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第八章尿生成.

生理第八章尿生成.

生理第八章尿生成.
生理第八章尿生成.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排泄;2.肾小球滤过作用;3.肾小球滤过率;4.滤过分数

5.滤过膜;6.有效滤过压;7.肾小管重吸收;8.肾小管分泌;

9.H+—Na+交换;10.K+—Na+交换;11.渗透性利尿;12.肾脏的球—管平衡;

13.肾糖阈;14.管—球反馈15.高渗尿;16.低渗尿;

17.水利尿;18.血浆清除率;19.髓质高渗;20.尿潴留和尿失禁。

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重要的排泄途径为__________。2.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为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3.肾脏的血流分配不均,其中皮质血流量_________,髓质血流量_________,而直小血管的血液来自________肾单位。

4.肾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功能,此外还具有_________功能。

5.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发生在肾血管的____________,当肾动脉血压变动在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均能发挥作用。

6.肾小球滤过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组成。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代数和。

8.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____________作用,ADH与醛固酮的作用部位相同,使小管的上皮细胞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

9.安静情况下肾血流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维持相对稳定;应急时,主要由于____________兴奋,使肾血流量________,从而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10.终尿中的Na+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而其中的K+主要来自于________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11._______小管重吸收Na+时可伴有H+的分泌,而__________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时则伴有H+和K+的分泌。

12.酸中毒时,____________交换增强,____________交换减弱,血中K+浓度_________,同时尿中NH4Cl 排出量________。

13.碱中毒时,____________交换减弱,____________交换增强,血中K+浓度_________,同时尿中NH4Cl 排出量________。

14.肾髓质高渗的产生与肾小管髓袢____________对Na+和Cl—的__________重吸收有关,肾髓质高渗的利用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功能,在________的调节下完成,而肾髓质高渗的维持则靠____________。

15.直小血管血流加快造成____________,使髓质渗透压降低,而其中的血流减慢时,____________也使髓质渗透压降低。

16.血浆_______渗透压升高,ADH分泌_______。Na+或K+________使_________分泌升高。

17.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为_________,由于血中_________含量降低而引起小管液中溶质浓度____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____________。

18.水利尿时终尿的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性利尿时终尿的渗透压____________。

19.某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菊粉时,说明肾脏对该物质的分泌_________重吸收;若小于菊粉时,则分泌________重吸收。

20.正常情况下,带_______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易被肾小球滤过,而带________电荷的小分子物质不易被肾小球滤过。

21.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时,肾血浆流量____________,有效滤过压____________。出球小动脉明显收缩时,肾血浆流量__________,有效滤过压_________。

22.肾脏中____________可以感受肾小管液中NaCL量的变化,而____________具有合成分泌肾素的功能。

23.肾脏的内分泌功能是通过产生和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24.远曲小管内的液体渗透压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内髓集合管内小管液渗透压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

25.大量出汗尿量减少,主要由于血浆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所致。26.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27.外髓部的高渗梯度是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的主动重吸收形成的;内髓部的高渗梯度是由和共同形成的。

28.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和。

29.尿生成的三个过程是、和。30.肾小管滤过膜具有屏障和屏障作用。

31.当膀胱内尿量达时,可产生尿意,引起排尿反射,该反射的初级中枢在,高级中枢在。

1.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对肾脏泌尿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2.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

3.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尿液有何变化?简述其变化机制。

4.通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肾血流量是如何调节的?各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5.试述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6.简述直小血管的血流速度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7.为什么说髓袢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8.体循环血压明显降低时对尿液生成有何影响?

9.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五、选择题

A型题

A1型题

1.肾的功能不包括

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B.排泄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C.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E.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E.胆钙化醇

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错误的是

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变C.原尿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E.全部肾小球均有滤过作用

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

A.动脉血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小囊内压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尿量E.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终尿量

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

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E.增多,因肾血流量增加

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

A.HCO3- 的重吸收B.Ca2+ 的重吸收C.Cl-- 的重吸收

D.K+ 的重吸收E.Na+ 的重吸收

8.关于Na+ 、Cl-- 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滤液中99%以上被重吸收B.70%在近球小管处重吸收C.Na+ 是主动重吸收,大部分Cl- 是被动重吸收D.髓袢升支粗段,Na+ 和Cl- 均为主动重吸收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重吸收受ADH调节

9.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 均为被动重吸收\ 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被动重吸收E.Na+ 、Cl- 的重吸收主动和被动兼有

10.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 、Cl- 、K+ C.尿素、尿酸D.肌酐E.氨11.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

A.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E.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12.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

A.分泌H+ 有利于Na+ 和HCO3- 重吸收B.分泌NH3 有利于排H+ C.分泌NH3排H+ 有利于留Na+ D.分泌K+ 有利于排H+ E.分泌K+ 有利于留Na+

13.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Na+ 交换的下述说明,错误的是

A.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 B.H+ 的分泌伴随Na+、HCO3- 的重吸收C.H+—Na+ 交换增强时可使血K+ 降低D.有排酸保碱维持内环境PH稳态作用E.酸中毒时H+—Na+ 交换> K+—Na+ 交换

14.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

A.55%-60% B.65%-70% C.60%-65% D.70%-75% E.75%-80%

15.心房钠尿肽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排K+ 保Na+,增加血容量B.排Na+ 保K+,增加血容量C.排H2O排Na+,增加血容量D.保H2O保Na+,降低血压E.排Na+ 排H2O,降低血容量

