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第章附录贸易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

(国际贸易)第章附录贸易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

(国际贸易)第章附录贸易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
(国际贸易)第章附录贸易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

(国际贸易)第章附录贸易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

附录4-1贸易和增长的简单壹般均衡模型

于第三、第四章中,我们介绍了俄克歇尔-俄林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和扩展,揭示了贸易、增长、收入分配等各方面的关系。根据这些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RonaldJones)于1965年建立了壹个简单的壹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学方程,琼斯对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几个基本关系作了简单明确的证明和描述。

于琼斯的模型中,假定有俩个国家,俩种生产要素和俩种产品,商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充分就业,要素供给和生产技术均是给定的外生产变量。为了集中说明贸易和增长对壹国的影响,琼斯模型集中分析壹个国家的情况,且假定这是壹个贸易小国,其商品价格也是外生变量。

假定该国生产A和B俩种产品(进壹步假设Q A是粮食产量,Q B是钢铁产量),使用L和K 俩种要素(假设L是劳动力,K是资本),又假设P A和P B分别是商品A和商品B的价格,W和R分别是要素L和要素K的价格,即工资和利息。

首先考虑商品市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因此,产品市场的均衡能够表达为:

P A=a KA R+a LA W(1)

P B=a KB R+a LB W(2)

其中a ij是第i种要素于第j种产品中的投入产出系数。也就是说a KA是每单位A(粮食)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量,a LA是每单位粮食生产所使用的劳动量。a KA R是每单位粮食生产中支付的资本成本,a LA W则是劳动成本,俩者之和是单位粮食生产的总成本。产品B的各系数的含义和此相同。

下壹步,我们考虑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充分就业使得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要素总量等于要素的总供给量。表达为:

L=a LA Q A+a LB Q B(3)

K=a KA Q A+a KB Q B(4)

为了证明新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的几个基本定理,琼斯于分析中使用的是各个变量的“变化率”而不是绝对值。变量X的变化率定义为:

通过对前面4个等式求微分,且用变化率来表示,我们能够得到四个新的表达式: (5.1)

(6.1)

(7.1)

(8.1)

其中θij是对要素i的支付占商品j价值(或总成本)的比例,λij是于生产j商品中使用的要素I 的数量占总要素的比例。例如,,等。

等式(5.1)和(6.1)表示的是商品价格和成本的变化率。商品价格的变化率是要素价格变化率和投入产出比例变化率之和。如果投入产出比例不变,商品价格会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提高或降低。如果要素价格不变,但每单位产出所需的要素投入量增加或减少,其成本也必然发生变化

从而使商品价格发生同样的变化。当然,商品价格的变化率且不只取决于某壹个要素价格或投入产出比例的变化,而是所有要素的加权平均,θij就是每个要素于商品单位或成本(价格)中的权数,因此有

(A1)

等式(7.1)和(8.1)表示的是要素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率。等式左边是要素供给(或资源储备)的变化率,右边则是要素需求(实际使用)的变化率。由于假定所有的要素均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俩者的变化率必须相等。从要素使用的角度见,其增加或减少不仅取决于商品产量的变化和投入产出比例的变化。于投入产出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增加会增加对要素的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要素的需求。要素需求的变化率是俩种商品产量变化率的加权平均和俩种投入产出比例的加权平均之和,λij是权数。根据假定有

(A2)

于之上四个等式中,要素价格(W和R)的变化率和商品产量(Q A和Q B)的变化率比较简单清楚,但投入产出系数(a ij)的变化率则需要作进壹步的分析。

每单位产品要素投入的变化取决于俩个方面的因素。壹是技术的变化,二是要素价格变化。技术方面的变化指的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资本或劳动减少了。要素价格的变化对投入产出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除了特殊的生产函数之外,要素之间通常是能够相互替代的。生产粮食能够用机器除草或收割,也能够用劳动。究竟多用机器仍是多用劳动则取决于机器和劳动的价格。如果资本价格提高了,人们就会少用资本多用劳动,反之亦然。因此,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也会影响投入产出的比例。

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例受到技术和价格要素俩方面的影响,我们将进壹步表达为:

其中是受要素价格变动而出现的投入产出比例变动,于模型中为内生变量,是由于技术变动而节省的要素投入,于模型中假定为外生的。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我们假设技术是给定不变的,=0,因此,

要素价格变动和要素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要素替代弹性”来表示和衡量。j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定义为:

σj=资本相对投入(资本劳动之比)变动的幅度/劳动相对价格(工资利息之比)变动的幅度

于这壹俩部门俩种要素的壹般均衡模型中,各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可具体定义为:

(9)

(10)

根据需求规律,劳动相对价格()上升(下降),资本相对需求量()上升(下降),所以()和()正方向运动,值为正。

于生产函数中,如果要素替代弹性是壹个给定的常数,我们则称这壹生产函数为固定替代弹性(Constant-elasticity-of-substitution,简称CES)生产函数。如果,说明壹种要素相对价格

上升1%,另壹种要素的相对投入也上升1%。如果,说明要素之间不可替代,这是壹种固定投入产出比例的生产函数。

另外,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的生产成本应达到最小。于没有技术变动的情况,壹种要素使用的减少必定意味着另壹种要素使用的增加,而要素使用比例的变动不会降低或增加成本。因此,用成本比例(θij )加权的投入产出系数变动应为零,即: (11) (12)

将等式(9)-(12)进行相互替代和重新组合,我们能够得出以下关系式:

再将这些关系式代入到等式(5.1)-(8.1),我们得到

(5.2) (6.2) (7.2) (8.2)

其中

如果要素之间不能替代,那么σj =0,否则的话,σj 为正数。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贸易和增加对生产和要素收益的影响,我们用矩阵的形式来描述这壹模型。等式(5.2)-(8.2)能够写成

系数矩阵“?”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于这里,商品价格和要素供给假定为外生变量,是贸易和增长的结果。壹国参和国际贸易之后,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提高,而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经济增长则表现为资本资源和劳动资

源的增加。模型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产量是内生变量,受到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其影响如何则取决于每种系数参数的正负和数值。 定义:

表1列出用克莱姆法则计算出来的各种结果。

表1.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L P P R W B

A

B A K K L LA L L KB LB KA

? ? ? ?

? ? λ λ δ λ θ 0

≥+=B KB LB A KA LA L σθλσθλδ

其中[运用式(A1)和(A2)即可得到]:

)

???=?λ??θ?>0

?λ?和?θ?的值取决于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如果粮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那么?λ?和?θ?均是正值,反之均是负值。

因此,如果A部门(粮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话,贸易和增长对本国的生产和要素收益的影响方向可由表2概括。

表2:A部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时,贸易和增长的影响

如果A部门(粮食)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部门(钢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话,表2中的所有符号均正好相反。

下面我们来具体见壹见国际贸易的几个定理于这个模型中的体现。如果粮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那么粮食价格的上涨,会使劳动的收益增加,而资本的收益下降。即。钢铁的价格上涨则会产生和上面相反的效果,即。这就是所谓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

给定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即。如果资本供给增加,那么粮食的产量会下降,而钢铁的产量会增加,即。劳动的增加则会产生和上面相反的效果,即。这就是所谓的罗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

如果劳动供给的增加幅度大于资本供给的增加幅度,即,那么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会超过劳动供给的增加幅度,而钢铁产量的增长幅度则小于资本供给的增加幅度,即。如果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钢铁价格的上涨幅度,即,那么工资(劳动力的收益)的上升幅度会超过粮食价格

的上涨幅度,而利息(资本的收益)的上升幅度则小于钢铁价格的上涨幅度,即。这就是所谓放大效应。

另外,我们仍能够运用这个模型分析政府政策的效应。(5.2)(6.2)式可写为

其中S是政策工具变量(补贴或税收)。政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能够表示为:,而放大效应为:。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PART 1) 一、名词解释 1、绝对成本论 2、相对成本论 二、填空题 1、大卫·李嘉图的主要代表作是。 2、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绝对优势来源于、 等。 3、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仅在于绝对成本上的差异,而且在于的差异。 三、判断题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认识基础上() 2、比较成本论否定了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思想。() 四、单项选择题 1、假设我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 而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则() A 、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和自行车 D 、两国各自都生产两种产品 2、按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是由()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赫克歇尔 D、约翰·穆勤 3、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创立。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托马斯·孟 五、多项选择题 1、对于比较成本理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B、揭示了国际贸易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 C、是一种静态分析 D、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 E、揭示了劳动价值论 六、问答题 1、简要说明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思想? 2、试述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 3、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中国与美国,两国都能生产小麦和丝 绸,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一一劳动的情况 (1)运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分析两国生产状况。 (2)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并说明两国的分工格局与贸易模式(3)若两国交换比例为1:1(即1单位小麦交换1单位丝绸),计算并说明两国贸易后的获利情况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贸易术语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术语 2、Symbolic Delivery 二、填空题. 3、国际销售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产生的贸易术语是______________。 5、《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专门为解释______________术语而制 定的。 6、《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_________种术语,分为四组,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卖方承担责任最大的术语是______________,买方 承担责任最大的术语是______________。 8、在美洲国家影响最大的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象征性交货的术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目前,我国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唯一的一项保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合同主体中详细列明了各项交易条件,通常将这些条件分为______________和一般交易条件。 三、单项选择题. 13、按照((2000年通则)的规定,FOBST贸易术语的变形成交,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 )。 A.货交承运人 B.装运港越过船舷 C.货物在目的港卸货后 D.装运码头 14、CIF Ex Ship’s Hold与DES相比,买方承担的风险( )。 A.前者大 B.两者相同 C.后者大 D.买方不承担任何风险

