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PQP 2008 第二版 中文版

APQP 2008 第二版 中文版

APQP 2008 第二版 中文版
APQP 2008 第二版 中文版

产品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APQP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APQP))

和控制计划和控制计划和控制计划

参考手册

前言

从2008年11月1日起,除顾客特殊指明外,APQP及控制计划第二版将替代APQP及控制计划第一版.

APQP第二版包括:

融入了顾客关注的过程方法;

按ISO/TS16949及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汽车公司核心工具手册更新了概念及术语;

适当参考了顾客的特殊要求,未包括全文

为确保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按顾客要求实施,本手册持续提供了通用性指南。在供方实际开展起来,对制定计划和检查清单提供了通用的指南。本手册并未给出如何进行每一项目的APQP和控制计划的具体说明。这项工作最好留给每个实施APQP及控制计划的组织。

尽管这些指南希望覆盖通常发生在早期策划、设计阶段或过程分析中的所有情况,但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当直接与授权的顾客代表沟通。

特别工作组衷心感谢以下参与换版过程的人员及公司的贡献:

Bryan Book,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Russ Hopkins,福特汽车公司

William Fick,通用汽车公司

Robert Minkler 德尔福公司

Craig Williams, 伊顿公司

本文件版权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2008版可通过AIAG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e13407628.html,订购。允许组织复制手册中任何表格和/或检查清单。

2008年7月

目录目录

前言.....................................................................................................................................................III 目录.........................................................................................................................................................V 引言......................................................................................................................................................1 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 (4)

组织小组 (4)

确定范围..........................................................................................................................................4 小组间的联系..................................................................................................................................4 培训..................................................................................................................................................4 顾客和组织的参与..........................................................................................................................5 同步工程..........................................................................................................................................5 控制计划..........................................................................................................................................5 问题的解决......................................................................................................................................5 产品质量的进度计划......................................................................................................................5 与进度图表有关的计划..................................................................................................................5 第一章第一章 计划和确定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7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8 引 言 (9)

1.1 顾客的呼声 (9)

1.2 业务计划/营销战略............................................................................................................10 1.3 产品/过程基准数据............................................................................................................10 1.4 产品/过程设想....................................................................................................................11 1.5 产品可靠性研究..................................................................................................................11 1.6 顾客输入..............................................................................................................................11 1.7 设计目标..............................................................................................................................11 1.8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11 1.9 初始材料清单......................................................................................................................11 1.10 初始过程流程图................................................................................................................11 1.1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12 1.12 产品保证计划....................................................................................................................12 1.13 管理者支持........................................................................................................................12 第二章第二章 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设计和开发....................................................................................................................13 引 言. (14)

2.1 设计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 (14)

2.2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15 2.3 设计验证..............................................................................................................................15 2.4 设计评审..............................................................................................................................15 2.5 样件制造——控制计划......................................................................................................16 2.6 工程图样(包括数学数据)..............................................................................................16 2.7 工程规范 (16)

2.8 材料规范..............................................................................................................................16 2.9 图样和规范的更改..............................................................................................................16 2.10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17 2.1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17 2.12 量具/试验设备要求..........................................................................................................17 2.13 小组可行性承诺和管理者的支持....................................................................................17 第三章过程设计和开发........................................................................................................................18 引 言. (19)

3.1 包装标准..............................................................................................................................19 3.2 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20 3.3 过程流程图..........................................................................................................................20 3.4 场地平面布置图..................................................................................................................20 3.5 特性矩阵图..........................................................................................................................20 3.6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20 3.7 试生产控制计划..................................................................................................................20 3.8 过程指导书..........................................................................................................................21 3.9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21 3.10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21 3.11 管理者支持........................................................................................................................21 第四章第四章 产品和过程确认产品和过程确认....................................................................................................................22 引 言. (23)

4.1 有效生产 (23)

4.2 测量系统评价......................................................................................................................24 4.3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24 4.4 生产件批准...........................................................................................................................24 4.5 生产确认试验.......................................................................................................................24 4.6 包装评价...............................................................................................................................24 4.7 生产控制计划.......................................................................................................................24 4.8 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24 第五章 反馈反馈、、评定和纠正图表......................................................................................................26 引 言.................................................................................................................................................27 5.1 减少变差...............................................................................................................................27 5.2 顾客满意...............................................................................................................................27 5.3 改善交付及服务...................................................................................................................28 5.4 有效的经验总结及最佳实践...............................................................................................28 第六章 控制计划方法论....................................................................................................................29 引言....................................................................................................................................................31 6.1 控制计划栏目说明(此部分内容为第二版内容,格式未按第二版表格形式转化)....33 6.2 过程分析...............................................................................................................................35 附录A 产品质量策划检查清单.. (50)

附录B 分析技术 (66)

装配产生的变差分析 (66)

基准确定 (66)

因果图 (66)

特性矩阵图 (67)

关键路径法 (68)

试验设计(DOE) (68)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68)

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DVP&R) (69)

防错(POKA—YOKE) (70)

过程流程图 (70)

质量功能展开(QFD) (70)

参考材料

料 (72)

附录C 参考材

附录D 小组可行性承诺 (73)

附录E 产品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 (74)

附录F 术语 (76)

附录I 首字母缩写词 (79)

