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性侧凸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性侧凸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性侧凸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性侧凸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

性侧凸

【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特征及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14例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术,2例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病人术前症状大多消失,间歇性跛行未再出现,仅1例遗留轻微腰痛症状,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后路减压;脊柱融合;退变性侧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the degenerative scoliolosis an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that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vertebral bone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ymptomatic lumbar scoliolosis from Dec. 2004 to Dec. 2007 were collected,of which 4 cases with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 14 cases with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interterbral or intervertebral implanted bone fusion with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2 cases with intervertebral

bone fusion with pedical screw degenerative underwent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ellow up more than 6 months,and intervertebral bone fusion were solid. All patients x ray didn′t show the interplantations clinical and breakag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were effectively disappeared with 1 patient expressed little lumbago.The cure rate was 95%.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of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vertebral bone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in degenerative symptom lumbar scoliolosis.

Keywords: pedicle screw;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vertebral fusion; degenerative scoliolosis

腰椎退行性侧凸是指腰椎多个椎间隙变窄及椎体楔形塌陷等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腰椎侧凸畸形,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腰椎退行性侧凸的治疗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3~17年。所有病例发生侧弯顶椎在L3~L4及L4~L5。9例患者10年前曾行腰椎间旁手术,3例6

年前曾行全椎板减压术。4例为单节段侧凸,16例为多节段侧凸,其中8例仅有两个节段发生侧弯。多节段侧凸病例中15例有椎体明显旋转,1例稍有旋转。

1.1.2 症状及体征 2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腰痛,最轻者坐立难以坚持1 h以上,负重状态下可诱发腰背痛,平卧、解除腰椎负荷时疼痛缓解。20例均伴双下肢麻木并间隙性跛行,其中14例双下肢疼痛,6例单下肢疼痛,18例足趾拇背伸肌力及踝反射减弱,16例会阴部麻木,间隙性跛行距离在30~600 m之间。

1.1.3 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摄脊柱6位片,排除峡部裂等原因所致的脊柱滑脱,手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脊柱解剖序列及曲度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矢状面、冠状面或水平面三维失稳,包括侧弯、椎体旋转、生理前凸消失,角度9°~25°。椎间隙狭窄,左右及前后间隙不对称,小关节及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中央椎管狭窄、变形,椎间孔狭窄,黄韧带及小关节肥厚、钙化或骨化。MRI影像示脊髓内信号无改变,但有椎间盘退变,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现象。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充分考虑患者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后路减压、植骨或加钉棒内固定。4例单节段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的病人,采用正中纵切口,充分推开椎旁肌,磨钻磨粗糙关节间及横突处骨质,双侧椎板间开窗,椎管桥式潜行扩大,切除增生的黄韧带等组织,充分减压椎管后,将切除的骨质剪成

粒状作横突间植骨融合。多节段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椎体旋转的病人,根据主弯位置,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①11例行多节段两侧椎板间对称开窗,切除上位椎板下1/2及下位椎板1/3,切除退变的小关节突内侧1/2,切除增生的黄韧带,行主椎管潜行扩大并潜行扩大侧隐窝,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②3例症状及压迫较重者行相应节段全椎板切除,中央椎管减压,邻近病变节段作潜行中央椎管扩大术,减压后同上述植骨方法用自身切下的骨块切成小骨条于小关节后外侧及横突间植骨融合,采用北京富乐椎弓根钉系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固定中作椎体去旋转处理。③2例屈曲位成角大于15°且水平位移达1 cm者行一侧椎板切除、另一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椎间盘突出严重则行椎间盘切除,采用cage椎间融合器融合,另加钉棒系统内固定,切除增生黄韧带等充分减压椎管后,用切除的骨质剪成粒状作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麻醉苏醒后尽早开始下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卧床6~8周,腰围保护下活动,手术后3~5个月去除腰围,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或工作。 2 结果

20例中1例切口处脂肪液化,经换药6周愈合。19例腰痛及间隙性跛行症状消失,1例遗留轻微腰痛和间隙性跛行,1年后跛行消失,运动时腰痛症状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日本骨科学会的JOA29分法计算改善率,19例为80%~98%,1例为40%~79%。随访患者中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1例植骨处有吸收但矫正无丢失,无明显局部症状。

