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产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牛生产学名词解释:1.肉牛的生产力:又称产肉力,是指肉牛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所提供出来的一定标准、一定数量牛肉产品的能力。
2.补偿生长:当幼牛营养贫乏,饲喂量不够或由于饲料质量不好,牛的生长速度变慢或停止。
当营养恢复正常时,生长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仍能长到正常体重。
3.肥育:在宰杀之前的一段时期使猪、鸡等家畜、家禽很快地长肥。
通常是喂给大量的精饲料。
也叫育肥、催肥。
4.胴体重:宰前活重-(头重+皮重+血重+内脏重+腕跗关节以下的四肢重)。
5.泌乳周期:母牛第一次产犊后便进入了成年母牛的行列,开始了正常的周而复始的生产周期。
因为乳用母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是泌乳,所以它的生产周期事围绕着泌乳进行的,因而称为泌乳后期。
6.围产期:奶牛临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这段时间。
按传统方法,前15为干奶期,后15为泌乳期。
7.全混合日粮(TMR):根据牛群营养需要的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把揉切短的粗料、精料和各种预混料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将水分调整为45%左右而得的营养较平衡的日粮。
8.酒精阳性乳:是指用68%、70%、72%、75%酒精与等量牛奶混合而产生微细颗粒或絮状凝块的牛奶。
分为高酸度酒精阳性乳(酸度为18-20°T以上,加酒精发生凝固的牛奶)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酸度在11-18°T之间,加酒精可产生细小絮状凝块的牛奶)。
9.早期断奶:人为缩短犊牛的哺乳期,减少犊牛的哺乳量。
10.泌乳曲线:奶牛在从产犊到干奶的整个泌乳过程中,产奶量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奶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泌乳期奶牛产奶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1.干奶:为了保证母牛在妊娠后期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使母牛在紧张的泌乳期后能有一充分休息的时间,使其体况得到恢复,泌乳得以修复与更新,在母牛妊娠的最后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
12.肉牛异地肥育:在甲地繁殖并培育犊牛、架子牛,在乙地专门进行肉牛肥育,发挥各种优势。
一、填空题1.牛肉营养价值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
2.我国引进的肉牛品种有皮埃蒙特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和夏洛来牛等。
3.生产中,草食家畜母畜体重一般达到成年体重的70%左右即可初次配种。
4.黄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5.牛羊反刍动物的胃分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四个胃室。
6.反刍动物的瘤胃容积大,内存大量细菌和纤毛虫。
7.草食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8.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我国引进的国外著名的肉用山羊是波尔山羊。
9.牛羊反刍动物日粮中常添加的非蛋白质含氮物是尿素。
10.牛羊常用粗饲料有干草、秸秆和秕壳等。
11.肉用山羊育肥通常可分为放牧育肥、舍饲育肥和半舍饲育肥三种方式。
12.预防山羊体内外寄生虫常采用的方法是定期药浴和驱虫。
13.肉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其共同特征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联系而成.14.鉴定母牛发情的主要方法是外部观察。
15.山羊的重要繁殖生理指标包括性成熟、体成熟、发情周期、持续期、妊娠期、产羔间隔、分娩持续时间、公羊配种次数、射精量16.实现母羊多胎多产的措施有实行羔羊早期断奶、缩短产羔间隔时间、改善营养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缩短妊娠期 .17.山羊的常用饲料包括青干草、灌木枝叶、桔杆饲料、秕壳饲料、尿素、微量元素、增长剂。
18.山羊的育肥通常可以分为放牧育肥、舍饲育肥、半舍饲育肥。
19.山羊的放牧技术包括头羊的调放和训练,放牧羊群的组织及羊群队形。
20.本地区的主要水牛品种有德昌水牛和涪陵水牛。
21.黄牛的性成熟时期是8-10月龄,体成熟时期是18-24月龄。
22.提高秸秆饲料饲用价值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青贮、物理、化学和微贮处理。
23.发情母牛适宜配种时间是发情开始后18-24小时。
24.瘤胃内所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最多,包括细菌、原虫和厌氧真菌三大类。
25.反刍又称倒沫、倒嚼,指反刍动物将吞入瘤胃的饲料经浸泡软化和一定时间的发酵后,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咀嚼的特殊消化活动。
畜牧禽类知识点总结一、畜牧禽类概述畜牧禽类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养殖和生产畜牧禽产品的动物的总称。
包括牛、羊、猪、鸡、鸭、鹅等动物。
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来源。
二、畜牧禽类常见品种1. 牛类牛类是畜牧业中重要的养殖动物,主要包括奶牛和肉牛两大类。