产品质量策划循环

引言

引言

本手册的目的是将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制定的一般产品质量策划和控制计划指南提供给组织(内部和外部)和供方。本手册为制订产品质量计划提供指南,以支持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见1.6节)。以下术语将在整个手册中使用,用以描述供应链;“组织”一词指应用本指南的主体, “供方”代替第一版的 “分供方”。使用这些指南具有如下预期的收益:

· 对顾客和供方减少产品质量策划的复杂性;

· 便于组织与供方就产品质量策划要求进行沟通;。

本参考手册包含的指南要求覆盖ISO/TS16949的要求及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

本手册中的所有表格只用作示例,其目的是协助组织的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制定合适的沟通表,以支持满足顾客要求、需要和期望。

前页所示的产品质量策划循环是一典型计划图,各个不同的阶段按次序排列以表示为实施所述功能的有序进度,产品质量策划循环的目的在于强调:

· 前期策划。循环的前三个阶段为产品/过程确认中的前期产品质量策划;

· 实施行动。循环的第4阶段为输出评价阶段,其重要性表现在两个功能上,一是决定顾客是否满意;二是支持追求持续改进。

将产品质量策划描述为一个循环阐明了对持续改进的永无止境追求,这种改进只能通过在一个项目中获取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下一个项目的方式来实现。

产品质量策划责任矩阵图产品质量策划责任矩阵图

以下所示的矩阵图对三种类型的供方描述了产品质量策划功能,以帮组织确定他们的

策划责任的范围,它与下一页的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有有关,它不描述可能存在于组织、供方和顾客之间的产品质量策划关系的有不同类型。

服务供方如热处理

服务供方如热处理 设计责任设计责任设计责任 仅限制造仅限制造仅限制造

贮存贮存、、运输运输 等等等等等等

确定范围 X X X

计划和确定1.0 X

(第一章)

产品设计和开发利用2.0 X

(第二章)

可行性 X X X

(2.13)

过程设计和开发3.0 X X X

(第三章)

产品和过程确认4.0 X X X

(第四章)

反馈、评定和纠正5.0 X X X 措施

(第五章)

控制计划方法论 X X X

(第六章)

*适用于ISO/TS16949的范围

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

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原则

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领带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时期识别;

· 避免晚期更改;

·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本手册中所述的实际工作、工具和分析技术都按逻辑顺序排列,使其容易理解。每一个产品质量计划是独立的。实际的进度和执行次序依赖于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和/或其它的实际情况而定。实际工作、工具和/或分析技术能在产品质量策划循环中越早实施越好。

组织小组

组织小组

产品质量策划中供方的第一步是确定APQP项目的过程所有者,有保证有效.另外跨部门的小组应建立起来,小组成员应按时完成初始小组可包括工程、制造、材料控制、采购、质量、销售、现场服务、供方和顾客方面的代表。

确定范围

确定范围

在产品项目的最早阶段,对产品质量策划小组长而言,重要的是识别顾客需要、期望和要求。

选一个项目经理负责监控策划过程(某些情况下在策划周期中可轮留担任):

· 确定每一代表方的角色和职责;

· 确定顾客 内部和外部;

· 确定顾客的要求(如适用,使用附录B中所述的QFD);

· 确定小组职能及小组成员,哪些个人或分包方应被加入到小组,哪些可以不需要;

· 理解顾客的期望,如:设计、试验次数;

· 对所提出来的设计、性能要求和制造过程评定其可行性;

· 确定成本、进度和必须考虑的限制条件;

· 确定所需的来自于顾客的帮助;

· 确定文件化过程或方法。

小组间的联系

小组间的联系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应建立和其它顾客与组织小组的联系渠道,这可以包括与其它小组举行定期会议。小组与小组的联系程度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数量。

培训

培训

产品质量计划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培训闭幕,它传授所有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的要求及开发技能。

顾客和顾客和组织组织组织的参与的参与的参与

主要顾客可与其供方共同进行质量策划。但供方有义务建立横向职能小组来管理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供方应同样要求其分承包方。

同步工程同步工程

同步工程是横向职能小组为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努力的程序,它将替代逐级转换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其目的是尽早促进优质产品的引入,产品质量策划小组要确保其它领域/小组的计划和执行活动支持共同目标。

控制计划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是控制零件和过程系统的书面描述。单独的控制计划包括三个独立阶段: · 样件 —— 在样件制造过程中,对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的描述;

· 试生产 在样件试制之后,全面生产之前所进行的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的描述;

· 生产 在大批量生产中,将提供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的综合文件。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

在策划过程中,小组将遇到些产品设计和/或加工过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用表示规定职责和时间进度的矩阵表形成文件。在困难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多方论证的解决方法。在适当的情况下,应使用附录B 中所述的分析技术。

产品质量的进度计划产品质量的进度计划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在完成组织活动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定进度计划。在选择需作计划并绘制成图的进度要素时,应考虑产品的类型、复杂性和顾客的期望。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应在每一事项、措施和进度上取得一致意见。一个组织良好的进度图表应列出任务、安排和/或其它事项(适当时可用关键路径法,参见附录B)。同时,图中还对策划小组提供了跟踪进展和制定会议日程的一格式。为了便于报告状况,每一事项应具备“起始”和“完成”日期,并记录进展的实际点。有效的状况报告使监控焦点集中于要求特别注意的项目,以起到支持项目监测的作用。

