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量计算方法的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原理

弹性二相法是气藏开发早期或试采阶段的一种重要储量评价方法。对于其推导过程,目前相关书籍和文献均直接从拟稳态阶段P wf 2与t 的直线关系式出发,然后根据该直线斜率的表达式推导出储量计算式。本章对弹性二相法进行完整推导时发现,所谓的P wf 2与t 直线关系是基于两个假设前提而建立的;此外,本章还研究了气藏采出程度对该法精度的影响规律。

2.1弹性二相法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2.1.1 弹性二相法的原理分析

当气井以恒定产量生产,并进入拟稳态后,任一时刻t 的产能方程为:

322wf 1.291103ln 4e w r q zT P P S Dq kh r μ-???-=-++ ???(2.1) 式中,P 为t 时刻的平均地层压力,MPa ;P wf 为t 时刻的井底流压,MPa ;q 为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日产气量,m 3/d ;μ为t 时刻井底流压和平均地层压力的平均值所对应的气体粘度,mPa·s ;Z 为t 时刻井底流压和平均地层压力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偏差因子[20];T 为t 时刻的储层温度,K ;k 为储层的径向渗透率,mD ;h 为储层的有效厚度,m ;r e 为泄气区域的外边界半径,m ;r w 为井筒半径,m ;S 为表皮;D 为紊流系数,d/m 3。

当气藏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拟稳态,假设气体、岩石和束缚水的压缩性在短期内可忽略,则有:

()

i i ti sc G P P C q t -= (2.2)

式中,P i 为原始地层压力,MPa ;G i 为原始地质储量转换为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m 3;t 为从投产到目前的累计生产时间,d 。

结合式(2.1)和(2.2)可消去平均地层压力得出:

2

32sc e wf i sc i ti w 1.291100.472-ln sc q t q zT r P P S Dq G C kh r μ-?????=-++ ? ????? (2.3) 整理可得:

2322sc i sc sc e wf i sc i ti i ti w 2 1.291100.472-ln q Pt q t q zT r P P S Dq G C G C kh r μ-?????=-+++ ? ????? (2.4)

假设:

2sc i ti 0q t G C ??= ???(2.5) 则式(2.4)可简化为:

322

sc i sc e wf i sc i ti w 2 1.291100.472-ln q Pt q zT r P P S Dq G C kh r μ-???=-++ ???(2.6) 令

???? ??++?-=-sc w e sc 32i 472.0ln 10291.1Dq S r r kh T z q P μα (2.7)

sc i i ti

2q P G C β=

(2.8) 则式(2.6)可简化为: t P βα-2w f =(2.9)

这表明当气藏进入拟稳态时,井底流压平方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如下图2.1所示。

图2.1 气井定产生产时P wf 2与t 关系曲线示意图[14]

Fig.2.1Schematic plot of P wf 2vs.t for a gas well producing at a constant rate

根据生产数据拟合得出β后,利用下式可求储量。

sc i i ti 2q P G C =

(2.10)

1.2.2 流动物质平衡法 传统的物质平衡法又被称为压降法,是利用气藏平均压力(P/Z )和累计产气量(G P )之间的关系直线在G P 坐标上的截距确定原始地质储量的[20]。该方法要求多次关井测定平均储层压力,这一要求在低渗气藏中通常难以满足。因此,依赖气藏平均压力数据的压降法在低渗气藏开发中不甚适用。

1995年,Mattar 首次提出气藏流动物质平衡法,该方法要求气藏进入边界控制流,并以恒定产量生产一定的时间,此时井底流压P wf /Z wf 与累计产气量G P 之间呈线性关系,并且该直线平行于平均地层压力与累计产气量之间的直线(P/Z~G P )。因此过原始地层压力点(P i /Z i )作P wf /Z wf ~G P

直线的平行线,利用

该平行线在G P坐标上的截距即可确定原始地质储量。该方法解决了低渗气藏不关井测压给动态储量评价带来的困难,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1-24]。但是该法要求气井达到边界控制流阶段,并且产量保持恒定,这使该法在变产量生产或者产量波动的情况下并不适用;此外,本文在运用该方法时发现P wf/Z wf~G P直线与P/Z~G P直线并非总是平行的,即流动物质平衡法本身存在误差,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1999年,Ram G. Agarwal和David C. Gardner等采用物质平衡拟时间,建立了产量~累产量的递减典型曲线(物质平衡拟时间是由Palacio和Blasingame 提出的,可有效处理气体PVT参数随压力的变化以及气井流量变化两大问题)。当生产数据与产量~累产量递减典型曲线达到最佳拟合效果时,可准确评价气井控制储量[15]。该法解决了气井变流量生产时的储量评价问题,但是由于计算典型曲线横坐标量时,用到了等效井筒半径参数。使用这个参数恰恰制约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精度,因为在近井污染、气体高速非达西效应或复杂结构井等的影响下,难以准确评价该参数。该参数的误差将引起典型曲线横坐标量的计算误差,进而影响典型曲线评价储量的精度。

