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素养)

11.1(素养)

11.1(素养)
11.1(素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问题呈现】案例:习作指导课,许多教师不管年级、无视学生,课堂板书出现了统一的问题:

写人:抓动作、语言、心理

写事:抓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抓景物特征、展开想象

想象:大胆想象,展开联想

请联系上述案例,结合教学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矫正策略。

答:

【诊断分析】

2011年新“课标”的颁布对学生习作自由表达进行了更充分的说明与表述:如“阶段目标”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表述;“教学建议”中提出“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等说明都可以明晰的看到,自由表达的确是新课程中习作教学的鲜明理念。几年来,我们的学生习作与习作教学是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新课程习作教学中的另一个极端,即由于教师观念陈旧或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实际教学中又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与偏一、新课程中习作教学的现状。

1、习作的阶段性目标解读不够精细。

习作要求无弹性,教师对习作的阶段性目标解读不够精细,对教学的主体性认识不够,以致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单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一文体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制约着小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部分学生习作中说假话、空话、废话、套话的一个重要原因。

2.习作前对学生缺乏习作内容的正确指导。

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习作课堂上给出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后,就会给予学生写作前的指导。但教师的习作前指导更多的只是针对于作文的写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习作“内容”的引导。于是在作文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给学生开始习作的时间后,学生开始紧皱眉头,苦思冥想,随着课堂时间的流逝脸上的神情越来越焦急万分。尽管最后学生完成了写作,其写出的作文内容也是假话连篇、东凑西拼、毫无生动、真情流露可言。

【矫正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来划分三个阶段目标。其中,对作文这一模块的教学给予清晰地陈述: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 ,3~6 年级才称之为“习作” 。而在 3~6 年级中也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 1 段的习作要求都是根绝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接受水平来规定。

同一训练主题在各年级中交替出现,但习作要求随年级升高而逐步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之间即便是同一主题的习作教学,不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从各年段作文具体要求的纵向联系上看,教师要注重培养写作兴趣,遵循习作规律。在习作训练上体现了由放到收。

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差异性,以较长的时段为老师创造调整作文教学要求的空间。对某些学生习作中普遍视为难点的专项训练,可先降低要求,适当分解,分项训练。

例如写人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写自己容易,写别人难;写同学容易,写成人难。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开始学写作文时,安排了“我的自画像”这样一个习作训练,要求学生为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三年级下册则安排了“为别人画像”这样一次习作训练,要求学生为别人画一张像,首先写外貌,还要写出对方的性格、爱好,比上学期要求有所提高。四年级则安排了“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习作训练,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把事情写清楚,而且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五年级则安排了“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这样一次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往往抓不住人物的特点,不但写得不具体、不准确,而且常犯千人一面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一间题,在篇的习作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人物素描”片断练习,指导学生给同学“画像”,找同学做一段现场活动,让学生抓住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掌握了这些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就为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奠定了基础。

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上,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日常交际需要出发,注意拓宽体裁训练层面。作文教学的阶段没有非常鲜明的界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确定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重点,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放缓训练坡度,多次反复,综合达标。

二、案例分析

两位老师对五年级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进行了不同设计:甲:在学生自主学会生字新词,把握课文访谈的主要内容后,分小组讨论、探究:季羡林爷爷是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并进行拓展:“和季羡林爷爷相比,我们有哪些差距?”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小结。

乙:在学生自主学会生字新词,把握课文访谈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改写课文,并对改写情况进行了交流、点评。

你对以上两位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看法?请用《课标》中的新理念分析之。

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两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点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是在对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的体会中不断建立起来的。因此,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无疑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甲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而乙老师则从改写入手,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了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后,他要求学生把这篇访谈录改写。为了写好这篇作文,学生必须仔细地阅读原文,揣摩任务的性格,关注人物的形象,积极思考,以读悟写。一来二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对原文的印象也特别深刻。有课文作参照后,学生在内容选材、布局构思、文章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就会得到具体直接的感受,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教师也就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了。

三、例举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语言,试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答: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是的”、“回答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很好”、“是吗”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

教师不能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你是个小诸葛”等等,长此以往,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形成自己是天才的错觉,从而看不起周围的同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甚至丧失自信心。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你盲目夸奖他“真聪明”,他会认为你言不由衷,是在欺骗他或讽刺他。

教师应该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可以肯定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们的行为意识;可以肯定学生勇于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描述比作者还生动!”“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你的分析比老师的简单明了!”等等,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做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如:“你读课文时的嗓音真动听,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会读得更好。”“你的想法很独特,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这些亲切的话语比起盲目的“对极了!”“很棒!”等评价更有指导性,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还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这些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例3材料:

有位老师执教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何变成这样,在读课文相关段落后便出示了很多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学生由图片再谈起身边的事例,最后小组讨论人类应该去做,课结束之时黑板上只留下这样一行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请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水平和文本特有的语言特色分析该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述本课教学该把重难点放在何处为宜。

例4材料:

王老师在执教六年级课文《穷人》一课时,为了体现以读促悟,这样设计:课始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是一段一段读,有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最后跟音乐读。整节课老师都在让学生读书。

以读感悟、以读促思、读中理解、读中深化主题这样的思路本没有错,但关键在每一次读都应有新的目的,使读的功能发挥到更大化。假如是你,基于本篇文章的特色和六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你会怎么去设计这堂以读为主的课堂?

