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有关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有关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有关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7月8日至8月19日

调查地点:市的始兴县、仁化县、武江区、北江区、曲江区

调查对象:市的人民

调查方法:A.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第一轮调研

B.调研人员深入大众采访进行第二轮调研

C.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D.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调查人员:黄坤、赖淑芳

调查目的:通过对粤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现在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提高我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意识。

前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即开发旅游资源,又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因此,生态旅游这一涵丰富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近年来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在社会兴起,生态旅游的资源是和谐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生态系统(自然景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在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熏染,自然和文化已经融为一体,因此生态旅游对象不仅只限于自然景观,还应包括人文景观。

一、问卷调查和结果

通过发放110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问卷,在群众们认真填写的支持下,最后回收得到100份有效问卷,我们对调查成果进行了量化统计。

问题一您的性别:男()女()

问题二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0-29岁

C 30-39岁

D 40岁以上

问题三受教育程度:( )

A 小学

B 初中C高中D专科E本科F研究生以上

问题四您旅游的最大目的是什么?()

A欣赏独特风光 B 放松心情 C 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 D 教育下一代

问题五您选择旅游地点的首要原因是什么?()

A 配套设施

B 门票价格

C 服务质量

D 景点特色

E 教育意义

问题六您对“生态旅游”含义的了解()

A 知道

B 不知道

C 有模糊概念

问题七您对市生态资源的认可度()

A 很好

B 一般

C 较差

D 很差

问题八您对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看法()

A赞成 B 反对 C 无所谓

问题九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生态旅游?()【多选】

A专门培训B宣传册子C电视广播D报刊杂志E学校教育F通过游客的耳濡目染

问题十您是如何了解丹霞山、南岭或车八岭的?()【多选】

A旅行社介绍 B 网络宣传 C 电视广播 D 报刊杂志 E 朋友介绍

问题十一在市开发生态资源,您最希望带来哪方面的效应?()

A 经济效应

B 生态效应

C 其他

问题十二开发生态旅游,您认为主要的支持力量来自于以下哪个方面()A 旅游产品 B 法律政策 C 旅游人力

问题十三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旅游要实现其四大功能:保护、旅游、教育、扶贫,您认为可能做到吗?()

A 能够实现

B 很大可能实现

C 可能性很小

D 不可能实现

问题十四您认为我市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多选】

A宣传力度不够B景点特色不突出 C 缺乏现实教育意义 D 景点缺乏人气 E 景点管理不到位 F 景点配套设施落后G 景点服务态度欠佳H 门票价格偏高

二、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出去旅游,以此来减轻压力和

增长见识

问题四和问题五主要调查的是游客选择旅游的目的及原因。数据显示70%的人选择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为了欣赏独特风光和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的分别占15%、10%,而也有5%的人们是为了教育下一代;80%的人们对景点特色看重,服务质量仅占10%,对配套设施最为不在意。

原因: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步伐也不断的在加快,生活的压力日

益的增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2、人们对粤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较看好,不过对“生态旅游”的含

义不太了解

问题六、七、八调查的主要是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看法。数据显示人们对生态旅游含义知道的仅占30%,而有模糊概念的则是60%,10%的是不知道的;对其资源的认可度90%的人认为是一般,不过选择很差的也有1%;大家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持赞成的态度,比例占了95%,只有5%的人是认为无所谓。

原因:对于生态旅游这样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并没有深入群众,只是局部于一些地区或是一个围;没有充分开发有效的生态资源。

3、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是人们了解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

问题九与问题十主要调查的是人们使用何种方法去了解生态旅游的。数据显示通过电视广播了解的有72%的比例,而报刊杂志也占到25%,10%是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另有8%是通过看宣传册子。

原因: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电脑和电视成为了人们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建议:可多采用网络、电视等人们经常接触的信息媒体作为宣传生态旅游的主要方式