奶牛主要用于生产牛奶,肉牛主要用于肉类生产。
2. 羊类羊类分为绵羊和肉羊两类。
绵羊主要用于生产羊毛,肉羊则专门用于肉类生产。
3. 猪类猪类是我国主要的肉类生产动物,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4. 鸡类鸡类主要包括蛋鸡和肉鸡两类。
蛋鸡主要用于产蛋,肉鸡则主要用于肉类生产。
5. 鸭类鸭类在我国养殖量很大,主要包括鸭肉鸭和蛋鸭两类。
6. 鹅类鹅类主要用于生产鹅肝和鹅脯等高档餐饮食材。
三、畜牧禽类养殖管理1. 圈舍建筑养殖场的圈舍建筑是畜牧禽类养殖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长、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
2. 饲料管理畜牧禽类的饲料管理对于养殖业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能够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生病率。
3. 疾病防治畜牧禽类的疾病防治是养殖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是保障畜禽健康的重要措施。
4. 环境监测畜牧禽类的环境监测也是养殖业的重要一环。
合理管理环境能够提高畜禽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降低畜禽的压力和疾病发生率。
5. 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畜牧禽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选配育种和繁殖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优良品种的遗传传承。
四、畜牧禽类市场分析1. 畜牧禽产品市场畜牧禽产品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品来源,市场需求量很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畜牧禽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的趋势。
2. 养殖业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养殖业的发展也愈加重焕发生机。
嵘满发表了日志牛生产学笔记养殖业在国民经济里的重要地位?答:1、存栏数多,人均占有头数少;2、发展养牛业符合节粮型畜牧业的客观要求和我国国情;3、我国农区每年生产数量庞大的作物秸秆,为养牛业提供了物质保障;4、养牛业是节粮型养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改善食物结构的需求;5、发展养牛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6、养牛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7、养牛也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后续产业。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答1、分解粗纤维转化为能量;2、把低品质的饲料蛋白质(CP)转化为高品质的菌体蛋白质;3、氢化作用(把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全国形成了三个新的肉种养殖区、即中原区、东北区、西南区、加上传统的西北牧区,四个产区产合计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水牛:我国现有水牛2274.5万头;牦牛: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云南、内蒙古的部分高寒地区,估计目前我国约有1341万头;黄牛:900万头。
我国养牛业的发展趋势?答:1、在农村牛作为役畜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存留空间的;2、大力发展肉牛业和奶业;3、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饲草饲料资源;4、加强牛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5、推动科技发展和应用。
世界养牛业的发展趋势?答:1、奶牛品种单一化,奶牛场数目减少,经济规模扩大。
(荷斯坦奶牛、爱尔夏牛、娟珊牛)。
2、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3、肉牛品种大型化4、肉牛生产发展迅速5、饲养管理科学化66、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牛的紧急学分类?答:1、乳用牛品种;2、肉用牛品种:(中小型早熟品种)大型欧洲品种、含瘤牛血液的品种()奶牛品种:荷斯坦牛、原产于荷兰北部的被荷兰省和西弗里生省又称荷斯坦—福利圣牛,是世界上著名的主要乳用牛品种,英气毛色黑白相间,界限分明的花片,故称黑白花牛。
)娟珊牛: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的娟珊岛,生产性能,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汁浓厚,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风味好,适于制作黄油,其鲜奶即乳制品备受欢迎。
牛生产学资料(完整版)●体高:是指从鬐甲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体斜长:指从肩端前缘到坐骨端后缘之间的距离。
●经济杂交:是以生产性能较低的母牛与培育品种的公牛进行杂交。
●胚胎移植:将一头良种母牛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牛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技术。
●产犊指数:又叫产犊间隔,指牛群两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