【诊断分析】

1.学科性质认识偏差:脱离或忽略语言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2.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偏差:读懂内容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文本它不是一个直接获取的目标,只是例子和凭借。感悟积累语言;学习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的例子和凭借。(可迁移才高效)

【矫正策略】

从怎样抓住语言形式、独特地解读教材、细细地揣摩文句、讲解鲜活词语、琢磨个性言语、灵活地积累篇章、选择恰当的语言点促其运用、诱其仿写、导其变通、延伸拓展等方面解答

答:

【诊断分析】

1.学科性质认识偏差:脱离或忽略语言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该堂课应该是在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训练下面几个方面:教会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学会如何寻找文本中相应的信息材料;评价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赏析作品中精彩描写。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读了,学生就能悟。

2.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偏差:读懂内容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文本它不是一个直接获取的目标,只是例子和凭借。“工具性”才是语文的核心,是语文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应以训练语文各种能力为中心,兼顾“人文”的渗透与培养。语文课堂应该在教授各种语文知识,感悟积累语言;学习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的例子和凭借,训练各种语文能力的行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可迁移的知识才是高效。

【矫正策略】

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法方面我会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先引入穷人的世界,感受穷人,播放视频《穷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视频中出现《穷人》。以此导入新课,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朗读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听课文,明确:(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让学生明确穷人是谁?体现在哪些地方?)设计意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感悟桑娜的美好心灵出示课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感悟渔夫娜的美好心灵出示课件: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掻掻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出示课件: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应抓住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点拨,梳理与归纳,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写法在教学中用到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让学生学会运用。

3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做到在习作中会灵活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桑娜和渔夫有美好的心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呢?下面请欣赏《爱的奉献》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预设:听完歌,学生结合实际谈想法。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时空,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语文课堂诊断案例

【问题呈现】

[案例一]《在仙台》[案例二]《凡卡》《开国大典》 [案例四]《月光曲》

【诊断分析】

上述案例,集中反映了当今语文教学中“讲解”出现的种种偏向。如今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者对“讲解”很多人不敢提及,纵然万不得已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联系上面的案例,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在“讲解”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偏向:

一是轻视“讲”的地位。案例一中,由于课文背景生疏,学生对“颇受优待”难以理解,纵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再怎么去阅读,对其中的迷惑也还是迷惑。如果教师对当时的背景简单讲解,:时值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我国经济技术落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低下,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一点地位也没有,到处受人欺侮。在此基础上这样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先生在仙台得到了怎样的优待?你对“这里的优待”是怎么理解的?这样,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便可以联系课文,准确理解:可见,提倡自主学习,是让主体于学生,让主角于学生,但决不意味着教师从课堂完全退下了。否则,课堂还要教师干什么。事实上,由于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由于课文背景和课文内容的陌生,学生阅读中总可以出现种种困惑,有些困惑仅靠学生间的互相启迪难以解决,如果教者抓住重点,简单讲解,学生则可能恍然大悟。因此,对学生的难点、疑难等进行必要讲解,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学生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

二是错失“讲”的良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困惑往往是引导深刻理解、深切感悟的很好机会。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只有敏锐地捕捉,合理地借用,才能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生成。上述案例二中,学生提出的看似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似乎与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关系不

大。其实,只要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觉得学生的问题颇有使用价值。认识到这一点,教者可围绕“这些东西是谁的?是怎么来的?他为何放在老板的立柜里”等问题讨论,这样学生必然明白:这是作者的潜心之笔,墨水、钢笔、白纸是谁的?是老板的?为什么放在老板的立柜里呢?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了写这封信”为题引导想象叙述,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画面中理解凡卡的“煞费苦心”,并与结尾“地址不详”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深入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这样,虽然,教者只是进行的适当的提示,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对其中的形象内涵、情感内涵、语言艺术,就有了具体深切了感受。

三是轻视“讲”的方法。“讲授”在任何学科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的作用,但对小学生而言,讲解决不是“滔滔不绝”的演说,也不是“独占讲台”的报告,更不是“高谈阔论”的讲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合适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具体,语言情感真切,语言艺术显化。

上述案例三,教师抓住学生理解的难点进行讲解,这无可厚非。但这里的讲解变成了灌输,虽然学生从道理上似乎明白了,但语言文字给学生是还是抽象的概念,而未曾变成具体的形象,这样的讲解,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就小学生而言,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难的讲解,很重要的是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中感悟语言的内涵,在形象中感悟语言的情感。可以这样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旧中国人民生活的苦难以及为了摆脱苦难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基础上这样引导:“你觉得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善于捕捉语言形象的聚焦点,简单点拨,合理讲解,多向拓展,这是重要的讲解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透视的语言形象就一定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学生感受的语言情感也一定是自然真切、具体实在的。

【矫正策略】

综上所述,实施自主学习,决不意味着可以丢弃讲解,相反恰恰给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很好地用好讲解,才能引领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而要发挥讲解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讲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流畅、清晰、生动的描述,循循善诱、层层推理、点滴入微的讲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语言为形象,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凸显教学重点,清晰学生疑点,突破学习难点,不断引领学生从“山穷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有一村”的佳境。

二是把握“讲解”的契机。应该把握知识的关键点,或者解决知识困难的环节,放在这样的时机去讲解,即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给学生创设一种愤悱的状态,让学生处于一种最渴望得到知识的境况中时再讲,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愤

不悱,不悱不发。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让知识的

关键在水到渠成的时候讲解给学生,这便是抓住了讲解的时

机。

三是讲究“讲解”的方法。要把握学科特点,重视讲解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使讲解始终指向于学生精神的提升和

语言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讲解始终切近于学生理解水平和认识能力;要根据课文特

点,重视讲解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使讲解始终凸显于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点

题目1:叶圣陶游记:

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题目2】(40分)请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你设定的学生年级与学生学习程度,考虑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学些什么?并什么理由。

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渡的时期,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知识,以及一定朗读技巧,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读的过程中想像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但他们对文字深入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深层次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发。因此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初读时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完成识字任务,同时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美读让学生的读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录像播放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导游解说,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在复述课文之后,教师相机引导拓展延伸结合课外资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处景点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特点,感悟作者写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2材料:有位教授针对一篇课文作了一个学情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全班40位学生未作任何预习)请你分析这个结果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预习是一种超前性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演绎课堂教学的另一番精彩。那么预习后,该怎样教呢?

