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樟子松

樟子松

樟子松
樟子松

樟子松拉丁名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中文名樟子松分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 L.)为松属植物欧洲赤松的变种。分布黑龙江、内蒙古、甘肃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 15 —20 米,最高 30 米。最大胸径 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 7 - 9 个, 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 2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

樟子松

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8 厘米,树脂道 7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 9 月—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 7.9 克,大兴安岭 5.4 克,章古台地区 10 -12 克。

编辑本段

分布

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耐寒性强

樟子松防腐木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 -40 — -50 ℃ 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 1 —2 米,最深达 4 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 10 — 50 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1967 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 0 — 125 厘米沙层含水量为 2 — 3% , 12 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

适应性强

樟子松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 30 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龙江林科院肇东实验林场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 pH7.6 — 7.8 总含盐量 0.08% ,生长发育良好, pH 值超过 8 ,含碳酸氢纳超过 0.1 即有不良影响。

抗逆性强

樟子松

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 10 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

寿命长

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 150 — 200 年,有的多达 250 年,在章古台的条件下, 5 龄以前的生长缓慢, 6 — 7 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每年高生长量 30 — 40 厘米),如人工固沙区 21 年生樟子松平均高达 8.6 米,胸径 14.8 厘米,最高 10.4 米,胸径 25 厘米。

编辑本段

樟子松人工林幼林生长状况

樟子松

在科尔沁沙地章古台附近引种栽培已 20 多年。一般成活率达 75 —85% ,最高达 90% 以上。樟子松幼树针叶翠绿,枝干茁壮,顶芽饱满,长势旺盛,并已开花结果,生长状况良好比栽植在沙地上的油松在抗旱耐寒方面显的更为稳定。

(一)物候期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于 3 月下旬当气温平均上升到0.2 ℃ 时,树液开始流动, 4 月中下旬平均气温 8.3 —10.6 ℃ ,叶芽膨胀(即顶芽向上生长), 5 月上旬平均气温13.1 ℃ 时叶芽展开,叶尖露出。到五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升至 16.5 —18.6 ℃ ,针叶从叶鞘中长出,从树叶流动至针叶吐绿需时 40 — 50 天。 13 — 15 年生时开花结实。 4 月末到 5 月上旬雄花开放, 5 月上下旬雌花相继开放,雄花比雌花的花期早 7 —10 天,开花期可持续 15 —20 天,球果二年成熟,在固定沙地上 1 株 15 年生幼树最高可产鲜球果 7 公斤。

(二)生长量

樟子松

樟子松幼树从叶芽膨胀时开始高生长, 5 月中旬大部形成顶芽,到 5 月末顶芽已基本形成,直至 6 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 1 年中高生长量旺期是 5 月,占全年总生长量 75 — 85% ,尤以 5 月中、下旬生长最快。以后虽有少许的高生长,是由于顶芽逐渐形成的结果。

粗生长和高生长几乎同时开始,但比高生长结束晚,一直延续到 9 月末,其中以 5 — 8 月生长较快。

樟子松栽后最初几年的高生长比较缓慢,特别是在栽后的第一年里,由于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比正常生长晚 20 — 30 天。第二年高生长量平均 10.6 厘米,第五年,年平均生长量 38.8 厘米,可见此时的高生长量已大大加快。栽后 16 年,年平均生长量 55 厘米。樟子松 17 年生时平均树高 6.6 米,最高达 7 米

在低平固定沙地上,连续测定一株 18 龄樟子松幼树,长势比较好,树高 8.74 米,胸径 13.6 米 , 其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 1.03 米 , 最粗达 1.48 米 , 说明樟子松的直径生长也是很迅速的。

樟子松

此外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的快。人工林 7 年时,树高达 1.6 米,天然林(海拉尔沙质草原) 15 年生时才能达到这样高度。天然樟子松林生长之所以慢,是由于处于无人管理的自然状态,而人工樟子松林由于经营管理改变了生境条件,因此,其生长较天然林要快。但同是人工林,由于所处的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也出现很大差异

