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

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公共课期终考试试卷

第一学期《现代教育学》试卷(C)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3. 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B 。

A.创造性 B.示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B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性 D.创造性

8.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9. 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0.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B 。

A.课外活动

B.课堂

提问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BCD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2.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ABC 三种心理化形式。

A.道德化 B.知识化

C.智力化 D.语言化

4.教育具有 ABC 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5.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ABD 。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6.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ABCD 。

A.加工和驾驭教学容的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ACD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8.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ABCD 。

A.方向性 B.转化性 C.强度性 D.多样性

9.教学目标一般分为 BCD 。

A.人际交往领域 B.心理动作领域

C.情感态度领域 D.认知领域

10. 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ACD 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合作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教师专业发展

4.综合课程

5.陶冶教育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人们对德育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请结合实际就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

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

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

处理办法?

试卷(C)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P48)

4、B (P48)

5、B

6、B

7、B

8、D (P266)

9、C 10、B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BCD (P20)

2.ABC (P43)

3.ABC

4.ABC (P107)

5.ABD (P136)

6.ABCD (P129)

7.ACD 8.ABCD 9. BCD 10. A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具有何种素质,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

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

为的是什么,所培养的人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对教育实践具有激励、指导和

评价功能。

2.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强

调在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有高尚的人

文精神又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在身心和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类

文化和知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化。

3.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

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

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4.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知识之间

的在联系,具有互补性。

5.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

而规定的行为规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由教

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2分);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1分);由课程的执行

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1分);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1分)。

2.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师生关系

的形成是一个自觉的建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积

极建构。(1分)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确立生命教育理念(1分);改革教育方

式(1分);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1分);教师要善于倾听(1分)。

3.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

具有连续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2分);现代教育评价

具有测量性(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分)。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2) 教与学的关系(3分)。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3)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 动力与操作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

2、(1)认知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形成。主在道德教育中要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知识的讲解。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2分)(2)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产物。道德认识未必能导致道德行为,只有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出现良好的品德。主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2分)(3)情感派认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结合的德育观,其基本命题和核心理念就是人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具有发展和超越性。(2分)。看法从(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三个方面展开。(8分)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2分)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2分)

(3)教师把传授教材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2分)

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

发展。(6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2. 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3. 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4. 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C。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5. 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6. 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C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7.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B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8. “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B C。

A.布鲁纳 B.塞尔 C.杰特 D.惠勒

9. 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C D。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10. 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C 。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性和表达性的;

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2. 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3.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BCD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4. 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BCD 。

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

5. 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ABCD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

6. 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B C D 。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7. 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ACDE 。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9. 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BC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 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现代教育

2. 教育功能

3. 教育行动研究

4. 课程

5. 观察学习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2.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3. 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

1. 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 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0除以5,得多少?

小儿7岁,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二年级。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0除以5,得多少?”小儿答:“10除以5得2”。不料被扣了0.5分。请教老师(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区统一出标准答案),老师说:原因是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2”。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小儿,你这么写是不应该算错的,但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以后做除法答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写。

小儿记住了,但因此又带来一次“错误”。

这次的试题是:“26除以4商几,余几?”小儿答:商6余2。这次又被扣去0.5分。

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按老师说的“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答”?他很困惑地说:“总不能不答商,只答余数呀!要不,你说怎么答?”

我明知孩子说得有理,但也猜不透出题者的要求,只好说:“别管这些,按老师说的办法答,就写余2,看看老师怎么改。”

第二天,我们改的题又被判为错。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无可奈何地说,这次是试题出的不好,逗号不应该放在“余几”处。

小儿说:“我不会答题了。”

——摘自1998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请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谈谈您对此材料的看法。

一、单选题

1.C

2.B

3.C (P49)

4.C

5.C

6.C

7.B

8.C

9.D 10.C

(每题1分)

