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病例

冠心病病例

冠心病病例
冠心病病例

病例:病人,男,49岁。入院时间:2012年7月10日。主诉间断胸闷,心悸。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头痛恶心,有明显便意,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无胸痛背痛,无大汗呕吐,就诊与当地医院,测血压160/100mmHg。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诱因多次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左背部疼痛,无放射性疼痛,持续约2至3分钟后可缓解。

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作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双下肢静脉曲张近30年,未治疗;胃炎约15年,间断口服雷尼替丁治疗。病人吸烟约30年,每日约20支,饮酒不规律。

冠脉造影:

术前护理

●良好的休息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备皮:部位(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

●青霉素皮试及造影剂碘过敏试验

●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足背动脉并标记,以便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训练病人床上排尿

●术前排空膀胱

●术前不需禁食,以六分饱为宜,宜清淡,忌油腻,牛奶或海鲜

术后护理

●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10~12h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血肿及动脉搏动情况

●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出

●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理问题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休息与活动

?心理护理

?吸氧

?疼痛观察

?用药护理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注意事项:

控制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

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

血管扩张作用可使病人产生的不适: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晕、心动过速、心悸?减少或避免诱因

2.焦虑与心绞痛发作时濒死感,心绞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担心预后等有关心理护理

3.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发作及预防性用药的知识。

协助或指导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的知识

最新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为诱发因素。 【常见病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观察要点】 1、有无胸痛、胸闷,胸痛时心电图有无ST-T的改变。 2、心率、心律情况。 3、有无呼吸困难及其他心衰变现。 4、大便通畅情况。 5、心里状态。 6、治疗措施。 7、病人对治疗的饮食、所用药物、诱因预防的掌握情况。 【护理措施】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休息:冠心病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用药后是否好转;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冠心病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4、加强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5、用药后护理:观察抗冠心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6、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7、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8、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之一: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业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是: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非冠状动脉性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缺血,如主动脉瓣狭窄则不包括在内。“缺血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其它名称不主张再沿用。 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如下: 一、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作出其它诊断的依据(发生于已证实为心肌梗塞早期的死亡不包括在内,因而认为是由于心肌梗塞所致死)。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本报告特意略去猝死的定义,因为猝死是心脏骤停的结果)。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二、心绞痛 1.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分为三类:(1)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以内。(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在一个月以上。(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以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的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这一心电图表现也可称为Prinzmetal心绞痛,但在Prinzmetal报告前已有其他作者报道描述过这一情况,所以应采用“变异型心绞痛”这一名称。)。但在心肌梗塞早期已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形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本报告则选用这些各自特异的名称。 三、心肌梗塞 1.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至没有,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改变,包括:①静止的损伤电流。②T波对称性倒置。 ③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④传导障碍。 血清酶:①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继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认为是肯定性变化。②不肯定改变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 (1)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以典型或不典型(出现肯定的心电图改变时,确诊的梗塞有时可称为穿壁性,如仅有ST-T的演变而不出现Q波或QS波,但有肯定的酶变化,则称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定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主要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的知识。 2.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出血、肺部并发症、肾衰竭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告知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4.加强用药护理: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 5.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6.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术后护理: 1.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术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4.加强护理用药:术后应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搭桥的血管发生梗塞;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预防手术部位出血:抬高取大隐静脉的肢体,局部加压包扎。 6. 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7.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8.其他:(1)注意观察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足趾温度、肤色、水肿情况;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适当活动该肢体,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冠心病的相关护理措施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心内二科业务学习 时间:2012年3月14日主持人:陈芬 地点:心内二科护士长办公室记录人:张令波 参加人员:陈芬、黄屹、彭婕主管护师龚中元、王培、彭继莉、李盛桃、谢莎、郭仙、谢小碧、杨慕峰、曾怡兰、王昊雯、田颖、汪静护师孔信、胡永娟、王茹荟、黄钦、黄盼、贺蓉、尹靖、林倩护士 主题:冠心病相关知识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 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引言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协助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及方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本指南是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02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04年指南和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 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 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评价 胸痛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分层危险的评价。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作者: ————————————————————————————————日期:

冠心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 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 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之一: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业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是: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而引 起。非冠状动脉性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缺血,如主动脉瓣狭窄则不包括在内。“缺血性心 脏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其它名称不主张再沿用。 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如下: 一、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 没有可以作出其它诊断的依据(发生于已证实为心肌梗塞早期的死亡不包括在内,因而认为 是由于心肌梗塞所致死)。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本报告特意略去猝死的定义,因为猝死是心脏骤停的结果)。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 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二、心绞痛 1?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分为三类:(1)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以内。(2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在一个月以上。(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 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以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的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这 一心电图表现也可称为Prinzmetal心绞痛,但在Prinzmetal报告前已有其他作者报道描述过这一情况,所以应采用“变异型心绞痛”这一名称。)。但在心肌梗塞早期已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形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本报 告则选用这些各自特异的名称。 三、心肌梗塞 1?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至没有, 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 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 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改变,包括:①静止的损伤电流。②T波对称性倒置。 ③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④传导障碍。 血清酶:①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继后降低。这种变化, 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认 为是肯定性变化。②不肯定改变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 线。 (1)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变化,即可诊 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以典型或不典型(出现肯定的心电图改变时,确诊的梗塞 有时可称为穿壁性,如仅有ST-T的演变而不出现Q波或QS波,但有肯定的酶变化,则称 为非穿壁性或心内膜下梗塞。)。 (2)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的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

【实用】-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源性猝死。 1. 护理评估 1.1 病史评估评估病人发病的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尤其是起病时间、疼痛剧烈程度,有无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评估病人的年龄、职业、性别,有无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1.2 身体评估观察病人精神状态,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其程度,观察心律、心率、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等。 1.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常规心电图是否有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梗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心室梗死,连续监测有无心律失常等。定时监测血清心肌标志物以了解心肌坏死的程度和病情进展,评估血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有无异常。 2. 主要护理问题 2.1 疼痛 2.2 活动无耐力 2.3 有便秘的危险 2.4 潜在并发症 2.5 潜在并发症 2.6 知识缺乏 2.7 焦虑 3. 心绞痛护理措施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几句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3.1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3.2 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心律失常时应测脉搏1分钟,行床边多功能监护。 3.3 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2—4升/分,观察氧疗效果。 3.4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油污放射痛,注意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告知患者疼痛发作或加重时告诉护士。 3.5 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 3.6 执行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 3.7 健康教育 3.7.1 告知患者休息和氧疗的目的;监护的意义及配合要求;药物相关知识。 3.7.2 告知患者引起心绞痛发作的原因和诱因,总结预防心绞痛发作的方法。 3.7.3 制定恢复期活动计划(讲解适量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3.7.4 告诉患者洗澡时应该让家属知道,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或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3.7.5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原发病。 3.7.6 如患者疼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 4.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几句减少或终端,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谱一场,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4.1 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4.2 给氧间断或持久吸氧2—3天,以增加心肌氧供。 4.3 多功能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神智及胸痛情况,警惕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的发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4.4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各项治疗及时到位。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的鉴别 1、胸膜炎: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冠心病的类似病症的主要的一方面。 2、心肌炎: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3、心包炎: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可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心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生急性心脏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肿大等症。 冠心病的诊断 1、看症状:是否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3-5分钟,伴有压榨感、憋闷、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心电图:症状异常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后可出现ST段和T波的改变,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行诱发试验,做运动平板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3、心脏超声: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心脏超声,查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脏会出现局部的运动障碍,收缩减弱。 4、核素心肌显像: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可反映心肌供血状况,显示患者有无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是否进行冠脉造影的依据。 5、CT冠脉造影:CT冠脉造影可以看到血管腔的充盈情况及血管壁上的情况,但有时会受到呼吸、心跳的影响,出现假阳性。 6、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7、血管内超声:冠脉造影时管壁上出现不稳定斑块时,可进行血管内超声,能看到血管壁的情况。 预防冠心病首先应从生活起居开始,少食胆固醇含量及热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吃饭不要过饱,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和血糖,多进行有氧锻炼,适当运动有利于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活动耐力。

-冠心病护理常1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和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护理评估 1.1病史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1.2诊疗经过,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家族史及生活方式。 1.3相关病史:有无与心血管病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贫血、风湿热等。 1.4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1.5身体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血压及脉压、面容及表情,体位、皮肤黏膜有无紫绀、水肿,心脏血管检查,血液、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2.护理问题 2.1气体交换受损 2.2体液过多 2.3活动无耐力 2.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2.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2.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2.6焦虑 3.护理措施