与进度图表有关的计划与进度图表有关的计划

任何项目的成功都有赖于以及时和价有所值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下面所示的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和前面已描述的产品质量策划循环要求策划小组尽其全力预防缺陷。缺陷产品和制造工程同步进行的同步工程来推进。策划小组应准备修改产品质量计划以满足顾客的期望。产品质量策划小组有责任确保其进度符合或提前于顾客进度计划。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

第一章第一章 计划和确定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

引 言言

本章描述了怎样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以计划和规定质量项目。所有的工作目标是提供竟争争价值的同时满足顾客要求。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早期阶段就是要确保对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用于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根据产品过程和顾客的需要与期望而变化。 以下为本章讨论的一些建议:

输 入

· 顾客的呼声

——市场研究(包括OEM 车型开发时间及期望的市场容量) ——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 ——小组经验

· 业务计划/营销战略 · 产品/过程基准数据 · 产品/过程设想 · 产品可靠性研究 · 顾客输入

输 出(作为第二章的输入作为第二章的输入))

· 设计目标

·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 初始材料清单 · 初始过程流程图

·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 · 产品保证计划

· 管理者支持(包括项目时间,资源的策划及支持产能的人员策划)

1.1 1.1 顾客的呼声顾客的呼声顾客的呼声

“顾客的呼声”包括来自内部和/或外部顾客们的抱怨、建议、资料和信息。以下各段提供了收集这种信息的一些方法。

1.1.1 1.1.1 市场研究市场研究市场研究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可能需要获取反映顾客呼声的市场研究资料和信息。以下来源有助于识别顾客关注的事项/需求,并将这些关注事项转变为产品和过程特性:

· 对顾客的面谈;

· 顾客意见征询与调查; · 市场测试和定位报告;

· 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研究;

· 竞争产品质量的研究; · 最佳实践 · 经验总结

1.1.2 1.1.2 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

为了评定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当中再发生不合格的可能性,应制定一份以顾客所关注问题/需要的清单,这些应作为其它设计要求的扩展来考虑并且应包括在对顾客需要的分析中。

以下项目中的许多内容有助于小组识别顾客关注问题/需要,并优选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 最佳实践 · 经验总结; · 保修报告; · 能力指数;

· 供方工厂内部质量报告; · 问题解决报告;

· 顾客工厂退货和拒收; · 现场退货产品分析。

1.1.3 1.1.3 小组经验小组经验小组经验

小组适当时可利用包括如下内容的任何信息来源:

· 来自更高层体系或过去质量功能开发(QFD)项目的输入; · 媒介的评论和分析:杂志和报刊报告等; · 顾客的信件和建议; · 最佳实践; · 经验总结; · 销售商意见;

· 大客户负责人的意见; · 现场服务报告;

· 利用指定的顾客代理所作的内部评价; · 道路行驶体验;

· 管理者的意见或指示;

· 由内部顾客报告的问题和议题; · 政府的要求和法规; · 合同评审。

1.2 1.2 业务计划业务计划业务计划//营销战略营销战略

顾客业务计划和营销策略将成为产品质量计划的设定框架。业务计划可将限制性要求施加给小组(诸如进度、成本、投资、产品定位、研究与开发(R&D)资源)而影响其执行方向。营销战略将确定目标顾客、主要的销售点和主要的竞争者。

1.3 1.3 产品产品产品//过程基准数据过程基准数据

基准确定(参见附录B)将为建立产品/过程能力目标提供输入,研究和开发也提供基准和概念。成功的基准确定方法为:

· 识别合适的基准;

· 了解你目前状况和基准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

· 制定缩小与基准差距、符合基准或超过基准的计划。

1.4 1.4 产品产品产品//过程设想过程设想

设想产品具有某些特性\某种设计和过程概论,它们包括技术革新、先进的材料、可行性评估和新技术。所有这些都应用作输入。

1.5 1.5 产品可靠性研究产品可靠性研究产品可靠性研究

这一类型的数据考虑了在一规定时间内零件修理和更换的频率,以及长期可行性/耐久性试验的结果。

1.6 1.6 顾客输入顾客输入顾客输入

产品的后续顾客可提供与他们的需要和期望有关的有价值信息,此外,后续产品顾客可能已进行部分或全部前面已提到的评审和研究。顾客和/或组织应使用这些输入以开发统一以开发统一的衡量顾客满意的方法的衡量顾客满意的方法。。

1.7 1.7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就是将顾客的呼声转化为初步和可度量的设计目标.设计目标的正确选择确保顾客的呼声不会消失在随后的设计活动中。顾客呼声包括法规要求如材料组成报告及聚合物标识等.

1.8 1.8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可靠性目标是在顾客需要和期望、项目目标及可靠性基准的基础上制建立起来的。顾客需要和期望的例子可以是无安全问题和可维修性。有些可靠性基准可以是竞争者产品的可靠性、消费者的报告或在一设定时间内修理的频率。总的可靠性目标可用概率和置信度表示。质量目标是基于持续改进的目标,诸如零件/百万(PPM)、缺陷水平或废品降低率。

1.9 1.9 初始材料清单初始材料清单初始材料清单

小组在产品/过程设想的基础上应制定一份初始材料清单,并包括早期分承包方名单。为了识别初始特定产品/过程特性,有必要事先选定合适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1.10 1.10 初始过程流程图初始过程流程图初始过程流程图