国际贸易 第三章

第三章《2000年通则》中的其他贸易术语 一、单项选择项 1.按《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FAS术语适用 (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2.按下列贸易术语达成交易,在性质上类似于国内贸易的是 ( ) A EXW B CIF C DAF D CIP 3.在EXW条件下,货物被禁止出口的风险由 ( ) A买方负担 B卖方负担 C承运人负担 D运输代理人负担 4.下列贸易术语成交时,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费用都是最小的是 ( ) A EXW B DES C DDU D DDP 5.FAS条件下,若买方指派船只不能靠岸,则应由 ( ) A买方租用驳船把货运至船边B卖方租用驳船把货运至船边,交货在码头进行 C承运人租用驳船把货运至船边D卖方租用驳船把货运至船边,交货在船边进行 6.《2000年通则》中,FAS条件下交货地点为 ( ) A装运港 B目的港 C出口国内陆 D进出口国边境 7.采用DAF术语成交,卖方的基本义务不包括 ( ) A在规定时间将货物运到指定的交货地点 B完成出口海关手续 C支付进口关税及其他有关费用 D将货物置于买方的处置之下 8.DAF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界限是 ( ) A买方在指定地点收货后 B承运人处置货物后 C卖方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 D买方在码头收货后 9.DAF条件下,适用的运输方式是 ( ) A水上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各种运输方式 10.DES是指 ( ) A.船上交货 B船边交货 C边境交货 D码头交货 11.按DES成交 , 根据需要加保各种特殊附加险的是( ) A买方 B卖方 C承运人 D运输代理人 12.若海轮能直接靠岸,DES则是名副其实的 ( ) A到岸价 B离岸价 C在岸价 D靠岸价 13.DEQ的交货地点在 ( ) A指定目的港的船上 B两国边境 C指定目的港的码头 D指定目的地 14.按DEQ成交,下列不属于买方义务的是 ( ) A受领货物 B支付贷款 C办理出口许可证 D承担受领货物后的风险和费用15.DEQ和DES的注意事项基本相同的是 ( ) A卖方开具进口许可证 B做好货物的交接手续 C以船舷为界界定风险 D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 16.DEQ术语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 A水上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任何运输方式 17.国际商会在《1990年通则》中新增加的一个贸易术语是( ) A DAF B DES C DEQ D DDU 18.在由买方负担进口结关手续的条件下,如果卖方预计进口结关会遇到困难,则不应采用( ) A.DDU B DEQ C DES D DAF 19.DDU属于( )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

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 教学目的: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与发展,掌握13种贸易术语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能够运用本章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贸易中的实际业务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6种贸易术语; 教学难点:常用贸易术语风险责任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 课时分配:6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框架

费用的划分问题,也是交易双方在谈判和签约时需要加以明确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业务中,对于上述问题,一般通过交易中常使用的贸易术语来加以确定,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现行的各种贸易术语和国际惯例,这对于正确运用贸易术语来明确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和确定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 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成交价格条件FOB上海。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 合合同要求,货物出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海浪过大, 我国某公司从一美商处购得棉花一批,合同价规定为每公吨1850美元FOB旧金山,我 方受载货轮驶抵旧金山港后,通知对方装货,但对方要求我方负担棉花从该城市内仓库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相距遥远,在卖方交货和买方接货的过程中,涉及许多问题。例如,由何方办理洽租运输工具、装卸货物、办理货运保险;由何方支付运费、保费、仓储费、装卸费以及各种杂项费用呢?商品自卖方所在地运交买方这一过程中,风险从何时何处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呢?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问题。如果每笔交易都要反复洽商,将耗费大量的重复劳动。为此,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贸易术语,以便能够方便地明确买卖双方在手续、费用、风险和所有权转移方面的责任划分,有利于交易的达成。 第一节贸易术语概述 一、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及作用 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货物从生产者手中转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中间要经过长途运输、过多道关卡,牵扯银行、商检、海关、保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货物遭遇自然灾害或意

