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试卷第二十三卷附答案

中考物理试卷第二十三卷附答案

中考物理试卷第二十三卷附答案
中考物理试卷第二十三卷附答案

中考物理试题2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换算下列单位:300mA=____A;

2.8V=______μV。

2.图1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

3.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的____产生的;钢琴、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来分辨。

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高度;蜡烛放在透镜2倍焦距外,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则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倒立的实像(填“缩小”、“放大”或“不变”)。

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使火柴燃烧,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__,前者是利用_____的方法,后者是利用____的方法。

6.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压缩冲程中__能转化为___能。内燃机的产生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也造成____,给人类带来危害。

7.中秋季节,当你漫步在校园时,能闻到阵阵桂花香,这是由于_____的缘故。

8.具有软磁性、硬磁性或其他电磁特性的材料,统称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请你举出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

9.桂林市中心广场附近的“大瀑布”再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当水从楼顶急泻而下时,其动能_____,势能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如图2所示,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会亮起来,这说明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组成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发现电路连接正

确,开关闭合,但有一盏灯不亮,他判断可能是灯丝断了或灯头、开头

等处接线松动,造成接触不良;从电路的组成来看,上述几种可能原因

可以概括成一个.即___________。

11.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只准接在____线上。分别标有“220V

40W”、“220V 60W”字样的电灯L1和L2串联在家庭电路上,两灯工作

时的总功率为_______w,________灯比较亮些。

12.在测定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天平

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3(甲),则石块质量为_____;(2)在量筒中倒人70mL 水,然后把石块浸没水中,水面上升到如图3(乙)位置,则石块体积是________;(3)石

块密度为_____kg/m3.

13.甲乙两个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在放

出相同热量时,甲物体降温15℃,乙物体降温

10℃,则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C 甲:C 乙=

________.

14.如图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重为5N,底面积为100cm2,装满某种液体后,容器中A点处压强为2.4×103Pa,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____为Pa.

15.某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他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R(5Ω、10Ω、15Ω),使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相应的电流记录于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R两端电压不变时,R中的电流与R阻值不

成反比;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6.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灯丝电阻约为8Ω,则电流表(0.6A,3A)应选用的量程为_____。电压表(3V、1 5V 应选用的量程为_____。某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_____值(变阻器与灯串联);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______V,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7.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做法是()

A.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用力甩几下

B.公路上汽车必须限速行驶

C.投掷铅球时,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

D.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18.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前,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为()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1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0.2003年元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经过5天的太空飞行后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它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

21.下列四个电路中的电表连接错误的是()

22.绸子和玻璃棒摩擦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棒带电,绸子不带电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5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9~11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宜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 ...的是()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 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B.春天里柳絮飞扬C.海面上浪花飞溅D.天空中乌云翻滚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可燃冰都是氧化物B.金属、玻璃、石墨都是导体 C.钙、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元素D.钳子、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5.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只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C.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响度和音调,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 D.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 7.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 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 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 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和答案 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9分)根据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慷慨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振撼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鸟儿在林中婉转地叫着。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 .慷慨..(k āng g ài ) 仿佛..(f ǎng f ú) 凝.视(n íng ) 眼花缭. 乱(li áo ) B .娇媚.(m èi ) 绽.放(zh àn ) 翘.首(qi áo ) 美不胜. 收(sh èng ) C .花瓣.(b àn ) 朦胧..(m óng l óng ) 硕.大( shu ò) 流连忘返. (f ǎn ) D .鲜嫩.(n èn ) 漫.步(m àn ) 匿.笑(ru ò) 招. 财进宝(zh āo ) (2)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 A

A.温柔振 撼浓 密 贡献 B.地毯梦 境天 然 婉转 C.明艳洁 白置 身 祥瑞 D.象征弥 漫陶 醉 宛如 (3)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槐花一开,人们便围聚在槐树下,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B.吃货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枝头的槐花,心想,又可以大饱口福了。C.成年后走南闯北,品尝了很多美食,可我总是对家乡的槐花馅包子念念不忘。 D.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词语搭配来辨别加点字的字音。A.有误,“慷慨”中的“慨”应读作“kǎi”; B.正确; C.有误,“朦胧”中的“朦”应读作“méng”; D.有误,“匿笑”中的“匿”应读作“nì”;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来辨别字形。