预期的制造过程应用从初始材料清单和产品/过程设想发展而来的过程流程图来描述。

1.11 1.1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

除了由组织根据产品和过程经验中选择外,特殊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均由顾客确定。在这一阶段,小组长应确保制定出通过对有关顾客需要的期望的输入的分析而得出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这一清单的制定基于(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基于顾客需要和期望分析的产品设想; · 可靠性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过程特殊特性; · 从预期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过程特殊特性; · 类似零件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1.12 1.12 产品保证计划产品保证计划产品保证计划

产品保证计划将设计目标转化为设计要求。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在产品保证计划上所作的努力的程度取决于顾客的需要、期望和要求。本手册对制定产品保证计划的方法不作规定,产品保证计划可采用任何清晰易懂的格式,它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 概述项目要求;

· 确定可靠性、耐久性和分配目标和/或要求;

· 评定新技术、复杂性、材料、应用、环境、包装、服务和制造要求或其它任何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

· 进行失效模式分析(FMEA)(参见附录H); · 制定初始工程标准要求。

1.13 1.13 管理者支持管理者支持管理者支持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高层管理者对此工作的兴趣、承诺和支持,管理者参加产品质量策划会议对确保项目成功极其重要。小组在每一产品质量策划阶段结束时应将新情况报告给管理者以保持其兴趣,并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承诺和支持。在小组的要求下,可以更频繁地报告新情况和/或要求帮助,这种新情况报告是正式的,留有提问和解答的机会。产品质量策划小组的功能目标就是通过表明已满足所有的策划要求和/或关注问题已写入文件列入解决的目标来保持管理者的支持,包括项目时间、资源策划及支持产能的人员策划。

