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91.81 KB
- 文档页数:19
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条线索:①西方工业文明兴起、发展的历程、条件与影响。
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三段历程: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四方变迁(生活四方面变迁):物质生活、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
五种结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五种形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殖民地经济。
二、重要历史线索1.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的流动。
③资本的流通。
④殖民扩张与掠夺。
(3)历史作用:它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起了推动作用。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五个基本特点: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2.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因果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素材看:多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出现,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影响”“结果”等。
2.从考查的功能看: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和理解能力。
[典型例题]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技法攻略]审题干…→一审题干有效信息;“1914—1920年”“植物油、面粉……出口……增加……进口……大幅度减少”。
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xx·潍坊)“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故选A项。
2.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A.拓展生存空间B.延伸贵族王权C.殖民掠夺活动D.奴役他方民众【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材料分析能力。
从议定条件可以看出,当时远航是为了获得土地财富,因此反映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3.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出诗人的情怀(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16世纪”和“葡萄牙”“大海,在这里才开头”等信息可判断出。
4.《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答案】 D【解析】注意“最准确理解”,A、B、C三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D项最全面、最准确。
第二单元第10课一、选择题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 D【解析】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其解体即指两者的逐渐分离。
2.(2014·新课标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3.(2014·南京)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户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材料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体现了协定关税的内容,这一规定加剧了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故选D项。
4.李鸿章认为:“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
”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汉阳铁厂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发昌机器厂【答案】 C【解析】“言利”体现了“求富”的办厂宗旨,洋务派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是创办民用工业,四项中,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汉阳铁厂属于军事企业,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工业,故选C项。
5.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
表中所述现象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
此现象说明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3.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
”由此可知A.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B.美国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D.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4.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能得出的结论是,《申报》A.是首家使用美国进口新式印报机的报刊B.支持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C.因积极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而停刊D.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5.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达81人。
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
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
这表明A.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趋势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D.洋务企业被外国人控制6.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
这种变化A.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B.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C.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D.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7.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A.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B.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C.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8.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D 由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其他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追逐商业利益,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
2.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 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解析:B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加之王室的挥霍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C、D两项虽然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其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量。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解析: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1年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支撑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A.拓展生存空间B.延伸贵族王权C.进行殖民掠夺D.奴役他方民众3.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寻新航路D.居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4.《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5.《刚果真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
”材料主要揭示了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C.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6.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这里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C.非洲奴隶成就“工业化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7.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3.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现代化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
“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
19世纪中后期,发生在中国的“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材料二: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高昂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取代了孤独的发明家和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回答:(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科技成就。
5.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西葡两国普遍认为海洋不是开放的,所有海域属于发现它的国家;17世纪初,在荷兰产生了海洋主权观念;二战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检测岳麓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这一活动开始,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
因此,今天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哪怕是最偏远的地方发现西方的思想和技术。
它的负面影响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已经灭绝的奴隶制死灰复燃,给被奴役的非西方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这一活动”指( )A.新航路开辟B.圈地运动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可以判断“这一活动”是指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故A项正确。
2.1904年,德国讽刺画报刊登这样一幅漫画:非洲土著被商人灌酒,后被士兵放到滚压机下,直接压榨成一枚便士,站在一旁的传教士在向非洲土著布道。
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价格革命 B.殖民掠夺C.奴隶贸易D.工业革命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的殖民压迫与殖民掠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奴隶贸易和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故C、D 两项错误。
3.导学号523900501999年,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为城市在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
利物浦过去承担“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 )A.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B.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C.在美洲掠夺金银D.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是英国第二大港,因为奴隶贸易而发展繁荣,利物浦在奴隶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利物浦市政厅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指的是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故D项正确。
4.“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
第 1 页 共 19 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2012·珠海模拟)“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第 2 页 共 19 页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2012·扬州高一检测)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地区)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 )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5.(2012·南通模拟)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第 3 页 共 19 页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6.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右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黄金、象牙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 7.(2012·沈阳模拟)下面表格反映了1820—1875年,西欧国家进出口关税率的变化,1875年英国税率最有可能是( )
A.30%~35% B.13%~18% C.4%~7% D.0 8.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这说明( )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第 4 页 共 19 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10.(2012·滨州高一检测)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 第 5 页 共 19 页
12.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 A.在华外商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3.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历史影响论述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的买办是西方侵略者的帮凶 B.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C.避免了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D.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14.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5.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 第 6 页 共 19 页
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开平煤矿 D.安庆内军械所 16.(2012·广州模拟)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某民族工业商标图,反映的主题应 是( )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崇洋媚外 D.民主科学 17.(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初年,山东济南“各方铺户所列奢侈品一类,实远不若南方之多”“首饰铺玻璃匣中所陈设者,大抵皆为南方三十年前之古旧银器”,手帕“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这说明( ) A.当时南方奢侈之风远不如山东盛行 B.辛亥革命对山东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C.当时山东还没有出现近代民族工业 第 7 页 共 19 页
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1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 19.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国民政府内战政 策(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1.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第 8 页 共 19 页
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2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3.(2012·广州模拟)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24.《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启迪民众 ④传播新知识 第 9 页 共 19 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东方杂志》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济南)西关外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直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这则材料说明( ) A.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近代化 B.济南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 C.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 D.济南城市的近代化是当时最发达的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了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