3 讨论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不同于其它退变性腰椎疾病,一般退变性脊柱疾病好发于L4~L5或L5~S1节段[1],手术时往往只需要对疾病节段进行操作即可。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关节突或椎间盘的退变,并伴随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柱矢状面或冠状面的侧曲,常伴有椎体的侧方位移或三维旋转[2],受累节段常出现运动异常。椎间盘的退变增加了腰椎运动节段的微动,导致小关节的变性及结构完整性的丧失,小关节增生,骨赘形成,黄韧带、关节束肥厚而导致椎管狭窄[34]。另外,椎体的三维旋转及椎体滑移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进一步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

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解除神经压迫,重建不稳定节段的稳定性,重建脊柱的平衡状态,恢复其正常功能。当动态屈曲位X线片检查提示与邻近的椎间盘成角超过15°或位移超过4 mm,可确诊为脊椎节段不稳定。屈伸X线片显示腰椎运动节段不稳定,成角运动大于10°,水平位移大于4 mm,可行椎间融合[56]。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具体的手术指征包括:①反复或进行性加重的腰腿痛,且经过保守治疗半年以上症状无改善;②神经功能的损伤呈进行性加重;③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一致。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一侧椎板间开窗,另一侧椎板切除减压。减压范围及方式的确定应根据术前神经受压的准确定位和影像学证据。本组病例中喜爱运动、重体力劳动者,腰椎滑脱大于1°以上,采用B twinji及bak cage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或后外侧融合。融合范围的选择原则为尽可能减

少融合节段,融合节段不止于以下节段:后柱结构不完整的椎体,侧凸、后凸的顶椎,滑脱移位或旋转移位的椎体[7]。另外,融合不能止于一个严重退变椎间盘的邻近节段[89],否则无法重建腰椎和整个脊柱的稳定性,易导致侧凸的失代偿,出现退变和侧凸快速发展。在本组病例中均采用了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作者认为椎弓根钉达到了脊柱的三维固定,同时纠正了滑脱及椎体旋转,恢复了腰椎的正常解剖序列,增加了植骨融合率,缩短了康复时间,并提高了手术治疗成功率。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及遵循原则是解除神经压迫,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损害,维持脊柱稳定性而采用多种手术方式,对脊髓、神经根彻底减压,使其有一定活动度,当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时,采用钉棒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Kasai Y, Morishita K, Kawakita E, et al.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for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passive lumbar extension test[J]. Phys Ther, 2006, 86(12):1661-1667.

[2] Ochia RS, Inoue N, Renner SM, et al. Three dimensional in vivo measurement of lumbar spine segmental motion[J]. Spine, 2006, 31(18):2073-2078.

[3]刘伟, 贾连顺, 陈雄生, 等.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11): 808-813.

[4]崔显峰, 朱悦. 退行性腰椎不稳定的诊断研究进展[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7):539-542.

[5]王乃国, 费琦, 王以朋.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融合原则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15):1158-1160.

[6] Glassman SD, Bridwell K, Dimar JR, et al. The impact of positive sagittal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J]. Spine, 2005, 30 (18):2024-2029.

[7] Kim YJ, Bridwell KH, Lenke LG, et al. Pseudarthrosis in long adult spinal deformity instrumentation and fusion to the sacrum: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144 cases[J]. Spine, 2006, 31(20):2329-2336.

[8]杨庆铭. 骨科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106-110.