课件3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背景知识:新古典经济学基础 (一)、自给自足经济的一般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的几个假定: (1)消费者寻求满足(效用)最大化; (2)工人与厂商寻求其生产行为的报酬最大化; (3)要素可在一国内流动; (4)完全竞争。 (二)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1、生产、消费调整和贸易互利 2、贸易带来的生产收益与消费收益 ●贸易带来的收益包括两个部分:消费收益(或交换的收益)和生产收益(或 专业化的收益)。 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相互需求原理” ●马歇尔→“提供曲线” ●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理论” ●保罗·萨缪尔逊等人加以完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逊定理” ●“标准贸易模型” 二、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一)是否坚持基本的古典假设 (二)是否以边际分析为基础 (三)是否包含需求分析 (四)是否采用标准的两个国家、两个部门和单一生产要素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五)是否应用一般均衡分析 第二节相互需求论 一、约翰·穆勒的国际需求方程式 (一)约翰·穆勒的贸易思想 1.重视需求对贸易的作用 2.贸易利益来源于进口 (1)国际贸易可以提高一国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 (2)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力 1.贸易双方的需求是相互需求 2.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贸易条件 3.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需求强度的大小

(二)国际需求方程式 ●约翰·穆勒认为,一国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正好等于其贸易伙伴国在同 一贸易条件下所愿意购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时,两国的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两两相等,国际贸易处于均衡状态。 ●这就是决定国际贸易条件的国际需求恒等式(Eq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emand,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也就是所谓的“相互需求原理”(Principles of Reciprocal Demand)。 (三)约翰·穆勒国际需求方程式的简评 ●贡献:进一步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了需求因素在确定国际贸易商品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时的重要作用 –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国际贸易商品交换比率确定的过程 –说明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以及贸易利益如何在双方进行分配 ●缺陷:忽视供给的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一)理论基础 ●提供曲线的理论基础是供求决定论。 (二)基本假定 ●以物易物的“2×2贸易模型” ●“有代表性的商品包”(Representative Bales) (三)提供曲线 ●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指一国在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在国际市场上交 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数量。 ●提供曲线既反映了一国对进口品的需求,也反映了该国出口品的供给,同时 体现了供求关系,表示各国在各种可能的贸易条件下从事贸易的愿望。 1、提供曲线的推导 贸易三角形法 ●贸易三角形反映了一国出口数量、进口数量以及贸易价格(贸易条 件)。如果贸易条件不同,该国调整的程度不同,将会有不同的贸易 三角形。 2、国际相对价格的确定与贸易均衡 (一)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 (二)贸易条件的变化 ●如果一国或两国的提供曲线发生移动,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以及均衡 贸易条件随之变化。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提供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第三单元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模块一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对术语解释的差异性引发的争议案 案例3—1 我某公司同美国商人用FOB NEW YORK 术语订立合同所引发的争议案 案情: 某公司从美国进口特种异型钢材200吨,每吨按900美元FOB NEW YORK 成交,支付方式为即期L╱C ,并应于2月28日前开达,装船期为3月份.我方于2月20 日通过中国银行开出一张18 万美元的信用证。2 月28 日美商来电称:“信用证金额不足,应增加1 万美元备用,否则有关出口税捐及各种签证费用,由你方另行电汇”。我方接电后认为这是美方无理要求,随即回电指出:“按FOB术语成交卖方应负责出口手续和费用,这在《INCOTERMS》中已有规定”。美方回电:“成交时未明确规定按《INCOTERMS》办理,应按我方商业习惯和《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的规定办理”。我方只好将信用证金额增加到19 万美元。 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重点与难点: 本案例要求我们熟悉关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的三个国际惯例,特别是《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与国际商会的《INCOTERMS》对FOB等一些术语的解释有很大的差异性,而美洲许多国家坚持以《修订本》的法规为准,其他国家和地区较普遍接受《INCOTERMS》的规则,要掌握两个规则的区别。 〔2〕本案例的特点: 关于FOB术语的交货地点,卖方的交货责任、费用及风险划分,两个惯例的解释差别是很大的。 〔3〕相关的知识提示: 《INCOTERMS》对FOB的解释比较明确,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按该惯例的规定,卖方需要办理货物出口清关等所需的一切手续和费用。 《修订本》对FOB(FREE ON BOARD)泛指在运输工具上交货。具体有6种不同的解释,即A。FOB(named inland carrier at named inland point of departure),“在指定内陆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B。FOB(named inland carrier at named i nland point of departure) freight paid to(named point of exportation),“在指定内陆发货地点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运费预付到指定的出口地点”。按此术语解释卖方在指定内陆起运地点取得清洁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后,对货物不再承担责任。C。FOB (named inland carrier at named inland point of departure)freight allowed to(named point), “在指定内陆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减除至指定地点的运费”。按此术语解释,卖方所报价格包括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运费,但注明运费到付,并由卖方在价金内减除。卖方在内陆指定地点取得清洁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后,对货物不再承担责任。D。FOB (named inland carrier at named point of exportation),“在指定出口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按此术语解释,卖方所报价格包括货物运到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费,并承担货物的任何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直至上述地点。E。