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21年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21年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21年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佛山电大法学教师汪跃平

[内容摘要]:远程开放形式下法学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办法等方面必要较老式上进行全方位革新,由于法学教诲核心是把培养具备法律操作技能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目的。为此,作者以为:在教学理念上,必要贯彻“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课堂和课外并重”。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配以案例教学法、模仿法庭教学法、课堂辩论法等各种教学办法。[核心词]:法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办法

Probing of Law Science Teaching Pattern Under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Situation

[Abstract]:Under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situation,traditional law science teaching idea,teaching pattern an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changed totally,for the core aim of law scienc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killfully practical law personnel. To realize it,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in teaching idea there should be such meanings as teacher and student equally communicating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oth making progress,combination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ability,and equally important both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Teaching pattern should be teacher and student mutually participating in,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case method,simulated court method and debate method.

[Key word]:Law Science Teaching Teaching Idea Teaching Pattern Teaching Method

佛山电大自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诲试点”工作以来,全校教职工工都积极投入其中。我作为一名法学教师,主讲本科班《国际私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通过几年摸索,初步摸索出一条远程开放教诲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打破老式法学教诲理念

当代远程开放教诲意味着完全打破教学时空上局限,意味着多媒体、网络教诲重要性,这就规定咱们对老式教学理念、模式和办法进行一场深刻革命。

(一)老式法学教学理念之误识

从法学教诲观念上来讲,咱们始终比较注重理论方面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在法学教诲人才培养上,没有把培养具备法律操作技能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目的。在法律教诲目的取向上,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具备进行法学研究、写作论文、刊登论文能力法学人才,而不是法律实用人才。在观念上,有教师以为,只要把法律概念、逻辑体系、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可以将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合用于详细案件分析,这事实上是误识①。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导致某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去纠缠晦涩、复杂理论。而这些理论对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法律人才,并没有多大协助。法学理论、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与法律详细合用之间还存在一种转化环节。咱们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应当明确国内法学教诲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人才,是重要培养法学研究人才,还是重要培养法律实务型法律人才。我以为咱们所培养人才,应当是培养具备法律实际运用能力,具备广泛法律知识和其她有关知识法律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重要培养法学研究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干调节咱们教学办法和教学体制以适应这种规定。

在国外,许多国家法学院都是以培养法律实用性人才作为法学教诲目的。在美国,各法学院所要培养人才就是从事法律实务人才。律师是典型从事法律实务人才。因而,美国各法学院整个教学办法,都是环绕着培养先进律师,培养可以尽快适应律师实务需要律师展开。美国之因此倡导案例教学法,大量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也与她们这一培养目的有密切关系。例如说哈佛大学所开设律师技巧课程、谈判课程、诉讼技巧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律师。日本在司法改革中也提出应当进行相应法学教诲方面改革。日本法学教诲方面改革,也是为了变化过去注重培养法学人才倾向,将培养大量具备法律实务知识人才作为其

法学教诲目的。

(二)教学理念之革新

中央电大试点项目培养对象定位在成人、在职、业余学习,培养目的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一点是非常对的。电大法学教诲也必要从注重理论方面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转变到培养法律应用性人才上来。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新教学办法和教学模式采用,而对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办法创新前提和核心。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是受理念支配,教师只有更新了教诲观、教学观、师生观,才也许有全新教学行为,才也许设计出新教学模式和办法②。远程开放教诲虽然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在家上网自学为主,教师重在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资源,但这是以学校打破招生地区限制,以全国乃至世界范畴招生为理论前提。作为在一种小都市,除了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资源之外,面授依然是学生首选学习途径。因而,我非常注重教学方面改革。通过几年摸索,我把新适合于远程开放教学理念归纳为如下几点:

1.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

老式法学教学是在教师“一言堂”理念下进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并且学生慑于教师威严,变得唯唯诺诺,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因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同步从事法律职业所必要某些技能,如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必要训练,最后培养出来是一批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哑巴”人才。因而师生平等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氛围中积极积极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形成必要职业技能和对的职业观念,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在良好尊师爱生境界中达到教学相长目的是多么重要。

在我课堂上,我勉励学生可以自由刊登她们不同观点,甚至可以形成激烈辩论会。例如在讲《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效力时,我设立一热点问题,即荷兰规定安乐死为合法,人们能否为避开内国法而离开自己国家,前去荷兰以达到合用

荷兰法目?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观点,全班学生都参加其中,教学氛围特别活跃,学生在这种热烈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步也陶冶了情操。

