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蔡来兴。作为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上市集团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4家直属企业集团和9个海外地区总部。

秉承“立足香港、依托上海、面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宗旨,上海集团已基本形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和崇明现代园区五大主导产业板块。业务范围还涉及消费品生产、房地产、商业零售、汽车零部件、酒店旅游及国际贸易等领域。

2、股权结构(见附图):

3、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主要涉及高架路建设、集装箱码头和房地产开发。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内环线及南北高架;上海外高桥码头一期国际集装箱项

目;香港和上海的若干大型房地产项目等,其中高架建设仍然占上实控

股收入的三分之二,为集团提供强大、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通过投资上海信投参与上海信息港的建设,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运业务服务等,并

通过中芯国际提供集成电路的制造和销售服务,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

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是集团未来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

?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通过多次兼并收购,形

成了以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为主体,兼具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产

业的医药业务格局。

?金融投资:包括投资银行、创投和证券基金、商业银行等业务;金融板块的运作不仅为上实集团带来金融业的收益,并为其资本运作提供理想

的平台。

?现代物流:集团未来现金流的业务。通过组建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公司和上海实业中外运国际物流公司立足上海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

基地,并寻求国际一流物流企业作为战略伙伴,建立国际化及发展覆盖

全国的物流网络。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较单一的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

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注册资本仅200万港元,总资产2亿港元,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

第二阶段:资产经营和多元化阶段(1993年-2000年)

1993年组建集团公司,1996年通过上实控股在香港上市拉开大规模资产经营和多元化的序幕。在1996年到1999年间,集团进行频繁的并购、资产重组,造壳买壳、分拆上市等资本运作活动,在沪港两地推出“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两家上市公司,收购了延安路高架道路、光明乳业、东方商厦、上海汇众汽

车、杭州青春宝、海通证券等项目,使业务进一步向基础建设、生物医药、金融投资、汽车配件、消费品等领域扩张,集团规模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知识经营和跨国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实集团不仅资本运作更加频繁,而且开始了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领域扩张的活动。一方面,上实先后投资上海信投、中芯国际、大通国际等产业领头企业,大规模进军内地的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知识产业雏形已现;同时,上实集团推出“上海家化”、“光明乳业”、“上实发展”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加大对内地资本市场的融资。另一方面,上实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经过该阶段的发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基本形成了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

5、关键事件:

?1996年6月,1996年,上实集团在香港成立上实控股并在联交所正式上市,集资达13亿港元,拉开了上实集团资本运营的序幕;

?1996年年底收购延安路高架道路、光明乳业、东方商厦及上海汇众汽车,将主导产业引入多元化;

?1997年3月出资亿元,协议受让了“联合实业”29%国有股权,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

?1998年,上海实业完成与上海海外公司及其属下五个海外集团公司的大联合,开始了实施上海海外经济发展战略的里程?1998年11月,收购两组高增长领域项目,包括医药项目——

杭州青春宝和高科技项目——上海光通信、上海通信技术中心;

?1999年,分拆杭州青春宝和上海家化等企业,组成上实医药,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1999年,完成收购海通证券有限公司50%股权,成为海通第一大股东?2000年7月上市控股出资亿美元和5000万新股认购权收购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公司20%股份,开创其进军信息产业的新篇章;

?2001年,上实集团通过上实控股投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近亿美元,约占中芯国际17%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

东,加快了集团投资信息科技步伐

?2001年2月,上市控股分拆出上海家化至上交所A股上市,上海家化主要从事化妆品行业。

?2001年5月,上实控股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公司正式开业,双方各占50% 权益,上实开始进入物流业

?2002年5月,上市控股收购大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25%股权,成为进军物流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2002年8月,上市控股分拆出光明乳业至上交所A股上市,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的饲养等。

?2002年9月,上海上实收购浦东不锈%股权,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3年3月浦东不锈更名为“上实发展”,成为上实房地产业的旗舰。

