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摘要: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称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比研究,能够进一步发现英汉亲属称谓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更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

关键词:亲属称谓、对比、文化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对比

(一)、父系母系称谓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特别重视内外之分。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爷爷、奶奶、侄子、侄女、孙子、孙女被认为是“内”,而母系亲属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外孙女则是“外”。在旧中国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中,“儿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人”。因而,父系亲属要亲于母系亲属。所以,在称呼时往往冠上“外”以区分亲疏,因此传统上“外孙”、“外孙女”所处的地位的疏密,是不能与自家“孙子”、“孙女”相提并论的。对此,《红楼梦》中多有体现,贾氏家族的称谓很有代表性。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在这里,贾母把宝玉(孙子)看作是自己人,把黛玉(外孙女)看作外人。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

而英语亲属称谓中则没有这样的内外之分,亲疏、地位、称呼都没有很明显的区别,“grandfather”囊括了祖父和外祖父的意思,“grandmother”包括了祖母和外祖母,“grandson”既可指孙子又可指外孙,“granddaughter”涵盖了孙女、外孙女,“nephew”指侄子和外甥,“niece”指侄女和外甥女。在英语交际中,如果需要特别指明是父亲一方还是母亲一方,可以用paternal relatives以及maternal relatives表示,或用“on my father’s side or on my mother’s side”单独加以解释。此外,“cousin”一词的广泛涵义也说明了英语并不区分父系、母系,甚至连性别也可以忽略,“堂”和“表”在汉语中分属两个不同的宗族,是绝对不能混淆的。而英语中“cousin”一词却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二)、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包括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孙子女等等。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主要是指配偶的血亲,包括继父或继母、儿媳、女婿、嫂、弟媳、姐夫、妹夫、伯母、婶、姑夫、舅母、

姨太、侄媳、侄女婿、外甥媳等。在汉语里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界限十分分明,即兄弟连襟、姐妹妯娌、伯叔姑婶是要严格区分的。这反映出汉民族浓厚的宗亲观念、血亲等级观念和传宗继嗣观念。

英语里没有血亲和姻亲的区分。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丈夫都称“uncle”,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妻子都称“aunt”。也用前缀"step"和后缀"in-law"加在任何直系亲属或第一旁系亲属关系的谓词之后表示姻亲亲属。如汉语中的公公、岳父,英语均表示为“father-in-law”,婆婆、岳母表示为“mother-in-law”。同时英语也用“step-father”、“step-mother”表示汉语中的继父、继母。总之,汉语的血亲姻亲称谓泾渭分明、复杂细致,英语基本无此区别,称谓比较简单、概括、模糊。

(三)、长幼辈分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社会一贯提倡家族聚居、世代同堂、光宗耀祖。汉语亲属称谓注重辈分,血亲传统分为“九族”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亲疏有别、长幼有序。中国文化讲究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有序,按中国的伦理观念,传统文化对汉语的称谓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有明显的尊卑、长幼、亲疏之分。可以说,汉语称谓反映着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在不同辈分的称名习惯中,上辈对下辈,不仅可以称名,还可以连姓一起称呼;下辈对上辈,当面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否则被看作是不敬不孝、大逆不道的行为。因为年龄的长幼和辈分的高低与尊卑地位甚至权力紧密相关,长者的称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耶稣主张,家庭中的成员平等,他自己就以名字称呼母亲,而且认为子女可以与其父母相争,可以与他们为敌。因此在英语亲属称谓中没有尊卑之别,同辈之间不论年龄大小,均可直呼其名,以表示亲切友好。”[1]英语亲属称谓词中的长幼划分不是很明显,且辈分高低不占重要位置。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男女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一般在姓氏前冠以Mr、Mrs、Miss等以表示尊敬。在美国家庭,孩子们通常称父母为Dad、Mom、Daddy、Mommy、Pa、Ma等。兄弟姐妹之间则一律直呼其名。有时也会听到其互称对方为brother 或者sister。结婚以后,有的家庭鼓励夫妻双方称对方父母为父母,而有些父母则更愿意让女婿、儿媳直呼其名。

(四)、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一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在汉语中,出于礼貌,我们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用“叔叔”、“阿姨”来称呼与父母的朋友或与父母同辈的陌生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中国人习惯于把个人看作是社会这个大集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和谐,因此,往往