我始终坚信问题会越辩越明晰,思维会越辩越睿智。学生在这样民主氛围下身心和智慧都会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教师看到自己弟子一每天进步,心理也会甚感欣慰,一种成就感勉励着教师再接再厉,更好地搞好教学,最后师生共同得到进步。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老式教学重要在于注重理论方面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在法学教诲人才培养上,没有把培养具备法律操作技能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填鸭式教学,把理论一股脑塞给学生,而不论社会与否变革,知识与否已更新。有教师甚至几十年不改教案,这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文化变革风起云涌今天,实在是贻误学生子弟。理论知识不是不重要,它是一切学习基本和前提,但咱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教学,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才是最后目。教师教学是启发式,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课堂和课外并重

当代远程开放教诲形式下,课堂教学次数缩减,学生必要占用大量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因此教师更应当科学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老式形式下,教师与学生交流是非常少,教师上完课后便匆匆拜别,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教师也经常不得而知,只是用形式单一并不科学弹性很大期末考试作唯一评价原则,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因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关怀是考试,只学习甚至死记硬背教师讲过章节。这种状况是培养不了合格法学专业人才。咱们必要把课堂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我尝试着每次课前布置有关问题,规定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并指定有关必读书目,让学生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自己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能力。这样长期夯实地进行,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步,各方面能力也必然有长足发展。

二教学模式创新-----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以为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于法学教学。这种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互相参加其中,使教师授课不再是单方面事情,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积极参加者。

(一)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1.教师和学生角色分派

(1)学生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始终环绕核心。教师一切教学目都是旨在提高学生能力,因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主角。为了更好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全班学生要提成几种学习小组。为学生合伙学习建立基本规则,使学生和教师互相理解和熟悉,创设良好氛围,形成毫无偏见氛围。

(2)教师作用在师生互动型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积极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作用。相反,教师能否运用增进性教学技能,对师生互动型教学效果具备决定性意义。可以说教师是互动型教学模式导演。一方面,互动型教学整个规划和制度性建设由教师设定。这规定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宣布自己课堂规则,使每位学习者理解、明确互动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规定,并要采用切实办法实行这些规则和规定。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依照我经验,教师在前几周必要采用强有力办法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并把这种检查成果列入对学生评价指标中去,促使学生课前预习,设定一定问题供学生思考,互动教学模式才也许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引导人角色。师生互动,必然产生师生之间或同窗之间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这就规定教师就争论焦点,整个态势全局进行有效把握和引导,对学生不断勉励和启发,勉励她们提出批判性评价,协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再次,教师必要依照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互动型教学可以得到更加完善,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2.教师和学生联系纽带----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 2 3 4 5 6 7、1913年 标准。() 8 9 10、教育部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 二、 1 A、物质性B 2、1919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 B、知识和能力 C、过程和方法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家长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7、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二元独立模式 B、相互交叉模式 C、完全重合模式 D、二元互联模式 8、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3—4年级 B、5—6年级 C、7—8年级 D、1—2年级 9、业务教育阶段,把写作教学定位为“习作”的,是()。 A、1—2年级 B、10—12年级 C、7—8年级 D、3—4年级、5—6年级 10、业务教育的不同阶段,识字目标不一样,要求会认3000字的是()。 A、3—4年级 B、1—2年级 C、7—8年级 D、5—6年级 三、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教学论? 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语文教材课文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 2、试分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五、操作题(30分) 附参考答案 1、对 2、对8、对9、对10、对 1、D 2、C3 1 2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得到保障。 3、答:一、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 二、课文系统是提高语文能力,积累语感,培养反思批判精神的桥梁。 三、课文系统有利于实施各种隐性教育。 4、答:为学生打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言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具有稳定而健康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基础;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策略、习惯以及积极的求知与探索的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四、论述题(30分)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建构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第二、教师作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及其相关内容的感悟、体验与沉醉。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应有资源意识,将自身作为开发课程与教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论 (1)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3)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4) 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5)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5)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8)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11)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3)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4) 绪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 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 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 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 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意义 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 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 (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 1分编型2合编型 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绪论 1、中学语文教育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性质: a是学科教学论这一学科群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b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探讨其规律,总结有效教学方法,以求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c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第一章 ※1、(论述)语文教师专业化 专业化 是一种普通的职业(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种专业性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教师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中的“专业”,不是指教育学的“学科专业”,而是一种职业,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职业。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属于成人阶段的职业社会化,又称教师专业社会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其二指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为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进程和水平。 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 2、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角色,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a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淘汰的。 但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是以灌输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 b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对话者 所谓对话, 一指教学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 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 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交流, 包括教师、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和消化吸收, 或者反思批判和补充修正; 二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思想见解以及交流碰撞和彼此分享; 三指教师在其他各方面的引导权与学生自主权之间的协调统一。 c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 与学生合作 与家长的合作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知识整理

