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身边物品小改进

设计:刘艳侠

教学三维目标:

1、利用教师自己和学生身边的发明作品的演示。

2、让学生体会小发明不神奇,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重点:了解发明创造的两种方法

教法:讨论法

难点:学会观察并发现身边物品的缺点

学法:合作探究

关键:展开想象对未来做出美好的憧憬

教学过程:

一、实例激趣,引出发明的基本方法

1.老师早就耳闻,我们小学是个讲礼仪的的学校,学生个个都全才。看谁掌握的知识多?请同学说发明者。

2.你们发明过东西吗?搞发明难吗?

3世界上任何物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当我们对物品的这些缺点进行改进,使这些物品在使用起来更称心、更顺手、更方便,这种发明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缺点改进法”。

其实很多发明就是对生活用品的小改造,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对生活用品小改进》这一课。

二、总结规律,探索方法

(观察图片)

1.刚才看了这些图片,谁说一说要想改进物品的缺点,进行小发明,最关键的是什么?

2.首先找出物品的缺点,下一步应该是什么?

3.现在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一次性塑料杯,请你拿到手里感觉一下,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

4.现在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案

5.我们在发明时还要考虑他的实用性。还是要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做环保小卫士。

6、想一想,你身边的物品有缺点吗?

1.看谁首先能利用今天的知识找出身边物品的缺点进行改造。

2.现在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你们准备发明什么?

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同学们猜一下,他的梦想能实现吗?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他的梦想会成为现实!

三、汇报:

1.哪个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小创意?

2.刚才同学们交流的只是最初的想法,怎样才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真正的发明,还得做出实物。

四、活动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制作才能,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希望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你们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发挥好你们的创造才能,努力把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变成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宝藏。

板书设计:身边物品小改进

说一说

做一做

心灵鸡汤

设计:张淑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了解影响成功就业的心理因素。理解什么是健康的就业心理。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举办演讲比赛,使学生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教学难点:培养就业自信心。

【教学方法】

采用讲故事、案例分析、演讲、实践探究(主题班会)等教学方式。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第1课时。

学生:预习课文,用10个以内的词语给自己画像。

【说教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临考之际做此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裹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怎么就打道回府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唉,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能考中。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双保险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2、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小结、明确:求职并不总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成功就业需要选择正确途径和精彩的简历推销自已,但这些只是一部分,在求职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

二、探究新知

第一个探究活动——心态决定成败

1、设计意图:结合“导入”和案例使学生明白求职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2、案例:某五星级酒店来校招聘旅游服务专业毕业生,条件比较苛刻:必须三班倒。很多同学因此而退却。但小莉认为:自己还年轻,可以试一试。她便精心准备,果断出击,最终以良好的表现获得了此次入职机会,开始了实习。实习期间,她一直努力工作,从不抱怨,总是以真诚的微笑和良好的服务品质对待每一

个人。鉴于她的优秀表现,实习期满时酒店就送她到国外去培训。现在她已经是这家酒店的客服经理。

3、提问:小莉能够成功入职并成长为客服经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明确

(1)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乐观者能看到希望,而悲观者只能看到失望。

(2)果断出击,成功就业。职业的选择往往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我们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操作建议: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插图故事生动形象的表达观点;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该表示赞赏。

第二个探究活动——为心灵煲汤。

1、设计意图:以“啃老族”案例为突破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自述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就业心态,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就业心理。2、案例:小张,衣着新潮,发型奇异,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几份懒散。三年级开始实习时,从“校园人”一下子转为“社会人”,小张很不适应,在家里待了几个月就是不肯找工作,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迫于父母的压力,小张开始求职、面试。由于小张内心还是没有完全接受找工作的现实,所以在面试中常常表现出抗拒情绪,最后总是被用人单位拒绝,至今仍然一无所获,成为“啃老”一族。3、提问:小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有哪些?你身边有这样毕业了不工作而在家“啃老”的人吗?

