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曾经有人这样批判学校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引起了广大教师们的非议。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本人发现有些学生确实不适合学习。教师、家长和学生再怎么努力,学生始终学不好。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难道真的就是所谓“老师不会教”吗?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纳德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从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依次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受强,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突出,作家的内省智能明显。此外,一个人身上也会融合多种智能,例如:大文豪苏东坡琴棋书画样样俱通,音乐、语言和内省几种智能在他身上体现得完美无缝;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天才的博学者。大衣哥朱之文、甜心菜嫂、苏珊大妈……而他们幼年时并未接受过音乐教育以及很多的文化教育,但是人过中年后仍然以歌声一语惊人。为什么?

以上陈述说明了几乎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智能。

而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两方面智能的培养。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如果我们只注重训练这两种智能的开展,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

是把教育资源仅仅集中在班级里少数的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事实证明,每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确切地说是学不好语文和数学的学生。如果我们仅仅用那两种智能来评价这些学生,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淘汰学生的行为。在他们小小年纪,就被成人否定。这种苦涩的滋味是他们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的。试想,我们如果经常被领导否定的话,心理会有什么滋味?所以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世界上有许多成功人物,由于个人智能的差异,曾在学校遭遇过严重的学习困难,虽然他们和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但只有当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工作和努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在学校遇到困难,有口吃的毛病且又好动,故被列入最差学生之列。爱因斯坦在校多次不及格,老师说他只会做白日梦。爱迪生有严重的记忆问题,曾说过“我记得我一点儿都不能和学校相处,在班级里总是最差的”。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到9岁时还没学会字母表。有“飞鱼”之称的菲尔普斯曾因好动被学校劝退,著名跳水运动员洛加尼斯曾因智力问题被学校开除过……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他们最终都成功了,但却不是在学校里取得的成功,因为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不能开发他们的潜能。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实:总有些成绩非常差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却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故此,加德纳曾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既然如此,

教育方式也应该不一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我们的教育只适合培养那些具有语言和数理逻辑天赋的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具有其他智能的学生,自然会产生“老师不会教了”的现象。就像电影《功夫熊猫》中狐狸大师说的那样“我不应该用教那五个徒儿的方法来教你(熊猫)”。

我们应该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舞台和机会,这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适合自己教育的权利。

有的孩子表现出空间天分,抽象思维发达,善于把捕捉到的信息转变为图画或立体模型,可能在绘画、摄影、建筑等方面表现出兴趣和特长。四年级学生黄亚军对绘画很感兴趣,每次出黑板报他都能把绘画画得栩栩如生。

有的孩子表现出音乐天分,听觉发达,对音准和声音非常敏感,并能很快准确地模仿声调、节奏和旋律。

有的孩子表现出身体运动天分,他们能很好地协调肌肉运动,体态和举止,通常在体育运动、机械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杰出表现,极容易成为优秀的演员、舞蹈家、运动员、机械师等。最近网上疯传了一个关于五岁小孩开铲车的视频,想必他的肢体运动能力非常强。

有的孩子很有数理逻辑天赋,擅长计数、运算,思维有条理。喜欢追问为什么,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很可能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上取得成就。比如说四年级有一位学生叫李兴,他的数

学推理能力非常强,但是肢体运动能力非常差,做操和运动的动作很是扭捏不协调。

有的孩子具有语言天赋,说话早,对语言、文字很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绕口令和猜字谜等语言游戏。天才小学者卡尔·威特,八九岁就能自如地运用六国语言。

有的孩子擅长人际交往,能够和各类人相处,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经常充当玩伴的领袖人物,在社会活动、管理等领域较容易取得成功。

有的孩子善于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情感,喜欢独立工作,善于反省自己。

当然,还有许多孩子表现出不只一种天赋。

传统的智力测验和教育往往只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智能。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讲授,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作业的主要方式是读书、背书、回答问题和书写答案。考试往往也是侧重数理逻辑和语言天赋的发挥和考核。这样的教育方式对那些擅长其他智能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根据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营造适宜的环境,采取对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发现自我越早,越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越利于早日建构自我和实现自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