2003年,L.Mattar等将Agarwal-Gardner的产量-累计产量递减典型曲线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归一化产量与归一化累产之间的线性方程,该直线在横坐标上的截距即为原始地质储量。由于在计算该线性方程的横、纵坐标量时,没有用到等效半径这个参数,因此避免了该参数的误差所引起的储量评价误差,此外还增强了直观显示的效果[3]。L.Mattar改进了该方法,并运用到目前广为使用的Fast·RTA软件中,但仍将其命名为AG FMB(即Agarwal-Gardner流动物质平衡法)。

由Mattar经过改进所建立的Agarwal-Gardner变流量流动物质平衡法在发表之后被广泛采用。但是,该法仅在单井开采一个气藏单元时较为可靠,当多井开采一个气藏单元时,往往存在投产时间不一致、部分井关井、修井、产量调整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均会引起单井控制区域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若盲目地进行全历史拟合,可能使单井和全气藏储量评价误差巨大;此外,该法中所用到的岩石压缩系数为恒定的值,这限制了该方法在异常高压气藏等应力敏感性的气藏中应用。

2005年,L.Mattar等还提出归一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拟时间之间的直线方程。2010年,赵文琪等[25]从Duhamel褶积方法原理出发,也推导出相同的方程,两者殊途同归。该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可确定渗流压降的系数,进而可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然后绘制P/Z~G p直线确定储量[26]。该法可用于确定平均地层压力,但在评价储量方面,比Agarwal-Gardner流动物质平衡法更繁琐。Agarwal-Gardner 流动物质平衡法只需作归一化产量与归一化累产之间的关系图,即可直观地给出储量;而Mattar提出的方法要求作两个图,即归一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拟时间的

关系图,以及P/Z~G P压降图。

1.2.3 典型曲线分析法

递减曲线分析方法最早是由Arps于1945年提出来的,它利用边界控制流阶段并且保持定压生产时的产量与时间的经验关系式,来预测未来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评价当前条件下的最终可采储量[27]。评价的结果与当前的井底流压密不可分,不能评价储层的渗透率、表皮和原始地质储量等参数。

1980年,Fetkovich将Arps提出的边界控制流定压生产的典型曲线与瞬变流定压生产的典型曲线相结合,建立典型曲线图版,利用瞬变流资料可评价气藏渗透率、表皮等参数,利用边界控制流资料可评价气井控制储量[28]。这是最早将典型曲线从不稳定试井分析领域引入到生产数据分析领域。在复杂低渗气藏开发中,由于不稳定试井费用昂贵,且耽误正常生产,因此不稳定试井资料是比较缺乏的。此时,利用典型曲线分析生产阶段的数据,以评价油气藏参数变得意义重大[28]。

Fekovich典型曲线的建立促进了现代生产数据分析方法(或称现代典型曲线法)的诞生和发展[15],目前常用的现代典型曲线法主要有Blasingame[1]、Agarwal-Gardner[15]和NPI三种。其中Blasingame方法是1991年提出来的,它通过建立归一化的产量与物质平衡拟时间的曲线图版,将实际数据点与图版相拟合确定气藏参数。为了降低多解性,Blasingame等还提出了归一化的产量积分和产量积分导数对物质平衡拟时间的两套辅助典型曲线。当数据点与三套典型曲线均达到最佳拟合效果时,储量评价结果的多解性可大幅降低,精度大幅提高[3]。

Agarwal-Gardner典型曲线法是由Ram G. Agarwal和David C. Gardner等人于1999年提出来的[15]。与Blasingame方法相比,其相同之处在于也是通过引入物质平衡拟时间来解决气井变流量生产的问题;优点在于具有水驱模型,并且能够更明显地区分瞬变流和边界控制流;缺点在归一化压力导数的倒数函数使得数据点相对更离散,气藏参数解释的多解性相对更强,此外没有水平井模型。

NPI(即归一化压力积分)典型曲线实际上是Agarwal-Gardner典型曲线的倒数,原理上的区别在于前者用归一化压力,后者用归一化产量;此外,NPI方法的数据点相对更光滑,Agarwal-Gardner方法的数据点相对更离散[3]。