●反刍:是指牛采食粗糙,仅混以大量唾液形成食团进入瘤胃,使食物搅拌发酵后一定时间后,又重新把饲料反回到口腔进行咀嚼的过程。
●粗饲料:是粗纤维含量高(超过20%)、体积大、营养价值较低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秸秆、秕壳和干草等。
●精饲料:是指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体积小,粗纤维含量少,用于补充牛基本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不足的一类饲料。
●奶牛能量单位:用相当于1 ㎏含脂4%的标准乳能量,即3.138MJ 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NND)”。
●DHI:是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亦称奶牛群改良)。
●TMR 技术: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由发料车发料,牛群自由采食的一种先进饲养技术。
●奶牛热应激:是指由于环境温度升高使奶牛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别减少,对蒸发散热依赖性加强、相对湿度增加而造成蒸发散热效果减弱而造成的奶牛应激。
●高产奶:是指1 个泌乳期305 天产乳6000kg 以上含乳脂率3%-4%的牛群或个体乳牛。
●胴体重:指称取屠体除去头、皮、尾、内脏器官、生殖器官、腕跗关节以下四肢而带肾脏及周围脂肪的重量。
●补偿生长:指牛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由于饲料不足,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或因疾病造成生长速度下降,甚至停止,一旦恢复高营养水平饲养或环境条件满足了生长发育需要,则生长速度比正常时还快,经过一定时期的饲养,仍能恢复到正常体重。
01220401—2●持续肥育:是指犊牛断奶后直接进入肥育期直到出栏为止,分就地肥育和易地肥育两种形式。
●架子牛:是指未经肥育或不够屠宰体况,年龄在1~3 岁以内的牛。
奶牛厂的知识点总结一、奶牛的品种及选种1. 奶牛的品种分为乳用牛和肉用牛两大类,乳用牛主要有荷斯坦奶牛、泌恩塞、杰西牛等,肉用牛主要有安格斯牛、黑安格斯牛、夏洛莱牛等。
2. 选种的重点是选购高产、健康的奶牛,有机牧场还要考虑奶牛的环保性和适应性。
3. 选种时需要考虑牛只的产奶量和脂肪含量,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1. 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牛舍的建设、牛棚的设置和牧草的种植等环节。
2. 牛舍的建设需要符合奶牛生长的需要,保证牛只的生长环境舒适且清洁卫生。
3. 牛棚的设置要根据奶牛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奶牛的生长环境被管理和保证奶牛充分的运动空间。
4. 牧草的种植需要根据季节和气候进行选择,保证奶牛的饲料来源充足,保证奶牛的营养摄取。
5. 对奶牛的饲料供给,草料的配比,膳食结构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三、奶牛的饲养繁育1. 奶牛的饲养繁育包括发情、配种和生产的管理。
2. 对发情期的监测和管理要求进行。
3. 对奶牛的配种要有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4. 对奶牛的生产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5. 对奶牛的后期管理要有详尽的规划和措施。
四、奶牛的疾病防治1. 奶牛疾病的预防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环节。
2. 对奶牛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要有完善的制度和策略。
3. 对奶牛的疫苗注射和防疫计划要做好相应的预案和程序。
4. 如何预防奶牛的常见疾病,对不同疾病的防治要进行详尽的学习和培训。
五、奶牛的产奶管理1. 产奶管理包括奶牛的产后调配和哺育,牛奶的收集和处理等环节。
2. 奶牛的产后调配要有严格的计划和策略。
3. 对奶牛催奶和哺育的管理要进行定期排查和督导。
4. 对牛奶的收集和处理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
六、奶牛的养殖管理1. 养殖管理包括对奶牛年龄的合理控制和对育种育种的管理。
2. 对奶牛产后再配种和育种计划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划。
3. 奶牛的年龄对乳制品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进行详尽的管理和计划。
奶牛牧场知识点总结
1. 奶牛品种
奶牛的品种通常分为肉用品种和奶用品种。
常见的奶牛品种有荷斯坦奶牛、泽西奶牛、阿伯丁-安格斯奶牛等。
在选择奶牛品种时,需要考虑牛奶产量、适应性、疾病抵抗力等因素。
2. 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牛奶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搭配、喂养量和频次、牛舍卫生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保证奶牛的健康。
3. 牛奶收集
牛奶的收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收集牛奶时,需要保证卫生环境,使用符合标准的收集设备,并及时进行冷藏和运输,以保证牛奶的质量。
4. 牧场环境
牧场的环境对奶牛的生长和产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牧场的布局,配置适当的牛舍和饮水设备,并注意草地的管理和保护。
