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4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 格式:doc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7
第4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垝垣./恒.信卜筮./吞噬.夙.兴夜寐/风餐露宿.B.愆.期/繁衍.咎.言/内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不遑./仓皇.桑葚./甚.至风靡.全球/萎靡.不振D.象弭./弥.补腓.骨/绯.红载.笑载言/厚德载.物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①⑥⑤③C.①⑥②⑤③④ D.③④①⑤②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第4课《诗经》两首(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靡.室靡家(mí) 载.饥载渴(zài)B.四牡骙.骙(kuí) 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tānɡ) 夙.兴夜寐(sù)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ɡ) 体无咎.言(jiù)D.象弭.鱼服(mǐ) 将.子无怒(jiānɡ)雨雪霏.霏(fēi) 小人所腓.(féi)2.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躬自悼矣情投意合匪夷所思糜有朝矣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踟蹰不前其黄而陨C.一劳永逸无食桑葚即见复关搔首挠耳D.向隅而泣激流勇退无与士眈循序渐进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过错)B.体无咎.言(灾祸) 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C.不遑..启居(无暇) 王事靡盬.(休止)D.夙.兴夜寐(早晨) 今我来思.(思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采薇》,完成6~9题。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高中语文《师说》练习题及答案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 .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提示:B 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于此乎出其皆人也远矣出其古之圣人, B .⎪⎩⎪⎨⎧••矣惑则耻师焉于其身也惑孰能无人非生而知之者,,, C .⎪⎩⎪⎨⎧••之习六艺经传皆通其句读者习授之书而彼童子之师, D .⎪⎩⎪⎨⎧••之不复可知矣道师也固先乎吾道其闻生乎吾前, 提示:C 项“习”均为“学习”之意。
A 项前一个“出”为“超出”之意,后一个“出”与“出自”的“出”意思相同;B 项前一个“惑”是“疑难问题”之意,后一个“惑”是“糊涂”之意;D 项前一个“道”是“道理”之意,后一个“道”是“风尚”之意。
答案:C3.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提示:D 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 、B 、C 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
答案:D4.判断下列句子是哪种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提示:注意常见的文言句式。
参考答案:(1)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02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g) 咥.其笑矣(xì)B.桑葚.(shèn) 帷裳.(cháng)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C.罔.极(wǎng) 靡盬.(gǔ)淇水汤.汤(tāng) 隰.则有泮(xí)D.狁.(yǔn) 垝.垣(wēi)不遑.启居(huáng) 四牡骙.骙(kuí)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 .①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
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②王事靡盬C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出郭相扶将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思路解析:A 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 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
C 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 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赠送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第4课《诗经》两首记一记一、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答案:匪非不是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答案:于吁叹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答案:说脱解脱,脱身4.淇那么有岸,隰那么有泮通答案:泮畔边岸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答案:莫暮晚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通答案:尔花盛开的样子7.岂不日戒,狁孔棘通答案:棘急紧急二、一词多义1.将①将.子无怒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④项燕为楚将.,数有功(《陈涉世家》)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答案:①qiāng,动词,请,愿②jiāng,动词,扶,持③jiāng,副词,将要④jiàng,名词,将领⑤jiàng,动词,率领2.乘①乘.彼垝垣②兵旱相乘.(《论积贮疏》)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答案:①动词,登上②动词,交加,连接③shènɡ ,名词,四马一车为一乘3.载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③怨声载.道④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荀子》)⑤朕在位七十载.(《史记》)答案:①动词词头,无义②动词,乘坐③动词,充满④动词,负载⑤名词,年4.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言.既遂矣④言.笑晏晏⑤听其言.而观其行答案:①动词,说②名词,预兆③助词,无实义④动词,说⑤名词,言语5.靡①靡.室劳矣②所向披靡.(《梁书》)答案:①副词,无,没有②动词,倒下6.遂①言既遂.矣②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淮南子》)③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答案:①动词,顺心,满足②形容词,通,达③副词,终于,最终7.以①秋以.为期②以.尔车来③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④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答案:①介词,把②介词,用③连词,因为④副词,通“已〞,已经辨一辨三、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品味人生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
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着成绩。
2、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3、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
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答案 D解析“疚”的意思是“痛苦”。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戎车既.驾,四牡业业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 C解析C.“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指动作已经完成。
A.“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用来。
B.“其”,都是代词,①他的,作定语;②他,作“反”的主语。
D.“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岂敢..暴矣..定居?一月三捷 B.言既遂矣,至于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莫知我哀.. D.我心伤悲答案 B解析“至于”,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就”,表顺承关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C.岂不日.戒 D.雨.雪霏霏答案 D解析D.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C.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颂”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风格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课时跟踪检测(四) 《诗经》两首(时间:40分钟满分: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解析:选C 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选C C项,爽:过错。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选C 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选B 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5.对下列叠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骙骙:形容眼睛明亮的样子B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形容诚恳的样子解析:选A A 项,“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 象弭.(mǐ) 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 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载.歌载舞(zài)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4 《诗经》两首(课时2)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岁亦莫()止载()饥载渴王事靡盬()四牡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岁亦莫止:___ 通___()②维常之华:___ 通___()③玁狁孔棘:___ 通___()④彼路斯何:___ 通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薇亦作①止②(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2)曰①归曰归,岁亦莫②止(①语助词,__________ ②同“__________”)(3)靡室靡家(__________)(4)不遑①启②居③(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5)薇亦柔止(__________)(6)心亦忧止(__________)(7)忧心烈烈(__________)(8)靡使①归聘②(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9)薇亦刚止(__________)(10)岁亦阳止(__________)(11)王事①靡盬②,不遑启处③(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同“__________”,__________)(12)忧心孔①疚②,我行不来③(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1.mù zài gǔ kuí féi mǐ2.①莫,通“暮”,傍晚;②华,通“花”,花朵;伞③棘,通“急”,紧急;④路,通“辂”,大车。