二、资本运营模式

1、上实集团的资本运营具有很强的地方政府色彩。上实擅长挖掘

上海市地方政府的需求,通过塑造与上海市地方政府的双赢格局,获得地方政府在融资、项目和资源的获取、重组、海外拓展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作为集团发展壮大的基石

1996年上实集团能成功推出上实控股在香港上市,充分体现了其资本运营的这一模式。当时上实控股在香港的上市定位于上海市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要通道。从上海市的角度看,早期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是土地批租,而随着可批租土地的减少,上海市政府希望向国际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而上实集团作为上海市的海外窗口公司,能够保证其发展与上海市发展战略相配合,具备先天优势承担这一职能。而上实集团亦希望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迅速壮大自身规模。

上实控股香港上市的模式是:上海市政府将市里的优质企业注入上实控股,包装优质资产上市。上实把香港上市融得的十几亿投入上海市内环高架的建设,为上海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解决了上海政府的需求;同时政府允诺把高架道路造好后增加的市政府税金收入的一部分拨给上实,使得上实获得一项迄今为止最稳定的现金收益,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为其进一步融资和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没有上海市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上实控股在香港的上市不可能如此成功。因为该融资项目属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黄菊书记、徐匡迪市长亲自布置的任务,才能打破部门所有制的限制,使资产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上实才能无偿获得大量的股权划拨。另外,为了使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认识和了解上海实业,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支持上海实业在香港上市,支持其

今后的发展计划,支持在适当的时候将优质资产注入上海实业集团(包括上实控股),并保证基础设施项目的回报率不低于15%。徐匡迪市长在访问英国期间,亲自发表演讲,介绍上海实业和上市公司。上海市和上海实业集团精心组织力量,赴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地,向有关基金、财团推荐上市公司。由于推荐工作做得好,使有的原来对中国企业兴趣不大的基金改变了看法,争相认购。

从上实集团目前形成的业务结构看,排除历史划拨原因形成的业务,上实新投资的业务绝大部分是以上海市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为导向的。例如上实对上海信息港的投资、上实对外高桥集装箱码头的投资、上实对现代物流业的投资、上实对崇明东滩的投资、上实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上实对金融业的投资、上实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等。其中信息、金融、房地产属于上海“十五”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是上海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投资码头是以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指导。这些领域的投资一方面说明了上实的发展符合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这些项目也是上实获得垄断性资源,获得高增长高回报的切入点。

2、强大的融资能力是上实集团发展壮大的催化剂。上实集团通过

多市场、多方式、多手法的融资模式,仅6家上市公司的筹资总额就超过150亿

首先,上实集团具有多市场的融资优势。依托横跨香港、内地两地市场的巨大优势,上实集团可以同时获得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从表一可以看出,上实集团下属的

六个上市公司中,上实控股和上实医药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创业办上市,筹资额达127亿港元;上实联合、上海家化、光明乳业、上实发展在内地主板上市,筹资额达25亿元。此外,2001年5月上实控股在美国ADR的成功发行,也是上实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具备优势的重要体现。

其次,上实集团的融资方式多样,不仅借助资本市场首次上市融资,还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和利用银团贷款融资。多样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上实构筑良好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时间分布结构。例如上实控股融资额高达亿港元,其中13亿是首次上市的融资,87亿是后来配股和增发的融资,亿港元是银团贷款融资。

最后,上实集团内上市公司的上市手法多样,包括包装子公司上市,买壳上市、分拆上市,多样的上市方式使得上实可以根据资本市场的起落、融资需求、产业导向和自身的资金条件进行选择。以下简单分析这三种上市方式,希望有所借鉴作用。

A.包装子公司上市

如前述,包装子公司上市的典型就是上实控股,其包装上市过程如下:

?1996年1月9日,上海实业在香港建立上实控股,准备成为上市公司;