一、基于重点,重建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把教学重点作为互动交流的重头戏,改变因为知识点多而嚼不烂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对话现场“活”的学情,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组织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重建教学模式。这样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通过和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展示了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这时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穿针引线,帮助学生在互动生成的对话过程中,将枯燥的学习通过大量鲜活的例子变得触手可得,获得了意外的惊喜,从而把零碎的知识点整理成块,形成知识网络。二、基于难点,重建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在钻研教材地基础上了

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难点,转“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从而正确把握教学起点,确定当堂课的难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利用预习资源作为课堂对话的载体,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了蕴涵在教材和课堂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到了对话交流中思维脉搏的跳动,个性彰显,从而真正演绎了民主、开放、自由的课堂。

三、基于疑惑,重建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前做了认真预习,发现了疑点,提出了问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会特别有意地要听老师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开展教学,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始终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闪耀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基于文化,重建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了课本中一些简单易学的知识,这样就为课堂节约了一部分时间,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引领孩子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

总之,我们适时地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学生,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准教学起点,直面孩子学习的重难点、拓展处,及时而真切地了解孩子地学习需求,从而重新厘定教学的目标,整合学习资源,重建教学模式,以学论教,课堂将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影响课堂教的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目标的定位;文本的解读;学情把握;教法的选择;自身素养

我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怎么改变?

透视问题;诊断成因;寻找对策

透视问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2)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课堂,基本的语文学习意识尚未形成。(3)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解决语文问题的勇气和方法,而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提供。(4)不少学生有极其严重的厌学情绪,并在课堂上形成了极其不良的学习氛围。

诊断成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角度看,语文素养形成的长期性阻碍了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而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普遍缺乏,缺少语文学习的主观自觉意识。而阅读、写作、倾听和语言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学生的韧性和坚持。不仅如此,即使有了一阶段的坚持,效果却很难马上显现在成绩上,这就使学生逐步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语文教师对小学学生的现实情况估计不足。小学的许多语文教师,未能从学生角度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心理问题,主观地把学生语文成绩不良的原因归结为基础薄弱。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小学的语文教师造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就得到解决。一句话,就是学生的语文基础有问题,所以教师教不好是正常的,应该的。

对策: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的突破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一个老师课讲得不好,有时原因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于课前没有做好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自己。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再次熟悉一下教材,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这样上课的时候能更加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2、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

课前准备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是备学生,但这一环往往被老师们忽略了。不少班级的课堂上,老师只注意着自己的教案,只注意自己着讲什么,却没能注意听学生讲什么。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正因为有了老师一天天的鼓励和循循善诱,学生才能一天天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能力才能一天天增强起来。

3、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发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增加学生的成功感、荣誉感,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当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现思维之美,变被动被迫地接受为主动而乐在其中的探究时,学生的兴趣就一定会形成,学习动力必将随之而产生。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将会成为师生共同的艺术享受。

4、通过恰当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意识,形成质疑,激发探究思维,让学生能自发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为他们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空间,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自觉地思考问题,最终使他们把这种行为当作终身的习惯。

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

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平方根与立方根 (1)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 。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 零的平方根是 ; 没有平方根。 (2)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 。一个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 一个 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 ; 2.二次根式 (1) (2) (3) (4)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20,a ≥=若则(a) ;③ab = (0,0)a b ≥≥ ②2()()a a a a ?==?-?;④(0,0)a a a b b b =≥ (5)二次根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先化为 ,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②乘法:应用公式(0,0)a b ab a b ?=≥≥;

③除法:应用公式(0,0)a a a b b b =≥ ④二次根式的运算仍满足运算律,也可以用多项式的乘法公式来简化运算。 (二):【课前练习】 1.填空题 2. 判断题

3. 那么x 取值范围是()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4. 下列各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5. )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二:【经典考题剖析】 1.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满足a 2 -|5|0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2. 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2 (3 3.找出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 2 2x y + 4.判别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0),3b b - 5. 化简与计算 2)x ; ; 7)2m - ⑤22-; ⑥(+ 三:【课后训练】 1. 当x ≤2时,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因式分解16种方法