以积极的态度把家庭本位向外推衍,以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人员。这种称渭可使交际双方有亲近感,从而缩短了双方的距离,增进了交际效果和友谊。[2]这在英语中却很少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倾向于称呼名字,有时候为了表示尊重或是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的人,一般用“先生”、“女士” 来称呼对方,而对父母的朋友,则可直呼其名。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一)、家庭观念

中国社会把家庭看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家庭观念追求几世同堂,儿孙满堂,因此,一个家庭往往涉及好几代人。而且有些家庭即便分开居住,在关系上依旧亲密、往来密切。而且不论何时中国人都把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看做是必需责任。家庭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制度分明的小社会,必须讲究辈分、亲疏关系。在这种观念下,亲属称谓十分分明、确切。

而“在英美等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导地位.这种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而且孩子长大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自立门户.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简单.他们并不把亲属关系看得那么重。由于这些亲属不住在一起,没有必要,也不需分得那么清楚。”[3]这直接影响到西方社会的称呼语,称谓语相对贫乏简单。在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非常随便、开放,以个人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

(二)、价值取向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进行是非判断和优劣判断的尺度,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讲究“礼”。亲属称谓的多样性也是出于“礼”。而且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礼仪规范强调“自卑尊人“的礼貌准则。这种压抑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们在价值评判上对自身才能、作用的有意贬抑和不愿外露即自谦 ;却喜欢抬高对方,即“贬己扬人”,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人往往表现出“贵贱上下关系”,在称谓语中尤其是敬语,谦语特别多。

与中国恰恰相反,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人们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形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他们强调自我独立精神淡薄亲族观念,其本质在于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独立性与自由的尊重。这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三)、历史影响

中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洗礼后,已成为一个宗法观念极强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结构是宗法社会结构,整个社会基础是以家庭这个由血缘、婚姻纽带关系维系的宗法性结构的。同姓宗族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同族内部成员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在家族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男女有分,长幼有别”,家庭中个人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从而造成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名目众多,年龄辈分的清晰,直系与旁系、宗族与非宗族的区分,表明了人们心目中因血统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亲属制度和亲疏关系的不同。汉语中亲属称谓语使用的泛化现象,也反映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利用亲属称谓拉近彼此关系、表现亲密的

心理。[4]

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过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存在过农奴制封建宗法关系,但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西方法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人人心。受这种法制思想的影响英语中对血亲、姻亲的称谓比汉语简单。

三、结论

英汉亲属称谓中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这种语言现象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折射。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这种语言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文化上的冲突,这是不同国家、民族交际中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深入认识其中的异同,可以增进彼此文化的交流,减少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庶泉. 论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及教学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2004.

[2] 贾彦德.中西常用亲属词的语义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玉环.文化差异与亲属称谓翻译[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超先.中西称谓差异及其文化内涵[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doczj.com/doc/fb13434801.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文_