以上是奶牛牧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养殖牛方面知识点汇总养殖牛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成功养殖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养殖牛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牛的品种牛的品种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奶牛、肉牛和双用途牛。
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黑白花牛等;肉牛品种常见的有黄牛、白牛、黑牛等;而双用途牛则可以同时用于产奶和肉。
二、牛舍设计牛建设一个合理的牛舍是养殖牛的基础。
牛舍的设计应考虑合理的通风、保温和排泄物处理等因素。
同时,为了牛的舒适和减少疾病传播,牛舍的卫生和清洁也十分重要。
三、饲料与营养合理的饲料和营养摄入对于牛的健康和生产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常见的牛饲料有青贮料、干草、浓缩饲料等。
饲料的种类和比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牛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全面且均衡的营养。
四、牛群疾病预防养殖牛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如口蹄疫、犬瘟热等。
因此,合理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定期检查和观察牛的行为习惯、食欲和精神状态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五、繁殖管理牛的繁殖管理关系到养殖牛的数量和质量。
常见的繁殖方法有天然配种、人工授精等。
合理选择适当的繁殖方法和优质种牛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的品质。
六、产奶管理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合理的产奶管理至关重要。
常见的产奶管理包括定时定量喂养、按时挤奶和疾病预防等。
此外,牛乳的质量和卫生也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七、市场营销养殖牛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出售,因此市场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了解市场需求、品牌推广和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都对于养殖牛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八、经济效益分析了解养殖牛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决策和规划。
经济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等指标,可以帮助养殖商判断养殖牛项目的可行性。
九、政策和法规养殖牛业也受到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和引导。
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遵守养殖牛领域的相关法律,是一个负责任的养殖牛业者的基本要求。
养牛生产技术课程总结一、引言养牛生产技术课程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员对养牛生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对养牛生产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课程的核心要点。
二、课程目标养牛生产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养牛的基本理论知识、养牛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学员在养牛生产中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熟悉养牛的整个生产过程,掌握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提高养牛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课程内容1. 养牛基础知识:介绍牛的种类和品种,牛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牛的饲养环境要求和生活习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 牛舍建设和管理:包括牛舍设计、选址和建设,牛舍内部环境控制,牛舍卫生和消毒等内容。
学员将学习到如何合理利用牛舍空间,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群的健康和生产。
3. 牧草种植与饲料管理:介绍适合牛群的牧草种植技术,包括草地选址、草种选择、种植管理和刈割收获等。
同时,学员将学习到合理配制饲料,满足牛群的营养需求,提高饲养效益。
4. 疾病防控:介绍常见的牛群疾病和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防疫措施。
学员将学习到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牛群疾病,确保牛群的健康和生产。
5. 繁殖技术:介绍牛的繁殖原理、配种方法和孕期管理等内容。
学员将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配种方法,提高繁殖效益,实现牛群的良性循环。
四、课程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养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2. 专业师资力量:课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养牛专家和教授授课,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专业性。