?1995年11月28日,上海实业的全资附属公司与上海家化联合公司组成中外合资企业,占51%股份。1996年5月17日,上海实业将其拥有的股份转让给上实控股。

?1995年11月28日,上海实业的全资附属公司与上海三维有限公司组成中外合资企业,占51%股份。1996年5月17日,上海实业将其拥有的股份转让给上实控股。

?1996年5月17日,上海实业将其拥有的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上实控股。

?1996年5月17日,上海实业将其拥有的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给上实控股。

?经会计师、律师、评估师重新确认后,并经香港联交所审查,上实控股于1996年5月下旬正式上市。

?此后的一年,上实控股净资产从7亿多港元,增长到87亿港元,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一跃成为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泰富的红筹股,并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和标准普尔亚太指数股包装子公司直接上市的优点是成本低,融资规模大,财务压力小。但对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有较高的要求,要么该子公司自身的实力雄厚,要么母公司具有其它优质资产,对下属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注入上市公司。另外,这种上市方式的时间较长、审批手续繁琐。

B.买壳上市

“上实联合”和“上实发展”是上实集团买壳上市的两个公司。其中“上实联合”已经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通过资产重组实施上市公司“壳资源”优化的一个成功案例,而入主“浦东不锈”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整体资产置换案。1997年入主上实联合

后,上实集团进行了两次再融资,获得了亿元资金。收购浦东不锈还不到半年,虽然尚未获得再融资资格,但已经获得了5家银行授信20亿元的资格。

买壳是一个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但需要付出较高的买壳成本,并承担较大的重组风险,这需要在买壳前对买壳的成本和收益做出仔细的分析,并对壳的“干净程度”做出评估。一般来说买壳的成本主要是收购资金、对壳新投入的资金以及重组成本,收益主要来自增加的利润、再融资资金以及二级市场联动的投资收益。可见上实买壳中收益大于成本。另外,上实的两次买壳不仅获得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而且响应了上海市国有资产重组的号召,不论是1997年买入联合实业,还是2002年买入浦东不锈,都以上海市国有资产重组的大背景为依托。

C.分拆上市

“上实医药”、“上海家化”、“光明乳业”都属于分拆上市,通过把这三家企业从融资规模已经很大上实市控股中分拆出来,上实集团又获得超过20亿元的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主体,托大的融资规模,而且提高了下属公司的知名度。

表1:上市集团下属6家上市公司上市方式、融资金额和资本扩张趋势比较

3、上实集团的资本运营是为产业投资服务,通过发挥资本的最大

效用,达到发展产业的目的。

A、上实集团在上市融资的同时,注重资产质量的实质性提高,使得上市公司

不仅成为集团的重要融资途径,而且成为集团产业发展,扩大知名度和公司机制改革的重要旗舰。

以上实联合为例:上实集团于1997年6月协议受让了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上海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实业”)29%国有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时的联合实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公司主业单一,规模狭小,效益低下。上实集团控股即对其进行了以产业结构整合为核心的第一轮资产重组,剥离了纺织类的不良资产,注入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和城建基础产业的优质资产,在股本扩张20%的情况下,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比上年增长84%。在第一轮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继续剥离不良资产,注入生物医药等优质资产,推进盈利增长点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注重实施五大重组,即资产结构的重组、经营体制的重组、管理体制的重组、分配体制的重组和人力资源的重组。

重组后的上实联合形成了生物医药、商务网络和制造业等三大主要产业,从垃圾股变成了绩优股。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9,700万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加权)约元人民币。总资产达到亿元,净资产为亿元。在融资方面,1998年11月,上实联合通过配股募集资金亿元。2000年5月,又成功增发5000万新股,筹集资金亿元人民币。通过实质性重组联合实业,集团不仅仅是增加了一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推出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旗舰企业,推动了集团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B、在集团投资理念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组合投资,通过发展壮大主要产业,

