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害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28
铁线蕨的常见病害与诊断铁线蕨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其美丽的叶片和耐阴的特性使其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选择。
然而,就像其他植物一样,铁线蕨也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害的侵袭。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铁线蕨常见病害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对您的园艺工作有所帮助。
1. 灰霉病灰霉病是铁线蕨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叶片逐渐枯萎并变得脆弱。
诊断时,我们可以观察叶片表面是否有灰白色的霉层,同时注意叶片的颜色和质地是否异常。
防治措施:- 及时修剪和清除受感染的叶片,避免病菌扩散。
- 提供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湿度,防止病菌滋生。
- 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2. 蚜虫蚜虫是铁线蕨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变黄甚至死亡。
诊断时,我们可以观察叶片上是否有蚜虫,同时注意叶片的形态和颜色是否异常。
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肥皂水或农用洗涤剂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叶片上,以杀死蚜虫。
- 定期检查植物,若发现蚜虫,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片或使用昆虫捕捉器等工具进行控制。
- 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3. 根腐病根腐病是铁线蕨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
病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软烂的症状,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逐渐萎缩。
诊断时,我们可以观察植株的根部是否有褐色软烂的症状,同时注意植株的生长情况。
防治措施:- 避免过度浇水和积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 使用排水良好的土壤,并定期更换土壤,避免病菌滋生。
- 可以使用含有益生菌的生物制剂进行土壤调理,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4. 叶斑病叶斑病是铁线蕨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
病叶上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叶片逐渐枯黄并脱落。
诊断时,我们可以观察叶片上是否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同时注意叶片的形态和颜色是否异常。
防治措施:- 及时修剪和清除受感染的叶片,避免病菌扩散。
- 提供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湿度,防止病菌滋生。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乌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但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防治是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乌鳢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乌鳢的常见病害1.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HSV-2)乌鳢感染HSV-2后,鱼体表面会出现出血、溃疡等症状。
深入病变组织的细胞内会看到感染病毒的细胞包涵体。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水源和被感染鱼体。
2. 细菌性败血病(爱德华氏菌病)细菌性败血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是鳢鱼体表和鱼肌上生有一些脓疮,严重时会导致鱼体腐烂。
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和鱼体传播。
3. 眼球突出症乌鳢感染眼球突出症后,鱼体眼睛会变得肿胀并突出,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鱼的眼部组织传播。
4. 寄生虫病害乌鳢常见的寄生虫有吸虫、鳃膨虫等。
寄生虫感染会引起乌鳢食欲不振、消瘦、死亡等症状。
5. 肠胃疾病肠胃疾病是由饲料问题、水质问题等引起的,表现为进食障碍、消化不良、腹泻等。
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乌鳢的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外观异常等,可以初步判断乌鳢是否受到病害的影响。
2. 病理解剖将死亡的鱼进行病理解剖,观察鱼体各个器官的病变情况,如溃疡、脓疮、肿胀等,以确定具体的病害类型。
3.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如病毒载体检测、细菌培养等,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害的具体病原体。
1. 加强环境管理和水质控制保持水质清洁、适宜,避免污染源的进入,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投喂设备。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注意饲料品质和消毒,并避免过度投喂,防止肠胃疾病的发生。
3. 引进疫苗接种根据具体病情,引进适用于乌鳢的疫苗,进行规定的接种程序,提高乌鳢的抗病能力。
4. 消毒措施定期对养殖设备、工具、水源等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5. 使用药物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如抗病毒药、抗菌药等。