16.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

A.肾血浆流量B.肾小球滤过率C.近球小管重吸收量

D.髓袢重吸收量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

17.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

A.血钠↑、血钾↓,血容量↑B.血钠↓、血钾↑,血容量↓C.血钠↑、血钾↑,血容量↑D.血钠↓、血钾↓,血容量↓E.血钠↑、血钾↑,血容量↓

18.下列因素对分泌肾素无明显影响的是

A.动脉血压变化B.循环血量变化C.肾交感神经兴奋

D.肾小球滤过量的变化E.到达致密斑的Na+ 量的变化

19.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的特点是

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B.低于血浆渗透压C.愈朝向内髓深部渗透压愈高

D.肾乳头部位渗透压较低E.内髓与外髓渗透压一致

20.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

A.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B.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C.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

D.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E.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盆神经

21.肾的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B.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浓缩和稀释尿液

D.调节血中ADH的浓度E.调节血中醛固酮的浓度

22.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远球小管D.集合管E.髓袢

23.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而被全部吸收,其吸收的部位为

A.集合管B.远曲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E.远球小管

24.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

A.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E.尿量增加,渗透压不变

25.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血压轻度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血压升高

26.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

A.K+增加B.Na+增加C.尿素减少D.尿素增加E.水增加27.产生渗透性利尿时,终尿

A.Na+增加B.渗透压降低C.渗透压升高D.渗透压变化小E.尿浓缩28.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

A.与动脉血压呈线性正相关B.髓质大于皮质C.受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D.与肾组织代谢活动明显相关E.以神经体液调节为主

29.近曲小管

A.存在Na+-K+交换B.功能主要受ADH调节C.功能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D.存在Na+-H+交换\ E.重吸收水的量可直接影响尿液量

30.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A.超过近球小管B.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C.为影响终尿渗透压的关键部位

D.受肾髓质高渗的影响,与小管液溶质浓度无关E.是必然性重吸收

31.醛固酮

A.由近球小体的部分细胞分泌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C.可使血K+浓度升高D.促进水的排出E.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调节

32.下列因素中_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

A.肾交感神经兴奋B.循环血量增加C.血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肾血流量减少

33.流出近曲小管远端的小管液

A.被酸化,pH明显降低B.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C.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D.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E.以上都不是

34.在家兔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哪项不出现尿量增多?

A.静脉注射去甲肾小腺素B.静脉注射速尿C.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

D.静脉注射高浓度甘露醇E.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35.肾素是由肾脏的______细胞所分泌

A.间质B.致密斑C.肾血管内皮D.球旁E.肾小管上皮

36.肾内髓部高渗的形成与______有关

A.NaCl B.K+ C.NaCl和尿素D.NaCl和KCl E.尿素

37.下列因素中______可促进肾脏尿液的浓缩

A.直小血管血流加快B.直小血管血流减慢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增加

38.下列因素中,促进肾脏对尿液浓缩的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血浆胶体渗透压不变

39.下列增强肾脏对尿液浓缩的因素是

A.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B.血浆ADH浓度升高C.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D.血浆ACTH浓度升高E.血浆Na+浓度升高

4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的调节

A.血管紧张素B.肾素C.醛固酮D.ADH E.ACTH

41.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的调节

A.ADH B.醛固酮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

4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A.ADH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降低E.渗透性利尿

43.渗透性利尿是直接由于

A.滤过率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升高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降低

44.______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肾小囊内压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降低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升高

45.肾外髓部高渗的形成与______有关

A.NaCl B.NaCl和KCl C.K+D.NaCl和尿素E.KCl和尿素

46.远曲小管

A.吸收水的量相当于滤过量的50% B.分泌H+,需碳酸酐酶的参与\ C.对尿素可自由通透D.对终尿的质无明显影响E.对水的重吸收属必需重吸收

47.下列因素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

A.入球动脉收缩B.出球动脉收缩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囊内压升高

48.血浆中NaCl的浓度升高,主要影响

A.肾小球滤过B.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C.髓袢对水的重吸收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49.______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A.血浆NaCl降低B.血浆尿素浓度降低C.血浆蛋白质减少

D.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E.血浆葡萄糖浓度增高

50.______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低蛋白血症B.低血溏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应激状态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51.菊粉的血浆清除率为

A.70ml/min B.125ml/min C.175ml/min D.660ml/min E.50 ml/min

52.肾脏分泌和排泄的NH3直接来源于

A.谷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酰胺D.丙氨酸E.精氨酸

53.肾小管液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

A.近端肾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降支细段D.远端肾小管E.集合管

54.下列物质进入肾小管液后,既不被分泌又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A.酚红B.蛋白质C.菊粉D.葡萄糖E.氨基酸

55.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来自于

A.肾小囊内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

D.肾小囊液晶体渗透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

56.急性失血尿量减少是因为

A.肾小囊内压升高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E.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57.渗透性利尿时

A.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明显升高B.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较小C.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降低D.尿量正常,尿液渗透压明显升高E.尿量正常,尿液渗透压变化较小

58.水利尿时

A.尿量增加,尿渗透压升高B.尿量增加,尿渗透压正常C.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