[9]邹庆, 杨永宏, 楼肃亮, 等.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17):1313-1315.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 在脊柱侧弯矫形中采用一套特有的术语来描述脊椎、角度、线和弯。 一、常用的标志性椎体名称常用的标志性椎体名称如下所述: 1. 端椎(end vertebrae, EV) 指头侧或尾侧最倾斜的椎体。 2. 中立椎(neutral vertebrae, NV) 指侧凸上方和下方第一个无旋转(双侧椎弓根对称)的椎体。3.上端椎(upper end vertebrae, UEV) 指侧凸的头端倾斜度最大的椎体。4.下端椎(lower encl vcrtebrae,LEV) 指侧凸的尾端倾斜度最大的 椎体。5.稳定椎(stable vertebrae, SV) 指端椎以下最靠近头侧被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平分的椎体。6.顶椎(apical vertebrae, AV) 指脊柱侧凸中心的 椎体,一般是在整个侧凸节段中最水平的椎体,离骶中线最远,也是横断面上旋转程度最大的椎体。 二、Cobb角根据SRS术语委员会的建议,按照Cobb法进行角度测量。Cobb角测量方法是1948年由John Cobb提 出的。 首先,在正位X线片上确定侧凸的上、下端椎。自侧凸的顶椎开始,下端椎下方或上端椎上方的椎间隙在侧凸的凹侧开始增宽。一般而言,在侧凸范围内,凸侧的椎间隙常常宽于凹侧。当椎体发生明显楔形变时,椎体本身出现凸侧宽而凹

侧窄(而不是椎间隙)状况。 然后,沿上端椎的上终板和下端椎的下终板各画一条直线。如果终板不清楚,可用椎弓根替代。对于较大的弯曲,这两条直线在X线片上可相交,其交角即为Cobb角;而对于较小的弯曲,则需要根据上、下端椎所画的直线各自引出与之垂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夹角即是侧凸的Cobb角。通常Cobb角有3°~5°的误差。 三、侧凸位置 侧凸按照其在脊柱中所处位置,分为胸椎侧凸和胸腰段/腰椎侧凸两类,胸椎侧凸的顶点位于T2至T11/T12椎间隙之间;胸腰段侧凸的侧凸顶点位于T12至L1;腰椎侧凸的顶点位于L1/L2椎间隙至L4之间。另外,还有些罕见的侧凸:颈胸弯的顶椎在C7/T1颈弯的顶椎更高,腰骶弯顶椎在L5/S1。四、骨骼成熟度最常用Risser征进行成熟度的评估。将髂嵴分为4等份,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1度,移动50%为2度,移动75%为3度,移动到髂后上嵴为4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5度,此时骨骼发育停止。 五、结构性侧凸和非结构性侧凸 根据侧凸的不同性质,可将侧凸分为结构性侧凸和非结构性侧凸。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伴有旋转且结构固定的侧凸,是脊柱及其支持组织本身的病变。这种侧凸不能经过平卧或侧

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好发于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病变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治疗方法、分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经验。 标签: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持续升高。脊柱是人体主要的负重骨,慢性劳损会使脊柱出现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冠状面Cobb 角超过10°。患者主要有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X 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1]。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等,但是保守疗法的疗效不明显。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术、短关节融合术、骨移植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国内外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与炎性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组织降解酶活性增加、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主要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鼓励患者卧床休息,药物疗法、理疗、牵引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椎体减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的疗效直接,可以清除退变的组织,维持脊柱稳定性[2-3]。但是,手术具有明显的创伤性,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干扰,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较低,不同患者的耐受度有明显差异,术后容易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国外对脊柱侧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寻找延缓脊柱退变的方法、合成脊柱功能替代品。 国内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检查后症状减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对于胸椎侧弯超过50°、后凸超过60°;腰椎侧弯超过40°、后凸超过5°,且合并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4]。手术方法有单纯减压术、减压术联合短节段融合术、减压术联合纠正畸形及长节段融合术等,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于刚开始有腰部疼痛症状并确诊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用药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给予硬膜外或关节面注射止痛药、神经根阻滞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可以短时间佩戴支具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

康复综合考纲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学科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方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工程和传统养生康复。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方面。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生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老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目 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 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

康复综合考试大纲 1、康复基础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书目: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运动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参考书目: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参考书目:王玉龙主编,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参考书目: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 参考书目: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肌肉骨骼康复学》:上肢创伤康复、下肢创伤康复、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关节置换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椎病康复、下背痛康复、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康复、脊柱侧凸康复 参考书目:张长杰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夏青--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科普宣传