初中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2、下列不带电的是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确的是 A. 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 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4、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瀑布结成冰挂B.湿衣服晾干 C.露的形成D.树枝上结霜 5、一位初中生用30s从坡底爬上了9m高的山坡。他爬坡时的功率与下列哪一个最接近 A. 几瓦 B. 十几瓦 C. 一百多瓦 D. 一千多瓦 6、如图是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A.压缩冲程,将化学能转化成能 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能 C.做功冲程,将能转化成机械能 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能 7、下列说确的是 A. 太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一切物体都具有热量 C.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 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8、小明设计了一种停车位是否被占用的模拟提醒装置:用指示灯L发光的亮和暗分别表示车位被占用和未被占用,车位被占用时控制开关S闭合,下列能实现此功能的电路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 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减小,R0为定值电阻。当光照减弱时 A. V与A1示数的比值减小 B. V与A2示数的比值不变 C. A2与A1示数之差变大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本+答案+解析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8.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B.鸡蛋清受热凝固 C.用滤网除去水中的菜叶 D.面包发霉 【答案】B 9、图4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答案】D 10.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11.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再加入不同的化学制剂,与沥青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橡胶和沥青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橡胶沥青使“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C.橡胶沥青路面弹性好,且可增大摩擦 D.橡胶沥青路面的空隙较大,能降低交通噪声【答案】A 【解析】本题作为新情景考查同学们对现象本质的把握。例如题中提到“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因此该措施为“废物利用”,B正确;由其性质不难想到C、D也正确。所谓“合成材料”即指人工合成。沥青不是合成材料,而是石油产物中的一部分,所以是天然的。故答案为A。 12.对图5所示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5

A.甲图:因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所以再铜片上留下了较深的划痕 B.乙图: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C.丙图: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D.丁图:由于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有关,因此人应站再安全线外 【答案】B 【解析】本题为易错题,注意B选项中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是正确的,但其原因解释却是错误的,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受温度影响而非“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1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①蒸发②测密度③测导电性④测pH ⑤加入氯化钠⑥加入食醋。你认为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物质的鉴别类考题可以用物理方法区分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区分,因此是综合试题考查的热点。本题要注意蒸馏水是绝缘体,而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故方法③可行;而两者均为中性故④不可以区分。 1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硫在氧气中点燃,根据蓝紫色火焰,确定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B.将等质量的不同物质放入相同条件的水中,通过溶解速率比较它们溶解度的大小 C.把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薄玻璃板两侧,通过等效方法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D.使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根据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可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C 【解析】本题为知识点罗列式综合题,CD两个物理选项侧重考查方法,尤其注意牛顿第一定律非实验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也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推理得出的。 15.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一句是音调 【答案】B 【解析】声和电磁波的考点是河北省中考中的固定考点,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不少。本题中需要注意C选项“听诊器”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使听者听到的响度比不用听诊器增大。 16.关于家庭电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衣机使用三孔插座能防止人触电 B.电灯的开关装再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使用测电笔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D.保险丝被烧断,可能是电路中使用了大功率用电器或出现了短路故障 【答案】B 1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全自动洗衣机的功率约为20W B.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约为2V C.河北省全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2o C D.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1.5m 【答案】D

2018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其中1-6题每题3分) 1. 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üé)脸颊(jiá)徘徊(huái)花团锦簇(cù) B.蝉蜕(tuì)讪笑(chán)哺育(bǔ)锋芒毕露(lòu) C.拂晓(fú)绥靖(suí)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D.诘责(jié)不逊(xùn)黝黑(yǒu)长吁短叹(yū)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蓬槁叱咄可歌可泣援疑质理 B.晨曦瞰望义愤填膺如坐针砧 C.阔绰皲裂人情炼达乐此不疲 D.驱驰幌子格物致知润如油膏 3.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对方辩友的论辩顿时显得黯然失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 化配得上。 C.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D.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B.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C.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不在内容上。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________(国家名)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 和政论家。他的小说《________》以清新的文字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古诗文默写。

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 ..的是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电性D.较好的延展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扬州六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B.电动自行车的一般行驶速度为40m/s C.500mL瓶装饮料的重约为50N D.一杯水对桌面压强约1000Pa 3.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4.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如图装置闭合电路后磁针会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B.如图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如图装置所揭示的原理可制造发电机 D.图中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饮料中的冰块变小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D.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灯泡L标有“6V 6W”,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