二、多选题

1.ABC

2.AD

3.BCD

4.ABCD

5.ABCD

6.BCD

7.ACDE

8.ABCD

9.BC 10.ABCD

(每题2分)

三、名词解释

1. 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特有(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自我选择,使受教育者从原有的发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数学及答案

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数学及答案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每空1分,共20分) 1. 2000年一、二、三月份共有()天。 2. 要使3□2÷8的商小于40且正好整除,□里应填()。 3. 2008年小明9岁了,他的出生年份是()。 4. 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每()年里有一个闰年。 5. 亮亮比妈妈小24岁,可是他们过的生日一样多,猜一猜妈妈的生日是()。 6. 学校元月24日放寒假,2月23日开学,学校一共放()天假。 7. 372÷9≈()是把372看作()来计算的,32×60≈()是把32看作()来计算的。8.一年有()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 9.余数一定要比()小,当除数是7时,余数是()。 10.找规律填数:A 3、6、9、12、(); B 2、8、32、128、(); C 162、54、18、6、()。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457÷3的商是三位数。() 2. 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 3.□□÷5=13……7 ,这是错误的答案。() 4. 1900年是闰年,1998年是平年。() 5. 小刚的生日是2月30日。() 6.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一定有0。() 7.小丽家在学校的东北方向,那么她上学时要向东北方向走才能到学校。() 8. 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00 () 9. 因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我的右上方永远是东北面。()1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快乐的选择,我要最准确的一个。(每小题1分,共10分) 1. 91里连续减去7,最多能减多少次?列成算式是()。 ①91-7 ②91+7 ③91×7 ④91÷7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 及答案

0、教育定义: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战国时期思想家于思说:“修道谓之教。”教育家苟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对其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即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法;育,即使受教育者向好故方向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土的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纵观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诸多说法,虽然对教育的概念表述存在着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一共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是同人类共始终的。 广义的教育,其定义为;“凡是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为教育。”它包括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系统的和零碎的,外在的灌输和内在自

发感化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社会上一切教育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讲是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的,因此,我们把狭义的教育也称为学校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话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③人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改造环境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部编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三年语文试卷 一、书写 1.书法展示台。抄写下面的句于,要注意书写工整,书面整洁。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我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拼拼写写我最棒。 shùn lì kǎo huǒ qiāo luó shǒu tào zhàng dān zhēn xī wēi wǔ bào zhú 二、填空题 3.照样子把下列生字变一变,再组词。 例:分——(盼)——(盼望) 包——(______)——(__________)肖——(______)——(__________) 急——(______)——(__________)发——(______)——(__________) 例:遭——(糟)——(糟糕) 柿——(______)——(__________)投——(______)——(__________) 骄——(______)——(__________)练——(______)——(__________) 4.我是填空小能手。 A.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医生,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赞美他是“____” B.他们登上山顶,一股____的阳光正好射穿_____薄雾。远处___的湖水开始反射出_____的亮光。C.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了“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

