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点29 分析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难点29 分析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难点29  分析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难点29  分析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难点29 分析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人口问题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要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同样也会导致环境问题。如何正确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学习的难点。

●难点磁场

1.★★★★★读图29—1,并分析:

图29—1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2)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2.★★★★★读图29—2中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图29—2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

●案例探究

[案例1]★★★★读“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图29—3)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图29—4),回答:

(1)从“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看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水域受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排出的废弃物,它们集中在和附近。

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渤海湾水域污染指数年度变化

图29—3 图29—4

(2)从“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看出,1997年各项污染物指标超标63%以上,受污染水域面积占整个海域60%以上,渤海面临“死海”危机。这对环渤海经济带将产生什么影响?

(3)针对渤海污染情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进行治理?

命题意图:通过渤海海洋环境污染保护及资源状况分析,让学生在分析其原因、寻找措施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重在依托渤海区域的地理状况知识,在了解海洋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对策。

错解分析:对渤海地区的经济地理状况了解较少,缺乏读图、析图的能力是错误的重要原因。对海洋、特别是海洋污染、资源状况了解甚少,不仅在分析问题上无从入手,而且在处理措施上更是缺乏明确的见解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图和分析材料,在此基础上联想、类比,结合所学海洋环境的相关知识处理习题,效果更好。

答案:(1)陆地上工业生产大型港口工业大城市(2)将会重蹈欧洲北海污染的覆辙,海底已没有生物,成了海底沙漠;最终将制约环渤海经济带的持续发展。

(3)①必须善待“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在我国环境治理“三河”“三湖”规划中再加上“一海”即渤海,把渤海资源开发纳入跨世纪绿色工程中去。②要以法治海,尽快制定“渤海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治理的硬约束。并以此为契机,为全面防治我国沿海海域创出一条新路。③渤海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对陆地污染总量的控制,采取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案例2]★★★★下列行为中,属于促进清洁生产的措施有

A.治理“三废”污染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

C.用保温材料建筑厂房

D.绿化工厂环境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针对环境问题的清洁生产的内涵。

知识依托:清洁生产的内涵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错解分析:清洁生产强调整体过程的清洁,是从进入原料——产品生产——产品使用的连续性清洁,而不是终端治理,易错选A;工厂生产可能产生的污染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依靠某一方面的手段治理某一方面的污染,只是治标不治本,易错选C;绿化工厂能消除一些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而不能杜绝整个生产过程乃至终端污染、消费过程污染的严重后果,故易错选D。

解题方法与技巧:考查学生对清洁生产的内涵的了解。

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既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又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在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损害,从而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

答案:B

●锦囊妙计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人口、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重。这部分知识要充分利用已有图像教材,图文知识结合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B.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不断蔓延

C.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D.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越境污染

2.★★★★下列现象: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放到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②工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③黄河三角洲地区,经农民辛勤劳动,将红壤等改为肥沃的水稻土,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④珠江三角洲农耕制度一年三熟。其中属于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4.★★★属于当今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和臭氧层被破坏

C.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D.水污染和湖面缩小

5.★★★★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①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

②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供应能力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6.★★★★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8.★★★★★读图29—5并分析:

(1)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请判断下列选项的内容哪些属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并将其数字代号填入图中适当的圆圈内。

①水旱灾害;②海啸;③滥垦草原;④火山地震;⑤任意排放工厂废液;⑥过度抽取地下水;⑦泥石流;⑧土壤盐渍化;⑨台风;⑩城市人口膨胀。

(2)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上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①自然方面;②人为方

图29—5

面。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知识,包括沙漠化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1)图中所示地区土地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采伐以及过度放牧。

(2)该地区处在蒙古、内蒙古沙漠附近,在强大的冬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答案:(1)过度采伐、垦殖和放牧(2)此地区冬季有强大的西北风

2.解析:该题要求学生读图并回答出重污染工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的地理转移方向,并通过分析在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区别,导出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作用的正确结论。

通过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把重污染工业指向发展中国家,在图b中,首先通过判读等高线,识别图例,也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由城市指向农村,动态的箭头逼真地反映出了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的地域性特点。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污染赔款费用、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等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和技术,忽视了环境保护,以牺牲自身的环境效益为代价,或允许污染重的工厂搬迁至国内,或接受发达国家“出口”的废料。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结果,严重污染了接受国的环境,损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然而,人类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现象只能发生在一段时期内,一旦发展中国家及其农村健全了环境保护法规,这种地理转移现象便会消失。

答案:(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2)由城市指向农村

(3)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目前美国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问题自古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环境问题更突出。固体废弃物可以借助物理的乃至人为的力量进行扩散。