樟子松不大耐庇荫,在受压阳光不足的情况下,表面为芽小、枝干纤细、生长不良。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沙地上同时栽植的樟子松、油松可看出:樟子松在树高、直径和材积生长等方面都比油松好,如果和栽植在较起伏的固定沙地上小叶杨和小青杨比较,樟子松生长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以樟子松年平均高生长量为 100 ,则小叶杨为 63% ,小青杨为 67% ,直径生长相应的,小叶杨为 56% ,小青杨为 52% 。

此外,引种到榆林、红石峡流沙人工固沙区 1964 年春引种樟子松 , 15 年生树高 4 -5 米,直径 7-8 厘米。樟子松在干燥瘠薄的沙层中,可形成强大的根群,在固定沙地上生长的 9 年生樟子松水平根,集中分布在 20 -160 厘米深沙层中,强大的骨干根 12 条,主要分布在 10 -50 厘米的沙层中,水平根向外扩展到 6 米左右。根幅可达 12 米长,并在水平根上生有许多下扎的垂直根,最深达 4.7 米。

------------------------------------------------樟子松苗木网

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

樟子松种植技术一 樟子松栽培技术 (一)采种 天然樟子松林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3 月上旬到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种粒多少也有差异。 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加温烘干,室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 ℃以上,经过3-4 天,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 ℃的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 ,经过动翅 . .

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 1 、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 、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 3 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 、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雪埋在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 -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 -50 厘米的杂草。播种前 . .

樟子松_赤松_油松在形态结构及生态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1)

第22卷 第10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2 No.10 2008年10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Oct.2008 文章编号:1003-7578(2008)10-179-04 樟子松、赤松、油松在形态结构 及生态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3 王生军1,韩丽华2,李春红3,图雅1,周世权3 (1.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站,010051;2.鄂尔多斯市林业局种苗站,鄂尔多斯017000;3.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提 要:樟子松(P inus sylvestris var.m 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2 m is)均属于松科、松属、双维管亚属中的油松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叶二针一束,叶鞘宿存, 针叶内有两条维管束,树脂道边生。但是,他们在形态特征、针叶内部结构及生态生物学特性 方面也有显著的区别。根据这些区别,以准确辨认这三种松树,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改造中不致 于选错树种,从而造成人力和经济上的损失。 关键词:樟子松;赤松;油松;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由于我区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各盟市旗县在城镇、厂矿、道路及沙荒地、退耕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造林活动。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由于樟子松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风沙、耐贫瘠而且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树形美观,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各地对樟子松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致使樟子松苗木及种子的市场价格一再升高,远远超过其他的二针松类。前两年,高1.5m左右的樟子松曾卖到100元一株,种子曾卖到240元一斤。正因如此,所以一些农民和苗圃工人便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樟子松幼苗及种子,在自己的农地、圃地培育。但是,这些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的苗木、种子大多不是真正的樟子松,而是用赤松的树苗、种子代替樟子松,高价出售到我区的鄂尔多斯市及乌兰察布市等地,以获取暴利;也有些人把赤松树苗当作油松卖到我区,虽然价格不算太高,但赤松不适于在我区生长,因而也会给我们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为了对以上三种松树作出准确的区分,我们对它们的分布范围、引栽情况、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针叶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 ongolica L itv.)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sylvestris L.)分布至远东的地理变种,起源于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其天然分布的范围不大,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海拔400-900m的山地及呼伦贝尔沙地;蒙古国也有分布。 1.1 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引栽情况 樟子松耐寒、耐旱,随着气候干旱程度的增加,其耐旱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耐土壤贫瘠;喜光;深根性,主侧根均发达;生长速度快;15-18年后开花、形成球果。 由于樟子松具有以上生态生物学特性,因此,它有着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很多地方都有引栽,特别是在草原带的沙地,有许多引栽成功的范例,如1955-1956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从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引种樟子松到章古台进行沙地造林试验, 1962年对其引种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确认了樟子松在该地区引种成功。此后,黑龙江、河 3收稿日期:2007-10-24。 作者简介:王生军(1960-),男,呼和浩特人,正高级工程师。

樟子松

樟子松 ---- “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一、形态特征 二、分布 三、生物学特性 四、樟子松人工林幼林生长状况 五、栽培技术 六、经济利用 七、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图版9 — 7 ),已经是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 生枝条淡黄色, 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 月— 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 克,大兴安岭5.4 克,章古台地区10 -12 克。 二、分布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o以北),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300 -900 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三、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 — -50 ℃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