D.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E.“______一岁除”是写春节____习俗。 三、信息匹配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回头看;B.拜访;C.照管或注意;D.前来购物。)A.商店刚开门,就进来不少顾.客。(_____) B.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_____) C.陈毅同志回顾.了直已的亲身经历。(_____) D.黄继光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的枪口。(_____) 6.读一读下列的词语,再按要求分类。 ①狼吞虎咽②惶恐不安③手忙脚乱④喋喋不休⑤垂头丧气⑥蹑手蹑脚⑦精神抖擞⑧口若悬河⑨一声不吭⑩得意忘形?异口同声?跑东窜西A.表示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 B.表示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 C.表示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 四、连线题 7.用线将能描配的词语连起来。 嫩绿的浪花欢快地看书 热烈的树梢顽强地生存 慈样的气氛自由地起舞 清澈的神情舒服地飞翔 雪白的小河认真地睡觉 五、语言表达 8.句子加工厂。 A.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B.那飞舞的树叶好像_________。(补充句子)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6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qīng ting jí dù zhàn lán ( ) ( ) ( ) shú xī kū long dàng yàng ( ) ( ) ( ) xiàn mù chéng rèn ( ) ( ) 二、想一想,写一写。(6分) shìfēn ( )察考()本() ( )芳纠()()数 qīng wén ( )蛙()蜓()晨波()()名()章 三、请为句中的“绝”选择相应的序号!(3分) “绝”字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①、断;②、穷尽,尽;③、极,极端的;④、一定的。 1、这事儿绝不能干!( ) 2、他已走入绝境,没办法了!( ) 3、你不要绝望,说不定事情有转机。( ) 4、这个办法真是太绝了!(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填序号。(12分) ①层()叠() ②()()不分③废( )忘( ) ④( )而( )舍⑤日月( )( ) ⑥( )( )分明 ⑦( )羊( )牢⑧悬( )峭( )⑨南( )北( ) 1.关于勤奋学习的词有: 2.含反义词的有: 3.形容山岭的词有: 4.关于珍惜时间的词有: 5.寓言故事有:

五、想一想,填一填,再读一读。(6分) 1.花盆里长不出苍松,。 2.池上碧台三四点,。(作者:) 3.穿花蛱蝶深深见,。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5.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 6.我国有很多神奇的泉。的羊八井热泉,的“喷鱼泉”, 的水火泉,真让人惊叹不己。 六、我会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养羊的人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改为“被”字句) 2.他在上学路上为盲人人引路。他上学迟到了。(用关联词联成一句话) 3.马跑的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讨论声。(缩句) 5.天上的星星很多。(改成夸张句) 七、古诗文阅读。(10分) 咏柳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1.把古诗补充完整。(1分) 2.把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绿丝绦(tiáo tāo) 似剪刀(sì shì) 裁出(zāi cái) 3.咏柳的作者是诗人。诗中一连运用了三次想象,把柳叶想象成、把柳枝想象成,还把想象成剪刀。诗句“ ,”自问自答想象丰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6分) 八、课内阅读。(10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luǒ lù( )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chuǎn qì er(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lí míng( )雨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 1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试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4分)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A.两位数B.三位数 C.三位数或两位数 2.1234块月饼,每5块装一盒,如果再添上()块月饼就可以再装一盒.A.1B.2C.4D.5 3.三年级同学捐书,三(1)班捐了39本,三(2)班捐了45本,三(3)班捐了42本,平均每班捐()本. A.41B.42C.43 4.儿子今年5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妈妈今年()岁. A.12B.30C.35D.40 5.小刚放学回家时往西南方向走,那么他上学时应该往()方向走.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6分) 6.457÷3的商是三位数.(判断对错) 7.320×9与32×90的积相等..(判断对错) 8.已知A×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判断对错)9.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判断对错) 10.面向西面站着,前面是西,左面是南.(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13小题,满分23分) 11.当你面向太阳落下的方向时,你的前面是方,你的左边是方. 12.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余数是. 13.要使□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14.要使□32÷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15.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正对着方. 16.49×28的积是位数,积大约是.

17.看一看,填一填. 如图,中岳嵩山、岳泰山、南岳衡山、岳华山、北岳恒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合称“五岳”. 18.小明折了6个纸花,小丽折了48个纸花.小丽折的纸花是小明的倍.19.120的3倍是,120是的3倍. 20.a÷7=24……b中,b最大值应是,当余数最大时,a应该是.21.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22.△×9=72 〇÷3=△ △= 〇= 23.在横线上填上“>”、“<”或“﹣” 20×330×3;9004+1900×1; 80+080﹣0;408÷4510÷5.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4.口算. 8÷2=6000÷6=400÷5=110×5= 80÷2=150÷5=480÷2=150×6= 800÷2=99÷3=12×4=230×4= 25.用竖式计算. 72×6=66÷6=285×6= 92÷4=507×3=86÷5=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