20XX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2011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1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B 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8℃ B.成年人的手掌厚度约为10cm C.—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 )0.2s 答案:A 16.超市的购物小车被推开后,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 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 C 17.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炽灯仍然能发光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D.电熨斗仍然能熨衣服 ) 答案:B 18.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 .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A 2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 7 所示 ),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物体距透镜5cm 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 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 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 镜 答案: D 21.在图8 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 向右滑动过程中,各电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 .A 1、 A 3示数不变, A 2、 V 示数变小 B. A 1、 V 示数不变, A 2、A 3 示数变大 C. A 1、 A 2、V 示数不变, A 3示数变小 D .A 2、 V 示数不变, A 1示数变小, A 3示数变大 答案: C 22.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 甲、 乙 的液体。今有 A 、 B 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 为 m A、 m B,体积分别为V A、 V B,密度分别为 A 、 B 。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 甲> A>B> 乙 ,则 A .若 V A =V 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 V A=V 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A : B C.若 m A =m B,将 A 、 B 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 .若 m A=m B,将 A 、B 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B:乙 答案: D 二、填空及简答题 23.针对图9 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根据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慷慨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振撼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鸟儿在林中婉转地叫着。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慷慨 ..(fǎng fú)凝.视(níng)眼花缭.乱(liáo) ..(kāng gǎi)仿佛 B.娇媚.(mèi)绽.放(zhàn)翘.首(qiáo)美不胜.收(shèng) C.花瓣.(bàn)朦胧 ..(móng lóng)硕.大(shuò)流连忘返.(fǎn) D.鲜嫩.(nèn)漫.步(màn)匿.笑(ruò)招.财进宝(zhāo) (2)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_____ A.温柔振撼浓密贡献 B.地毯梦境天然婉转 C.明艳洁白置身祥瑞 D.象征弥漫陶醉宛如 (3)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槐花一开,人们便围聚在槐树下,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 ....。 B.吃货们目不转睛 ....地看着枝头的槐花,心想,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C.成年后走南闯北,品尝了很多美食,可我总是对家乡的槐花馅包子念念不忘 ....。 D.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 ....的香气,令人陶醉。 2.有语病的句子是() A.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 B.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C.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D.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

中考模拟物理试题(1)

中考模拟物理试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摩擦起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带电体具有磁性 2.如图,由于图象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 D.无论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 3.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人冬天在路面上泼水成冰运送巨石,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 擦 B.日晷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C.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D.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4.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的动能可能在变小 B.乙图中,小球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绳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6.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如图装置闭合电路后磁针会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B.如图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如图装置所揭示的原理可制造发电机 D.图中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如图是小马制作的神奇转框,框的上部中央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与电池负极相连的可导电的柱形磁体两侧,金属框就能持续转动,以下各图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宜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 2.(2分)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D.天空中乌云翻滚 3.(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可燃冰都是氧化物 B.金属、玻璃、石墨都是导体 C.钙、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元素 D.钳子、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4.(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5.(2分)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只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C.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响度和音调,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 D.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2分)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7.(2分)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

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8.(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9.(3分)关于电与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C.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10.(3分)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惯性提高速度 C.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D.锤柄下端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L C.人教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2kg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23:质量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00g左右,矿泉水瓶的容积在V===500cm3=500mL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人教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170cm大一些,在200cm=2m左右,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考点】9C:音调;92:声音的传播条件;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为了美化环境,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镜中的花朵 B.

2017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物理学科 (满分80分,考试时间6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最后结果填在题后括号内.1.(2017河北省,题号11,分值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C 【解析】A.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错误;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错误; C.糖的水变甜,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分子很小用肉眼看不到,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芝麻、大米之间有间隙,而不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故D错误。 【知识点】热和能 2.(2017河北省,题号12,分值2)下列四种物质的符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A.石墨 B.干冰 C.沥青 D.陶瓷 【答案】A 【解析】A.石墨既是导体,也是单质,故A正确; B.干冰是晶体,但不是单质,故B错误; C.沥青是非晶体,故C错误; D.陶瓷是绝缘体,故D错误。 【知识点】导体绝缘体