D.尿量正常,尿渗透压降低E.尿量正常,尿渗透压升高

59.利尿酸药物性利尿

A.尿多,髓质渗透压降低B.尿多,尿液渗透压升高\ C.尿多,髓质渗透压升高

D.尿多,髓质渗透压不变E.尿多,尿液渗透压不变

60.垂体后叶病变时多尿

A.为渗透性利尿B.为尿崩症C.和利尿酸的利尿机制相同

D.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关系密切E.有效滤过压升高

61.由于胰岛素的分泌过少所致的尿多为

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髓质渗透压降低产生利尿

D.影响尿素的代谢产生利尿效应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62.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的

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63.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4.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

65.肾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66.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带负电的小分子B.带正电的小分子C.电中性的小分子

D.带正电的大分子E.带负电的大分子

67.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 E.全身动脉压

6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

69.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

70.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囊内压下降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肾血浆流量增多E.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71.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平均动脉压降低B.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囊内压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肾血浆流量降低

7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

73.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74.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75.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76.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

A.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C.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E.蛋白质进入细胞

77.抑制近球小管的H+- Na+交换不引起

A.Na+ 排出增多B.Cl- 排出增多C.水排出增多D.HCO3-排出增多E.葡萄糖排出增多78.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近球小管B.髓袢C.远球小管D.集合管E.各段肾小管

79.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低渗重吸收B.等渗重吸收C.高渗重吸收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80.肾糖阈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81.肾小管对HCO3--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以HCO3-的形式吸收B.以CO2的形式吸收C.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

D.滞后于Cl- 的吸收\ E.不依赖于H+ 的分泌

82.肾小管对H+ 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Na+ 吸收增加B.HCO3-重吸收增加C.NH3分泌增加

D.K+ 分泌增加E.H2PO4-排除增加

83.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A.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84.肾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E.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85.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NaCl B.尿素C.NaCl和尿素D.KCl E.NaCl和KCl

86.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

A.H+- Na+交换增强B.H+-K+交换增强C.K+- Na+交换减弱

D.K+ 重吸收增强E.NH4+-K+交换减弱

87.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88.低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

A.H+- Na+交换增强B.H+-K+交换增强C.K+- Na+交换减弱

D.HCO3-重吸收增强E.NH4+-K+交换减弱

89.球--管平衡是指

A.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 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

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以上都不是

90.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保Na+、排K+、保水91.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心钠素B.血管紧张素Ⅱ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血压降低E.大量出汗

92.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93.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量增多B.动脉血压增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心钠素增多

9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肾NaCl排出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95.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

A.肾小球滤过率B.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循环血量D.动脉血压E.血K+

96.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血Na+降低D.血K+升高E.致密斑活动降低97.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

A.Na+重吸收减少B.K+重吸收增加C.水重吸收减少D.Cl-重吸收减少E.K+排出增加98.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

A.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血Na+增多C.血K+降低D.血量增多E.血压升高

99.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超滤液量的

A.1% B.5% C.10% D.15% E.20%

100.H+ 分泌与K+ 分泌相互影响的部位在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B.近球小管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降支细段E.髓袢降支粗段

101.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分析该患者血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A.肾小管K+- Na+交换减弱B.肾小管K+- H+交换增加C.肾小Na+重吸收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近球小管K+重吸收增多

102.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

A.肾小管H+- Na+交换减弱B.肾小管K+- Na+交换增加C.近球小管K+ 的吸收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肾小管Na+ 重吸收减少

103.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

D.肾小管对Na+ 吸收减少E.血容量增大

104.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集合管

A.对Na+主动重吸收减少B.对Cl-主动吸收减少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105.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对水通透性增高B.对Na+ 重吸收增多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

D.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E.管腔外渗透压升高

106.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肾小囊内压升高没C.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血流量减少

107.已知菊粉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给某人静脉注射菊粉后,肾每分钟可将125ml血浆中的菊粉完全清除,该值等于

A.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流量C.肾血浆流量D.肾小管分泌率E.肾小管重吸收率108.已知碘锐特在流经肾循环后可被完全清除,肾静脉中该物质浓度为零。给某人静脉滴注碘锐特后肾每分钟可将660ml血浆中的碘锐特完全清除,该数值等于

A.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流量C.肾血浆流量D.肾小管分泌率E.肾小管重吸收率

109.经测定某患者的尿素清除率为70ml/min,菊粉清除率为125ml/min,两者有差异表明该患者

A.肾功能减退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肾小管可以吸收尿素

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E.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110.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段排尿中枢损伤没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111.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B.肾小囊内压升高C.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滤过膜面积减小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112~115题)

A.菊粉B.葡萄糖\ C.尿素D.碘锐特E.NaCl

112.用于测量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113.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

114.血浆清除率为零的物质是115.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

A.水利尿B.渗透性利尿C.尿崩症D.尿失禁E.尿潴留

116.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为\ 117.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118.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ⅡE.肾素

119.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120.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 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121.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A.大部分重吸收B.小部分重吸收C.全部重吸收D.几乎不吸收E.分泌排泄

122.肾小管对H2O、Na+、Cl--、K+ 的重吸收123.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124.肾小管、集合管对代谢产物肌酐及外来物质酚红、青霉素等的作用

(125~129题)

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25.水及Na+、K+、Cl-- 等大部重吸收的部位在\ 126.Na+、Cl-- 协同转运主动重吸收的部位在127.尿浓缩和稀释的部位在128.小管液的调节性重吸收的部位在

129.小管液的等渗性重吸收主要发生在

A.循环血量减少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D.ADH合成释放增多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30.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31.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减少B.滤过膜通透性增大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肾小囊内压增高

132.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133.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