使上市融得的资金获得最大回报

上实投资的行业虽然主要以上海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但在进行具体的投资项目时,上实注意形成合理的投资组合,兼顾不同产业在投资收益的时间分布、现金支持能力、政治经济风险等因素的互补性,使得整个集团的产业投资能保持稳定性和增长性。上实的支柱产业之一,基础建设产业在近10年内会有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因而现在集团可以在高科技、房地产开发、生物医药等产业上投入大量资金,争取在5-10年后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对现代物流产业进行投资,在以后可以形成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以弥补房地产、高科技产业的高风险。

上实集团的组合投资还注重运用各种股权操作模式,例如股权划拨、现金收购、合作投资等。比如1996年底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将光明乳业、东方商厦及上海汇众汽车的部分股权划拨入自己旗下;2000年7月出资亿港元投资上海市

信息投资股份公司;2000年3月与和记黄埔及中远太平洋共同入股浦东新区外高桥货柜码头第一期的发展计划,进入货运及物流领域。总之,上实集团的资本运营只是手段和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和支持集团主业的发展

4、上实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充分联合上海大型集团并

发挥自身海外公司的力量,打造国际品牌,并未资本运营创造更大的空间

作为上海市海外窗口公司,上实的资本运营还承担着领导上海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的使命。这种使命使得上实在海外扩张中占据先机。

199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授权上海实业统一经营上海海外公司及其属下五个海外集团公司,以加大上海在海外的拓展力度;1998年,上海实业完成与上海海外公司及其属下五个海外集团公司的大联合。大联合后,上海实业在全球形成以北美洲、日本、欧洲、大洋洲、独联体、南非、东南亚、南美洲和中东九大地区总部为主体的全球性经营网络。

海外的拓展不仅有利于上实国际品牌的塑造和产品市场的拓展,同时利用海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获得更大的资本运营空间。例如目前上实已经充分利用香港、内地两个市场各自的优势展开资本经引。国内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收购项目的余地较大,相对可以开出更高的收购价;香港市场的债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另外,香港的所得税为15%,而内地一般为33%,利用这一税差,可以在内地培育项目,平价转让给集团,再由集团以溢价方式

转让给香港上市公司,可以达到合理避税、增加收益的目的。

三、资本运作成功因素

1、良好的政府背景是上实资本运营成功的首要因素

2、对上海发展政策的敏感和把握政策机遇的能力

3、横跨香港、内地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和多样的、有效的融资方式。

4、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四、风险和不足

1、政策风险,如果缺乏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实的投资、融资能力将受到限制。

2、没有自身明确的产业选择标准,更多的以上海市的主导发展产业为自身的发展产业。

3、受到上海市窗口公司地位的影响,其内地业务的拓展受到较多地方政府

目标的限制,较难集中资源进行某个行业领域的全国拓展。目前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上海有垄断地位,但在整个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高。

德隆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德隆集团全称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在新疆乌鲁木齐,集团董事长唐万里。德隆1986年在乌鲁木齐成立,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从白手起家发展到资产达百亿元、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的企业集团。德隆的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是:食品加工产业、机电产业和水泥产业;另外控有证券、保险、信托和金融租赁等多家金融机构。

2、股权结构:

注:本图仅体现德隆集团的主要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

3、核心产业:

?食品加工业:以新疆屯河为核心企业的“红色产业”,即生产加工番茄、胡萝卜、红花、枸杞、葡萄、果汁等。其“红色产业”的生产能力达到

24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机电产业:以湘火炬和沈阳合金为核心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配件,家用工具,丝网栏杆,家用割草机等几大机电产品。目前德

隆刹车盘生产居全球第一,在美国割草机市场上拥有40%份额。

?水泥产业:以天山股份为核心企业,主要从事水泥的生产和制造。现已成为全国第三、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6年前后)

从唐万新和几位热血青年大学生辞职下海创办"科海公司",到1986年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涉足过魔芋挂面、自行车锁、玉石云子、服装自选店、彩扩等行业。走过了许多的弯路,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即二级市场资本积累阶段(1990年-1995年)