因式分解的16种方法 因式分解没有普遍的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在竞赛上,又 有拆项和添减项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对称多项式轮换对称多项式法,余数定理法,求根公式法,换元法,长除法,除法等。 注意三原则 1分解要彻底2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 3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 x=-x3x —1) 分解因式技巧 1?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为逆变形。 2. 分解因式技巧掌握: ①等式左边必须是多项式;②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以乘积的形式表示; ③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 ④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分解因式前先要找到公因式,在确定公因式前,应从系数和因式两个方面考虑。基本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 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具体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提出“ ”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提公因式法基本步骤: (1)找出公因式; (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 ①第一步找公因式可按照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先确定系数在确定字母; ②第二步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 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 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口诀:找准公因式,一次要提净;全家都搬走,留1把家守;提负要变号,变形看奇偶。 例如:-am+bm+cm=-m(a-b-c);a(x-y)+b(y-x)=a(x-y)-b(x-y)=(x-y)(a-b)。 1 1 注意:把2a2+ —变成2(a2+-)不叫提公因式 2 4 ⑵公式法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 =(a+b)(a-b);完全平方公式:a2± 2ab+ b2= a-b2 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

导学提纲教师版 (2)

襄阳一中高一年级导学提纲语文必修2 编写:郭皓婷审核:罗柳使用时间月第周姓名:考号: 第三单元第7课《孔雀东南飞》第 2学时(共三学时)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类现象。(重点) 2. 鉴赏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了解叙事诗通过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难点) 二、学法指导 1. 圈画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比较其古义和今义的差别。 2. 反复诵读,勾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三、知识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塑造人物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叙述的方式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情节,而人物、环境主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以及人物周围的各种环境和事物的特征所作的细腻而具体的描绘,使文学作品完整地描写人物的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侧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故又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总是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往往不需多着笔墨,即可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这里说分析人物形象而不说分析人物性格的原因在于“形象”这个词的意义范围比“性格”这个词的意义范围广。“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①分析人物性格品质不应该分析局部语言,而应从整体上来分析,即结合全文来分析局部语言。如《儒林外史》严监生临死前因为燃着的两根灯草不能咽气的细节描写,如果单看局部我们可能认为他这个人过日子很仔细或很节俭,但结合全文才知道这个人极为吝啬,而且“吝啬”的后面还要加一“鬼”字。 ②分析人物性格应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性格不同,言行举止就不同。分析时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是另一种言行举止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比较中更显特性。 四、自测试题 1. 划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约束)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同情) 却与小姑别:(退出来)(表转折的连词) 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认识) 处分适兄意:(处理)(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叶叶相交通:(互相交叉重叠)(运输事业的总称) 多谢后世人: (多多劝告 ) (谢谢 ) 感君区区怀: (情意真挚 ) (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虽与府吏要: (约)(需要) 2. 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在文中依次画出与之相关的段落语句,加以赏析概括。 ——勤劳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 ——坚强、持重、自尊,善良 ——不卑不亢、富有教养 ——外柔内刚,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 ——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甚至于牺牲生命 3. 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 ——忠于爱情但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善良孝顺,但为了爱情最后也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4. 问题记录 五、当堂检测 1.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既突出了她的美丽容貌,又表现了她沉着冷静、 镇定自若的性格,为下文兰芝拒婚和殉情作铺垫。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美丽与才华,以及不慕富贵的节操,让读者为兰芝鸣不平。 六、日清反思 七、知识清单 1. 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2. 欣赏汉乐府名作《上邪》。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可以想见她神情庄重,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相知”就是相爱。“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 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另外,从反面设誓,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更为深刻了。姑娘设誓,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而设誓的结果,却使人们看到,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正常情况下,山陵是坚定不移的,江水是源远流长的,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这一切,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不难窥见。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敬。另外,全诗多以短语出之,一句一顿,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

因式分解知识点分类练习.doc

因式分解练习题 ( 提取公因式 ) 专项训练一:确定下列各多项式的公因式。 1、 ay ax 2、3mx 6my 3、4a210ab 4、15a2 5a 5、x2y xy 2 6、12xyz 9x2 y 2 7、 m x y n x y 8、 x m n y m n 2 9、abc(m n)3 ab(m n) 10、12x(a b)2 9m(b a)3 专项训练二: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填空。 1、2 R 2 r ____( R r ) 2、2 R 2 r 2 (______) 3、1 gt1 2 1 gt2 2 ___(t12 t2 2 ) 4、15a2 25ab 2 5a(_______) 2 2 专项训练三、在下列各式左边的括号前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x y __( x y) 2、b a __(a b) 3、z y __( y z) 4、 y 2 ___(x y)2 x 5、( y x) 3 __( x y)3 6、(x y)4 __( y x) 4 7、( a b) 2n ___(b a) 2n (n为自然数 ) 8、( a b) 2n 1 ___(b a)2 n 1 (n为自然数 ) 9、 1 x (2 y) ___(1 x)( y 2) 10、 1 x (2 y) ___(x 1)( y 2) 11、(a b)2 (b a) ___( a b)3 12、(a b)2 (b a)4 ___( a b)6 专项训练四、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nx ny 2、a2ab 3、4x36x2 4、8m2n2mn 5、25x2y315x2 y2 6、12 xyz9x2 y2 7、3a2y3ay 6 y