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要有整体观念 一、什么是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骨骼成熟以后,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脊柱,特别是腰椎,椎间盘及双侧椎间小关节等严重退变,从而引发非对称性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性半脱位或侧方滑移,进而在冠状面上形成侧方弯曲(Cobb角大于10°),在矢状面上可表现为腰椎前凸消失或节段性后凸(图1),但要除外脊柱器质性病变因素所致,如创伤、肿瘤、感染以及原有侧弯进行性发展。女性发病率较高,常导致顽固而严重的腰背痛和下肢神经根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图1a、b、c:退变性腰椎侧弯模式图、Cobb角测量方法和典型病例。 二、退变性脊柱侧弯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认为退变性脊柱侧弯是在脊柱退变并失稳的基础上逐渐发生的,包括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图2),肌肉和韧带的退变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椎体间复合体的塌陷导致了椎体侧方移位和旋转畸形,也有认为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引起椎间旋转和滑移可能是发生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始动因素。 图2: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可能是始动因素。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脊柱每一个运动节段的活动都由后方两个小关节和前方椎间盘构成的三关节复合体来完成。该复合体结构非对称性退变,就可引起脊柱侧弯、旋转畸形,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并可能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症状。椎间盘退变,尤其是“真空现象”可能增加旋转不稳定,关节突关节退变使椎间倾斜、滑移、旋转移位,这种不对称性退变首先导致脊柱节段性不对称负荷的出现,继而产生全脊柱负荷不对称分布,不对称负荷进一步加重了不对称退变,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侧凸的进行性发展。(图3) 图3:退行性腰椎侧弯的发生机制:退变、不稳和侧弯形成恶性循环链条。 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有哪些外观表现? 严重的退变性脊柱侧弯外观上有显著的畸形,极容易识别(图4)。轻度的退变性脊柱侧弯诊断需要仔细认真的观察和测量,常见的主要症状有: 1、腰痛:腰痛往往是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最主要症状,也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坐位及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翻身活动或蹲起时疼痛加重,但平卧位时多可缓解,症状严重而持续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侧弯多发生在腰部或胸腰段,既可向左弯也可向右弯。临床上怀疑退变性脊柱侧弯时,同样需要常规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 3、神经根受压症状:患者表现为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部分病人会出现大小便障碍。 4、神经源性跛行:系由于多节段的腰骨性椎管狭窄所致,表现为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成人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进展