134.注射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入球小动脉B.心房腔静脉C.致密斑D.近球细胞E.下丘脑

135.小管液Na+ 减少引起肾素释放的钠感受器是136.分泌肾素的是

137.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肾素分泌释放的感受器在

A.Na+ B.K+ C.NaCl和尿素D.尿素E.NaCl

138.形成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139.形成肾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A.糖皮质激素B.醛固酮C.抗利尿激素D.甲状旁腺激素E.肾上腺素

140.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是\ 141.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作用的是

A.遗尿B.尿失禁C.尿潴留D.尿频尿急E.尿糖

142.脊髓胸、腰段之间横断,将引起143.小儿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善时可引起

一、名词解释

1.排泄:机体将体内代谢尾产物,异物和过剩物,通过血液运至排泄器官后,由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2.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原尿量)。

4.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

5.滤过膜:血浆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时必须经过的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细胞三层结构组成。

6.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7.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或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通过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液的过程。

8.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代谢产生的物质转运到小管液的过程。

9.H+—Na+交换: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分泌氢离子的同时,伴钠离子的逆向转运。

10.K+—Na+交换: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在分泌钾离子的同时,伴有钠离子的逆向转运,这种现象称为钾钠离子交换。

11.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升高,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对小管液中

水分重吸收减少,排出尿量增加,称渗透性利尿。

12.肾脏的球-管平衡: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肾脏的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13.肾糖阈: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其值为180mg/100ml。14.管—球反馈:指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时,到达致密斑的小管液的流量增加或减少,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到肾小球,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这种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15.高渗尿:排出的尿液,其渗透浓度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高渗尿。

16.低渗尿:排出的尿液,其渗透浓度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低渗尿。

17.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18.血浆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称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

19.髓质高渗:肾脏髓质部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髓质高渗。

20.尿潴留和尿失禁:如果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或排尿反射弧的其他环节受损,则排尿反射不能进行,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如发生脊髓横断伤,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关系,意识不能控制排尿,称为尿失禁。

1.呼吸器官大肠皮肤肾脏肾脏2.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3.较多较少近髓4.泌尿内分泌5.入球小动脉80~180mmHg (10.7~24Kpa)

6.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7.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静水压8.保钠保水排钾水9.自身调节交感神经减少10.肾小球的滤过远曲

11.近曲⑵远曲12.Na+-H+ Na+-K+ 升高增多13.Na+-H+ Na+-K+ 降低减少14.升支粗段主动远曲小管集合管ADH 直小血管血流的稳定15.髓质组织液溶质带走增加重吸收的水不能及时回到血液循环16.晶体增加降低醛固酮

17.降低水利尿ADH 升高渗透性利尿18.降低变化不明显19.大于小于

20.正负21.减少降低增加升高22.致密斑近球细胞23.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OH)2-D3 前列腺素24.低于或等于高于25.晶体升高ADH26.升高下降下降减少27.NaCl Nacl 尿素28.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29.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和排泄30.机械[2] 电31.400~500 ml 脊髓骶段大脑皮质

四、问答题

1.血浆胶体渗透和晶体渗透压变化时均可影响肾脏的尿生成,但各自的机理不同。

⑴血浆胶体渗透压一般维持稳定,如因某种原因使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将升高,原尿生成增多,尿排出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与上述作用相反,可使尿量减少。

⑵血浆晶体渗透升高时,可刺激位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器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增加,排出尿量减少;而晶体渗透压降低时,作用相反,使排出的尿量增加,如水利尿产生的原理即为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

2.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旁室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旁室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 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3.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3Kg家兔,血液量约240ml,注入血中的葡萄糖为5ml×20%=1(克),将使血糖升至约500mg/100ml,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内含大量的葡萄糖,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出现糖尿,但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4.安静情况下,血压基本稳定,肾动脉压波动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通过肾脏的自身调节,维持肾血流量稳定,从而保证了肾脏的泌尿功能。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如大出血,将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产生应急反应,使肾血管特别是入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也降低,滤过减少而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既能维持一定的血容量,又能使血液重新分配,对于紧急情况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5.肾脏的泌尿功能表现在对代谢终产物及其他无用物质的排泄,而吸收和保留机体需要的物质,参与机体水盐平衡,酸碱平衡的调节,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⑴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根据机体对水的需求,通过ADH,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维持水代谢的平衡和血容量的稳定。

⑵体内许多电解质浓度的维持,受肾脏的调节,如Na+、K+、Ca2+等,当Na+/ K+降低时,醛固醇分泌增加,肾脏保Na+排K+作用增强,使Na+/ K+恢复正常;当Na+/ K+升高时,情况相反,从而使Na+、K+维持在较恒定的水平。此外对Ca2+也有调节作用。

⑶酸中毒时,体内H+增加:①肾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肾HCO3-重吸收增加。②H+- Na+交换增强,肾排H+增加。③NH3分泌增加,NH4Cl排出增加。使体内[H+]降低,恢复酸碱平衡。碱中毒时情况相反,从而使体内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6.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不断重吸收水和其它物质,将破坏肾髓质高渗状态,影响泌尿功能。肾髓质直小血管的血供特点,能及时将重吸收的物质和水分带回血液,维持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如果直小血管血流减慢,重吸收的水分不能及时运至血液循环,使髓质渗透压下降。而当其中的血流增快时,将过多地带走髓质内的NaCl和尿素,也会使髓质渗透压降低。故直小血管中血流过慢和过快,都将影响尿液的生成。所以,稳定的直小血管血流,是维持肾髓质高渗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尿液生成的重要因素。

