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气扩散中最大浓度及安全间距的估算

毒气扩散中最大浓度及安全间距的估算

毒气扩散中最大浓度及安全间距的估算
毒气扩散中最大浓度及安全间距的估算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大气污染课后答案-4章

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1 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设有效源高为H ,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 ,峭壁对烟流扩散起全反射作用。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当吹北风时,这一模式又变成何种形式? 解: 吹南风时以风向为x 轴,y 轴指向峭壁,原点为点源在地面上的投影。若不存在峭壁,则有 ]}2)(exp[]2)(){exp[2exp(2),,,(2 2 2222' z z y z y H z H z y u Q H z y x σσσσσπρ+-+---= 现存在峭壁,可考虑ρ为实源与虚源在所关心点贡献之和。 实源]}2)(exp[]2)(){exp[2exp(22 2 22221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σσσσπρ+-+---= 虚源]}2)(exp[]2)(]{exp[2)2(exp[222 222 2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σσσσπρ+-+----= 因此]}2)(exp[]2)(){exp[2exp(22 2 22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σσσσπρ+-+---=+ ]}2)(exp[]2)(]{exp[2)2(exp[22 2 222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σσσσπ+-+---- =]}2)(exp[]2)(]}{exp[2)2(exp[)2{exp(22 2 222222z z y y z y H z H z y L y u Q σσσσσσπ+-+----+- 刮北风时,坐标系建立不变,则结果仍为上式。 4.2 某发电厂烟囱高度120m ,内径5m ,排放速度13.5m/s ,烟气温度为418K 。大气温度288K ,大气为中性层结,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4m/s 。试用霍兰德、布里格斯(x<=10H s )、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解: 霍兰德公式 m D T T T u D v H s a s s 16.96)5418 288 4187.25.1(455.13)7 .25.1(=?-?+?=-+= ?。 布里格斯公式 kW kW D v T T T Q s s a s H 210002952155.1341828841810 6.9 7.2106.97.22 3 23>=??-??=-??= --且x<=10Hs 。此时 3/23/213/11 3 /23/180.2429521362.0362.0x x u x Q H H =??==?--。

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几个处理方法31模板

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几个处理方法31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几个处理方法;防火间距是相邻建筑之间能有效阻止火灾蔓延的距离;一、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共四级,其中一;二、降低厂房、仓库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对于厂房、仓库等建筑,其火灾危险性共分为甲、乙、;按规定减少2m;单层、多层戊类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三、成组布置建筑物;当建筑物数量较多,功能类似,布置较为集中时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几个处理方法 防火间距是相邻建筑之间能有效阻止火灾蔓延的距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关于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是工程建筑国家标准的强制性条文,也是公安消防机构在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中对其审查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土地利用越趋紧张,相邻两座多层民用建筑或厂房之间,若保留规范中一般规定的6米、10米防火间距,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不符合现实的要求,如何使其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又能减少间距、节约土地,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机构执法为民的服务要求,综观各单行建筑防火规范,都有关于防火间距的减少措施,笔者依据规范规定,概括整理出如下措施:

一、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共四级,其中一级防火性能最高,四级最低。耐火等级不同,规定的防火间距也不同,如《建规》3。3。1条规定,三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14米,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0米;对于民用建筑也是同理,如《建规》5。2。1条。所以,对于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可以通过提高其耐火等级达到减少防火间距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业区内的厂房,建设单位为减少建设成本,采用人字架木屋顶,耐火等级三级,很容易造成防火间距不足。由此可见,在图纸审查中对此类问题可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其不采用木屋架,改用不燃材料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屋顶以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减少间距。 二、降低厂房、仓库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 对于厂房、仓库等建筑,其火灾危险性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火灾危险性依次降低,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须满足《建规》第3。3。1条、第4。3。1条规定,如一、二级厂房、仓库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但同时规定,火灾危险性最低的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

