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如今这世界,是个知识技术爆炸型的城堡,它很大,它很不可思议,可是身为个体的我们不得不努力去往城堡里挤。我们生活其中,可是却常有一种紧迫感,生怕自己懈怠久了就会被人挤出城堡。技术,是个广为讨论的话题,很多人为了求职、为了生存而努力学习技术。现在,作为不久以后的教师,我们也需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去学习将来可能广为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
初步接触这门课程名称时,我就在想:这门课应该有点难吧。在我看来所有跟“技术“沾边的东西都不是轻易能够掌握的。这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黄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视频中的肖老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竭尽全力在课堂上给他的学生放了一部电影。那个时候条件很有限,电影资源有限、播放设备有限,老师运用这种媒体方式来辅助教学是受到极大限制的。透过那部影片反思今天,新时代的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是“爆炸型“的,然而我们对信息的利用却不见得达到了恰如其分的程度。
如今的我们面临着丰富而充满挑战的处境,尤其是将要步入教师行列的我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在信息传播速度缓慢的时代,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的绝对主导地位,现如今,虽然教师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似乎网络等其它信息化方式也以足够快的方式影响并改变社会个体的知识结构乃至道德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这一代的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知识传播变得迫不及待了。正是在人们都习惯了接受快捷、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后,我们这些未来的老师才更加应该努力去掌握那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现代化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对我自己来说是新颖的,学习这门课程应该能够弥补自己许多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空白,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克服困难,努力掌握自己必须掌握的技能及素养。
在昨晚的课堂中,小黄老师通过几个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导入了本次课程要学习的对象——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初一看,这似乎是个很大的题目,而且它的重点应该归结到技术的层面。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本堂课的教学: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分类(这个很符合咱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咱们都习惯把学习对象条理化)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特点(这点的目的可能在于让我们学生把握学习对象的个别化特征吧,呵呵,抓住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三、对教学交互的理解。
首先,我来谈谈自己对于信息化学习资源定义的理解吧。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

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多媒体材料。这个定义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本质特点:经过技术处理(数字化技术)、依赖于硬件或软件设施(计算机或网络)、可以被学习者利用。我们都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都见证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能时常会担心自己哪天就“out“了,我觉得之所以有这种担心主要就在于我们都没有把握能够充分利用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更新的“信息“。“信息“它不等同于过去的人们习惯阅读的纸质报纸,这个时代的信息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电视节目、网络、广告牌等。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一窝蜂地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时,当越来越多的高档的电子产品深入我们的生活时,当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鼠标土豆“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反思“技术“究竟以怎样的方式来“革命“我们的生活。现在作为不久后要步入教师行业的我们,是不是也真的很迷茫,至少我觉得很迷茫:我们将来怎样去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去传播那些对孩子们有益的信息呢?这似乎是个难题。书中说,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信息化学习成为可能。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落实到实践中恐怕会困难重重吧。首先,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合作精神,其次,不见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搜搜资源的过程中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这个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其实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往什么方向引导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其次谈谈我对于教学交互的一点感想。我觉得这可能是教学环节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不仅需要老师的投入,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一个老师,可能他知识真的很渊博,但如果在讲课的时候他一个人自导自演、一个人津津乐道,如果他的学生根本不参与其中,不跟着他的思路深入思考,老师讲的再怎么精彩也是徒劳。回到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状况:老师知识结构可能很完备,教学设施可能很现代化,学生可能都很个性化。此时,交互就显得更加困难了。每个学生都在强调自己的个性,老师为了应对上级指示可能也必须使用那些多媒体设备,老师点击鼠标的次数多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机会可能就少了。老师很辛苦地做些图文并茂的课件,可最终结果可能是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变成了观赏电影的观众。怎样去避免这些问题,怎样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才会得