4、明确:(1)克服依赖,独立自主。

(2)重视自己,肯定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树立自信,远离自卑。当所有的路都对自己封死时,自信和执着将是突破的利器。

(4)持平常心,做不凡人。

三、探究实践——为自己鼓掌

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针对自己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满怀信心地填写下面表格。

序号我要竞聘的岗位竞聘该岗位的理由。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

操作建议:以鼓励为主,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四、回顾总结

1、心态决定成败。

2、健康的就业心理

六、板书:

心灵鸡汤

心态决定成败

克服依赖,独立自主重视自己,肯定自己

树立自信,远离自卑持平常心,做不凡人

2、我让鸡蛋撞地球

设计:张玉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

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了解,积累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我们要打破常规,让鸡蛋撞地球却不破碎,你有什么好方法?

3、现场调查: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完成调查表

提出探究问题后,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再提示学生为了让我们的考虑更全面,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到网上查询或请教科学教师。于是,我让学生借助班级电脑,询问科学教师,查询资料等方式,获得了更为准确的了解,从而归纳出考虑的要点:和地球相撞的冲击力、着陆下落的速度和鸡蛋所表面所承受的力。学生在现场通过查询、采访的方式不仅获得了准确的认识,也在实践中学会了搜集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二)继续提出探究问题

1、知道了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的因素,那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来

解决“鸡蛋从高空掉下来不碎”的问题呢?

2、学生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1)怎样降低鸡蛋着陆前的速度?

(2)怎样延长鸡蛋和地球相互作用时间,减少冲击力?

(3)怎样使作用力平均分布于鸡蛋表面?

(三)小组筛选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去获取答案)

(四)课下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单

第二阶段:设计方案,初步构思

(一)交流前期研究的结果

(二)根据获得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前,教师提出了几条温馨提示:你们想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提示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根据前期获得的信息,梳理设计的核心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研究。接下来,学生开始根据他们获得的信息,尝试有效地设计实验方案了,他们在组内讨论,有争议,也有笑声,提出各种合理建议,有的还拿出“场外救援团”——爸爸设计的图纸,举出理由说服同伴采纳自己的建议。(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设计后,要求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讲解,并要接受其他小组的问题挑战,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对每一种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组合后的结构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对操作层面上的因素均要作出严密而深入的考虑。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答辩中碰撞、交锋,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辩论现场会。

(四)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五)课后收集所需实验材料

第三阶段:动手尝试、反思改进

(一)各组根据所制定的方案,动手制作“鸡蛋保护器”,将理论用于实践。

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学生忙而不乱,虽然争议场面不断,由于默契的配合,化整为零的分工,制作的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的制作还挺有创意的,选用的材料也各有特色,有些还出乎意料。有的用吸管垫底,有的用海绵、泡沫包着鸡蛋,有的用筷子搭成正方体的架子,夹在中间的是用海绵包着的鸡蛋。有的更有趣,用透明胶、绳子把鸡蛋固定在一个空饮料罐中间。总之,五花八门,创意无限。

(二)实验操作

(三)分享“成功的秘诀”,反思“失败的原因”

延伸阶段:

1、收集设计方案:广泛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鸡蛋撞地球”游戏的设计方案;通过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设计。

2、继续挑战高度,让鸡蛋从更高的地方降落。

3、布艺花

设计:伞桂江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布艺文化,增强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布艺装饰品,说说这些布艺装饰品是用什么质地的材料做的,有什么作用。

2、教师收集有关布艺方面的知识、图片等。

3、学生准备不同质地、不同材料的布,各种颜色的绣花线,以及针和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题目:

在日常生活中,漂亮的布制工艺品已经成为家居空间不可缺少的装饰品,(课件出示图片)你看胖嘟嘟的布艺靠枕、各具特色的布艺玩偶、姹紫嫣红的布艺花,多么找人喜爱啊!布艺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增添了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也要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

二、活动过程:

(一)、学生设计并制作布艺花。

1、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构思布艺花的形状。

2、根据设计的图案选择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布。

3、按照设计好的图形进行裁剪。

4、选择合适的线进行缝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教师边指导,边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二)作品展示,学生汇报、交流。

1、由组长汇报小组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方法,组员可以补充说明。

2、完成的情况是否满意,有什么不足和反思或收获。

3、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件出示,欣赏布艺花。

1、谈谈看后有什么想法,受到哪些启发?