7.引起肾髓质高渗的NaCl和尿素来自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对H2O、NaCl和尿素的通透性和转运方式不同。降支细段对H2O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通透;升支细段对NaCl 和尿素通透,对水不通透,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而对水和尿素不通透;内髓集合管允许尿素通透。小管液流经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产生外髓高渗,浓缩管内尿素;内髓集合管中高浓度的尿素向管外扩散,形成内髓高渗;降支细段H2O进入髓质,NaCl被浓缩;升支细段NaCl向外扩散,内髓渗透压进一步升高,形成髓质高渗。若抑制升支粗段主动吸

收NaCl,外髓高渗不能形成,尿素和NaCl不被浓缩,内髓渗透压也不能升高。故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8.体循环血压因某种原因明显降低,使肾动脉血压低于80mmHg(10.7Kpa)时,尿排出量将减少。

(1)体循环血压下降,减压反射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应急反应,入球动脉收缩,滤过减少。

(2)血压下降,血容量相对不足,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释放ADH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

(3)血压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保Na+排K+和对水的重吸收。

以上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尿量减少。

9.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滤过膜的通透性。即膜孔的大小和滤过膜上负电荷的多少。

(2)滤过面积的大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面积越小,单位时间滤过量也越少。(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的高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它们的代数和的大小是影响滤过的主要因素。

(4)肾小球血浆流量。其它因素不变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滤过量也增加,血浆流量减少,滤过量也减少。

1.E 2.D 3.B 4.C 5.B 6.C 7.E 8.E 9.C 10.A 11.B 12.D 13.C 14.B 15.E 16.E 17.A 18.D 19.C 20.D 21.C 22.A 23.C 24.D 25.B 26.A 27.D 28.C 29.D 30.C 31.B 32.B 33.C 34.A 35.D 36.C 37.C 38.A 39.B 40.D 41.B 42.A 43.C 44.D 45.A 46.B 47.C 48.D 49.C 50.D 51.B 52.C 53.A 54.C 55.C 56.D 57.B 58.C 59.A 60.B 61.A 62.D 63.D 64.E 65.D 66.B 67.A 68.B 69.C 70.D 71.E 72.C 73.A 74.E 75.A 76.A 77.E 78.A 79.B 80.A 81.B 82.D 83.B 84.B 85.C 86.C 87.C 88.A 89.A 90.A 91.A 92.A 93.C 94.D 95.B 96.A 97.E 98.A 99.A 100.A101.A 102.A 103.C 104.D 105.A 106.E 107.A 108.C 109.C 110.B 111.A112.A113.D114.B115.D116.A117.C118.B119.A120.B121.D122.A123.B124.E125.A126.D127.E128.E129.A130.D131.C132.A133.E134.D135.C136.D137.A138.E139.C140.C141.B142.B143.A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1.肾单位(nephron) 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致密斑(macula densa)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部的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它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 3.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4.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 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6.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约为19%。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8.重吸收(reabsorption)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9.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10.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1.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表示尿被稀释。 12.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13.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4.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15.水利尿(water diuresis) 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一、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2.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3.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l/min E.175ml/min 4. 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5. 正常情况下,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 A. 15 % B. 19% C.45% D.81% E.85% 6. 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基膜层 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E.以上都不是 7. 超滤液中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相同 D.与小管液相同 E.与终尿相同 8.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D.全身动脉血压 E.肾动脉血压 9. 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0.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11. 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降支 E.近端小管 12. 近端小管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2CO3 B.HCO3- C.CO2 D.OH- E.NaHCO3 13.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小管是: A.近端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E.以上全有 14. 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5. 在肾脏,水容易通透而Na+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D.远曲小管 E.内髓集合管 16. 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7. 构成内髓质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碳酸盐和 NaCl B.尿素和 NaCl C.尿素和葡萄糖D.NaCl 和 KCl E.KCl 和尿素 18. 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 C. 弓形静脉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作业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尿量增加。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端,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有滤过作用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尿量增加。 (3)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加→心肺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4)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房壁容量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强→容量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处理后,使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性活动减弱,肾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肾小动脉舒张。由于分布在入球小动脉管壁上的交感神经末梢更紧密,所以入球小动脉的舒张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试述HCO3-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的过程。 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小管液中的HCO 3 -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液 中的H+结合生成H 2CO 3 ,再解离出CO 2 和H 2 O。CO 2 以其脂溶性直接通过管腔膜进入 小管上皮细胞内,与细胞内的水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生成H 2CO 3 ,H 2 CO 3 再解离出 H+和HCO 3-。H+被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腔中,而HCO 3 -则与Na+一起重吸收回血 液。因此HCO 3-的重吸收是以CO 2 的形式进行的。 3.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尿糖和多尿现象?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使肾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形成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由于水的重吸收减少,所以尿量增加。由于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而随尿排出,所以尿中含有葡萄糖。 4.大量出汗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大量出汗后尿量将减少。 (1)由于汗液刚从汗腺细胞分泌出来时属于低渗液,所以大量出汗后机体表现为高渗性脱水。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下丘脑的视上核和视旁核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增加,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信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传到神经垂体,使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

