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植法设计PLC 梯形图的几条规则

移植法设计PLC 梯形图的几条规则

移植法设计PLC 梯形图的几条规则
移植法设计PLC 梯形图的几条规则

PLC简介、基本指令、梯形图编程规则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 ,简称PC 。但由于PC 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 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 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特别是PLC 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 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 应用于生产实践。 一、PLC 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PLC 的类型繁多,功能和指令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结构与工作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由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扩展器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PLC 的硬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1-1 1、主机 主机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 )、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CPU 是PLC 的核心,它用以运行用户程序、监控输入/输出接口状态、作出逻辑判断和进行数据处理,即读取输入变量、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将结果送到输出端,并响应外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的请求以及进行各种内部判断等。PLC 的内部存储器有两类,一类是 接触器 电磁阀指示灯电源 电源 限位开关选择开关按钮

PLC梯形图的编程规则

1)梯形图程序由若干个网路段组成。梯形图网络段的结构不增加程序长度,软件编译结果可以明确指出错误语句所在的网络段,清晰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程序的调试,正确的使用网络段,有利于程序的结构化设计,使程序简明易懂。 (2)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执行。 (3)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右边。触点不能放在线圈的右边,在继电器控制的原理图中,热继电器的接点可以加在线圈的右边,而PLC的梯形图是不允许的。 (4)外部输入/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器件的触点可多次重复使用。 (5)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必须从触点开始,以线圈或指令盒结束。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一个没有使用的内部继电器的动断触点或者特殊内部继电器的动合触点来连接。 (6)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应尽量避免线圈重复使用,并且不允许多个线圈串联使用。 (7)梯形图程序触点的并联网络多连在左侧母线,设计串联逻辑关系时,应将单个触点放在右边。 (8)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以并联输出。 (9)每一个开关输入对应一个确定的输入点,每一个负载对应一个确定的输出点。外部按钮(包括启动和停车)一般用动合触点。 (10)输出继电器的使用方法。输出端不带负载时,控制线圈应使用内部继电器M或其他线圈,不要使用输出继电器Q的线圈。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 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PLC梯形图编程基础知识全解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 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 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X001=ON,X002=OFF,

初学者的必须掌握的几个梯形图

初学者的必须掌握的几个梯形图 1。启动、保持、停止电路 x1 x2 |--||---|/|-----(y1) | | | y1 | |--||- | 2.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 | x0 x2 x1 y1 |--||--------|/|------|/|-------|/|-------(y0) 正转| | | y0 | |--||------ | | x1 x2 x0 y0 |--||--------|/|------|/|-------|/|-------(y1) 反转| | | y1 |

|--||------ | 3.闪烁电路 x0 T1 |--||---|/|-----(To)k20 | | T0 |--||-----------(T1)k30 | | |-----(y0) 4.延时接通/断开电路 x0 |--||-----------------(T0)k90 | | y1 x0 |--||--------|/|------(T1)k30 |

|--||--------|/|------(y1) | | | y1 | |--||------ | 初学者应懂得的知识 学习PLC,除了懂得理论,重要在实践,再进行一些实际的梯形图编写、程序下载、调试等操作,增加对PLC的感性认识,很快就可以掌握PLC这项技术了。开始阶段可以先学习一种品牌的PLC,因为所有的PLC原理都是差不多的,掌握了一种PLC其它的只要翻阅一下手册也就能上手使用了。 初学时可以编一些简单的梯形图,如触点的与、或、输出等,在PLC的机器里运行一下。成功了就会增加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再把PLC的主要功能逐个运用一次,比如高速计数器,可以用PLC本身的脉冲输出端接到高速计数器的输入端,下载编好的梯形图,打开变量观察窗口,运行程序,观察计数的值是否正确。经过了这样的实践,基本上知道PLC到底能做哪些事情了,在实际的工控应用中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1.基础电路知识,各种元器件的作用,电阻,电容,电感,电源,还有一些常见的集成电路(如:74HCT165)。要很明确的知道这些元器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能根据这些个特性设计出自己需要