基础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

7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答(p180-182) 1. 解答:(1)解:AgI (2)解:Mg(OH)2 2.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s+0.0010 2s K sp =(s+0.0010)(2s)2≈4?0.0010s 2 (2) Ag 2CrO 4 ? 2Ag + + CrO 42- 2s+0.010 s K θsp =(2s+0.010)2?s ≈0.0102?s 3. 解答: M 2X = 2M + + X 2- X 2-有酸效应: 4.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2) BaSO 4 ? Ba 2+ + SO 42- (3) CuS ? Cu 2+ + S 2- ) L mol (104.1)L mol ()5.077.234104.1(11612 62 ----??=???==s K sp ) L m ol (102.1)L m ol ()32.581105.8(44)2(11113 33 2 ----??=????==?=s s s K sp 1 5111 L mol 102.8L mol 0010.04107.20.00104----??=???= ?= θsp K s 1 82 12 2L mol 100.2010.0100.2010.0---??=?==θ sp K s 19 2 12 2X(H)100.1Ka Ka ][H Ka ][H 1?=++=++α) L (mol 100.14100.1100.44)2(1103 19 493 X(H) sp X(H) sp 'sp 2---??=???=?= ?==?ααθθ θK s K K s s ) L (mol 102.14)10(107.24 )2(1010 8.6101][1133 2 2.1113 2 ) (2 ) (22 .14 2 ) (-----+??=??= ?= ?=?=?+=+=H F sp H F sp a H F K s K s s K H αααθθ) L (mol 104.110101.11010 2.10 .21][1142.210)() (22 .22 ) (24 24 224----+??=??=?=?==?+=+=--- H SO sp H SO sp a H SO K s K s K H αααθθ ) L (mol 102.21010610][][1189.1936)() (29 .192 ) (222 122---++??=??=?=?==++=--- H S sp H S sp a a a H S K s K s K K H K H αααθθ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p222-226) 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Cu 2S +22HNO 3 = 6Cu(NO 3)2 +3H 2SO 4 +10NO+8H 2O (2)NH 4NO 2 = N 2 + 2H 2O (3)(NH 4)Cr 2O 7 = N 2 + Cr 2O 3 +4H 2O (4)3As 2S 3 + 28HNO 3+4 H 2O = 6 H 3AsO 4 + 9H 2SO 4 +28 NO (5)K 2Cr 2O 7 + 3H 2S +4 H 2SO 4 = Cr 2(SO 4)3 + 3S + 7H 2O + K 2SO 4 (6)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 2NaI (7)2 MnO 4- +3 Mn 2+ +2 H 2O =5 MnO 2 +4 H + (8)4[Co(NH 3)6]2+ + O 2 +2H 2O = 4 [Co(NH 3)6]3+ + 4OH - 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11)为酸性介质,(12-14)为碱性介质 (1) Cr 2O 72- + 3H 2O 2 + 8H + = 2 Cr 3+ + 3O 2 +7 H 2O (2) 2 MnO 4- +5 SO 32- +6 H + = 2Mn 2+ + 5 SO 42- +3 H 2O (3) ClO 3- + 6I - + 6H + = Cl - +3 I 2 + 3H 2O (4) 5NaBiO 3(s) + 2Mn 2+ +14 H + = 5Na + +5 Bi 3+ + 2 MnO 4- +7 H 2O (5) H 2S +2 Fe 3+ = S +2Fe 2+ + 2H + (6) 3P 4(s)+20HNO 3(浓)+8 H 2O =12H 3PO 4+20NO (7) 2FeS 2+30HNO 3Fe 2(SO 4)3+30NO 2+H 2SO 4+14H 2O (8) 7PbO 2+2MnBr 2+14HNO 3 7Pb(NO 3)2+2Br 2+2HMnO 4+6H 2O (9) 28HNO 3+3As 2S 3+4H 2O 9H 2SO 4+6H 3AsO 4+28NO (10) As 2S 5+10NO 3-+10H +2H 3AsO 4+10NO 2+5S+2H 2O (11) 2Bi 3++3S 2O 32-+3H 2O Bi 2S 3+3SO 42-+6H + (12) Cl 2 + 2OH -== Cl - + ClO -+ H 2O (13) 2[Cr(OH)4]- + 3H 2O 2 + 2OH -== 2 CrO 42- +8H 2O (14) SO 32- + Cl 2 +2OH -==2 Cl - + SO 42- + H 2O 3. (1)逆向进行 (2) )(0=θ /Sn n θ+24V E E 15.=++S )(=θ /Mg Mg θ-V E E 37.22-=+ )(2.370.15=-θ-θ +θV E E E 52.2=+= ∴正向进行 (3) )1.09(==θ /Br Br θ+-2 V E E )(77.0==θ /Fe e F θ-+ 2+3V E E )(32.0=0.77-1.09=-=θ-θ+θV E E E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学生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习题 (p111-113)参考答案 1.解答:(1) 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3min dm mol 125.0--??=v (2) 在第2分钟时瞬时速率需通过作图法(如右图)求得 =瞬时v 11min L mol 089.0--?? 2.解答:反应对反应物A 的反应级数为2,对反应物B 的反应级数为1,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B 2 A 9c c v = 3.解答:(1)反应对HgCl 2的反应级数为1,对-242O C 的反应级数为2,总反应级数为3; (2) 速率常数是7.6?10-3 mol -2?dm 6?s -1; (3) 当HgCl 2浓度为0.020 mol ? dm -3,-2 42O C 的浓度为0.22 mol ? dm -3时,反应速率为 136s dm m ol 104.7---???=v 4.解答:(1) 即该反应对反应物A 的级数为1,反应对反应物B 的级数为2,故反应总级数为3; (2)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 2.0 mol -2 ? dm 6 ? s -1 (3) 反应速率方程:2 B A ))((0.2c c v =;当c A = c B = 0.50 mol?dm -3时,反应速率为: v = 0.25 mol?dm -3?s -1 5.解答: k 227 = 3.9 ? 10-3 dm 3 ? mol -1 ? s -1 6.解答: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 103 kJ? mol -1 7.解答:该反应用I -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时的1.88 ?103倍;用酶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 时的5.51?108倍。 8.解答:0307.0θ=K 9.解答: 3.25θ=K ; 气态氯原子的平衡分压力为p = 1.33 ?10-3 kPa 10.解答:%50)CO (2=w %50%501)CO (=-=w 11.解答:(1) CH 4的转化率为 ? = 0.47=47% (2) 用尝试发求得CH 4的转化率:? ≈0.83=83%(也可用作 图法求解,如图) 12.解答:8θ3100.4-?=K 13.解答:5θ 251006.6?=K ; 5θ 5001021.7-?=K 14.解答:(1) 03.7θ=K ; (2) c (Br 2) = 0.0043+0.01-x = 0.0126 mol?dm -3; c (Cl 2) = 0.0043-x = 0.0025 mol?dm -3; c (BrCl) = 0.0114+2x = 0.0149 mol?dm -3 (3) 上述结果说明增加平衡系统中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解答:反应商5.5416.0θ=<==K J 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中将有更多的HI(g)生成。 16.解答:θm r ΔH =- 317 kJ? mol -1 17.解答:4θ1012.2-?=K p Hg = 7.51 kPa 18解答: p A = 58.6 kPa;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6.70,B 的分压力为41.4 kPa 。 19.解答:(1) 68.3θ=K (2) θ84.1K J <==3.68 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水蒸气的加入有利于乙烷裂解。 20.解答: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为150.0 21.解答:(1)4θ1012.2-?=K ; (2)p Hg = 7.51 kPa ,平衡系统的总压为kPa 3.11; (3) 求得p Hg = 1.46 kPa 22.解答:(1) 1θm r m ol kJ 28.59Δ-?=G 6θ1074.9-?=K (2) θ562.0K J >=, 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3.解答:1θm r mol 180kJ Δ-?=H 11θm r K m ol 184J Δ--??=S 1θm r m ol kJ 0.4Δ-?-=G 65.0θ=K 24.解答:(1) x =1, y =1; (2) 反应总级数2; (3)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3.408L ? mol -1? s -1 25.解答:(1) =p =8.74KPa (2) 体系中没有反应物H 2S; (3) p (H 2S)=13.7Pa ;p (H 3N)=8.76KPa (4) 998.03NH =x (5)m min =1.41×10-3g a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42]][SO [B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 θ 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 、9) 1、 (1)×; (2)√; (3)×; (4)√。 2、 (1)C 、D;(2)C;(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固态,固相1),FeO(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 固相4),H 2O(g)与H 2(g)(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与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与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2n ξν?-===- 22(N )2mol 4mol 1 (N )2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22(N )2mol 2mol 1(N ) n ξν?-= ==-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9原子结构习题答案