吊具安全操作规程

吊具安全操作规程 1,宗旨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 2,范围区域内作用的吊链、吊带和和吊钩检查。 3,程序 3.1吊具的维护与保养使用的吊具要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和保养。链条使用后应做清洁工作,干燥后涂防锈油,并将其放置在专用支架上,不得放在地面上。吊具一般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吊带应尽量悬挂存放,要防止和腐蚀物接触。 3.2吊具的使用 3.2.1新吊钩的使用 1)吊钩负荷试验: 对新投入使用的吊钩应做负荷试验,以额定载荷的l.25倍作为试验载荷(可与起重机动静负荷试验同时进行),试验时间不应少于10min。当负荷卸去后,吊钩上不得有裂纹、断裂和永久变形,如有则应报废。国际标准规定,在挂上和撤掉试验载荷后,吊钩的开口度在没有任何显著的缺陷和变形下,不应超过0.25%。 2)表面检查:通过目测、触摸检查吊钩的表面状况。吊钩表面应该光洁、无毛刺、无锐角,不得有裂纹、折叠、过烧等缺陷,吊钩缺陷不得补焊。 3.2.2吊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1)链条不允许错扭、打结,相邻链环活动应灵活;

2)注意吊具、吊环与吊钩受力角度与位置; 3)捆绑吊装注意棱角,棱角处要采取措施;放置时,物体下面要用垫木,以防损伤吊具; 4)严禁随意缩短或加长吊具; 5)严格按照厂家所提供的说明,在额定载荷范围内使用,严禁超载使用; 6)起重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挂牢,吊重时严禁人员在吊重物下工作或行走; 7)起吊货物时升、降、停要缓慢平稳,注意被吊物重心平衡,严禁使用冲击力,并不得长时间将重物悬挂在吊具上; 8)因为链条的极限工作载荷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不同(随温度升高,强度等级逐步下降),所以链条在400度以上工作环境中应慎重使用; 9)链条之间禁止采用非正规连接件连接; 10)不要强行从重物下拉出吊具,或让重物在吊具上滚动; 山东锦丽雅石英石制造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6日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1 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设有效源高为H ,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 ,峭壁对烟流扩散起全反射作用。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当吹北风时,这一模式又变成何种形式? 解: 吹南风时以风向为x 轴,y 轴指向峭壁,原点为点源在地面上的投影。若不存在峭壁,则有 ]}2)(exp[]2)(){exp[2exp(2),,,(22 22 22' z z y z y H z H z y u Q H z y x σ σ σ σ σπρ+- +-- - = 现存在峭壁,可考虑ρ为实源与虚源在所关心点贡献之和。 实源]}2)(exp[]2)(){exp[2exp(222 22 221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 σ σ σ σπρ+- +-- - = 虚源]}2)(exp[]2)(]{exp[2)2(exp[222 22 22 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 σ σσσπρ+- +-- -- = 因此]}2)(exp[]2)(){exp[2exp(222 22 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 σ σ σ σπρ+- +-- - =+ ]}2)(exp[]2)(]{exp[2)2(exp[222 22 22 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 σ σ σ σπ+- +-- -- = ]}2)(exp[]2)(]}{exp[2)2(exp[)2{exp(222 22 22 22z z y y z y H z H z y L y u Q σ σ σ σ σ σπ+- +-- -- +- 刮北风时,坐标系建立不变,则结果仍为上式。 4.2 某发电厂烟囱高度120m ,内径5m ,排放速度13.5m/s ,烟气温度为418K 。大气温度288K ,大气为中性层结,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4m/s 。试用霍兰德、布里格斯(x<=10H s )、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解: 霍兰德公式 m D T T T u D v H s a s s 16.96)5418 2884187.25.1(4 5 5.13)7 .25.1(=?-? +?= -+= ?。 布里格斯公式 kW kW D v T T T Q s s a s H 210002952155.13418 28841810 6.9 7.210 6.9 7.22 3 2 3 >=??-? ?= -? ?= --且x<=10Hs 。此时 3 /23 /21 3 /11 3 /23 /180.24 29521 362.0362.0x x u x Q H H =??==?--。