plc控制五层电梯梯形图设计

PLC课程设计报告 五层电梯的梯形图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动化学院

一、电梯基本功能 在进行上位机程序以及下位机程序编写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确定电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电梯在乘客进行某种操作后应具有的状态。 1.电梯内部部件功能简介 在电梯内部,应该有五个楼层(1-5层)按钮、开门和关门按钮以及楼层显示器、上升和下行显示器。当乘客进入电梯后,电梯内应该有能让乘客按下的代表其要去目的地的楼层按钮,称为内呼叫按钮。 电梯停下时,应具有开门、关门的功能,即电梯门可以自动打开,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又可自动关闭。而且,在电梯内部也应有控制电梯开门、关门的按钮,使乘客可以在电梯停下时随时地控制电梯的开门与关门。 电梯内部还应配有指示灯,用来显示电梯现在所处的状态,即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及电梯处在楼层的第几层,这样可以使电梯里的乘客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离自己要到的楼层还有多远,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等。 2.电梯的外部部件功能简介 电梯的外部共分五层,每层都应该有呼叫按钮、呼叫指示灯、上升和下降指示灯,以及楼层显示器。 呼叫按钮是乘客用来发出呼叫的工具,呼叫指示灯在完成相应的呼叫请求之前应一直保持为亮,它和上升指示灯、下降指示灯、楼层显示器一样,都是用来显示电梯所处的状态的。 五层楼电梯中,一层只有上呼叫按钮,五层只有下呼叫按钮,其余三层都同时具有上呼叫和下呼叫按钮。而上升、下降指示灯以及楼层显示器应相同。3.电梯的初始状态、运行中状态和运行后状态分析 1)电梯的初始状态:设电梯位于一层待命,各层显示器都被初始化,电梯处于以下状态: a.各层呼叫灯均不亮; b.电梯内部及外部各楼层显示器显示均为“1”; c.电梯内部及外部各层电梯门均关。 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 a.按下某层呼叫按钮(1-5层)后,该层呼叫灯亮,电梯响应该层呼叫; b.电梯上行或下行直至该层; c.各楼层显示随电梯移动而改变,各层指示灯也随之而变;

PLC梯形图编程基础知识详解

PLC梯形图编程基础知识详解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 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 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X001=ON,X002=OFF,Y003-ON,Y004=ON被实际写入到输出映象区。但继续往下执行时,因X002=OFF,使Y003=OFF,这个后入为的结果又被写入输出映象区,改变原Y003的状态。所以在输出刷新阶段,实际外部输出Y003=OFF,Y004=ON。许多新手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X001已经闭合了,而Y003没有输出呢?逻辑关系不对。其实就是因为双线圈使用造成的。 注意:我们所说的是不宜(最好不要)使用双线圈,双线圈使用并不是绝对禁止的,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双线圈,这时就需要你有较丰富的编程经验和技巧了。下面我们会谈到这一点。但对于初学者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其实,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重复利用线圈之所以会造成Y003的输出混乱,是由于程序是从上到下顺序执行的缘故造成的。但如果我们可以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保证在任何时刻两个线圈只有一个驱动逻辑发生,就可以使用双线圈。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跳转指令。如下图所示:

一 画梯形图的规则

一画梯形图的规则: 1)左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触点,继电器线圈不能直接接左母线. 2)右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点不能直接接右母线. 3)一般情况下,同一编号线圈在梯形图中只能出现一次,而同一编号的触点在梯形图中可以重复出现. 4)梯形图中触点可以任意的串联或并联,而线圈可以并联但不可以串联. 5)梯形图应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画. 6)程序结束后要有结束指令. PLC的基本指令 1、连接和驱动指令 (1)、LD指令和LDI指令 1)LD指令功能是使常开触点与左母线相连 2)LDI指令功能是使常闭触点与左母线相连 3)LD与LDI指令的操作元件可以是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 辅助继电器M、 状态继电器S定时器T和计数器C。 4)电路块的开始也要用LD或LDI (2)OUT指令输出指令 驱动指令的操作元件可以是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 状态继电

器S 定时器T计数器C中的任何一个. (3)AND指令和ANI指令 1)AND指令的功能是使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其他继电器的触点串联. 2)ANI指令的功能是使继电器常闭触点与其他继电器的触点串联. 3)AND与ANI的操作元件与LD和LDI一致 (4)OR指令和ORI指令 1)OR指令的功能是使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其他继电器的触点并联. 2)ORI指令的功能是使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其他继电器的触点并联. (5)ANB指令和ORB指令 1)ANB指令是电路块串联指令其功能是电路块与电路块串联 2)ORB指令是电路块的并联指令其功能是使电路块与电路块并联. 3)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集中使用的次数不得超过8次 2栈指令 1)MPS指令称为进栈指令 2)MRD指令称为读栈指令 3)MPP指令称为出栈指令 4)MPS进栈次数不得超过11次 3置位与复位指令 1)SET 置位指令其功能是驱动线圈使其具有自锁功能,维持接通状态 2)RST 复位指令其功能是使线圈复位