综 合 191 #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黄文娟 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交流中的误解,引起了很多不便。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典型现象如婚姻家庭,餐厅礼仪和日常招呼等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现象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其所植根的文化根基,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概念和等级观念,自我中心和牺牲精神等方面做出解释,为困顿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作 者: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1Cited phenomena A 1Mar riage A Chinese gir l got mar ried with an Amer ican boy and sett led down in Los Angeles not far away from wher e her par ents-in -law lived.T he fir st few months went by much smoothly and the Chinese girl got along very well with her new family. Six months later,she got pr egnant and infor med her par ents -in-law at the fir st moment.The r eady grandparents blessed her and her baby and went to Europe where they planned to enjoy a half -year holiday.The Chinese gir l was surprised at their decision:/Don .t you stay to take car e of me and my baby?Don .t you think the baby is the most import ant thing in the family now?0T he parents-in-law also got confused:/We love this baby,but does it mean we should give up our own life and do everything for it?0 B 1Rest aur ant customs A young Chinese tourist sat in a Par is caf and or der ed tea.Twice he asked for more hot water to top it up while putting the saucer on the cup to keep the tea warm,as he would have done at home. T he waiter grew impatient./This Chinese is too stingy t o pay for mor e tea.And doesn .t he know t he saucer goes under the cup to cat ch the dr ips?0 T he Chinese man noticed the displeasure on the wait er .s face and lost pat ience himself./This Wester n waiter is r ea lly stingy and silly!Why is he so reluctant to serve me hot water?Why does he put the lid under the cup?0he got angry,and left the caf st eam ing with resent ment. C 1Greeting An American student Charlie went to China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in Peking University.Ever ything went well with him except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hard to understand for him somet imes. One day afternoon,he was on his way back from the super market when he encounter ed two Chinese classmates./H i,Charlie,wher e are you going?0one of the Chinese classmates greeted him./I .m just back from the supermar ket.0H e answer ed./What did you buy?0T he Chinese student continued./Er ,0Char lie felt ver y awkward,/I bought a bar of bread,five apples,a bott le of salad jam and ,0/You don .t have to tell us all these specific t hings,we ar e just greeting you by asking you questions.0/What?You confused me!0 ò.Analysis on the cited phenomenon and the cor responding cultur 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r st case,both the Chinese girl and her par ents-in -law can keep their own opinion.In China,it is par ents .dut y t 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ildr en and this responsibility will last (4)勤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及有无感染、周围组织坏死等。当出现因插管技术而导致的并发症(如穿破脐血管造成出血插进或堵塞腹主动脉分支、空气栓塞、血栓形成、误插在门静脉沟处、穿破肝实质等)时,应通知医生尽早拔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症状得以改善。 (5)细菌学检测。每周1次分别做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本组病例共做16次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等插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余波,李莎莎.新生儿126例脐静脉插管末端细菌培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4) [2]宋新志,曹明艳,何咏梅,等.新生儿窒息血肌钙蛋白T 变化[J ]湘南学院学报,2005(1) [3]周宇,周晓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型与特点的初步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5) [4]高树辉,周杰,张映辉,等.早产儿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3)

名字看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摘要】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的符号。要接触、了解一个社会往往是从接触、了解这一社会的成员开始的。姓名不仅仅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语言标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人名的研究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已远远超出了人名本身。著名学者楼光庆早在1985年就对人名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文化含义作了系统的介绍,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众所周知,人名首先传递着明确的男女性别之分这一信息,英汉男子名和女子名往往是分开的,尽管有“男人女名,女人男名”的现象,但二者相同毕竟不多。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语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的方式及特征和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姓名、结构、文化、联系 【abstract】As a unique social offspring, name bears a close link to its culture and seems in separabl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information as a nation’s history, language,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customs. This paper intends to, with its rich exampl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probe into the respective structures,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ames,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be-coming acquainted with the customary similar and differences in names. Keywords: name, structure, cultural, association

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俗文化对比(选修课) 题 目 __中西文化差异_______ 姓 名 周超 ________ 学 号 3090311120 _________ 专业班级 英语094 ________ 分 院 外国语分院 _____ 宁波理工学院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英汉称呼语用差异

英汉称呼语用差异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代码,其中称呼语作为语言中词汇的一部分,也是对不同文化的一种映照。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文化背景,因此,不同语言下的称呼语也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的称谓语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语的称呼语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称呼是引导交际的“先驱者”,它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他们所属的社会、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称呼语;差异;中英文化 一、引言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并不是单纯用来传播信息的,语言还常常用来表达说话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除了发挥认知功能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社交功能,表达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明确自己在社会群体中应当担任的各种角色,建立、限定、确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表明角色和关系,最为直截了当的莫过于称呼语的使用。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五版),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老师、经理等”。称呼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语言的范畴,在家庭以及社会交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学者与就发表了有关英语称谓系统的研究,其称谓系统存在着三种语义模式,即:彼此直呼其名;彼此采用头衔加姓氏的方法和非对称性选择方式。(Fasold, 2007)我国学者对称呼语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祝畹瑾在《汉语称呼研究——张社会语言学的称呼系统图》中对亲属和社会成员之间如何使用称呼语一一作了简要的说明。(转引自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基于中外学者们对称呼语语的种种研究,本文将探讨英汉称呼语在通常性、职业性及亲属性称呼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背景原因。 二、英汉称呼形式对比

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活动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 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

中英旅游文化差异

《客源国文化概论三级项目报告》——“中英旅游文化差异” 小组成员:边凯月 1314050410 杨鑫 1314050410 李亚慧1314050410 罗媛媛 1314050410 李凯凯 131405041041 指导教师:冯麟茜 2016-11-27