起重机吊索具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起重指挥司索 一、起重指挥、司索的定义 直接从事指挥起重机械将物体进行起重、吊运全过程的作业称为起重指挥。起重指挥是起重作业的具体组织者。凡在起重指挥的组织下参加起重作业,直接将物体绑扎、挂钩、牵引等,完成起重、吊运全过程的作业称为起重司索。 二、起重作业的特点 1.起重作业的协作性 起重作业是一个多人协同的作业,它一般包括拟定起重方案、绑扎、起升、吊运、就位、校正、固定等工艺流程,要有指挥、司机、司索、安装等人员协同作业,因此要有完整的施工方案、明确的联络信号、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严密的组织纪律才能保证安全施工。 2.起重作业的技术性 科学的施工方案,高超的绑扎技巧都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怎样保证施工安全,怎样使物体在吊运中保持平稳,怎样使物体绑扎牢固,怎样保证物件在吊运过程中不被损坏等,无不是技术和智慧的结晶。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中规定,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注重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起重作业的繁重性 起重作业的对象一般都是十分笨重的物体,流动、野外露天作业较多,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劳动强度大,因此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胜任起重作业工作。用人单位要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尽最大努力为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4.起重作业的危险性 起重作业是属于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物体的坠落,物体的打击、碰撞、倒塌、爆炸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因此必须提高起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得违章作业,不准盲目施工。要提高起重作业人员的安技素质,加强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消除不安全的隐患。 司索工安全操作要求 司索工主要从事地面工作,例如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多数情况还担任指挥任务。司索工的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其操作工序要求如下。 ①准备吊具。对吊物的重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20%来选择吊具,每次吊装都要对吊具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如果是旧吊索应根据情况降级使用,绝不可侥幸超载或使用已报废的吊具。 ②捆绑吊物。对吊物进行必要的归类、清理和检查,吊物不能被其他物体挤压,被埋或被冻的物体要完全挖出。切断与周围管、线的一切联系,防止造成超载;清除吊物表面或空腔内的杂物,将可移动的零件锁紧或捆牢,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物品不经特殊捆绑不得混吊,防止坠落伤人;吊物捆扎部位的毛刺要打磨平滑,尖棱利角应加垫物,防止起吊吃力后损坏吊索;表面光滑的吊物应采取措施来防止起吊后吊索滑动或吊物滑脱;吊运大而重的物体应加诱导绳,诱导绳长应能使司索工既可握住绳头,同时又能避开吊物正下方,以便发生意外

厂房防火间距的规定

厂房防火间距的规定 1、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 2、单层或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其与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执行。 3、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必须相邻建造时,应符合本表注2、3的规定。 4、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5、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不燃烧体,当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6、甲、乙类厂房(仓库)不应与本规范第条规定外的其他建筑贴邻建造。 7、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8、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9、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10、当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符合本表注2、3的规定。 11、当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其防火间距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当较高一面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不设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保护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演示教学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一、重要规定: (一)穿著规定: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2.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 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4. 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著鞋子。 5. 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二)饮食规定: 1. 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 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三)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 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 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 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 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 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 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 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1. 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2. 请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药品使用后之废(液)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应例入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四)用电安全相关规定: 1.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2. 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3. 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4. 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 5. 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 6. 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做对已有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在

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一般规定条文

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一般规定条文 厂房——厂房 甲类厂房——甲类厂房: 12米; 甲类厂房——乙、丙、丁、戊类厂房(库房): 12米; 乙类厂房——乙、丙、丁、戊类厂房(库房): 10米; 丙、丁类厂房——乙、丙、丁、戊类厂房(库房):10米; 厂房——普通民用建筑、明火点甲、乙类厂房——民用建筑: 25米; 丙、丁类厂房——民用建筑: 10米; 戊类厂房——民用建筑: 6米; 高层厂房(檐口高度≥24米)——民用建筑: 13米; 甲类厂房——明火点或室外散发火花点: 30米; ★注:①明火点包括室内、外的,而散发火花点仅指室外的。 ②锅炉的炉膛或炉门属明火点,但不应把整栋锅炉房建筑看作明火点。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锅炉房为丁类; ③甲类生产场所不得建高层厂房。 ★注:①使用室内干式变压器的变配电房可视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 厂房——道路(车行道路路边)甲类厂房——厂外道路: 15米; 甲类厂房——厂内主要道路: 10米;