该阶段全国股市春潮涌动,中签、炒股如火如荼。德隆创始人抓住机遇,介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进军房地产和娱乐业奠定了基础。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宏源大厦和城市酒店两栋高楼的崛起,北京JJ迪斯科游乐场及深圳明斯克航母公司的开放,是德隆产业第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第三阶段,裂变-整合阶段,即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阶段(1996年至今):

该阶段德隆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产业迅速扩张,发生了资本的裂变--整合运动。这种"裂变"一是得益于第二发展阶段的积累,二是自1995年起德隆实现产业的战略重点转移,除直接大规模投资于新疆农业产业之外,在96、97年成功买壳上市,通过资本运营入主成熟传统产业,先后控股、兼并、收购"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天山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一大批国内外着名的实业公司和贸易公司。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制造业市场与销售通道,进行跨国化经营。成功地达到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投资理念整合成熟传统产业的目的。

5、关键事件:

?1996年,德隆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成为第四大股东;由于其控股新疆屯和的母公司新疆屯河集团,实际控股了新疆屯河。

?1997年,德隆出资受让2500万股湘火炬A国家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997年,德隆出资受让1500万股沈阳合金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998年,沈阳合金收购星特浩75%股权,开始进行合金行业的整合;

?1999年,新疆屯河与新疆天山股份进行战略重组,将水泥业务全部转让给天山股份,主业转型为“红色产业”;

?1999年,湘火炬A收购美国MAT公司,将汽车配件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000年11月,新疆屯河通过受让方式控股北京汇源果汁集团。

二、资本运营模式:

德隆资本运营总体特征: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

一方面,德隆把上市公司作为集团核心产业发展的旗舰。首先通过买壳上市,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上市公司的主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并购、托管、委托加工等形式,对上市公司所处产业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后,通过对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扩大上市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形成规模化、垄断性经营,获得上市公司快速成长带来的高额回报。

另一方面,德隆积极地构建的强大的金融体系,建立极强的二级市场操作能力,以上市公司业绩成长为依托,进行一、二级市场配合操作,获得二级市场巨大的投资收益。

德隆的整体战略思路和定位

德隆的资本运营特征体现了其整体战略思路,用资本运营进行战略性的产业整合。即: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整合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传统产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传统产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以此重新配置资源,谋求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德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定位:以商业精英俱乐部的经营形式,致力于整合中国传统产业,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战略投资公司。

具体模式

1、以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快速并购行业优秀资源、从技术、规模和销售渠道

三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整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略投资体系。

A 、战略投资是投资于行业,不是投资于项目,行业选择传统行业

对于战略性的投资,德隆是投资于行业,不是投资于项目。任何项目都服从于行业的整体战略。德隆把传统产业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对制造业的整合也是建立在他们的投资理念--"创造传统产业的新价值"上面的。德隆的另一类投资是财务型企业,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资源的企业,因此没有特定的产业选择标准。

德隆的传统行业选择标准:

?拥有成熟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具有广阔的全球市场需求的产业;或,?拥有低成本优势的行业;或,

?拥有高新技术支持的特色资源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行业

德隆对传统产业的选择源于比较优势理论和成熟产业理论:

比较优势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一体格局中,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一方面,在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将是中国经济一个长期的最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的许多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因此德隆决策人认为应立足于传统产业,发挥在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获得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成熟产业理念:根据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成熟产业制造业接力的第一棒在欧美,第二棒转移到日本,第三棒转移到东南亚,第四棒将会轮到中国了。而中国已经具有传统产业成熟的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中国传统产业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的技术改造,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而近20年来,我国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处于严重过剩状况,不少行业的设备利用率平均不到60%。中国的成熟产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根源在于多年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如果加以整合,定能获得大得多的利润。

正是这两个理论,才有了德隆进入食品加工、机电、水泥行业进行整合的行动。在一些企业纷纷追逐新兴技术产业时,德隆开始对传统产业进行大量的投资。1996年和1997年德隆分别收购控股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把它们整合成食品加工、机电和水泥行业的全国龙头企业。