答案:B

2.解析:②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④是自然条件对植物生长、人们生产的影响。

答案:B

3.解析:根据人为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和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对森林草原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能力降低,最终引起生态失调。

答案:A

4.解析:环境问题的愈加严重性使之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共同认识的环境问题。

答案:C

5.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口、资源利用和追求发展不当导致的,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同样是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而产生的过量开采资源和随意过量排放废弃物所致。

答案:C

6.解析:从环境问题在影响范围的分布特点来看,分为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如CO2温室效应等。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等,但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时受自然界各因素的影响、渗透、循环运动扩展为全球性问题。

答案:A

7.解析: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使藏羚羊种群数目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使物种减少,生态破坏。

答案:D

8.解析:根据自然环境问题和人为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具体分析每一个选项,然后填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要联系中国地理有关内容,结合环境问题的概念,完成要求。

答案:(1)自然原因:①②④⑦⑨;人为原因:③⑤⑥⑧⑩

(2)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夏季降雨多以暴雨形式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滥伐森林,乱铲草皮,使黄土高原的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特征以及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以及问题在世纪之初,我们来讨论有关健康的环境问题。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以空前的速度建立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现在的许多疾病可以认为是人类对迅速改变的环境适应性的失调。过去人类为了生存所获得的适应性,正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挑战。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当代人的健康,还影响到子孙后代,必须予以关注。 1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1.1大气卫生状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出现3.7mg/m3、3.09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1.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如果室内大量使用木质人造板、涂料、粘合剂和各种塑料制品,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甲醛和各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对室内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环保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装修材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3水体卫生状况我国大部分江、河、湖及水库等地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有的已造成严重危害。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

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1.全球化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环境管理)轮复习:第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Array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 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 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如:工业生产中的 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 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 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 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主要体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国际水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物多样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气候变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臭氧的消耗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 . 毛概实践报告 主题: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方面 课题成员: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2017.12.11 指导老师: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摘要··(2) 二、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3) 1.1人口问题··(3) 1.2资源环境问题··(6) 三、总结··(8) 附录1:问卷:·(9)

摘要: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当前形式下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这些不仅仅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当今世界性难题劳动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类与物质环境而产生的矛盾,青年犯罪……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问题,提高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小组此次特地做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以便于大家今后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当下的情形与面临的问题。

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二是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但现今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除此之外,水资源,化石能源等也囊括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整体。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森林消失、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沙漠扩张、垃圾、噪声、电磁辐射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 (1)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 )生物物种锐减: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4)森林消失: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5)全球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沙漠化已经不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蚀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膃一、自然环境污染 蚅1、水污染 衿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 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 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三门 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 V 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 90 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 80 年代。 螆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 42%的水质超过 3 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 36%的城市河段为劣 5 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袅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我国目前还有 1.2 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南方仍有 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 相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蒃2、大气污染 衿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膇(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 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当今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今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成灾,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危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安全。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目前人类面临的十大危害主要是: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L)、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髙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髙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再现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2.臭氧层破坏 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奥氧层遭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疒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齐、喷雾齐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从而导致臭氧的减少。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答案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答案 【篇一: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txt>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 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 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 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 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 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 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 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 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 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 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 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 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 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 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 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 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 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 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 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 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 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

世界环境状况及建议

世界环境状况及建议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复当年了,恶疾缠身的他正日渐消瘦。让我们看看他都有些什么恶疾。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一、背景 对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6年中国环境保护公报》调查得到:“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0个百分先;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5.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474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的酸雨城市比例为19.8%,酸雨频率平均为12.7%,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 “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的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10.1%、25.4%、4.4%、45.4%和14.7%。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897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811个全年均达标,占90.4%。春季和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均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近岸海域417个点位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分别占32.4%、41.0%、10.3%、3.1%和13.2%。 “2591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548个、1057个、702个、267个和17个。“优”和“良”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44.9%,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 “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97%。 “322个进行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0分贝;320个进行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交通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8分贝;309个开展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 2017年已接近尾声,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虽有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旧严重。因此,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尝试论述。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改革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词:世界环境问题臭氧空洞酸雨破坏治理措施摘要:中文版:本文提出了世界上十大环境问题就其中两个做出分析。 总结了臭氧空洞与酸雨破坏的原因,综述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通过研究其构成成分和产生的人为原因,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提出了展望,提出了如何治理这两种环境问题。 英文版:In this paper, the world's top ten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two of them to analyze.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hole and acid rain, the hazards of suc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huma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an-made causes, the outlook on how to gov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w to govern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issues .正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持续消耗着世界上的资源,如煤炭,石油,但这也就是许多环境问题出现。 现在最明显的是个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酸雨,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而接下来将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1/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