总结:乌鳢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工作。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
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毒病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病毒病害,通常由蚜虫传播。
该病害主要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小,果实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
控制蚜虫。
二、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快速变黄、软化和死亡。
它还会导致果实上出现污点和软腐。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无菌的种子和工具、保持植株干燥、加强通风、及时清理落叶和使用抗生素药剂进行喷洒。
1. 疫霉病
2.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上出现大量的白菌丝和伴随着溃烂。
此外,叶片和枝条也会变褐色且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控制田间湿度、立即
移除受影响的植株和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其他病害
1. 褐飞虱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手动
挑选成虫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各种番茄病害。
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
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番茄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乌鳢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
养殖乌鳢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和防治乌鳢的病害对于养殖业是非常重要的。
乌鳢主要病害主要分为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类,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病因: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假单胞菌、养殖水产中的常见细菌罗德文氏氏菌等。
2. 诊断:细菌性病害的患鱼会出现食欲减退、浮头、腹胀、游泳不灵活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死亡。
诊断可以通过将患鱼分离出来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确诊后也可根据症状和病情特点来进行诊断。
3. 防治: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池水质清洁。
一旦发生细菌性病害,应立即对患鱼进行隔离治疗,并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也可选择疗法,以减轻病情。
二、寄生虫病害1. 病因:乌鳢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鳃蟌、虱子、线虫等。
2. 诊断:患鱼出现瘙痒、相互擦挂、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怀疑为寄生虫病害。
确诊可通过对患鱼进行鱼体刮片检查或者鱼体内部解剖检查。
3. 防治: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害,需要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水质清洁。
对于发生寄生虫病害的鱼群,可以选择使用驱虫药物或者浸泡浴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三、病毒性病害1. 病因:乌鳢病毒性病害主要由乌鳢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易感染乌鳢,并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活跃。
2. 诊断:乌鳢感染病毒性病害时会出现贫血、水肿、体重减轻、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会死亡。
确诊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对于乌鳢的主要病害,预防胜于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关键。
一旦发生病害,及时诊断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对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乌鳢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对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鳢常见的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保护乌鳢养殖健康。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乌鳢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由白点虫寄生引起。
患病的乌鳢体表会出现白点,严重时会出现鳃腔积液、鳃叶破坏等症状,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力。
诊断:患病的乌鳢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白色点状病斑,并且常常出现活动性差、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措施:病害初期,可使用温度38-40℃的水浴法治疗。
药物防治方面,可使用多种抗寄生虫药物,如喹诺酮类、有机磷类等,有效控制白点虫的繁殖。
二、红鳞病
红鳞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感染病,患病乌鳢体表出现红色鳞片,鳃盖、鳃弯部及胸鳍等处出现溃疡和脱鳞的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鱼只死亡。
