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学习化学这门学科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入门。

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作为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年里,时间紧,任务重,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首先需要教师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随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老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兴趣”就是通过教师的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要用心去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 化学课程到了初三才开设,但只有一年的时间就参加中考了,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毕竟一年的时间想学好一门课程并不容易。但只要你在学习时真正“吃”透了下面这五个关键词,相信你也能轻松地面对中考。这五个关键词是:观察、动手、记忆、分析、练习。 1、观察 我们在化学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因为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和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尤其要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化学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 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②反应条件; ③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④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例如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 ①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②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③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最后与前面的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观察实验现象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不要放过物质丝毫的变化;二是把看老师操作与听讲解分析结合,看清应怎样操作和应注意的事项;三是看与想相结合,看的过程中,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动手 化学的形式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要养成这种动手实验的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 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H2O; 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 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H2O。 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 a>Mg>A l>Zn>F e>Sn>P b(H)Cu>Hg>Ag>P 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 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 a(O 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 a 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 g2S O4(鉴别S O42-和C 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 g 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学霸经验)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学霸经验)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学不好的原因 被动学习: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课、及时复习和独立作业,可以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不得法:学习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不重视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是更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关键。 不会听讲:老师上课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所以一定作好课前准备:A物质准备B生理准备C心理准备D知识准备 缺乏自信:如果该生充满自信,在困难面前不气馁,经得起失败的打击和挫折,才能在学习中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6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 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 专题二:(1 课时) 专题三:(4 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 时 1课时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要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家一旦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 训前调查问卷 学员:您好! 欢迎您参加由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4)”——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为了使本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想对各位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一次调查。请您在仔细阅读题目后,如实完成以下问卷,您提供的信息及建议将成为我们修订方案、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真诚希望能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国家级培训活动,希望您能如实填写本问卷,请务必于开班前一周将调查问卷及作业电子稿发至邮箱。邮件需注明姓名。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岁以下-35岁 C. 35-40岁-45岁岁以上 ()3.您的教龄 A. 3-5年年-15年年年以上 ()4.您的职称 A.中学高级 B.中学一级 C.中学二级 D.中学三级 E.未定职称 F.其他 ()5.您的最后学历 A.中等专科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E.其他 ()6.您毕业学校的类别是 A.师范大学(院) B.非师范大学(院) C.其他 ()-2013年您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篇数 篇篇篇篇及以上

()8. 2009-2013年您主持或参加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项项项项及 以上 ( ) 9. 您平时经常阅读化学专业书籍吗 A.经常阅读 B.偶尔阅读 C.基本不阅读 D. 从不阅读 ( )10. 您订阅过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吗 A.每年订阅 B.订阅已有1-3年 C.偶尔订阅 D.从来不订阅 ()11. 2009-2013年您主讲县级以上观摩课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及以上 ()12. 2009-2013年您参与县级以上优质课比赛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及以上 ()13. 2009-2013年您观摩县级以上优质课或观摩课 A. 1-2次 B. 3-4次 C. 5次 D. 6次及以上 ()14.您平时经常浏览化学教育教学类网页或博客吗 A.经常浏览 B.偶尔浏览 C.基本不看 D.从 不浏览 ()15. 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的情况 A.经常 B. 偶尔 C. 不太了解如何做 D. 从不 ()16.您是否在校内参加过校内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校本 教研活动 A. 经常参加 B. 偶尔参加 C. 很少参加 D. 基 本不参加 请谈谈参与后的感受_____ 二、培训需求 ()1. 您希望本次培训能达到什么目的(最多选2项)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竹山中学陶爱玲 【摘要】 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实质是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以此为训,努力探求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期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经常感叹化学“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而许多教师则感叹,为什么我讲得越来越多,而学生掌

握的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呢?……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我们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表现就是“满堂灌”、“填鸭式”,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不仅要“授之与鱼”,而且更要“授之与渔”。也就是要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与教学优势 1.思维导图简介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 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要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家一旦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专题一 初中化学离子共存专题讲课教案

专题一离子共存问题一、知识点梳理: 1、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酸+金属 2)酸+金属氧化物 3)酸+碱 4)酸+盐 5)酸+酸碱指示剂 2、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碱+非金属氧化物 2)碱+酸 3)碱+盐 4)碱+酸碱指示剂 3、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盐+金属 2)盐+酸 3)盐+碱 4)盐+盐 不能共存的物质: H+: OH-: CO32-: SO42-: CL-: 二、精讲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OH HNO3BaCl2 B. Na2SO4MgCl2KOH C. NaHCO3K2SO4HCl D. H2SO4NaCl Cu(NO3)2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l-Ba2+NO3- B. Na+H+NO3-CO32- C. NH4+K+NO3-OH- D. K+Na+Mg2+SO42+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BaCl2NaNO3KOH MgCl2 B. Na2CO3NaCl KNO3NH4Cl C. Cu(NO3)2NaCl H2SO4KNO3 D. ZnSO4Mg(NO3)2 NaNO3KCl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 Na2SO4 NaNO3 HCl B. BaCl2HNO3 NaCl H2SO4 C. KNO3 Na2CO3 Na2SO4NaCl D. AlCl3NaOH Na2SO4 KCl 5、在检验某种未知的蓝色透明溶液的组成时,不同的实验者分别得到下列几种结论, 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Na2SO4CuCl2AgNO3 B、Na2SO4BaCl2 NaOH, C、Na2SO4CuSO4Ba(OH)2 D、Na2SO4CuSO4H2SO4 6、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SO42-Cl- Na+H+ B. K+SO42-Cu2+NO3- C. Cl-K+SO42-Na+ D. Ca2+Cl-Na+CO32- 7.(高淳一模)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SO42-、OH-B.Na+、SO42-、NO3-、CO32- C.NH4+、Cl-、NO3-、SO42-D.Ba2+、NO3-、Cl-、SO42- 8.(鼓楼一模)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AgNO3、Na2SO4B.H2SO4、NaCl、Na2CO3 C.Na2SO4、KNO3、NaOH D.BaCl2、NaCl、KOH 9.(江宁一模)下列离子组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SO42-、Cl-B.K+、SO42-、NO3-、Cl- C.CO32-、H+、Na+、Cl-D.Ba2+、Cl-、Na+、SO42- 10.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5种离子的3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K+、NO3-、Cu2+、OH-。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作化肥。则两厂各含有哪些离子? 甲厂:;乙厂。 11.在分开盛放的A、B两种溶液中,共含有Na+、H+、Ag+、Ba2+、NO3-、Cl-、CO32-七种离子,已知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则B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__________ ___。 四、家庭作业 中考专项P93-P94;一飞冲天P41-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