3.(1)①指薇菜冒出地面②句尾语气词(2)①没有实在意义②暮(3)无,没有(4)①无暇②跪③坐(5)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6)忧闷(7)形容忧心如焚(8)①指使、委托②问(9)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10)指阴历十月(11)①指征役②休止③启居跪,坐(12)①很②痛苦③回家1.该小节哪几章直接写了战争?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第4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垝垣./恒.信卜筮./吞噬.夙.兴夜寐/风餐露宿.B.愆.期/繁衍.咎.言/内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不遑./仓皇.桑葚./甚.至风靡.全球/萎靡.不振D.象弭./弥.补腓.骨/绯.红载.笑载言/厚德载.物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 .④①②③⑤⑥B .②④①⑥⑤③C .①⑥②⑤③④D .③④①⑤②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4课《诗经》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咥.其笑矣( ) 尔卜尔筮.( )犹可说.也( ) 自我徂.尔( )不遑.启居() 王事靡盬.()四牡骙骙.( ) 小人所腓.( )答案:xìshìtuōcúhuánɡɡǔkuíféi2.辨形组词。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答案: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匪非不是(2)说脱脱身(3)泮畔边岸(4)莫暮年末(5)尔花盛开的样子(6)棘急紧急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世外桃园既来之,则安之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剑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C.行道迟迟迟迟:很晚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3.下列加点的“以”字不能作介词理解的一项是( )A.秋以为期B.以望复关C.以尔车来D.以我贿迁4.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5.下列对《采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第五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
B.这首诗中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更有抒情,把出征的原因、战争的进程、自己内心的痛苦交代得清清楚楚。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艰苦情况。
诗歌表达了战士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愆:拖延B.以我贿.迁贿:财物C.渐.车帷裳渐:逐步D.夙兴.夜寐兴:起身【解析】C项“渐”,动词,溅湿,浸湿。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暴矣..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
B项“其”,①②都是代词,他。
C项“至于”,①动词,到达;②就,表承接。
D项“之”,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狁之故遑:恐慌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战车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捷:胜利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解析】A项“遑”的意思是“闲暇”。
【答案】 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①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②夫晋,何厌之.有C.①君子所依,小人所.腓②取武阳所.持图D.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吾属今为之虏矣.【解析】A项“止”,①句尾语气词;②动词,阻止。
B项“之”,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所”,意思相同,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项“矣”,①表陈述语气;②表感叹语气。
【答案】 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靡.室靡家,狁之故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B.①忧心烈烈,载.饥载渴②既见复关,载.笑载言C.①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①戎车既.驾,四牡业业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靡”,都是“没有”的意思。
B项“载”,都是动词词头,没有实在意义。
C项“行”:①从军远行;②品行,德行。
D项“既”,都表示“已经”的意思。
【答案】 C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王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解析】C项,“搔首踟蹰”指心绪麻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
与句意不符。
【答案】 C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答案】 D8.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__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
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贰其行(2)淇则有岸总角之宴(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9.《诗经》常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文学常识中的“诗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这三种诗歌类型以及“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方法。
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例如长达1745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除了开头两句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通篇全用“赋”,而叙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覆覆,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
【答案】赋10.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解析】《诗经》常见的表现技法就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本诗中为了表现妇女们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分析原诗可以发现,该诗主要是通过变换动词来表现这种欢快场景的。
【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1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加以描述。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考查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引发考生合理想象,描述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阳光明媚的春日,平原旷野之上,三三五五的农家女子,沐着和煦的清风,一边欢欢喜喜地采襭着嫩绿的车前草,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谣,余音袅袅,忽断忽续,那是怎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2.《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解析】这首诗三章,每章第一句都是反问语句,由这句引出两个“与子……”句,使整章充满气势,给人以鼓励,让人思考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答案】意在引发士兵思考,面对强敌侵扰,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战斗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然后作答,表现出了士兵的亲密无间,团结友爱。
13.“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解析】《诗经》常用重章复唱的手法,增加抒情性;每章中只替换个别字词,扩充诗歌的内容。
要紧扣“同仇”“偕作”“偕行”分析是怎样一步步加深其情感的。
【答案】每章最后一句,只更改个别字词,但内容上却有递进关系,充分表现了士兵们从同仇敌忾的激情到彼此招呼行动起来到大家一起出发上战场的慷慨激昂的斗志。
14.“无衣”本应怨恨,但这首诗却无怨恨之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这首诗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
【答案】表达了秦国战士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清平乐张炎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
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
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
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
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5.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
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
(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
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
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
表达交流17.将下段文字中加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答时应把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并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8.下面是有关地下水污染的图片,请用一段话表述图中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允许出现数字,不得超过95个字。
【解析】从图片来看,主要讲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表述的时候要注意大类和小类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表述全面而重点突出。
如先谈三大类,再谈每类中的具体污染来源。
【答案】地下水污染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来自矿渣废液渗漏、工业废水排放和石油煤炭开采污染;农业污染来自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渗透;生活污染来自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填埋渗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