3. 实用性强: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养牛生产实践中。
五、课程总结养牛生产技术课程是培养学员养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养牛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提高养牛效益和经济效益。
养牛学知识点总结一、养牛的基本知识1. 牛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奶牛、肉牛、双用牛等;(2)按品种分类:乳牛、肉牛、繁育牛、育种牛等。
2. 牛的解剖结构:(1)牛的骨骼、肌肉、内脏等解剖结构;(2)牛的器官功能与生理特点。
二、牛的繁殖知识1. 牛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1)雌性牛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2)雄性牛生殖器官:睾丸、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等。
2. 牛的繁殖特点:(1)发情期、配种期和妊娠期等;(2)怀孕期间的管理和护理。
三、牛的饲养管理1. 牛的饲料及其营养需求:(1)常见的牛饲料类型:玉米、豆饼、青黄贮草等;(2)牛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需求。
2. 牧场设计与管理:(1)牛栏、牛圈等场地设计;(2)牛的饲养密度、卫生和环境管理等。
四、牛病防治知识1. 常见的牛病:(1)牛传染病:疯牛病、口蹄疫等;(2)牛寄生虫病:胃肠道寄生虫病、皮肤寄生虫病等。
2. 牛病的预防与治疗:(1)疫苗接种的重要性;(2)常见的牛病药物和防治方法。
五、牛的营销与经济效益1. 牛的销售渠道:(1)直接销售给屠宰场、菜市场等;(2)通过养殖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销售。
2. 经济效益的分析与提升:(1)牛的养殖成本、出栏收益和回报率等指标;(2)提高牛的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途径。
养牛学知识点总结就是如上所述,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养牛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引导广大农民朋友选择养牛项目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补偿生长:指牛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由于饲料不足,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或因疾病造成生长速度下降,甚至停止,一旦恢复高营养水平饲养或环境条件满足了生长发育需要,则生长速度比正常时还快,经过一定时期的饲养,仍能恢复到正常体重。
2、犊牛124原则: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饲喂初乳,2小时内挤净母牛乳房中的初乳,采用初乳灌服技术第一次灌服4升初乳。
3、305天产乳总量:是指自产犊后第一天开始到第305天为止的总产乳量。
不足305天者,按实际乳,并注明泌乳天数,超过305天者,超出部分不计算在内。
4、初乳:母牛产犊后5~7天内所分泌的乳(1小时内新生犊牛喝到的新产母牛的牛奶),色深黄而粘稠。
5、TMR:是指根据奶牛的营养配方,将粗饲料,精饲料,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頃加剂在饲料搅拌喂料车内充分混合成的一种营养平衡的日粮,也称全价日粮。
6、品质支数:羊毛细度在纺织工业上常用品质支数来表示,即以1千克净梳毛能纺成1千米长度的毛纱数,就叫多少支纱。
7、体况评分(BCS ):是衡量奶牛体组织储存状况和监控奶牛能量平衡的一种方法。
采用5分制,1分表示过度消瘦,5分表示过度肥胖。
8、干奶牛:临产前两个月停止产奶的妊娠母牛。
9、NND:奶牛饲养标准中采用相当于1kg含脂率4%的标准乳能量,即3.138MJ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10、DH: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亦称奶牛群改良)。
二、单选题:1、标准奶的乳脂率为()。
CA、3.4%B、3.6%C、4%D、5%2.()母牛发情期配种适宜时间是。
CA 、发情后8~10小时B 、盛情期后30~36小时C 、发情开始后12~18小时3.当前我国奶牛“两病”较严重。
两病系指()。
DA、乳房炎和结核病B 、结核病和肢蹄疾病C 、肢蹄疾病和繁殖障碍D 、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4、肉牛理想的体形是呈()。
BA、三角形B、长方形C、正方形D 、倒梯形5、牛易患创伤性网胃炎和心包炎的原因是()DA 、牛的网胃和心包结构易受细菌感染B 、牛喜欢吃比较粗硬的食物C 、牛要经常进行反刍D 、牛在采食时不经仔细咀嚼即将饲料咽下,容易将混入的铁丝、铁钉等尖锐异物误食入胃内6、牛的妊娠期大约是()天。
第八章肉牛生产与管理 知识要点y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y犊牛的饲养管理y架子牛的饲养管理y肉牛肥育方式与肥育技术第一节 肉牛生产模式 在肉牛生产经营体系上,许多国家都把商品犊牛繁殖场和肉牛肥育场分开,以方便专业化、系列化生产。
商品犊牛繁殖场:只养繁殖母牛、种公牛和后备母牛,每年把断奶的犊牛及时出售。
肉牛肥育场;只养肥育牛,从远处甚至国外收购断奶犊牛和架子牛进行集中肥育,分期、分批出栏。
1、主要肉牛生产国肥育牛生产体系 由于各国的地理、自然条件、饲养习惯、饲养效益以及消费者对牛肉不同的要求,牛肉生产者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进行肉牛肥育。
目前,一些国家主要的生产体系有:Δ美国肉牛肥育生产体系Δ欧盟肉牛肥育饲养体系Δ日本国肉牛肥育生产体系(1)美国肉牛肥育生产体系美国的肉牛生产,根据肉牛生长阶段的区别以及牧场经营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种牛场、商品犊牛繁殖场、育成牛场、强度肥育牛场。