4、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所希望的

问题十一、十二、十三主要是针对生态旅游效应及实现的可能性的调查。数据显示65%的人们是希望能带来生态效应,25%是想其带来经济效应,也有10%的人们是希望带来其他方面的效应;旅游人力作为支持开发生态旅游的力量的占85%,法律政策所占比例是5%;80%的人们认为可以实现其四大功能。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积极实施产业开发和带动战略,促使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提档升级,相继实施了以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陈官庄红色旅游区、生态湖休闲旅游区为主的“三大支点”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以“汉兴之地、面粉之城、能源之都、生态之市”四位一体的旅游形象品牌。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有力地推动了永城市三大文明建设。 2009年12月25日,永城市被授予“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城”称号;芒砀山旅游区被授予“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2011年获得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遗迹遗址排行榜第一名。 一、永城基本概况 永城市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汇处,其北枕郑徐高铁,南接沱浍河航运、西依京九铁路,东傍济祁高速,G30高速横穿芒砀山景区,与刑商永铁路、永淮亳高速、311国道共同构成永城旅游交通骨干网络。永城与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七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距离徐州观音机场1小时车程,距商丘观堂(在建)机场1小时车程,距离济南、南京、郑州、合肥四省会城市3小时车程,是“承接华东与中原,联动沿海与内地,呼应四省省会”

的战略旅游高地。 全境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永城属淮河流域,黄淮平原腹地,境内浍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贯穿全境注入淮河。2013年沱浍河复航工程正式开工,目前河南境内工程进度过半,预计2017年复航运行。 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80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绿地率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6平方米。 二、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可利用资源比较丰富,前期由于经济发展、土地容量及技术原因等开发较晚。永城市可以利用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四类,一是以采煤沉陷土地为基础规划发展的湿地旅游;二是利用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经过成片开挖形成的水域旅游;三是以芒砀山为主的森林旅游;四是以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为主的山地型人文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永城薛湖—陈集区域采煤沉陷区生态旅游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利用13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建设以湖中休闲渡假为主题的生态湖;利用12平方公里塌陷区复垦土地范围,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王国主题生态园;建设一个星级渡假主题酒店。目前该项目为规划项目,待沉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

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动“旅游活县”战略,促进我县生态旅游大发展,**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盘龙、凤鸣、南溪等街道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和重庆秀山、酉阳县,就如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0.1%和37.7%。**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24.**%。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景区提

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年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 近年来, 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蔈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10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家,日接待能力10000余人次。三是从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入手,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开发。桃片糕、票草牛肉干、歧阳茶、巴山妹刺绣、中蜂蜂蜜、黑木耳、**草编、云艺木制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我县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市民及周边区县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调研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穿越**境内,省道以马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弥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亿元。XX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 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14年,罗 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 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 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

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xx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关于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 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7 关于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调研报告 按照局里统一部署,陈清亮副局长率领赴宝鸡调研组先后深入xx市xx县、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及高新区等七个县(区)和xx市文化旅游建设开发管委会,就开发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一、xx市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秦岭横亘xx市6个县区56个乡镇。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名市的思路,依托秦岭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体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依据秦岭资源发展的a级景区有11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县凤凰湖景区),3a级景区7个(红河谷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鸡峰山景区、古大散关景区、嘉陵江源头景区、灵

官峡景区),2a级旅游景区2个(炎帝陵景区、黄柏塬生态景区)。有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3个。在xx市区和秦岭北麓还建有中华石鼓园、茵香河休闲旅游区、燃灯寺、xx县紫柏山景区等。加之以法门寺、五丈原、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景区和以秦岭北麓“农家乐”为代表的农业休闲旅游点,初步构成了xx市秦岭人文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二)人文生态资源情况 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宝鸡是历史上周文化、秦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秦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融地,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佛教圣地法门寺享誉世界。古三国遗迹五丈原、陈仓道、褒斜道,西周谋略家姜子牙隐居地钓鱼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炎帝陵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两当兵变遗址、双石铺工合运动遗址及宝成铁路修建地灵官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族的故里遗存着丰富的民族习俗。宝鸡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手工艺品已创出品牌。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1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xx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xx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xx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进展为理念,以爱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进展为准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了对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伙儿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造等产业融合进展。处于跨越进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经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妨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进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哺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进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进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进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脚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进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密切结合,必然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所以,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点文化,满脚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差不多成为我县进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所以,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特别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别满脚于走马观花式的普通欣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具地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观赏自然体面、名胜古迹的并且,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同意教育。从那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普通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具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摹仿和复制。所以,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制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经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基本上进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造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爱护单位,这些基本上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

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国际旅游业自1979年以来,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1996年,中国国际旅游业创汇突破100亿美元。但是,目前生态旅游在中国国际旅游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还不高,在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通过以调查问卷以及网上查阅的方法来了解梧州市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喜爱和参与程度。从而分析其生态旅游的状况,找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完善于发展梧州市的生态旅游。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选择梧州市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2.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 3.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绘制成图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生态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年由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的“99生态环境游”活动,引起了环保界和旅游界的共同关注,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