S120控制单元cu320 调试纪录

1、在PLC硬件组态里先配置好CU320: 在Survey栏目配置好ControlUnit控制器、INFEEDS电源和DRIVES驱动器的TELEGRAM报文。在Detail栏目配置报文长度和地址。 2、配置完成后编译并保存,在Step7中会自动生成一个伺服配置: 3、双击在STARTER中打开所配置的伺服,选择ONLINE,在线前需要将CU320的DP拨码设置成和硬件组态中定义 的一致。 4、在线后左边栏目中会出现AutoConfiguration选项,点击后选择Servo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基本配置(包括 ControlUnit控制器、INFEEDS电源和DRIVES驱动器,参数是自动读取上来的),首先需要对INFEEDS和DRIVES 配置CONFIGURATION(默认既可): 5、 6和DRIVES中的一些参数EXPERT—-EXPERTLIST: 7、INFEEDS:P10–0READY;1—QUICKCOMMISSIONING(修改某些参数时需要在1状态,修改完成后需要改为 0),P210Driveunitlinesupplyvoltage驱动器实际供电电压可能和选型不一致。 8、DRIVES:Changeparameterp1821ifneedtochangedirection, p2571formaxspeed,p2572foraccelerationadjust,p2573fordecelerationadjust,p2585jogspeed 如果采用手动方式,需要在Configuredriveunit窗口中逐步配置,并修改以上的参数。 9、报文配置(包括控制器、电源和驱动器):COMMUNICATION--PROFIBUS

初中常用因式分解公式

初中常用因式分解公式 2013.6.6 一.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二.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相同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相 同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例1、分解因式x2-2x 解:x2-2x =x(x -2) 2、应用公式法 由于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着互逆的关系,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2、分解因式a2 +4ab+4b 解:a2 +4ab+4b =(a+2b)(a+2b)完全平方公式 最常用的公式: (1)(a+b)(a-b) = a2-b2 ---------a2-b2=(a+b)(a-b); (2) (a±b)2 = a2±2ab+b2——— a2±2ab+b2=(a±b)2; (3) (a+b)(a2-ab+b2) =a3+b3------ a3+b3=(a+b)(a2-ab+b2); (4) (a-b)(a2+ab+b2) = a3-b3 ------a3-b3=(a-b)(a2+ab+b2).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3、分组分解法 要把多项式am+an+bm+bn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a,把它后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b,从而得到a(m+n)+b(m+n),又可以提出公因式m+n,从而得到(a+b)(m+n) 例3、分解因式m +5n-mn-5m 解:m +5n-mn-5m= m -5m -mn+5n = (m -5m )+(-mn+5n) =m(m-5)-n(m-5) =(m-5)(m-n) 注意该方法的核心是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4、十字相乘法 对于mx +px+q形式的多项式,如果a×b=m,c×d=q且ac+bd=p,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ax+d)(bx+c) 例4、分解因式7x2 -19x-6 分析: 1 -3 7 2 交差相乘再相加2-21=-19 解:7x2 -19x-6=(7x+2)(x-3) 5、配凑法 对于那些不能利用公式法的多项式,有的可以利用将其配成一个我们已经会的分式分解方法,然后就能将其因式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提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提纲 第一单元负数 【课题】认识负数 【自学内容】教科书P2-3例1例2 【导学提纲】 1.阅读P2,思考(1)“℃”表示什么?(2) 16℃、-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3)“-”是什么符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2.观察例2存折数据,以“500”、“-500”为例,思考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3.请你写出生活中的正数、负数各一个,再读一读,并想一想负数和正数的读写应该如何区别?0是负数还是正数? 4.尝试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 【课题】比较大小 【自学内容】教科书p5-7例3、例4 【导学提纲】 1.阅读P5情境图,自己动手,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 2.在数轴上表示出-1.5,从起点到-1.5处,应该如何运动?从-2到2处应该如何运动? 3.结合例4,思考数轴上的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如何表示数的大小? 4.尝试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认识(一) 【自学内容】教科书P11例1 【导学提纲】 1.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试着找一个圆柱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圆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自学课本P11:拿个圆柱实物指出它底面、侧面、高,思考圆柱的底面、侧面有什么特征? 3.尝试完成P11“做一做”。 【课题】圆柱的认识(二) 【自学内容】教科书P12例2 【导学提纲】 1.自制一个圆柱体,沿侧面一刀剪开,观察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一个完整的圆柱展开图包括哪些? 2.借助学具,把展开的侧面重新包上,想象侧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3.尝试完成P12“做一做”。

因式分解公式大全

公式及方法大全 待定系数法(因式分解)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 常用的因式分解公式:

例1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 分析由于 (x2+3xy+2y2)=(x+2y)(x+y), 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 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设 x2+3xy+2y2+4x+5y+3 =(x+2y+m)(x+y+n) =x2+3xy+2y2+(m+n)x+(m+2n)y+mn,

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 解之得m=3,n=1.所以 原式=(x+2y+3)(x+y+1). 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例2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 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 (x2+ax+b)(x2+cx+d)的形式. 解设 原式=(x2+ax+b)(x2+cx+d) =x4+(a+c)x3+(b+d+ac)x2+(ad+bc)x+bd, 所以有 由bd=7,先考虑b=1,d=7有 所以 原式=(x2-7x+1)(x2+5x+7).

经典初中数学题大全

一、填空题: 1.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其中a叫做________,根指数是________. 2.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3.________的平方根有两个,________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并且________没有平方根. 4.0.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5.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6.36的平方根是________,若,则x=________. 7.的平方根是________,的平方根是__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8.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是 ________,平方根的倒数是________,平方根的绝对值是________.9.,则x=________. 10.当 a________时,有意义. 二、判断并加以说明. 1.3 的平方是9;() 2.1的平方根是1;() 3.0的平方根是0;() 4.无理数就是带根号的数;() 5.的平方根是;() 6.是25的一个平方根;() 7.正数的平方根比它的平方小;() 8.除零外,任何数都有两个平方根;() 9.的平方根是;() 10.没有平方根;()