樟子松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一)采种 樟子松 天然樟子松林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 3 月上旬到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 ℃以上,经过3-4 天,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 ℃的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 ,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 樟子松 1 、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 、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 3 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 、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雪埋在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 -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 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 -50 厘米的杂草。播种前3-5 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 2 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 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樟子松 (2 )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 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 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 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 . 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

树的特性

拧筋槭 适应地区:东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哈尔滨、牡丹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佳木斯、长春、四平、延吉、抚顺、铁岭、本溪)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 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荫木类 高度范围:10 (M) 形态特征:花黄绿色,花期4-5月,秋叶红色 生长习性:喜光,喜湿润肥沃土壤 繁殖培育:未知 景观用途:风景林 五角枫( 落叶乔木;冬芽紫褐色,有短柄。叶长6—8厘米,宽9一11厘米,基部心形或浅心形,通常5裂,裂深达叶片中部,有时3或7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顶部渐尖或长尖,全缘,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基部脉腋有簇毛。花黄绿色,成顶生伞房花序;萼片和花瓣各5;雄蕊8,:生于花盘内侧。翅果极扁平,长3—3.5厘米,两翅开展成钝角或近水平,翅长为小坚果的1—2倍 山桃稠李 形态特征: 高度10--16(M)树干红褐色至亮黄色,花白色,有清香,花期5月。果熟时亮黑色,8月 分布与习性: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喜光,稍耐阴,耐寒性强 糖槭 糖槭是多年生的落叶乔木,高可达30—40米,胸径60—100厘米。原产北美洲,以加拿大为多,因此加拿大被称为“枫树之国”。每到秋风送爽时,成片的槭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叶子,犹如灿烂的朝霞,十分美丽。加拿大人把瑰丽的槭树叶子视为国宝,在他们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绘有红色的槭树叶子,槭树叶成了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糖槭树是世界三大糖料木本植物之一。它的含糖量很丰富。一般15年以上的糖槭树就可采割树汁。每逢春天,加拿大人开始采割糖槭树汁,他们在树干上打孔,插上管子,让白色的树汁顺管子流入采集桶内。每个孔可采集100多千克树液。这种树液的含糖量为0.5%—7%,高的可达10%。一株15年

浅谈樟子松林种植技术的思考论文.doc

2 造林整地技术 2.1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草根多,整地雨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cm《东西向》,宽20cm,深40~50cm,四壁皆陡直的坑,然后回填表土10~15cmo在植被盖度大的沙地,由于草与苗木争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干土层深达40cm。小坑深度35cm,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cm,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扎在温湿土层。由于坑内地表温度稳定,土壤湿度大,相对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2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南、西直立,东、北倾斜,深达35cm以上的坑,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 2.3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模拟小直坑环境,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cm,下口边长20cm,高30cm的三角塑料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cm的大坑,回填表土15cm。苗木栽植后,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套在苗木上,四周埋土。 3 育苗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播种区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为宜。幼苗立枯病严重,不能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整地时,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亩5000~10000kg。播种以春播最好。当平均地表温度达8-9℃时即可播种。东北地

区以4月中旬-5月初为宜。播种方法可用撒播或条播。如土壤松软,化学除草,培育留床苗可撒种。一级种子,发芽率80%以上,每亩播3.5kg。播后,可用草炭末、锯末及原床土覆盖,厚为0.5~1.Ocm,覆土后立即镇压,以防止和减少水分蒸发。播种后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灌水条件好,春季风速小的地区可不覆草,但干旱沙地育苗必须覆草,同时,在播种地设防风障。春播种子一般半月即可出苗。 播种后出苗前,可喷洒除草醚除草,每平方米有效用药量为1N2g,喷后10小时不浇水。播种后至幼苗脱壳前必须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要注意防止立枯病。樟子松二年出幼苗达上山规格,苗高为12-15cm,地径0.4Cmo 4 造林技术 在山地砾石质沙土、粗骨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脊薄的地段上均适于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栽植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下都不能造林。 在造林前一年应进行整地。新采伐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的地方,可随整地随造林;风蚀地可以不整地造林,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必须蘸泥浆,防止窝根,如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造林时间以春季最好,尽量顶浆造林,春季多风干旱的地区,也可雨季造林,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进行雨季造林,这样造林成活率较高。 5 栽植方法