成人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进展 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以后出现的超过10°的脊柱侧凸。而有些学者则强调病人在首诊时的年龄一定要超过20岁。这两种定义都有一定的缺陷,前者的问题在于关于骨骼发育成熟的时间很难确定,而且不同性别之间也不一样,后者的问题在于在青少年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好确定。 分型目的 通过分型研究可以对侧凸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对侧凸进行系统分类,便于不同学者的比较及学术交流,为循证医学提供统一的标准,并可以进一步指导手术治疗选择。 目前的分型系统 Aebi病因分型 2005 年Aebi等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病因基础上的分型方法,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 型:(1)退变性脊柱侧凸(de-novo degenerative scoliosis,I型),多为腰段或胸腰段侧凸,顶椎位于L2~L3 或L3~L4,也可位于L1 和L2,侧凸的角度较小,累及节段通常较少,多伴随椎间横向移位、椎体旋转,主要发生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少在40 岁前发生。该类患者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病因是一个或多个椎间盘或小关节的不对称性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源性侧凸‖。(2)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progressive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adult life,II型)。由幼儿或青少年特发性腰段/胸腰段脊柱侧凸进展而来,进入成人期后由于机械原因、骨骼变化或脊柱退变等原因而出现侧凸进展。(3)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secondary degenerative scoliosis,III型),IIIa亚型,主要发生于腰椎、胸腰段或腰骶部,致病原因可以是继发于特发性侧凸、先天性侧凸、神经肌肉性侧凸等的原发胸弯/胸腰弯;也可以是由骨盆不对称而导致的继发侧凸,例如双下肢不等长或者髋关节病变等。IIIb亚型,由于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症等)引起骨骼改变,导致不对称的小关节疾病和/或椎体骨折,进而发生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柱后凸。 Aebi分型建立在疾病病因基础上,由于不同的病因意味着不同的发病人群和不同的疾病演变过程,建立此分型可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帮助。但有时I型与II型难以区别,而且这种不同在临床上的价值也很有限。另外,此分型没有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描述,因此无法反映畸形的严重程度,同时也无法用于对具体临床治疗的指导。 Schwab分型 2005年,Schwab等提出了成人腰椎侧凸的早期分型系统,该分型要进行二项影像学参数测量:L3倾斜—L3椎体下终板同水平线角度和腰前凸— L1-S1矢状面Cobb角,并根据上述参数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三型:I型:腰前凸>55°、L3倾斜<15°;II型:腰前凸35°~55°、L3倾斜15° ~ 25°;III型:腰前凸<35°、L3倾斜>25°。如果二者有交叉,取分型高者。2006年,Schwab等进一步分析了美国11个脊柱外科中心947例成人(>18岁)的病历资料,提出了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分型,该分型包括3个子项:弯曲类型(顶椎位置)、腰前凸修正型和滑移修正型。依顶椎位置不同分5种弯曲类型:I型-单纯胸弯;II型-上主胸弯(顶椎T4–T8)有胸腰弯/腰弯;III型-下主胸弯(顶椎T9–T10)有胸腰弯/腰弯;IV型-胸腰主弯(顶椎T11–L1)有其他次弯;V型-主腰弯(顶椎L2–L4)有其他次弯。依据T12~S1矢状面Cobb 角大小的不同将腰前凸修正型分为三型:A:重>40°;B:中0°–40°;C:无<0°。同样根据冠/矢状面椎体间的最大滑移将滑移修正型分为三型:0: 无滑移;+: 滑移1–6mm;++: 滑移>7 mm。2007年Schwab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Schwab成人脊柱畸形分型,此分型较前述分型增加了一种弯曲类型,即单纯矢状面畸形-K型,同时增加矢状面平衡修正型,并根据矢状面C7 垂线偏离S1后上角的距离不同分为三型:N: 正常(0–4 cm);P: 阳性(4–9.5 cm);VP: 强阳性(9.5 cm)。 SRS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 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性侧凸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退变 性侧凸 【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特征及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14例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术,2例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病人术前症状大多消失,间歇性跛行未再出现,仅1例遗留轻微腰痛症状,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后路减压;脊柱融合;退变性侧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the degenerative scoliolosis an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that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vertebral bone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ymptomatic lumbar scoliolosis from Dec. 2004 to Dec. 2007 were collected,of which 4 cases with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 14 cases with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 interterbral or intervertebral implanted bone fusion with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2 cases with intervertebral

脊柱侧凸的康复重点讲义资料

第七节脊柱侧凸的康复 学习要求:1.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原则 2.熟悉脊柱侧凸的康复评定 3.熟悉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概述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结构和形态畸形,正 常人的脊柱从背面或前面看是直的,也就是说从枕骨结节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 突成一条直线,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中轴线,并超过10度(Cobb角≥10°),即称为脊柱侧凸。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90°,常合并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明显的脊柱旋转、胸廓畸形改变和肺功能损害。 脊柱侧凸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功能性或器质性两种,或称非结构性和结构性 者。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总数的80%,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 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临床表现:早期畸形不明显,常不引起注意。生长发育期,侧凸 畸形发展迅速,可出现身高不及同龄人,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侧凸畸形严 重者可出现剃刀背畸形,影响心肺发育,出现神经系统牵拉或压迫的相应症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原则: 1.Cobb角小于25゜,应严密观察,同时予以相应的康复治疗。若每年进展 大于5゜且Cobb角大于25゜,应行支具治疗。 2. 胸椎侧凸Cobb角在25゜~40゜之间行支具治疗。 3. 胸段Cobb角大于40゜,胸腰段、腰段侧凸Cobb角大于35゜,支具治疗每年加重大于6゜,行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手术目的:防止畸形进展;恢复脊柱平衡;尽可能的矫正畸形;尽 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防止神经损害。采用当前的三维矫形技术和椎弓根 螺钉固定技术,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矫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纠正,因为手术还要考虑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过分的矫正容易导致内固定物失

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

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指导【摘要】总结67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指导的重点为肺功能训练,胃肠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负重站立训练,形体训练。67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后co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 2.6岁;其中特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

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 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