【摘要】 中英传统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英旅游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人喜好中庸之道,不爱过分张扬,甚至以自我贬抑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而英国文化则倾向于开拓、好奇、竞争、冒险、坦率、独立、自信、勇于创新、注重个人主义等。我们可以从中可以探求境外旅游的发展策略。我国的旅游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建设,不断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建立起一套既适应旅游全球化发展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 【关键词】中英;旅游文化;比较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一、中英社会人文的差异对比 (5) (1)姓氏对比 (5) (2)称谓对比 (5) (3)问候对比 (5) (4)教育差异 (6) (5)节日差异 (6) (6)宴客对比 (6) (7)家庭关系对比 (7) (8)个人和集体荣誉对比 (7) (9)隐私对比 (8) (10)婚姻对比 (8) (11)禁忌对比 (8) 二、中英旅游文化的差异与对比 (9) 1.旅游饮食观对比 (9) 2. 旅游审美观对比 (9) 3.旅游消费观对比 (10) 三、旅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对比 (10) 1.旅游方式和动机 (10) 2 关于导游服务 (11) 四、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这学期学习了冯麟茜老师的客源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下面是我们小组学完这门课后,浅谈对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通过这篇项目报告,可以让人更好的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对去英国游玩提供了简单的素材。也能让中英之间更好的文化交流。 分工:李凯凯——Word文档编写 边凯月—— 罗媛媛—— 杨鑫—— 李亚慧——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Abstract At present,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are in mutual and interac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e more and more apparent,people faced all kinds of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heir caus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It requires peop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At firs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Then, the writer will compare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onal names, kinship address terms, title and pronoun to clearly show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This paper also gives correct strategies to get rid of the conflicts. At last, the writer will summarize subject according to this paper. Key words:address terms, difference, culture, causes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摘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 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 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 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 ;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 (名+ 姓,林达·琼斯) 。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 (一) 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 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从女,从生。”〔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比如,尧、舜、禹等。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英语国家的姓(surname ) 属于后者,即名字之上的名字。〔2〕 (二)“姓”在中英两国起源的差异 在中国“, 姓”起源于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用来“明世系,别婚姻”。〔1〕可见,从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起“, 姓”一直是一个血缘关系的标志。在英国,姓的起源要比中国晚得多。古时候,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名字,没有姓,