生理学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填空题 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①、②、③和④。其中重要的排泄途径是⑤。 2.肾脏的主要功能是①,此外还具有②功能。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①,由②和③两部分组成。 4.肾小球滤过膜由①、②和③ 3层结构组成。 5.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①肾单位,由②细胞、③细胞和④组成。 6.肾血流量适应泌尿机能主要靠①调节,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②调节和③调节。 7.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① 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 ②调节的结果。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①______,生成原尿,②和③,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①、②和③的代数和。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①、②和③。 11.当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①,肾血浆流量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③,以致肾小球滤过率④。 12.原尿中大部分溶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① ,水的调节性重吸收部位在②和③。 13.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①和②的调节。 14.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①、②和③的作用。 15.肾小管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一个①和一个②。 16.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①______,H+-Na+交换②______ ,K+-Na+交换③,因而血钾④____。碱中毒时则发生⑤的变化过程。 17.若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渗透压,这种尿称为①尿;若低于血浆的渗透压,则这种尿称为②尿。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发生严重障碍时,无论饮水多少,将排出③尿。 18.肾外髓高渗主要是由①形成的,内髓高渗是由②和③共同形成的;髓襻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④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19.肾小管髓襻通过①作用形成髓质高渗;直小血管通过②作用维持髓质高渗;内髓集合管在③的介导下利用髓质高渗,对尿液进行浓缩或稀释。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① _,它的分泌受②和③的调节。 2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①和②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胞浆运送到③储存并释放入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④和⑤对⑥的通透性,使尿量⑦。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⑧和⑨。 22.测定血浆清除率不仅可以了解①的功能,还可以测定②,③和推测肾小管的④功能。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①,高级中枢通过阴部神经影响尿道②的活动而控制排尿。 24.腹下神经兴奋时,引起逼尿肌①_______,尿道内括约肌②_______,从而有利于尿的储存;盆神经兴奋时,则使逼尿肌③,尿道内括约肌④,有利于尿的排放。二、选择题

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包括肾小球滤过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要吸收作用及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作用3个基本过程。 为什么说肾是最重要的排泌器官? 各种排泌器官中。肾的排泌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并且尿的质和量经常承受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进还参与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因此。肾是最重要的排泌器官。 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为什么会引起夜盲症? 因为夜晚视物主要是视杆系统的功能。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视紫红质由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而视黄醛由视黄醇(维生素A)转化而来,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被消耗的视黄醛主要靠食物中进入血液循环(相当部分储存于肝)的维生素A来补充。所以长期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夜盲症。 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免疫应答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绝缘和屏廠作用。稳定细胞处的K+浓度。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什么是脊休克?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脊休克现象只发生在切断水平以下的部分。 什么是去大脑强直?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在中路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而出现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强直,其主要表现是: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去大脑强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表现为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去朋脑强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质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份与脑干网状结构肌紧张抑制区功能联系,使抑制区的功能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占优势,导致肌紧张过度增强。

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A1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 致密斑 B 系膜细胞 C 间质细胞 D 颗粒细胞 E 感受器细胞 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肾血管血压变化 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 C 肾小管内压变化 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 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E 肾单位 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 血流量小 B 血流分布均匀 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 带负电的小分子 B 带正电的小分子 C 电中性的小分子 D 带正电的大分子 E 带负电的大分子 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囊内压 E 全身动脉压 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自身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 肾内压下降 C 血浆胶渗压增高 D 肾血浆流量增多 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 平均动脉压降低 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C 囊内压升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肾血浆流量降低 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 肾血浆流量增大 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 基侧膜上的Na+ 泵 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 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第九章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1.肾的功能不包括 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B.排泄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 C.调节水、电解质平衡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E.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E.胆钙化醇 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错误的是 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变 C.原尿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 E.全部肾小球均有滤过作用 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 A.动脉血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小囊内压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终尿量 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 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 E.增多,因肾血流量增加 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 A.HCO3--的重吸收B.Ca2+的重吸收C.Cl-的重吸收 D.K+的重吸收E.Na+的重吸收 8.关于Na+、Cl--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滤液中99%以上被重吸收B.70%在近球小管处重吸收 C.Na+是主动重吸收,大部分Cl-是被动重吸收 D.髓袢升支粗段,Na+和Cl-均为主动重吸收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受ADH调节 9.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均为被动重吸收 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 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被动重吸收 E.Na+、Cl-的重吸收主动和被动兼有 10.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Cl-、K+ C.尿素、尿酸D.肌酐E.氨 11.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 A.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 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E.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12.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 A.分泌H+有利于Na+和HCO3--重吸收B.分泌NH3有利于排H+ C.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D.分泌K+有利于排H+

尿液形成的过程资料 (2)

尿液形成的过程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还将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消化液当中,小管液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流向集合管远端形成终尿。 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液生成过程:①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②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和分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终尿。 原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曾层构成。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血浆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基膜的空隙较小,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滤过膜各层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其滤过。通透性的高低决定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但以分子大小为主。在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正电荷者易通过,带负电荷难通过。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作者 : 李春凌单位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目录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六节 清除率 第七节 尿的排放

重点难点 熟悉了解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滤过率、滤过分数、有效滤过压;决定和影响 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重吸收的有限性;肾单位不同部分(近端、髓袢、远端)的重吸收和分泌;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原理;直小血管的作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滤过膜及其通透性;肾小管重吸收特征和方式;逆流交换与逆流倍增作用; 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肾脏的结构及功能概要;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膀胱容量和 膀胱内压的关系;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的排尿异常)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 肾单位 (nephron) (一)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 一、肾的功能解剖 人体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不能再生,40岁以 后,功能性肾单位每10年大约减少10% 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近曲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肾小体 肾小管 远曲小管 髓袢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 肾单位 肾单位示意图