甲类厂房——厂内次要道路: 5米; 其它厂房——道路:无规定; 库房——厂房(库房) 甲类库房——甲类库房: 20米; 甲类库房(储量≤10吨)——甲类等其它厂房(库房): 12米; 甲类库房(储量>10吨)——甲类等其它厂房(库房): 15米; 甲类库房——高层库房: 13米; 其它类别库房——其它类别类厂房(库房): 10米; 高层库房——高层库房: 13米; 库房——普通民用建筑、明火点甲类库房(储量≤10吨)——民用建筑: 25米; 甲类库房(储量>10吨)——民用建筑: 30米; 甲类库房(储量≤10吨)——明火或室外散发火花点:25米; 甲类库房(储量>10吨)——明火或室外散发火花点:30米; 乙类库房——民用建筑: 25米; 丙、丁类库房——民用建筑: 10米; 戊类库房——民用建筑: 6米; 库房——道路(车行道路路边)甲类库房——厂外道路: 20米; 甲类库房——厂内主要道路: 10米;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01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正式 样本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员工在使用吊链前,必须认真检查链环有无 变形、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是否卡链,自锁装置安全可 靠发现存在缺陷或隐患时严禁使用。 2、链环及吊钩无扭曲、腐蚀、积垢、焊接、裂 纹,链环之间以及链环与吊钩连接处磨损后直径不得 低于原直径的80%。 3、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不得焊接、钻孔、 无裂纹、折叠等,断面磨损不得超过原装置的 10%。 4、根据物体的重量选用适当的吊链,使用3吨 以上的吊链必须用直径为10mm以上的钢丝绳套,

使用5吨以上的倒链必须用直径为15.5mm以上的钢丝绳套,不许超负荷吊装使用吊链,不许起吊固定或掩埋不明的物体。 5、使用拉链发生卡滞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增加人数强拉猛拽。 6、链环发生塑性变形的伸长不得达到原长度的5%. 7、严禁将有电缆通过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的承重点,不得在钢梁、设备及楼板上焊接承重吊环,连接吊钩与工件的索具必须绑扎牢固。 8、使用时严禁敲打、抛掷和超载使用,应轻拿轻放,使用后应将其拭擦干净,放置在干燥、洁净处,并悬挂起来。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

编号:SY-AQ-0656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 Safety precautions for chain hoist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员工在使用吊链前,必须认真检查链环有无变形、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是否卡链,自锁装置安全可靠发现存在缺陷或隐患时严禁使用。 2、链环及吊钩无扭曲、腐蚀、积垢、焊接、裂纹,链环之间以及链环与吊钩连接处磨损后直径不得低于原直径的80%。 3、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不得焊接、钻孔、无裂纹、折叠等,断面磨损不得超过原装置的10%。 4、根据物体的重量选用适当的吊链,使用3吨以上的吊链必须用直径为10mm以上的钢丝绳套,使用5吨以上的倒链必须用直径为15.5mm以上的钢丝绳套,不许超负荷吊装使用吊链,不许起吊固定或掩埋不明的物体。 5、使用拉链发生卡滞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增加人数强拉猛拽。 6、链环发生塑性变形的伸长不得达到原长度的5%. 7、严禁将有电缆通过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的承重点,不得在钢

梁、设备及楼板上焊接承重吊环,连接吊钩与工件的索具必须绑扎牢固。 8、使用时严禁敲打、抛掷和超载使用,应轻拿轻放,使用后应将其拭擦干净,放置在干燥、洁净处,并悬挂起来。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一、安全设施设计和消防设计常用规范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新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建设部已于2009年1月16日发布,实施日期2009年7月1日);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在设计中最常用到的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规范作些探讨。 二、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 (1)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注: ①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②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2)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 详见该规范表 主要的几项如下: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之间30m(石油化工装置)/25m(炼油装置);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全厂性重要设施35m;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30m; 甲B、乙类固定顶地上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50~25m(储罐容积>5000m3 ~ ≤500m3或卧式罐); 浮顶或丙类固定顶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5~20m(储罐容积>5000m3 ~ ≤500 m3或卧式罐); 液化烃储罐(全压力式)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40m(储罐容积>1000m3 ~ ≤100 m3); 液化烃储罐(全冷冻式储存)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m; 可燃气体储罐>1000m3至50000m3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25m; 甲类物品库(棚)或堆场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0m; 铁路走行线(中心线)、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路西边)与甲类工艺装置距离15m;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90m; 厂围墙(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10m。 注:当一个装置的成品直接进入另一个装置时,两个装置的防火间距可减少,但不应小于15m,丙类之间不应小于10m。联合装置(必要条件是“同开同停”,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同一个装置,其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表4.2.1规定执行。 在表4.2.1中,各项防火间距是比较小的,但仅适用于装置内部的相关设施。 例如: 明火设备距甲A类工艺设备或其房间、装置储罐22.5m,距甲B、乙A 15m; 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生活间距甲A类(装置储罐)22.5m,甲B、乙A类15m,距甲A、甲B、乙A(工艺设备或其房间)15m; 其它工艺设备或其房间(甲A、甲B、乙A)距装置储罐9m。 注:装置储罐总容积;液化烃罐不大于100m3、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罐不大于1000m3时。 ·对于装置储罐除以上一种情况外,还有二种情况:

吊具操作规程

武汉天仕达电气有限公司 吊具安全操作规程 1,宗旨 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 2,范围 区域内作用的吊链、吊带和和吊钩检查。 3,程序 3.1吊具的维护与保养 使用的吊具要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和保养。链条使用后应做清洁工作,干燥后涂防锈油,并将其放置在专用支架上,不得放在地面上。吊具一般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吊带应尽量悬挂存放,要防止和腐蚀物接触。 3.2吊具的使用 3.2.1新吊钩的使用 1)吊钩负荷试验: 对新投入使用的吊钩应做负荷试验,以额定载荷的l.25倍作为试验载荷(可与起重机动静负荷试验同时进行),试验时间不应少于10 min。当负荷卸去后,吊钩上不得有裂纹、断裂和永久变形,如有则应报废。国际标准规定,在挂上和撤掉试验载荷后,吊钩的开口度在没有任何显著的缺陷和变形下,不应超过0.25%。 2)表面检查:通过目测、触摸检查吊钩的表面状况。吊钩表面应该光洁、无毛刺、无锐角,不得有裂纹、折叠、过烧等缺陷,吊钩缺陷不得补焊。 3.2.2吊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1)链条不允许错扭、打结,相邻链环活动应灵活; 2)注意吊具、吊环与吊钩受力角度与位置; 3)捆绑吊装注意棱角,棱角处要采取措施;放置时,物体下面要用垫木,以防损伤吊具; 4)严禁随意缩短或加长吊具; 5)严格按照厂家所提供的说明,在额定载荷范围内使用,严禁超载使用; 6)起重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挂牢,吊重时严禁人员在吊重物下工作或行走; 7)起吊货物时升、降、停要缓慢平稳,注意被吊物重心平衡,严禁使用冲击力,并不得长时间将重物悬挂在吊具上; 8)因为链条的极限工作载荷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不同(随温度升高,强度等级逐步下降),所以链条在400度以上工作环境中应慎重使用; 9)链条之间禁止采用非正规连接件连接; 10)不要强行从重物下拉出吊具,或让重物在吊具上滚动;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员工在使用吊链前,必须认真检查链环有无变形、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是否卡链,自锁装置安全可靠发现存在缺陷或隐患时严禁使用。 2、链环及吊钩无扭曲、腐蚀、积垢、焊接、裂纹,链环之间以及链环与吊钩连接处磨损后直径不得低于原直径的80%。 3、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不得焊接、钻孔、无裂纹、折叠等,断面磨损不得超过原装置的10%。 4、根据物体的重量选用适当的吊链,使用3吨以上的吊链必须用直径为10mm以上的钢丝绳套,使用5吨以上的倒链必须用直径为15.5mm以上的钢丝绳套,不许超负荷吊装使用吊链,不许起吊固定或掩埋不明的物体。 5、使用拉链发生卡滞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增加人数强拉猛拽。 6、链环发生塑性变形的伸长不得达到原长度的5%. 7、严禁将有电缆通过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的承重点,不得在钢梁、设备及楼板上焊接承重吊环,连接吊钩与工件的索具必须绑扎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防火间距