常见木头的特点

常见木头的特点 目前适用于家具、装饰的树种有水曲柳、橡木(白橡、红橡)、橡胶木、松木、榉木、胡桃木、柚木、杉木、香樟木、榆木、楠木(金丝楠)、樱桃木、枫木等。不同木种的家具、使用寿命、装饰效果差异也非常大,准确识别树种,选择适合的实木家具,了解一些常用木材的性能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松木(马尾松、樟子松) 由于环保日益被重视,实木家具开始慢慢增多,其中松木家具占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儿童家具许多都是采用松木的。松木家具的用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马尾松,一种是樟子松,以樟子松为主,在装修中是人造纤维板的重要原材料。马尾松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缺点是干燥时翘裂较严重。不耐腐。油漆、胶接性能不良。握钉力强,相对来说作为木工板材在家具中应用较少,木工板的一般是同尺寸杉木集成板或大芯板的3倍左右。樟子松被广泛的运用为中档实木家具的用材,许多原木家具都采用松木。松木材质较强,纹理比较清晰,木质较好,相对于杉木,樟子松的木纹会更加漂亮一些,木结疤也比较少。 水曲柳 装饰面板中用的比例最大的就是水曲柳面板,之所以采用此种面板,与它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水曲柳学名白蜡木,属于木犀科梣属的一种木材,主要产地为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等地,水曲柳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它的纹路,水曲柳纹路美观清晰,如作为饰面板或是家具,刷清漆或刷白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它美丽

的花纹,适合于现代简约的风格,而且水曲柳面板还是较低的一种饰面板。缺点是如果作为实木家具,变形较大,所以水曲柳如果是做全实木,多用小木块拼接。家具店里看到的水曲柳家具大多是主框架用水曲柳实木,大面积部分都是贴水曲柳实木皮的,就是因为水曲柳变形收缩大原因。 香樟木 它的最大特点是富含浓郁的香气,这种香气可以驱虫、防蛀、防霉、杀菌,樟脑丸就是提炼樟木中的香料制成的。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樟木木质细密,有天然的美丽纹理,质地坚韧,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是自古以来雕刻工艺的首选材料。樟木在装修中主要用于家具的背板、抽屉板,特别是衣箱、书箱、柜等,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但樟木较少做床,因为樟木散发的香味会影响睡眠质量,让人兴奋甚至失眠,还可能引发头晕、浑身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榉木 榉木也称椐木,产于我国南方,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榉木分为很多种,其中心材为红褐色特名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中国古代有“北榆南榉”之说,指的是北方家具主要用榆木,南方家具用榉木,因此,榆木和榉木都是过去打造家具的良材,可作为床、桌、柜等。榉木也可以作为饰面板,红榉饰面板不少人装修都有采用。 核桃木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月~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栽培技术】 一、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二、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三、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雪埋: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略论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略论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摘要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中防沙治沙的重点乔木树种—樟子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樟子松进行科学营造、合理经营及做好樟子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树种的健康生长和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防治方法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少有的几种珍贵常绿乔木之一,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因其具有耐寒抗旱、适生地域广、生态幅度宽和生长寿命长等优良特性,而将之作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又因其树质较强、纹理直而成为家具、建筑等方面用材。虽然樟子松对被形象比喻成“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的森林病虫害有较好的抵抗能力,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鉴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其防治工作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发现病虫害后及时组织用药防治,不断提高樟子松病虫害的抵抗及防治能力,实现病虫害防治经济化、科学化、有效化。 1樟子松的生态特征 樟子松为松科大乔木、常绿乔木,又名海拉尔松、黑河赤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纬50°以北。樟子松适应性强,喜阳光及酸性土壤,抗旱、抗风,耐寒、耐贫瘠;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生长迅速,年龄一般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树干通直,上部树皮很薄易脱落、呈褐黄色或淡黄色,老树皮较厚有纵裂、常鳞片状开裂、呈黑褐色;树冠稀疏,呈卵形至广卵形;轮枝明显,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花期5月中旬-6月中旬,属风媒花,一年生小球果绿色下垂,第二年9-10月成熟,为黄绿色或灰黄色的长卵形球果,第三年春球果开裂,种子为大小不等、颜色不等的扁卵形。 樟子松抗虫害能力较强,对松针锈病、松梢螟和松干蚧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然而,随着栽培范围的扩大及树木年龄的增长,樟子松病虫害逐渐增多。针对不同原因引起不同性质的病虫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以保证优质高效地做好樟子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1松针红斑病 松针红斑病是世界上松树叶部重要病害之一,是以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为病原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此病可造成樟子松苗木绝产,幼树受病严重者也能枯死,大树一旦生病即使治愈也会影响生长。