90个亲属称谓英汉对照

90个亲属称谓英汉对照、互译大全 Second cousin 表姑 son of one's grandfather's sister表叔 cousin表兄弟 Father's sister's sons 堂兄弟 Maternal male cousin 表侄 Second cousin 表姊妹 Father's sister's daughters表姊妹 Maternal female cousin伯父/大爷 Father's older brother伯母/大娘 Father's older brother's wife 伯叔祖父 Father's father's brother伯叔祖母 Father's father's brother's wife长兄/哥哥 Older Brother长姊/姐姐 Older Sister 大伯 Husband's older brother大姑 Husband's older sister弟妇/弟妹 Younger brother's wife儿子 Son 父亲/爸爸 Father 高祖父 Great great grandfather 高祖母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公公 Husband's father 姑夫 Father's sister's husband姑母 Father's sister姑爷 Father's father's sister's husband继父 Step father 继母 Step mother 襟兄弟 Husband of wife's sister 舅父/舅舅 Mother's brother舅母/妗子 Mother's brother's wife妹夫 Younger sister's husband母亲/妈妈 Mother内弟/小舅子 大舅子/内兄Wife's younger brother Wife's older brother 女儿 Daughter 女婿 Daughter's husband婆婆 Husband's mother妻子/老婆 Wife妻子/老婆 Older brother's wife婶母/婶子 Father's younger brother's wife; Aunt叔父/叔叔Father's younger brother; Uncle 叔丈母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与日俱增。中英两国由于在地域、发展历史等存在许多不同,因此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差异。文章将探讨一下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英交际;文化差异;地域文化;风俗文化;问候话题 一、概述中英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作为一种活动,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英国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由于中英两国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等,所以中英两国人在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文化差异。 二、中英在地域上的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在用词汇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主,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置前。而在英国文化中却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h,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曾在他的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古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姓氏的源流 由起源来看,中国的姓始于人类的原始部落,开始于上古的母系社会。《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从女从生。」不同的母系后代不能通婚,为了明确区分血缘关系,便产生了姓。而中国古代除了姓之外,还有氏,氏产生于姓之后,由于人口数增加,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又再分化为若干氏,姓与氏除了产生先后有别,另外,氏还表示社会地位、封地、职业等,但从秦代以后,姓和氏合二为一。 中国姓氏来源有四:源于所封的国号或所封的地名,如:「周、夏、殷、齐、鲁、赵、楚、屈、解」;源于先人爵号或谥号,如:「王、侯、武、文、闵、穆」;源于职业,如:「屠、陶、卜、巫、贾」;源于居住地,如:「郭(东郭、南郭)、西门、柳(柳下)、李」;源于原始部落的动、植物图腾,如:「马、熊、牛、羊(杨)、凤、龙、山、花、水(举常见的姓为例)、叶」。 日本人的姓来源有五1:以居住地为姓,如:「山下、山本、田边、西村、森村」;以动物为姓,如:「白鸟、小熊」;以植物为姓,如:「若松、高杉」;以建筑物为姓,如:「高桥、鸟居」;以宗教信仰为姓,如:「小野寺、西园寺」等。 命名方式或原则 中国人命名的方式很多,名字来源纷杂,大至可归类以下几个方面2: 以生辰八字命名:数千年来我国的五行和八卦对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往往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确定命中缺少哪一样,然后由名字补上,使缺少的一行发达、昌盛。如缺土叫润土,缺金叫鑫,缺木叫森等。 以出生时间命名:诞生的时间往往成为取名的素材,如将孩子取名为端午、国庆、冬生、春生、夏生、秋生等。 以出生地点命名:如鲁迅先生给孩子取名「海婴」,是取出生于上海的意思。如:京生,是指生于北京;汉生,意指生于武汉。 以排行顺序命名:以数字排行,如长子取名大宝、次子取二宝、三宝,另一个用伯、仲、叔、季来命名诸兄弟。 以事件、事情名命名:如文革、卫东、卫红、学军、学农等。 从植物命名:如琼花、紫荆、杏花、梨花、松柏、冬青等。 引经据典:如文武,指文武双全。还有从经典句释中节略成词而命名,如姝丽,指美女,源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记》:「姿颜姝丽,绝异于众。」 而台湾地区的命名原则也自成一格,整理如下(引自陈琦的命名作业): 算命—即根据新生儿的出生时辰,配合八字而命名。以笔者任教的班级、70年代末年龄层而言,这是最普遍的命名方式,约占班上半数。 查字典—藉此查出寓意深远的名字。 1田艳萍(2003)<从中英日姓名看文化差异>《青海民族学院学报》n.2,114-116。 2王述文(1999)<汉英姓名的建构及其文化涵义>《荆州师范学院学报》n.4,116-121。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 ,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涵上存在诸多差异 ,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 ,挖掘各自的文化涵 ,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 关键词: 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kinship term is not only a par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o some extend.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sages and meanings of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people familiar with,the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it.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s also have different usages of kinship terms and developments. The main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li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consanguinity, patriarchy concept, culture adoption and courtesy principl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features and usage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ased on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itle and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ir complicated pragmatic inten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us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two systems, and reveals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 specific implications. Finally, three methods are presented on how to translate addressing form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kinship term; cultural difference; comparison; translation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复杂程度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复杂,英语简单。“亲属称谓(Kinship term)是一定的亲属制度(Kinship system)所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1](P139)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汉语要区分血亲姻亲,如伯父、叔父、姨母和伯母、婶母、姨父;区分宗族非宗族,如爷爷、侄儿、子和外公、外甥、外等;区分父系母系,如叔叔、姑妈、堂兄和舅舅、姨妈、表兄等;区分长幼辈份,如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等。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摘要: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关键词:称谓语;差异;文化透析 Abstract: The address fo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an be approxi mate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kinship term s and the social terms.The difference exis ts in differentiation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clan and non— clan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kinship term s.And this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aschal clan system and le gal ideology,hierarchical system and religious influence,social system and value ori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 Key words:address form s;differences;Cultural analysis 1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 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 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1.1 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