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检修计划管理标准(参考Word)

设备检修计划管理标准(参考Word)

设备检修的一般规定

一、检修组织

1.设置机修、电气、仪表、防腐、生产车间等,由设备部负责组织指挥。

2.各检修系统必须有标准,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3.科学检修必须具备的规程与定额。

(1)《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2)《检修工时定额》和《检修费用定额》。

(3)《备品配件储备与消耗定额》。

(4)《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二、检修计划

1.设备执行预防性和改善性的计划检修。检修种类分系统(装置)和单体设备的大、中、小修理。

2.设备的小修,是对易损件或设备一般缺陷进行维护性的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检查紧固零件。

(2)检查调整零件。

(3)检查润滑及冷却系统。

(4)检查启动和传动装置。

(5)修理或更换易损件。

(6)研磨或更换阀门。

(7)处理检查出来的缺陷,排除故障,更换填料和垫片等。

3.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的某些主要部件进行检修并保持两次大修间的应有能力。设备中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小修的全部内容。

(2)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3)修理或更换轴瓦。

(4)更换设备垫圈、密封填料盒和连接零件。

(5)修理设备的衬里和防腐层。

(6)校正或更换磨损部件、管件和阀门。

(7)根据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的检验,设备间隙的调整和电气设备绝缘的安全试验。

4.设备的大修,是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改善设备技术状况的必要措施。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修的全部内容。

(2)更换全部磨蚀的零件。

(3)检查和调整设备的中心线,改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更换部分或全部保温材料。

(4)按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电气等设备进行全面检验。

(5)提高设备性能,完善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设备改造。

5.系统(装置)检修,是修理那些必须停车才能进行的项目(机动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公用工程、供电系统等),同时也是进行设备改造和节能、挖潜、改善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好时机。系统(装置)检修,根据计划的安排,由公司各部门共同承担。

6.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

(1)检修间隔期。

(2)设备技术档案。

(3)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和状态监测、试验、鉴定结果。

7.设备的检修、检验、试验计划,由设备部负责组织编制,经总经理审批后下达执行。检修按年、季编制预修计划,按月编制作业计划,按年、月编制与安排压力容器、起重设备有关的检验计划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计划;严格执行编制计划的程序和时间。

(1)设备检修间隔期,应在每年4月10日前修订完,并编制下一年年度预修计划。

(2)年度大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和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的检验及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计划在上年7月15日编完,7月末上报总经理办公室。

(3)季度计划以年度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有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报告手续。

①前季首月5日前,各单位(部门)将计划报送设备部。

②前季首月10日前,设备部将计划报给厂部。

③前季首月15日前,将计划下达到施工单位,并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计划(包括单项预算)。

④前季首月末,各施工单位将施工计划(包括单项预算)报设备部审查。

⑤前季中月15日前,设备部将施工计划(包括单项预算)返给施工单位安排实施。

⑥前季中月25日前,各施工单位将材料计划报给供应处。

(4)月份作业计划,以季度计划为基础进行调整,原则上不能增加项目,确实必须增加个别项目时,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并补编施工计划(包括单项预算)和落实需用材料、配件和设备等。

①上月5日前,各单位(部门)将月份作业计划报送设备部。

②上月10日前,设备部将月份计划报给生产部。

③上月15日前,将计划下达到施工单位安排实施。

④各施工单位必须在上月20日前,将月份材料计划报给供应处。

8.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要按规定分别提出设备、备品配件、劳动力、施工费用等计划。

9.检修计划确定后,要认真执行。计划的调整、变更必须报设备部审查,设备副总批准,计划的调整在年度6月份进行。按规定上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把检修计划完成率、计划外检修和维修费用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检修准备工作

1.检修前必须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1)组织工作落实。

(2)施工项目落实。

(3)技术措施落实。

(4)设备、零部件落实。

(5)各项材料落实。

(6)劳动力落实。

(7)施工图纸落实。

(8)工机具落实。

(9)施工方案落实。

(10)思想教育工作落实。

2.检修前必须向单位明确任务。

(1)项目任务。

(2)施工图纸。

(3)质量标准。

(4)设备零部件。

(5)材料。

3.施工前必须把设备、备品、配件、材料、工机具运到现场,并按规定

位置摆放好。

四、检修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下列图表和数据,并要做到规格化。

(1)检修进度统筹图(网络图)。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主要项目进度表。

(4)开、停车置换和动力平衡表。

2.检修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暂定质量标准执行。

(1)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配件、紧固件、各种阀门、材料等,未经变更审批手续不得使用。