初探樟子松林种植技术樟子松蚂蚁森林谁种了

初探樟子松林种植技术樟子松蚂蚁森林谁种了 引言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可达150~200a,有的长达250a。 1 采种 樟子松球果在9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球果成熟后挂在树上达6~7月之久,采种期较长,采种最好在春秋两季,因冬季严寒,枝条较脆易折断损伤母树或发生事故。樟子松球果果鳞厚而坚硬,短期不易开裂,可用人工露天日晒干燥和干燥室进行脱粒。脱粒时,要注意室内温湿度的调解,保持种子的生命力。种子贮藏含水量为9%~10%。 2 造林整地技术

2.1 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草根多,整地雨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cm《东西向》,宽20cm,深40~50cm,四壁皆陡直的坑,然后回填表土10~15cmo在植被盖度大的沙地,由于草与苗木争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干土层深达40cm。小坑深度35cm,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cm,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扎在温湿土层。由于坑内地表温度稳定,土壤湿度大,相对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2 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南、西直立,东、北倾斜,深达35cm以上的坑,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 2.3 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模拟小直坑环境,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cm,下口边长20cm,高30cm的三角塑料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cm 的大坑,回填表土15cm。苗木栽植后,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套在苗木上,四周埋土。 3 育苗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播种区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为宜。幼苗立枯病严重,不能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整地

各种木材的特点

各种木材的特点 柚木 产地:生长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种阔叶乔木。其中以缅甸进口的为上品。 特点:材质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异,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宽约3cm,黄褐色微红,心边显浅褐色或褐色略带黄绿色,纵面具黄褐色条纹,略具皮革气味的滋味,使之有油性感。材质耐腐,性能出色,特性直纹或略交错,结构中至粗,不均匀,重量中等,密度中等,干缩极小,干燥后尺寸稳定,较耐磨。柚木从生长到成材最少经50年,生长期缓慢,其密度及硬度较高,不易磨损。它还含有极重的油质,这种油质使之保持不变型,且带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能驱虫,鼠,蚁,防蛆。更为神奇的是通过机器刨光后的板面颜色,经过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黄色,且颜色随时间流长而越加高贵。正因柚木具有如此优良特性,形成了他是高档装修材料中的首选极品。在西方市场,柚木已不仅是种装修材料,它甚至成为一种保值商品。木种非常珍稀,具有收藏保值价值,产品性价比相当理想。 用途:在西方,上百年历史的大教堂和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几乎都是用柚木做柱,扶手,地板。从上世纪开始,世界柚木资源日渐稀少。一些柚木出产国开始对柚木原料限制出口,柚木已成为抬高建筑物价值的材料,是一种恒久的保值商品。 桦木(别名:西南桦、白红、赤黄,白桦,硕桦别称:枫桦) 产地: 特点:乔木,树皮表面光滑,常被白粉,木材黄白至黄褐色,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生长轮略明显,轮间呈浅色细线;分布广;纹理致密通直、坚韧富有弹性、易于切割、可塑性强,刨光面光滑,经干燥处理后材质坚固,握钉力强。桦木、色木结构细密,强度大、色泽好、易加工,但干燥时容易开裂、翘曲、变形。 用途:适于做家具的脚档、门框条等。 樱桃木 产地:南美,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特点:樱桃木的心材颜色由艳红色至棕红色,日晒後颜色变深。相反,其白木质呈奶白色。樱桃木具有细致均匀直纹,纹理平滑,天生含有棕色树心斑点和细小的树胶窝。樱桃木密度中等,具有良好的木材弯曲性能,较低的刚性,中等的强度及抗震动能力。木材重木材重耐久性极强,稳定性好,结构粗犷,强度高,木材很耐腐,抗白腐菌及抗白蚁能力强;木材锯、刨等加工性能中等,车旋、胶粘、蒸煮后弯曲性能好,油漆吸收性强,漆面光滑。 用途:适用于地板、家具、乐器等。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环境。