典型曲线法被引入到国内并得到广泛应用[30-34],但没有做改进性研究,并且均局限于单井储量评价,在多井相互干扰时,如何进行干扰的诊断和储量的评价未见报道。

1.2.4常规气藏压降法

压降法是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所建立的评价气藏储量的最经典方法。对于定容封闭的理想气藏,气藏的拟平均压力(P/Z)和累计产气量(G P)呈直线关系,

该直线在G P坐标上的截距即为原始气藏储量。研究人员针对异常高压气藏、边底水气藏、凝析气藏等的实际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压降法。

1971年,D. J. Hammerlindl首次建立异常高压气藏的压降法,指出该类气藏在开发早期,除了气体的弹性膨胀以外,岩石和束缚水的弹性膨胀作用不可忽视,P/Z~G P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在开发中后期,岩石和束缚水的膨胀可逐渐忽略,P/Z~G P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增大,整个开发历程中,P/Z~G P呈折线,而非单一的直线关系[35]。1983年,我国油气藏专家陈元千首次引入这项研究成果[36]。1996年,GuehriaFawzi M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是有效应力的三次四项式函数,而P/Z~G p呈下凹的曲线[37];2002年我国气藏工程专家李士伦也指出,异常高压气藏的P/Z与G p呈曲线关系,按照早期的P/Z曲线外推将高估气藏储量[38]。

1965年,Bruns, J R和Fetkovich, M J等首次研究了水侵对气藏P/Z~G P曲线的影响规律,指出水侵使该曲线偏离封闭气藏的直线趋势并上翘,未能识别水侵将高估储量[39]。1995年毛川勤等建立了定容封闭但气水同层的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指出了在纯产水、气水同产、纯产气各阶段的储量评价方法[40]。2009年,孙薇等建立了裂缝性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基于该方程提出了在开发早期如何预测水侵速度[41]。2010年,王星等在前人考虑水侵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补给气的问题,建立了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及其水侵强度和气源补给强度的预测方法,为准确评价气藏储量提供了重要指导[42]。

2002年郝玉鸿等研究认为,对于低渗透气藏,只有用开发末期的压降直线计算的结果才能反映气藏所控制的总动态储量[17]。2004年,王卫红和沈平平等着重考虑低渗气藏的非均质性问题,建立了低渗区和高渗区两区复合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并基于此提出了分别确定低渗区和高渗区储量的方法,以及预测低渗区向高渗区补给量的方法[43]。2005年,程时清等考虑到低渗气藏早期不关井测压会限制压降法的应用,因此提出了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和产能方程评价储量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开发早期的生产资料,并且避免了关井测压[44]。2007针对低渗气藏非均质性的特征,提出了分区物质平衡法[45]。

综上可知,前人针对各种气藏的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但是前人运用该法时,过分强调全气藏关井测压,如果未开展全气藏关井,则试图寻求别的方法。本研究认为,在低渗气藏开发中,尽管很少开展全气藏关井测压,但是通常会存在单井或少部分井关井(或其他测试)的情况,如何将这种情况下的压力资料用于压降法评价储量,目前未见报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2.5 煤层气藏压降法

与低渗常规气藏相比,煤层气藏具有更为复杂的储层特征和开采机理。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基质微孔中,而割理中又被水充填;开采煤层气时

需要经过“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过程。这两种复杂特征使其动态

储量评价更为困难[4]。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压降法、典型曲线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但是每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典型曲线法尚未考虑气液两相的相渗

问题[9],流动物质平衡法也仅适用于干煤层气藏[10]。

压降法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相渗问题,是原理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1990年,King针对煤层气藏的吸附/解吸特性,率先建立了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并通过引入视偏差因子(Z*),将该方程线性化为视平均地层压力(P/Z*)和累计产气量(G P)之间的直线方程。根据该直线方程计算储量时,King提出先采用迭代

法确定煤岩体积,再计算煤层气地质储量[5]。此后,Seidle指出King的迭代方

法较为复杂,于是对King的方法做了改进,使根据P/Z*~G P直线在横坐标上的截距可直接确定地质储量[46]。后来Ahmed和陈元千还提出了另一种线性化的物质平衡方程,根据该直线的斜率可确定吸附气的原始地质储量,根据直线的横

截距可确定游离气的原始地质储量[6,47]。前人对煤层气藏压降法做了卓有成效

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忽视了原始煤层气藏的地解压差特征、开采

过程中的非均匀解吸特征、开采过程中的基质收缩效应。

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印刷版)

油密AA级 5年 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 (试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二○○四年十一月