对于高科技行业,德隆认为风险大,是风险投资的对象,但不是现金流的提供者和强大产业体系的支撑者,进行整合的空间较小。对于旅游业和娱乐业,德隆仅仅作为探索性业务,不属于战略性投资,可以使资本结构和收入结构更完善。

B、面对过剩而分散的传统产业,德隆的作法是:买壳上市,以上市公司为旗

舰,通过收购行业内顶尖级企业实现行业垄断地位

德隆选择传统行业的本质决定了德隆在行业进入和扩张时必须并购行业内顶尖企业,获得行业垄断地位。

德隆在传统产业扩张和产业选择时具有强烈的份额意识。总裁唐万里认为:传统产业的利润比较低,没有份额的概念很难生存和发展,只有达到了一定的份额,你才有发言权,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另外,经营传统产业需要有资源概念,没有资源,传统产业便成了无源之水,强大的产业体系便失去依托。因此,德隆讲究对有限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和"控制"。其惯常做法就是,一旦在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做强之后,就会很快朝相关产业延伸,以完善整个产业链。

在传统产业中,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仅依靠产品的竞争优势打败对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产业本身供过于求的现状也使新市场无法承受新建立的能力。因此德隆的份额扩张方式不是通过上增量,而是通过收购兼并,整合存量来达到控制产业的目的。

德隆往往把行业内顶尖企业作为其并购目标。德隆认为,要整合一个行业,关键是要用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对这个行业进行提高。好的管理模式从哪里来这个行业做得最好的企业,它的管理模式、它的领导人在这个行业中一般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德隆的办法是,在一个行业中选择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作为收购对象,收购后以产业的领头人来执掌企业的经营权,并以领头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平台,由这个企业用它的模式对整个行业进行整合。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 司,同时也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 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 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 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 到。。。。,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 到。。。。。,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 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 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 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

资产规模从。。。。到。。。。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 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集团股权结构:有否股权比例

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 2000年9月,复星实业参股上海雷允上北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11日,友谊复星成立于,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上海友谊集团占52%股权,复星集团占48%股权。 2000年11月底,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友谊(集团)。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事件: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完成了复星集团壮大的资本原始积 累,为日后公司的改制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为复星实业的急剧扩张提供充实的资 金来源。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时也是上海 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 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 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至叽。。。,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 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至V。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 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 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至U。。。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 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 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 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一一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 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一一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 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 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 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 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一一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包括银行、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等;金融板块上的运作不仅为上实集团带来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 告3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2、股权结构:

3、集团核心业务: ●医药领域: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 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 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 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 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房地产领域:复地集团是复星集团控股的主营房地产 开发与经营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业 务,营销策划、置换服务、工程监理为辅助业务的公 司架构。以"共创理想空间"为经营理念,以准确的产 品定位、多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逐渐奠定了在上海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优势地位。 ●商贸流通领域:通过入股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各地着名医药 流通企业的合资,积极向商贸流通领域拓展,形成了 如"豫园商城"、"联华超市"、"老庙黄金"、"复星大药 房"、"金象大药房"、"永安堂大药房"、"雷允上(北 区)药房"、"上海药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品牌 群体。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主要是公司摸索业务经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咨询——生物医药)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第二阶段;复星实业上市,筹集发展资金,确定公司发展主营业务——医药行业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积极发展医药产业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0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