2、你的作品将有怎样的改动?

三、完成作品:

1、小组合作制作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2、作品评比:评比出有创意有特色的布艺作品,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

四、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教师: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布艺是我国传统文化,布艺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创造美、勤于动脑动手一定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小结构大力士

设计:卢艳菊

一、活动背景

青少年的创造能力需要依托相应的活动才能培养,本课是基于六年级学生知识基础的项目设计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实际操作方法。活动从框架的搭建入手,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引导他们探索正确的思维路径,最终使学生初步感知或者掌握某些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结构的搭建,明确三角形稳定原理。

2、初步了解立体结构的组成,从夹克到立体,由平面图形知识发展到空间概念,最终进行实践应用。

3、初步了解力学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制作“报纸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对比、类比等能力。

4、通过活动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5、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团队交流、合作能力。

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制作框架大比拼

一、导入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幅图,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对,他们都是框架结构的。

3、那什么是框加结构呢?结合现在的楼房框架结构举例说明。(补充材料:目前,框架结构在建筑上应用最为普遍,它是指梁和柱以钢接或者铰接相连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

4、这些看似小巧的框架结构,在生活中却承担了很多重要的任务,大到特色建筑,小到桌椅板凳,各类框架结构的完美呈现与合理应用,都得益于科学原理的支撑。

5、你想不想亲自探究和挑战制作框架结构?二、实践探索

(一)出示任务:制作框架大比拼

用10根方便筷子和502胶搭建一个框架结构来承重,在上面放平整的木板,再在木板上逐次放置书本,放得最多的组获胜。

准备:10根方便筷子(木头的,不要竹子的)、502胶、壁纸刀、砂纸、直尺、一次性手套。

(二)活动要求:

1、先画出设计图,再根据图纸制作。

2、框架中间要留直径至少为6厘米的空间。

3、学生设计草图,在书20页画

常见的框架结构,供学生参考。

(三)学生制作

1、预设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搭建合理、接口处怎么粘牢固、上面和底面都要平整等等)

2、小组分工制作。

3、分析、解决问题: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如何解决的?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吗?学生反馈。

(四)大比拼

1、每个小组把自己制作好的框架,拿到前面来,上面放上一块平板,然后依次放上同学的书,看哪个小组的框架承重的书多。

2、评一评

3、全班交流:哪个小组的框架结构承重量大?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第二阶段设计制作承重桥梁

一、导入

实验法:两名学生将一张报纸展开,分别擢四角,两人稍微用力,报纸就碎了。这时可得出结论:报纸不结实。再通过问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热情。“既然报纸不结实,那么报纸能承重吗?”此时教师抛出活动主题:设计制作承重桥梁

二、实践探究1、出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用5张废旧报纸,设计并制作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能随一定重量的纸桥。

2、打开书21页,仔细阅读“设计、制作要求”。针对设计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设计图。三、制作桥梁

1、根据设计图,学生开始制作。

小组分工有效进行,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有序开展活动。2、注意学生活动的安全,特别是工具的使用安全。

3、分析、解决问题: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如何解决的?还有没有解决的?

四、桥梁的验收比赛环节

1、仔细阅读测试要求:书22页。

2、每个小组带好自己的承重桥梁到前面,先介绍本组作品的特点,然后比赛。

3、评选出获胜组

五、反思小结

1、你们组的结构设计是否能优化,进一步提高承重?其他各组的设计是否

对你有启发?