以提高吧。
我希望自己能一边学习技术一边思考,技术不断在更新,但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这一环节应该永远都需要,我们不能变成技术的奴隶,而是要努力突显“技术“的人性化价值,透过这种技术资源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系统,是人类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与之相呼应的是,网络也成为了新时代最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说到资源,我的感受是复杂的。生物资源、信息资源都是这个时代热议的话题,一方面,资源是我们人类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基础,离开了资源可能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另一方面,资源的争夺、资源的蔓延渐渐地把我们人类逼入绝境。
看到一本教材将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不同的类别,首先是按其遵循不同网络传输协议与网络传输工具而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WWW教育信息资源
FTP教育信息资源
Telnet教育信息资源
USENET/Newsgroup教育信息资源
Gopher教育信息资源
WAIS教育信息资源
另外,按照信息的存储方式分成如下类别:邮件型、交互型、公告牌型、广播型、图书馆型、书目型。
透过这些分类,我觉得资源其实真的很丰富,但是我却不清楚如何利用这个庞大的资源系统。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教育技术对于老师而言显得越来越重重要了。其实生活中网络真的变成了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常常会觉得网络使得生活离自己越来越远,我们一边在敲击着键盘与朋友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一边关注着漠不相关的人或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讲解信息化、讲解技术、讲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老师讲的东西对我们而言不算新鲜,但是当系统的或者说是很认真的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很无助,觉得自己对这些必备的技能了解的都很肤浅。如何去利用那浩瀚的资源,如何在将来的课堂中把信息融进自己的讲授中,这似乎是个很大的难题。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在教育类网站层出不穷的时代,我知道自己面临着挑战。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关注的都是些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信息,只是追求着娱乐、休闲,一直竭尽所能来让自己的感官享受舒适。但是不久的将来,当我们真正要站到讲台上,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学生,关注那些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怎样去识别有益资源、怎样去获取、怎样去应用都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正式步入讲坛之前,我能够慢慢学着去关注、去获取那些真正会让自己未来的学

生获益的资源。
上周的实验课对我而言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次经历,这次课的实验内容是DV的拍摄及后期制作。课堂上,实验指导老师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镜头的拍摄方法,拿到器材后我们组四位成员就欢快的离开了实验室,一路兴奋地讨论着咱们要去哪里拍摄自己事先设定好的五组镜头。
我们决定在桂香园食堂门前拍摄我们的第一组镜头:放学后几位同学兴高采烈地奔赴食堂吃饭。鉴于我们的主题是“幸福“,所以我们的拍摄必须要凸显故事人物的情绪。我们很快就分配好了任务,小组长负责拍摄,另外三位成员担任“演员“。因为是初次拍摄DV,我们的拍摄进程还是有点曲折的。就这么一组镜头,我们拍了四五遍,最后勉强过关,当然只是过自己这“关“。在第四组镜头的拍摄中,我也参与其中了。本来觉得老师讲的那些操作方法很简单,但一到自己操作时觉得力不从心呢。在调焦的过程中我一不小心就调过了头,不是拉太远就是拉太近,把握不了合适的范围。最后我拍出的那组镜头被cut掉了,因为镜头画面真的效果太差。从这个试验中我了解到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未必简单,那些唯美、震撼的电影镜头背后可能凝聚着很多人的艰辛努力,但是它呈现给观众的时间只有那么短暂。那些工作者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一直不懈努力。
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总结了DV拍摄的基本原则:
 一、DV使用四大原则
要实现DV拍摄十分简单,装入MiniDV带并切换到拍摄模式即可。然而真正想要拍摄出理想的画面还必须讲究一些技巧。如果你正在为不得要领而发愁,那不妨跟着我们来快速学习一下基本的应用技巧。
1. 端稳DV
 在动态拍摄中,频繁的轻微抖动都可能使你的“大作“宣告失败,此时画面很可能变得十分不稳定甚至“晃眼“,完全失去了欣赏价值。由于大多数DV 不具备光学防颤抖功能,因此我们必须格外小心。简单而言,端稳DV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此时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DV,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 的物品或准备三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并随意晃动的方式,这也是很多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当然,譬如少数中高端佳能提供了光 学防颤抖功能,此时将可以稍微自由一些,但是也并不能因此而有恃无恐。
2. 用好变焦
DV可以利用变焦来引导观众我们要表达什么。比如拍摄一朵花,在对这单独一朵花拍摄一段时间后慢慢将镜头拉远,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充满鲜花 的花坛,然后是整个充满春意的公园一景,这就是我们拍摄这要表达的东西。在拍摄时千万不要一个镜头变焦

拍到底,而是要经常变换镜头。当拍摄完一个镜头之 后,如果需要换一个角度继续拍摄,切忌一边按着REC拍摄,一边走动和变换角度。事实上,高倍光学变焦对于拍摄时很有帮助,佳能产品在这方面的选择比较 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