然而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 题。 在此次调查人群中,男女性比例分别为51%和49%,年龄段分布 如下图 所示 0%10%20% 30% 40% 50% A B C D E 调查人群年龄阶段分布图 岁岁岁岁岁其中18岁至3岁的年龄群占50%,是调查的主体人群。人们对生态 旅游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

从图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只占10%,不了解高达16%,绝大部分市民 对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还缺乏认识,其原因一方面因为生态旅游的宣 传普及少,另一方面跟文化程度有关系。其中不少人只是把生态旅游 作为一种商品享受,而忽略了热爱和保护自然。 对于出游调查方式的选择 ,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生态旅游比较适合 0%5% 10% 15% 20% 25% 30% 35% 飞机 火车 汽车 自行车 步行其他 从图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采用火车、汽车、自行车、步行这四种方式, 市民更倾向于在旅游过程中慢慢的欣赏沿途风光,而不是单纯的直接 只是到目的地游玩,在调查访问中得知,在生态旅游短途旅行中,大 部分更倾向与家人在节假日、周末去白云山、太和花园此类景点旅游, 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个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态旅游中学生、公司职员、公务员所占比例 较大,分别为28%、20%和10%,而且文化程度集中于高中、大专、大 学本科,这说明人们出游不仅取决于个人收入,还受文化程度的影响。

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500字

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500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

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中国国际旅游业自1979年以来,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1996年,中国国际旅游业创汇突破100亿美元。但是,目前生态旅游在中国国际旅游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还不高,在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通过以调查问卷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喜爱和参与程度。从而分析其生态旅游的状况,找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完善于发展韶关市的生态旅游。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选择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2.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 3.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绘制成图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生态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年由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的“99生态环境游”活动,引起了环保界和旅游界的共同关注,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

然而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人群中,男女性比例分别为51%和49%,年龄段分布如 下 图 所示 9%50% 21% 18% 2% 0% 10%20%30%40%50%A B C D E 调查人群年龄阶段分布图 18岁18岁31岁41岁6 岁 其中18岁至3岁的年龄群占50%,是调查的主体人群。人们对生态旅 游 的 了 解 程 度 并 不 高 , 对生态旅游的了解度 10%74% 16% 0% 10%20%30%40%50%60%70%80%非常了解 一般 不了解 东部西部北部

工作报告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发展调研 报告范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

关于黄山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山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院系:外国语学院年级:13 小组成员: 摘要: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品牌世界一流,黄山发展旅游“天时”“地里”“人和”。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资源优势与黄山风景区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乡村旅游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景区类型比较单一,参与性旅游项目少,一些景点资源品位很高但是知名度却不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目的: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黄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包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该如何科学地深入发展等。搜集信息:为了全面真实的完成这次调研,我们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一方面,我们阅读相关文报资料,浏览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官网;另一方面,我们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游客和市民。向游客发放问卷需要我们到相关的旅游景点,所以,这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得找各个景点的导游交谈,这为我们的调研也提供了一部分信息。 问卷内容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正文: 一、黄山市乡村旅游背景的分析 1、乡村旅游背景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从黄山旅游部门获悉,2007年黄山市旅游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535.16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23.7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8.55万人次,增长25.73%;接待国内游客1466.61万人次,增长23.61%。 那么,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中一个很现代化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对第三次浪潮中现在科技与农耕文化奇妙重叠的时代特征论述:“这种神奇的一致性,将使今天许多第一次浪潮的国家,可以不搞全盘照搬,不完全牺牲他们的文化或者不首先通过第二次浪潮发展的阶段,就带有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农耕文明和第二次浪潮文明的席卷后,已进入第三次浪潮席卷期。与此同时,人类空前地渴望着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又是一种生活时尚。在这种现代人类的双重探索中,城市和乡村都将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城市利益和精神满足。 2、黄山市乡村旅游背景 黄山旅游“天时”“地里”“人和”。黄山是自然与人文合璧的结晶。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有两处世界遗产、三处国家风景名胜区、六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处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已发现的地面文物多达4900多处。黄山是中国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的省辖市。中国名人大词典中,收集的4万多的清代以前的历史名人,黄山市就有800多位,位居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各州府之首。如此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动人的名人轶事,珍贵的文人墨迹,似乎这种历史遗留的人文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隐含着“天时”;我市四小时车程到上海、南京、宁波、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大交通的形成,显示着“地利”;省政府“两山一湖”皖南黄金旅游带发展战略规划2001-2020的逐步实施,发展旅游现已引起人们的共识,可谓“人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接下来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