3.1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坐位或卧位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3.2憋喘或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3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4.1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 3.4.2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 3.4.3使用血管扩张剂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及有如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等. 3.4.4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积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波利维等),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3.4.5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荷。 3.5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3.6饮食宜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3.7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便前可预防性含服预防性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3.8心理护理: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多感到紧张、焦虑,故在护理患者时态度要镇定、和蔼,并及时听取患者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冠心病地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 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动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 3 类: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 1 个月以内。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 1 个月以上。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 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 暂时性的S-T 段压低或 T 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 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死,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 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但在心肌梗死早 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本报告则选用这些各自特异的名称。 (2) 分度、分级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 年 9 月,上海 ) ①劳力型心绞痛 Ⅰ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无症状,如平地小跑,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 陡坡等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稍受限制。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3~ 4 站 (3~4 华里 ),上

冠心病护理诊断

冠心病护理诊断 P1气体交换受损 P2心输出量减少 P3 焦虑 P4自理能力缺陷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P6知识缺乏 P7潜在的并发症:心脏停搏、各种栓塞、心律失常等 P1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与肺淤血、肺部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2)给患者取半卧位休息、持续高流量吸氧(面罩+鼻塞) 3)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深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4)于心理护理,以免焦虑和恐惧而过度通气 5)按医嘱给于化痰药 6)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的变化 评价:患者25日予改为3L/min鼻塞给氧,现在3L/min鼻塞给氧下平卧及床上活动时呼吸平稳 P2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床上活动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可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休息 2)饮食上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宜低脂、高纤维、少量多 3)持续吸氧 4)按医嘱给于强心、扩血管药物 5)病情观察:心率、心律、肺底湿啰音、尿量的变化等以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评价:患者现在床上活动无诉明显的不适,24小时尿量在 1500ml以上,肺底湿啰音较前减少 P3 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疾病预后、介入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焦虑情绪减轻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程度 2)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配合治疗及护理的必要性,介入手术前后的配合等。 3)多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护理,请康复病友做现身说法,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建立信心,以减轻焦虑情绪。 4)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 5)合理安排护理操作的时间,以减少对病人的打扰。 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心绞痛 诊断基于特征性胸部不适的主诉,即用力后出现,休息后缓解.如在自发发作过程中看到可逆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诊断可以确立.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典型),ST段抬高,R 波振幅变小,室内或束支传导障碍以及心律失常(常为室性早搏).大约30%的典型心绞痛病人在发作间期,静息心电图(常常左室功能)正常,甚至是有广泛的三支血管病变的CAD(单纯的不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不能建立或排除诊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试验可证实诊断,其特征是应在1.5~3分钟内缓解不适. 运动应激心电图试验由于心绞痛的诊断常主要基于病人的病史,典型心绞痛病人的运动试验一般用于测定对分级应激的功能和心电图反应(运动应激试验用于放射核素显像参见第198节;无症状病人运动试验以决定适合的锻炼方案,见下文). 除非出现痛苦的心血管症状(如呼吸困难,耐力下降,疲劳,低血压或胸痛),病人应运动到预定的目标(如达最大心率的80%~90%,大约为220-年龄). 运动时或运动后缺血性心电图反应的特征是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正确调整后心电图上的1mm)持续≥0.08秒.J点下降伴ST段上斜难于解释,许多这样的病人并没有CAD.随年龄增长CAD发病率增加使运动试验的解释更加复杂;40岁以下的病人运动试验假阳性≥20%,但60岁以上者<10%.随冠脉闭塞数的增加,试验的真阳性率增加,而更深的ST段压低往往伴随有更广泛的病变. 对患有提示为心绞痛的男性胸部不适病人,运动试验能很好地预测CAD(特异性70%,敏感性90%).女性<55岁,运动试验解释更难,假阳性反应多使特异性降低,这可能部分与年轻人试验前疾病发生率低有关.然而,女性存在该病时,心电图异常者高于男性(32%对23%).女性假阴性率与男性相当,说明阴性试验是除外该病的可靠指标. 症状不典型病人,运动试验阴性通常可排除心绞痛和CAD.阳性试验表明有运动诱发的缺血但不一定能解释非典型症状,表明还需作进一步检查.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那些怀疑有新近MI者不可行运动试验.但在正确指导和密切监视下,缺血病人的运动试验危险性不大.病人的反应提供了有意义的预后信息,有助于判断充分内科治疗的病人是否需要造影和可能的搭桥手术.对任何行运动试验的病人都应准备好完整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急救药物,气道和除颤器.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阻塞的解剖学程度(参见第198节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尸检结果吻合,但常低估了疾病的程度和严重性.高质量图像可看清1mm大小的血管.CAD被重新认定为血管的狭窄,串珠样变,或闭塞.管腔直径狭窄>70%的阻塞被认为具有生理学意义,常伴有心绞痛的存在;除非附加有痉挛或血栓形成,程度轻的阻塞不可能导致缺血.如果没有造影药物对肾或心室功能潜在副作用的禁忌,通过左室造影评价室壁运动是重要的.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解剖和功能上的心肌分析.能很好描述瓣膜解剖和可靠地估计PA压力.心室功能差的病人,收缩力下降的证据预示寿命的缩短.然而,如果功能低下由CAD所致,如能耐受手术,这些病人可因冠脉搭桥手术而得益很多. 放射核素显像提供的信息包括心脏解剖,心功能,心肌灌注和代谢.放射核素心室造影术显示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室容积(得出射血分数)和用首次通过技术得出右室射血分数.注射201Tl和99mTc-MIBI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可得出相对的心肌灌注图像.在运动或冠脉血流药物刺激后图像显示密度稀疏区,与休息时所得图像比较,估计局部缺血或梗塞的存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图像显示绝对的区域心肌血流或心肌代谢,这需使用合适的同位素示踪剂和药物刺激.内科医生必须为病人选择最合适技术.