脊柱侧弯的处理康复

一、概述 1、名片: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脊柱侧凸通常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胸部与腰部之间的脊椎,也可以单独发生于腰背部。侧弯的出现在脊柱一侧,呈"C"型;或在双侧出现,呈"S"型。它会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 2、病理改变:脊柱侧凸的病理改变,并不局限于椎骨。它可累及椎旁、椎间组织,肋骨、胸廓、椎管及心肺等脏器的改变。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程度,其病理改变亦各不完全相同,现将相同的病理改变分述如下: (1).椎骨的改变椎骨的畸形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病理改变,除先天性侧凸外,侧凸患者常随侧凸的加重而产生椎体两侧或椎体前后的高度不等,即楔形改变,左右楔变形成侧凸,前后楔变,常常是前侧高度减少,造成后凸,若两者合并存在则形成侧后凸。椎体两侧不对称,凸侧增大,凸侧椎弓根增粗增长,同侧的横突隆起,椎板增厚,而凹侧椎弓根变短,使椎管呈凸侧长凹侧短而近似横三角形。棘突偏离中线而倒向凹侧。整个椎骨向后旋转。 (2).肋骨与胸廓的改变随着椎骨的旋转,肋骨产生一侧隆起,一侧平陷,凸侧的肋椎角变锐,而凹侧的肋椎角增大,凸侧肋间隙变宽,凹侧肋间隙变窄。由于凸侧肋骨隆起,肋骨角度变小,因而胸廓畸形,凸侧胸腔变窄。肋骨本身也常由扁平形改变为三角形。 (3).椎间盘改变椎间盘的形态随着椎体的楔变而楔变。在凸侧椎间盘增厚,纤维环层次增多,而凹侧间盘变矮,纤维环变薄,而髓核移向凸侧。尽管椎间盘在显微镜下改变不大,但文献报告侧凸患者椎间盘中氨基乙糖含量明显减少。相反,酸性磷酯酶含量增加。同时侧凸可以引起间盘蛋白糖结构变化。 (4).椎管的改变由于脊柱侧凸,生理曲线消失,椎管变形,使脊髓及神经根弛张不一,脊髓偏离椎管中央,常偏向凹侧,紧贴凹侧椎弓根旁,因而畸形加重,可产生脊髓受压或神经根牵拉。 (5).椎旁肌改变脊柱侧凸患者常伴有椎旁肌萎缩,两侧不等,凹侧更为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些肌肉有变性,横纹消失,肌核减少,间隙纤维增生。有些学者发现侧凸患者的椎旁肌部分肌梭结构发生改变,在侧凸角度大于50°者更为明显。有些学者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肌源性的。 (6).胸腔内脏改变主要是肺脏和心脏的功能改变,由于脊柱侧凸,椎体旋转,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劳,肺扩张相应受限。肺功能障碍后,可导致缺氧,低氧血症又可引起血球体积增大,进而导致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阻力加大,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加大。严重者最后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3、发病机制:脊柱侧弯发生后,凸侧的肌肉、韧带因长时间被牵拉而被拉长,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凹侧的肌肉、韧带处于缩短状态下发生粘连。最终结果导致脊柱两侧肌肉间力量不对称。侧弯到一定程度,凸侧的牵引力增加,迫使椎体向凸侧旋转,进而增加侧弯角度 4、分类:1)侧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离身体中线称脊柱侧弯,有左侧凸、、右侧凸及S形弯,C形弯。 (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过生理曲线范围者。 (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体被破坏,椎体突然向后凸起。 (4)圆背:是指整个脊柱象弓一样向后凸起。 (5)畸胸:分两种,一种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种是胸骨向内凹陷。 (6)旋转性(扭曲性):是因为腰椎横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这种弯曲是最复杂,最难治的。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 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 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 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 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1.2 方法