9 原子结构习题解答(p262-265) 思考题: 1. 1862年,尚古多提出了元素的性质就是原子量的变化论点,创造了一个元素螺旋图,初步提出了元素的周期性。1864年,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为元素周期表提供了雏形。1865年,纽兰兹将元素按原子量次序排列发现了八音律。186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门捷列夫按原子量的大小和元素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列成一张表,这便是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过继续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的论文。文中他修正了1869年发表的元素周期表。在前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4个空格,而新表中则留下了6个空格。元素周期律,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2. 根据电子排布顺序得出,第八周期排布为:8s、5g、6f、7d、8p,s轨道2个电子、p轨道6个电子、d轨道10个电子、f轨道14个电子、g轨道18个电子,总共有50个电子,也就是八周期元素共有50个元素。 3. 在多电子体系中,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较大的电子,可更多地避免其余电子的屏蔽,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而更靠近核,这种进入原子内部空间的作用叫做钻穿效应。与屏蔽效应相反,外层电子有钻穿效应。外层角量子数小的能级上的电子,如4s电子能钻到近核内层空间运动,这样它受到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就小,受核引力就强,因而电子能量降低,造成E(4s)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因此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超过8个。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若最外层是第n层,次外层就是第(n-1)层。由于E(n-1)f>E(n+1)s>Enp,在第(n+1)层出现前,次外层只有(n-1)s、(n-1)p、(n-1)d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同理,外数第三层电子数小于32个。 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是要通过进行相对比较,才能判断他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8. Na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1, Mg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2. 所以电离一个电子后,Na离子价电子结构符合八隅定律(即与Ne的价电子结构一致)而Mg原子电离一个电子后,价电子结构为3S1,故Na比镁更易电离出一个电子,这也是钠多显正一价的原因.同理,本已经符合八隅定律的钠离子再电离一个电子是很困难的,但是价电子结构为3S1的镁离子可以轻松再电离一个电子.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 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 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n ξν?-===- 22(N )2mol 4mol 1(N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标准答案chap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

————————————————————————————————作者:————————————————————————————————日期: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42]][SO [B 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 θ 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最新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9原子结构习题答案

最新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9原子结构习 题答案 思考题: 1. 1862年,尚古多提出了元素的性质就是原子量的变化论点,创造了一个元素螺旋图,初步提出了元素的周期性。1864年,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为元素周期表提供了雏形。1865年,纽兰兹将元素按原子量次序排列发现了八音律。186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门捷列夫按原子量的大小和元素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列成一张表,这便是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过继续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的论文。文中他修正了1869年发表的元素周期表。在前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4个空格,而新表中则留下了6个空格。元素周期律,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2. 根据电子排布顺序得出,第八周期排布为:8s、5g、6f、7d、8p,s轨道2个电子、p轨道6个电子、d轨道10个电子、f轨道14个电子、g轨道18个电子,总共有50个电子,也就是八周期元素共有50个元素。 3. 在多电子体系中,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较大的电子,可更多地避免其余电子的屏蔽,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而更靠近核,这种进入原子内部空间的作用叫做钻穿效应。与屏蔽效应相反,外层电子有钻穿效应。外层角量子数小的能级上的电子,如4s电子能钻到近核内层空间运动,这样它受到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就小,受核引力就强,因而电子能量降低,造成E(4s)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因此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超过8个。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若最外层是第n层,次外层就是第(n-1)层。由于E(n-1)f>E(n+1)s>Enp,在第(n+1)层出现前,次外层只有(n-1)s、(n-1)p、(n-1)d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同理,外数第三层电子数小于32个。 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是要通过进行相对比较,才能判断他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8. Na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1, Mg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2. 所以电离一个电子后,Na离子价电子结构符合八隅定律(即与Ne的价电子结构一致)而Mg原子电离一个电子后,价电子结构为3S1,故Na比镁更易电离出一个电子,这也是钠多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浙大版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白色沉淀,二相;液相分层,共 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 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2n ξν?-===- 22(N )2mol 4mol 1(N )2n ξν?-===-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

APQP&PPAP考试题(2014版)

APQP&PPAP知识考试试卷(2014版) 部门:姓名:工号:得分: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5分,共40分) 1、我们现行的APQP手册的版本是:() A 第一版 B 第二版 C 第三版 D 第四版 2、APQP横向职能小组的成员可包括:() A 工程 B 制造 C 采购 D 质量 E 销售 F 市场 G 供方H客户代表 3、控制计划包括() A 样件控制计划 B 试生产控制计划 C 生产控制计划 D 汽车板控制计划 4、APQP项目进度表分为几个阶段() A 一个阶段; B 两个阶段; C 三个阶段; D 四个阶段; E 五个阶段F六个阶段。 5、APQP的第三个阶段是指() A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B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 C产品和过程确认; D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 E计划和确定项目; F 改进的建议。 6、除非客户有特别要求,PPAP提交的默认等级为() A.等级1 B.等级2 C.等级3 D.等级4 E.等级5 7、以下哪些是PPAP的顾客提交要求() A 一种新的零件或产品(如:以前从未提供给顾客的特殊零件、材料、或颜色); B 对于以前不合格处进行修正提交的零件; C 由于设计记录、规范、或材料方面的工程更改引起产品的改变; D 附加要求,只针对散装材料:组织在产品上使用了以前未曾用过的新的过程技术。 8、关于PPAP提交类型的说明,以下正确的是() A顾客提交要求 B顾客通知 C有2种提交类型共14种情况 D 以上均不正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特殊特性包含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性,只需用不同的符号在特殊特性矩阵图中标识出来。() 2、APQP是生产件批准程序。() 3、目前使用的APQP手册是第四版。() 4、目前使用的PPAP手册是第四版。() 5、PSW是零件提交保证书。() 6、PSW需要客户回签。() 7、“特殊特性”是指: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后续生产过程的 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8、PPAP必须适用于散装材料、生产材料、生产件或维修件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现场。() 9、任何有关生产件批准的问题,请与经授权的顾客代表联系。() 10、PPAP报告顾客有特定格式的,需按客户要求格式提交。()