3.4 厂房的防火间距 3.4.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表3.4.1的规定。 表3.4.1 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m) 缘算起;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0m。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其与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0m。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 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0m。必须相邻建造时,应符合本表注3、4的规定; 3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 4.0 m。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不燃烧体,当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小于等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4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7.5.3 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0m ;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 火间距不应小于4.0m; 5变压器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6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3.4.2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 小于30.0m,与架空电力线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11.2.1条的规定,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 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3.4.3的规定,但甲类厂房 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其间距可不受表 3.4.3规定的限制。 表3.4.3 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注:厂房与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距道路最近一侧路边的最小距离计算。 3.4.4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煤和焦炭场除外)的防火

起重机吊索具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一、起重指挥、司索的定义 直接从事指挥起重机械将物体进行起重、吊运全过程的作业称为起重指挥。起重指挥是起重作业的具体组织者。凡在起重指挥的组织下参加起重作业,直接将物体绑扎、挂钩、牵引等,完成起重、吊运全过程的作业称为起重司索。 二、起重作业的特点 1.起重作业的协作性 起重作业是一个多人协同的作业,它一般包括拟定起重方案、绑扎、起升、吊运、就位、校正、固定等工艺流程,要有指挥、司机、司索、安装等人员协同作业,因此要有完整的施工方案、明确的联络信号、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严密的组织纪律才能保证安全施工。 2.起重作业的技术性 科学的施工方案,高超的绑扎技巧都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怎样保证施工安全,怎样使物体在吊运中保持平稳,怎样使物体绑扎牢固,怎样保证物件在吊运过程中不被损坏等,无不是技术和智慧的结晶。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中规定,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注重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起重作业的繁重性 起重作业的对象一般都是十分笨重的物体,流动、野外露天作业较多,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劳动强度大,因此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胜任起重作业工作。用人单位要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尽最大努力为起重指挥、司索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4.起重作业的危险性 起重作业是属于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物体的坠落,物体的打击、碰撞、倒塌、爆炸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因此必须提高起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得违章作业,不准盲目施工。要提高起重作业人员的安技素质,加强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消除不安全的隐患。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概论

3 解:1) (g/m 3N ) 1.50 10 4 154 22.4 10 1.031g/m N 1.1干结空气中 2、O 2、Ar 和C0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 故n N2=0.781mol, n °2=0.209mol .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 。质量百分数为 0.781 28.01 100% 75.51%,02% 0.209 32.00 100% 23.08% ; 28.97 1 28.97 1 1.2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 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 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 0.15mg/m 3,NO2 : 0.12mg/m 3,CO :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 1m 3干空气计算,其 1 103 摩尔数为1 -------- 44.643mol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22.4 SO 2 : 0.15 10 3 0.12 10 3 0.052ppm , NO 2: 0.058ppm 64 44.643 46 44.643 CO : 3 4.00 10 3 —a 3.20 ppm 。 28 44.643 1.3 CC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 1.50X 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 10m 3N 、/s ,试确定:1) 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 (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Ar% 0.00934 39.94 28.97 1 1.29%,CO 2% 0.00033 44.01 28.97 1 0.05%。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吊链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员工在使用吊链前,必须认真检查链环有无变形、 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是否卡链,自锁装置安全可靠发现存在 缺陷或隐患时严禁使用。 2、链环及吊钩无扭曲、腐蚀、积垢、焊接、裂纹,链 环之间以及链环与吊钩连接处磨损后直径不得低于原直径 的80%。 3、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不得焊接、钻孔、无裂 纹、折叠等,断面磨损不得超过原装置的10%。 4、根据物体的重量选用适当的吊链,使用3吨以上的 吊链必须用直径为10mm以上的钢丝绳套,使用5吨以上 的倒链必须用直径为15.5mm以上的钢丝绳套,不许超负 荷吊装使用吊链,不许起吊固定或掩埋不明的物体。

5、使用拉链发生卡滞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增加人数强拉猛拽。 6、链环发生塑性变形的伸长不得达到原长度的5%. 7、严禁将有电缆通过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的承重点,不得在钢梁、设备及楼板上焊接承重吊环,连接吊钩与工件的索具必须绑扎牢固。 8、使用时严禁敲打、抛掷和超载使用,应轻拿轻放,使用后应将其拭擦干净,放置在干燥、洁净处,并悬挂起来。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