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

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弯多发于青少年,多为脊柱进行性的弯曲,呈C或S型,男女比例为1:3左右。脊柱侧弯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但如不适时治疗,最终可引起继发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严重者可因躯干严重畸形扭曲,挤压心肺等内脏器官,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矫形器的应用 Cobb角15~40°的侧突,以矫形器的矫正为主,配合姿势训练和矫正操;。 Cobb角15°以下的侧突,可密切随访观察,同时进行姿势训练和矫正操。 Cobb角40°以上的侧突,或曲度稍小但旋转畸形严重者,如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矫形器主要用于防止畸形加重,部分矫正畸形,是非手术治疗侧突的主要方法。利用三个侧压点,配合腹部的压力点对腹压的增加,稳固脊柱的旋转和侧突。此类矫形器需在康复协作小组的准确测量下,由专业的矫形器技师制作,同时在体疗师的专业指导下正确配戴,辅以姿势训练和矫正操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部分患者手术的痛苦。 矫正体操 原理:选择性地增强维持脊柱姿势的肌肉,调整脊柱两侧的肌力平衡,同时牵引凹侧挛缩的软组织,以达到矫正侧突的目的。 方法: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这样可以消除脊柱的重力负荷,放松脊柱关节,增加脊柱活动度。同时利用部分体重做肌力练习的符合,增加锻炼效果。如图,是胸右腰左侧突的矫正操。 动作要求:动作平稳缓慢,充分用力,每一动作历时2~3秒,重复10~30次或更多。另外,还可用沙袋增加负荷,增强练习效果。矫正操必须动作姿势正确,用力方向恰当,每日可练习1~2次,一般坚持到骨成熟。较大屈度的侧突,骨成熟后仍应巩固练习。:刚开始佩带时,应循序渐进,从5~6小时起,慢慢适应,最后达到每日23小时佩带。 每日除脱去矫形器做矫正体操外,还需做矫形器内的矫正体操,以更好地防止肌萎缩和增加矫正效果。具体方法: A、骨盆后倾训练,即同时收缩腹肌和臀肌以使骨盆后倾。此动作在仰卧位的双下肢屈曲及伸直 位和坐位时重复进行。 B、仰卧位做骨盆后倾动作,同时尽力抬起头和肩部。 C、骨盆后倾练习,同时做俯卧撑。 D、在矫形器中收缩胸廓使之和侧向压垫分离的动作练习。 E、深吸气同时使凹陷的胸廓想侧向扩张以填充矫形器空隙的练习。 脊柱侧突的及时矫正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早期发现尤为重要,家长应经常查看孩子的脊柱情况,注意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姿势,一旦发现,应尽快就诊,早期治疗,以减轻侧突的严重程度,减少临床手术率,从而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痛苦!

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

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问题,有一些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影响运动耐力以及肺部健康。因此,理解脊柱侧弯对于为这些会员制定运动计划喝指引不同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何为脊柱侧弯,引起的原因以及症状,需要会员征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及为脊柱侧弯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理解何为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非正常弯曲。正常的脊柱在肩部有向后的弯曲,而在腰部有向前的弯曲。典型的脊柱侧弯包括三维的脊柱和肋骨畸形。根据度数的变化,脊柱从侧面弯曲,有时椎骨有轻微旋转,导致髋部或肩部出现不平衡。可能发展至下列情况:主要是侧面的弯曲(类似英文字母C)或 ?(图1)?有两个弯曲(一个主要的弯曲和一个次要的弯曲,导致形成S形)

脊柱侧弯最常发生在上背(胸椎区域)与下背(腰椎区域)之间。还有可能只在上或下背发生侧弯。(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2007)脊柱侧弯在一般人群中相对比较常见(美国2-3%的人受到脊柱侧弯的影响),与脊柱弯曲的角度有关。有大概10%的青少年有一定程度的脊柱侧弯,但是只有不到1%的人脊柱侧弯需要进行纠正治疗(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2007)。据报道在美国1000个人里面有1.5人的脊柱侧弯超过25度。有60%的弯曲在青春期前曲度增长很快。一般来说,曲度小于30度,在成年骨骼成熟后不会继续发展。(Richardson,2001)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和症状 脊柱侧弯引起的原因包括先天,后天或退化性问题,但是大部分脊柱侧弯的原因并不知晓,这种我们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Ullich,2007)。脊柱侧弯有很多类型,下面是最常见的四种:??先天脊柱侧弯。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先天脊柱畸形(图2)。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脊柱已经出现畸形。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这种情况一般由于脊柱肌肉无力或由于神经问题导致的脊柱向一侧弯曲。这种类型的脊柱侧弯特别是在因为潜在神经肌肉问题而不能走路(例如肌肉萎缩或大脑性麻痹)的人里面出现。这也被称为(Ullich,2007)