(2)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3)在施工中,对质量要实行“三级检查”,即:检修人员自检、班组长(或工段长、主任)检查、专业人员检查。

3.结合设备大、中修实行设备改造,由车间向设备部提出报告,并附图纸说明,批准后执行。重大设备革新,经设备部审查,设备副总批准。

4.设备检修要逐步采用故障诊断和监测等先进技术,如使用无损检验、测震、测速、故障测试等仪器,做到及时、准确地发现设备缺陷,指导检查工作。

5.检修。

(1)废机油采用漏斗和油桶接收,浸在油中的设备吊出油箱后应放在接收槽内,机油不得滴漏在设备和地面上。

(2)废油脂用塑料布接收,放到回收槽内,油脂不能落到设备和地面上。

(3)设备拆卸的零部件,按其拆卸的工艺顺序摆放,并用规格的塑料布垫好。拆开的设备和清洗后的零部件,用塑料布盖好,以防杂质、灰尘沾染。

(4)对于化工设备(塔、槽、罐等),拆卸的零部件,做好标志,按规格大小或分量轻重,摆放在垫有方木的指定位置上,严禁沾土。

(5)拆卸的螺栓、螺帽、销钉、垫圈等小型零件,用零件盒盛装,禁止乱放、乱扔。

(6)添加的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提油桶要求有滤网和防尘盖;如果设备上没有注油器,则采用装有滤网的注油漏斗。

(7)干油桶有防尘盖,向设备填加润滑油脂,采用刮油刀,禁止用手抹。

(8)检修用工具、量具,要整齐地摆放在塑料布上,各种精密量具用完后随时装入量具盒内。

(9)施工材料、设备、备品、配件等,按规格、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上,严防沾土。

6.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具。严禁不合理地撬、打、铲、咬。

(1)采用先进的专用工具。如:拆卸设备的联轴节,必须采用扳手,严禁用锤打;拆卸设备的端盖、压盖等,采用顶丝,严禁用扁铲剔、打;检修泵时应采用装有吊装架、抓钩机构的移动检修车;设备螺栓的拆、转,应采用液压扳手。

(2)使用工具一定要符合标准,严禁乱用。如螺帽的拆卸,使

用合乎规定的扳手,不得用管钳子咬、扁铲剔和气焊割;测量技术数据,按规定要求,使用合格的量具。

(3)设备找正时,要合理地使用测量仪器,严禁只凭手摸、眼睛看。设备联轴节找正,要符合《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的规定,一律采用千分表(百分表);无条件使用千分表(百分表)时,要利用钢板尺透光的方法来找正。

7.在检修中必须保护好防腐层、保温层、门窗玻璃、地坪、马路、树木和建(构)筑物等,严禁乱打、乱压、乱开孔或增加负荷。

8.检修现场要做到当班施工当班清理,交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9.系统(装置)检修建立现场调度指挥机构。负责调度、平衡综合进度和及时解决检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检修安全工作

1.检修项目和内容不完,不验收。

检修前必须办理《安全检修任务书》、《电气检修工作票》、《动火证》等,要求手续齐全、准确,否则检修人员可拒绝检修。

2.检修前安全措施必须落实,检修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定,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对于高、难、险的检修项目一定按所制定的安全检修方案进行。

六、交工验收

1.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系统检修由公司组织验收;厂控以上的单体设备大修和部分中修由设备部组织验收;一般设备大修、中修和小修由车间组织验收,并做到“六不”验收。

(1)检修项目和内容不完,不验收。

(2)检修质量达不到标准,不验收。

(3)交工资料不齐全、不整洁,没有完备的签章手续,不验收。

(4)检修后现场卫生不规格化,不验收。

(5)安全、环保设施不符合标准,不验收。

(6)堵漏不符合标准,不验收。

2.交工资料一式三份,由检修单位交给设备部和设备所在单位,一并载入设备技术档案。

七、检修费用

1.工程完工,施工单位应于当月内做出工程决算(结算),报设备部审查后转财务部。

2.费用列支范围。

(1)大修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

(2)中、小修费用,由生产费用支付。

(3)系统(装置)停产检修费用,按检修类别分别支付。

3.各单位(部门)对维修费用的使用,都要进行月统计、季分析。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