11.零是最小的实数;() 12.23是的算术平方根.()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算术平方根是 B.的平方根是 C.的算术平方根是 D.的平方根是 2.在四个数0,,2,中,有平方根的是(). A.0与 B.0,与 C.0与 D.0,2与 3.若,则x为(). A.1 B. C. D. 4.的平方根是(). A.3 B. C.9 D. 5.的算术平方根是(). A.16 B. C.4 D. 6.如果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0 C.x> D.x≥ 7.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是(a≥0),则下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为().A. B. C. D.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7的一个平方根 B.11的平方根是 C.如果x有算术平方根,则x>0 D. 9.计算的平方根,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导学提纲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导入新课今日“化”题:氧气都有哪些用途?回顾氧气的应用,明确氧气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获得氧气的渴望 创设情景展示一瓶氧气,并提出问题:“氧气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获得?”根据学过的知识总结出“分离液态空气”和“电解水”两种方法引导学生选择实验药品 展示药品展示几组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原料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原料必须含有氧元素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那些药品可能制取氧气 选择药品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药品,并说出选择的原因根据成本、药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的难易、副产物的危害性,选出过氧化氢溶液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和概括归纳原因的能力 实验探究三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A不加任何物质,B加入二氧化锰,C加入碎瓷片总结实验现象,发现加入二氧化锰能显著加快氧气产生的速率选择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里加入二氧化锰 催化剂给出关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小资料学生总结出催化剂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水明确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明确实验的反应原理,为选择实验仪器作准备 发生装置给学生仪器,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连接到一起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仪器让学生初步认识反应物的状态是选择仪器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收集装置介绍向上、向下排空气和排水法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根据收集原理选择收集装置让学生明确收集气体选择装置的方法动手实验老师和学生一起发表各自的观点,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协助,对实验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加以协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敢于动手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验证氧气问题:“怎样验证我们收集的是不是氧气”踊跃回答:“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体验收获胜利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你说我说让学生谈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有哪些提高各抒己见,集中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的实现 挑战自我展示习题根据课堂学习自主解决加强课堂反馈,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后作业“伴你学”

因式分解的多种方法(初中版)

因式分解的方法(初中版) 因式分解是初中一个重点,它牵涉到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很有必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因式分解的方法。下面列举了九种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提取公因式 这种方法比较常规、简单,必须掌握。 常用的公式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 例一:2 2x -3x=0 解:x(2x-3)=0 1x =0,2x =3/2 这是一类利用因式分解的方程。 总结:要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当一个方程有一个解x=a 时,该式分解后必有一个(x-a)因式 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帮助。 2】公式法 将式子利用公式来分解,也是比较简单的方法。 常用的公式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 注意:使用公式法前,建议先提取公因式。 例二:2x -4分解因式 分析:此题较为简单,可以看出4=2 2,适用平方差公式a 2 -b 2 =(a+b)(a-b) 2 解:原式=(x+2)(x-2) 3】十字相乘法 是做竞赛题的基本方法,做平时的题目掌握了这个也会很轻松。注意:它不难。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把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两个因数21.a a 的积21.a a ,把常数项c 分解成两个因数21.c c 的积21.c c ,并使1221c a c a 正好是一次项b ,那么可以直接写成结果 例三: 把2 2x -7x+3分解因式. 分析: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 分解二次项系数(只取正因数): 2=1×2=2×1; 分解常数项:

3=1×3=3×1=(-3)×(-1)=(-1)×(-3). 用画十字交叉线方法表示下列四种情况: 1 1 ╳ 2 3 1×3+2×1 =5 1 3 ╳ 2 1 1×1+2×3 =7 1 -1 ╳ 2 -3 1×(-3)+2×(-1) =-5 1 -3 ╳ 2 -1 1×(-1)+2×(-3) =-7 经过观察,第四种情况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交叉相乘后,两项代数和恰等于一次项系数-7. 解 原式=(x-3)(2x-1). 总结:对于二次三项式2 ax +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 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21.a a ,常数项c 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21.c c ,把2121,,,c c a a ,排列如下: 1a 1c ╳ 2a 2c 1221c a c a

最新华师大版本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经典题目

第11章数的开方 一、选择题 1.在﹣3,0,4,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3 B.0 C.4 D. 2.下列实数中,最小的数是() A.﹣3 B.3 C.D.0 3.在实数1、0、﹣1、﹣2中,最小的实数是() A.﹣2 B.﹣1 C.1 D.0 4.实数1,﹣1,﹣,0,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0 B.1 C.﹣1 D.﹣ 5.在实数﹣2,0,2,3中,最小的实数是() A.﹣2 B.0 C.2 D.3 6.a,b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b,则a,b分别是()A.2,3 B.3,2 C.3,4 D.6,8 7.估算﹣2的值() A.在1到2之间 B.在2到3之间 C.在3到4之间 D.在4到5之间8.在已知实数:﹣1,0,,﹣2中,最小的一个实数是()A.﹣1 B.0 C.D.﹣2 9.下列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5 B.C.1 D.4 10.在﹣2,0,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2 B.0 C.3 D. 11.在1,﹣2,4,这四个数中,比0小的数是() A.﹣2 B.1 C.D.4 12.四个实数﹣2,0,﹣,1中,最大的实数是() A.﹣2 B.0 C.﹣D.1 13.与无理数最接近的整数是()

