸保护设备 5、阈限值: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硫化氢的阈值为15mg/m3(10ppm),二氧化硫的阈限值为5.4 mg/m3(2ppm)。 6、安全临界浓度:工作人员在露天安全工作8h可接受的硫化氢最高浓度〔参考《海洋石油作业硫化氢防护安全要求》(1989) 1.3条中硫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为30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51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目的 为有效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强化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在污水池、排水管道、电缆井、化粪池、粗苯加氢装置、火炬现场区域、污水处理站等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危险场所(以下简称硫化氢危险场所),从事施工或者维修、保养、清理、操作、巡检等作业(以下统称作业)适用本规定。

3、现场管理 第一条从源头抓起,防止硫化氢中毒,消除硫化氢对职工的危害。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完好率、使用率必须达到100%。 第三条有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危险场所,必须设置警示牌和风向标,警示牌上要明确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四条按照“谁作业,谁负责”的原则,作业单位全面负责作业现场硫化氢气体防范措施的落实工

作,负责制定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包括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负责办理作业批准手续,并对作业人员经行安全作业告知;负责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防护器具。每日硫化氢危险场所的排查,辨识工作。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账。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 第七条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其低位报警点均应

氨气、硫化氢等理化性质

硫化氢、氨气的理化性质、中毒症状及现场紧急救援 一、硫化氢 1、理化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它能溶于水,0 °C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2、中毒症状: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3、现场紧急救援: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

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硫化氢焚烧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二、氨气 1、理化性质:氨气的爆炸下限为15%,上限为30.2%, 默认报警点是15ppm(一级);30ppm)(二级)。氨在20 ℃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 PH 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2、中毒症状: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 (标准版)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 总结归纳: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强还原性(因为硫元素处于最低价) 弱酸性(水溶液是弱酸,有酸通性) 【作业布置】: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 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硫化氢完全燃烧 2. 硫化氢不完全燃烧 3. 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混合 4. 硫化氢通入碘水 5. 硫化氢通入石蕊试液 6. 硫化氢通入硝酸铜溶液 【板书设计】: 一.硫化氢(H 2S) ● 实验室制法: 原理: FeS + H 2SO 4 == FeSO 4 + H 2S ↑ FeS + 2HCl == FeCl 2 + H 2S ↑ 装置: 与制氯化氢装置类似 1.物理性质: (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有毒 (3)能溶于水: H 2S 1:2.6 Cl 2 1:2 CO 2 1:1 2.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原理 性质(实质) 1. 淡蓝色火焰 2H 2S + 3O 2 == 2SO 2 + 2H 2O 可燃性 S 2. 黄色固体粉末 2H 2S + O 2 == S + 2H 2O S S 3. 黄色固体生成 2H 2S + SO 2 == 3S ↓ + 2H 2O 表现强还原性 4. 褪色,溶液呈黄白浑浊H 2S + Br 2 == S ↓ + 2HBr (X 2) (2HX ) 5. 溶液变红色 H 2S == H + + HS - ; HS - == H + + S 2- 表现酸性 6. 产生黑色沉淀 H 2S + CuSO 4 == CuS ↓ + H 2SO 4 点燃 点燃 -2 +4 0

●硫化物溶解性的规律: K…………………Al Zn…………………Sn Pb……………………Ag 溶于水或不存在溶于酸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 (第二课时) ●引问:硫元素有多少种正价?它的氧化物有几种?今天重点学二氧化硫。 ●引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利用了碳酸的分解,碳酸来源于碳酸盐与酸 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制法与之很相似,请问用什么来制取二氧化硫? 反应装置如何? ●讲解: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原理(用什么酸较好?硫酸要浓还是稀好?) 装置:与制氯化氢装置类似 ●师生活动: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归纳回答,教师 评价和板书。 ●演示实验:1.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 2.二氧化硫通入溴水 3.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溶液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1.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 (1).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亚硫酸的酸性,不褪色) 问:什么反应叫可逆反应?判断可逆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二氧化硫是什么氧化物?为什么?什么是酸酐? (2).二氧化硫通入溴水(还原性) 问:若通入氯水或碘水能否发生类似反应,为什么?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回忆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什么性质? 为什么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溶液(漂白性和不稳定性) 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的漂白性相同吗?有何区别? 2.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3.为什么二氧化硫具有这些化学性质,其实质是什么? ●小结: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有不稳定的漂白性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460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H?S对人体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点- 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