有关冠心病的重要概念

有关冠心病的重要概念 1.引起心输出量降低的因素:出血、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2.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因素:体力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用力排便。 3.冠脉痉挛易发生在夜间的原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 4.冠心病心绞痛易发生在晨起的原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5.心绞痛发作诱因:心输出量降低、心脏负荷增加、饱餐、夜间冠脉痉挛。 6.饱餐后易发生心绞痛原因:血中脂肪酸增高,血小板易于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 7.诱发心绞痛的基本原因:冠脉供血的减少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8.评价心肌耗氧量指标:心率和收缩压。 9.心肌梗死的3个类型:透壁型、非透壁型、灶型。

10.心肌梗死发生的2个机制: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 11.心肌梗死的诊断条件的3:2原则: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 12.心肌梗死诊断必备条件:肌钙蛋白的升高。 3.CK-MB、CTNI在诊断心梗中的地位和作用:CK-MB诊断透壁型心梗意义大,CTNI诊断灶型梗死。 14.评价心肌梗塞预后的重要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15.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一定有心电图异常吗:不一定。灶型心肌梗塞或回旋支病变可无心电图异常。有些严重冠心病可不出现心电图异常。因冠脉病变范围、病变部位、和发作时间决定了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不足。50%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正常。 16.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正常,一定能排除冠心病吗?不能。有些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但出现了心梗,其原因是冠脉痉挛或血小板血栓自溶。 17.存在胸痛、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酶升高一定诊断冠心病吗?不一定,需排除主动脉、心肌病变可能。

-冠心病护理诊断

冠心病护理诊断 P1气体交换受损 P2心输出量减少 P3 焦虑 P4自理能力缺陷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P6知识缺乏 P7潜在的并发症:心脏停搏、各种栓塞、心律失常等 P1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与肺淤血、肺部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2)给患者取半卧位休息、持续高流量吸氧(面罩+鼻塞) 3)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深呼吸, 促进痰液排出 4)于心理护理,以免焦虑和恐惧而过度通气 5)按医嘱给于化痰药 6)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的变化 评价:患者25日予改为3L/min 鼻塞给氧 ,现在3L/min 鼻塞给氧下平卧及床上活动时呼吸平稳 P2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床上活动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基本正 常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可取半卧位 或高枕卧位休息 2)饮食上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宜低脂、高纤维、少量多 3)持续吸氧 4)按医嘱给于强心、扩血管药物 5)病情观察:心率、心律、肺底湿啰音、尿量的变化等 以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评价:患者现在床上活动无诉明显的不适,24小时尿量在 1500ml 以上,肺底湿啰音较前减少 P3 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疾病预后、介入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焦虑情绪减轻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程度 2)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配合治疗 及护理的必要性,介入手术前后的配合等。 3)多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护理,请康复病友做现身说 法,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建立信心,以减轻焦虑情绪。

4)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 5)合理安排护理操作的时间,以减少对病人的打扰。 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P4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与疾病限制绝对卧床、乏力有关 预期目标:基本满足生活所需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的程度 2、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3、置用物于患者易取之处 4、与患者一起制定活动计划,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评价:患者部分生活自理(如洗脸,穿衣等)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绝对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皮肤无破损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皱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被动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3、勤观察 评价:皮肤无破损 P6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够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疾病产生原因,发生发展及现今的治疗水平 2、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3、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 4、经常与病人交换对疾病的看法 评价: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 P7潜在的并发症心脏停搏、各种栓塞、心律失常等 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氧有关 预期目标:无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 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监测心功能、血气分析、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等 3、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 4、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 评价:无并发症发生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 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