FOB Vessel(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按此术语解释,卖方必须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贸易术语.docx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贸易术语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贸易术语为FOB、CFR和CIF三种。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亚欧大陆桥),采用FCA、CPT和CIP贸易术语的也日渐增多 1) 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是Free on Board(https://www.doczj.com/doc/fb15332243.html,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缩写,意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是《2000通则》的13个术语之一,是一个常用术语。它指卖方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就算完成交货义务。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按国际商会对FOB的解释,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可划分如下: A、卖方义务: (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或期限内,在装运港,按照习惯方式将货物交到买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时通知对方; (2)办理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产地证)。和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提供证明货物已装到船上的通常单据。(B/L) B、买方义务 (1)办理进口许可证和其他官方批准的证件(机电设备),海关手续、货物进口以及经由他国过境的一切海关手续,并支付有关费用及过境费(自由贸易港HK,到达的港口或地区比较多); (2)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船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的通知; (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单据,受领货物,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 C、各国对FOB的解释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例如:美国把FOB笼统的解释为在某处某交通工具上交货,所以跟美国、加拿大的公司签合同时,除标明装运港名称外,一定要在FOB 后面加上"船舶(VESSEL)"二字,要不然卖方只负责把货物运到旧金山内的任何处所,不负责把货物运到旧金山港口并交到船上(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在风险划分上,不是以船舷为界而是以船舱为界。即卖方负担货物装到船舱为止所发生的一切丢失和损坏。 在费用负担上,规定买方要支付出口单证的费用及出口税和因出口而产生的其他费用。 D、FOB的变形:在按FOB条件成交时,卖方要负责支付货物装上船之后的一切费用。但由于该术语历史太悠久,各国或地区对"装船"的概念没有统一明确的解释,在装船作业的过程中涉及到各项费用,如将货物运至船边的费用、吊装费用、理舱和平舱的费用等,究竟由谁来负担,各国的惯例和习惯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所以FOB就有了以下变形: (1)FOB LINER TERMS(FOB班轮条件)-----装船费用按照班轮的做法处理,即由船方或买方承担。这一变形,卖方不承担装船的有关费用。 (2)FOB UNDER TACKLE(FOB吊钩下交货)----费用负担由吊钩来划分。 (3)FOB STOWED(FOB理舱费在内)-----卖方承担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理舱费是指货物入舱后进行安置和整理的费用

最新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 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 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 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 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 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分析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 B.垄断 C.经济增长 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 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 B.国际价格 C.产品的差别 D.贸易条件 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 B.自由市场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贸易条件

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 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论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 B.转移价格 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D.管理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 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 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 之而缩小。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导入新课 B、讲解新课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和风险 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与惯例 三、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准则 第二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与惯例 二、合同条款 三、合同的商定和履行 四、贸易方式 第三节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一、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二、进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方法 C、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2001年2月27日星期三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商品名称第二节商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名称和质量的定义、种类,以及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章合同标的 第一节商品的名称 一、定义 二、命名品名的方法 第二节商品的质量 一、商品品质的概念 二、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三、有关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 四、对外订立品质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教材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2001年3月3日星期一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三节商品的数量第四节商品的包装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数量与包装的含义与种类,了解与之相关的交易条款。 教学重点公量的计算唛头 教学难点公量的计算唛头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商品的数量 一、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几种度量衡制度 二、计量单位 三、计算重量的方法 四、数量机动幅度条款(溢短装条款) 第四节商品的包装 一、包装的基本要求四、包装标志 二、包装的种类五、中性包装、定牌 三、对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的要求六、合同中的包装条款 C、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 常用贸易术语中英对照