2. 集合管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集合管不在肾单位内。8~10个皮质集合管→髓质集合管→大的集合管→经肾乳头→肾盂 每个肾脏大约有250个很大的集合管, 每个大的集合管收集大约4000个肾单位来的尿液3. 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数量多(85%~90%)少(10%~15%) 体积较小较大 髓袢长度短长 动脉口径A入:A出=2:1A入:A出=1:1 出球小动脉 形成小血管管周毛细血管管周毛细血管+直小血管 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的区别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血浆在肾小球处滤过,滤过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重吸收和分泌,最后形成尿液,再经肾盂、输尿管、膀胧和尿道被排出体外。可实现以下功能:①排泄代谢废物和被摄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并维持体液渗透压的稳态;③调节酸--碱平衡。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单位。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团经分支又再吻合的毛细血管网,被足细胞包裹,并形成肾小囊的脏层。肾小囊的壁层与近球小管壁相连续,脏层和壁层之间即肾小囊的囊腔。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然后进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分为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髓袢又分为降支和升支。其中降支包括近球小管的直段和髓袢降支细段;升支则包括升支细段和升支粗段。远球小管经过连接小管与集合管相连通。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外层的肾单位,其髓袢较短,称为皮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内层靠近髓质的部分,称为近髓肾单位,具有长的髓袢。近髓肾单位的特点是其出球小动脉的分支除形成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外,还形成特殊的直小血管,与髓袢及集合管伴行,形成袢,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重要作用。 (三)滤过膜的构成 滤过膜,即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有窗孔,水、小分子溶质都能自由地通过这些微孔;内皮细胞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能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基膜是一层有孔的基质。相邻足细胞的足突互相交错对插,形成滤过裂隙膜。 此外,肾小体有系膜细胞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周围,有收缩能力,能影响毛细血管血流,并使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小。 二、集合管 集合管在尿液的浓缩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三、近球小体

尿液的产生(流程图)

尿的产生水 ↓ 口腔 ↓ 咽腔 ↓ 食管 ↓ 胃→毛细血管→脾静 ↓ 小肠→毛细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 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主动脉弓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水从口腔进入人体,通过咽腔、食管到达胃; 咽壁的肌层为骨骼肌,主要由斜行的咽缩肌和纵行的咽提肌交织而成,收缩时能将食团压入食管,完成吞咽动作; 胃能吸收水、无机盐、葡萄糖、酒精和某些食物,胃吸收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到达血液,流入脾静脉;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小肠绒毛将这些营养物质的小分子、维生素和水分子进行吸收,并把食物残渣推送到大肠,小肠吸收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到达血液,流入肠系膜上静脉; 大肠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大肠吸收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到达血液,流入肠系膜下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流到脾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到达门静脉; 血液从门静脉经肝血窦、肝静脉到达下腔静脉; 再经下腔静脉依次到达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在肺毛细血管里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再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 从主动脉弓流出,依次到达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由腹主动脉到达肾动脉;

肾动脉 ↓ 肾 ↓ 入球小动脉 ↓ 肾小球 ↓ ↓ 近曲小管 ↓ 髓袢升支 ↓ 髓袢降支 ↓ 远曲小管 ↓ 集合管 ↓ 乳头管 ↓ 肾乳头 ↓ 肾盂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排出体外 血液经过肾动脉到达肾; 再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有用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输出,而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小球囊中,形成原尿; 原尿从小球囊到达近曲小管,近曲小管是肾小管最粗而长的一段,是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原尿中的水、钾和钠等离子大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被全部吸收; 然后依次到达髓袢升支、髓袢降支,髓袢上皮很薄,有利于重吸收水和钠离子; 然后到达远曲小管,远曲小管构造类似近曲小管,也可重吸收水和钠离子; 远曲小管回合成集合管,几条集合管回合成乳头管; 再通过肾乳头到达肾盂; 肾盂把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然后把尿液输送到与肾盂连接的输尿管里面; 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 最后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教案知识分享

《生理学基础》

三、小结5′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授 1、从多种排泄组织、器官引出肾脏 提出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的作用和意义 2、复习肾脏的解剖知识 3、重点讲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滤过作用、列表对比血浆、原尿的成分,引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结合图示细解肾小球滤过的结构—滤过膜,引用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临床实例,讲解肾小球滤过膜在保留负电荷物质,如RBC 和白蛋白等成分具有 重要的意义;力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3)、板书详解有效滤过压,和学生一起分析肾小球滤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突破难点,归纳出有效率过压的公式。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从原尿量和终尿量的对比引出重吸收 结合板书简介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方式 2)、引用各种离子对机体活动的重要性,展开各种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中的部位、方式和特点;

3)、设计葡萄糖重吸收的动态演示图,并提出糖尿病的临床危害性和难治性 ①提问为什么糖尿病人尿中会出现葡萄糖?接着深入分析葡萄糖重吸收的过程; ②介绍肾糖阈的概念,要求学生课堂掌握。 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掌握H+、NH3、K+、的分泌与排泄。 三、教学小结和检测 1、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公式、肾小球滤过率及其正常值。 2、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Na+、水、葡萄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3、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教学后记: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昌邑市实验中学卢静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4)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 2、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 3、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话题。一个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这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 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籍。 捐肾救母,感动了天下所有的人……难道肾对人体如此重要吗?肾到底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肾的结构 1、多媒体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 官。 2、观察肾的结构 出示猪的新鲜肾,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1)描述肾的形态特征 (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3、观看动画,进一步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1)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①肾单位是怎样组成的? ②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 探究二:尿液的形成 1、教师播放尿液的形成动画,学生观看并思考: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滤过?原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全部或部分重吸收了哪些成分?哪些成分