肉牛肥育的生产体系比较单一,即绝大多数采用异地肥育。
把西部地区繁殖的犊牛,断奶后转入农业发达的中部玉米产区,短期肥育后出售或屠宰。
(2)欧美肉牛肥育饲养体系欧盟牛肉生产量中由奶牛群提供的牛肉占牛肉总产量的60%以上,进口架子牛肥育不超过5%,其他肉牛均为专用肉牛群提供,约占35%,英国主要有3种肉牛肥育生产方式,专用肉牛肥育、架子牛肥育、小公牛肥育。
(3)日本国肉牛肥育生产体系 日本肉牛的两大支柱是以和牛品种为代表的肉用牛及以荷斯坦牛为代表的乳用牛,用乳用牛生产牛肉的途径有乳用品种的去势公牛肥育、乳用公母牛淘汰后肥育、乳用犊牛肥育。
日本肉牛生产中极少有大规模的肉牛肥育场;以农户饲养为主;农户自繁自养和异地肥育相结合。
同时制定肉牛屠宰规范,并规定屠宰权限(无个体户宰牛),对保证牛肉卫生有重要的作用。
2、我国肉牛生产体系——带犊繁育体系 我国肉牛生产体系:广大农牧户分散饲养繁殖母牛、犊牛和架子牛,肥育户(场)集中肥育,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
v1.0 可编辑可修改泌乳期:指奶牛分娩到干奶期开始的这一时间段,理论说法是305天。
标准乳:乳脂含量4%的乳。
FCM:4%的标准乳,校正乳,fat corrected milk,FCM。
FCM=M(+)M为乳脂率为F为牛奶量,F为牛奶的实际乳脂率。
前乳房指数:是度量各乳区泌乳的均衡性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泌乳均衡性:指一个泌乳期内产奶量的稳定情况。
补偿生长:当幼畜营养贫乏,饲喂量不够或由于饲料质量不好,牛的生长度变慢或停止,当营养液恢复正常时,生长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才能长到正常体重的特性。
初乳:母牛产犊后5-7d内所分泌的乳。
常乳:常乳是指雌性哺乳动物产后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也称作成熟乳。
早期断奶:即人为缩短犊牛的哺乳期,减少犊牛的哺乳量,降低犊牛培育成本,使消化系统得到锻炼,提高培育质量。
干奶,为了保证乳腺得以恢复与更新,在母牛妊娠期的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称为干奶。
干奶的方法有:1逐渐干奶法2快速干奶法3一次干奶法干奶母牛:指在妊娠最后两个月停止泌乳的母牛,停奶后的妊娠母牛称为干奶牛,干奶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
干奶期:能量正平衡,不产奶,体重增加。
后备母牛:包括犊牛,育成牛和妊娠青年母牛。
(培育犊牛从出生到一次产犊前称后备牛).牛的品种和产地: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洞角科,牛亚科。
肉牛:海福特牛-英国威尔士地区的海福特县及领近诸县-中小型早熟牛肉品种。
皮埃蒙特牛-意大利北部皮埃特地区. 德国黄牛-德国和奥地利。
其安妮特牛-意大利多斯加尼地区。
南德温牛-英格兰,南德文郡乳用牛:荷斯坦牛-荷兰-乳牛品种之冠-乳脂率较低,不耐热,高温产奶下降。
娟删牛-英吉利海峡南段的娟删岛艾尔夏牛-艾尔夏郡英国更赛牛-英国梗塞岛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瑞士阿尔卑斯山西部西门河谷-耐粗饲,适应性强,四肢坚实,繁殖力强。
中国黄牛-秦川牛-陕西关中地区的八百里秦川。
牛生产学部分辅导第一章牛的产品及评定1、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答: 3.4%2.、乳中成分变化最大的是?答: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3、常乳的密度平均?答:1.0304、刚挤下的新鲜牛乳乳酸度一般为?答:16—18度0T。
5、牛乳房的乳区个数?4个6、标准乳的校正换算公式?FCM=M(0.4+0.15F)7、国际上规定的标准乳脂率为?4%8、屠宰率的计算方法?胴体重/宰前重×100%10、影响牛肉腐败的因素?温度、空气、酸碱度、水分11、1g乳蛋白质在机体内的发热量为?4.1kcal12、肉的保藏方法?干燥、盐藏、低温贮存、烟熏法、放射处理、药品贮藏、罐藏13、乳的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维生素、酶类等14.初乳、常乳和末乳?初乳:一般产犊后1-7日内产的乳成为常乳常乳:一般7天后的牛乳在外观、成分及理会指标上趋于稳定,由此时直至干乳前所产的乳成为常乳末乳:牛乳在泌乳所产的乳15、青年牛和老年牛的增重区别?青年牛的增重主要是肌肉和骨骼、器官的增长。
而老年牛增重则主要脂肪的增长,一般1岁前的牛增重最快,以后逐渐减慢。
故国外一般肉牛在1、5岁屠宰。
最迟不超过两岁。
我国地方品种牛成熟较晚,一般1、5—2岁之间增重尚快,故在2岁时屠宰较宜。
16、牛的泌乳期?乳牛自产犊牛后开始产乳直至干乳期间称泌乳期。
17、牛乳的酸度?乳的酸度用“度”来表示;即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牛乳所消耗的0.1摩尔氢氧化钠溶液18毫升,则此乳的乳酸度为18 0T。
18、奶牛的前乳房指数?前乳房指数(%)=前乳区奶量/总奶量×100%19、标准乳?一般以含乳脂率为4%的奶做为标准乳20、乳的巴氏杀菌法?从63度到低于沸点的杀菌处理称为乳的巴氏杀菌法21、牛酮体重?屠宰除去头、皮、四肢下端、内脏、尾、带有肾脏及周围脂肪重量22.毛皮、生皮、革?生产不经脱毛而鞣质的帶毛产品成为毛皮。
家畜屠宰后剥下的鲜皮在未加工前称生皮。