外销员资格考试重要考点 一、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与惯例 INCOTERMS 2002,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URC 522,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托收统一规则522》 UCP 500,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Commercial Documentary Credits 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Warsaw-Oxford Rules 1932《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 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41《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二、价格术语 EXW(ex works)工厂交货 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 FAS(free alongside ship)装运港船边交货 FOB(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 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险费、运费 CPT(carriage paid to)运费付至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to)运费、保险费付至 DAF(delivered at frontier)边境交货 DES(delivered ex ship)目的港船上交货 DEQ(delivered ex quay)目的港码头交货 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税交货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 FOB liner terms FOB班轮条件 FOB under tackle FOB吊钩下交货 FOB stowed FOB理舱费在内 FOB trimmed FOB平舱费在内 FOBST(FOB stowed and trimmed) FOB包括理舱费和平舱费在内的各项装船费用 CFR liner terms CFR班轮条件 CFR landed CFR卸至码头 CFR ex tackle CFR吊钩下交货 CFR ex ship's hold CFR舱底交货 CIF liner terms CIF班轮条件 CIF landed CIF卸至码头 CIF ex tackle CIF吊钩下交货 CIF ex ship's hold CIF舱底交货 the seller's obligations卖方义务 三、货物的品名、质量、数量与包装 name of commodity 品名 quality 0f goods品质 condition合同要件 actual quality实际品质 sample样品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3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C 6、A 7、B 8、B 9、C 二、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等。(技术知识、经济信息);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又称为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2、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性。 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指单位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密集型产品指根据产品里面投入的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不同,把产品分成不同的种类,即哪种生产要素在这种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就把这种产品叫作这种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就把小麦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4、里昂惕夫之谜:指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于1947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构成分析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论结论相反的结果。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本丰裕的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里昂惕夫验证的结果确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5、H-O定理: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将使生产要素的实际收益均等化。 7、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有益于一国使用其丰富要素进行的生产,但减少稀缺要素的实际收入。 8、罗勃津斯基定理:如果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在两种生产要素中,其中一种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其绝对产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其绝对产量将减少。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题 1、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答:(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 (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 2、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三个主要结论是什么? 答:(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就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输出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的价格差;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三章 商品的包装

第三章商品的包装 一、思考题 1.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品包装的意义何在? 答:商品包装是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必要手段之一。适当的商品包装,对保护、保存商品,美化、宣传商品以及方便商品的存储、运输、销售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包装的功能、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商品包装最基本的功能,用以保证出口商品的品质和数量在运输、储存、销往国外市场的过程中不受损、不变质、不散失。 (2)方便性功能 商品包装应能方便生产、方便装填、方便储运和装卸、方便陈列与销售、方便开启、方便使用、方便回收、处理或重复使用。 (3)信息传递功能 通过包装设计及其包装上的各种标识、文字、色彩等,不同的包装不仅可以传递运输货物的信息,而且可以传递有关商品的牌号、性质、成分、容量、使用方法、生产单位等信息,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便于消费者识别,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2.进出口商品的包装有哪些种类?试分别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根据包装在流通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商品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即外包装)和销售包装(即内包装)两种类型。其中,运输包装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商品和防止出现货损货差;销售包装除了保护商品的品质外,还能美化商品,宣传推广,便于陈列展销,吸引顾客和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携带和使用,从而能起到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 3.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适应国际市场对商品包装的要求,符合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包装的规定。 (2)适应商品的特性。 (3)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 (4)适度包装,保证包装牢固的前提下,节省包装费用。 (5)符合科学、经济、牢固、美观、适销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包装的促销作用。 4.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运输包装又称大包装、外包装,是指将货物装入特定容器,或以特定方式成件或成箱的包装。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适应商品的特性,防止货物破损、变质、污染等损失发生。 (2)适应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要求。如海运包装要求牢固、防挤压、防碰撞;铁路运输要求包装防震,而航空运输要求包装轻便等。 (3)符合进口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客户的要求,对客户有关包装的某些特定要求,也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予以满足。 (4)适应运输包装标准化的要求,便于各环节有关人员进行操作。包装设计应合理,包装规格、重量、体积应适当,包装方法要科学,包装标识要清楚。 (5)适度包装,在保证包装牢固的前提下节省包装费用。包装费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选用的包装材料要轻便、结实、适度。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 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 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 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 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 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 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 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 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