第八章尿生成与排出

第八章尿生成与排出 [目的要求] 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原理,尿液生成的调节。了解肾脏清除率的概念,排尿反射。 [讲授重点] 1.尿生成的过程 2.尿生成的调节 [讲授难点] 1.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原理 [学时] 6 学时 [教材]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第一节概述 一、肾脏泌尿功能的意义 维持内环境稳态 (一)排出代谢产物、过剩物质和进入体内的异物; (二)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肾脏的机能解剖 (一)肾单位(nephron) 1.基本功能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髓袢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 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2.两类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部位外、中皮层内皮层 量 85%-90% 10%-15% 髓袢甚短甚长 血管入球小A口径 U型直小血管 出球小A口径 =2/1 功能尿生成尿浓缩与稀释 (二)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1.分布皮质肾单位 2.构成 球旁细胞——入球小A肌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A与出球小A间

致密斑——远曲小管高柱状细胞 NaCl感受器 3.功能调节尿生成 (三)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肾动脉(入球和出球小A)肾小管球旁细胞 (四)血供 1.丰富心输出量的1/4 2.分布皮质94% 3.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压(有利滤过) 肾小管旁毛细血管网:低压(有利重吸收) 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

一、肾小球滤过 (一)滤过膜 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 >1.5m2 孔:有效半径2-4.2nm的物质能通过 带负电荷:主要为糖蛋白 超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除外 (二)滤过机制——有效滤过压 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忽略不计) 阻力: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5mmHg 25mmHg 10mmHg 滤过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滤过过程中不断升高,最终动力与阻力相等,有效滤过终止。

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试述参透性利尿、水利尿的发生机制及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 渗透性利尿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浓度升高,引起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元兴奋,然后传导到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再沿着视上核-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的神经末梢,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水利尿当血浆渗透浓度下降到低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阀值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此时可引起尿量增加和尿液稀释。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爱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新吸收,然而这种重吸收机制容易饱和,当肾小球滤过蛋白质量增加时,未被肾小管吸收的蛋白质即可在尿中出现,肾病患者因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到损伤,使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量显著增加。 肾小球炎还引起肾小球滤过膜上的负电荷的糖蛋白质减少或消失,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大量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的滤液中,从而出现蛋白质。 简述胰液成分及生理作用 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同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是多种消化酶的总称: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x或胨,当他们协同作用时,则使蛋白质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能在胆盐和辅脂酶的协同下,水解三酰甘油为甘油、单酰甘油和脂肪酸。胰液中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分别水解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 胰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效率高、速度快。 其他酶类:胰液中海油羧基肽酶原/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他们分别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水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它们的作用是使胰蛋白酶失活,并能部分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它能抵抗胰腺内少量活化的胰蛋白酶对胰腺本身的消化。简述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基本过程 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缩血管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孤束核神经元还与延髓内其他神经核团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和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其效应也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达到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 神经垂体所释放激素的来源及生理作用 神经垂体主要分泌两种激素,分别为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实际上是由下丘脑旁核和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合成的。 血管升压素:抗体利尿作用缩血管作用释放ACTH作用 催产素:收缩子宫作用射乳作用 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包括3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小管液内的水域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肾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对小管液中不同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地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细胞生成的或血液中的某些溶质转运到小管液中。

高中生物尿液形成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 肾小球的过滤 . (2)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 胰岛素 分泌不足造成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 (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 胎盘→脐带→胎儿 . (5)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 感受器 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 (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画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 考点:尿液的形成;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糖尿病的原因,人体的四肢组织,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排尿反射的感受器的位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解答. 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问答题)

20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03.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204.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肾小管分泌H +的意义:(1)促进NaHCO3

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2)促进NH3的分泌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20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影响和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因素有(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形成渗透性利尿。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将引起管周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使近端小管对Na+、水的重吸收发生变化。(3)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导致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使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可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4)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5)醛固酮: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6)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刺激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间接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使尿中排出NaCl减少。(7)心房钠尿肽:促进NaCl和水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肾单位(nephron) 2. 致密斑(macula densa) 3.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 4. 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5.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6.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7.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8. 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 9.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10. 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11.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12.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13.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14. 水利尿(water diuresis) 15. 肾素(renin) 16.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7. 清除率(clearance, C) 18. 自由水清除率(free-water clearance, CH2O) 二、填空题 19. 尿生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0.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可________,当动脉血压低于80mmHg 时,肾小球滤过率________。 21.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 2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如果肾血浆流量加大,滤过平衡点就移向________,故肾小球滤过率________。 24. 肾脏通过重吸收________和分泌________,以及分泌氨,对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5. 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________。正常情况下,滤过的葡萄糖均在_______被重吸收。 26.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__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__调节。 27. ________是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而________和________是建立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28. 外髓部组织间隙高渗是________主动重吸收________形成的,内髓部组织高渗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 同构成的。 29. 正常成年人终尿的排出量每日约________,尿量和尿的渗透浓度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每日 尿量超过________称为多尿;24h尿量少于________称为少尿;24h尿量少于________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