前言 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海油)三大公司相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准则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已成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SEC准则下的油气证实储量是油公司的核心资产。证实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是依据生产连续性的原则和已经见到效果的技术,确定现阶段高确信度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储量价值。 中国石油已成功地进行了五个年度的油气储量特定资产评估,开展了《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方法研究与培训》项目的研究,组织了大规模的“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方法”培训,引进并客户化了油气储量资产评估软件,建立了上市储量评估数据库,培养了一批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开展储量评估的技术骨干,具备了全面开展SEC准则油气储量自评估的条件。 为了指导和规范各油田公司SEC准则油气储量的自评估工作,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储量管理处组织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油气资源规划所、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所以及大庆、西南、辽河等有关油田公司的专家,组成《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王永祥、王靖云、胡允栋、谢锦龙、蒋新、郑德文、张亚庆、毕海滨、胡晓春、邓攀、张伦友、兰丽凤、李铁军等。编制小组充分地研讨了美国SEC准则中S-X部分有关证实储量定义以及美国SEC财务会计准则第69号声明等有关油气储量准则,以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

石油储量介绍 1. 概述与适用范围 1.1介绍了石油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级和分类、储量计算和储量评价的方法。 1.2适用于天然石油及其溶解气储量的计算、评价与管理工作(海上石油储量计算另有补充规定)。 2. 术语 2.1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2.2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2.4远景资源量:是依据一定的地质资料对尚未发现资源的估算值。 2.5总资源量:是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之总和。 2.6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田,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新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2.7滚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是有多层系含油、多种圈闭类型叠合连片,富集程度不均匀,油气水纵向、横向关系复杂特点。由于这种复杂的油气聚集带或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有整体认识后,可不失时机地先开发高产层系或高产含油气圈闭。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还要对整个油气聚集带不断扩边、连片、加深勘探,逐步将新的含油气层系和新的含油气圈闭分期投入开发。这种勘探与开发滚动式前进的做法,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 储量计算工作的一般要求 3.1应采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认识和改造油层,取全取准基础资料,在认真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和参数的确定,既要有理论根据,又要有本油田实际资料的验证。储量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地反映地下客观实际。 3.2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应根据对油藏的认识程度计算不同级别的储量。在油田投入开发后,应定期进行储量复核,使之逐渐接近于实际,直至油田枯竭。 3.3为确切反映我国石油储量状况及利用程度,应分别计算石油及其溶解气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并进行综合评价。

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 邓善德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由于计算体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

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此方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3.开采块段法 是以坑道为主要勘探手段的矿床中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由于矿体被坑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即将矿体化作一组密集的、厚度和品位一致的平行六面体(即长方形的板状体)。因此实质上开采块段法仍是算术平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计算储量时,是根据块段周边的坑道资料,(有时还包括部分钻孔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体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矿石体重等,然后求得每个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开采块段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不同质量和研究程度的储量及其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一、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和研究程度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方法 进行。概念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储层和盖层、储层 的渗透性、内外部边界条件、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等特征。 依据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地热 动态,确定地热储量及不同勘查程度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表3—1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 类别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单泉多年动态资 料年动态资料调查实测资 料 文献资料 单井多年动态预 测值产能测试内 插值 实际产能测 试 试验资料 外推 地热田钻井控制 程度 满足开采阶 段要求 满足可行性 阶段要求 满足预可行 性阶段要求 其他目的 勘查孔开采程度全面开采多井开采个别井开采自然排泄动态监测 5年以上不少于1年短期监测或 偶测值 偶测值