2、修改本组的作品。

六、思考延伸

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用报纸来制作纸凳子、纸塔、报纸屋等,快试试吧。

6、校园美容师

设计:李晓燕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4在学生的精心布置下,创造一个美丽温馨和谐的校园。

重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难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关键:

在学生的精心布置下,创造一个美丽温馨和谐的校园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活动主题

上课前,教师播放多媒体录像(教师课前录制好的)

(内容为:草坪上,小朋友乱踩小草;过道里,小朋友奔跑摔跤;厕所里,洗手后忘关水龙头……)

师:你们感觉他们的这些做法对吗?生:不对。

师:我们应怎样做?生:……总结: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秩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大家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温馨的提示语。板书课题:我是校园小小设计师

师:让你做我们学校的小小设计师,你应当做哪些事情?先想一想,然后讨论你的计划。

(学生讨论出以下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实地调查,发现哪些地方应放提示牌。第二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提示牌)

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让学生自主分成两大组。

(1)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学生违规现象及地点。

(2)校园温馨提示语集锦组:让学生搜集各种校园提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1)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学生违规现象及地点。填写《学校违规现象统计表》,还可以用照相机、录像拍摄下来。

(2)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校园温馨提示语,

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安置的地方。第二部分:设计制作校园提示牌

(一)谈话导人:

1.课前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调查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其它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根据同学们调查的情况,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学校哪些地方需要设置提示语,为什么?

2.学生自主发言。

3.小结: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后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些提示标志牌,让它时时提醒同学们的言行。

(二)活动实施:1.讨论交流:

(1)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哪些提示语设计得比较好,为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2)你觉得哪些提示语应该进行改进?在哪个地方还应该设立相应的提示语?2.设计提示语:

(1)你准备为学校的哪个地方设计提示语?

(2)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尽情地发挥。鼓励学生在进行语言设计和版面策划时,大胆想象和新。突出儿童化的特点。

(3)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制作提示牌:

(1)提出活动要求,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先设计版面。

(2)各组根据提示语内容和实际环境要求来选择材料,再动手制作。

(3)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各组作品,大家共同参观。

2.评选出优秀作品并颁奖。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根据活动情况教师做总结评价。着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能力表现以及创新精神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评价建议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你认识到校园内安置提示语的重要性了吗?

你能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吗?

你设计的提示牌起作用了吗?

活动过程中你积极投入吗?

四、活动延伸

将评选出的作品制作成标牌放置在校园相应的区域内,写上设计者的班级和姓名,观察其作用及师生的反响。然后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再创作。

7、中华传统节日

设计:王玉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日期、由来与习俗

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知道我国的民间节日一般都伴随着不同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3·懂得民间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真实和热爱生活,乐于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上网浏览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提高学习兴趣。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

2、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媒体: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水杯加水后摩擦发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秘水杯发音的欲望。

1、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一定想不到,大大小小的水杯凑在一起还能演奏乐曲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体验与探究的欲望。

2、教师现场演奏,引领学生感受水杯琴的美妙音色。并引导学生观察水杯发音的过程,引出发音原理。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音过程,初步体会发音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了解水杯琴演奏。

教师:既然同学们对水杯琴这么感兴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发音水杯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探秘发音的水杯

二、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提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

1、听了小水杯的演奏,想一想,水杯怎样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呢?你能调出高低不同的音吗?

教师指导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水杯发音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让水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学习水杯发音的方法,并探究调出高低不同的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然引入对课题的研究。

三、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提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确立子课题

1、我们刚才初步探讨了发音水杯的一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了解?(学生讨论)

2、同学们的问题还真多,我们要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对我们有帮助的,能了解一些知识,开阔我们视野的?)

3、教师请学生把想了解的问题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1)、师生共同将问题归类,确立几个子课题:怎样使水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水杯有多少种不同的发音方式等其他问题?