如何写一份完整财务分析报告

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起来十分复杂,由于不同报表使用人需要获取的报表信息存在着差别,因此分析财务报告首先要找好立足点即报表分析的主体,只有抓准了报表使用人,解决了为谁分析的问题,才能针对具体的分析目的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分析财务报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应就单张表进行相关分析,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将所有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计算相关比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思路 分析财务报告常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本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从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以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通过连续数期的趋势变动分析,评价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与行业指标比较,判断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同类先进企业比较,找到差距,达到吸收先进经验的目的;通过与预算或者计划指标比较,分析企业完成预算的程度,揭示差异产生的原因,找出管理漏洞. 一.表单分析 单表分析就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①打开资产负债表后,首先浏览资产总额,结合利润表中的销售额和统计指标中的从业人数,判断企业的经营规模,单从资产总额方面考虑,4亿元以上为大型,4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型(资产总额作为企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再看一下资产的来源即负债总额和所有者然后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或,把握企业债务规模和净资产的大小,权益总额的高低

者产权比例,进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②了解了总体情况后,再对资产的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判断企业类型.长期资产比重大的企业一般都是传统企业,而高新技术其企业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固定资产. ③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存货占50%,应收账款占30%,现金占20%,但先进的管理行业不执行该标准. ④计算长期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和潜能.长期投资的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固定资产净额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进而反映其获利能力,如果净额接近原值,说明企业要么是新的,要么是老企业的旧资产通过技术改造成为优质资产,如果净额很小,说明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无形资产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的技术含量. ⑤负债方面,计算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如果流动负债比重大反映企业偿债压力大,如果长期负债比重大说明企业财务负担重.此外,还需计算负债总额中信用性债务和结算性债务的比重与流动负债中临时性负债与自发性负债的比重,判断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计算长期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分析总资本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计算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分析债权人风险的大小. ⑥所有者权益方面,实收资本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利益要求权的大小,资本公积反映投入资本本身的增值,留存收益(即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本增值.如果留存收益大,则意味着企业自我发展的潜力大. ⑦最后对资产的期末期初金额进行差额分析.资产总额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结合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资产增值的原因是借入资,说明资产发生了增值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报告3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XX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XX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 集团" )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 ), 成立 于1938 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XX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 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 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 域。目前XX集团具有600 亿总资产和400 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中国XX 总公司 XX (集团)有限公司 德信行 XX 创业XX 置地XX 励致 XX 物流 XX 机械XX 置地(北京)XX 三洋压缩机 五丰行 XX 酒精XX 轻纺XX 置地(上海)XX 微电子 XX 物业XX 万佳XX 置地(成都) XX 电力XX 石化 北京XX 大厦 XX 零售 XX 深圳XX 啤酒 XX 营造(控股) 中港混凝土 泰国长春置地华创物业

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 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发展历程: 1938年,XX(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 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XX公司 1983年7月8日,XX公司改组并注册为XX(集团)有限公司 1984年12月,XX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 把XX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XX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国XX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XX集团与多家财团合资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兴建香港大老山隧道,开 始涉足香港基础建设业。 1991年,XX超市在深圳开业,XX零售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XX创业有限公司,XX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 司业务。购入力宝集团和华人银行上市股票,XX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向金融业渗透。 1992年香港XX创业有限公司与南非SAB酿酒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了XX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简称CRB),其中XX创业控股51%。 1993年8月,中国XX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XX总公司。 1993年12月16日,XX集团下属XX创业有限公司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沈阳XX雪花 啤酒有限公司,开始向啤酒业进军。 1995年5月4日,中国XX总公司与中国联通签约,XX将在广西投资数字移动电信项目, XX开始进军内地电信领域。 1995年10月25日,五丰行上市,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情况分析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进展历程: 1938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1983年7月8日,华润公司改组并注册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84年12月,华润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华润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华润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华润集团与多家财团合资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兴建香港大老山隧道,开始涉足香港基础建设业。 1991年,华润超市在深圳开业,华润零售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司业务。购入力宝集团和华人银行上市股票,华润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向金融业渗透。 1992年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与南非SAB酿酒集团 3 / 13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完整版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单位:演示单位 报告期间:2006年