A.4 B.5 C.6 D.7 14.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数﹣2、1、2、3,则表示数3﹣的点P应落在线段() A.AO上B.OB上C.BC上D.CD上 15.估计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 16.若m=×(﹣2),则有() A.0<m<1 B.﹣1<m<0 C.﹣2<m<﹣1 D.﹣3<m<﹣2 17.如图,表示的点在数轴上表示时,所在哪两个字母之间() A.C与D B.A与B C.A与C D.B与C 18.与1+最接近的整数是() A.4 B.3 C.2 D.1 19.在数轴上标注了四段范围,如图,则表示的点落在()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20.若a=(﹣3)13﹣(﹣3)14,b=(﹣0.6)12﹣(﹣0.6)14,c=(﹣1.5)11﹣(﹣1.5)13,则下列有关a、b、c的大 小关系,何者正确?() A.a>b>c B.a>c>b C.b>c>a D.c>b>a 21.若k<<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22.估计×+的运算结果应在哪两个连续自然数之间() A.5和6 B.6和7 C.7和8 D.8和9 23.估计的值在() A.在1和2之间 B.在2和3之间 C.在3和4之间 D.在4和5之间

几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

几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 1. 提取公因式法 2. 分组分解法 3. 应用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 (1)222)(2b a b ab a ±=+± (2)))((22b a b a b a -+=- (3)))((2233b ab a b a b a +±=± (4)33223)(33b a b ab b a a ±=±+± (5)2222)(222c b a ac bc ab c b a ++=+++++ (6)))((3222333ca bc ab c b a c b a abc c b a ---++++=-++ 公式(5)证明如下: ac bc ab c b a 222222+++++ 222)22()2(c bc ac b ab a +++++= 22)(2)(c c b a b a ++++= 2)(c b a ++= 公式(6)证明如下: abc c b a 3333-++ abc ab b a c b ab b a a 333332233223---++++= )333(])[(2233abc ab b a c b a ++-++= )(3])())[((22c b a ab c c b a b a c b a ++-++-+++= ]3)())[((22ab c c b a b a c b a -++-+++= ))((222ca bc ab c b a c b a ---++++= 在特殊情况下,当c b a ++=0时,就有abc c b a 3333-++=0,

于是, (7)abc c b a 3333=++ 这就是说,如果三个整式的和为零,那么这三个整式的立方和等于这三个整式乘积的三倍. 4.十字相乘法 (1)有二次三项式q px x ++2,如果常数q 能分解成两个因数a 、b 的积,并使a +b =p ,则有 ))(()(22b x a x ab x b a x q px x ++=+++=++ (2)有二次三项式c bx ax ++2,如果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两个因数a 1和a 2,常数项c 分解成两个因数b 1和b 2,并且使b b a b a =+2211,则有 c bx ax ++2211221221)(b b x b a b a x a a +++= ))((2211b x a b x a ++= (3)二元二次多项式f ey dx cy bxy ax +++++22的因式分解. 设f ey dx cy bxy ax F +++++=22 ))((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 则])][()[(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F ++++= 211122212211)()())([(c c y b x a c y b x a c y b x a y b x a +++++++= 可以看出,a 1、a 2、b 1、b 2是由22cy bxy ax ++确定的,这样可对22cy bxy ax ++先进行因式分解,再把f 分解成因数c 1和c 2.如果 ey dx y b x a c y b x a c +=+++)()(112221 则F 就可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111c y b x a ++和222c y b x a ++的积.这种分解方法可视为双十字相乘法. 对一个较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经常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有时需要拆项和增减项,但在拆项和增减项时,要注意和原来的多项式保持相等.

让“导学提纲”真正发挥导学作用

让“导学提纲”真正发挥导学作用 摘要“导学提纲”模式以明确的目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探究能力,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文以“细胞的呼吸”为例,对“导学提纲”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导学提纲设计运用 为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顺利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许多教师课前布置了自学预习,但由于学生受知识面、自学能力、迁移拓展能力等限制,许多学生所谓的自学仅仅是简单通读一遍课文或在课本上圈圈点点了事,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仅仅知道“是什么”,而对“为什么”和“如何用”则很少涉及,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预习流于形式效果当然不理想,而许多教师采取“导学提纲”的模式则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导学提纲”的模式是课堂教学前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方案,该模式的实施分为两大内容,一是教师的“导”,即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二是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课堂师生共同达标活动,“导”是前提,“学”是目的,但许多教师在“导学提纲”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导”的形式、力度、程度没有把握好,造成学生对照导纲无从下手去学,二是“导”和“学”的脱节,有“导”不“学”,有“导”不用,以上两点都没有使“导学提纲”起到“导学、减负、增效、倡导自主探究”的目的,如何让“导学提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本文以苏教版高中生物模块一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为例,浅析“导学提纲”的设计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导学提纲”的设计: 1.1 定准目标,引领整体感知

导学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导学是盲目随意的导学。一个导学提纲,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好导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哪些是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可以达成的目标,哪些是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才能达成的目标,设计导纲时,就不能把高层次不切实际的目标下放给学生,如探究酵母菌在酿酒和发面过程细胞呼吸的本质区别,由于材料、用具限制,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能力要求高,这样的目标学生不仅废了力还难以完成,另外也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易引起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可以在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1.2 巧设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计导学提纲时应把导学目标细化为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从而完成目标,如何设计问题使学生顺利展开自主探究呢?(1)问题设置要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一忌意思模糊﹑含混不清,以免误导学生而增加学生探究的难度,例如,水稻的呼吸方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不够明了,因为正常情况和水淹时水稻的呼吸方式不同;二忌大而全﹑空洞抽象,例如,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范围广针对性不强,将会使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作答,可以换成几个具体的小问题:①有氧呼吸包括哪几个阶段?请尝试写出它们的反应式。②它们发生的场所分别在细胞的什么部位?③其反应的发生所需的酶的种类是否相同?④各阶段