计算参数依据勘查测试、多 年开采与多 年动态 多井勘查测 试及经验值 个别井勘查、 物探推测和 经验值 理论推断 和经验值 计算方法数值法、统计 分析法等解析法、比拟 法等、 热储法、比拟 法、热排量统 计法等 热储法及 理论推断 二、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重点是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包括可利用的热能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可采用地表热流量法、热储法、比拟法;可行性勘查阶段除采用热储法及比拟法外, 还可依据部分地热井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开采阶段应依据勘查、开发及监测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法、热储法或数值法等计算。 (一)地表热流量法 地表热流量法是根据地热田地表散发的热量估算地热资源量。该方法宜在勘查程度低、无法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的情况下,且有温热泉等散发热量时使用。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温泉和热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进行估算。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是油、气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应,是发展石油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油田地质工作这能否准确、及时的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 油、气储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容积法、类比法、概率法、物质平衡法、压降法、产量递减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与不同的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阶段以及吧同的地质条件。储量计算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静态法用气藏静态地质参数,按气体所占孔隙空间容积算储量的方法,简称容积法;动态法则是利用气压力、产量、累积产量等随时间变化的生产动态料计算储量的方法,如物质平衡法(常称压降法)、弹性二相法(也常称气藏探边测试法)、产量递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容积法: 在评价勘探中应用最多的容积法,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气藏。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实质是确定油(气)在储层孔隙中所占的体积。按照容积的基本计算公式,一定含气范围内的、地下温压条件下的气体积可表达为含气面积、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的乘积。对于天然气藏储量计算与油藏不同,天然气体积严重地受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气层温度和眼里比地面高得多,因而,当天然气被采出至地面时,由于温压降低,天然气体积大大的膨胀(一般为数百倍)。如果要将地下天然气体积换算成地面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体积,也必须考虑天然气体积系数。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储量的基本方法,但主要适用与孔隙性气藏(及油藏气顶)。对与裂缝型与裂缝-溶洞型气藏,难于应用容积法计算储量 纯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 0.01A ·h ·φ(1-S wi )/ B gi = 0.01A ·h ·φ(1-S wi )T sc ·p i / (T ·P sc ·Z i ) 式中,G----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108m3; A----含气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 ----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Bgi ----平均天然气体积系数 Tsc ----地面标准温度,K;(Tsc = 20oC) Psc ----地面标准压力, MPa; (Psc = 0.101 MPa) T ----气层温度,K; pi ----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 MPa; Zi ----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凝析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c = Gf g f g = n g /(n g + n o ) = GOR / ( GOR + 24056γ o /M o ) 式中,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凝析气藏的总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fg----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西南石油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油气储量的计算方法 专业年级:油气开采技术2011级 学生姓名:李桥学号:11105030105 指导老师:刘柏峰职称:讲师 指导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自考本科 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3月23日

摘要 油气储量是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它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映。油田地质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地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家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计算储量,这是油田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 正因为油气储量计算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油气储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储量,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水驱曲线,产量递减······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 (1) 1.2中国油气储量管理的发展 (1) 1.3中国油气储量工作的新进展 (1) 1.4油气田储量计算的发展现状 (2) 1.5油气储量计算的研究意义 (2) 1.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7本文研究的思路 (2) 第二章概述及储量分类 (3) 2.1油气储量的概念 (3) 1.油气储量 (3) 2.地质储量 (3) 3.可采储量 (4) 4.远景资源量 (4) 2.2工业油气流标准 (4) 2.3 储量分类 (4) 1.探明储量(也称为证实储量) (4) 2.控制储量(也称为概算储量) (4) 3.预测储量(也称为估算储量) (5) 第三章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5) 3.1静态法 (5) 3.2动态法 (5) 第四章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6) 4.1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示 (6) 1.油层岩石总体积 (6)

石油天然气预测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天然气预测储量计算方法》 Q/SY 181-2006 中国石油控制预测储量分类评价项目组 2007年6月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预测储量界定条件 (2) 5 预测地质储量计算 (3) 6 预测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6) 7 预测储量分类和评价 (7) 8 预测储量报告编写要求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储量计算公式中参数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及取值位数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油(气)藏类型与油(气)采收率对照表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气)田(藏)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 (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预测储量年报表格式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预测储量年报封面和扉页格式 (21) 附录F(规范性附录)含油气构造(油气田)预测储量报告内容基本要求 (23) I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永祥、郑得文、李晓光、黄薇、胡晓春、张亚庆、鞠秀娟。 II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 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

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脉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

地质块段法

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 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 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就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就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就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就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与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就是:国家需要与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与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与地区各不相同,就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就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导读]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 1资源量(resource) 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 (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

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 (1)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即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之后为储量)。结合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 (2)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储量(extractable reserve)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proved extractable reserve)(111)、预可采储量(probable extractable reserve)(121)及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案例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 ——主要依据XX公司《XXXX勘探报告》 一、矿体的圈定和连接 (一)单工程中划分矿段及低品位矿段 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中对矿体圈定的规定,在《钻探基本分析结果表》中划分出矿体及低品位矿体样段。 1、规范表述 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F中的表述,“F.1.2圈定矿体时,应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样品作为夹石圈出。连续出现大于边界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地段应作为低品位矿圈出。矿体的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F.1.3在圈定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在此种情况下,在单工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石厚度的低品位矿体圈入矿体。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无须单独圈出,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2、个人解读 (1)任一种主矿元素达到工业品位且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的样段划分为矿体; (2)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厚度×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的样段可划分为矿体; (3)“穿鞋戴帽”:1)矿体边界一侧或两侧有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体,则将其一同归入矿体中,且归入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工业品位。2)若矿体中间存在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样品或无矿样品,则将其一同归入矿体中,且归入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工业品位。 注:“最低工业品位”、“边界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等参数见《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G表G.3、表G.9。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 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 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 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下图)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