PLC梯形图编程的规则

PLC梯形图编程的规则 尽管梯形图与继电器电路图在结构形式、元件符号及逻辑控制功能等方面相类似,但它们又有许多不同之处,plc梯形图有自己的编程规则。 1)每一逻辑行总是起于左母线,最后终止于线圈或右母线(右母线可以不画出),如图1所示。 2)无论选用哪种机型的PLC,所用元件的编号必须在该机型的有效范围内。例如西门子S7- 300 PLC中没有M99000.0。 图1 梯形图 a)错误b)正确

3)梯形图中的触点可以任意串联或并联,但继电器线圈只能并联而不能串联。 4)触点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例如,辅助继电器M0.0可以在梯形图中出现无限制的次数,而实物继电器的触点一般少于8对,只能用有限次。 5)在梯形图中同一线圈只能出现一次。如果在程序中,同一线圈使用了两次或多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对于“双线圈输出”,有些PLC将其视为语法错误,绝对不允许(如三菱FX系列PLC);有些PLC 则将前面的输出视为无效,只有最后一次输出有效(如西门子PLC);而有些PLC在含有跳转指令或步进指令的梯形图中允许双线圈输出。 6)西门子PLC的梯形图中不能出现Ⅰ线圈。 7)对于不可编程的梯形图必须经过等效变换,变成可编程梯形图。 8)在有几个串联电路相并联时,应将串联触点多的回路放在上方,归纳为“多上少下”的原则,如图2所示。在有几个并联电路相串联时,应将并联触点多的回路放在左方,归纳为“多左少右”原则,如图3所示。因为这样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但要注意图2a和图3a的梯形图逻辑上是正确的。

图2 梯形图 a)不合理b)合理 9) PLC的输入端所连的电器元件通常使用常开触点,即使与PLC对应的继电器一接触器系统原来使用的是常闭触点,改为PLC控制时也应转换为常开触点。如图4所示为继电器接触器系统控制的电动机的起/停控制,如图5所示为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的梯形图。可以看出:继电器一接触器系统原来使用常闭触点SB1和FR,改用PLC控制时,则在PLC的输入端变成了常开触点。 图3 梯形图

PLC初学者梯形图编程的一般原则

PLC初学者梯形图编程的一般原则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 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 X001=ON,X002=OFF,Y003-ON,Y004=ON被实际写入到输出映象区。但继续往下执行时,因X002=OFF,使Y003=OFF,这个后入为的结果又被写入输出映象区,改变原Y003的状态。所以在输出刷新阶段,实际外部输出 Y003=OFF,Y004=ON。许多新手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X001已经闭合了,而Y003没有输出呢?逻辑关系不对。其实就是因为双线圈使用造成的。

PLC编程:梯形图程序设计基础

梯形图仿真继电器控制电路 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电动机启、停控制梯形图 S7-200所接输入/输出设备图与S7-200梯形图关系的图示 PLC控制的基本电路 1 单输出自锁控制电路 启动信号I0.0和停止信号I0.1持续为ON的时间般都短。该电路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 多地控制

2 多输出自锁控制电路(置位、复位) 多输出自锁控制即多个负载自锁输出,有多种编程方法,可用置位、复位指令 3 单向顺序启\停控制电路 1. 单向顺序启动控制电路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动作。只有Q0.0启动后,Q0.1方可启动,Q0.2必须在Q0.1启动完成后才可以启动。 2. 单向顺序停止控制电路就是要求按一定顺序停止已经执行的各机构。只有Q0.2被停止后才可以停止Q0.1,若想停止Q0.0,则必须先停止Q0.1。I0.4为急停按钮。

4 延时启\停控制电路 1.延时启动控制设计延时启动程序,要利用中间继电器(内部存储器M)的自锁状态使定时器能连续计时。定时时间到,其常开触点动作,使Q0.0动作。 2.延时停止控制定时时间到,延时停止。I0.0为启动按钮、I0.1为停止按钮。 3.延时启\停控制电路该电路要求有输入信号后,停一段时间输出信号才为ON;而输入信号0FF后,输出信号延时一段时间才OFF。T37延时3 s作为Q0.0的启动条件,T38延时5 s作为Q0.0的关断条件。 5 超长定时控制电路 S7-200 PLC中的定时器最长定时时间不到1 h,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的定时控制,这样仅用一个定时器就不能完成该任务。 下例表示在输入信号I0.0有效后,经过10 h 30 min 后将输出Q0.0置位。T37每分钟产生一个脉冲,所以是分钟计时器。C21每小时产生一个脉冲,故C21为小时计时器。当10 h计时到时,C22为ON,这时C23再计时30 min,则总的定时时间为10 h 30 min,Q0.0置位成ON。