防治措施:对于红鳞病,首先要确保养殖水质清洁,避免因水质污染引发病害。
药物防治方面可使用氯霉素、呋喃菌酮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鱼霉病
四、鱼疮病
五、水霉病
乌鳢养殖过程中遇到各种病害是不可避免的,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检查乌鳢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要保持养殖水质清洁,避免因水质污染引发病害。
在药物防治方面,应根据不同的病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药物抗性等问题。
希望本文所述的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能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保护乌鳢养殖健康。
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菌种类、病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
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和土传播等。
在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病害诊断是确定植物是否感染真菌病害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包括外观诊断、病原菌分离鉴定、PCR诊断等。
外观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的症状来确定植物是否感染了真菌病害。
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和PCR诊断等高级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真菌病害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 1 -。
植物病理学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的科学。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是导致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植物病害的准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病害的诊断1. 病害症状的观察与描述病害诊断的第一步是对病害症状进行准确的观察与描述。
病害症状通常包括叶片变色、枯萎、腐烂等现象。
观察时要注意病害症状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以及与正常植株的差异等因素。
2.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诊断病害时,需要将病部组织分离出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种植分离、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等。
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 借助专业技术设备进行诊断为了提高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专业的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检测。
例如,可以运用显微镜、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手段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可以确诊病害类型,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病害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通过引入或增殖或应用天敌、寄生菌、拮抗细菌等,控制或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从而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
例如,引入杀虫菌、食草动物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利用拮抗细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等。
2. 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也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育种选育、遗传改良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病原菌的侵染下,可以表现出较低的发病率和较小的病害程度,从而减少了防治病害的成本和风险。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乌鳢是一种淡水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中。
在养殖过程中,乌鳢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影响其生长和养殖效益。
正确的病害诊断和防治对于乌鳢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常见的乌鳢病害及其症状特征1. 白点病:白点病是由滑刺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大量白色小颗粒状的病斑,鱼体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2. 腺鳃虫病:腺鳃虫病又称肠袋虫病,是由肠袋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鳃尖部出现白色腊样物质,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死亡。
3. 眩晕病:眩晕病是由眩晕颗粒虫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出现眩晕行为,失去平衡,不停旋转,食欲减退。
5. 眼球突出病:眼球突出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眼球突出,眼球表面充血,鱼体活动力下降。