板书:怎样使水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水杯有多少种不同的发音方式如何让水杯发出很高的音?如何让水杯发出很低的音?(2)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3)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教学反馈: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极高,发言积极,在小组合作中,组长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引导到位,任务布置合理有序。

9、期末快乐大盘点

设计:关伟军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都参与了哪些行动,学习了哪些知识。

2、说说自己在本学期有哪些收获体会。

教学准备: 1、电脑、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

二、小脚丫俱乐部

欢迎进入小脚丫俱乐部,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

1、完成“我的色彩坊”。

2、在“我的小作坊”里,你都学会制作什么了,填一填。

3、在“我的植物园”里,说说你都哪些收获。

三、填写“我的成长记录册”。

四、老师提出希望,总结。

板书设计:

期末快乐大盘点

有哪些知识

有何收获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走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2.(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3.学生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二、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一周 2.调查内容: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及办学情况等。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相片、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 3.指导学生进行采访。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几年了,你们爱学校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活动三一一《走进校园》。大家说说学校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爱呢? (二)走近我们的校园。 1.检查调查了解的情况,导入新课 师: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向大家介绍学校哪些方面?(各小组汇报,摆出自制台标。板书:历史、设施、师资、教学、学生)。 2.介绍学校历史。 3.介绍学校规模。 ?规模宏大 ?师资雄厚 ?介绍---校长、老师事迹。 5.介绍学校设施。 ?设备先进:学校古木葱茏,绿树成荫,鲜花烂漫;教学大楼、草坪运动场、风雨操场、文化长廊交相辉映,彰显着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英语活动室、美术室、电脑房、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标准的学生食堂为广大家长带来方便。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校园“班班通”教育网络系统更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6.师小结:的确,我们学校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还很齐全呢!你们最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这门既无课程标准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学校有了自主权的同时,却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点:由教学权威转向“平等参与者”,由传授者转化为指导者、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水平、较全面的跨学科知识、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和基本的科研方法。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水平。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水平。”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其培养目标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因而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以分科教学模式实行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去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呢? 一、转变教育观点 1、由教学权威转向“平等参与者”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即使是素质很差的教师,他在学生面前也依然的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希望研究探索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八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第三阶段 1、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体验; 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一、主题活动目标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活动准备 三、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 1.查找有关名人的书籍、网站和相关的查找路径,并制作成目录,供学生查找。 2.展板、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讨论分组,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活动1: 在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更多名人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探究学习的意识。 回顾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谈感受。 讨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 指导要点: 对名人的概念有所界定,通过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名人进行分类。 活动2: 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按照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讨论分组,自成小组。 学生按照自己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分组。 小组内讨论建立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研究主题,人员分配情况,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 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间相互交流。

再修改组内研究计划。 指导要点. 制定研究计划是组员间的合作学习的热身。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了解计划应该怎样写。 小组间公开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划给与指导,并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策略、方法给与补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活动3: 分组活动。 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教师从指导者帮助者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可选择的资料来源供学生参考 指导要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资料的来源,拓宽学生的涉猎的范围,为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展开研究提供更多的机和借鉴。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交流整理 活动1:

饮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饮食与健康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街道中心小学占红玲黄秋芳 一、主题的提出 饮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人们一天都离不开饮食,。体格健壮,健康有活力的人,一般来说,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其实生活中许多的细节都与饮食有关,民间还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的饮食以副食品为主。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既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又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所以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体重超标的小胖墩;在食堂里,学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屡教而不能改;在体育成绩单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室里,三天两头看到座位空着……为什么现在我们祖国的花朵这么娇弱?是什么剥夺了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饮食与健康”这个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期望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自己,服务他人的思想意识,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掌握有关饮食保健的科学知识、技能。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对饮食的关注,认识饮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功用,让事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2、实施阶段:调查食物本领大;3、成果展示:我是小小营养师;4、拓展升华:想象未来的食物。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目的:向家长、售货员等请教食物的来源,与同学交流自己熟悉的食物及其来源,激发学生研究这一主题的兴趣。 过程: (一)食物从哪里来 鼓励学生向家长、菜贩、菜农等调查了解食物的来源,了解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开个小小交流会 在班上开个交流会,让学生交流知道的食物及它的来源。食物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的东西,孩子们对食物非常了解,可以一口气说出许多种,如:各类蔬菜、肉类、奶制品、小零食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这为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执教者苏玉斌 课 时 1课时所属教材目 录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 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