3.(2017河北省,题号15,分值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C.成年人正常行走1.2米用时约1s D.近几年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约10℃ 【答案】C 【解析】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5g,故B不符合实际情况; C.成年人正常行走速度1.2m/s,即1.2米用时约1s,故C符合实际情况; D.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故D不符合实际。 【知识点】机械运动质量和密度物态变化 4.(2017河北省,题号16,分值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是四幅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B.乙实验说明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C.丙实验说明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D.丁实验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A.甲实验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A错误; B.乙图实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故B正确;C.丙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C错误; D.丁实验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知识点】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5.(2017河北省,题号17,分值2)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以声音的速度传播 B.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有隔音窗,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养蜂人通过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判断蜜蜂是否采蜜 D.固定电话既有发射电磁波的功能,又有接收电磁波的功能

2012年黔西南州中考物理真题试题

黔西南州2012年初中毕业生暨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综合理科 考生注意: 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内 2、本试卷共4页,物理满分9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体中,不善于导电的是 A.金属B.食盐水C.玻璃D.人体 2.根据你对光现象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十五的月亮圆又亮,月亮是一个天然光源 B.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如图1所示,开关闭合后,以下操作可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的是 A.增加通电时间B.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 C,滑片p向右移动D.滑片p向左移动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可以产生声音 B.声音的传播有时不需要介质 C.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 D.买西瓜时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 5.对于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块静止后惯性消夫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水平路面上的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6.A、B、C三个实心小球的体积相同而质量不相等,它们在水槽中的位置 如图2所示,则三小球所受至的浮力大J关系是 A.F C=F B>F A B.F C < F B < F A C.F C

2020年中考模拟物理试卷 ( 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 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 3.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 会变小,甚至消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 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 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4.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如图1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1乙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N B.在4s~6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W C.在0~2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J D.在2s~4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N 5.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 (如图2)。以下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6.如图3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利用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相同的 实心球,分别放入A、B两个相同的盛满水的烧杯内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球沉底,甲球的密度比乙球小 B.乙球漂浮,乙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水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比B的大 D.A烧杯溢出水的质量比B烧杯溢出的小 7.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逐渐向b 端移动的过程中()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黔西南州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升学统一考试 综合理科 考生注意: 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本试卷共8页,物理满分90分,化学满分60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物理部分 可能用到的数据:g=10N/kg,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L C.人教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2kg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2.(3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3.(3分)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镜中的花朵B.小孔成像

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4.(3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5.(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3分)标有“6V 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和实际功率约为() A.24Ω 0.67W B.20Ω 0.96W C.24Ω 0.96W D.20Ω 0.8W

黔西南州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贵州省黔西南州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生注意: 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内。 2.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和.(hè)菜畦.(qí)人声鼎.沸(dǐng) B.酝酿.(niàng)凛.冽(lǐn)怏怏 ..不乐(yāng) C.诓.骗(kuāng)怄.气(ǒu)锲.而不舍(qiè) D.羸.弱(yíng)瞰.望(kàn)日薄.西山(bó) 【答案】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分歧拆散小心翼翼花团锦簇 B.哂笑狂澜荒草萋萋锋芒毕露 C.炽痛仄歪妇儒皆知荡然无存 D.疟子诘问大庭广众长途跋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C“儒”为“孺”,“孺”是“子”字旁,“孩子”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故乡》选段,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起来了。 A.阴暗看昏黄萧条悲凉 B.阴沉望苍黄萧索伤心

C.阴晦瞟暗淡萧条伤心 D.阴晦望苍黄萧索悲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可先判断最后一空,“伤心”比“悲凉”意义浅,所以根据句意排除CD 两项。再判断第二空,作者是目光所及是船窗外的远方,面积广大,所以用“望”,答案为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答案】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B.大伙儿唱得很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初中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2、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3、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露水珠儿,它是通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蒸发 4、下列选项中,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流表 B、电能 C、电动机 D、发电机 5、下列物体不需要从外界接收电磁波就能工作的是() A、录音机 B、收音机 C、无绳电话 D、手机 6、如图1所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B C D 7、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的是() 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 B、让磁体离铁屑有一段距离,也能把铁屑吸引过来 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 D、运动员跳远 8、如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想使杠杆 平衡,A处钩码应挂()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现阶段,人类所用能量,大部分来源于燃料燃烧 B、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D、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把油料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成有用的机械能。 10、两盏白炽灯,甲标有“PZ220V 40W”,乙标有“PZ220V 25W”,比较它们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比乙亮 B、乙一定比甲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