架子牛:通常是指未经育肥或不够屠宰体况的幼牛,是幼牛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或日粮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引起牛生长发育的变化,但使牛生长速度下降,骨骼、内脏和部分肌肉优先发育,搭成骨架,形成架子牛。 1、体高:又称鬐甲,是自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过瘤胃蛋白:通过瘤胃而未经微生物消化分解的蛋白质通常称为过瘤胃蛋白。过瘤胃蛋白与瘤胃微生物一同由瘤胃转移到真胃,随后进入小肠,继续进行消化 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单细胞蛋白。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奶牛能量单位(NND): 指1Kg含脂4%的标准乳能量,及3.138MJ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全混合日粮(TMR):全混合日粮,指根据牛群营养需要的能量、粗蛋白、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把揉切短的粗料、精料和各种预混料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将水调整为45%左右而得的营养较平衡的日粮。 标准乳FCM:乳脂含量4%的乳。 排乳反射:挤奶操作和犊牛吮吸时,使母牛乳头和乳房皮肤的神经受到刺激,传至神经中枢导致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经血液到达乳腺,从而引起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腺泡腔内和末梢导管内储存的乳受挤压而排出。 初乳:母牛产犊后5-7d内所分泌的乳。 常乳:常乳是指雌性哺乳动物产后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也称作成熟乳。305天产奶总量:奶牛自产犊第一天开始到第305天为止的总乳量,当实际挤奶天数不足305天的,以实际奶量为305天的乳量,而超过305天的,则从305天以后的奶量不计在内。 补偿生长:当幼畜营养贫乏,饲喂量不够或由于饲料质量不好,牛的生长度变慢或停止,当营养液恢复正常时,生长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才能长到正常体重的特性。 补偿生长:肉牛在生长发育某阶段中,因营养不足,而使生长速度下降,一旦恢复高营养饲养水平,其生长速度比正常加快,经过一段时间后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正常某阶段未受限制的水平,即为补偿生长。 围产期:是指奶牛临产前15d到产后15d这段时间,也可适当缩短或延长1周。 干奶,为了保证乳腺得以恢复与更新,在母牛妊娠期的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称为干奶。 干乳期的长短一般在45-75天,平均为50-60天。 干奶牛饲养管理:意义(满足胎儿发育要求、乳腺组织周期性休整、恢复体况、治疗疾病);干奶期长短(一般60天);方法(逐渐干奶法、快速干奶法); 21、请列举不同类型牛的品种牛,乳用牛品种黑白花牛、乳肉兼用牛品种西门塔尔牛、肉牛品种夏洛来、海福特、安格斯、役肉兼用牛品种我国黄牛、秦川牛、南阳牛、主要水牛和牦牛品种魔拉水牛、尼里-瑞菲水牛、天祝白牦牛。
4、乳用牛的外貌特点(重点) 奶牛外貌特点:皮薄骨细,血管显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特别发达,细致紧凑型特点表现明显,呈楔形。 答:乳用牛的外形要求:外貌特点,“三宽三大”:背腰宽、腹围大角宽、骨盆大后裆宽、乳房大腰并且,皮薄骨细、肌肉不发达、皮脂少、外形清秀细致。局部鉴定(重点是乳房):大小、形状:容积要大,前部附着深广,延伸到腹部后部附着极高,使后乳房充满于大腿之间,突出于躯体后方;四乳区发育均称、乳头间距宽、底线平坦(叫四方形乳房)是最理想的乳房。品质:“腺体乳房”——柔软,泌乳盛期,最理想比例:腺组75-80%,结缔组织20-25%。 肉牛外貌特征:肉用牛要求呈长方形体型,从前望、侧望、上望和后望,其轮廓均接近形。前躯和后躯高度发达,中躯相对较短,四肢短,重心低,体躯短、宽、深。颈圆粗而短,髻甲平而宽厚,背腰平宽,胸宽而深,臀部丰满而深,骨骼发育良好,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发达,被毛细密,富有光泽。“五宽五厚”,即“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臀厚”。 5、役用牛的外形特点 答:从整体上来说:皮厚骨粗,肌肉强大面结实,富线条,皮下脂肪不发达,属粗糙紧凑体型。役用牛的体型是前躯强大,而后躯较弱,显得前高后低,而腹线又反而显得前低后高,形成“倒梯子形”的侧面形象,这是役牛的理想体型,(前躯比较发达)属前强体型。 6、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特点(重点,着重讲解乳房部位) 答:毛色呈黑白花,花片分明,黑白相间。额部有白斑,腹底部、四肢腕、飞节一下及尾端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区结构匀称。有角,多数由两侧向前向内弯曲,角体淡黄或灰白色,角尖黑色。乳房附着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反刍,唾液分泌,食道沟及食道沟反射、瘤胃发酵及嗳气。瘤胃和网胃的生物学消化:可消化饲料中含70%~85%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约50%的粗纤维,并产生挥发性脂肪酸、CO2、NH3以及合成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微生物:厌氧性纤毛虫、真菌、细菌。作用:分解和利用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合成蛋白质,合成维生素。牛的常用饲料: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过瘤胃保护技术:热处理、化学处理(锌处理、过瘤胃保护脂肪)。提高秸秆饲用价值途径:适时收贮、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合理搭配。目的:改良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增加营养。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要点:合理分群、适当的营养梯度、经常检测日粮及其原料的营养含量、日粮营养要均衡、合理的投料次数、确保牛只采食空间、检查饲养效果。