常用的因式分解公式

常用的因式分解公式: 待定系数法(因式分解)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

例1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 分析由于 (x2+3xy+2y2)=(x+2y)(x+y), 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设 x2+3xy+2y2+4x+5y+3 =(x+2y+m)(x+y+n) =x2+3xy+2y2+(m+n)x+(m+2n)y+mn, 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 解之得m=3,n=1.所以 原式=(x+2y+3)(x+y+1). 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 例2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 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 (x2+ax+b)(x2+cx+d)的形式. 解设 原式=(x2+ax+b)(x2+cx+d) =x4+(a+c)x3+(b+d+ac)x2+(ad+bc)x+bd, 所以有 由bd=7,先考虑b=1,d=7有 所以 原式=(x2-7x+1)(x2+5x+7).

《背影》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特定场景展开细节描写的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体悟父母真挚的爱。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差()使簌簌()蹒跚() suǒ()屑书jí()参差()不齐 擦拭()tuí()唐fù()闲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蹒跚: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惨淡: 情郁于中:大去: 祸不单行: 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他是当代著名的家、、学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名篇《》,他的作品收在《》里,他清贫而有气节,例如的故事广为流传。 4、快速阅读课文,文中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在文中做一标记。 5、细读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2—3遍,找出描写父亲的动词,并用四个字短语为它命个小标题。 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下来,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有一首歌谣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风。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也来自我们的父亲。父亲,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深沉厚重的爱,一种不易察觉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先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A、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B、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 C、学习作者抓住特定场景展开细节描写的方法。 D、体会如山父爱的伟大。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然后自主完成。

(完整版)《平方根》典型例题及练习

平方根练习题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 (2)0的平方根是 ;(3) 没有平方根. 3、重要公式: (1)=2 )( a (2) { ==a a 2 4、平方表: 5.正数有_____________个立方根, 0有__________个立方根,负数有__________个立方根,立方根也叫做_______________.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它的体积扩大_____________. 7.若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数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 8. 0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_.(-1)2005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____.1827 26 的立方根是________. 例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② 6是()26-的算术平方根; ③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④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⑤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A .0 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例2、 36的平方根是( ) A 、6 B 、6± C 、 6 D 、 6± 例3、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 (1) 5 (2)2- (3)4- (4) 2 )3(- (5) 310- 例4、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1+a B .()1+±a C .1 2+a D .12+± 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9的平方根是3 B 4 2 2. 4的平方的倒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 B .18 C .-14 D .14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6)6(2-=-- B 9)3(2=- C 16)16(2±=- D 25 1625162 =? ?? ? ? ?-- 4.以下语句及写成式子正确的是( ) A 、7是49的算术平方根,即749±= B 、 7是2 )7(-的平方根,即 7)7(2=- C 、7±是49的平方根,即7 49=± D 、7±是49的平方根,即749±= 5.下列说法:(1)3±是9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3±;(3)3是9的平方根; (4)9的平方根是3,其中正确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4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 B .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完整版)高中数学因式分解方法大全(十二种)

因式分解的十二种方法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 1、提公因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例1、分解因式x -2x -x x -2x –x =x(x -2x-1) 2、应用公式法 由于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着互逆的关系,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2、分解因式a +4ab+4b 解:a +4ab+4b =(a+2b) 3、分组分解法 要把多项式am+an+bm+bn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a,把它后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b,从而得到a(m+n)+b(m+n),又可以提出公因式m+n,从而得到(a+b)(m+n) 例3、分解因式m +5n-mn-5m 解:m +5n-mn-5m= m -5m -mn+5n = (m -5m )+(-mn+5n) =m(m-5)-n(m-5) =(m-5)(m-n) 4、十字相乘法 对于mx +px+q形式的多项式,如果a×b=m,c×d=q且ac+bd=p,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ax+d)(bx+c) 例4、分解因式7x -19x-6 分析: 1 -3 7 2 2-21=-19 解:7x -19x-6=(7x+2)(x-3)

5、配方法 对于那些不能利用公式法的多项式,有的可以利用将其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就能将其因式分解。 例5、分解因式x +3x-40 解x +3x-40=x +3x+( ) -( ) -40 =(x+ ) -( ) =(x+ + )(x+ - ) =(x+8)(x-5) 6、拆、添项法 可以把多项式拆成若干部分,再用进行因式分解。 例6、分解因式bc(b+c)+ca(c-a)-ab(a+b) 解:bc(b+c)+ca(c-a)-ab(a+b) =bc(c-a+a+b)+ca(c-a)-ab(a+b) =bc(c-a)+ca(c-a)+bc(a+b)-ab(a+b) =c(c-a)(b+a)+b(a+b)(c-a) =(c+b)(c-a)(a+b) 7、换元法 有时在分解因式时,可以选择多项式中的相同的部分换成另一个未知数,然后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再转换回来。 例7、分解因式2x -x -6x -x+2 解:2x -x -6x -x+2=2(x +1)-x(x +1)-6x =x [2(x + )-(x+ )-6 令y=x+ , x [2(x + )-(x+ )-6 = x [2(y -2)-y-6] = x (2y -y-10) =x (y+2)(2y-5) =x (x+ +2)(2x+ -5) = (x +2x+1) (2x -5x+2) =(x+1) (2x-1)(x-2) 8、求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