二、病害的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法:通过观察乌鳢的行为、外貌、鳞片、鳃等,根据不同病害的症状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方法。
2. 病原学检查:将病死鱼体或病变组织取样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分离培养等方法,确认病害的病原体。
1. 健康饲养:保持水质清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氧气含量,定期更换和消毒水质,避免过度密度养殖,注重饲料的卫生与营养。
2. 预防接种:根据养殖区域的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疫苗接种,增强乌鳢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 使用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害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如对于寄生虫病可使用滑刺毛虫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说明以适当剂量进行使用。
4. 土壤改良:适当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底土壤的良好通气和排泄物的及时清除,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5. 联防联控:与当地兽医或养殖专家建立联系,定期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了解乌鳢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方法,避免盲目治疗和传播疾病。
乌鳢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诊断法、病原学检查等方法,通过健康饲养、预防接种、使用药物、土壤改良和联防联控等措施,保持乌鳢的良好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益。
各种病害诊断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区域的不断扩大,连茬、重茬种植、农药化肥不规范施用等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蔬菜生产。 1、防治用药乱、杂、混。主要是不按农药的药理、药性施药,随意加大用药量和盲目混用药剂,导致药害,增加成本。 2、贪图便宜,不重防效,劣假农药贻误防治时机。许多菜农预防意识薄弱,前期不用好药,一旦病虫发生又拼命喷药,导致防效差。 3、高毒、高残留农药影响蔬菜价格。 4、防治技术落后,高投入低产出。表现在病虫害防治上缺乏系统综合防治,病急乱投药,有的一个棚年仅农药开支就达700-800元,甚至上千元,钱没少花,病虫却依旧发生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帮助菜农走出混乱用药和高成本的误区,生产低残留、无污染和无公害蔬菜,我们编写了这本册子,其中摘录了河北省农科院著名蔬菜专家孙茜研究员的“黄瓜、番茄一生病虫害防治大处方”。该处方被广大菜农称为“傻瓜处方”即使不懂植保知识的人,按此处方施用农药,也能基本解决地里的病虫害,实用、省钱,比常规方法节约钱30-40%,且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下面展示的几张图片就是“傻瓜处方”指导下的蔬菜长势,看了这些 长势的蔬菜,你能不佩服“傻瓜处方”的神奇吗? 田间病虫害诊断方法
病症诊断是决定何种防治措施的前提,病虫害的种类不同,采取的对策就不相同。所选用的农药也就不同,特别对病虫害药剂的选择,首先要分清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病害或者是病毒病害。而真菌病害又要分清是高等真菌病害还是低等真菌病害(常见的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等均是低等真菌病害,其余的真菌病害基本都是高等真菌病害)。弄清了病症种类才能“对症下药”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可以按以下步骤逐步排除确认。 田间病虫害诊断检索表 (1)由病原寄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所表现的病态,常有发病中心由点到面---------病害 A 蔬菜遭到病菌寄生侵染,植株感病部位生有霉状物、菌丝体并产生病斑--------------------------------真菌病害 B 蔬菜感病后组织解体腐烂、溢出菌脓有臭味------细菌病害 C 蔬菜感病后引起畸形、丛簇、矮化、花叶、皱缩等,并有传染扩散现象-----------------------------病毒病害 (2)人昆虫如蚜虫、棉铃虫等刺吸、啃食、咀嚼蔬菜引起的植株非正常生长和伤害现象,无病原物,可见虫体---虫害 (3)受不良生长环境限制以及天气、种植习惯、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蔬菜局部或整株或成片发生的异常现象,不见 虫体、病原物-------------------------------生理性病害 ①因过量施用农药或误施、飘移、残留等因素对蔬菜生长造成的生长异常、枯死、畸形现象------------药害 A 因施用含有对蔬菜花、果实有刺激作用成分的杀菌剂造成落花、落果以及过量药剂所产生植株及叶片异形现象------------------------------------------杀菌剂药害 B 杀虫剂过量或多种杀虫剂混配喷施,蔬菜所产生的烧叶、白斑等现象--------------------------杀虫剂药害 C 除草剂超量使用造成土壤残留,下茬受害黄化、抑制生长等现象,以及喷除草剂飘移造成的近邻蔬菜受害畸形现象------------------------------------------除草剂药害 D 因气温、浓度过高、过量或喷施不当,造成植株异形、畸形果、裂果、僵化叶等现象---------激素药害 ②偏施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或缺素,造成的植株烧灼、枯萎、黄叶、化瓜等现象-----------肥害 A 施肥不足,脱肥或过量施入单一肥料造成某些元素固定,缺乏微量元素现象---------------缺素症 B 过量施入某种化肥或微肥,或环境污染造成的某种元素中毒----------------------------------中毒症 ③因天气的变化、突发性天灾造成的危害----天气灾害 A 冬季持续低温对蔬菜造成的低温障碍------寒害 B 突然降温、霜冻造成的危害-----------------冻害 C 因持续高温对不耐热蔬菜造成的高温障碍-----热害 D 阴雨放晴后的超高温、强光下枝叶灼伤-------烫伤 E 暴雨、水灾使植株泡淹造成的危害--------------淹害 番茄、黄瓜苗期猝倒病 病害症状: 蔬菜幼苗被害后,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病部缢缩呈线状,病情迅速发展,幼苗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倒伏面死,苗床湿度大时,病株及其附近表土层往往长出一层棉絮状白霉。 