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14导学案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14导学案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14导学案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14导学案

课题:1 温度和温度计

课题:2 测量水的温度

课题:3 水结冰了

课题:4 冰融化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1电与我们-导学案-人教版(2017)

电与我们 【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家用电器有哪些; 2.了解电的知识; 3.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 4.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方法; 2.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我的小调查 (1)我会填 地点电器名称 家里 学校 超市 路上 我的感受: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2)调查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说一说电的用途。 二、分组讨论 1.要是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

3.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如何预防雷电对我们造成伤害? [小结]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可以躲在棵树下避雨,容易遭到雷击。不能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不能好奇触摸开关、插座;绝对不可以用湿布去擦电器、开关、插座;修理电器时应该先切断电源。 三、知识拓展: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小结]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棒、竹杆等绝缘物把伤员拔开,脱离电源;如伤员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越早越好。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通过调查身边的电器,了解电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通过探讨,掌握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和预防雷电的方法。 【精炼反馈】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电线上晾衣服 B.在雨中打电话 C.按开关时保持手部干燥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雷雨天气时,在户外要远离孤零零的高大树木。() (2)路边的电线都做过绝缘处理,所以在附近放风筝也没关系。()(3)雷雨天气时我们要路边的高压电塔、变电所,但晴天的时候它们很安全,只要注意安全我们就可以攀爬。()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教学内容: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2、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 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德育目标: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1、认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2、认识沉浮现象 3、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教学准备: 1、实验用材料。 2、演示用图片、课件。 课时分配: 1、认识固体:一课时 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时 3、认识液体:一课时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一课时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 第一课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2、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德育目标: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教学准备: 1.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果汁、面粉、水、牙膏等固体液体。 2.四种固体材料、记录表。 3.米、各种豆子、花生等。 4.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或量筒)。 5.筛子、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准备: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水、果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2分) 1、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 2、太阳高度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太阳高度越低,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 3、一般情况下,月亮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面积的( )。 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 ),保证动植物呼吸的( ),和适宜生存的( )环境。 5、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① ② ③ 6、光源距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遮挡物距离光屏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 )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 3、每光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 4、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 学 号 _ _ _ _ _ _ _ _ __ _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面向着地球的一面,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6、太阳表面有时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称为“黑子”。() 7、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8、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 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 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高→低→高 B. 低→高→低C、低→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云层越厚看起来越白B、云层越厚看起来越黑 C、云的黑白与云层薄厚无关 4、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能转动 B.很大C、有生命 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月日 1、能够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________; 3、像____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________,也可以叫做______。 4、在工作时,如果没有这些机械会产生什么结果?机械名称结果起钉锤开瓶器菜刀筷子压舌板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移动重物年月日认识杠杆研究平衡尺实验要求: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平衡尺、钩码若干。实验步骤和记录: 1、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3、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4、再次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记录平衡条件摆法支点左侧支点右侧钩码数距离支点(格)钩码数距离支点(格)(1)(2)(3)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_______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斜坡的启示年月日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________。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实验要求:了解斜坡实验仪器用品:斜面、小车、测力计、字典4本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小车所用拉力的大小是: 。 2、用两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分别用 4、6、8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着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把几次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斜面坡度(书本数)2468对小车的拉力(牛)通过上面的实验,可得出斜面坡度越大对小车的拉力。 4、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用8本书分别支好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学案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案 第一单元电 2.点亮小灯泡 [一]学什么 1.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2.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二]怎样学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三]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四]重点提示 (一)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 (二)小灯泡的构造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2.猜猜小灯泡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在小灯泡中,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人,经金属架流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3.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二]让小灯泡发光 1.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下面几种连接方式,哪种能点亮小灯泡,哪种不能点亮小灯泡? 图一: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二: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直接用导线连接,小灯泡只有金属头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图三: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锌壳接触,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四: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铜帽接触,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没与电池的锌壳连接。小灯泡不亮。断路。

2.小灯泡能点亮的电路的共同点: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小灯泡中的两个连接点(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3.电流的路径 电路中的电流总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小灯泡的灯丝,流回电池的负极。 4.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5.短路和断路 (1)短路:当电线的两端直接用电线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2)断路:电路中某处断开连接,没有形成一个回路。 6.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只有1.5V,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修改后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课题:1.身体的结构Array【学习目标】1. 与和谐美。(重点)2. 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 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 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训练案】(约5分钟)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导学案编号 () 课题: 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Array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2、通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难 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 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我们在活动时,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运动呢? 【探究二】:自在拿哑铃的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肌肉参与了活 动?并记录下来。 【检测案】(10分钟)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训练案】(约5分钟) 课后思考题: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的作用相似?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单元备课 电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能量来源。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经常用到电,但电对他们来说仍存在着许多的奥秘。本单元教学内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主要落实下列目标: 1.科学探究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在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本单元由《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四课组成。本单元是一个探究电的本领为主的单元,它在整体框架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它是唯一一个以电为探究中心的单元,因此在本单元学生学到的一些与电有关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后面一些教学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对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学生的探究欲望很高,探究空间很大。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从拆手电筒开始展开探究。《灯泡亮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是对电路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初步了解电路中的两种基本组成方式——串联与并联。《谁的本领大》的学习又为《安全用电》做了相应的准备。四节课,前两课是基础,后两课是应用和深入,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有机结合为一个单元,从而为学生学习掌握与电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一) 一、判断 1.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手摸最准确。() 3.只有加热的方法才能加快水的蒸发速度。() 4.读温度计时,视线需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5.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7.水的液态和气态能互相转化。() 8.露是水蒸气。() 9.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10.水的形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选择 11.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 ) A. 俯视 B. 平视 C. 仰 视 D. 斜视 12.水的状态变化与( )有关。 A. 温度 B. 气候 C. 热 量 D. 环境 13.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