中学语文教学法 绪论 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3年),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独立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广义地说,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古代学者们总结出的语文教学经验有: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作多改等。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研究教学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二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与技巧。这两层含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讲理论,二是讲操作。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①作为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②心理科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以至于更具体的阅读心理学、写作心理学等都为语文教学法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 ③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第一章 1、“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这个学科曾被称为“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国文”。 2、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简答论述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 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 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 ★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哪些基本要求? 1、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 2、是文字准确简明。 ★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哪些? 1、知识积累, 2、能力形成, 3、思想培育。

2019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模拟试题(六套)

2019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模拟试题(一)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考试科目: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分)(10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4.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 B、知识和能力 C、过程和方法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家长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语文教育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宽、高、新。 2、语文学科具有多种性质,而“”则是其本质属性,同时,“”是该学科的又一属性。 3、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一定的政治、经济对该时期的语文教育具有作用,其次,语文教育对社会具有作用。 4、语文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和性。 5、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具有性特点,语文教学的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渠道性。 6、语文教材的类型,根据载体分,有文字教材和教材;以编辑形式分,有型和综合型。 7、说话能力包括:组织的能力、快速的能力、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8、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外,还有助于培养;有助于;有助于。 9、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性、性、稳定性、性的特征。 10、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式是:预习(阶段)—教读(阶段)—复习(巩固阶段)—练习(阶段)。11、写作教学的要求是:(1)写得,(2)写得,(3)写得,(4)写得简要。 12、语文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具有打基础的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具有促进作用。 13、语文知识点的编排一般分为:编排式、集中编排式、式、归纳扩充式四种。 14、语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是:性、性、性和个性化。 15、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影响的方法主要有:法、再现情景法和法。 16、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学习,组织,提高。 17、语文教育评估的要求是:具有明确的,注重评估的客观性,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语文教育评估手段应该力求。 二、问答题(40分,每题8分) 1、试述语文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辩证关系。 2、试述语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二)简答题(上)

1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二)简答题(上)

1 特·科特在《应用语言学导论》中阐发的言语的6种功能分别是什么? 六种功能是: 第一,如果言语活动目标所向是说话者,那就是言语的个人功能,即表示言语者的态度、情感和个性。 第二,如果言语活动指向听话者,那就是言语的指示功能,也就是说,言语的目的是支配听话者的行动方式。 第三,如果言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交际双方的良好接触,以促进双方的联系、情谊或社会团结,这就是言语的酬应功能。 第四,以话题为中心的言语活动,通常称之为指称功能;这种功能大都由话题的命题意义来完成,这种功能在大多数的心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第五,言语的界说功能,指的是交际双方要遵守同一的语言规则,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第六,言语的想像功能指的是,交际双方为了给对方带来交际的乐趣而有意使用某些语言技巧。

2、美国的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提出了人文学科学习模式。这个模式说明人文学科涉及最多的概念是哪几方面? a.课文或艺术作品:内容、形式、结构、手段、观点或理论 b.作家、艺术家、作曲家的观点、目的和意图 c.世界:文化、精神或情感因素 d.作用对象:批判性评价、感受、理解、预见、效果 3、建构主义学习观念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同一信息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形态是不同的。知识在个体未能完全明白它的意义之前,是毫无真理权威而言的。 第二,学习犹如吃饭,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取和吸收过程;吃饭之后,各种营养成分有机组成促使机体发展成长的养料。 第三,学生不是一块被动吸收的空洞的等待吸纳所有水分的海绵,而是一个从外部汲取水分、阳光、氧气,经由内部发生光合作用后,主动发育成长的小草和幼芽。第四,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教师不应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代码:0457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这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内涵,掌握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阐释 识记: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一般) 理解:为什么要求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次重点) 应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包括哪些方面(重点) (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识记: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一般)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名词解释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阐释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学科,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学生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大家从事语文教育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3、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 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12、语文学法指导: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得,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倾向。 14、语文学习理论:是指导学生迅速,高效地学习语文理论依据,也为教师成功地教学提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参考。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理论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5、阅读是阅读主体以文学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理解,从中提取信息领悟意义并获得感受,以适应社会及自及特定需要的复杂的心智活动。 16、阅读能力:是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鉴赏,活用四种基本能力构成。 17、文学作品教学: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类文体的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应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