防治技巧: 1、苗床土处理:在配好的苗床营养土中,每方营养土加68%金雷或64%杀毒矾100克,将药剂和营养土搅拌均匀后作苗床营养土。 2、出苗后,用75%达可宁6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一次。 3、苗床中发现个别染病幼苗时,及时拔出病苗,并用亮盾1500倍或金雷500倍喷淋苗床。 番茄、黄瓜苗期立枯病 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病苗茎基部变褐,产生椭圆形病斑,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复。此后病斑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叶片萎蔫不能复原,最后病部收缩干枯,病苗枯萎死亡,病部有同心轮纹及褐色蛛网状菌丝。 防治技巧: 1、用适乐时10毫升对水70毫升配药液,按1份药液50份种子的比例包衣,防病效果优异。剩余药液则加水稀释至1500倍浇灌苗床。做到种子、土壤全面消毒。 2、穴盘育苗或苗床土用亮盾1500倍液或适乐时1500倍喷淋消毒。 3、避免阴天灌溉,合理灌水。 4、幼苗未发病时,用达可宁600倍液喷雾,可预防多种苗期病害。 亮盾是最新推出的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对其他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效果明显,主要用于苗床消毒和根部处理,能解决作物苗期的绝大多数土传、种传病害,如猝倒、立枯、枯萎病等,如果你分不清这三种病,就用亮盾处理,效果很好。 番茄、黄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巧 俗话说:“苗壮五成收”。苗壮、苗好是保证丰产的前提,也是种好蔬菜的关键! 苗期防治病虫害,消毒(包括土壤、种子)、防病保苗、带药移栽三个措施是关键。这三个措施比以往的老办法要先进得多,效果要好得多,三个措施主要体现为: 一、消毒技术:不光苗床土壤消毒,而且种子消毒,这样保证种子在“安全无菌”的环境下生长。所推荐的亮盾能够消 毒土壤,基本可解决所有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问题。亮盾还有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独特功效,作物出苗快,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害,为今后的高产打好了基础。 1、种子包衣消毒。适乐时10毫升加水70毫升配成药液。把称量的种子倒入盆中,按50份种子用1份药液的比例倒入药液,快速摇动,看到种子外面包裹上红色药液即可,拌种后凉干10多分钟就可播种。蔬菜用种量很少,只需少配制睥药液,可将多余的药液倒入喷雾器中,加水30斤,用于喷淋苗床以及杀灭土壤中的根腐、立枯等病原菌。 2、土壤消毒:取没有种过蔬菜的大田土与腐熟有机肥按6:4混匀,每方苗床土中加入金雷或杀素矾100克,过筛混匀,放入营养钵或铺在育苗畦上。播种前用亮盾1500倍液喷洒苗床表土,将种子播在药土里,可有效避免苗期立枯和猝倒病的发生,效果显著。 二、防病保苗: 幼苗出土后,在苗床上还要过渡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立枯病、猝倒病的发病期。许多菜农对这两种病不会识别,也不知用啥药防治好,钱没少花,可病没治住,若用药不当,产生烧苗现象,损失可就大了,以下三个关键措施可培育出健壮、无病虫的幼苗。 1、出苗后注意苗床保温排湿,创造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2、未发病前,用达可宁预防病害。一般用药2次,每次间 隔7-10,达科宁不含金属离子,对作物很安全,不烧苗、不烧花、特别适用于幼苗期和开花期。 3、如果发病,及时用亮盾1500倍液喷淋苗床。 三、带药移栽: 幼苗从苗床移栽到大田后有7天左右的缓苗过程,这段时间菜农处于怕增加湿度而不敢喷药,不喷药又怕病害发生的两难选择,带药移栽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用亮盾+福戈或亮盾+锐胜灌根,既防病又防虫,不但消灭病菌,同时在缓苗中阻止新病菌的入侵和蚜虫、白粉虱的危害,保证安全缓苗。 具体做法是在移栽前3-4天,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亮盾1500倍在苗床上灌根,可消灭幼苗体内病菌,同时在幼苗缓苗时可阻止大田土壤中新病菌的入侵。 若要考虑移栽后的蚜虫、白粉虱的防治,可在灌亮盾时加入福戈(福戈8克兑水30斤喷淋苗床两平方米)或(锐胜10克兑水150斤喷淋苗床10平方米),对虫害有极好的控制作用,福戈和锐胜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对蚜虫、白粉虱的效果非常好。另外福戈或锐胜灌根,对植物有明显的“伟哥效应”,灌根后幼苗根系粗壮、发达,叶色浓绿、苗子壮实,这个效应在国外已注册了专利。 锐胜的成份是70%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 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防效显著。 番茄晚疫病 病害症状: 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病斑初期为水浸状软腐,多在叶尖或叶缘发生,呈暗绿色并迅速扩大,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茎干染病,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引起植株萎蔫。果实多发生在青果上,边缘明显呈云纹状,病部褐色较硬。潮湿时长出少量白霉并腐烂。 防治技巧: 1、发病前用25%阿米西达1500倍或山德生600-800倍喷雾预防病害。 2、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用瑞凡1500或金雷500-600倍液喷雾。 3、浇水前用亮盾1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淋植株茎基部。 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高湿、低温条件下易发病,发病严重时,大量落果损失惨重。用高效药剂瑞凡提早预防病害最为重要,瑞凡是专一防治晚疫病的特效药剂,具有跨层传导作用,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可快速控制病害发展蔓延。 番茄早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