目录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1.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 2.行业标杆单位对比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动分析 2.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3.非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1.利润总额增长及构成情况 2.成本费用分析 3.收入质量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现金流量项目结构与变动分析 2.现金流入流出结构对比分析 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三、财务分项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利润率分析 2.成本费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3.收入、成本、利润的协调分析 4.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盈利能力(二)成长性分析 1.资产增长稳定性分析 2.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分析 3.利润增长稳定性分析 4.现金流成长能力分析 (三)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1.现金偿债比率 2.现金收益比率 (四)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五)经营效率分析 1.资产使用效率分析 2.存货、应收账款使用效率分析 3.营运周期分析 4.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协调性分析 (六)经营协调性分析 1.长期投融资活动协调性分析 2.营运资金需求变化分析 3.现金收支协调性分析 4.企业经营的动态协调性分析 四、综合评价分析 (一)杜邦分析 (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 (三)财务预警-Z计分模型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如何编写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如何编写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一、 令狐采学 二、首先要为分析提供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一)内部资料最主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 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会计 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 计报表附注等; (二)外部资料是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料,包括行业数 据、其他竞争对手的数据等。 二、根据财务报告: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为:财务效益分析、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偿债能力状况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析 1、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资产收益能力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它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分析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 3、偿债能力状况。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分析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等。 4、发展能力状况。发展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等。 (二)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从资产项目、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资产主要分析项目有:现金比重、应收帐款比重、存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等。负债结构分析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等。所有者权益结构是分析:各项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说明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及所有者的权益构成。 2、利润表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等。 3、现金流量表分析。主要从现金支付能力、资本支出与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集团,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 关于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关于王中军 “我在娱乐圈很少看到经营家,王中军算一个。”马云对王中军如此评价。 创业板的上市让华谊兄弟这个娱乐品牌炙手可热,即便暴涨之后又大幅跌落,华谊兄弟的品牌却已然在大众的脑子里扎下了根。作为这一切的操盘手,王中军成为2009年娱乐业中一位当仁不让的挑大旗者。 从广告公司起家的王中军有喜欢结交商界朋友的“习惯”。“王中军是中国娱乐界最善于和自己圈子之外,尤其是资本打交道的人。”一位跟王中军私交不错的朋友这样评价他。这个“习惯”带给他诸多好处,不仅结交了马云、江南春等一批新生代企业家,也为他的融资以及上市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于是,有人这样概括总结王中军:善于圈钱、圈人、圈地的经营者。 不过,跟大多数拼命工作的传统企业家相比,王中军的生活似乎更多姿多彩。现在的王中军只管理公司不到10位高管职员,对下属公司的治理,只抓收支两条线,其他的事一概“放手”。 在王中军看来,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才,“华谊兄弟有两大财富,人才贮备与资本结构”。就像在商界朋友中长袖善舞一样,圈住众多大腕明星的王中军也颇有一套:“你不能硬要帮着他们做什么,这不是你的事情。”王中军说,他平时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到公司转转,“比如拍《天下无贼》,我管好小刚、优、德华和若英就可以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把关系处好。一部电影,前前后后有上千人为它工作。这些人,我根本不认识。偶尔去现场探班,我问小刚‘怎么样?还需要我做什么?’小刚说‘没什么,你瞧好吧。’这就行了。我觉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3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3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进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进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3、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通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进展,差不多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4、进展历程: 第一时期:要紧是公司摸索业务经营,完成资本原始积存时期(咨询——生物医药)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第二时期;复星实业上市,筹集进展资金,确定公司进展主营业务——医药行业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3.5亿 第三时期: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因此在资本运营时专门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专门战略投资进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治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确实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确实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进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连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进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确实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个平台确实是每个专业上市公司下面的企业,最全然的任务确实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确立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1、善于利用公司间的股权关系,凭借娴熟的股权转让操作,建立一系列公司控股链,实现集团战 略性布局。 娴熟的股权转让操作:为便于收购企业的运作,与目标企业的关联公司合资组建新公司,在合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 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 时也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 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 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 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 到。。。。,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 到。。。。。,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 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 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

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到。。。。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 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