基础化学第二章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后习题答案 习题 1. 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2.34 kPa 。若于100g 水中溶有10.0 g 蔗糖(M r = 342),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解 根据 B A A A n n n x +=, mo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l 0292.0mol g 342g 0.10)(1 =?=-蔗糖n 995.0mol 0292.0mol 56.5mol 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 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 2. 甲溶液由1.68 g 蔗糖(M r =342)和20.00 g 水组成,乙溶液由2.45 g (M r = 690)的某非电解质和20.00 g 水组成。 ⑴ 在相同温度下,哪份溶液的蒸气压高? ⑵ 将两份溶液放入同一个恒温密闭的钟罩里,时间足够长,两份溶液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⑶ 当达到系统蒸气压平衡时,转移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 (1) mol 004912.0mol g 342g 68.1)(1=?=-甲n mol 003551.0mol g 690g 45.2)(1=?= -乙n 1kg mol 2456.0kg 0200.0mol 004912.0-?== (甲)b 1kg mol 1775.0kg 0200.0mol 003551.0-?==(乙)b 溶液乙的蒸气压下降小,故蒸气压高。 (2)乙溶液浓度变浓, 甲溶液浓度变稀。因为浓度不同的溶液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

由于B b 不同,P 不同, 蒸发与凝聚速度不同。乙溶液蒸气压高,溶剂蒸发速度大于甲溶液蒸发速度,所以溶液乙中溶剂可以转移到甲溶液。 (3)设由乙溶液转移到甲溶液的水为x(g ), 当两者蒸气压相等时,则 (乙) 甲b b =)( g )00.20(mol 003551.0g )00.20(mol 004912.0x x -=+ x = 3.22g 3. 将2.80 g 难挥发性物质溶于100 g 水中,该溶液在101.3 kPa 下,沸点为100.51℃ 。求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此溶液的凝固点。(K b = 0.512 K ·kg ·mol -1,K f = 1.86K ·kg ·mol -1) 解 K 51.0K )15.27300.100(K )15.27351.100(0b b b =+-+=-=?T T T 11b b B kg mol 996.0mol kg K 512.0K 51.0Δ--?=??==K T b 11B r mol g 1.28kg 100.0kg mol 996.0g 80.2--?=??== V b m M K 85.1kg m ol 996.0m ol kg K 86.111B f f =????==?--b K T 该溶液的凝固点f T 为-1.85℃ 4. 烟草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 5H 7N ,今将538 mg 尼古丁溶于10.0 g 水,所得溶液在101.3 kPa 下的沸点是100.17 ℃。求尼古丁的分子式。 解 K 17.00b b b =-=?T T T 11 b b B kg mol 332.0mol kg K 512.0K 17.0Δ--?=??==K T b 11B r m ol g 162kg m ol 332.0kg 0100.0g 538.0--?=??==b m M 尼古丁的分子式为: 21410N H C 5. 溶解3.24 g 硫于40.0 g 苯中,苯的凝固点降低1.62℃。求此溶液中硫分子是由几个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习题答案 1.解: k P a 33.2mol 18g g 100mol g 34210g mol g 18g 100kPa 34.21 -11A *=?+???==--x p p 2.解: B 3.解: 11 11os L mol 305.0L 1/)mol 147.33g 03mol 5.74.30g 02mol 5.58g 5.82(----?=??+??+??==g g g ic c C 567.0 K,567.0k mol 305.0mol k K 86.1k mol 305.0o f 11f f 1os -==????==??≈≈---T g g ib K T g c ib B B 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 4.解:11A B b b mol 1.28kg 250.0g 00.7K 510.0mol kg 0.512K --?=???=??=g m m T K M 1B kg mol 996.0kg 250.0mol 1.28g 00.7-?=?=g b △T f =K f ·b B =1.86 K·kg·mol -1·0.996 mol·kg -1=1.85 ℃ T f =-1.85 ℃ 5.解: 略高。 其渗透压比人眼渗透压kPa 868K 103mol K L 8.314kPa L mol 337.0L mol 337.0L 000.1/)mol g 83.61g 0.17mol g 5.161.00g 52(11-1os 11 1os =??????==?=?+??==-----RT c Πic c 6.解: 131A B b b m o l 1062.1kg 100.00.19K 060.0mol k 0.512K --??=???=??=g g g m m T K M 131A B f f m o l 1061.1kg 100.00.19K 220.0mol k 1.86K --??=???=??=g g g m m T K M 7.解:把一小块冰放到0℃的水中,冰不会融化。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此时冰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冰水能够共处。另一小块冰放到0℃的盐水中,冰会融化。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下降,小于0℃,0℃时冰和盐水没达到平衡状态,加入的冰会融化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8.解: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8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习题答案 1. 锌空气电池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电池之一,常用于AA 型、AAA 型电池以及钮扣电池等。它的电池反应如下所示:2Zn(s)+O 2(g)=2ZnO(s)。试写出电极反应。 负极:Zn+2OHˉ=ZnO+H 2O+2eˉ 正极:0.5O 2+H 2O+2eˉ=2OHˉ 2.若Pt | H 2(100 kPa )| 胃液 || KCl (0.1 mol·L -1)| Hg 2Cl 2 (s) | Hg(l) | Pt 的电动势等于0.420 V ,而Pt | H 2(100 kPa )H +(1.0 mol·L -1)|| KCl (0.1 mol·L -1| Hg 2Cl 2 (s) | Hg(l) | Pt 的电动势等于0.334 V ,求胃液的pH 。 解:对于电池: Pt | H 2(100 kPa )H +(1.0 mol·L -1)|| KCl (0.1 mol·L -1),Hg 2Cl 2 | Hg E 1 =φ+-φo SHE =φ+ =-0.334 (V ) 对于电池: Pt | H 2(100 kPa ),胃液 || KCl (0.1 mol·L -1),Hg 2Cl 2| Hg E 2 =φ+-φ待测 =0.334-φ待测 =0.420(V ) φ待测= -0.086(V ) 根据能斯特方程 2+θ+ 2(H )0.05916V =(H /H )+lg 2100/100 0.05916V pH 0.086V r c ??=-=- 待测 pH = 1.45 3.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符号: (1)Fe 2+ + Ag + Fe 3+ + Ag 电极反应: 正极: Ag + + e - Ag 还原反应: 负极: Fe 2+ -e - Fe 3+ 氧化反应 电池符号为: (-) Pt | Fe 3+ (c 1) , Fe 2+ (c 2) || Ag + (c 3) | Ag (+) (2)MnO 4- + 5Fe 2+ + 8H + Mn 2+ + 5Fe 3+ + 4H 2O 电极反应: 正极: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还原反应 负极: Fe 2+ -e - Fe 3+ 氧化反应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4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p87-89) 思考题 1.解:(1) ? 原因见(3) (2) ? 原因见(3) (3) √ 确切地说,应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 H 是状态函数,任何过程都有?H ,不是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 (5) ? 原因见(7) (6) ? 原因见(7) (7) √ 应为:在某温度和标准压力下,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8) ? 由于CaCO 3的生成焓为负值,但不是由于它的分解是吸热的。 (9) ? 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2.解:(1)、(2)、(5)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3.解:(1) 不同,因为二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同; (2) 不同,因为二反应中Br 2的状态不同。 4.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 注明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表明物质的量。 (2) 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l 、g 、s)和晶形;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还要注明物种的浓度,以aq 代表水溶液。 (3) 注明温度。(4) 标明反应热(焓变)。 5.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 (6) ?S < 0 6.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习题 1.解:(1) ?U = Q + W = 100 – 540 = - 440 J (2) ?U = Q + W = – 100 + 635 = 535 J 2.解:(1) W = – p 外?V = – 100( 0.040 – 0.015 ) = - 2.5 kJ (2) 中间平衡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 33025.010 200298 314.80.2m p nRT =???= W = – p 外,1?V 1 + (– p 外,2?V 2) = - 200(0.025-0.015) - 100(0.040-0.025) = - 3.5 kJ 3.解:此过程为: )()(22l O H g O H = 解法1: 恒压过程:?H = Q = - 2.26 ? 450 = -1017 kJ ?U = ?H – (?n)RT = -1017 – ( 0 - 18 450 )? 8.314 ? (100 + 273.15) ? 10-3 = -939.4 kJ W = ?U – Q = -939.4 – (-1017) = 77.6 kJ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2章主族元素答案培训讲学