第三十章 脊柱侧弯的康复

第三十章脊柱侧弯的康复 一、概述 脊柱侧向弯曲畸形,称为脊柱侧弯症(scoliosis)。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骨骼、肌肉、神经病变等引起结构性脊柱侧弯,而疼痛、炎症等引起非结构性脊柱侧弯。本章节主要讨论最常见的原发性脊柱侧弯的康复。其它原因引起脊柱侧弯的康复方法均可参照此方法。 (一)定义 没有明确发病原因的结构性脊柱侧弯称原发性脊柱侧弯(又称特发性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又称为青少年脊柱侧弯。占所有脊柱侧弯的50%-75%。国内患病率为1%-2%,近年来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姿势不良和大脑皮质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尤以女性多见。这种脊柱侧弯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脊柱结构的异常。 (二)主要病理生理 1、脊柱及其周围结构的异常改变 (1)椎体及其附属结构改变出现椎体变形、旋转。脊柱侧弯弧中旋转最明显,偏离脊柱中轴线最远的椎体,称顶椎。位置最高或最低,且对凹侧或凸侧斜度最显著的椎体,称端椎。两个端椎之间的椎体构成了脊柱弧。顶椎位于脊柱哪个节段,就称那个节段弧,如顶椎位于颈段称颈弧。脊柱弧无结构性的椎体改变,在卧位时侧弯可以矫正的弧为非结构弧。卧位时侧弯不能完全矫正的弧为结构性弧。;数个弧中最早出现的弧,称原发弧;最大的结构弧,称主弧;在主弧上方或下方出现逆向弯曲以保持躯干平衡的弧,称代偿弧。后者可以是结构性弧;由椎体旋转造成,在躯干前屈时最易显现侧弯凸侧的肋骨凸起,称肋骨隆突。通过肋骨最高点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称隆突角(在躯干前屈90°时测量)。脊柱旋转越明显,隆突角越明显。 (2)脊柱两侧软组织改变脊柱侧弯凸侧肌肉、韧带因长时间受牵拉而被拉长、松弛,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肌肉萎缩。侧弯凹侧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长时间处在缩短状态,则发生挛缩、粘连。 2、生物力学改变正常情况下,脊柱内部结构(椎体、椎间盘连接,椎间关节

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

脊柱侧弯得运动康复 脊柱侧弯就是青少年常见得问题,有一些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严重得脊柱侧弯会影响运动耐力以及肺部健康。因此,理解脊柱侧弯对于为这些会员制定运动计划喝指引不同得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何为脊柱侧弯,引起得原因以及症状,需要会员征询专业医生得建议以及为脊柱侧弯制定不同得训练计划。 理解何为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就是脊柱得非正常弯曲。正常得脊柱在肩部有向后得弯曲,而在腰部有向前得弯曲。典型得脊柱侧弯包括三维得脊柱与肋骨畸形。根据度数得变化,脊柱从侧面弯曲,有时椎骨有轻微旋转,导致髋部或肩部出现不平衡。可能发展至下列情况: 主要就是侧面得弯曲(类似英文字母C)或 (图1)有两个弯曲(一个主要得弯曲与一个次要得弯曲,导致形成S形) 脊柱侧弯最常发生在上背(胸椎区域)与下背(腰椎区域)之间。还有可能只在上或下背发生侧弯。(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 2007) 脊柱侧弯在一般人群中相对比较常见(美国2—3%得人受到脊柱侧弯得影响),与脊柱弯曲得角度有关。有大概10%得青少年有一定程度得脊柱侧弯,但就是只有不到1%得人脊柱侧弯需要进行纠正治疗(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 2007)。据报道在美国1000 个人里面有1。5人得脊柱侧弯超过25度。有60%得弯曲在青春期前曲度增长很快。一般来说,曲度小于30度,在成年骨骼成熟后不会继续发展。(Richa rdson,2001) 引起脊柱侧弯得原因与症状 脊柱侧弯引起得原因包括先天,后天或退化性问题,但就是大部分脊柱侧弯得原因并不知晓,这种我们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Ullich, 2007)。脊柱侧弯有很多类型,下面就是最常见得四种: ? 先天脊柱侧弯。这就是一种相对少见得先天脊柱畸形(图2)。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脊柱已经出现畸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