樟子松移栽管理

樟子松大苗移植管理技术 时间:2009-04-26 随着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增进城市绿化,抵抗自然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经过近几年的绿化实践,以小灌木为主的绿化功效明显低于常绿乔木,常绿乔木树种在美化城市环境、抵抗风沙、遮荫纳凉、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植常绿乔木、加强养护,可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尽快改善城市的恶劣环境,造福于民。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大枝轮生,叶二针一束,球果卵圆形。喜光、喜干凉,能耐-25℃低温,在棕壤、淋溶褐土上生长最佳,酸性、中性及石灰岩母质的钙土均能生长,适应性强,是重要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樟子松不易生根,移栽不易成活,种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旺盛、保持良好树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该文针对樟子松大苗移植及管理阐述几点关键技术要点。 一.选树定形 城区街道种植大苗,必须树形优美、规格一致、无病虫害。起挖前一定要按规格、按数量在起苗前先行定株标号,对死枝、不良枝进行修剪,保证树形完美整齐一致。 二.起苗 1.准备工作 为保证所起苗木的土坨完整,起苗地不宜选择沙土或砾质土,要选择土层深厚、石砾少、肥力较好的壤土和中壤较为理想,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不易成坨,且操作困难,一般以土壤持水量45%~55%为宜。如遇山地苗,尽量避开圃地的大石块,以免散坨或偏坨。 2.起苗 ①土坨规格起苗所带土坨的规格,依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土坨越大成活率越高,生长越旺盛,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②起苗剪根依据所带土坨的大小,起苗时在土坨直径的外围先向下直挖20cm,然后斜向里挖,使土坨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呈陀螺状,遇直径大于1cm的根要用剪枝剪剪断,不要以工具铲或刨,以防散坨裂根。在起苗过程中禁止以用力推、扳、的方式拉断根起苗。 ③土坨捆绑土坨捆绑是为了保证起运过程的土坨完整,减少植株失水,提高成活率和适应性。当土坨挖至陀螺状底部还有少部分连接时,由一人用支杆顶住树干慢慢倾斜,另一人将土坨底部与土壤连接处铲断,再开始对土坨缠绕草绳。首先将草绳在苗木根茎部绕一圈并打结,留出30cm的绳头,然后以垂直于树干向外的方向在土坨圆周上均匀分布地缠绕,每缠一

简述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简述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摘要: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如何种植营造出高水平的樟子松林来保持水土,提高我国整个的环境质量,是多年来不变的课题。本文就从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樟子松播种田间管理养护管理 1、播种前的准备 1.1 种子催芽 在这里主要是讲的樟子松移植苗下的种子催芽。通常在播种前五天之内进行曲种子处理。做好种子的清洗之后,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时间要至少两个小时。在经过了40多个小时的侵泡之后需将种子均匀的洒在席子(细筛)上进行室内催芽。这时应当注意种子湿度。在经过48个小时之后种子一般开始咧嘴,待有三分之一咧嘴时种子即可播种。 1.2 圃地选择 即便是樟子松的生长力顽强,想要培育出质量好的樟子松林,也应当注意樟子松种植圃地上的各种条件是不是适合樟子松的种植。有条件的可以优先选择通风条件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方。没有条件的最好选择风沙较小的地方,前茬作物是豆类的土壤条件最为理想。 2、播种 播种的时日应当选在风雨较小的五月份。以保证持续的作业。首先应当在播种的时候按照床数等分,将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在床面上。然后在用沙子填充压实。在填充压实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沙土的均匀性,以便生出的幼苗整齐。然后是应当注意种子及其幼苗的保养。最好是喷洒25%除草醚乳液,浓度为20倍液,15kg药液可喷洒苗床180m2。将稻草(保湿、防风)均匀地覆于床上,在床上钉上木桩,将准备好的草绳系在木桩上压住稻草。最后,用木钩勾住草绳插在床面上,播种完毕。播后浇两次水(用喷灌、喷壶均可),一般7-10天即可出齐苗。 3、田间管理 樟子松的培育技术大部分体现在田间管理上。因为想要造成大规模的樟子松林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就应当充分的利用目前的整体松林的培育技术以及个别幼苗的病害防治技术来进行培育。