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 节日?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生:……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学生观看欢 度春节的画面 通过与学生交谈,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演示课件,以生动的欢度春节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案例doc资料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活动设计是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进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是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子课题之一。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解决综合实践主题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施计划——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这部分只是这一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计本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 (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 (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 (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 3、主题教育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活动教学目标的依据是: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第四,根据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五,我自身的知识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参考借鉴】《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优质参考文档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是本册书第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如何更好组织,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和补充资料。本部分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从概念上来认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以及其深刻意义。第二课时通过对节能灯的调查研究去加深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用具 (一)多功能教学设备 (二)节能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比如学习上的困扰。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尝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 (1)步骤一:确定活动主题 (2)步骤二:制定活动方案 (3)步骤三:组织实施活动 (4)步骤四:活动成果展示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例子 1.确定活动主题:“神灯战队”通过二次讨论并且对研究问题进行拆分之后,得出主题为节能灯的调查研究。 2.制定活动方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神灯战队”先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分别列出了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内分工,活动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表现形式等。 3.组织实施活动: (1)活动一:通过图书馆查阅书刊,上网搜索等去收集资料。 (2)活动二: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然后开展调查并分析问卷调查。 (3)活动三:“神灯战队”走进灯饰专卖店和居民家里进行采访。 (4)活动四:通过对白炽灯的温度和亮度进行测试,得出节能灯比白炽灯更节约电能的实验结果。 4.活动成果展示:“神灯战队”通过手抄报以及开演讲会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2018年3月7日 优质参考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如何加强我们的品德 北城回民小学林中胜 一、活动目标: 1、品德发展目标(活动的文主旨所在)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即具有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 (2)品德践行能力。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2、能力发展目标 (1)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的能力。 3、知识发展目标 (1)了解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整合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学以致用,将课内外、校内外联系起来,用“学习” 指导实践,以实践促动学习。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修养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2、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修养的真正涵义。 3、通过调查,了解陋习的种种现象。 4、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有关修养的文章、诗歌、顺口溜等。 5、制作“优秀文明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奖章。 三、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采集资料,透视陋习 1、采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上图书室采集各种陋习资料。 2、讨论资料 (1)小组之间展示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附小组交流的资料: 赌博、随礼、劝酒、不排队、打赤膊、吃野味、放鞭炮、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重男轻女、互相歧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大小便、说话带脏字、爱占小便宜、不保护隐私、公共场合抽烟、不用使用公筷、随意打骂孩子、公共场合脱鞋、不看管好宠物、手蘸唾液点钱、乘电梯不靠右站、不遵守交通规则、上洗手间不冲水、吃饭发出很大声音、咳嗽打喷嚏不掩饰、共用洗漱等卫生用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和.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和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设计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老游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喜欢老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老游戏的调查、探索、研究及创新活动。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老游戏的规则。 改编创新老游戏。 四.整体思路 1.走近老游戏,了解老游戏。 2.走进老游戏,学玩老游戏。 3.分析老游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改编老游戏,丰富新游戏。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激趣导入: 师:表演老游戏“玩沙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游戏。在老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引出课题) 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还有那些老游戏?怎么玩?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老游戏的种类?玩老游戏的好处?为何现在人不玩老游戏了?-------)(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2.确定子课题、自愿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老游戏的研究兴趣更加浓厚了,由于学生所选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老游戏的问题进行分类,确定子课题。 老游戏知多少。(游戏组) 玩具的话题。(玩具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