12 主族元素习题解答(p399-402) 思考题 1.解答: (1)将两种金属分别切割一小块儿,投入水中,反应比较剧烈的是钾,另一种金属则是钠。 (2)先将大苏打和小苏打分别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沉淀生成的是大苏打 (3)将等量的三种物质溶于水,用PH试纸检验,PH最大的是烧碱,PH最小的是泡花碱,剩余的是纯碱。 2.解答: (1)铍 (2)氧化钙 (3)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钡 (4)碳酸镁 3.解答: (1)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Ca(OH)2+Na2CO3==2NaOH+CaCO3 (3)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4)Ca(OH)2+MgCO3== CaCO3+Mg(OH)2 4. 解答:非极性固体I2易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 I2+I-=I3- 5.解答:加入稀HCl溶液鉴别S2-、SO32-、S2O32-; 6.解答:因为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而且长时间存放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硫。 因为溶液中S2-被氧化为S单质,形成沉淀。 7.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氧的同位素:16O、17O、18O。硫的同位素:32S、34S。碳的同位素:12C、13C。 8.解答:(1)2Sb3++3Sn==2Sb+3Sn2+,而Bi3+不会发生这个反应。 (2)向两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有沉淀生成的是SO42-。 9.解答:H3PO2一元酸,H3PO3二元酸,H4P2O7三元酸。 10. 解答:稳定性不同、酸碱性等不同 11. 12.略 13 解答:铝与盐酸:2Al+6HCl==2AlCl3+3H2 铝与硫酸:2Al+3H2SO4==2Al2(SO4)3+3H2 铝与硝酸反应,铝被钝化,不能进一步反应。 14. 解答:NO2-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在弱酸介质中将Fe2+氧化为Fe3+ 15. 解答:E(Sn2+/S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