樟子松育苗技术

樟子松育苗技术 ---- “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图版9 — 7 ),已经是绿树成荫, 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 月— 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 克,大兴安岭5.4 克,章古台地区10 -12 克。 二、分布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o以北),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300 -900 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三、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介绍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已经是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 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 月—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 克,大兴安岭 5.4 克,章古台地区10 -12 克。 二、分布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300 -900 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三、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 — -50 ℃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 1 — 2 米,最深达 4 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 — 50 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967 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0 — 125 厘米沙层含水量为 2 — 3% ,12 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30 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龙江林科院肇东实验林场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pH7.6 —7.8 总含盐量0.08% ,生长发育良好,pH 值超过8 ,含碳酸氢纳超过0.1 即有不良影响。 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10 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 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 — 200 年,有的多达250 年,在章古台的条件下, 5 龄

白皮松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白皮松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摘要:白皮松是中国的特有种,是东亚唯一的三针松,也是华北地区著名的绿化树种,适应性广、抗性强。现系统地介绍白皮松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良特性、观赏特征和文化价值,探讨了白皮松在园林绿化中的造景形式和应用途径,并认为白皮松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造景树种,应用前景良好,应该在国土绿化中大力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白皮松;园林绿化;植物景观;开发应用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是松科松亚科松属植物,是东亚唯一的三针松,是中国的特有种,也是中国华北及其他适生地区城市、庭园、路旁美化绿化的珍贵树种,是山区或干旱地带绿化造林优良树种,也是森林公园、风景区优化配置的首选树种之一。 1、形态特征 白皮松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1~2m;树冠阔圆锥形、卵形或圆头形。树皮淡灰绿色或粉白色,呈不规则鳞片状剥落。1年生小枝灰绿色,光滑无毛;冬芽卵形,赤褐色。针叶3针1束,长5~10cm,边缘有细锯齿,树脂道边生;基部叶鞘早落。雄球花序长约10cm,鲜黄色;球果圆锥状卵形,长5~7cm,径约5cm,成熟时淡褐色,近于无柄;鳞背宽阔而隆起,有横脊,鳞脐有刺。种子大,卵形褐色,长1.2 cm,宽0.7 cm,翅长约0.6 cm。子叶9~11。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白皮松生长较缓慢,1年生苗高3~5cm,10年后高达lm左右。 2、生态习性 2.1适生范围广 白皮松水平分布范围为29°55'~38°25'N,103°36'~115°17'E,在中国仅次于油松和马尾松,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3个热量带,遍及甘、陕、晋、豫、川、湘、鄂7个省区,分布范围广。白皮松一般生长在海拔600~1850m的山地石灰岩形成的土壤中,在中性、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人工引种南可到长江中下游,西可达陕甘,北至沈阳一带。 2.2抗逆性强 白皮松为喜光树种,耐瘠薄,抗风沙。白皮松耐脱水性好,抗旱能力强,属“亚低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但不耐水淹;抗污能力广泛,为针叶树种少有,既抗臭氧又抗SO2和烟尘。白皮松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大树可抗-33℃的极低温,1年生幼苗可忍耐-10℃左右的极低温。

樟子松

樟子松拉丁名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中文名樟子松分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 L.)为松属植物欧洲赤松的变种。分布黑龙江、内蒙古、甘肃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 15 —20 米,最高 30 米。最大胸径 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 7 - 9 个, 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 2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 樟子松 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8 厘米,树脂道 7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 9 月—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 7.9 克,大兴安岭 5.4 克,章古台地区 10 -12 克。 编辑本段 分布

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耐寒性强 樟子松防腐木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 -40 — -50 ℃ 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 1 —2 米,最深达 4 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 10 — 50 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1967 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 0 — 125 厘米沙层含水量为 2 — 3% , 12 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 适应性强 樟子松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 30 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龙江林科院肇东实验林场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 pH7.6 — 7.8 总含盐量 0.08% ,生长发育良好, pH 值超过 8 ,含碳酸氢纳超过 0.1 即有不良影响。 抗逆性强 樟子松 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 10 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 寿命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