A. 棒冰周围的水蒸气 B. 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C. 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 14.进行融化冰块比赛时,每组都取一块大小相同的冰的原因是( )。 A. 冰块不够 B. 保证比赛公平 C. 要节约用冰 15.在温度为( )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 A. -1摄氏度 B. 0摄氏度 C. 4摄氏度 16.冰块放在实验室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室内温度高 B. 冰块比较小 C. 桌子产生了热 17.把固体的冰块放到水中时,将出现的现象是( )。 A. 冰块会慢慢沉淀下去 B. 冰块会浮在水面 C. 冰块一边融化一边下沉 D. 冰块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18.水变成冰的过程叫( ),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叫( )。 A. 蒸发 B. 凝固 C. 凝结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B.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20.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阿尔伯特 D.伽利略 三、填空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习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准备 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设问导读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导学过程汇报点评: 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拓展延伸: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fb16716850.html,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是否空心等 导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流程】 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 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3 、简单电路 【学习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 温故互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 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仰望天空-导学案-教科版(2017)

仰望天空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 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难点】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太阳是一颗______,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______不同。 3.如图所示,太阳的表面有______,月亮的表面有______。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恒星。() 2.月亮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3.月亮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 4.太阳和月亮都是球体,但表面各不相同。() 5.太阳黑子通常不会成群出现。() 6.月亮上的环形山又叫月坑。()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关于太阳和月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会发光,月亮不会发光 B.月亮有盈亏现象,太阳没有 C.太阳离我们近,所以看上去总是圆圆的。 2.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 A.柱状图 B.折线图 C.维恩图 3.太阳表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这是因为太阳表面某些区域()A.温度较低 B.温度较高 C.较黑 4.月球直径是太阳的1/400倍,但是看上去却大小相似,这是因为() A.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B.月球和太阳的亮度差不多 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 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大小与月球差不多,因为平时看上去两者差不多大小 B.太阳表层的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C.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中午温度最高 6.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高达150℃以上,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大气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科学概念: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温度计的构造: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4.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5.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5℃读作:5摄氏度写作:5℃ 0℃读作:0摄氏度写作:0℃ -11℃读作:零下11摄氏度写作:-11℃ 6.比较温度的高低:(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23℃高于 18℃ -23℃低于 -18℃ 7.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9.测量水温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人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0.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1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1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3.冰的特点: 有固定形状,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有重量,能占据空间 14.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计,体温计的刻度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为10小格,所以测量温度更加精确。 记住一些温度数值:水沸腾的温度 100℃水结冰的温度0℃ 人体的正常体温 37℃ 15.水和冰的比较:第一课件网

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5硕果累累大象版

硕果累累 【学习目标】 1.坚持观察、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究植物的果实、种子的结构以及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2.用各阶段照片、简笔画、记录表来描述黄瓜的一生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3.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等实例。 4.学会搜集证据,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 探究植物果实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及植物一生的生命过程。 【学习难点】 学会搜集证据,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植物果实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及植物一生的生命过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黄瓜的一生经历了从________萌发成幼苗,再到_______、结出_______和_______的过程。 (二)问题银行存折

方式来描述)。 (二)理解与应用。 1.黄瓜果实是什么样子的?

2.收集资料说一说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 3.成熟的黄瓜里藏着种子。估算一个成熟的黄瓜里有多少粒种子,我们种下的一粒种子又能长出多少粒种子。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植物种子的形态起了很大作用,动物也帮了大忙。黄瓜的一生经历了从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蒲公英和柳树都是通过风来传播种子的。() 2.苍耳是依靠水来传播种子的。()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植物中,会借助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苍耳 B.蒲公英 C.油菜 2.下列植物中,会借助风来传播种子的是()。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册 《将相和》导学案 第二课时 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小学蒲小梅 教学目标: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 1、第一个故事是什么?板书(完璧归赵) 按2、仔细、快速地读第一个小故事,找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六个

要素,出示(课件) 3、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4、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5、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用○圈出来。 (捧、退、靠、举、撞等) 6、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通常用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测量。它是根据物体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由、、构成。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 4、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越大;水温,温度下降得;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 。 5、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从 变成。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 6、当环境温度,冰开始融化成水。从变成。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直到完全融化成水。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所以冰块会水面上。 8、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由于水蒸气的微粒,所以我们无法看见。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 9、在探究水结冰的活动中,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 10、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的液柱上升,所以我们在靠近温度计读数时,要尽量呼吸。 11、空气中充满了。 12、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有关。能加快水的蒸发 13、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14、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15、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用来测量人身体的温度。它是由英国医生发明的,可以精确测量人体温度的变化,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且离开人体,可以从容地读出温度。 16、我们一般在一天的,能看到雾和露珠。 17、霜和雪一般出现在季。 18、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历经五年多的研究,用水银代替酒精,制成了华氏温度计。1742年瑞典科学家对华氏温度计作了改进,制成了摄氏温度计。 二、判断 1、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 2、水温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1摄氏 度。 () 3、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 4、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 5、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学习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5、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学习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 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 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 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 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 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 “月球卡”。)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 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4、(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 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3、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 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 的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点解释静电现象学习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细线、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导学过程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导学反思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点亮小灯泡 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概念。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学习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学习准备导线小灯泡电池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互查;1、什么是静电现象。2、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 合作探究 1、小灯泡的构造 1)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2)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3)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