牛的生理学特性:消化生理和泌乳生理。A消化生理特点:①牛为反刍动物,有瘤,网,瓣,皱胃。前胃无胃腺,真胃有胃腺。②采食和饮水:牛喜爱吃酸甜味的饲料。采食速度快,不经仔细咀嚼即咽下,休息时进行反刍。用舌头卷食。牛饮水量为每天15~30升。③唾液分泌:每天分泌100~200升,有利于消化饲料和形成食团。④瘤胃和网胃的微生物(纤毛虫和其他微生物)消化:a分解利用碳水化合物b分解形成蛋白质c合成维生素⑤反刍:分为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咽下,一昼夜反刍6~8次,每次40~50分钟。⑥食管沟反射:乳牛吸奶时直接进入瓣胃,防止乳汁在瘤胃内发酵。⑦瓣胃的消化:瓣胃能将较大的食物磨碎。⑧排泄:正常尿9次,排粪12~18次。牛采食粗饲料的意义a能有效地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维持瘤胃内的正常环境b起到瘤胃填容作用,促进蠕动和后送c保证牛乳中有高的乳脂量。B泌乳期生理特点:分泌和排出过程。①乳房的结构a乳区的结构:2个乳房,4个乳区,4个乳头各个乳区相通,各个乳区都有独立的泌乳系统。②乳腺结构a乳腺泡和乳腺导管系统的实质b由纤维结构的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的间质有保护和支持实质的作用。乳腺的发育:母牛干奶期40~60天。
初乳营养特点:1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犊牛可通过喂初乳来获得应变能力。2初乳中含有大量的Mg盐,具有倾泻作用,有利于犊牛胎便的排出。3初生犊牛皱胃不能分泌胃酸,因而细菌易繁殖,而初乳酸度较高,有杀菌作用4初乳中有溶菌酶和K-抗原凝集素具有杀菌作用。 12、初乳的作用(重点) 答:哺喂初乳指生后5—7天内母牛产奶,因其营养丰富,比较粘稠,故又称胶奶。 作用:a.初生犊牛胃肠空虚,第Ⅳ胃及肠壁上无粘膜,初乳可代替粘液作用,防止细菌浸入血液中,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b.初乳含有溶菌酶和抗体,前者能消灭多种细菌,后者含有r-球蛋白抑制病菌的活动。另外,K抗原凝集素,能抵抗特殊品系的大肠杆菌,保证犊牛不受病害。 C.初乳的酸度较高,促进胃液交酸,不利有害细菌的繁殖。d.初乳促使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使胃肠机能早期活动。e.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倾泻作用,利于排除体内胎素。f.初乳含有丰富易消化的养分。 19、补偿生长是如何使用的。 答:a.3月龄以前受阻,3-9月很难恢复;b.受阻时间过长,亦难恢复;即使在结束期能达到理想体重,但肉质受影响。注意:在肉牛生产中,为了要生产优质的小牛肉,不宜生长受阻,特别是对1-3月龄期饲养尤为注意。在不影响肥育、培育效果前提下,可暂时喂低能量饲养以降低成本。 20、简述提高肉牛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 答:1)、品种和年龄选择, 2)、牛舍温度 3)、育肥天数 4)、饲料要求 5)、添加增重剂 6)、驱虫、健胃与管理 7)、适时屠宰 21、TMR饲养技术是什么?其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答:TMR即全混合日粮,是指根据奶牛在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铡切成适当长度的粗饲料以及精料补充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再由发料车发料,让散放牛群自由采食的一种饲养方法。最重要的意义是改善适口性,增加干物质采食量。
初乳营养特点:1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犊牛可通过喂初乳来获得应变能力。2初乳中含有大量的Mg盐,具有倾泻作用,有利于犊牛胎便的排出。3初生犊牛皱胃不能分泌胃酸,因而细菌易繁殖,而初乳酸度较高,有杀菌作用4初乳中有溶菌酶和K-抗原凝集素具有杀菌作用。 1、初乳对新生犊牛的意义是(1)由于母牛胎盘的特殊结构,母体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不能在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因而新生犊牛无免疫能力。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犊牛可通过吃初乳来获得免疫能力。(2)初乳中含有大量镁盐,镁盐具有轻泻作用,有利于犊牛胎便的排出。(3)初生犊牛皱胃不能分泌胃酸,因而细菌易于繁殖,而初乳酸度较高,有杀菌作用。(4)初乳中有溶菌酶和K-抗原凝集素,也有杀菌作用。 2、犊牛早期断奶的优点有:(1)节约大量的商品奶,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2)节省犊牛哺乳的人工费用。(3)可促进犊牛消化系统尤其是瘤胃机能的尽早发育,对其以后提高生产性能有益。 干奶期的意思,母牛妊娠后期,胎儿生长速度快,胎儿大于一半的体重是在妊娠最后两个月增长的,需要大量营养,随着妊娠后期胎儿的迅速增长,体积增大,占据腹腔,消化系统受压,消化能力降低,母牛经过10个月的泌乳期,各器官系统一直处于代谢的紧张状态,需要休息,母牛在泌乳早期会发生代谢负平衡,体重下降,需要恢复,并为下一个泌乳期进行一定的储备,在10个月的泌乳后期,母牛的乳腺细胞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修补和更新,并利用干奶期预防和治疗乳房炎。因此,母牛在紧张的泌乳后期,有一定的干奶时间,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对母牛自身的身体健康和下一个泌乳期的稳定高产都是非常必要的。 干奶牛的饲养:干奶期饲养管理的目的:使母牛利用较短的时间安全停止泌乳,使胎儿得到充分发育,正常分娩;母牛身体健康,并有适当的增重,储备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以供产犊后泌乳之用;使母牛保持一定的食欲和消化能力,为产犊后大量采食作准备;使母牛乳房得到休息和恢复,为产后泌乳做准备,干奶期分为2阶段,即干奶前期的饲养和干奶后期的饲养。1干奶前期的饲养,干奶前期指干奶之日起至泌乳活动的哺乳期,减少犊牛的哺乳量.根据目前我国的奶牛生产的水平,采用两个月哺乳期,总喂奶量为225-293Kg的方法较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