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仙桥古镇文物建筑现状观察

仙桥古镇文物建筑现状观察

仙桥古镇文物建筑现状观察
仙桥古镇文物建筑现状观察

《2008-5-14仙桥古镇文物建筑现状观察》

图/文:胡波

图一:仙桥古镇的老巷弄(摄于2008-5-14)

金华东郊的仙桥古镇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走过了,二仙桥、二仙井、二仙祠、二仙陵寝……似乎真是沾了晋人黄大仙的神仙之气,千百年来仙桥古镇一直是金杭古驿道上的富庶之地,至今老街上的商业集市还保留了传统风俗,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离开传统商业街,穿进一条条悠长的小巷,原来古镇也有宁静的一面,除了檐头偶尔几声燕子的呢喃,就是瑟瑟的弄堂风,那些破败却仍旧精美的老房子在高墙深院里守望着每一寸流逝的时光,喃喃自语:物依旧,人已非。

5月14日我特意请出休假,和原供职文博系统的俊凡兄对仙桥古镇的古建筑做了一次较彻底的现状观察,其中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的八处为重点,依次为二仙泉井、黄大仙陵寝、义质堂、48号民居、遗经堂、花厅、寿生堂、仁德堂。概述如下:

二仙泉井:位于二仙桥东侧,建造年代不详,相传东晋时期仙桥一代的百姓时常遭受洪旱等天灾,黄初平、黄初起兄弟为了救济苍生,在此造桥点泉,终年不枯。

黄大仙陵寝:位于二仙桥西侧,建筑前后两进,前进为清代风格,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两缝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山面穿斗式,中央有“黄大仙陵寝”的墓碑、墓穴等,后进为近代重建,存清康熙、乾隆年间的碑刻数块。

图三:仙桥古镇的二仙泉井(摄于2008-5-14)

义质堂:位于仙桥老商业街中段,清中期风格,坐南朝北,建筑前后三进两天井加左右厢房,均为堂楼屋,门外有四柱五楼牌坊式砖雕门楼,部分已在文革时用石灰涂抹,门楼下设正门,两厢山墙另设边门,地栿、门枕石雕刻精致,多为瑞兽图案。各进建筑楼下高敞,楼上低矮,前后出廊用轩蓬顶或天花,月梁、牛腿、雀替、天花、隔扇等处木雕装饰华美,尤其以神仙人物牛腿的双面雕和镂雕技法称绝。

48号民居:位于东文安路48号,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两进对合院落,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倒挂龙撑拱、格子门窗等保存完好。其西面和北面还另建有附属院落,形成一组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

图五:仙桥古镇文物建筑之一义质堂(摄于2008-5-14)

图六:仙桥古镇文物建筑之一48号民居(摄于2008-5-14)遗经堂:位于莲台街21号,清乾隆癸未年(1763年)建造,坐西朝东,对合式两进建筑,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牛腿为狮子、麒麟、鸱鱼等圆雕作品,雀替雕刻细致入微的人物图案,正房前出廊置天花。该建筑所在的前后两旁还有结构类似、年代相仿的古建筑数幢,巷弄古风尚好。

花厅:位于莲台街附近,清中期风格,坐东朝西,三合院式布局,墙门内侧有金鼓架,牛腿为仙鹿、夔龙等造型,正房前出廊置天花,两旁厢房各有隔扇窗八扇,锁腰板木雕均被盗。

图八:仙桥古镇文物建筑之一花厅(摄于2008-5-14)寿生堂:位于琼枝街6号,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对合式两进建筑,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为一家老字号药店,建筑内的牛腿、雀替等构件多雕刻花卉图案。

仁德堂:位于花厅对面,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对合式两进建筑,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牛腿用倒挂龙、狮子等,正房底层明间的骑栿拱雕刻较有特色。

图十:仙桥古镇文物建筑之一仁德堂(摄于2008-5-14)

此外仙桥古镇还另有对合式堂楼屋建筑二十余处,排门式店铺、过街门楼等古建筑十余处,其造型、结构和装饰等各具特色,拆改状况也较为严重。作为古镇历史风貌的有机组成,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城建规划中有所保留。

图十二:仙桥古镇莲台街某民居(摄于2008-5-14)

图十三:仙桥古镇斗塘巷某民居(摄于2008-5-14)

图十四:仙桥古镇文安街某民居(摄于2008-5-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