PLC梯形图基本编程规则

梯形图程序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编程方法。掌握了plc的基本编程指令之后,就可以根据控制要求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了。为了提高编程质量和编程效率,必须首先了解编写梯形图程序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编程方法。 1、基本编程规则 ①梯形图中的每一行都是从左侧母线开始画起,线圈或指令画在最右边,线圈或指令右边只能画右母线(OMRON PLC 梯形图的右母线省略)。 ②线圈或指令不能直接与左侧母线连接(除极少数没有执行条件的指令,如END 等)。如果必须时,可以通过特殊辅助继电器 25313 (常ON )的触点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③用OUT 指令输出时,同一编号的继电器线圈在同一程序中使用两次以上,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动作或逻辑混乱,因此一般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图 2( a )中,设00000 为ON 、00005 为OFF 。由于PLC是按扫描方式执行程序的,执行第一行时01000 为ON ,而执行第二行时01000 为OFF 。在I/O 刷新阶段01000 的输出状态只能是OFF 。显然前面的输出无效,最后一次输出才是有效的 图2 又如,在图2 ( b )中,设00000 为ON 、00001 为OFF 。在执行第一行程序后01000为ON ,执行第一行后01001 为ON ,执行第三行后01000 为OFF 。因此在I/O刷新阶段,01001为ON , 01000 为OFF 。但从第二行看,01000 和01001 的状态应该一致。这就是双线圈输出造成的逻辑混乱。 ④梯形图必须遵循从左到右、从仁到下的顺序编写,不允许在两行之间垂直连接触点。如果不符合上述顺序,就要进行转换。如图3( a )若转换成(b )图就符合顺序要求了。 ⑤程序结束时一定要安排 END 指令,否则程序不被执行。 图3

梯形图元素的输入规则

梯形图元素的输入规则 一个梯形图程序段可由多个分支中的许多元素组成。所有的元素和分支必须进行连接;左电源线不算作连接(IEC 1131-3)。 每个梯形图程序段都必须使用线圈或逻辑方框来关闭。不能使用下列梯形图元素来关闭程序段:?比较框 ?中间变量输出_/(#)_/ ?用于上升沿_/(P)_/或下降沿_/(N)_/计算的线圈 用于逻辑框连接的分支起始点必须始终为左电源线。逻辑操作或其它逻辑框可出现在逻辑框前面的分支中。 线圈将自动定位在程序段的右边沿,它们在这里构成了分支的末端。 例外:用于中间变量输出_/(#)_/以及上升沿_/(P)_/或下降沿_/(N)_/计算的线圈均不能放置在分支的最左边,也不能放置在分支的最右边。它们二者在并行分支中均不允许。 某些线圈需要布尔型逻辑操作,而另外的一些线圈则不一定需要布尔型逻辑操作。 ?需要布尔型逻辑操作的线圈: ?输出_/( )、置位输出_/(S)、复位输出_/(R) ?中间变量输出_/(#)_/、上升沿_/(P)_/、下降沿_/(N)_/ ?所有的计数器和定时器线圈 ?如果为非(Not),则跳转_/(JMPN) ?主控制继电器接通_/(MCR<) ?将RLO保存到BR存储器_/(SAVE) ?返回_/(RET) ?不允许布尔型逻辑操作的线圈: ?主控制继电器激活_/(MCRA) ?主控制继电器取消激活_/(MCRD) ?打开数据块_/(OPN) ?主控制继电器断开_/(MCR>) 其它所有线圈既可以带布尔型逻辑操作,也可以不带。 下列线圈不能用作并行输出: ?如果为非(Not),则跳转_/(JMPN) ?跳转_/(JMP) ?来自线圈的调用_/(CALL) ?返回_/(RET) 逻辑框的使能输入"EN"与使能输出"ENO"可进行连接,但这并非强制性要求。 如果一个分支仅由一个元素组成,则当删除了该元素时,整个分支也将删除。 删除一个逻辑框时,与逻辑框的布尔型输入相连接的所有分支,除了主分支以外,都将删除。 改写模式可用来只改写同一类型的元素。 并行分支 ?从左到右画出OR分支。 ?并行分支向下打开,向上关闭。 ?并行分支将总是在所选梯形元素之后打开。 ?并行分支将总是在所选梯形元素后关闭。 ?为删除一个并行分支,可删除分支中的所有元素。当删除了分支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时,该分支被自动删除。 不能给二进制链接分配常量(例如,真(TRUE)或假(FALSE))。取而代之,可使用BOOL数据类型的地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